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时间:2024-09-02 14:09:10 国学 我要投稿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锦集[14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锦集[14篇]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篇1

  本学期我参加了教育局举办的国学讲座,感觉受益匪浅。让我深刻了解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

  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从求学、立身、明德和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不难看出孔子也非天生的圣人,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在学习中提高,良好道德的养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自我约束到随心所欲不逾矩,思想和言行的高度统一,已经达到了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此所谓“慎独”,就是一个人独处时候也能做到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这也使我们懂得了伟大来自于平凡的道理。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智慧可以改变命运,因此,经常学习新知识,温习老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养成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学问从学习中来,能力从实践中来。人生困顿,皆因不学无术,其实学习和实践就构成了人生的两大主题。孔子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修炼的一生,境界越高越注意学习修炼。

  国学让我学会感恩,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知道德行天下的道理,“俗云: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德才兼无,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可见,德行的重要性.“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要怎样才能得人心,就是以他人之心为心。以儿女之心为心,就是“父慈”,以父母之心为心就是“子孝”,以弟妹之心为心,就是“兄友”,以哥姐之心为心,就是“弟恭”,以妻子之心为心,就是“夫和”,以丈夫之心为心,就是“妇顺”,以人民之心为心,就是“君仁”,以领导之心为心,就是“臣忠”,以

  朋友之心为心,就是讲信任;以学生之心为心,就是讲师德。以他人之心为心,就是道心,就是天理,就是德。修德的.功夫深入一分,爱世人的情感就诚恳一分,心心相印的境界就升华一分。唯德能感动人,能得人心。感动一家而家齐,感动一国而国治,感动天下而天下平。中国圣贤经典究天地自然之道,旨在净化人的心灵,启发人的道心,匡正人的欲念。所谓正心诚意慎独修己,归根结底,就是造就优秀的个人品质,至善的品德。以德率人,则好的精神产品和好的物质产品也就不劳督促,自然产生了。

  在当今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中,我们深入开展“学国学、思先贤、树正气、扬美德”活动是非常及时、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读《国学》,使我们的心灵有所启迪,有所受益,也是就说要对照一下我们是如何做人的,如何交友的,我们的心地是不是够善良,我们有哪些是君子行为,又有哪些是小人之举,我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怎样??我们要用心去读,认真品味,才能够荡涤内心深处的污垢,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道德水准,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以我们中国人特有的五千多年的方化内涵为骄傲,作为一名教师我更深刻的体会到我所担负的责任,我会尽可能的将自己所领悟到的道理传播给孩子们。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篇2

  x月x日—xx日,在x校长的带领下,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国学培训。通过短短两天时间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这次学习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我的思想更是得到了一次更新。

  在这两天的紧张的学习中,我聆听了xx实验学校和xx附小的几节国学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xx实验学校的xx老师教授的汉字启蒙课。因为我是一名低年级的语文老师,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我对xx老师的课非常感兴趣,与传统识字教学不同的是,他们的识字是以部件来认识生字,这种方法非常有效,我们的教学就应该教给他们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由于汉字具有“拼形”和“表意”的特征,很多汉字字形是可以拆开,加以拼组的'。学生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笔画和部首之后,就可以较快掌握其它形状相近的汉字。拿xx老师的课来说,xx老师教授“木”这个部首时,引出以木作为偏旁的“林、沐”等字,通过字义的讲解,学生很容易把旧知识与新内容联系起来,“读、写、义”也就很容易掌握了。大多数汉字是形声字,其形符表意,声符表音。从形、音、义三者的统一上进行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通过引导学生多组词,以强化记忆。

  识字是阅读和表达的基础,我想xx老师教授的识字方式能让学生准确而牢固地识记字的音,形,义,形成一定识字能力的途径。

  虽然这次学习时间很仓促,但我感触良多,我想在接下来的识字教学中,我会借鉴这种利用部件来教授汉字的方法。这种识字方法一定能使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篇3

  阅读国学经典对我个人而言带来了很多收获和体悟。收获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一是提升自我修养,为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国学和经典中,我学到了许多有关教育的理念,这些理念可以直接应用到实践中。二是从国学经典中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与处世的哲学。这些精华思想启迪了我的心灵,让我更好地理解人生的真谛。

