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评课稿

时间:2024-09-02 12:57:13 信息技术 我要投稿

(精品)信息技术评课稿15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评课稿,所谓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评估,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我们应该怎么写评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信息技术评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评课稿1

  一、理念

  我对这节课最大的感受就是新课程理念在这节课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我们这门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节课在导入课程之后,并没有直接关注技术层面的知识点,而是首先突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搜集信息、加工信息、信息反馈和再加工,这样自然形成了本节课的主要结构。

  在进入到操作层面的知识点之前,先通过精心准备的贴图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再到PHOTOSHOP中找到相应的工具去实现它,这样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有力工具

  这节课从导入课程开始就尽力营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氛围,如“别再迷恋哥”这样的流行语的出现,会在瞬间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猪猪侠题材的选取也非常有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也经常提到,但经常会感觉很生硬,这节课最后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非常自然,在周老虎、广场鸽之后出现的“创意诚可贵,道德价更高”的.总结,水到渠成,令人感叹。

  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也是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在本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二、教学过程

  这节课的教学环节很清晰,导入、模仿练习、自主发挥、总结和拓展,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都很自然,特别是总结提高部分,匠心独具;教学准备非常充分,导入部分的水果表情图片、练习部分的透明贴图、预先下发的学案,处处体现了准备的精心;学生练习层层递进,固定动作部分通过老师巡视、小老师帮助的形式达到良好的效果,自定义表情部分,通过作品展示对学生加以反馈,拓展部分老师抛砖引玉,任务设计十分精妙。贯穿课堂始终的对学生的及时评价,如:打开苹果图案时让学生示意,“同学们已经对老师的话产生呼应了”,“第一个完成的同学请举手”等,很好地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

  教学过程中的很多细节体现了老师的基本素质,有生动有趣的语言如“请大家东张西望,互相帮助”、“做出了二皮脸的效果”等;当电子教室出现意外声音时对学生说抱歉,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同时不影响正常授课;在行间讲课时,提醒“那边还有一个同学没有注意到这儿”;放大演示时,苹果在左下角的处理,一开始放得并不大,后来用了导航器使演示效果更好,这些细节的处理都值得我学习。

  学生由于从一开始就被激发起了学习兴趣,因此学生参与度非常高,目标达成度也非常好,这与教师精心的准备是分不开的。

  当然也可能有一些小的瑕疵,如对透明背景的描述,“棋盘格”似乎比“黑白相间的小网格”更简练;巡视过程中发现某个学生作品不错准备之后展示时,可以预先让学生保存一下;利用蒙板修图时直接在黑白图上涂抹是不是更好也可以探讨。

  综上,这是一节值得我学习的好课,加深了我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不是一句空话,这是我们教学的实实在在的指导方针。

信息技术评课稿2

  活动前一周,组长通知参加这次活动,当时很开心,这也是我工作两年来第一次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教研活动,满心希望在这次活动中汲取经验,当然这次活动举办的很成功,我也在这次活动中学到了很多,下面我就谈谈我的思考与体会。

  第一节课听的是王月琦老师的《信息的智能化加工》,王老师有效地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芝麻开门”这样的情境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在后面的实践部分学生始终“五子棋游戏”,“人机对话”中,学生始终都很投入,只是在与机器人小I的聊天环节中,部分同学已投入其中,不能自拔了,当王老师讲到后面的内容时,他们还不亦乐乎的与小I聊天,如何有效控制学生与小I聊天这个度,值得我们思考。

  第二节课听的是吴海燕老师的《文件的下载》,吴老师的教学环节设计的很巧妙,以下载的一般过程为主线,将文件的`下载贯穿其中,这种教学方式很值得学习,在上课的过程中,可能分组不明确,导致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不是很理想,如果吴老师分组的时候明确一点,这节课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第三节课听的是刘苏梅老师的《规划网站》,刘老师的教学设计还是很好的,值得我们借鉴,能把一节理论性很强的课设计到这种程度,还是很不错的,只是在课堂实践的时候,学生注意力始终不在状态,有的学生却在忙于浏览其他网页,如果这节课在教室上,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这三节课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谢谢曹主任举办的这次活动,让我认识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一节课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学习这三位老师的教学思想与方法,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希望以后曹主任多多举行这样的活动,让我们也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信息技术评课稿3

  《花香满园》是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九课的内容。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掌握“复制”,“粘贴”。学会选区的变化,能清除选定的区域。过程和方法目标是通过将图形复制、粘贴和变形,初步掌握对图“对象”进行“处理”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体验电脑绘画的神奇,感受电脑技术的应用,培养对信息技术创作的兴趣。

  下面就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几点看法:

  一、情景创设真奇妙

  在引入环节,宋老师通过播放《小猫种鱼》视频创设情境,这个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富有童话色彩的情境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知识点“复制和粘贴”,可以说是“一箭三雕“啊。

