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评课稿

时间:2024-09-02 14:45:27 信息技术 我要投稿

信息技术评课稿15篇(合集)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评课稿,评课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评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信息技术评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评课稿1

  下面就想从学生的角度来谈谈对这节课的想法。

  1、美味的课前餐

  由于朱老师给我们上课时,已经11点多了,同学们都有点儿肚子饿了,可为了上课我们只好忍着。没想到朱老师尽然给我们带来了他的家乡特产--美味的酥饼,让我们在上课前填饱了肚子,有更好的精神来上课了,真是太感谢朱老师了,还没上课,我们便有了一个好心情。

  2、动人的故事、感人的画面

  《乌鸦喝水》这个故事耳熟能详,我们都知道,可今天朱老师带来的故事中,乌鸦却喝不到水了,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大量的图片欣赏,我们知道了原来乌鸦喝不到水的罪魁祸首尽然是我们人类,看到这些我真得深感惭愧。我一定要从自己做起,努力让我们的环境更美好。

  3、快乐的操作

  在朱老师的引领下,我们一起学习了《宣传海报》的制作,怎么通过画图软件打开文件、怎么样才能更快地输入文字、怎么修改文字格式、怎么输入“绿”……朱老师都能及时地发现问题,让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解决操作上的问题,快乐地进行操作与学习。

  4、不断的肯定

  “讲得真好,朱老师记下了。”“感人的图画,让人深思的宣传语。”“多么感人啊!”“好美,太棒了!”……在朱老师的课堂上,我们会不断地听到优美的赞美声,让我们感觉自己个个都是能干的电脑小能手,特别得开心。

  5、丰富幽默的语言

  “确定下来了,还能不能修改?”紧接着朱老师说道:“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慎重和仔细,要不然一旦做错了,就好像我们的环境一样,一旦破坏了,再想恢复的原来的样子就很难了。但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们在信息技术中可以采用撤销命令来补救。”让我们不仅了解了撤销命令,再一次地感受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在讲解另存为的时候,老师说“图片已经有了自己的家了,我们要想让他保存到新的家,就要选择另存为命令了”,多么形象的比喻,我们一听就懂了。课堂上朱老师还不时的提醒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姿势和正确的指法,让我们听了心里暖暖的。

  朱老师的课,让我们从吃酥饼开始,伴随着乌鸦喝水的故事,与它一起体验着口渴的感觉(吃了酥饼),到最终乌鸦喝到了水,我们也得到了水,并一起思索了如何使用它而结束。整堂课是一节快乐的课,我真希望每节信息课都能有如此快乐的体验。

信息技术评课稿2

  就刘老师的《水果表情》这节课我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1)教学目标的制定来看本课比较全面、适宜,能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确定三位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来说:本课主要学习的是photoshop中的图片合成技能中的,抠图工具、磁性套索工具、画笔工具的使用,从过程与方法目标来说,学生很能够能够采用适当的工具制作自己喜欢的水果表情(愤怒、微笑……)能充分体现这一年龄段学生的个性。本节课紧紧围绕教学大纲,体现出了高中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和思维活跃的特点。

  (2)从教学目标达成来看,本课教学目标能够在每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出来,边演示边学习的教学方法完成每步内容,教师的教学手段能够紧密地围绕教学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本课的重点是如何合成图片,该教师能够利用传统的挂图以及透明的胶片和现代的photoshop教学手段相结合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二、从处理教材上分析该课老师能够把握教学的重点:如何合成图片,并找出合成过程中是瑕疵(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1、看教学思路的设计

  本课的教学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也符合学生的实际。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photoshop的一些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思路的设计上有一定的独创性,不单单是照搬书本的内容:在教学开始利用一组可爱的水果表情图片导入新课,给学生学生以创作的新鲜感,以此来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并且在黑板上制作一个舞台来让学生添加舞台人物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来学习这节课。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层次、脉络清晰,教师按照如何合成作品的思路进行介绍制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这一思路运作良好。

  2、看课堂结构的安排

  计算机教学环节的时间与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恰当,教师通过2分钟左右是时间利用已经做好的各种水果的表情图案导入新课,切换广播教学在传统教学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合理高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能够利用一些丰富活泼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如:在作品出现瑕疵的时候说到:这个表情出现了“双皮脸”

  3、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在本节课的最后利用近几年出现的典型案例:年画周老虎事件和金奖作品张戈事件来阐述作品创作中的“创作诚可贵,创意价更高”的思想。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作素养和版权意识。

  4、在巡视过程中教师能够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四、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分析

  本课教师能够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运用讲授学习、自主探究以及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合适方法加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使得课堂教学的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富有艺术性。同时本课教师充分利用传统的挂图教学方法是教学更加形象生动,这种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计算机教学相结合能够是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任务苹果猪猪侠的设计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

  四、从教学基本功上分析课前的准备:

  苹果贴图、透明的胶片,黑板上布置的舞台可以看出教师上课前是经过充分准备的材料的选取上也能够很好地把握。从教态上看,该老师在课堂上教态明朗、语言丰富、幽默富有感染力,从操作上看该老师基本功扎实操作熟练,能够解决遇到的问题

  五、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本节课教学能够使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有创作欲,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三维目标能够达成。并且能有效地利用了上课时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学习负担合理。通过图片的合成教学让学生寓教于乐,既掌握知识又能活动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创作技能和信息素养,符合《新大纲》中培养学生创作技能、审美能力和信息素养的最终目的。