  现代社会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我在学校中所学到的知识相对有限,无法跟上时代的变化。作为一名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教师,必须拥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应该包容万象,既要广泛涉猎,又要专精深入。当然,我们当下需要学习的是与新时代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但是我们国家拥有丰富而深厚的古文化,也是一个知识宝库和海洋。《论语》中有一句话:“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国学经典中的知识也是如此,就像经久不衰的陈年美酒,品味越久越有味道。而且只有国学经典才能经得起推敲和品味。《论语·述而》中还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读书时我自信甚至有些自负,毫无根据地自我陶醉。然而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粗略地阅读了《论语》,如今在工作环境中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深意。“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我周围的同事都是才华横溢之人,她们通过学习积累了扎实的基本功,擅长书法、绘画、音乐等各个领域。她们作为教师多年,经验丰富,能够轻松应对各种问题学生。我曾以为自己也能像她们一样游刃有余,但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这让我非常佩服她们,感到自愧不如。因此,我决心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并利用假期练习书法,努力提高自己的基本功。收获还算不错,我在工作中也逐渐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在对学生的观念上,我们要认识到“因材施教”是一条经久不衰的真理。刚开始工作时,由于缺乏经验,我对所有的学生采取了一视同仁的态度,认为这样就实现了人人平等。然而,我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规律。因为缺乏重点,导致我的'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向其他同事请教建议。最终,我得出一个结论: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因材施教。举个例子,我教毕业的几个孩子中,有一些经常跟我说自己遇到的问题,比如中学学习压力大、对学习感到厌倦等等。于是,我不再要求他们死记硬背文化知识,而是根据每个孩子的特长和兴趣,给予适当的建议。比如,对于一个身体素质较好的孩子,我会建议他朝体育方面发展;对于一个热爱绘画且天赋出众的孩子,我会鼓励他朝美术方向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希望能够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特长,重建学习的信心。

  在为人处世上,我也从国学经典中学到不少。曾学到过孟子的这样一句话:“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更应该以此做为自身的行事标准。人可以穷,但是要有骨气,要有奋斗的决心,现在这个时代,只要勤劳,就能创造财富。做为一个农民的孩子,我从小就是吃苦长大的。但是我却很感激少年时的贫穷,它就是一笔财富。它让我知道一切都来得不容易,更懂得珍惜。它让我早早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从而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它更让我从小就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财富。让我成为一个正直,勤劳的人。现代社会机遇很多,造就了很多骤富的人,但是,由于来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塌实。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才过上好日子没几年,不能满足。我想不只是那些富二代,处在这个太平盛世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来要求自己。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开始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产生兴趣。他们纷纷来到中国旅游、留学。对于那些喜欢韩国、日本文化或热衷于嘻哈音乐的年轻人们,现在是一个好好了解中国文化的时机。虽然我们不能像晚清时期的满洲贵族一样自高自大、封闭自己,但是当京剧、武术、中医等国粹逐渐离我们远去的时候,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重视我们自己的经典文化,深入学习并传承下去,同时也可以去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甚至向外国人介绍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有很多宝贵的东西,值得学习,我个人认为只有把我们的根基打好,我们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中国人。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篇4

  通过学校这次征文,我才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视,搜到我们山东卫视20xx年推出的国学竞赛节目《国学小名士》,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里面的内容丰富多彩,节目以“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为主题,让青少年通过诵读学到的知识把我们中国的传承文化告诉所有人,包含了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园林建筑、衣食住行等等。我被里面的选手们优秀的表现、丰富的经验积累、精彩绝妙回答深深的吸引了。看到专家老师们的点评,知识的活学活用,每个问题都能举一反三,让知识在生活中孰能生巧。让我感到了我有点孤陋寡闻,我所知道的,所懂得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我看完这个节目,对我的感触很大很大,在我的脑海里搜一下我们大美临沂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其实我们临沂就有游不完的名胜古迹,这些都是集自然与文化为一体的地方,有学不完的历史文化,临沂是一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建成时间是公元492年,原名叫古城琅琊。以沂河得名,几十万年的沂河两岸就活动着人们祖先的足迹,临沂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丰富的.文化资源孕育了特色鲜明,异彩缤纷大美临沂,主要体现在了----我们每个临沂人都知道的位于琅琊王路与水田路口的琅琊王遗址。还有我们的书法广场里面有学不完的历史名人的书法和文化。王羲之故居,北城的博物馆和位于沂蒙路的烈士陵园等等。临沂的乐舞已成为民间传统舞蹈的精髓,扑蝴蝶也是沂蒙地区极具特色的广场舞蹈,柳琴戏、剪纸、印染、捏面人,老虎鞋,书画等。还有我们临沂特有的特色小吃---糁、八宝豆豉、沂蒙六姐妹煎饼、蒙阴光棍鸡,莒南锅饼等等都是沂蒙独有的地方小吃。这些都是我们临沂专有的历史文化的记载。