  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宋老师借用“小猫的车子翻了,请帮帮小鱼”和“请你设计一个美丽的鱼塘”这些问题自然地顺着情境把学生引入“旋转/翻转”“拉伸/扭曲”知识点的学习。当学生通过操作变出各种姿态鱼时,他们感受到了电脑绘画的神奇和成功的喜悦。

  整堂课,宋老师利用鱼这一个情境贯穿始终,巧妙地把教学知识点串联起来,环环相扣,一节课听下来给人行云流水般的畅爽感觉。而知识点又融入到任务中,每个任务地设置循序渐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成就感,这对郑小学生信息技术信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这节课情境的合理设计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这节课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半成品加工”策略的合理应用

  正如我在网络博客中发表的第一次磨课感想中提到,郑小和我们练川小学的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有一个共同的尴尬——学生两级差异非常明显。按正常的教学计划和课时上课时,往往能完成和几乎不能完成教学目标的学生差不多是一半一半,因此在教学时,如何缓解这种差异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

  对面参差不齐的学生基础,“半成品”的提供为教与学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宋老师直接让学生利用已提供的小鱼进行复制粘贴时非常明智的。这个半成品的提供能帮学生的知识点操作争取更多的时间,如果小鱼图像能可爱的话还可以成功吸引了学生更多的注意力。

  从始至终,宋老师都利用这一个半成品进行操作,我觉得这也非常好,但是这个半成品的.设计还可以更加美观些。就这样一只鱼,感觉略显单调。

  三、学生的生成很精彩

  在第一个环节,宋老师提到: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有的同学在种小鱼的过程中,只复制了半条鱼,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宋老师的目的是利用这个问题引入“清楚选定内容的教学”,而有一个学生提到“因为没有选定好,可以选定好一些”我觉得这个学生的想法非常好。对于刚接触选定操作的学生来说,这个操作时有难度的。老师可以利用这里契机把这个难点攻克一下,正好早上的课因为停电这里教学事故由了充分的时间。

  在设计美丽鱼塘的环节,有一个学生利用旋转设计出了花瓣形状的鱼群,有的学生给鱼塘添加了美丽的色彩。这些想法很精彩,教师在这里都可以利用展示稍作评价,给与肯定。

  四、教师的讲解可以有收有放

  新课程模式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学习新知时,可以适当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探索的乐趣。而且,本节课在学习“旋转/翻转”中,学生对详细操作非常有兴趣,有些学生甚至都叫出生来。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在学习“拉伸/扭曲”时,教师可以不用像上面讲解时那么详细,利用这里环节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这样的收获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整堂课思路清晰,突显了男信息技术老师的理性味儿,但讲解又不失细腻,知识点的落实很到位。可以说这节课上得非常成功,而且为研究“半成品加工”策略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机会。

信息技术评课稿4

  今天我评的是小学信息技术三下第13课《宣传海报》,本课执教老师通过让学生制作环保宣传海报,既让学生掌握了本课的知识要点,达到了教学目的;又在情感上深化了学生环保的意识。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丽之处:

  一、教学目的轻松实现,重点较为突出,难点精彩突破。按照教参上的三个教学目的:一是认识‘画图’中的文字工具的使用。二是学会运用‘画图’中的文字工具。三是进一步熟练汉字输入法。这几个教学目的在本节课中都是学生操作过程中通过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中逐步实现和让学生掌握的。按照教参上本节课的重点是画图软件中文字工具的使用,本节课执教都是通过让学生看图片想环保宣传语然后用‘画图’里的文字工具输入,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做事习惯:先思考后行动;又着重让学生练习了本课的重点技能。本课的难点是合理的评价自己制作好的宣传海报,在这部分执教老师花了好多时间和心思,先利用普通化的点评,然后在通过利用网络上传海报的方式,提高了评价的水平和面,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使评价更有高度。

  二、教学方式来看,执教老师采用了师生共同参与互动的教学方法。导入部分利用了学生一年级学过的课文《乌鸦喝水》的故事,对过师生互动一问一答的方式,逐渐把学生带入到本课情景中来,使学生很快就进入学习状态。在讲授海报组成部分时,执教老师还是利用问答方式,先让学生思考回答,然后再总结归纳,出示一份完整海报要包含的内容。在海报制作部分,执教老师通过学生遇到的问题,用一起想办法解决的方法,既自然的解决了出现的问题,又教授了本课的.技能目标,还使部分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展示,通过这种师生一起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们感觉老师把他们当成了朋友,接近了师生关系,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执教老师也很会捕捉和利用课堂中的小细节,比如在强调打字姿式和指法时,他不是刻意拿出时间来指导,而是在学生不经意的时候,通过夸奖个别学生起到让全体都注意的效果。还有当因为电脑故障,给学生换座位的时候,看见有一位学生把座位放好这一细小的跟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举动,他确并没有忽视掉,他提高嗓门向全体同学表扬了这位学生。我想老师的这个表扬对学生来说肯定会印象很深刻,他这种好习惯也会继续保持下去的。执教老师这种以小见大、细致入微的教学方法很是让人欣赏。最后的拓展部分算是本课点睛之处,通过把宣传海报上传,然后浏览评介,使课堂评价上升到另一个境界,既让学生认识了网络的魅力,又使学生能更全面、完整的欣赏到其他同学的作品。

