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评课稿

时间:2024-09-02 11:58:53 音乐 我要投稿

[优秀]音乐评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评课稿,评课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那要怎么写好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音乐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秀]音乐评课稿

音乐评课稿1

  教学基本环节

  1、提问:音乐与文学的关系?导入课题。2、学生讲自己喜欢的影视音乐作品并演唱。3、欣赏四大名著的主题曲。《三国演义》主题曲欣赏:从音乐的伴奏、旋律、演唱音色等方面分析歌曲的`表现特点,感受歌曲的情感;介绍演唱者杨鸿基;学生说说熟悉的三国人物;进行配乐诗朗诵《赤壁怀古》。欣赏《红楼梦》主题曲《枉凝楣》:师演唱《枉凝楣》;与《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比较,不同的风格特点;学生舞蹈表现《葬花吟》。欣赏《西游记》场景音乐“猪八戒背媳妇”音乐:学生上表演猪八戒背媳妇;欣赏电视剧“猪八戒背媳妇”的音乐;学生讲讲猪八戒的故事。欣赏《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听赏歌曲,设问:音乐有哪里的地方特点?故事发生在哪里;学生唱出自己喜欢的乐句,教师分析音乐特点;随乐演唱《好汉歌》;说说《水浒传》里的人物。4、简要介绍电影音乐。5、小结全课。

  简评与探讨:

  此节课教学形式较灵活,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表现,课堂的容量大,内容丰富,课堂结构基本合理。但教学材料的利用不充分,没有利用材料说明影视音乐的相关问题,追求课堂教学的愉悦性,但没有体现初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在对于影视音乐相关常识了解上涉及不多,没有带给学生对影视音乐理性上的认识,不利于相关审美修养的提高。另外,教学中设计的一些问题和活动,对帮助学生认识影视音乐的作用不太大,如舞蹈表现、配乐诗朗诵、人物表演、讲人物故事等等,反而使主题表现不够集中。

音乐评课稿2

  优点:

  1、节奏游戏导入,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出示锣和鼓,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并掌握它们的声音,

  3、老师自身很投入,范唱的很到位,

  4、整个教学过程逻辑性比较强,一层接一层。

  我有几个个人意见:

  1、在导入的童谣欣赏时教师的问题问的太抽象,学生不容易抓住重点回答(师:你听到了什么-----改成“录音里是谁在念童谣,他们在干什么”)

  2、在念节奏时,不要一直让学生念后半句,前半句也要让学生念一念,达到完整的读两遍,这样后面教唱时出错的概率会比较小,

  3、二年级学生歌谱不需要一句句教唱,在几个重点的.重复音处唱唱再加入柯尔文手势更好。但总的来说,史老师的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

音乐评课稿3

  课题:音乐欣赏《命运》

  科目:中学音乐

  点评:伴着贝多芬时而激昂、时而舒缓的《命运》交响曲,老师向同学们抛出了问题———这美妙的乐声中包含了多少对生命的思考?……今天聆听了一堂音乐课,受到了很多的的启迪。特别是老师扎实的音乐功底和素养,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自己对这堂课的一点体会:

  1、课前准备充分。由于本节课需欣赏完整作品,课的容量很大。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老师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自费购买相关影碟、制作了课件。围绕如何用简明、生动语言介绍?应教给学生哪些欣赏知识?通过哪些方法才能行之有效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这些知识?怎样才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精心设计了教案。

  2、运用VCD视听工具,将抽象变具体,学生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学生接受教学信息是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对于刚上初中的学生来说,以他们的认知水平来理解深刻的艺术形象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恰当的运用VCD这样的视听工具可缓解这个难度,通过影像再现作品内容,表现作品思想,情景交融、身临其境,帮助了学生对作品进行理解。

  3、教师提高导入,紧扣教学主题:贝多芬在《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便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教师介绍: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经有了创作本曲的灵感,一共花了五年的时间推敲、酝酿,才得以完成。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4、通过分段和完整的欣赏,学生从作品中领会到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

音乐评课稿4

  今天佳佳老师执教的《木瓜恰恰恰》一课,以欣赏为主,在初听歌曲后,用小乐器立马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做了基础铺垫。综论此课,教学过程中音乐要素突出,逻辑思维清晰,学生不仅会唱,更会跳,会奏,显得整个课很充实,教师在课堂中显示了较强的调控能力,智力模式完整呈现了出来,不过整堂课的感觉是知识点太细碎,也许对于音乐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有点应接不暇。逐句逐句的分解过程偶尔会有拖沓之感,而且在十六分音符串联的'那一乐句中,教师并没有针对学生的情况作出相应的措施,这点稍有遗憾。值得一提的是诸老师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课堂中反映了出来,最后部分请学生设计的“好行为宣传语”,很好地体现了歌唱教学中的审美体验与双基落实。