  说起我们临沂的传统美德,也是说不完的。二十四孝中的六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们临沂的。负米养亲、单衣顺母、卧冰求鲤等等,我们每个小学生都应该尊老爱幼,孝敬长辈,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这些是我们每天都必须做到的。正如我现在学的跆拳道正是先学习礼仪。礼仪可以说是能看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外在表现。也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良好沟通的技巧。礼仪每时每刻的都出发生在我们身边,因此我们要做个有礼,又孝的青少年。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篇5

  在广东粤秀书院学习了国学与企业领导力的课,感觉受益匪浅,国学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修身养性。教会我们如何做真人,教会我们分清养正,明辨是非。首先,在工作中,细心听取下属及同事的意见。虚心接受上级的指导与批评。有接受新领导与新事物的能力。

  其次,做为一个部门的领导,应该具备一定的素质与能力,应以成为“天下第一”为目标,如老师所讲的《孙子兵法》三大原则:一是知己知彼;二为先胜后战;三是致人而不致于人,管理也是一种战术。要管理好团队首先要严于律己,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如何打败竞争对手,也是人生的一种艺术。所以擅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能够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再次,作为一名,要学会用人,做到尊重人,有同情心,善于总结。做到“奖、赏、封、用”,注重培养下属的道德情操,在生活中关心下属的心情变化,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总之,国学使我们从圣人和智者的叮嘱中品味人生的真谛,从一件小事,一句话语,从一个动作,从一个食物中,我们都能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怀。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篇6

  读国学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

  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根底。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

  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学问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学问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改变。要做好新时代的老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老师必需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当海纳百川,应当博而精。新时代的学问技能虽然要学。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当是学习的宝库,学问的海洋。《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国学经典里的学问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

  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尝。《论语述而》中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读书时我是个自信得有些自负的人,稀里糊涂的盲目地自傲。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粗略地看了《论语》,此时此刻,在工作的环境中才知道那句话说得太对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济济,读大学出来的她们根本功特别扎实,书法、绘画,音乐样样都懂。而且教学多年的她们经历特别丰富,面对问题学生都能轻松应对。原本认为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应付自如,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真是让我佩服得心悦诚服。也下定决心虚心向有经历的同事请教,并利用假期练习书法,争取把自己的.根本功练得更扎实。收效还挺不错,在工作上我也渐渐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在对学生的观念上,《论语》里说:“因材施教。”真是经久不衰的真理。刚参与工作时,由于没有经历,对全部的学生“一视同仁”,我自认为做到了人人同等。其实却是违反学生开展规律的。由于没有重点,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结果很不志向。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存在那些缺乏,也向其他同事征询建议。

  最终得出结论:要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比方我教毕业的几个孩子有什么问题经常跑来和我说。例如,到中学学习压力大,厌学等等。我就不再像以前一样,要求她们必需死记硬背文化学问。而是建议一个身体素养比拟好的孩子朝体育方面去开展,一个爱绘画并且很有天赋的孩子朝美术方面去开展,使她们找到自己的特长,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念。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篇7