  三、从教学效果看,执教老师非常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也非常注重学生的探究式学习,通过这种形式既能关注到全体学生,又保证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本课结束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出符合主题、美观完整有质量的作品。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他们的技能知识掌握得都很扎实,本堂课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基本上就是对技能的再次巩固和有所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应该也算是本课能大放光彩的硬件基础之一吧。

  这节课我认为也存在些许不足,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一点看法:

  一、本堂课小组合作学习体现的不明显。学生们只知道自己独立操作,同伴间缺少一种合作交流。

  二、缺少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看书。在制作宣传海报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打开课本自己看课本学习,虽然本课操作技能比较简单,但看书学习不仅是让学生学会技能,更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我认为这堂课尽管存在着某些不足,但无论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上以及环节的把握和学生兴趣的调动上来讲都不失为一节精彩的课。

信息技术评课稿5

  听了蔡老师的课,感想颇多。作为一名刚刚工作的新教师,能把课堂组织得这么好,学生在课堂上如此安静、有序,这是我自愧不如的地方。我们常说,纪律是学习的保证,在这一点上,蔡老师下了很大的功夫,成果非常明显。

  从整节课的设计和把握上,总的来说,能够设计比较恰当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参与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掌握了整理文件的方法,并且还在练习中让操作更加熟练。然而,就环节设计和时机把握方面,还有一些提升的空间,如果做一些调整会有更好的效果。

  1.所有演示操作的部分应该使用广播,否则学生仍会沉浸在自己的作业上,注意力很难集中到演示操作上。蔡老师在这方面已经改进了很多,但仍有两处忘记,要在平时的操作中养成习惯。

  2.学生会做的内容要大胆放手给学生来演示,边操作边解说,老师不要忘记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表扬,哪怕让全班同学鼓掌也是对演示者莫大的肯定,同时激发其他孩子的表现欲。

  3.对学生出现错误操作的'讲解要把握好时机,一旦有某个学生出现错误,应立即让全班同学停下拉,切换到出错学生的屏幕,直接解决问题。没有必要等很多人也出现错误了,再请一个同学把错误操作在教师机上重复一遍。

  4.蔡老师在下课之前用按文件排序的方法快速整理了文件,学生们很感兴趣,却苦于下课了没有机会操作。如果把这部分内容的讲解提前,并用设置比赛的方法让孩子们操作,相信本节课的趣味性就会更强,课堂气氛也会更加活跃。

  建议蔡老师下次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可以使用分层任务,让学生在学会了整理文件的知识后,通过比赛等方式熟练操作,最后再落实到整理自己的文件夹的应用层面,这样,本节课的层次感就更强,内容也更加丰满了。

信息技术评课稿6

  今天我们学习了xx老师的《用事实说话—表格数据加工与数理统计》一课,使我收获颇多,下面我对这节课作一些简单的点评。

  一、教学目标内容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一是使学生了解数据统计的一般过程,二是学会利用EXCEL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他没有盲从课本,而是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通过即时调查获得到班级上网情况调查数据,进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由于这些数据来自学生实际,所以这样精心设计的教学范例更符合学生实际,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

  1、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有很强的独创性,学生新鲜感强,课堂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虽然教学容量较大,但时间紧凑,分配合理,学生活动还是比较充分的。

  2、xx老师一开始用“xxxx年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引入新课,在调查报告时“通过我对…的了解,我觉得…”到“通过数据统计,我发现…”的转变,使学生意识到语言表达的严密性和数理统计的重要性,使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转变为理性,从而帮助学生生成学习数理统计动机,这样的导入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

  3、在介绍分类汇总时候,由于数据来源生动真实,与自已相关,学生兴趣很高,在评价自己的统计数据时,学生思维明显活跃,而且在分析过程中,不时传来其他同学的认同的笑声,教师对学生的分析也作了充分的肯定,师生之间交流充分,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培养了师生感情。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xx老师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任务驱动、学生引领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xx老师通过现场即时采集数据,然后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把教学内容隐含在每个任务中,学生在老师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小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地学习,突出在做中学的思想。

  四、教学素养

  xx老师语言准确、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态自然,举止从容,显示出很好的课堂驾驭能力。

  刘老师能够尝试将Excel抽象至一般的数理统计分析工具,再将数理统计与学生感兴趣的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并深深体验到数理统计之于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作用,最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这非常值得我学习的。

信息技术评课稿7

  今天听了一节《创建数据表》。xxx老师一如既往的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很好的达到既定的目标。对这次磨课我有以下想法。

