【集合】幼儿园案例分析
幼儿园案例分析1
一、案例现象
杨X小朋友胖嘟嘟的,非常可爱,可是他有一些习惯很不好.
观察一:晨间自由活动时他会带着同伴在教室或幼儿园窜来窜去,追逐打闹;玩积木时,他会把所有的积木都扔在地上;小朋友正聚精会神地听讲,他却和周围的小朋友头碰头讲得热火朝天,手舞足蹈观察二:绘画活动开始了,他趁老师不注意,拿着记号笔在画纸上、桌布上乱涂乱画,要不,就拍着桌子大声叫我画不来,当老师走近他时,他就对你笑嘻嘻的,让你又好气又好笑.
观察三:他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差,一紧张就小脸涨得通红,让他答复一些简单的问题有时也会结结巴巴说不清楚,有时直接说我不会.
观察四:自理能力特差,可以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他妈妈对他是一点方法都没有.
二、案例分析:
㈠好奇心很强.这时期的孩子好奇心理很强,不管对什么东西都很感兴趣,而且,我们这里的积木他以前根本没玩过,尤其是那些好玩好看的、自己没有的一些东西他们总想弄个明白,想个究竟,因此他们会玩玩弄弄,甚至把玩具弄坏.事实上,孩子所表现出的恶作剧、小破坏有时并非真的坏行为,但却是一种不利于他人的行为.
㈡家庭环境的影响,在家里,他是小皇帝,上面还有一个姐姐,长他6岁,他提出的条件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人人都会容许,使他养成了唯他独尊的性格,以致,什么都不会,因为有人包办了.
三、措施与效果:
不良的习惯,不是说一时就能改正的,我软硬皆施,表扬和批评相结合,每天对他吹耳边风,睡午觉时,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背,把他哄睡,孩子也会反思的,逐渐,他慢慢改掉了这些不良习惯.针对杨X画画时的表现,我让能力较强的幼儿坐在他的身边,时常关心他,照顾他,还手把手的教他勾线,教他涂色.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在家多为孩子添置一些绘画工具,让他在家里涂涂画画,培养他的兴趣.
针对孩子口齿不清、说话结结巴巴这一问题,我在平时注意与孩子多交谈,让他重复其他幼儿的答复,并时常找时机让他在集体面前讲述.另外,请家长平时用普通话与孩子交谈,让孩子在家多听故事,多接触语言环境,在每次的外出活动中,陪伴在他身边,引导他描述周围的景色、人们的活动,让他复述别人的话,渐渐地孩子的语言有了较大的进步.还有,午睡起床,让他自己穿衣,他每次都穿的满头大汉,我用鼓励的眼光看着他,向他竖起大拇指,现在,穿衣服对他来说,已经很拿手了.
现在杨X已有了可喜的进步.早上来园时很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和小朋友能友好的相处;绘画时不但能根据老师的范画进行勾线,还能通过想象进行添画;有时还主动帮助清洁教室、给小朋友讲故事
幼儿园案例分析2
今天早上,小三班的王老师带着孩子“开火车”出来做操,我看见小小突然离开队伍跑到小花坛边,伸手在开放的一朵月季花上摘下了一片花瓣。我立即来到小小跟前抱住了小小,其实我并不是要批评小小,只是想跟他交流一下。没想到还没等我开口,小小扔掉手里的花瓣,绷着脸、怒目圆睁,发起了脾气,什么都不说,只是发出愤怒的“哼”、“哼”声,从我手中挣脱掉,跑到班级的队伍里。我一下子笑了:这个孩子,已经认识到自己摘花的行为是错误的,可是知道做错了也不能这样发脾气啊。我早就听他班上的老师说,小小是一个特别有个性、特别倔强、特别爱发脾气,还是个只能夸不能批评的孩子。
老师分析小小的这些个性跟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有关。确实是这样,有一天早上,我亲眼看到:小小的奶奶送小小来到班上,当老师跟小小的奶奶交流小小的《个体成长档案》带回家被小小画的乱七八糟的事情时,小小的奶奶当着小小的面,马上对老师说:“不是小小画的呀,老师千万不要批评小小啊,是奶奶画的。”小小奶奶又拉着小小的手说:“不是我们小小画的,我们小小是好孩子,是奶奶不好,都是奶奶不好。老师不会批评小小的,老师要批评就批评奶奶吧!”我和老师都叹着气、摇着头:维护孩子也不能当着孩子的面撒谎啊!老师每次跟小小的家长交流小小的表现,想跟家长达成教育的共识时,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小小做完操,我来到小小跟前,努力的试探着想接近小小,想跟小小能进行好的沟通。小小一看我又开始发脾气了,这次脾气发得比上一次更厉害,脸使劲憋着,眼泪都要出来了,双手叉着腰,一边跺着脚嘴里一边发出愤怒的“哼”、“哼”的声音。我依然笑着说:“小小,徐老师跟你说说话好不好?”小小一下子哭出来了,对着我就踢了一脚。挨了一个三岁多的孩子的一脚,我不觉得有丝毫的'怨气。我只是担忧:这样的孩子如果一直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中长大,如果教师和家长都任由孩子的个性和性格如此发展,孩子的将来会怎样呢?家园共育中教师究竟怎样与家长达成教育的共识呢?面对家长对孩子过度的溺爱,教师应采取怎样的策略改变家长的错误观念呢?我反思:我今天的做法是不是也太性急了。对这样的孩子,我是不是不应该直截了当。是不是应该找一个合适的时机,比如在孩子喜欢我的时候,孩子高兴的时候,我再悄悄地跟孩子交流,说不定会有效呢!即使家长工作做不通,教师也不能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啊?俗话说“不打不成交”,这一脚踢得我有了“今后多多跟小小接触”的想法。
小浩,男,3岁,在一日活动中,很多事情他明明都会做,而且还做的很好,可他却偏不自信的说:“我不会。”