  一般指的是与中国的传统节日或重大节日紧密相连的大型主题活动。我们引导幼儿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不要局限于放几天假,出去玩几天。我们更应该从这些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教育意义上来着手。比如,端午节我们不仅可以在环境创设上悬挂香包,艾草,还可以请幼儿从家里带来粽子和小朋友一起品尝,不仅体验分享的快乐,更能结合故事和图片,视频,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对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产生崇敬之情;以《团团圆圆中秋节》为主题中秋节上,我们可以请爷爷奶奶来幼儿园和宝宝一起过节日,听奶奶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背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鼓励宝宝把月饼敬献给爷爷奶奶,在温馨的氛围中感受浓浓的亲情,体验尊老爱幼的美德;春节,我们可以以《红红火火中国年》为主题,在幼儿园包饺子,作水果拼盘,蘸糖葫芦,做手工灯笼,用各种材料粘贴对联等,使幼儿真切感受中国年的各种元素,引发幼儿对中国年的喜爱。并在此基础上,可以延伸节日礼仪,道德习惯等方面的教育。大型亲子活动拉近了幼儿园、幼儿及家长的距离,,使家长认识到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性,和幼儿园达成共识,达到家园共育的效果,也便于幼儿的国学教育进一步延伸到家庭中。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篇8

  从真正接触到国学经典这个概念到网络上的视屏学习,这是个不可多得的充电机会,也为热爱历史文化的朋友们带给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生活在当下的我们则身肩重任——如何沿袭古人的经典文化和智慧,促进自身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城市、整个国度的发展,着实需要实践,更需要时间!庆幸的是,我们已经出发……

  作为一名普通而光荣的人民教师,最关注的是如何将国学经典中的智慧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育和教学之中。学习古人教育学生的方式和方法,学习古人对待学生的态度,学习古人评价和激励学生的方式等。当下的中国人口基数大,底子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老年人口多,这些问题给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针对存在的问题,国家和各个相关的教育单位已经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促进教育的均衡快速发展。政策的出台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带给了一个发展方向,但路怎样走,方案如何灵活的实施,却是要我们各个教育单位的'教育者因地制宜了! 具体的说,我也只能以自己的经历谈谈看法了。我所在的校园以农民工学生为主,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直接监护人不在孩子身边,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待人处世的方法也差了一些,这就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甚至,有些家长,因为忙于生计,对孩子的学习缺乏足够关注度。如今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有家长对学生过于宠爱,这让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缺乏足够的生长空间和历练的过程。最后,有好的结果,也是庆幸吧……

  当下的中国提倡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落实生本教育,为的是让学生全面发展,告别应试教育中高分低能的现象。在这样的状况下,古人的智慧便能够为我所用了,如儒家所倡导的——兼爱、尚贤,要求教育者平等的关爱学生,注重对优生的潜力开发;如因材施教,要求教育者在掌握学情的状况下,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合理的安排教育教学过程;如孔子的“温故而知新”,要提醒学生做好预习和复习工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个性困难的后进生,要想法设法的鼓励,为他们寻找学习的信心,千万不能打击和但是问,必要的时候,和监护人建立直接的联系,做到校园、家庭两不误。要明白——教育者所应对的是祖国的未来!

  总之,我所能做的除了努力还是努力了……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篇9

  西湖小学:吴君梅 今年暑假,学校组织老师看国学视频,重读《国学》,对我的心灵仍然有所启迪,有所受益。就是要对照一下我们是如何做人的,如何交友的,我们的心地是不是够善良,我们有哪些是君子行为,又有哪些是小人之举,我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怎样我们要用心去读,认真品味,才能够荡涤内心深处的污垢,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道德水准,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

  孔子一生致力于研究学问,修炼自身,传道授业,他自己被尊称为圣人,其思想学说影响了无数人,但仍然十分谦和并注意学习,其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更应该加强学习,要多读书,读好书,读自己感兴趣的书,要在广泛涉猎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文学、历史、政治、哲学等知识,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素质,增强自己的能力,面对纷乱复杂的世界有一种清醒的认识。通常一个人做错了事有两种:一种是明知故犯,如盗窃、抢劫等行为,一种是无知违犯,他自己说错了,做错了却不知道,正如我们经常大声念错别字一样,他不以为自己在错。怎样减少出错,那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从书本中学习,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柳永说过: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如自然规律、经济规律、法律法规等等,这些规律已经被无数实践所证明,被人们广泛认可,我们按规律办事就会被大家认可,就会成功,我们不学习就不了解规律,做事就不能按规律、甚至违反规律,就不会被大家认可,也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做人学问大,标准很重要。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同学们在父母面前要孝顺父母,与兄弟相处要尊敬兄长;说话要谨慎而讲信用;博爱大众而特别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做到了这些之后,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首先是做人要讲品德修养,其次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换句话说,如果你要学习文化知识,精通学问之道,也只有从做人的体会、人生的经验入手,才能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而不会成为读死书的书呆子。这也就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道理所在。可见,国家强调德育教育,道德规范教育的持续是继承着儒教传统的。