  1、xxx老师为这节课做了精心的设计,本节课以“合理作息,健康成长”为主线,以作息时间调查表引入,够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探索数据表格的兴趣。并且在学习中分设三个任务“考一考”、“练一练”、“探一探”,把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融入三个任务,即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

  2、在教学过程中,董薇薇老师以一条中学生关于作息时间的感叹,引起了全体同学的吐槽,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课堂。接着,董老师马上展示了一周“作息时间表”的调查数据,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举例引出了——Excel。引出excel的时候,董老师没有以老师的身份要求一定要使用Excel,而通分析、举例阐明了Excel软件最适合数据处理,让同学们明白为什么要学Excel。

  3、导入新课堂后,董老师以学生现有知识为起点,借助课本P。55,联系WORD软件,达到了对Excel的初步认识。放手操作练一练环节,董老师设置了十分有针对性的任务“研究某一位学生的一周作息时间”,放手让每一位同学操作,完成作息表的填写。由于任务清晰、明确,并指出了为什么要研究一周作息时间,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要完成的任务。相比前2次磨课,因为任务出示的不够明确,学生对任务理解不深,不少学生不明白要做什么,最后影响任务完成的质量。教师引导“探一探”环节,是学生完全陌生的内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董老师简明填充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到了Excel软件的优势,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此个环节,能否阐明填充的规律是能否突破难点的关键,董老师应该通过实际操作说明选中1填充和选中1、3填充的区别,只有如此才能掌握填充的规律。

  信息技术课评课稿7

  今天我们学习了刘超老师的《用事实说话—表格数据加工与数理统计》一课,使我收获颇多,下面我对这节课作一些简单的点评。

  一、教学目标内容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一是使学生了解数据统计的一般过程,二是学会利用EXCEL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他没有盲从课本,而是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通过即时调查获得到班级上网情况调查数据,进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由于这些数据来自学生实际,所以这样精心设计的教学范例更符合学生实际,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

  1、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有很强的独创性,学生新鲜感强,课堂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虽然教学容量较大,但时间紧凑,分配合理,学生活动还是比较充分的。

  2、刘超老师一开始用“xxxx年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引入新课,在调查报告时“通过我对…的了解,我觉得…”到“通过数据统计,我发现…”的转变,使学生意识到语言表达的严密性和数理统计的重要性,使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转变为理性,从而帮助学生生成学习数理统计动机,这样的导入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3、在介绍分类汇总时候,由于数据来源生动真实,与自已相关,学生兴趣很高,在评价自己的统计数据时,学生思维明显活跃,而且在分析过程中,不时传来其他同学的认同的笑声,教师对学生的分析也作了充分的肯定,师生之间交流充分,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培养了师生感情。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刘超老师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任务驱动、学生引领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刘超老师通过现场即时采集数据,然后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把教学内容隐含在每个任务中,学生在老师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小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地学习,突出在做中学的思想。

  四、教学素养

  刘超老师语言准确、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态自然,举止从容,显示出很好的课堂驾驭能力。

  刘老师能够尝试将Excel抽象至一般的数理统计分析工具,再将数理统计与学生感兴趣的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并深深体验到数理统计之于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作用,最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这非常值得我学习的。

  信息技术课评课稿8

  今天听了一节《创建数据表》。董xx老师一如既往的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很好的达到既定的目标。对这次磨课我有以下想法。

  1、董xx老师为这节课做了精心的设计,本节课以“合理作息,健康成长”为主线,以作息时间调查表引入,够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探索数据表格的兴趣。并且在学习中分设三个任务“考一考”、“练一练”、“探一探”,把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融入三个任务,即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

  2、在教学过程中,董薇薇老师以一条中学生关于作息时间的感叹,引起了全体同学的吐槽,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课堂。接着,董老师马上展示了一周“作息时间表”的调查数据,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举例引出了——excel。引出excel的时候,董老师没有以老师的身份要求一定要使用Excel,而通分析、举例阐明了Excel软件最适合数据处理,让同学们明白为什么要学Excel。

  3、导入新课堂后,董老师以学生现有知识为起点,借助课本P.55,联系WORD软件,达到了对Excel的初步认识。放手操作练一练环节,董老师设置了十分有针对性的任务“研究某一位学生的一周作息时间”,放手让每一位同学操作,完成作息表的填写。由于任务清晰、明确,并指出了为什么要研究一周作息时间,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要完成的任务。相比前2次磨课,因为任务出示的不够明确,学生对任务理解不深,不少学生不明白要做什么,最后影响任务完成的质量。教师引导“探一探”环节,是学生完全陌生的内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董老师简明填充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到了Excel软件的优势,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此个环节,能否阐明填充的规律是能否突破难点的关键,董老师应该通过实际操作说明选中1填充和选中1、3填充的区别,只有如此才能掌握填充的规律。

  信息技术课评课稿9

  姜老师执教的《认识GIF动画》是第二单元《动画天地》的第一课,姜老师的课堂让人感觉很亲切,教态自然,课堂上是以学生为主,而教师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下面我着重谈谈几点我的看法:

  一、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本堂课姜老师设计了四个环节贯穿整个课堂,通过欣赏“动画”、学找“动画”、探秘“动画”、应用“动画”四个板块来层层深入让学生来理解动画的原理。将思维方法训练与培养、学生认知需求的建立和软件平台技能操作目标三者有机结合,同时渗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二、成功导入,激发兴趣

  姜老师课的导入设计得很好,贴近学生的生活。姜老师在导入时用了同学们喜欢的喜羊羊图片来作宣传图,两张宣传图更喜欢哪一张?一张幻灯片里是普通格式的图片,另一张幻灯片里有GIF动画图片。学生的眼球马上被吸引过来了,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学习的激情。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从课间的休息状态快速的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三、注重自主,互帮互助

  在学习过程中,姜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研究,在学习每一个新的知识前,姜老师都会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先动手尝试再广播反馈,让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带动稍弱的同学,而不是单调的灌输式教学。

  这节课,无论从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过程的安排,都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以认识动画为主线,贯穿课堂的始终,教学过程一环扣一环,让学生的思维随着兴趣这根主线进行和发展,达到了教学目标。

  当然,在这节课中,我觉得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在“应用动画”这个环节,时间显得仓促,如果在前面给学生查找和下载动画的时间缩短一些,限定好3或5分钟,那么就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用GIF动画图片把幻灯片装饰得更美一些了。

信息技术评课稿8

  各位参加本次教研活动的老师,下午好,首先我代表向老师和鼓楼区信息技术学科中心组的全体成员欢迎大家来到虹桥小学参加本次活动。受向老师和中心组老师的委托,我很荣幸地随向老师一起参加了 敏洁老师的教学设计活动。为了顺利完成本次开课任务,老师很早就做了充分的准备,我也一同参与了老师的从试教到正式上课的全过程,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情况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有意义的启发。

  一清晰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属于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的内容,该课的特点是操作环节多素材要求大,对老师的系统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复杂的内容中整理出了清晰的教学思路,一条贯串始终的'主线将整个课文连为一体,并且主要内容层层递进,亦步亦趋,表现出了较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使课堂呈现出了既轻松活泼,却又掌控得当的局面。我做了一些观察,在我附近的孩子她们在自己操作时兴趣盎然,不时的露出胜利的笑容,但一旦老师开始教授下一个环节时,孩子们立刻将视线转向了老师,眼睛里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不用老师任何的催促,学生们已经进入了"我想学"的心理状态。显然,这样的课堂效果是归功于缜密的教学设计。这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二。训练有素的学习过程

  《新课标》表现出了对创新能力的极大关注,要求我们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怎么样学习,要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向建构主义的现代化课堂转变。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中,怎样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也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向老师曾经一再强调过,我们要学会利用好我们的课本,让孩子真正学会看书。

  在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老师的学生们不但会看书,而且看得很好很认真。有的孩子还动手在书上做了各种各样得标记,以记下自己得心得体会。这种良好得看书习惯决非一日之功,从孩子们自然得看书习惯中,我们能够发现不但是这节课孩子们在看书,以前得课上她们也会看,这是老师长期训练得结果,也成为课堂上得一个亮点。

  三富有情趣的组织结构

  在本节课上,老师将时尚的DIY引入了课堂,让孩子们有了探究的需要。这样的任务驱动在本课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围绕DIY的主题,在不断的探究,不但促进了孩子们对于未知事务的探索情感,也与生活实际较为紧密的联系起来。这样的俞教于乐的形式,会给孩子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的。

  四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这节课上,我们作为听课的老师,都能很明显的感受到愉快的课堂气氛:孩子们的欢笑声不绝于耳,并且在欣赏自己作品的同时也肯定了别人。作为几岁的孩子,能在一个轻松的氛围里学习,是最好不过的了,在这里,老师做了有意义的尝试。

  五准确的教师定位

  在整节课中,我们的教师都不是在做个说教者,没有刻意的去进行任何知识的讲授,而是借用书本和孩子的探索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可以说,老师在本节课中不再是一名导演,而是剧中的一个组织者,带着孩子一起来学习,很好的发挥了教师引导的作用。

信息技术评课稿9

  各位参加本次教研活动的老师,下午好,首先我代表 向 老师和鼓楼区信息技术学科中心组的全体成员欢迎大家来到虹桥小学参加本次活动。受 向 老师和中心组老师的委托,我很荣幸地随 向 老师一起参加了 屈敏洁 老师的教学设计活动。为了顺利完成本次开课任务, 屈 老师很早就做了充分的准备,我也一同参与了 屈 老师的从试教到正式上课的全过程,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情况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有意义的启发。