  从诸老师的精心准备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上课老师能更加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关注音乐的实践性特点、音乐的不确定性、抽象性以及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强调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

音乐评课稿5

  今天听了小赵老师的一节五年级的音乐课《渴望春天》。莫扎特所写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旋律线主要由大调式主和弦分解构成,突出音乐清新、明朗的格调;6/8拍既轻快、活泼。整节课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主要有以下亮点:

  一、教师教态自然,学生训练有素。从一开始复习上节课内容开始,学生很快就进入状态,边打节奏边唱,而且有一定的音乐素养了,营造了一个欢乐的'学习气氛。

  二、课堂环节安排紧凑。学生几乎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循序渐进的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教师先设计了有节奏的读歌词,这一环节解决了节奏中的难点问题并很好的联系歌词一起解决,是个很好的方法。

  三、教师对音乐乐理知识的渗透学习贯穿整个课堂,给学生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这个地方提点建议就是,在讲歌词的同时把春天“美”渗入进去,给学生一些画面感,再加上后面的旋律的“美”,让学生可以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整节课美中不足就是缺乏一个“美”感。

音乐评课稿6

  今天由新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一个打击乐活动《调皮的小闹钟》。这是一首管弦乐,由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在1945年的时候创作的。乐曲为C大调、4/4,中庸的快板,采用ABA形式写成。乐曲开始用木鱼声模仿钟摆的走动声,非常清脆而且有节奏,之后出现了装饰音和切分音,使得音乐形象更加活泼,生动、鲜明。第二部分音乐形象变得舒缓,与第一部分音乐形象有着明显对比。最后一部分重复第一段的音乐。

  为了使音乐性质更显性地呈现给幼儿,老师做了图谱,同样是三段,教师把闹钟左右摆动作为图谱的第一部分,用波浪线里表现第二部分舒缓的节奏,第三部分的图谱与第一部分相同。作为音乐活动,老师把音乐贯穿始终这是值得肯定的。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适当调整的话,可能整个效果会更好。首先教师在请幼儿为音乐选择乐器的时候,建议把所有乐器呈现给幼儿,并且在此之前,幼儿已经对所有乐器的音色和使用方法有经验。当一个幼儿选择一种乐器以后,教师试着让他听音乐打击一个乐句,这时教师要重点强调乐曲中音乐的形象是怎么样的,跟幼儿商讨“你所选取的乐器打击出来的声音是怎么样的”,通过讨论,教师为幼儿建立乐器与音乐形象的内在联系,从而引导幼儿选择正确的.乐器。其次教师在分乐器的时候最好把一种乐器分在同一个地方,不建议分散摆放,如把乐器分四类,分别放在每组幼儿的脚下,在徒手练习的时候,幼儿要根据自己脚下的乐器进行徒手练习。这样做方便幼儿去向同伴学习,同时为下一个环节—合奏,做好准备。

  最后在合奏的环节建议教师把重点放在让幼儿听音乐上面,让幼儿边听音乐边尝试演奏,第一次演奏不好没有关系,我相信,只要幼儿认真去听了,效果也不会差到哪里。

音乐评课稿7

  今天听了芮老师的一节音乐课。虽然她是位新老师,但这节课上很好地展示了教师的专业素质,体现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根底,给我留有深刻的印象。

  《雨花石》这节课的难点是在学生能运用正确的方式及情感演唱歌曲;歌曲中倚音的`运用。课堂上学生的心被教师预设的情景抓住了,被环环紧扣的环节迷住了,被音乐作品震撼了,这就是教学艺术的魅力,也是音乐自身的魅力和歌声的魅力。但是在指导学生演唱时没有把握住学生轻声唱的原则,在聆听录音范唱时学生都能跟着唱,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很好的聆听习惯。建议老师组织学生安静听、仔细听、认真地听。

  在歌曲开始教师的讲述过长,影响了孩子们的高涨情绪,建议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他们认真读歌词,理解歌词大意后淡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样自然的渗透能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浅显的点滴点评。

音乐评课稿8

  《田野在召唤》是节奏欢快活泼的一首意大利民歌。它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孩子们出发去郊游的欢快心情。歌曲采用的是大调式,旋律前半部分宽松,后半部分紧凑。

  朱老师执教的《田野在召唤》一课的设计,比较充分地考虑了五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审美能力和兴趣爱好。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一、注重情境创设,聆听感知