有例为证:晨间活动时,玩手绢。他从拿到手绢那刻开始,嘴里就一直不停的说着:“我不会,我不想玩……”我走过去,想引导他折个电话,折个手表,刚走过去,便见他折了个“长方形火车”在桌子上挪来挪去,嘴里还小声说着:“火车快跑。”我说:“哇,折的火车好漂亮,跑的好快啊!”他听到了我的声音,表情变得很慌张,立马团起手绢,说:“我不会,我不想玩!”我说:“刚你就折的很好呀,我都不会折火车呢,你好厉害,教教沫羽她们吧?”他怯怯的说:“我不会,我不想玩!”说完趴在了桌子上。我走开了,但眼睛一直关注着他,只见他悄悄的趴在他的领域,将手绢在那个小范围里折来折去,嘴里还念念有词,可是我一走近他,他便赶忙收起手绢,说:“我不会。”教育活动时,唱《大西瓜》。他跟老师清唱时,明显能听到他的声音,唱的好听又正确。可让他单独起来唱给小朋友听时,他却立马低下了头,双手交缠着,怯怯的说:“我不会。”我鼓励他,说我们一起唱,可他仍旧说:“我不会,我不想唱。”我大声唱着,他也没有跟着唱。我让他回座位,眼睛假装不看他,不关注他,跟小朋友一起唱着,他便也偷偷的唱了起来。我眼睛一看到他,他就立马停下。户外活动时,也是这样,玩“毛毛虫,爬呀爬”,他说:“我不会,我不想玩。”我教他,爬着爬着给他做示范,他看也不看,离我远远地,很抗拒学,我没有再理他,只是在远方观望着他,然后便见他偷偷的在地上爬呀爬,爬呀爬,还学毛毛虫一样,扭动着身体。我叫他过来一起玩,他立马站起来说:“我不会,我不想玩!”还有一次,玩“赶小猪”,也是这样,嘴里一直说着:“我不会,我不会,我不想玩……”教他,他也不看,甚至还捂上了眼睛,还一直往后退,我不理他了,他便偷偷模仿着推小猪的动作,一趟又一趟的沿着墙边走。我给他送过去一个“小猪”,他立马停下,说:“我不会,我不想玩!”像这样明明自己会,却说不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玩插塑,明明会插出各种造型,却说:“我不会。”穿珠子,明明自己会穿,却说:“我不会。”剥鸡蛋,明明自己会剥,却说:“我不会。”盖被子,明明自己会盖,却说:“我不会。”《指南》社会领域提出了一条目标: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小浩有些事情明明自己会做,可他却说不会,老师一关注,他更胆怯,会也说不会。有些不会的老师教他,他也不愿意学,其实他已经学会,只是不敢当着老师的面儿表现出来。这是不自信的一种表现。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放大优点,提高自信。对他日常生活中好的行为表现多肯定和表扬,比如夸他小手能干,会折火车,会穿珠子,还会画出漂亮的果串等,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2、“亮”出他的长处,让他帮我做一些事情,比如摆个杯子,发个盘子,发个勺子等,再比如“亮”出他漂亮的画,“亮”出他插的各种造型等,当着所有孩子的面儿发自内心的夸夸他。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让他感受到他自己有这个能力,让他感受到其他孩子的羡慕,从而变得自信。
3、家园共育。让家长也时常对他说说他的优异之处,为他创造“出头露面”的机会。事先与家长商量,在家为他准备一个小节目,或者手指游戏,或者唱歌跳舞,或者模特步或者表情秀……让他有备而来,然后我在班里让他单独展示,这样,多次实践下来,帮助他克服胆怯,展现自信。经过了近半个月的努力,现在的他,克服了一点点胆怯,有了一点点勇敢。现在,让他单独上前来唱歌时,虽下意识会说:“我不会。”但在老师鼓励下,也会轻声说:“好。”会扭扭捏捏的走上前来,小声的唱。现在,玩“毛毛虫,爬呀爬”时,虽嘴上说:“我不会,我不想玩。”但在老师多次邀请后,会跃跃欲试,虽然爬的小心翼翼,一会儿一抬头一看老师,然后停下来,再然后,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他也会继续往前爬。比起之前,真的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以后我还会继续关注他,继续努力,只希望他越来越自信。
幼儿园案例分析3
一、案例现象
五岁多的xx小朋友,刚从别的幼儿园转来,身高明显比同龄的小朋友高出一个头,清秀可人的外形,穿着时尚,性格活泼。在她身上折射出的礼仪行为令人担忧。
镜头一:
入园时,她总是耍脾气,有时使劲拽着妈妈的手,哭闹着不肯进教室,妈妈摆出交换条件—买东西,她才松手,一脸胜利的表情,没事似地径直走进教,老师向她微笑打招呼,她却不屑一顾。
镜头二:
上课时,她不是走到别的小朋友位置,拉扯其他女孩子的头发;就是走到窗户边独自欣赏风景。户外游戏时,她不是推其他小朋友插队,就是四处乱窜,不听指挥,有时还躲起来,让老师们担心。
镜头三:
区域活动时,她总是不守规则,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还不时使用暴力;把玩具随手乱丢。
镜头四:
午睡时,大家都排好队,他不是往楼上跑就是跑到一楼躲楼梯拐角处,让保育老师顾此失彼,好容易把它带进寝室,他不能安静躺下,不时发出怪叫声,小动作打扰身边小朋友休息。
小朋友们都不喜欢和她玩,对她的告状不绝于耳。张亿蕊小朋友种种的表现都让老师们为之头疼,怎样制服这只离群的顽劣“小野马”?关键是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二、案例分析
xx小朋友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过多的呵护和溺爱,稍有不如意,孩子就会用哭闹耍赖的行为,让父母长辈有求必应;在待人处事方面大人很少引导教育,总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会懂事了,造成孩子的放任自流,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行为;父母之间关系不和谐,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甚至打架,孩子耳闻目染后,形成不良攻击行为;刚上幼儿园时,在亲戚开的幼儿园读书,那里的老师给家长“面子”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过于“包容”,还多次换幼儿园,使孩子没能接受幼儿园规范化、系统化地学习与发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让幼儿从小将礼仪行为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自己的行为习惯,才能为以后构建自己完美的人格,更好地学习、成长、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时期养成的不良行为有可能会影响她的一生。儿童在2.5岁—6岁的可塑性最强,所以,在这个时候对其进行教育,更能使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对年幼的孩子做“规矩”很有必要,而且越早越好,家庭、幼儿园一定要相互配合,对孩子进行系统训练。幼儿的礼仪教育关键在于加强幼儿的爱心教育。幼儿的礼仪教育问题,其实质是幼儿的社会化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与人交往。