  一 清晰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属于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的内容,该课的特点是操作环节多 素材要求大 ,对老师的系统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屈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复杂的内容中整理出了清晰的教学思路,一条贯串始终的主线将整个课文连为一体,并且主要内容层层递进,亦步亦趋,表现出了较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使课堂呈现出了既轻松活泼,却又掌控得当的局面。我做了一些观察,在我附近的孩子她们在自己操作时兴趣盎然,不时的露出胜利的笑容,但一旦 屈 老 师开始 教授下一个环节时,孩子们立刻将视线转 向了 老师,眼睛里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不用老师任何的催促,学生们已经进入了"我想学"的心理状态。显然,这样的课堂效果是归功于缜密的教学设计。这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二。训练有素的学习过程

  《新课标》表现出了对创新能力的极大关注,要求我们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怎么样学习,要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向建构主义的现代化课堂转变。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中,怎样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也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向 老师曾经一再强调过,我们要学会利用好我们的课本,让孩子真正学会看书。

  在 屈 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 屈 老师的.学生们不但会看书,而且看得很好很认真。有的孩子还动手在书上做了各种各样得标记,以记下自己得心得体会。这种良好得看书习惯决非一日之功,从孩子们自然得看书习惯中,我们能够发现不但是这节课孩子们在看书,以前得课上她们也会看,这是 屈 老师长期训练得结果,也成为课堂上得一个亮点。

  三 富有情趣的组织结构

  在本节课上, 屈 老师将时尚的 DIY 引入了课堂,让孩子们有了探究的需要。这样的任务驱动在本课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围绕 DIY 的主题,在不断的探究,不但促进了孩子们对于未知事务的探索情感,也与生活实际较为紧密的联系起来。这样的俞教于乐的形式,会给孩子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的。

  四 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这节课上,我们作为听课的老师,都能很明显的感受到愉快的课堂气氛:孩子们的欢笑声不绝于耳,并且在欣赏自己作品的同时也肯定了别人。作为几岁的孩子,能在一个轻松的氛围里学习,是最好不过的了,在这里, 屈 老师做了有意义的尝试。

  五 准确的教师定位

  在整节课中,我们的教师都不是在做个说教者,没有刻意的去进行任何知识的讲授,而是借用书本和孩子的探索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可以说, 屈 老师在本节课中不再是一名导演,而是剧中的一个组织者,带着孩子一起来学习,很好的发挥了教师引导的作用。

信息技术评课稿10

  首先谈一下李飞老师的课,这节课很好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新颖独特。 李飞老师的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亦是全体学生的课堂。在教学中他关注每一位学生,无论是思考、交流、合作、演示等活动,他都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去尝试,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是学生思维的启迪者、点燃者,这一点在李飞老师的课上尤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讲到设置图片叠放次序时,学生在操作中出现了难题,这时李飞老师并没有着急的去纠正,演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对比,为什么和别的同学不同,自己动手去探索实践。众所周知,要想知道李子的味道,最好的办学是亲口尝一尝,在教学中,李飞老师让学生亲手去实践,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让他们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学习实践中,亲身经历由生到熟,由不能到能,由不会到会的全过程,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与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李飞老师的课我认为,如果在学生操作时候遇到普遍的难题,可以统一讲解以引导,小组展示完成的情况,教师评议,让学生明确完成任务的重要性,那样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而莫文骅老师的课,在教学中充分把握学科特点,重视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又能在教材内容上,做到活化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如他在设计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时,让学生自己从素材中寻找图片,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针对不同学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教学思路清晰而不混乱;训练的主线明确,课后题有机渗透而不是生搬硬套。莫文骅红老师的课把插入图片和图片位置、大小的调整这两个内容放在一起,而而不把插入自选图形也放在一起上的话,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更容易完成,目标也会更明确。 两位老师上的课都非常的精彩,整个教学思路非常的清晰,教学目标情况完成的也非常的好。利用任务驱动和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很好的完成了这两节课的教学任务。 最后,一节课上的好不好,我们经常会把目光放在开课的老师身上,可是我想如果我们能够把一些目光放在学生的身上,看看他们最后的作品,就可以发现一节课下来,学生是不是掌握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不是通过这节课学有所得了。 以上仅个人观点,有无不成熟地方请指正。

信息技术评课稿11

  10月21日第四节课,我前往多媒体教室听了王老师的信息公开课————获取网上信息。这次的公开课非常精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环节设置清晰。分为—————1、复习导入。2、进入新课。3、保存网页。4、保存网页上的图片素材。5、分组探究。6、练习。7、反思。

  其次,充分体现了学本课堂的观念。在导入环节,通过几个问题的设置,自己翻书寻找答案。还有分组探究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其中。

  再次,语言清晰简练。王为老师不愧是老教师,在课堂上完全没有多余的废话,语言清晰简练,,用词恰当,这是我们很多新教师需要学习的地方。

  最后,环节设置新颖。在练习的环节,王老师让同学们自己上本学校的.网页,点击教师的介绍,选择自己并感兴趣的教师资料,保存在文档。学生看见自己熟悉的人,课堂的积极性与活跃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课堂显得更加的热闹,也通过浏览教师资料,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教师。