  在新课导入阶段,朱老师先播放了一组意大利田野风光的图片,自然地把学生引入《田野在召唤》的情境中。然后出示了两条不同的旋律,突出第二条旋律中有附点八分音符,让学生通过聆听,发现有附点八分音符的那条旋律听起来有跳跃感,比较活泼。接着让学生踩着脚印,步伐整齐地走向田野。在反复地一边走一边唱的体验和用“bong”唱中,为后面二声部的演唱做了充分的铺垫。这也使歌曲二声部演唱大大降低了难度。

  二、注重难点突破,体验实践

  在新歌的教唱阶段,老师先让学生聆听新歌,然后,让学生说说对这首歌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歌谱上有什么值得注意到地方?从而在学生的提问中,很好地解决了八分休止,重音记号,反复记号等问题。在开始听音乐的聆听感知模式下,老师首先让学生学唱歌谱。再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模唱——边走边唱的教学过程。首先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表情达意又不可具象性的功能,在音乐中发挥想象,熟悉旋律,注重对学生进行演唱情绪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表达和表现能力。

  三、注重创造拓展,突出重点

  由于这首歌是二声部的合唱歌曲,而且二声部占有极其重要的节奏和声调作用,所以一开始,朱老师就强调了二声部旋律的体验,并且根据此年龄段学生演唱发生和嗓音特点进行了声音的模唱,意在发声训练给学生一个二声部的潜在熟练的铺垫过程。歌曲学会后,老师并不急于将一声部主旋律进行反复练习,而是继续熟练二声部,同时,为两个声部的对位进行铺垫,这使得歌曲二声部合唱大大降低了难度。而在单独演唱一声部的环节又解决了两段声部衔接的问题,对于知识难点和音乐表情记号,老师虽然只是点到为止,但学生却是心领神会,整堂课气氛活跃,一气呵成。

  但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在学会两声部的合唱之后,老师如果能让学生加上一些动作进行表演就更好了。

音乐评课稿9

  听了杨老师执教的《外婆的澎湖湾》一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杨老师的箱鼓演奏很突出,所以根据本首歌曲的特点,他选择了使用箱鼓作为主要乐器辅助教学,是可圈可点的,不仅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也为整节课带来了活力。整节课环节设计较为流畅,能够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演唱的状态及方法。

  教学中,杨老师注意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补充回答问题和坐姿的纠正。课堂上,王老师还注意了对学生进行音乐感悟的培养,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感,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演唱歌曲打下了基础。反复欣赏与听唱,先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歌曲,为学生掌握歌曲中的切分音节奏及情感做好了铺垫。整堂课充分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宗旨,体现了学会升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教态基本做到了声情并茂。王老师通过让学生打歌曲节奏,解决歌曲难点,从而很轻松的学会了歌谱。

  但是,整首歌曲的氛围是抒情的,有着追忆往事的情感。学生却没有能够体会到,并且在歌曲的演唱当中也没有表现出来。另外还有一些自己的拙见,我认为五年级在歌唱教学中可以提高一些难度,加入合唱教学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杨老师在上课一开始就渗透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后面在唱《外婆的澎湖湾》时又加入了补充旋律,我想如果把这两个内容都运用到歌唱教学中,无意中便形成了简单的三声部,效果会更好,如果学生三声部掌握的较扎实了,可考虑加入打击乐器,画龙点睛。

音乐评课稿10

  首先肯定这是一节比较好的音乐课,具有课改意识,无论从老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把握,教具的设计,教师的语言神态,都体现了音乐教学的美感。总的感觉是王老师把这首乐曲挖的很细,不管从乐器的认识、乐器的声音特点、民族乐器的分类,还是乐曲片段欣赏,都能时时刻刻以学生的认知、学生的感受为主线,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

  在第一部分的聆听鼓声,这个片段上,可能王老师说了一句误导的话:“敲击的乐器”,所以同学们千猜万猜,猜不到大提琴上去。我们学生与市里学校的差距,其实也就在这里,知识面不够宽,关于民族乐器、管弦乐等的介绍,四年级的时候,为了迎接市里的检查,我特意对这些孩子进行过整理和讲解,但是从学生的发言情况来看,却还是说不出大部分的乐器来,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的孩子要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多让他们观看各种乐器的演奏视频,多了解著名的.大型的舞剧、歌剧,多欣赏一些海外名家的作品。