三、措施与效果
加强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身体力行,强化孩子的打招呼行为,如入园时,教师可轻轻环抱孩子,主动和孩子问好,并不吝啬夸赞“呀,今天,我们的仕显穿得真帅气?”“我们可爱、有礼貌的xx来了。”在缓和关系后,让孩子也回应老师的问候。
设“文明礼仪之星”
让幼儿在校门口“站岗”,向老师、家长小朋友,家长打招呼。家长也要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和身边的人打招呼,为孩子树立榜样。对于孩子上课乱讲话行为,可以让他当老师的小助手,监督孩子们的不良行为,帮老师发学习用具等,如果孩子认真,要及时夸奖,激励孩子。对于孩子的霸道行为,帮助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比如适时安排她和其他幼儿整理玩具,抬早操器械,按号放小口盅,挂小毛巾等,让孩子护理植物角的植物,培养孩子的细心、爱心,缓解孩子的霸道之气。进餐环节,安排他帮小朋友们分汤匙,让小朋友们对她说一声“谢谢”。
树立了孩子形象,增强孩子的荣誉感,也增进孩子间的.情谊。每当出现温和的好行为时,给予孩子奖赏和鼓励。而这期间,争取家长积极配合,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家园共育双管齐下,消除孩子不良行为。对于孩子不守纪律,乱跑行为,可让她当小队长指挥幼儿,因职责在身,自豪感责任感,使他更专注于对其他幼儿监督和管理工作。对于孩子入睡难的不良行为,教师可轻轻抚摸孩子的头,这种安抚的小动作,会平静孩子焦躁。
经过一个多月的耐心教育,xx小朋友改掉了很多不良行为。入园时,她会高高兴兴牵着父母的手,主动和老师们问好;改变了霸道的行为,与小朋友们友好相处;上课时能安静坐下来,积极回答问题;户外活动时不会乱跑了,午睡时也能安静。家长反映孩子孩子在家乖巧懂事,很少无理取闹了,很多孩子都喜欢和她玩。孩子每天快乐地成长着。
四、反思
对幼儿的礼仪教育是一项漫长又艰巨的工作。在幼儿园,教师的言行举止可以作为幼儿的表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教师要时时奉献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地教育每一位幼儿。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幼儿礼仪教育是幼儿成长的必修课。从小加强对幼儿礼仪教育,可以使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也是弘扬我国历史悠久的礼仪传统,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幼儿园案例分析4
儿童体检站里还是向以往一样吸引了很多孩子,医生们带上帽子开始了今天的工作,体检的孩子拿着体检卡开始体检,每一个孩子都很投入。
“请问,牙科是这里吗?”一位可爱的客人老师也加入了今天的体检队伍。“是的!”做“牙科医生”的奇奇有些吃惊,但还是大方地回答老师。“那怎么检查呢?”“请你嘴巴张开!”奇奇认真地回答。看到客人老师有些“调皮”地动着嘴巴,奇奇郑重地命令她:“嘴巴长大,不能动!”然后,他用手电筒往她嘴里照了一照,然后严肃地说:“你的牙齿有点脏!”“那怎么办呀?”“你要每天刷两次牙,早上一次,晚上一次!”“可是,我每天刷三次牙,中午我还刷牙呢?怎么办?你能给我一些建议吗?”“你应该这样刷牙!”说着,奇奇拿着牙模认真地教客人老师,最后,还不忘提醒一句:“以后要少吃甜的东西!”
反思:
今天,孩子面对客人老师的时候,能如此从容、大方,让我真的`为我们的孩子拍手、喝彩!在喝彩的同时,我更肯定我们的区域游戏是孩子喜欢的游戏,它给我们孩子带来各方面的发展。一、区域游戏就像是一个迷你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中能够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在区域游戏中,大家要玩得开心,就会有许多大家都要遵守的规则,每个孩子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必须要学会适应、调整,从而让同伴接受。二、区域游戏能够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我们自上个学期开始研究区域游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的孩子的交往能力明显增强,很多内向、胆小的孩子现在也能从容、大方地与大家交往。今天孩子们在游戏中的表现就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扬。三、区域游戏让孩子积累各种有价值的经验。在我们的区域游戏中,我们将很多有价值的主题经验、生活经验自然融入和渗透,让孩子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情境中积累经验。例如在我们的儿童体检站中,我们创设了耳、鼻、眼、牙、内科等区域,每个区域中将一些带情趣性的认知内容合理投放,在眼科我们投放了视力表、颜色识别卡(类似色盲检测卡)、练眼力、找不同等,在耳科,我们投放了听声音猜动物、听音计数、猜乐器等,在鼻科投放了辨别各种气味的材料等,孩子在模拟体检情境的同时,又学到了很多本领。
幼儿园案例分析5
案例实录:
刚开学的一天,焦点小朋友站在那大声的哭了起来,我们连忙跑过去,问焦点怎么了,边哭边指着手说:““邝xx咬我”,只见焦点手上一个深深的齿痕,别的小朋友见焦点哭了,也都跑来看乐闹。这时李家齐也跑来告诉我“邝xx打我,还抢积木”。但见邝xx小朋友却若无其事,正在玩刚抢来的积木。
案例分析:
邝xx小朋友是个她聪明伶俐,长相可爱。但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她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把什么玩具都归为己有,人家要玩,她就打,就咬,吓得其他孩子哇哇大哭。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经常与家长沟通,才发现原来该幼儿她要什么总是事事依着她,使她养成了自私,好攻击的心理。这样的孩子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教育呢?