  通过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我也希望今后能够多听听这些优秀的教师们的公开课。

信息技术评课稿12

  今天有幸在听了倪老师上七年级下的《变幻的滤镜》一课。作为ps中使用率非常高的一个工具,滤镜有着其鲜明的特点和效果,图片通过增加滤镜来达到不同的效果。本节课主要就是要让学生掌握这些操作,并且学会使用使用滤镜。倪老师这节课,基本上已经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上课过程也十分的流畅,顺利。下面,我就谈谈我对这节课的一些看法。

  一、精彩的导入,良好的开端。

  倪老师在导入环节中,并没有采用常规的开门见山的点明上课内容,而是播放了几组原图和加滤镜后的效果图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滤镜的作用。这样的导入不但比较新颖,而且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以后的上课过程进行的更加的顺利。往更深的讲,倪老师没有把滤镜的特点直接告诉学生,而是使用这种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出来,不是正符合我们现在提倡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要求么,使学生真正做到“会学”。所以说,这样的导入是很成功的,这也为整节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合理布置任务,凸现学习效果。

  通过了精彩的导入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已经十分高了,已经非常想要了解滤镜,使用滤镜了。而这时,倪印月老师不是直接要学生去使用滤镜,如果这样做的话,很可能学生注意都在这个上面了,而不会听老师的讲解了。倪老师是通过几个任务,慢慢循序渐进的去诱导学生去了解滤镜,这又恰恰彰显出教师出色的课堂驾驭能力,这也是一名优秀教师所必须要具备的能力。

  其中特别是“探究任务”引导学生使用“外面挂滤镜”的任务,让人记忆犹新,此任务也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我们为何要教学生学习知识?目的就是在于要学生学会使用他们学会的知识。然而,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没有动力去使用学会的知识,那么,这其实是我们教育的失败。而倪老师的这个任务,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十分乐意去做这个任务,因为他们想要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其实,我们在其他课程上也可以使用此类方法,结合实际布置任务,那么很多情况下,学生还是乐于去做的。同时,倪老师的这个任务,也对于培养集体之间互相关心,爱护的氛围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突破了信息技术课堂的束缚。

  三、出色的结尾,善始善终

  总的来说,倪老师这堂课是很成功的。不但教学目的达成度很高,重难点突破出色,达到了想要的教学效果,并且真正做到了师生之间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使沉闷的课堂成为了学生探索知识的乐园。而且通过出色的备课,整个教学流程实施的非常的顺利,当然,也是有不足之处的,如果能在探究任务和评价上再加突破的话,这节课将更加完美。

信息技术评课稿13

  我听得是四年级的信息技术课。四位老师教学的都是《“画笔”的秘密》这一课。

  这课主要介绍的是“画笔”模块的相关命令,属于基础模块学习。角色运动会留下一定的痕迹,这些痕迹的保留,需要“画笔”指令的支持。老师们在教学中,将画笔的设置与小猫的运动结合起来,将枯燥的命令趣味化,让学生在欢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导入教学时,老师结合了之前学过的内容,利用一个个趣味小程序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新授时,老师先让学生认识“画笔”模块,在此基础上学习画笔指令的设置,重点围绕“提笔”、“落笔”、“将画笔大小设定为”、“将画笔颜色设定为”等命令展开介绍。对于“图章”的使用,老师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使用单独一个“图章”命令,舞台角色会发生什么变化?使用“重复执行”与“图章”结合,舞台角色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知循环的.作用。作为一个信息教学的新手,这次的听课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会,以上就是我本次听课的收获。

信息技术评课稿14

  今天学习了顾鸣程老师的“神奇的FLASH按钮一”一课,感受颇深。

  有以下一些优点:

  一、主题明确,重难点合理

  本堂课顾老师能较好地引导学生了解flash按钮的相关概念和特点,并能掌握按钮的简单创建和使用方法。能较好地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与所学课程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整体效果较好。教学准备也较为充分。

  二、学生实践,自主有效

  本课教学中,在“自制基础按钮”等操作实践过程中,顾老师有效地组织学生自主练习,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促进了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实践,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方法指导,适时恰当

  “自制基础按钮”实践操作等过程中,要求学生自主与协作相宜的方法完成任务。在这里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较为恰当。当有小部份学生在操作过程出现问题时,教师能相机指导,并充分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了学生的和谐发展,方法运用较适时恰当

  四、师生关系,自然融洽

  古人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的前提。顾老师创设了一个平等融洽、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课堂中能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热情较高,同能对学生使用一些表场和激励的方法。

  五、教学风格,特色鲜明

  我们常说:教育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提倡个性化教学将成为一种趋势。顾老师风趣的谈吐、洪亮略有磁性的声音,使整堂课较有激情,大部分同学能认真听老师讲解,老师的语言始终显得有力而富有活力。课堂中的“脑筋急转弯”、“猜谜”等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顾老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等方面有自己的特色与风格。