  六、存在不足

  个人任务学生小组创作的时间较少,教师布置了创作不同水果表情的小组创作任务到任务结束只有3分多钟只能有少数小组能够完成作品。

信息技术评课稿3

  初中信息技术总是与电脑息息相关,从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学生的心不在焉,这就更需要体现一位优秀教师的个人魅力和教育水平。一份初中信息技术评课稿就能很好的体现,我们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也可以思考一下,初中信息技术评课稿与一般的评课稿有什么区别。

  初中信息技术评课稿第一点:教学可取之处一、教师素质高,语言表达生动活泼,有亲和力,能恰当运用教师形象掌握上课进程;能广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每讲授完一个知识点,就让同学上台演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巩固所学,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能动性。

  初中信息技术评课稿第二点:教学可取之处二、教师用诙谐、有趣的语言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在课堂学习上,用形象比喻的方式诠释抽象的知识点,学科专业知识讲解准确到位;通过比喻让学生认识到在操作电脑时不应胡乱删除系统文件,使学生在以后上机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于学校机房管理和学生在今后继续深入学习计算机知识都非常重要。

  初中信息技术评课稿第三点:提出不足一、设计教学模式方法新颖,但是没有提前深入了解学生基础,造成很多学生一开始无从下手。建议课前应深入研究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可以分步教学,让学生循序渐进;课堂教学整体性强,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但在解决学生的突发情况中,并没有完全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建议教师课前应有充分的准备。

  初中信息技术评课稿第四点:提出不足二、学生上台演示操作,教师没有进行针对性的点评,对每次同学们的操作情况也没有较好的总结与评价;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但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做不来就自己乱玩。建议使用小组互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初中信息技术评课稿第五点:反思。课堂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主渠道,上好每节信息技术课,对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看完初中信息技术评课稿我们知道,信息技术课程要将学生对于网络的兴趣引导对课堂的兴趣上来,这既是个亮点,也是个难点,也是最能体现老师综合素质能力的关键。

信息技术评课稿4

  《花香满园》是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九课的内容。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掌握“复制”,“粘贴”。学会选区的变化,能清除选定的区域。过程和方法目标是通过将图形复制、粘贴和变形,初步掌握对图“对象”进行“处理”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体验电脑绘画的神奇,感受电脑技术的应用,培养对信息技术创作的兴趣。

  下面就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几点看法:

  一、情景创设真奇妙

  在引入环节,宋老师通过播放《小猫种鱼》视频创设情境,这个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富有童话色彩的情境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知识点“复制和粘贴”,可以说是“一箭三雕“啊。

  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宋老师借用“小猫的车子翻了,请帮帮小鱼”和“请你设计一个美丽的鱼塘”这些问题自然地顺着情境把学生引入“旋转/翻转”“拉伸/扭曲”知识点的学习。当学生通过操作变出各种姿态鱼时,他们感受到了电脑绘画的神奇和成功的喜悦。

  整堂课,宋老师利用鱼这一个情境贯穿始终,巧妙地把教学知识点串联起来,环环相扣,一节课听下来给人行云流水般的畅爽感觉。而知识点又融入到任务中,每个任务地设置循序渐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成就感,这对郑小学生信息技术信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这节课情境的.合理设计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这节课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半成品加工”策略的合理应用

  正如我在网络博客中发表的第一次磨课感想中提到,郑小和我们练川小学的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有一个共同的尴尬——学生两级差异非常明显。按正常的教学计划和课时上课时,往往能完成和几乎不能完成教学目标的学生差不多是一半一半,因此在教学时,如何缓解这种差异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

  对面参差不齐的学生基础,“半成品”的提供为教与学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宋老师直接让学生利用已提供的小鱼进行复制粘贴时非常明智的。这个半成品的提供能帮学生的知识点操作争取更多的时间,如果小鱼图像能可爱的话还可以成功吸引了学生更多的注意力。

  从始至终,宋老师都利用这一个半成品进行操作,我觉得这也非常好,但是这个半成品的设计还可以更加美观些。就这样一只鱼,感觉略显单调。

  三、学生的生成很精彩

  在第一个环节,宋老师提到: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有的同学在种小鱼的过程中,只复制了半条鱼,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宋老师的目的是利用这个问题引入“清楚选定内容的教学”,而有一个学生提到“因为没有选定好,可以选定好一些”我觉得这个学生的想法非常好。对于刚接触选定操作的学生来说,这个操作时有难度的。老师可以利用这里契机把这个难点攻克一下,正好早上的课因为停电这里教学事故由了充分的时间。

  在设计美丽鱼塘的环节,有一个学生利用旋转设计出了花瓣形状的鱼群,有的学生给鱼塘添加了美丽的色彩。这些想法很精彩,教师在这里都可以利用展示稍作评价,给与肯定。

  四、教师的讲解可以有收有放

  新课程模式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学习新知时,可以适当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探索的乐趣。而且,本节课在学习“旋转/翻转”中,学生对详细操作非常有兴趣,有些学生甚至都叫出生来。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在学习“拉伸/扭曲”时,教师可以不用像上面讲解时那么详细,利用这里环节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这样的收获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整堂课思路清晰,突显了男信息技术老师的理性味儿,但讲解又不失细腻,知识点的落实很到位。可以说这节课上得非常成功,而且为研究“半成品加工”策略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机会。

信息技术评课稿5

  一、导入:

  打开记事本解决三个问题:

  1、打入新浪网网址

  2、打入网易免费邮箱地址

  3、打入www.detectivecn.com

  二、课题:电子邮件

  (1)电子邮件探秘——学生自己看课本内容

  (2)电子邮件地址

  三部分构成说明,特别强调@的意思。

  三、亲身体验:

  1、有邮箱的学生自己给自己发一个邮件并收邮件。

  2、没有邮箱的看老师示范。教师示范2个不同邮箱的申请:163和sina

  3、看网页《一分钟破案的推理故事》,然后把答案发给老师。

  四、课堂小结

  王老师的这节课,上得比较实,能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找准切入点。一开始就给学生动手操练的机会——让学生解决三个问题:打入新浪网网址、网易免费邮箱地址,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也能从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电子邮件地址的讲解可谓是通俗易懂,教师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解释电子邮件地址。特别解释了@的含义,即“在”的意思。

  王思洁老师设计的亲身体验环节,非常具有趣味性,让学生浏览网页《一分钟破案的推理故事》然后把答案发给老师,这种巧妙的课堂设计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致。而且,在教学中能顾及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体现分类教学的教育思想。同时,在教学中还能注重知识的拓展。

  由于教师比较巧妙的教学设计,整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教学中,虽顾及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但后进生的教学任务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教学时间较仓促,最好能讲讲电子邮件的网络道德。

  1、用写3个问题导入课题,给了学生一个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用“谁住在哪里”来比喻电子邮箱地址很通俗易懂。

  3、让有邮箱的学生自己给自己发一个邮件并收邮件,体验了收和发邮件。然后教师对申请邮箱作了较详细的示范,这顾及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体现了面向全体,分类教学的教育思想。在示范中,老师讲了2个不同邮箱的申请,也提到了qq邮箱,扩展了学生知识面。

  4、在课堂任务设计中先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收发邮件,然后给老师发邮件,给了学生较多的实践机会。

  5、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有独到的方法,整节课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直到最后向老师报告破案的结果使这种积极性达到高潮。

  总之,本课设计精到,圆满地完成教学目标,使各类学生均有所获。

信息技术评课稿6

  龙老师执教的《画线》,画图程序中有两种线条,直线和曲线,直线的画法是比较简单的。在教学中,采用逐步深入的方法,先让学生在工具栏中找到直线的工具,让学生进行任意的画。学生的操作完成情况都不错。在直线的操作中,怎样把线条变粗,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把线条变粗些。学生可以通过自我学习探究发现了线条变粗的'方法,效果较好。

  曲线工具先拖出来的是一条直线,接着鼠标放在直线的上方按住向上拉,那么这条线就变弯曲了,并且你还可以拖动一次,曲线可以拖两次。讲清楚要点之后,让学生来操作,在巡视辅导中发现,多数学生的问题在于拖动过程中没有到位鼠标左键就松开,接着再按左键曲线就乱了。

  曲线呈现三种图形,单曲线、双曲线、封闭性曲线。看到一个案例,用曲线来画鱼,用单曲线绘制鱼身,用双曲线绘制鱼身上的花纹,封闭性曲线来画水滴,只要用鼠标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各点一下,就会形成一个水滴形图形。

信息技术评课稿7

  今天我们学习了xx老师的《用事实说话—表格数据加工与数理统计》一课,使我收获颇多,下面我对这节课作一些简单的点评。

  一、教学目标内容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一是使学生了解数据统计的一般过程,二是学会利用EXCEL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他没有盲从课本,而是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通过即时调查获得到班级上网情况调查数据,进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由于这些数据来自学生实际,所以这样精心设计的教学范例更符合学生实际,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

  1、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有很强的独创性,学生新鲜感强,课堂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虽然教学容量较大,但时间紧凑,分配合理,学生活动还是比较充分的。

  2、xx老师一开始用“xxxx年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引入新课,在调查报告时“通过我对…的了解,我觉得…”到“通过数据统计,我发现…”的转变,使学生意识到语言表达的严密性和数理统计的重要性,使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转变为理性,从而帮助学生生成学习数理统计动机,这样的导入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

  3、在介绍分类汇总时候,由于数据来源生动真实,与自已相关,学生兴趣很高,在评价自己的统计数据时,学生思维明显活跃,而且在分析过程中,不时传来其他同学的认同的笑声,教师对学生的分析也作了充分的肯定,师生之间交流充分,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培养了师生感情。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xx老师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任务驱动、学生引领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xx老师通过现场即时采集数据,然后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把教学内容隐含在每个任务中,学生在老师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小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地学习,突出在做中学的思想。

  四、教学素养

  xx老师语言准确、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态自然,举止从容,显示出很好的课堂驾驭能力。

  刘老师能够尝试将Excel抽象至一般的数理统计分析工具,再将数理统计与学生感兴趣的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并深深体验到数理统计之于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作用,最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这非常值得我学习的。

信息技术评课稿8

  听了刘老师的一节《表格数据加工》课,感触比较多。刘老师在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思想的更新上,对教学内容的驾驭与处理上,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上,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上,均有一定程度的创新和突破,下面谈谈这节课的特点: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刘老师用表格对青少年网络成瘾一段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得出结论,并且用“我觉得”和“通过数据,我发现”进行比较,说明对数据处理的重要性,从而引出课题。这个例子不仅能很好地说明数据处理的重要性,更能让学生反思,体会网络成瘾症对青少年危害。

  二、自主探究、协作学习

  该教师在学生练习阶段突出了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

  首先,选择的主题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如:使用问卷调查方式让学生自己选择然后作统计。

  其次,给予学生个体选择的机会。可以在多个主题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如:教师画抛物线,学生可以自主画其他函数图象。

  第三,采用分组协作式学习。使学生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共同完成作品。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协调的能力,培养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三、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刘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

  刘老师将插入图表、排序、分类汇总的教学融合到画函数图象、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任务”中。