首先,我们通过家长学校讲座、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地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幼教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其次,我们通过填写“家完联系册”、家访,半日开放活动,以及入园、离园时与家长交流等方式帮助家长更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有正确的认识。再次,我们指导家长用恰当的语言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找出孩子的不足之处,给予指导帮助,使孩子全面发展。
案例反思: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老师在幼儿园里应该多培养该幼儿的自控能力,比如说在体育活动中为达到游戏目的,幼儿必须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团结互助,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他们感兴趣的体育游戏,来促进自控能力的发展,如设计游戏“木头人”,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发展自控能力,方法为:教师背对幼儿念儿歌边向前走,幼儿跟随其后,念完儿歌后教师回头,幼儿迅速停止正在做的动作,并保持身体姿态不变,游戏中教师鼓励幼儿要尽量把坚持不动的时间拉大一些,对于自控较好的幼儿给予充分的肯定。再加“过小桥”,让幼儿走过高25厘米的平衡木,刚开始时,幼儿走得很慢,有1/3的幼儿不敢过,我们鼓励“勇敢点”,并牵头他们的手,经过多次练习,幼儿基本都能独立、快速、顺利的走过平衡木,变得更能力,不怕困难了。通过游戏孩子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了。
希望通过我们与家长的沟通,使家长认识到自我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家长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孩子,给孩子以良好的榜样,让孩子在模仿父母过程中,学会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意识。
幼儿园案例分析6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最重要的话题,也是最首要的工作。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场所,无论教师怎样注意,也难以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平日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让幼儿被动的接受“你不能怎样,你不该怎样”,成人如此反复的强调只会让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突出。最后不该发生的事情还是在教师的眼皮底下发生了。
事情是这样的:这学期3月份的一天,是我班一名孩子的生日,她带来了圆形的各色糖果与同伴们一起分享她生日的快乐。在离园前,我班为她举行了一个小小的生日会,大家唱生日歌、道生日祝福,并将糖果逐一分发给每一位小朋友。当家长来接孩子回家的时候,孩子们纷纷举着糖果欣喜地说:“这是小朋友过生日,发给我的糖。”还有的孩子走出教室门就急忙拆开圆圆的糖果送进嘴里,边吃边奔跑下楼。过了一会儿,温润庠的爷爷带着他匆忙走进教室,爷爷说:“老师,刚刚发生非常吓人的事情,润庠在玩滑梯的时候,一下子脸通红,甚至快要发黑了,我想会不会给糖噎着了,我立即叫他弯腰,拍他的背,让他把嘴里的糖吐出来,后来咳时候终于把糖吐出来了。”当时,教师听着就感觉一阵后怕,要是万一象“果冻事件”似的,圆圆的`糖果导致幼儿窒息,这是多可怕的事情,教师连忙询问果果:“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有没有感觉哪里不舒服?”果果似乎也被刚才的情景吓愣了,摇摇头说:“没有。”教师又接着说:“以后吃东西的时候要告诉大人,而且要坐定了吃,吃完了再玩。”并嘱咐家长要回家注意观察,幼儿身体是否有不适的现象,有的话要立即上医院进行检查。“孩子生日”原本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却因圆圆的糖果发生了不愉快,甚至导致幼儿生命危险,再次给教师敲响了警钟,不能忽视幼儿的安全教育,对教师以后的工作也是一个提醒和督促。
分析:幼儿园中,除了幼儿带来食品与大家分享,而且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给幼儿发一些糖果作为奖励,会非常留意提醒幼儿将糖果带回家吃。孩子们拿着糖果走出教室门与家长一起回家时,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要吃糖果,经常是边吃边在幼儿园中玩耍,家长则会让孩子自由地在园所里奔跑、游戏,家长们则远远地站在一旁,或是俩俩聊天,或是坐在花坛边休息,这时就是发生危险的隐患。孩子发生意外事故,这是作为家长、幼儿园、教师不愿意看到的。然而,有时这也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孩子尚处在幼儿期,身体机能发展不完善,安全及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面对突发状况不知如何应对和防范,因而易受到伤害。同时,这一现象有时又是可以预防,甚至是可以避免的。
反思:一方面,教师要与家长做好沟通,协助幼儿园做好幼儿的安全工作;请家长不要带圆形的硬糖等食品来幼儿园分发,离园时,教师向家长告知分发食品的情况,以便家长加强观察及提醒,家长接好幼儿要关注幼儿的活动安全。第二方面,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培养,例如,用一些事例、故事,让幼儿讨论,如何避免危险?让幼儿知道在饮食中,要坐定吃、不奔跑、吃完后再玩。第三方面,教师要掌握一些幼儿急症的方法,如遇到幼儿气道阻塞,可使用背部敲击法、腹部推压法,第一时间进行急救处理,减少对幼儿的伤害。
作为幼儿教师何一个人,在孩子的安全问题上同样有心理压力,如果孩子们在幼儿园平安的度过一天,我们也会感到松了一口气。主题活动也好,生活中有机渗透也好,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们树立安全意识,保证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幼儿的安全和健康,也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和快乐。
幼儿园案例分析7
一、幼儿基本情况
幼儿:杨洋年龄:4岁班级:中班性格:聪明可爱,活泼好动,没耐心
二、特殊表现