  第二部分的设计,老师设计的非常精细,有打击乐器节奏的配合、有舞曲性的配合,这些设计非常的能引导学生学会欣赏。

音乐评课稿11

  在教学过程中,施老师把握了整个教学流程的时间,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本课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生动、形象,由冬天情境的创设和背景音乐带学生进入雪的世界,感受冬的意境,把与音乐吻合的视觉图片、肢体语言等手段进行有效设计,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以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联系学生的生活”等基本理念。施老师在歌曲学唱教学中以视唱教学法、范唱教学法、听唱法、对比法等方法相结合。

  在律动中体验歌曲的旋律,在视唱中把握歌曲的旋律,通过范唱学生整体感受歌曲,通过对比增加学生的感性体验,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学会歌曲,体验歌曲,享受歌曲。在乐曲分析上,升记号、弱起小节、附点节奏,施老师并没有讲解艰深的乐理,而是通过对比运用来体验这些记号的作用,注重学生的'体验。尤其是升记号体现出雪花的轻盈的神秘感,通过对比聆听,有升记号和无升记号不同旋律后自己体会出来的,这点非常难得!

  在细节处理上,如弱起小节问题上,如教师用打手势来表示,表现力应该比用琴声强。乐曲分析十分到位,两段体音乐性格的对比也出来了。只是感觉学生还没有唱够,唱透,学生美妙的声音还没出来,对歌曲的领悟稍欠火候。

音乐评课稿12

  我听了刘老师的《音乐之都维也纳》,觉得有许多地方上得很好,值得我学习、借鉴。

  1、在导入课文后,谈老师让学生齐读第一节,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说一说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说的,这样提纲挈领地抓住了本课的目标,让学生对全文的内容有一个总的印象,然后分别从:古典音乐的摇篮、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一天也离不开音乐、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2、教学评价用语的适时运用,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导入课文时,老师在学生说了维也纳是个优美的地方,且用了许多成语,老师及时评价“你词语宝库里的词语可真多呀!”、当老师让学生跟着音乐读课文,但音乐放不出来时,学生读完了课文,老师巧妙地说:“没有音乐的伴奏,你也读得很好!”“你的朗读,使音乐飘得更远了”,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3、我认为老师设计的学生质疑问难这一个环节世界的比较好。学生不仅能够提出问题还能够让学生去解决问题,很不错。

  4、在教学中教师在品词析句这一块做的不错,教师在处理难理解的句子中能够通过词的理解,从而去理解句子。

  不过我认为也有几点做的不到位的地方。

  1、本节课设计的容量太大,无法很好的完成,在教学中只能去重就轻。

  2、我认为在质疑问难这一快教师还是没有放开,学生只是局限于教师设计的'范围内。

  3、学生的朗读做的不到位,整堂课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很少,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教师应该多进行一些朗读训练。

  4、学生的说话能力的培养做的不够,个别学生不能够说完整的话。

音乐评课稿13

  如何在音乐课课中让学生喜欢音乐,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体现一个音乐老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高低的体现。听了张娜老师上的《恰利利,恰利》这节音乐课后,我感受颇深。这节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充分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该课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教学形式多样化,充分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下面我就对该课进行简单评议:

  一、教学设计巧妙,过程精确,以旅游为主线,体现其音乐性。

  音乐课标中明确指出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教学理念。

  张老师上课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教学中她利用音乐语言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运用分散难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等教学方法增长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张娜老师以情境教学模式吸引学生,通过了解印尼——欢迎问候——学习印尼语言——游览印尼农庄为主线,带领全班同学游览印尼为情境贯穿始终,巧妙的将教学重难点设计到游戏之中,运用直观形象的旋律图形谱,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时值、音高等音乐要素,音乐知识教学恰到好处。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说、唱、赏、演等教学步骤,让学生在唱唱动动中充分感受美妙的音乐,体验其中的快乐。这样既使课堂更加完整活跃,又增强了音乐性。

  二、学生自主创编综合表现,其乐无穷。

  一节课是否精彩,除了看教师的'教,还得看学生的学。

  在本节课中,张老师用非洲鼓为乐曲伴奏,同时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物品替代乐器非洲鼓,学生很快利用板凳或是拍手的方法拍打节奏为乐器伴奏。在激发学生用动作表现歌曲时教师也没有限制学生思维,而是用两幅简单的简笔画表现歌曲场景,激发学生开动脑筋想像各种动作,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创造力与灵感,即兴创作。课堂上同学们想象力丰富,创造出了许许多多不同的动作。同时张老师设计了由学生自制自己组成表演队、合唱队来表演唱这首歌曲,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于音乐世界。

  三、教师基本功扎实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音乐教师,音乐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