  通过教师“展示任务”、“讲解演示”,激发和保持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老师提问学生得出结果的方式,使他们有成就感,更激发他们向更高目标前进。

  四、值得探讨的问题:

  1、时间有点紧迫,学生自主练习讨论时间有点短,气氛不是太活跃。

  2、最后总结时也比较仓促如果与学生一起总结效果会更好些。

信息技术评课稿9

  曹**老师的这堂信息技术理论课,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讲解透彻,教态自然,教学效果良好。

  亮点:

  1、巧设教学情境。以配置一台学习型电脑为切入点,贴近生活,注重知识的挖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注重师生互动。《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这堂课是理论课,曹老师能科学引导,前置问题指向性明确,在一问一答中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气氛融洽。

  3、做到首尾呼应。让学生了解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后,设置了配置电脑的.实践操作,解决情境创设中遇到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不足:

  1、由于借班上课,没有安排计算机硬件实物展示,让学生有个直观印象。

  2、对个别学生的回答不能给予及时地、恰当地评价。

  3、课堂小结环节,没有很好地利用板书进行总结。

信息技术评课稿10

  在这次培训活动中,我听了一节七年级下册《在WORD中制作表格》的视频课,在教学法过程中,教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力争让学生学会学习。

  一、巧妙导入学习内容 

  教师通过请学生帮忙找一找报纸上第一栏有什么,干什么用的,让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 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让学生找出表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开始,让学生能够了解学会了插入表格可以有很多用途,这样学习起来就动力十足。而且教师采取请学生帮忙的口吻,这样学生会想:老师都请我帮忙了我一定要好好表现一下,同时体验帮助他人的乐趣,也会认真学习本课的内容。

  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从开始教师让学生找报纸上的第一栏有什么,干什么用的,给了学生第一个任务,让学生进行探究。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自己边看书边学习在电脑上实践,再演示总结出制作表格的步骤。在教学中,学生自学体现学生的学习个性,避免个性的压抑;通过学生的自学,自己解决问题,合作解决问题来达到我们相应的教育活动目的。同时解放教师,让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大的教育活动时间和空间,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动态。

  三、悉心指导,大力组织操作

  对于表格的制作,学生有着强烈的动手创作欲望,在教师讲解了制作的具体步骤后,就让学生动手操作练习,自己置身学生当中,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在操作练习中,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教师适时点拨明确制作表格的步骤,让学生掌握知识且清楚明了。

  四、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

  在制作表格时,教师以一种方法为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制作表格。如可以用绘图工具中的画表格,也可以利用表格工具栏绘制表格,还可以插入表格。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教态自然,亲切,课堂设计比较合理、得当,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节课是一堂成功的课,以下是我对这节课提出的建议:

  1、教师在课堂中较为随意。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在巡视时老师想起什么没讲就补充讲,发现问题也顺着讲出来。这过程中,老师讲时学生忙于操作根本没有听进去。在上课时老师可以把一些重点或流程记在书上,或者在多数学生操作的`差不多时让学生停下来,教师运用多媒体演示学生中有的问题,让其他学生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的方法进行演示操作进行集中讲解。

  2、教师的作品评价时用了过多的“嗯,好”、“很好”。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尽量不要使用好或很好这类词,因为你用好作评价时学生会认为你已说好了,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对学生作品请其他学生作出评价,然后再作评价,或对学生作品作出具体某一方面给予评价。

  信息技术教学已从最初将计算机当作学习的对象,已经转化为将计算机当作收集、整理、辨析信息的工作,所以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不单是让学生仅仅掌握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还应是努力让学生通过我们的教学活动养成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他们各项能力的综合发展。

信息技术评课稿11

  内容:漂亮的底纹

  在引入过程中,教者先采用了提供了一系列图片,让学生感觉体会有底纹和没底纹的区别,认识有底纹可以让画面更美观,以此激发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就接着创设有效合理的问题情境,问学生是不是想学习这种制作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究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新建,选色,上色,使用滤镜

  在进入教学过程中,新建画纸中,教者没有进行完全的讲授法,而是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思考提出问题,然后一同解决问题。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动性,但化费时间稍长,

  信息技术教学有其学习的特殊性,不得不依靠讲授法进行教学,讲授中教者以学生为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有机的将教学难点分散,突出重点。教者在合理运用讲授法时没有进行满堂灌,而是有他独特的教学魅力,语言亲切、自然,术语规范、正确,演示时正确、熟练,不拖沓,举止稳重,给学生以信赖。

  在进入取色,上色学习过程中,教师从小处入手,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停的提出问题难度,让学生找到取色上色方法,并付诸实践。

  学习滤镜过过程,教者采取了和学生共同发现的过程,教者通过简单的讲授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实践,让他们在自由的想象天空中学习。

  作业评讲时,尊重学生,让学生说,评,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不以教师的作为唯一的标准答案,此时课堂气氛达到交流的高潮。

  在进行教学后,教师并没有仅仅将本课教学作为终点,而是将本课教学放入全PS学习体系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下节课的学习留下伏笔。

  整个教学过程遵循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教学原则。尤其是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使用得恰到好处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各种有效的学生学习活动方式。课堂教学结构完整,过渡自然流畅。以发展互动的多方交流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当然在教学中的引入环节让学生认识象素、分辨率以及RGB是否要让学生学习,在此我并不完全赞同,如果真为了认识象素点,分辨率以及RGB,势必要加入新的知识点,学生在短短一节课中是无法理解的,这样有可能偏离本课学习目标,而且这些知识点在简单学习PS是不会用到的,它需要较强的信息技术知识为基础来学习,而作为教师教的目的,更重要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一个软件而学习,而是为了学会学习方法而学习。再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尽管是五年级的学生,但个人认为这种抽象理论性强的知识还是不要提前灌输为好。