1、“我第一名,一百分!”杨洋是我班小班升上来的小朋友,他活泼好动,思维敏捷,双手总喜欢摆弄些插塑、小人书、电动小玩具等动西,上数学课时他总是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老师问听懂了没有,他总是响亮地回答:“听懂啦!”,做数学作业他总是第一个交,且全部做对。绘画活动开始了,他趁老师不注意,拿着记号笔在画纸上、桌布上乱涂乱画,要不,就去岛乱旁人绘画,当老师走近他时,他就对你笑嘻嘻的“老师我不会画。”让你又好气又好笑。
2、好动,随心所欲,缺乏合作精神。虽然他反应快、灵活、爱动脑,是个聪明的孩子。但他好动管不住自己,上课不遵守纪律,插嘴、坐不住……在一日生活环节交接时,如餐点前后、晨接段等类似这段时间里他总是拿些老师教具、小人书、油画棒、教室内作品陈设等等玩或摆弄;在区域活动时发生争执现象,经常有小伙伴告状“老师,杨洋又……”;午休从小班至今基本不睡,在床上翻来覆去,把被子翻到地上或手玩东西、吵醒旁人。老师们都说带他很费精神,一不注意他就添乱……与家长交流,爷爷说在家也是这样,好动,管不住,所以巴不得他天天上幼儿园。
三、案例分析
1、家庭教育的原因,由于父母老人的宠爱倍至,尽其所能满足其需要,在园显得随心所欲,教室里想拿什么拿什么。
2、缺少玩伴,由于现今都是独生子女,他与其他孩子玩耍机会少,常常只他一个人在家里玩,使他难以体会到与他人合作游戏的快乐。
3、天资聪颖,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
四、采取措施
幼儿教育是孩子一生中最基础的教育,它的基础打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鉴于以上这些原因,我们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1、与家庭合作,进行一致性教育。在一次放学后,和杨洋的妈妈进行了一次长谈,向她反应了杨洋在园的这些情况,并向他宣传“合作”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希望能够引起重视,对他平时的教育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比如,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我们满足;多带孩子与他人交往,在其交往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不要过多干涉,平时可以和孩子共同(幼儿教育)游戏,让孩子慢慢体会到合作游戏所带来的快乐;当孩子有了点进步时能给予鼓励。在和我的谈话中,杨洋的妈妈渐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似乎有点紧张,几次问“那怎么办,那怎么办?”我告诉他,只要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重视它,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这方面的表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有什么问题可以经常和老师交流,相信杨洋会有所转变,听我这么一说,她慢慢平静下来。
2、让孩子清楚一日常规要求,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是对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作业、游戏过程中,我注意告诉杨洋正确的方法,告诉他怎样就叫守纪律,怎样在上课、游戏中进行合作,比如搭积木或游戏前,就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问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可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时、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小朋友协助,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他逐渐习惯与伙伴合作游玩,在合作中学会协调。3、有了改变、有了进步及时鼓励和表扬当杨洋能排队参加晨间活动并快乐置身其中,当他端坐在位子上积极举手发言时,当他能安静坐在位子上进餐……我们都表扬他“杨洋最安静,杨洋最守纪律,杨洋最棒!”当杨洋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我都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真好!”“你们俩配合得真好!”,并在《一日生活表现优秀表》中添画五角星,每周五评给小红花,给与精神奖励。
五、矫正结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帮助,引导,杨洋小朋友基本上改变了好动的.性格。现在这个孩子、常规意识、合作意识增强了,在日常活动中乐于和同伴交往、分享,并在同伴中也有一定的地位,脸上常漾溢着笑容,举手投足显得更自信了。家长反映,现在我的孩子听话、懂事多了。在教师积极的教育、鼓励和有效的引导下,杨洋养成了良好的一日常规习惯,守纪律了;他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
幼儿园案例分析8
行为记录:
活动开始了,我在桌上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杯水,“请每位小朋友来闻一闻水是什么味道的?”幼儿说:“没有味儿”。“那我们怎么样把水变得有味道呢?”小赵第一个举手回答说:“在水里加些果珍,水会变得甜甜的,我妈妈在家经常给我泡果珍喝,很好喝。”其他的幼儿也跟着说:“老师我在家里也喝过的。”我出示了准备好的材料(糖、盐、果珍),老师准备了一些可以让水变得有味道的材料,一会请你试试看放进这些材料后,水会变成什么味道?我讲完操作的要求后,幼儿就开始试验了。只见小赵拿着自己的杯子先来到了装果珍的杯子前,放了两勺果珍,他喝了一口说:“好甜啊”。他换了一杯水,来到装盐的杯子前,他没有马上实验,而是站在旁边的朋友实验,他走过去问笑笑:“好喝吗?”笑笑说:“不好喝,好咸啊。”听了笑笑的话后,他开始实验,用勺子装了一点点盐放到自己的水杯中,他慢慢的喝了一小口,尝了尝说:“有点咸,是盐的味道。”他转过头来告诉后面的小奕:“这个要少放点,有点咸。”小奕说:“咸的',我不要喝。”他又去尝试其它的实验了。
行为分析:
这是一节小班的科学活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实验去发现水变味道的秘密,鼓励幼儿大胆去尝试、探索,白开水里加了什么会变成什么味道。活动中,幼儿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很高。活动中的小赵在实验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实验,如:果珍他在家里品尝过味道,因此,实验时他毫不犹豫的放了两勺,他品尝到了甜甜的味道。当实验在白开水里放盐的时候,由于他没有经验,他没有马上实验,而是主动的去询问同伴的意见,然后自己尝试着去放盐。这些说明他是一个细心的孩子,对于自己了解的他会毫不犹豫的实验,而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他能够询问别人来帮助,在自己实验后他还会把自己对实验的感受与同伴一起分享,很棒!