  我国历史悠久,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传世名篇,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篇10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其中蕴含着深邃的智慧和博大精深的思想。作为一本引导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之书,《国学经典》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宝贵的体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其中的文化价值、人生智慧以及时代意义。下面,我将分五个方面向大家分享我对《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

  首先,《国学经典》中的文化价值令我深受启发。汉代文学家刘向曾说过:“士者,不出于大家。”这句话道出了读书人的修养和责任。《国学经典》不仅教导人们如何做一个称职的人,更是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这些经典作品包括《论语》、《大学》等,它们无一不是集中着中华民族优秀思想的光辉。通过阅读这些经典,我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其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人生智慧是《国学经典》给我留下的宝贵财富。通过大量的阅读,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国学经典》中的智慧,比如《大学》中讲述的“格物致知”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实践、经验和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修养和智慧。这些智慧让我认识到了做一个有担当、有情怀的人的重要性,也激励着我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三,《国学经典》中的时代意义让我深思。尽管这些作品距今已经数千年,但其中的智慧和思想依然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比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和《大学》中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都给现代人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正是这些经典理念的指导,能够让我们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第四,阅读《国学经典》也让我更加了解自己。通过读书,我对自己的关注点和价值观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也明确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目标和愿景。《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给予了我内心的冲击,让我意识到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

  最后,阅读《国学经典》对我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不仅提高了我的思辩能力和文化修养,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国学思想对于我自己的发展是多么重要。读经典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的弘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去阅读、学习、理解《国学经典》,以便更好地将它的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总之,通过阅读《国学经典》,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人生智慧和时代意义。这本经典之书不仅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智慧财富,更是指引我成长的灯塔。我相信,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会一直秉持着《国学经典》中的真理和智慧,不断修炼自己,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篇11

  今年全市组织了教师网上在线培训《国学经典与教育》,我认真听取了教授的视屏讲解,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意识到国学的重要性。精神教具”进行教育。尤其是教师的道德面目,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并且教师所用的教材和物质教具,也要转化为教师的精神财富,才能发挥教育作用。这种转化的过程和程度,又取决于教师的伦理职责感,取决于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因此,教育与教学要求教师不断自我完善。假如教师故步自封,墨守成规,不求上进,那么,将是一个不称职的、误人子弟的教师,所以,教师在知识技能方面要求不断完善,道德修养方面更要不断完善。知识技能的完善,往往有赖于道德上的自我完善。高尚的职业道德是一个教师人格完善的标志,也能帮忙教师从工作中获得无穷的乐趣。教师和学生都是有思想感情的人,在师生互助中产生情感交流。教师经常能够从学生那里获得关于感激、依恋一类的反馈信息。这是任何其他职业所没有的“精神报偿”、“教育乐趣”。很多教师所以能对待学生胜过对待自己的子女,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守岗位,不断进取,往往是这种“精神报偿”、“教育乐趣”所致。这种“精神报偿”、“教育乐趣”,给教师以有力的鼓励和鞭策,促使教师不断完善自己。越是不断自我完善,越能获得用心强化,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也就越强烈。这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产生的结果。

  师德是教育的灵魂,奉献是师德的根本,学习是奉献的源泉。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师德要模范、教育教学成绩要突出。借着学习国学经典的机会学习先进经验和新的教育理念,博采众家之长,用来不断充实自己,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20xx年3月9日,我去参加德顺小学教研室开展的《中华颂、国学经典诵读》教师培训活动。听了许老师和王老师的二节国学公开课,使我感受很多,也令我受益匪浅,更让我明白了国学课应如何上。以下是我这次参加听课的一些体会。