信息技术评课稿12

  听了两位信息技术教师的观摩课,总的感觉上得不错,很值得我学习。他们的教学设计各有优点,教学策略各有不同。

  哈玉芳老师的这节课,教师能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比较、鉴别、自主练习、展示交流等环节,培养提高学生观察、回忆、比较、评价、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内容难度不大,教师在教学结构的设计中主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层次清晰。先是让学生播放自己的幻灯片,再来观察教师播放的幻灯片,让学生观察、比较引入主题,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变化,安排学生自主实践,最后由学生进行交流评价。感到有些遗憾的是教师在整节课上始终没有提醒让学生看教材,我们应该利用好我们的课本,让学生学会看信息技术书,从书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赵志新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探讨、交流、鉴赏中学习提高。首先,在导入课程的设计上,教师通过播放奥运会的宣传动画片,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又播放教师自己制作幻灯片,又一次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回答问题:“谁来说一说教师的演示文稿都用了哪些制作方法?”,让学生总结出制作一个好的演示文稿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学生参与主动,积极性高。就是感觉学生操作时间太少,大部分学生都只完成了一到两张,课堂效果不明显。如果把这节课设计成两课时的话,效果肯定会更好。(市三小 万隽 徐燕)

  夏丏尊小学朱斌老师上的是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第四课《搜索引擎》。听了这次课,参看了朱老师的教案后,我谈一下对这节课的个人看法。朱老师上课严谨,一丝不苟,讲授简明扼要,学生互动到位,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思想。课堂上和谐、探究、活泼、创新的学习情境和气氛令人印象深刻,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下面,我将简单的展开做一些阐述。

  一、 教师的主导,清晰的过程

  在整个教案设计中,思路连贯,任务案例典型新颖,体现了一个信息技术老师的无穷智慧。教案条理清晰,阅读完教案,上课已经成功了一半。对于课本的内容处理和挖掘非常到位。这节课主要是搜索引擎,那么搜索引擎肯定有不同种类和特点,那么展开的有关相同点不同点的思考油然而生。对于这些不同点相同点教师始终是“引路”的过程,学生在摸搜中体验搜索带来的便捷。

  在任务设置过程中,朱老师共设计了三个任务。第一个“搜索‘夏丏尊’的事迹”,主要是用单个关键词搜索。搜索的结果大部分同学肯定都一样,这时候用不同的搜索引擎看看结果是不是不同,探索的感觉由此而产生。这时候,先前介绍的搜索引擎就可以体验了。第二个任务,用“王楠”和“隐形的翅膀”做关键词,这也是设计的最巧妙的任务。两个关键词缺一不可,都是真正做到了“关键”,并且不同顺序的关键词也会导致不同的搜索结果。第三个任务使用了不同类型的搜索——图片搜索,增加了任务的多样性。三个任务平衡而又相互制约,层层递进,将搜索内容统统一网打尽。学生在完成三个任务的时候,能很好的完成本节课对搜索引擎的认识,顺利的达到了本节课教学目的。学生们在相互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纠正错误,做到了自主学习,这让老师轻松的不少。合理设置的任务是信息课的关键,任务驱动效果非常显著。

  统观整节课,朱老师使用了多种教授手段,因为信息课的缘故,采用更多的教具反而影响学生注意力,适当的反而更好。本节课提问和任务的配合相辅相成,引导学生,给学生自由时间操作,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交流。

  二、 学生的主体,轻松的探究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自主的学习显得比其他教学方式更为重要。学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所获得知识和本领比任何方法记忆更持久。在朱老师的课上,一些关键问题的设置,例如在不使用搜索的情况下回答“夏丏尊生平”永远是有限的,这时候要用到搜索,这就是本节课的引入,说明了搜索的必要性。接下来任务的设计也恰好的反应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有时候一堂课上,可能不是公开课上,学生的素质和环境总是不同。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回答,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结果。这些结果的多样性也是正常的,也恰恰反应了这个任务的目的性。朱老师在上课中也发现了学生上课产生不同结果的情况,处理的还是比较及时到位。

  在课堂的最后小结部分,学生能准确的总结本次课上的几个要点,教学三目标基本达成,回答流利清晰。小学信息技术课就是要对创新能力进行挖掘,少一点讲解,多一点探索,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上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三、 瑕不掩瑜,本节课的改进之处

  听完整节课,教学过程脉络清晰,步骤到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氛围浓厚,是一堂比较好的公开课。但是在某些环节处理上还有不少改进之处。让学生讨论操作的过程中,能提示注意事项,并要求以小组合作。虽然有小组的`分配,但是作用不明显。第二,对学生的点评内容可以更加丰富。学生的回答说明了他发现了什么,摸索到什么,但是这往往带有错误性,这时候教师的讲解显得尤为重要。最后,学生的总结,老师还得概括,或者通过演示文稿,这样让没有回答的同学进一步了解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以上仅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自己的想法,初入教育行列,看法学识短浅,有不当之处,请多多包涵并不吝指出。

  于德旺老师:老师们好,今天听了刘老师的一节信息技术课总体上来说,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清晰,主要内容层层递进,亦步亦趋,表现出了较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教学基本功扎实,这一点值得肯定。下面我主要来说一下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1、在课堂纪律上,我觉得不太理想,有些时候是老师在前面讲自己的,而学生们在下面操作自己的,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样就失去的老师教学的意义;2、在最后的学生发挥创意完成作品环节,本应是本堂课的亮点,但我发现基本上没有学生能认真动脑思考,并大胆创作的。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完成一定的作品,这一点同样也是不足之处。针对以上两点,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刘老师应该进一步提高课堂驾驭学生的能力。