  在课堂上无论是老师的教态,还是弹唱表演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俗话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虽然这节课有很多闪光点,但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值得去探讨。例如:1、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应注重有效性,同时分清评价的是个人还是集体。例如教师在课堂中评价学生时让小组代表上台自选塑料水果作为奖励未能达到有效评价学生的效果。2、在演唱教学中有两个乐句学生容易混淆,教师用跟唱的方式试图解决,但效果一般。

音乐评课稿14

  《印度音乐》这节课是高中音乐教材亚非音乐神韵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的内容。这个章节里欣赏的内容有蒙古的呼麦《四岁的红鬃马》、印度尼西亚民歌《星星索》、印度音乐《欢迎》、阿塞拜疆民间音乐《巴雅提木卡姆》。

  我评述的这节课是卢老师来我们高级中学试教的一节课,在教学中卢玲老师通过自己的筛选重新组织的让学生了解印度音乐为主线,课的环节通过视频的展示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到印度音乐的学习中。

  教学的切入点清晰准确,由浅入深、环环相衔的为学生展开了一场视听盛宴。教学主体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了乐曲《欢迎》的节奏体系。了解了印度音乐旋律的变化特点。教学中听、看、讲、练结合,多通道的展开教学步骤。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了对印度音乐特点的认知。

  这节课一改以往音乐公开课的`“热闹,喧嚣”的气氛特点,至始至终充满理性、优雅的感觉,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埋下进一步学习了解印度音乐的种子。

音乐评课稿15

  听完窦雅鲲老师的《晚钟》一课后,感觉一节课内容充实、方法灵活、情境巧妙,使大多数学生都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达到了高效课堂的标准。

  1、内容:内容紧凑、条理清晰,使学生学习起来兴趣十足。

  例:从音阶—分组发声训练—旧课分声部演唱、新课学习、师生互动演唱、口风琴展示,环环相扣,在声音训练和口风琴技能上表现尤为突出。

  2、情境:课前准备创设新颖。

  例:有律动的进教室,并交替进行表演,英语问好,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的被调动起来,课程中部当学生稍有松懈,教师组织学生二声部合唱,使学生即将松懈的注意力在一次集中起来。

  3、方法:教师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提问的学习方法,巩固知识、由浅入深、有效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把学生紧紧的吸引在课堂的.各环节中。

  例:讲到《晚钟》时,播放课件,使学生通过视觉来体会意境,在学生自主唱谱后填词唱,师生共同完成(老师打手势学生演唱)。

  在教授新课的过程中,窦老师用提问的方式,一点点贴近主题。

  例:想让学生用歌声表达出情感的时候

  师问:衬词都是什么呢?

  生答:Hm、当。

  师问:当、当、当……像什么呢?

  生答:像钟,很沉,仿佛教堂深处传来的钟声一样,很美。通过这样的问话,学生头脑中会出现一幅教堂深处钟声四起的美丽画面,在歌唱的时候自然会流露出来。

  学生在声音的表现上和口风琴的演奏上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可见窦老师在教学中是成功的。

  学习了金玲老师讲的《小乌鸦爱妈妈》一课,感觉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情感表达的比较细腻,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仅使学生学会了歌曲,并且通过歌曲中叙述的小故事,让学生懂得了道理。

  1、情境:提问式设置,巧设情境。

  例:师:老师带来了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大家想不想认识她呀?

  生:想。

  师:我们一起去她家做客好不好啊?

  生:好。通过这种问话的方式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跟随老师一起进入课程的学习。

  2、内容:内容有教育意义,富有情感、生动活泼。

  例:师问:小乌鸦的妈妈老了,小乌鸦跑到哪去了呢?

  生答:给妈妈捉虫子去了。

  师问:同学们能不能像小乌鸦一样,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生答:能。

  3、方法:采用教唱和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既学会了歌曲又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养。

  例:循序渐进、形象的学节奏。

  背书包的小学生(卡片)××小兔子5454小乌龟×—

  走走蹦蹦跳跳爬

  动静结合:前半节课学生都坐着演唱,后节课通过加打击乐器,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最后通过“乌鸦反哺”这个故事使学生明白我们要像《小乌鸦爱妈妈》一样去爱自己的妈妈。金玲的《小乌鸦爱妈妈》是成功的一课。

【音乐评课稿】相关文章:

音乐评课稿08-31

音乐评课稿【精选】06-09

音乐评课稿08-03

音乐的评课稿04-08

音乐课评课稿04-02

音乐课的评课稿07-18

小学音乐评课稿01-14

(精选)小学音乐评课稿07-13

音乐评课稿【优秀】07-13

音乐评课稿(优选)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