幼儿园案例分析9
研究对象描述:李苛,是个特别淘气的男孩子,经常有意无意的打伤和撞伤同伴,在班上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就连我们班从未谋面的家长都知道他的大名,因为,他的名字以最高频率通过自己孩子的嘴巴出现在家长们的面前。李苛与同龄的孩子相比,情绪变化的比较快,高兴了会大喊大叫,不如意了,就乱扔玩具,自控能力较差,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强烈的占有欲,经常因为争抢小朋友的玩具而起争执,甚至攻击别的小朋友。另外,他的动作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经常有意无意推倒小朋友,有时还会冷不丁的突然撞到老师的身上,要你抱他,他会显得特别高兴和兴奋。他的攻击性行为与恶意攻击和伤害别人的行为有本质上的不同,他的攻击性行为常常伴有较强烈的情绪变化,这一行为称之为情绪攻击性行为。因此,我将李苛作为个案,进行观察、引导和疏通,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帮助控制和调适自己的情绪,减少直至杜绝情绪攻击性行为对其他孩子的伤害。
典型事例描述:
幼儿园的第一天,李苛就显示出他的与众不同来,别的孩子在因为父母的离开而哭闹时,他尤其活跃,一会跑到玩具角玩玩玩具,一会左冲右撞、跑来跑去,他特别的高兴和兴奋。正当老师为他的出色表现和他那高兴劲而表扬他时,情况不妙了,李苛手舞足蹈的高兴忘了形,将坐在旁边的小朋友撞翻在地,被撞翻在地的幼儿号啕大哭,老师拉着叫他给小朋友道歉,他挣脱了老师的手,跑到一边玩玩具去了,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才短短的半天工夫,前后就有6名孩子告他的状,都是反映李苛打到他了或是推到他了。此后,李苛经常无缘无故地打人,抢玩具,欺负同伴,搞破坏,对于老师的制止,他一点反应也没有。
家庭情况简述:李苛的父母亲文化素质较好,平时由于工作繁忙,从小就一直由奶奶带大,自然事事都由着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还常出现不答应其无理要求就打奶奶的现象。在与其父母交流中,他们也认为,自己的孩子格外调皮,不听话,而他们对孩子缺少较为正确的教育方法,不知用什么办法教育自己的孩子,希望老师对其孩子严格教育。
系统干预步骤:
一、关注孩子的情绪反应,理解孩子的攻击行为
刚来园没有几天,班上有很多的孩子告他的状,说李苛打他了,为了避免伤害事故的再次发生,我往往采用的是否定、批评等消极行为和教育方法,还告诫其他孩子离他远一点。结果适的其反,李苛的行为非但没有得到纠正,反而变本加厉,更多的小朋友和家长到我这儿告他的状,于是,我在反思自身的教育行为是否恰当,如何让李苛尽快纠正这一行为呢?苏霍姆林斯基在《相信孩子》一书中的话给了我启发:要善于透过幼儿淘气、不听话的现象发现美好的品质得到蓬勃发展,那么恶习就会受到排挤。李苛的恶作剧、推撞别人目的是想引起老师和小朋友的注意,让大家都来关注他的情绪反应。如果老师总想着孩子的缺点,那关注点肯定在孩子的错误上,这样孩子就越来越没有信心,产生逆反心理。作为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移情能力,学会欣赏、理解、宽容有问题的幼儿。经过分析,我认为他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以及情绪的变化而表现出来的无意识行为。因此,我改变了对李苛的态度,试着走进他,去理解他,当推人现象再一次发生时,我并没有指责他,而是帮他说话,帮助他去向别的小朋友道歉“李苛不是故意的,请你原谅他好吗,其实他是喜欢你,才碰了你。”李苛的表现也因为老师态度的改变而改变,他第一次真诚的向别人到了歉,不象过去一样若无其事了,还学老师的样子,帮助别人摸一摸撞疼的地方。这一细微的变化再一次证明了要真正的理解孩子的重要性。
二、引导孩子表露自己的情绪、帮助孩子宣泄过激情绪。
教师要理解他的内心需要和行为动机,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同时宽容孩子,尊重他的个性,允许他暂时犯一些错误,然后耐心倾听他的心声。因此,我坚持天天与他交谈,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当他特别高兴的时候,将其拉到身边,抱抱亲亲他,请他谈谈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和他共同分享快乐的.事情。当他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时,安抚他、帮助疏导他的异常情绪,使他愿意与老师和小朋友分享自己的高兴事情和不高兴的事情。老师与孩子平等、细致的进行交流,老师和其他孩子的关爱使他的情绪有了合理的排解途径,从而一点点淡化他的情绪攻击性行为。
三、坚持正面教育原则发现肯定闪光之处
我用转移他的注意力来制止不良行为,然后通过故事教育法帮助他找出哪里对了,哪里错了,使其明白推别人是不受别人的喜欢的,培养他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意识,传授交往的技巧,在此基础上发现进步及时表扬。有一次午饭后,小朋友将椅子摆放的很整齐,璇璇放椅子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乐乐,乐乐大哭起来,一旁的李苛看见了,他说了一句话“跟她道歉”,看来,他已将老师的话随机运用在生活当中了,这句话使我找到了借机鼓励他的机会,我趁此机会表扬他:“你们看,李苛知道撞到别人会很疼的,以后我们大家都要小心一点,不要撞到别人身上。”老师的话和小朋友的掌声使他更加明确了怎样做大家才喜欢。
李苛很喜欢帮老师做事情,我利用他的这一特点,经常性的让他做一些小事情,比如为小朋友分勺子、分午点呀等等,他在这些为大家服务的事情中情感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小朋友开始将他试为能干的大哥哥了,开始接纳和喜欢他了。
正面教育的方法使李苛愉悦的接纳了老师的意见,不知不觉明白了道理,有意识的减少了情绪攻击性行为,帮助树立了自信,维护了他在小朋友面前的良好形象。使他喜欢上了集体,也使大家喜欢上了他。
幼儿园案例分析10
案例情景描述:
又到了区角游戏时间了,慧慧和几个小伙伴还是选择了"小舞台"进行游戏,我看了一下,在平时的其他的活动中慧慧也是和她们一齐玩的多,只见她们到了"小舞台"后就开始分配起主角来,慧慧今日轮到的是伴奏,只见慧慧听着音乐敲起节奏来,还边敲边唱呢,那样貌和平时的她真是判若两人,看着这副情景,我在想这不是个教育的好机会吗,于是我对慧慧说:"你真棒!"慧慧听到我的表扬后,立刻停止了敲奏,一副难为情的样貌,说真的,我真没想到我的一句表扬会带来这样的效果,我想可能是这小家伙怕难为情吧,我就悄悄走开了,我刚走进教室,就听见外面的敲奏声又响了起来,我偷偷看了一下,慧慧又恢复刚才的活泼开朗的'样貌了。
分析与反思:
慧慧今日这一表现说明她并不是一个完全内向的性格,她的内项是在必须的情景下在表现出来的,其实,这也是孩子两面性性格的表现,她在和她熟悉而又喜欢的小伙伴面前的面前表现得是那么活泼在见到教师或者陌生人时却那么的沉默,我想要改变慧慧的这一现象,首先就是让孩子经常接触一些陌生的人和事物,仅有先去接触她才能适应和理解,渐渐地她就会表现得自然大方了。
幼儿园案例分析11
案例背景记录:
聪聪是个平时不爱说话、不惹事的小男孩,自理本事较差,剪刀、画画等更是他的弱项,他总喜欢呆在教师不注意的地方,他也不太喜欢和大家交流,有时会自言自语。晨间锻炼、做操时,总会发现他的一些动作不太协调,即使教师进行了个别指导,他的提高也不大。一次,在早晨科学区活动时,发现他一个人很快就把数物配对的练习正确完成了,让我感到很意外。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继续观察,发现他对于数学掌握的比较好,基本都能独立完成练习。
分析与评价:
该幼儿从不爱进取表现自我,只是安静的管好自我,遵守常规。对于教师提出的提议,他也只是安静的理解,不置可否,所以教师往往会忽视这个慢半拍的孩子。可是意外的发现,使我一下子醒悟了,这个孩子也有聪明的一面,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是值得鼓励和肯定的。
措施及效果:
我及时把他的练习展现给大家看,并当众表扬了他,奖励了五角星,他的脸蛋洋溢着无比的自豪和欢乐。在以后的科数活动中,即使他不举手,我也会请他单独回答问题,果然他的'表现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这些肯定无形中增强了他的自信心。而我也会利用单独交流的机会鼓励他在其它方面加强练习,并经过家校联系告知家长孩子的提高,以及提出努力的方向,他的家人也很配合,在家培养孩子对画画、剪纸的兴趣。此刻,他在其他活动中都会进取地动脑发言,而我也发现他还是个视野较开阔的孩子。他还会主动告诉我,在家里一向有进行画画、手工活动等。在班级里,他的身影逐渐活跃起来,周边交流的朋友也逐渐多起来了,我们共同期待着他的健康成长。
幼儿园案例分析12
一、案例
这首儿歌取材于民间文学。本身简洁明朗,有趣极易上口,好学又好记,而且孩子对小动物情有独钟,动物永远是孩子眼中的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孩子们与小动物之间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感,所以我选择了这首儿歌。并且内容很有针对性,适合中班孩子年龄特点。但是,要让孩子充分理解儿歌的含义,那么,单凭教一句讲一句,孩子念一句是不行的,这太抽象了。况且,这种简单机械的教学方法,很可能让孩子觉得枯燥乏味而达不到预期效果。即使当时能读,过后也可能因为理解模糊而很快遗忘。所以,强迫记忆对于孩子来说是极不合适的。为此我为这首儿歌定的目标:1、感知儿歌的趣味性,有好奇心、积极参与。2、能用协调的语速、语调有节奏的朗读。3、通过儿歌的学习,知道做事要认真、仔细。
二、分析
中班幼儿生活经验还不丰富,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如果活动过程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很难说服和强制他们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符合幼儿好奇、好模仿、好动的特点,儿歌《马大哈》篇幅短小,精炼,风趣,容易被幼儿所接受,针对这些特点,我设计了这一语言活动,通过幼儿自身的参与、表演,感受与同伴、老师一起玩与学的快乐。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1、用猜猜看导入揭发孩子的`兴趣。
我以动作加语言让孩子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用孩子已有的经验谈一谈这些动物的特征,同时有意强调这些特征,为下文作铺垫。
2、出示手拿蜡笔的小朋友。
这里孩子已有自身经验,很快就能说出内容。接下来用一句马大哈最爱画什么引出下文。
3、出示不全的螃蟹、鸭子、兔子、马(重点观察)。
这一个环节我是这样安排的:请幼儿带着任务观察、想象、表达。“这些图上有什么?你觉得缺了腿的小螃蟹会怎样?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小声说一说。”这里我特别强调“你觉得”,是为了打消幼儿的顾虑,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孩子们觉得画面挺新鲜,因为有了上面的铺垫,注意力自然都集中在画面上,并主动地与同伴交流和同伴不一样的看法,也敢于表述出来。其他的画面我用同样的方法提问,在交流中,幼儿互为提醒、互为补充,对画面的观察逐渐趋于完整、合理。幼儿交流的情绪越来越高,声音也不知不觉越来越大,有的孩子甚至手舞足蹈起来,看幼儿交流得差不多了,我问:“谁愿意到前面来给大家讲一讲,表演一下?孩子们觉得非常新鲜,积极性一下子又提高了,在这一过程中我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与老师的距离,活动进入了高潮。我话锋一转:“这些小动物也觉得很伤心,明明我是八条腿的螃蟹,明明我是扁嘴巴的鸭子,明明我是长耳朵的兔子,明明我是有尾巴的大马,哎,现在变成了这个样子,怪谁呢?”“那为什么要怪马大哈呀?”这里引导孩子理解粗心的含义,同时教育孩子做任何都事情要认认真真,仔子细细,不然也会象马大哈那样,不能成为真正的画家。接下来的环节是学习儿歌。我告诉孩子今天我们看的画可以用儿歌形式读出来还可以用歌曲唱出来,这几句话把本来有点冷下来的情绪回升了起来,有的孩子不但能有板眼的朗读整首儿歌,而且竟能轻轻的跟唱了。最后在哈哈哈哈的笑声中结束。
中班孩子意志还比较薄弱,因此,我采用游戏化的方法创设教学情景,贯穿了活动的整个过程。这个活动结束时,总的来说孩子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兴趣都很浓厚,但仍让我感到遗憾,在孩子说到螃蟹的腿时,我竟没想到虽然孩子看过、吃过螃蟹却没有螃蟹有几条腿的经验,为了腿的问题弄得有点尴尬。但总得来说我自己也在这个活动中也有了很大的收获。觉得语言美、意境美更多的需要“意会”,而不是“言传”,所以,通过表情、肢体动作、音乐的辅助,可以更好地让孩子感受、体会。
幼儿园案例分析13
案例背景:
第一次与晨晨接触,你肯定会觉得她是个特文静的小女孩,可从平时的观察与了解中发现她十分的活泼、调皮,精神劲特足。就拿每一天的午睡来说吧,她总是那个一向睡不着的孩子。针对晨晨这种情景,我对她做了如下观察:
观察1:幼儿已经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儿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还是不断地听到有在小声地哼唱。这是谁呢?寻着声音找过去,原先晨晨还没睡着。
观察2:幼儿午睡不久就发出均匀的呼吸声,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梦乡中,这时我忽然听到谁在睡梦中的哭声,之后就听到带着哭腔的告状声:“晨晨掐我!”原先又是晨晨在睡不着的时候惹事了。
观察分析:
晨晨从小就没有午睡习惯,在幼儿园里时间长了还好,但如果放假回来,便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睡不着。和她家长联系,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从来不午睡,家长也忙,懒得哄她睡午觉,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她不爱午睡的习惯。
教育策略:
1、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促进其构成良好睡眠习惯。