  黄清艳老师:我觉得刘老师这节课,首先总体思路的设计不错,开始的导入环节“提问建国时间,国旗等相关知识”,充分结合了祖国60周年大庆这一主题,增强学生们的爱国热情,由此引出本课内容“画一面五星红旗”。其次,在中间的讲授环节中让学生先自主合作学习,然后由两名学生分别演示两种不同的绘制方法,这种做法也较好,比老师自己去讲,要好的多,还有一点就是刘老师能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表扬和不同形式的激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这一些都是刘老师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当然,我觉得如果在本节课的最后再次提及祖国60华诞,同祝祖国繁荣富强,使本节课首尾呼应,效果会更好一点。

  授课内容:文件的选定、复制、剪切、粘贴、删除以及屏幕保护程序的设置

  【好的方面】

  1、 教师素质较高,特别是语言表达(生动、活泼),有亲和力,教师形象等方面比较好,也能恰当运用;

  2、 上课情绪激昂,投入,能广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每讲授完一个知识点,便选择掌握较好的同学上台演示,让学生在观察同伴的操作中巩固所学,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 教师用诙谐、有趣的语言使学生的注意始终锁定在课堂学习上,并将课本知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用形象比喻的方式诠释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学科专业知识讲解也准确到位,体现了较高的综合业务水平;

  4、 通过比喻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在操作电脑时不应该胡乱删除系统文件,使学生在以后上机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于学校机房管理和学生在今后继续深入学习计算机知识都非常重要;

  【不足和建议】

  1、 缺乏板书设计;在新授阶段,教师边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演示操作边讲解,由于知识点较多,大部分学生光看演示操作和听讲解很难记忆,建议教师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板书,讲完一个知识点就通过板书进行小结归纳,帮助学生能够系统的牢固的掌握各知识点;

  2、 在教学环节设计上,教师在每个知识点都穿插了小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检验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但这种小任务数量较多,且过于单一,建议教师将这些小任务进行归纳整合,形成一个包含本课所有知识点的典型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好的完成巩固学生所学和教学回馈的任务;

  3、 应让学生再尽量多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在让学生完成“将指定的四个文件放进一个文件夹中”等任务时,学生出现了错误的操作,教师马上做出了纠正,建议教师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应首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让学生捡“现成”的,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以鱼”不如“授以渔”,让学生逐步形成质疑、解疑的能力。

  12 月15**上午在学校听了林元崖老师和邢增强老师的两节课,现就这两节课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各位同仁共商榷。

  首先谈一下林元崖老师的课,这节课很好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新颖独特。 林元崖老师的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亦是全体学生的课堂。在教学中他关注每一位学生,无论是思考、交流、合作、演示等活动,他都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去尝试,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是学生思维的启迪者、点燃者,这一点在林元崖老师的课上尤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讲到设置图片叠放次序时,学生在操作中出现了难题,这时林元崖老师并没有着急的去纠正,演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对比,为什么和别的同学不同,自己动手去探索实践。众所周知,要想知道李子的味道,最好的办学是亲口尝一尝,在教学中,林元崖老师让学生亲手去实践,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让他们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学习实践中,亲身经历由生到熟,由不能到能,由不会到会的全过程,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与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林元崖老师的课我认为,如果在学生操作时候遇到普遍的难题,可以统一讲解以引导,小组展示完成的情况,教师评议,让学生明确完成任务的重要性,那样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而邢增强老师的课,在教学中充分把握学科特点,重视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又能在教材内容上,做到活化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如他在设计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时,让学生自己从素材中寻找图片,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针对不同学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教学思路清晰而不混乱;训练的主线明确,课后题有机渗透而不是生搬硬套。邢增强老师的课把插入图片和图片位置、大小的调整这两个内容放在一起,而不把插入自选图形也放在一起上的话,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更容易完成,目标也会更明确。两位老师上的课都非常的精彩,整个教学思路非常的清晰,教学目标情况完成的也非常的好。利用任务驱动和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很好的完成了这两节课的教学任务。 最后,一节课上的好不好,我们经常会把目光放在开课的老师身上,可是我想如果我们能够把一些目光放在学生的身上,看看他们最后的作品,就可以发现一节课下来,学生是不是掌握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不是通过这节课学有所得了。

信息技术评课稿13

  今天听了一节《创建数据表》。xxx老师一如既往的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很好的达到既定的目标。对这次磨课我有以下想法。

  1、xxx老师为这节课做了精心的设计,本节课以“合理作息,健康成长”为主线,以作息时间调查表引入,够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探索数据表格的兴趣。并且在学习中分设三个任务“考一考”、“练一练”、“探一探”,把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融入三个任务,即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

  2、在教学过程中,董薇薇老师以一条中学生关于作息时间的感叹,引起了全体同学的吐槽,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课堂。接着,董老师马上展示了一周“作息时间表”的调查数据,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举例引出了——Excel。引出excel的时候,董老师没有以老师的身份要求一定要使用Excel,而通分析、举例阐明了Excel软件最适合数据处理,让同学们明白为什么要学Excel。