  许老师和王老师的这二节课是截然不同的。许老师是用多媒体电脑来上,而王老师是不用多媒体电脑上,二位老师上的都非常精彩。

  首先是许老师上第一节课,她在这堂课中共教了三首诗歌,许老师把重点放在第一首《敕勒歌》,播放精美的画面陶冶学生的情操,开阔学生的视野,采用分组比赛的方式开展诗歌颂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最吸引我的是许老师一边读也哪句诗的意思,学生看着画面一边读出相对的诗句,这有助于学生的记忆,这个方法值得我学习,我认为这也是教学的一大亮点。

  而王老师的课使大家的眼球一亮,令我感到课堂很真实、亲切、自然,使我明白了没有多媒体电脑同样能上好国学课。而更让我钦佩的。是王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出人文性,也体现出教师的机智和幽默。王老师尊重学生的选择,能学多少就学多少,她采用了搜签比赛诵读的方法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让我学到很多技巧和方法。比如:有快读,慢读,拍节奏读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方法,它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也很好。总之,此次活动让我明白了国学教学学生能学多少就学多少,能背熟很重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情感,读出诗歌的韵味。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篇12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这一句就是教导我们学习文化知识要用心,要努力,要刻苦,要实践,要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习到真正的学问,我们才能够真正起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作用。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如果只重力行,对学问不肯研究,就容易执著自己的看法,而无法契合真理。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这一句告诉我们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即:用心记,眼要看,口中读,三者同步,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学习到真正的学问。读书时要有规范,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另段,这段还未读完,就跳到另一段。学习某一科目知识,就不能羡慕别的科目知识,这一科目的知识还没有学习完,还没有完全掌握,就不能学习其它科目。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这一句告诉我们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一定要有计划,一定要刻苦用功,绝对不能投机取巧。遇到难通的地方,要专心研究,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能通达了,这正是 所谓书读千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如果反复思考,还不能了解的话,就用笔把问题记下来,向有关的师长请教,一定要得到正确的'答案才可放过。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书房要整理得简单清洁,四面墙壁要保持干净,书桌清洁,所用的笔、砚、台要摆放端正。磨墨磨偏了,就表明这个人读书的目的心术不正,乱写字的学生,就表示这个学生的学习心态有问题。我们一定要爱护好自己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环境维护得井井有序,才有益于我们的学习。懂得从人的微小动作去观察每个人是否有用,有才,这确实是很有道理的。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存放经典著作,要有固定的书架或书柜,每一次读书之后,要将书放回原处存放。书本有残缺或损坏时,应补好,你爱书,书就爱你,有一份恭敬就有一份收获,十分恭敬就有十分收获。这一句是告诉我们爱惜经典著作是一件头顶大事,没有一件事情能够比爱惜经典著作更重要。我们要像敬爱尊长一样敬爱经典著作,要养成有条不紊、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这是对中国文化的敬爱和尊重,“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为一个学子,从小就要立志读圣贤之书、学圣贤之教、行圣贤之道,不是圣贤之书,则千万不能看,若在学习圣贤之教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时,绝不能自暴自弃,而是应以圣贤为老师,为楷模,长期熏习圣贤之崇高品德,做“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榜样。这一句教导我们一定要接受圣贤之教,学以致用,做人决不能自暴自弃,自己的命运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改变命运靠自己的力量。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篇13

  —上士闻道,勤能行之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传诵着中华文化的观念文明。它就像一根坚韧纽带,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滋润着中华茁壮成长,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使中华民族以特有品质和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人生就像一条平坦的大道,大道上会分出许多岔路,而我们正是在这条大道上行走,目标是"成功",但离开这条大道进入了岔路,就很容易迷路了,就会再也回不到大道,所以必须有人提醒你,而这个"人", 我觉得就是国学中的智慧,因为它汇集了所有已经到达"成功"的人的经验。所以,我们要想走向成功,就要学好国学,用他来净化我们的心灵。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也有责任将中华民族这笔精神财富吸收和传扬。