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而坏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得掉的。对此,在教育晨晨时我没有一下子要求她改掉不午睡的坏习惯,而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她开始睡不着,我就坐在她旁边,有时拍拍她,有时给她讲一首小故事,帮忙她睡眠。慢慢地她能睡一会儿了,但不一会儿就会醒,醒来以后就在床上翻来翻去,我就让她起来做一些安静地游戏,如看书。不让她觉得睡觉是一件苦恼的事。等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她入睡的'速度快了、时间也长了。
2、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其良好午睡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园配合是教育幼儿的渠道。如果单在幼儿园午睡,而星期天及节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话,那她永远无法构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为此,我和家长联系,要求家长和幼儿园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养成午睡习惯,这样不间断地进行培养、教育,也就慢慢到达了预期的目的。
幼儿园案例分析14
一、观察现象
小朋友们的就餐大都表现为使用餐具不正确、坐姿不正确。对于不喜欢的食物不吃或挑出。就餐时掉饭粒的现象突出,就餐不安静。注意力不集中,就餐的时间偏长。菲菲小朋友遇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时,就会吃的很快也很干净。遇到不喜欢吃的东西时,她就会一直坐着,不动一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吃饭的时候不专心,很容易被别的事情所吸引,注意力不集中。就餐习惯很不稳定。
二、个案分析原因
菲菲小朋友的个子长得很大,所以她的饮食一直是她父母所担心的事情。记得刚来班级的时候,她的妈妈就说“不担心别的事情就担心她吃饭,在家时都是父母一口一口地喂才能吃得进去。所以挑食的她,妈妈总是做她喜欢吃的食物来吃。可是在幼儿园,食物是经过营养搭配来制定食谱的。所以难免会有她不爱吃的东西。她的个子长得快,这样偏食一定会对她的身体有一定影响的。这正是她的妈妈所担心的事情,每天问她的就餐情况比问别的事情都要多。我们也在积极的想办法帮助菲菲渡过这个难关。
三、对策、措施
针对该名幼儿的实际情况,我首先给所有小朋友讲了一个故事《淘气的大公鸡》说的是一个小弟弟因为就餐习惯不好,被一只大公鸡啄得到处跑的故事。让小朋友们懂得就餐要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像小弟弟那样。又通过绘画讲小苗生长的过程,通过二组图片形象地演示空气、阳光、水什么都不少的`小苗就会长得很高很快。而缺少这些东西的小苗就长得不高也不壮。让小朋友们懂得必要的饮食营养是不可缺少的。每当菲菲自己独力地吃完一顿饭的时候,我都会让小朋友们给她鼓掌并发给她一朵小红花。并让她去当小班长看看谁没有把饭吃完和把饭粒掉在了桌子上。有的时候我发现是她不爱吃的食物时,就让她为老师做一些事情来吸引她的注意力,比如:给小朋友们发书或玩具。前提是要把这些饭菜吃完,这样她就会很自愿地吃完这些饭菜,并高兴地为老师做事。
四、效果与反思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该名幼儿有了很大的进步。吃饭的时候偏食的现象几乎没有了,也不往地上或桌上掉饭粒了。每次吃完还会大声地告诉老师:“我今天都吃没了”,很自豪地样子。从这个案例中我领悟到,小朋友们的实际情况不同,一定要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从正面来调动小朋友们的积极性。如果单一地批评他们只会引起他们的反感,效果则相反。让他们在自已成功的喜悦中来把不足和毛病改掉。这样的方法则会更加符合幼儿的心理和他们的发展需要。
幼儿园案例分析15
一、导入活动:
教师首先和幼儿一起以“快乐”为话题进行谈话活动,和幼儿一起分享近期最快乐的记忆,引出读本的主题。--(教师出示读本的大书,引导幼儿观察封面,并请孩子为故事中的每一位角色取一个名字。教师接着为孩子介绍标题,并告知幼儿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小女孩过生日到的那天发生的快乐的事)通过阅读封面,让幼儿对读本有了大致的了解,接着教师带着幼儿浏览大书的每一页。在浏览过程中请幼儿仔细观察图画中的细节。回顾大书内容:通过幼儿大致浏览读本内容之后,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大书内容,请个别幼儿来表述自己在浏览中所观察的细节。并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出来,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讨论、阅读:
教师出示大书,请幼儿仔细观察在封面上你都看到了些什么?激发幼儿幼儿对读本的学习兴趣。教师提问:是谁来找小女孩玩了?帮你都见过这些朋友吗?他们的心情怎么样?你猜猜他们会在一起做什么呢?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再次仔细观察图画中所呈现出来的信息。并带着问题去阅读,通过图画阅读,请幼儿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出小朋友们脸上所表露出来的情绪。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微笑、哈哈大笑等形容词。第4页--7页:引导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场景的变化,理解每一页孩子们快乐的原因(穿新衣服、玩玩具、吃蛋糕、被爸爸的.大手举起)结合经验,说说自己经历过的类似的快乐的事。第8页:引导幼儿回答都有谁来参加了小女孩的生日?今天生日的主角是小女孩,为什么爸爸、妈妈和几个好朋友页纳闷高兴呢?你有没有见到别人高兴自己页高兴的感受和相关事件。总结分享:通过《快乐》这个读本的学习,孩子和老师、小朋友一起分享了自己的快乐。在学习读本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相关图片还有幼儿自己准备了自己最喜欢的物品带到幼儿园来和幼儿一些分享,通过侧面引导,幼儿感受了快乐一词的含义,并学习了读本中出现的一些新的相关句式。学习完这个读本之后,幼儿能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用新学的句式说出各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快乐。同时对读本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和对xxx我会快乐的句式。学习效果不错。
【幼儿园案例分析】相关文章:
幼儿园案例分析07-28
幼儿园案例与分析03-10
幼儿园案例分析07-29
幼儿园案例与分析(荐)07-06
幼儿园美术案例分析03-22
(推荐)幼儿园案例分析07-29
(通用)幼儿园案例分析08-30
幼儿园案例分析[精]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