  3、导入新课堂后,董老师以学生现有知识为起点,借助课本P。55,联系WORD软件,达到了对Excel的初步认识。放手操作练一练环节,董老师设置了十分有针对性的任务“研究某一位学生的一周作息时间”,放手让每一位同学操作,完成作息表的填写。由于任务清晰、明确,并指出了为什么要研究一周作息时间,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要完成的任务。相比前2次磨课,因为任务出示的不够明确,学生对任务理解不深,不少学生不明白要做什么,最后影响任务完成的质量。教师引导“探一探”环节,是学生完全陌生的内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董老师简明填充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到了Excel软件的优势,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此个环节,能否阐明填充的规律是能否突破难点的关键,董老师应该通过实际操作说明选中1填充和选中1、3填充的区别,只有如此才能掌握填充的规律。

  信息技术课评课稿7

  今天我们学习了刘超老师的《用事实说话—表格数据加工与数理统计》一课,使我收获颇多,下面我对这节课作一些简单的点评。

  一、教学目标内容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一是使学生了解数据统计的一般过程,二是学会利用EXCEL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他没有盲从课本,而是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通过即时调查获得到班级上网情况调查数据,进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由于这些数据来自学生实际,所以这样精心设计的教学范例更符合学生实际,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

  1、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有很强的独创性,学生新鲜感强,课堂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虽然教学容量较大,但时间紧凑,分配合理,学生活动还是比较充分的。

  2、刘超老师一开始用“xxxx年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引入新课,在调查报告时“通过我对…的了解,我觉得…”到“通过数据统计,我发现…”的转变,使学生意识到语言表达的严密性和数理统计的重要性,使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转变为理性,从而帮助学生生成学习数理统计动机,这样的导入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3、在介绍分类汇总时候,由于数据来源生动真实,与自已相关,学生兴趣很高,在评价自己的统计数据时,学生思维明显活跃,而且在分析过程中,不时传来其他同学的认同的笑声,教师对学生的'分析也作了充分的肯定,师生之间交流充分,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培养了师生感情。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刘超老师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任务驱动、学生引领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刘超老师通过现场即时采集数据,然后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把教学内容隐含在每个任务中,学生在老师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小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地学习,突出在做中学的思想。

  四、教学素养

  刘超老师语言准确、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态自然,举止从容,显示出很好的课堂驾驭能力。

  刘老师能够尝试将Excel抽象至一般的数理统计分析工具,再将数理统计与学生感兴趣的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并深深体验到数理统计之于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作用,最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这非常值得我学习的。

  信息技术课评课稿8

  今天听了一节《创建数据表》。董xx老师一如既往的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很好的达到既定的目标。对这次磨课我有以下想法。

  1、董xx老师为这节课做了精心的设计,本节课以“合理作息,健康成长”为主线,以作息时间调查表引入,够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探索数据表格的兴趣。并且在学习中分设三个任务“考一考”、“练一练”、“探一探”,把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融入三个任务,即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

  2、在教学过程中,董薇薇老师以一条中学生关于作息时间的感叹,引起了全体同学的吐槽,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课堂。接着,董老师马上展示了一周“作息时间表”的调查数据,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举例引出了——excel。引出excel的时候,董老师没有以老师的身份要求一定要使用Excel,而通分析、举例阐明了Excel软件最适合数据处理,让同学们明白为什么要学Excel。

  3、导入新课堂后,董老师以学生现有知识为起点,借助课本P.55,联系WORD软件,达到了对Excel的初步认识。放手操作练一练环节,董老师设置了十分有针对性的任务“研究某一位学生的一周作息时间”,放手让每一位同学操作,完成作息表的填写。由于任务清晰、明确,并指出了为什么要研究一周作息时间,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要完成的任务。相比前2次磨课,因为任务出示的不够明确,学生对任务理解不深,不少学生不明白要做什么,最后影响任务完成的质量。教师引导“探一探”环节,是学生完全陌生的内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董老师简明填充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到了Excel软件的优势,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此个环节,能否阐明填充的规律是能否突破难点的关键,董老师应该通过实际操作说明选中1填充和选中1、3填充的区别,只有如此才能掌握填充的规律。

  信息技术课评课稿9

  姜老师执教的《认识GIF动画》是第二单元《动画天地》的第一课,姜老师的课堂让人感觉很亲切,教态自然,课堂上是以学生为主,而教师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下面我着重谈谈几点我的看法:

  一、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本堂课姜老师设计了四个环节贯穿整个课堂,通过欣赏“动画”、学找“动画”、探秘“动画”、应用“动画”四个板块来层层深入让学生来理解动画的原理。将思维方法训练与培养、学生认知需求的建立和软件平台技能操作目标三者有机结合,同时渗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二、成功导入,激发兴趣

  姜老师课的导入设计得很好,贴近学生的生活。姜老师在导入时用了同学们喜欢的喜羊羊图片来作宣传图,两张宣传图更喜欢哪一张?一张幻灯片里是普通格式的图片,另一张幻灯片里有GIF动画图片。学生的眼球马上被吸引过来了,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学习的激情。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从课间的休息状态快速的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三、注重自主,互帮互助

  在学习过程中,姜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研究,在学习每一个新的知识前,姜老师都会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先动手尝试再广播反馈,让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带动稍弱的同学,而不是单调的灌输式教学。

  这节课,无论从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过程的安排,都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以认识动画为主线,贯穿课堂的始终,教学过程一环扣一环,让学生的思维随着兴趣这根主线进行和发展,达到了教学目标。

  当然,在这节课中,我觉得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在“应用动画”这个环节,时间显得仓促,如果在前面给学生查找和下载动画的时间缩短一些,限定好3或5分钟,那么就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用GIF动画图片把幻灯片装饰得更美一些了。