  通过16周的国学智慧学习,使我深深体会到了国学的深邃,同时更让我看到了许多充满人文智慧和人生真谛的论述,其敏锐的观察、合理的推定、经验的告诫,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更是一国安邦济世之基。有老师系统地讲解诸子百家,又分别讲了其中最具代表的人物,如老子,孔子,孟子,墨子`······,让我感受到了老子的悠闲自在,孔子的君子之风,孟子的能言善辩,庄子幽默善喻,墨家的防守之术······通过讲解圣贤们的生平来了解他们的主要学说思想,通过他们的作品了解他们的思想,探索他们对人生,对自然,对君子,对大道的理解。而我们学习国学并不是要复古,而是从圣贤那里学习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人与大道、自然的关系。吸取他们的精华,服务于人类现代文明,服务于中华之腾飞。

  什么是人与人的关系,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什么是人与道、与自然的关系,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中庸》中: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道德经》中:道可道,非常道。这看似是不一样的观点。然而通过老师的讲解,使我有了不同的理解.....通过视频教程的学习,我们能够看到一些名家的对国学不同学派异同的理解。

  什么是儒道之相生相济?于丹教授在“大道与自然“中如是说: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倡礼仪,让每一个人凭外在的行为规范,以礼仪应对他人去周旋社会,以外在的规矩准则去缔造世界的.和谐。而道家提倡,每一个人遵循内心的道德,听从自在的声音而不必有外在的任何的刻意。可以说儒道相生相济孕育中国人格。但儒家教给我们在世间的进入一个人的自我实现在土地上扎根。道家教给我们在世间的出世,也就是说人格的超越,让我们在天空上有飞翔的翅膀。这些解开了我们印象中的儒道互斥,其实儒道也有很多相同。正是他们的相异才造就了中国人格。

  学习了国学,可以像翟鸿燊教授说的那样,我们不论处于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都要努力做到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有些人认为,作为学生,只要学好数学,语文,英语就可以了,有一个好的工作是生活的唯一追求。可是,有谁注意过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呢?一个学生,就算他的学习成绩再好,如果他的品性除了偏差,是否还算好学生呢?就像曾子在《大学》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他又告诉了我们这样做的方法: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无不体现修身的重要性。所以我相信,无修身不能称为现代社会的人才。甚至就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说:21世纪,人类要想生存下来,就要回到中国古代,要向孔子学习。

  国学中的智慧就是道,而道是无处不在,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而我们要做“上士 ”,诵读圣贤经典,使我们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开阔胸襟,迈向圣贤之道。国学的智慧是博大精深的,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是不可能完全体会到的,在课堂上我们只是了解了国学智慧的很小一部分。国学中的智慧远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参透,是要用我们一生去体会,用一生去实践。让我们用国学智慧来净化我们的心灵吧,让我们耕耘我们心中的土地吧!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篇14

  经过此次的学习 ,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 国学博大精深,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中华民族国学精粹是中华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二、国学让我学会感恩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同学,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

  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弟子规》里面的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让我们受益匪浅。读了这几句话,我懂得了父母呼唤我时必须得回应;父母叫我做什么事也不能懒惰,得马上去行动;父母对我教诲时,得虚心、安静地听,并好好接受;父母给我订下的规则,是有道理的,得听从。以前妈妈叫我做什么事,我总是拖拖拉拉,有时还不肯做。现在我知道这样是很不对的。我以后要听妈妈的话。妈妈叫我做什么我就马上去做。

  "心眼口,信皆要。"这句话中教我们怎样读好书的方法,在读书的时侯,一定要心到,眼到,口到。如果光看着书本,但却心不在焉的话,那么就白读了。如果眼睛不看好书而却左看看右看看,也是白看了。口也要配合着念,把精神集中在书本上,几遍后,便会背了。 《三字经》"幼不学,老何为"呢?启发我们现在要勤奋好学,不懂就要不耻下问,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玉不琢,不成器,"同样警示着我们一个人不能随随便便成功,不经过生活的磨练,长大后就难以成为大器,只有发奋,才能图强。"亲师友,习礼仪"是教我们做人的基本道理,要知道尊敬亲人、老师和朋友。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们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国学心得体会12-19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09-11

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07-15

国学的心得体会08-30

[经典]国学的心得体会11-18

《国学》心得体会11-18

国学心得体会02-06

[经典]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07-21

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精选】07-21

幼儿国学心得体会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