  有以下一些不足:

  1.顾老师讲得太多,部份操作内容可以让学生先尝试操作,然后让学生发现问题,老师再适时讲解与指导,这样学生效果会更好些,并能更好地体现学生主体。整个的教学过程老现讲得多,学生实践得少了一些。

  2.顾老师的`口头语,如“是不是”、“对不对”等习惯用语太多。老师的语言组织不够严密。

  3.在投影出示“成功关键词”时,投影字体太小,颜色太暗,对比不明显,下面学生看不清楚。

  4.学生上台演示操作完成,顾老师没有对这位学生的操作进行较有针对性的点评。另外对每次同学们的操作情况也没有较好的总结与评价。

  有以下几点建议:

  1.刚上课开始部份,演示教学,因屏幕太小,建议一开始就使用广播教学演示可以更清晰些(因后排同学看不清楚),课堂10分钟后顾老师兼用了电子教室广播教学功能,这个问题解决了。

  2.在演示讲解制作笑脸按钮过程中,顾老师:“看老师是怎样制作这个按钮的?”,如果顾老师这么引导:“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按钮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同学们的兴趣可以被大大激发出来,效果会更好些。

  3.建议在制作笑脸按钮时,可以分步教学,让学生循序渐进,这样学生可以掌握得更好些。

  4.在学生操作建立隐藏按钮过程中,可以安排一名学生上台演示操作,效果会更好些,同学们积极性会更高,兴趣会更浓。

  5.建议部份操作老师可使用“学生小组,分工合作”的方法展开。小组分工合作学习能为每个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宽松氛围,并较大程度地发挥集体互助力量,也能更大限度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评课稿15

  各位参加本次教研活动的老师,下午好,首先我代表向老师和鼓楼区信息技术学科中心组的全体成员欢迎大家来到虹桥小学参加本次活动。受向老师和中心组老师的委托,我很荣幸地随向老师一起参加了屈敏洁老师的教学设计活动。为了顺利完成本次开课任务,xxx很早就做了充分的准备,我也一同参与了xxx的从试教到正式上课的全过程,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情况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有意义的启发。

  一清晰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属于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的内容,该课的特点是操作环节多素材要求大,对老师的系统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xxx在教学过程中,从复杂的内容中整理出了清晰的教学思路,一条贯串始终的主线将整个课文连为一体,并且主要内容层层递进,亦步亦趋,表现出了较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使课堂呈现出了既轻松活泼,却又掌控得当的局面。我做了一些观察,在我附近的孩子她们在自己操作时兴趣盎然,不时的露出胜利的笑容,但一旦xxx开始教授下一个环节时,孩子们立刻将视线转向了老师,眼睛里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不用老师任何的催促,学生们已经进入了"我想学"的心理状态。显然,这样的课堂效果是归功于缜密的教学设计。这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二。训练有素的学习过程

  《新课标》表现出了对创新能力的极大关注,要求我们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怎么样学习,要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向建构主义的现代化课堂转变。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中,怎样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也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向老师曾经一再强调过,我们要学会利用好我们的课本,让孩子真正学会看书。

  在xxx的课堂上,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xxx的学生们不但会看书,而且看得很好很认真。有的孩子还动手在书上做了各种各样得标记,以记下自己得心得体会。这种良好得看书习惯决非一日之功,从孩子们自然得看书习惯中,我们能够发现不但是这节课孩子们在看书,以前得课上她们也会看,这是xxx长期训练得结果,也成为课堂上得一个亮点。

  三富有情趣的组织结构

  在本节课上,xxx将时尚的DIY引入了课堂,让孩子们有了探究的需要。这样的任务驱动在本课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围绕DIY的主题,在不断的探究,不但促进了孩子们对于未知事务的探索情感,也与生活实际较为紧密的联系起来。这样的俞教于乐的形式,会给孩子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的。

  四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这节课上,我们作为听课的老师,都能很明显的感受到愉快的.课堂气氛:孩子们的欢笑声不绝于耳,并且在欣赏自己作品的同时也肯定了别人。作为几岁的孩子,能在一个轻松的氛围里学习,是最好不过的了,在这里,xxx做了有意义的尝试。

  五准确的教师定位

  在整节课中,我们的教师都不是在做个说教者,没有刻意的去进行任何知识的讲授,而是借用书本和孩子的探索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可以说,xxx在本节课中不再是一名导演,而是剧中的一个组织者,带着孩子一起来学习,很好的发挥了教师引导的作用。

【信息技术评课稿】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评课稿 信息技术评课稿08-26

信息技术评课稿(精选)01-22

信息技术评课稿(精选)07-27

【精选】信息技术评课稿09-23

[经典]信息技术评课稿08-10

信息技术评课稿(经典)08-01

(经典)信息技术评课稿08-28

经典信息技术评课稿09-25

信息技术的评课稿11-14

信息技术评课稿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