信息技术评课稿14

  一、在任务中学习

  “在任务中学习”是这堂课设计的核心。从一开始的“比较自己作品与教师作品的异同”探索如何利用剪贴画来使自己的作品更加丰富,到“观察教师作品的播放,小结教师作品的特点”激起学生为自己的作品设置动画的强烈欲望,以及后来的“调整动画的次序”这些环节,始终将操作方法简化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始终坚持让学生在兴趣中自己找任务的理念,这种设计理论,对课堂的动态生成体现得很少,往往是以教师的预设为主,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为主,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那这种教学方法也是无从下手的。

  上述任务的设立,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具体的实例中激发学习的`兴趣,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求知和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在进行“动画设计”这个环节,当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时,当学生发现自己的作品也能动起来时,那此起彼伏地响起在教室里的欢呼声,那满脸惊讶、欣喜、兴奋、激动的表情,令人印象深刻,我觉得,如果这些问题不是靠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去解决,学生会有这种愉悦的情感体验吗?学生会有积极主动的思考吗?他们的探索欲望会强烈吗?

  二、教师成为任务学习活动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

  在这节课任务设计时教师精心准备了每个环节,课堂上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和孩子交流,认真倾听孩子的发言,针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情况,冷静应变。学生在“自主反馈”这一环节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在组织学生交流和引导分析得出结论这方面教师的能力还显得不足,引领学生展开讨论的面不够宽,深度还不够深,学生思维卷入不够。在这一点上尚需磨练!

  另外,在进行本堂课的教学活动时,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从上课时播放屏幕广播时要求学生不能抱有埋怨的态度到完成任务时碰到问题该如何请教老师和同学的方法上,都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这一新课程理念。下课时要求学生将各自的机器整理好再离开教室的做法也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计算机的习惯。

  纵观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教学层次清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气氛轻松而活跃,达到了教学目的。但如果在课堂组织、参与上多下功夫,再锤炼锤炼教学语言,多看看教育书籍,从各方面不断充实相信会更出色!

信息技术评课稿15

  今天我评的是小学信息技术三下第13课《宣传海报》,本课执教老师通过让学生制作环保宣传海报,既让学生掌握了本课的知识要点,达到了教学目的;又在情感上深化了学生环保的意识。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丽之处:

  一、教学目的轻松实现,重点较为突出,难点精彩突破。按照教参上的三个教学目的:一是认识‘画图’中的文字工具的使用。二是学会运用‘画图’中的文字工具。三是进一步熟练汉字输入法。这几个教学目的在本节课中都是学生操作过程中通过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中逐步实现和让学生掌握的。按照教参上本节课的重点是画图软件中文字工具的使用,本节课执教都是通过让学生看图片想环保宣传语然后用‘画图’里的文字工具输入,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做事习惯:先思考后行动;又着重让学生练习了本课的重点技能。本课的难点是合理的评价自己制作好的宣传海报,在这部分执教老师花了好多时间和心思,先利用普通化的点评,然后在通过利用网络上传海报的方式,提高了评价的水平和面,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使评价更有高度。

  二、教学方式来看,执教老师采用了师生共同参与互动的教学方法。导入部分利用了学生一年级学过的课文《乌鸦喝水》的故事,对过师生互动一问一答的方式,逐渐把学生带入到本课情景中来,使学生很快就进入学习状态。在讲授海报组成部分时,执教老师还是利用问答方式,先让学生思考回答,然后再总结归纳,出示一份完整海报要包含的内容。在海报制作部分,执教老师通过学生遇到的问题,用一起想办法解决的方法,既自然的解决了出现的问题,又教授了本课的技能目标,还使部分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展示,通过这种师生一起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们感觉老师把他们当成了朋友,接近了师生关系,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执教老师也很会捕捉和利用课堂中的小细节,比如在强调打字姿式和指法时,他不是刻意拿出时间来指导,而是在学生不经意的时候,通过夸奖个别学生起到让全体都注意的效果。还有当因为电脑故障,给学生换座位的时候,看见有一位学生把座位放好这一细小的跟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举动,他确并没有忽视掉,他提高嗓门向全体同学表扬了这位学生。我想老师的这个表扬对学生来说肯定会印象很深刻,他这种好习惯也会继续保持下去的。执教老师这种以小见大、细致入微的教学方法很是让人欣赏。最后的拓展部分算是本课点睛之处,通过把宣传海报上传,然后浏览评介,使课堂评价上升到另一个境界,既让学生认识了网络的.魅力,又使学生能更全面、完整的欣赏到其他同学的作品。

  三、从教学效果看,执教老师非常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也非常注重学生的探究式学习,通过这种形式既能关注到全体学生,又保证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本课结束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出符合主题、美观完整有质量的作品。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他们的技能知识掌握得都很扎实,本堂课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基本上就是对技能的再次巩固和有所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应该也算是本课能大放光彩的硬件基础之一吧。

  这节课我认为也存在些许不足,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一点看法:

  一、本堂课小组合作学习体现的不明显。学生们只知道自己独立操作,同伴间缺少一种合作交流。

  二、缺少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看书。在制作宣传海报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打开课本自己看课本学习,虽然本课操作技能比较简单,但看书学习不仅是让学生学会技能,更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我认为这堂课尽管存在着某些不足,但无论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上以及环节的把握和学生兴趣的调动上来讲都不失为一节精彩的课。

【信息技术评课稿】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评课稿 信息技术评课稿08-26

信息技术评课稿(精选)01-22

信息技术评课稿(精选)07-27

【精选】信息技术评课稿09-23

[经典]信息技术评课稿08-10

信息技术评课稿(经典)08-01

(经典)信息技术评课稿08-28

经典信息技术评课稿09-25

信息技术的评课稿11-14

信息技术评课稿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