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论文

时间:2024-09-07 08:54:34 农业经济管理 我要投稿

农业推广论文15篇(推荐)

  现如今,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推广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业推广论文15篇(推荐)

农业推广论文1

  摘要:随着我们国家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和农业科技的持续进步,农民急切的期望着农业技术的水平不断增高,而在这个时刻,我们国家现有的农业技术由于是在旧体制下形成的,所以这种农业技术的推广体系一天一天的暴露出了它的缺陷。为了解决这个缺陷,创造一个新的农业技术推广方案就成为了,我们国家迄今为止在农业这个领域上一个急切的需要去解决的课题。本文一开始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创新内容做了一个具体的阐述,接着对这个体系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与对其未来发展的探讨。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创新;发展趋势

  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是主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改革中,我们国家的农业正在一步步进入市场,相应的农业科技也正在飞速发展前进,在一些高科技工具的应用和高科技方法的运用上,已经正渐渐同世界一起大范围的普遍化。就在这个时刻,我们国家曾经应用的旧体制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从基本上来说已经适应不了现如今社会发展所需,例如推广理念上的差异、职能分化上的不同、管理体制上的出入、运行机制上的不一样等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国家正在一点一滴的加大该体系的改革力度和创新力度,并且速度是越来越快,丝毫不敢松懈。

  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的内容和成果

  1.1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制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

  需要针对我们国家目前基层中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上所面临的问题,使公益性、经营性的技术推广互相分割开来是一部分基层的推广单位常常犯的错误。事实上,为了更好的将其进行推广,应在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前提下把农业技术进行推广,通过试行承包农业技术、结合技术推广与经营服务等方式,促进我们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创新。与此同时,有一些农产品的主要产地也开始尝试一些新的体制改革,比如以国内外知名学府、国家级或省(市)级著名企业、国家开办或省里主办是农业科研院和相关的各个专业化服务的组织为改革主体,把国内外的市场作为根最本的导向,以此完善农业推广中的服务、将农业技术的创新作为推广中最主要内容建设。

  1.2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法

  在最近这些年间,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一次次的实践中,他们总结了推广过程的失败教训和有效方法,渐渐的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制度——科技特派员制度。这种制度把农民在生产中的实际科技所需放在第一位,再由当地政府机关部门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进行挑选,最后择出一些在工作上认真负责、能够吃苦耐劳的、同时知识水平和实践水平较高的专业人才,到基层农村担任科技特派员。这样的科技特派员就相当于是在最先进有益的农业科技和相关农产品的企业以及进行生产实践的农民三者之间搭建了一个供其互相沟通互相交流的桥梁,这也是为了满足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对农业科技的需求和更有效的将农业科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出来,从而促进农业科技与国家经济之间的紧密结合。

  1.3探索新型推广组织形式

  为了使科技、农民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们国家的各个市县的农业科技园就纷纷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与此同时,农业科技研究成果的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又是的农业科技园一步步形成发展,而农业科技园的建设与进步又相应的使农业技术进一步推广和其成果的逐渐转化,并且在农业科技园发展的期间,农业科技园也解决了许多科技问题,这些科技问题一直阻碍着我们国家的农业发展的脚步。也因为农业科技园的作用,各地都在一时期渐渐冒出了许多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这些企业对于提高农业科技的水平有着意义非凡的作用。

  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的发展趋势

  在现如今的.时代我们国家的农业科技要想发展的更好,就只有一条道路可以选择,那就是对我们国家迄今为止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彻底的改革与大胆的科学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愈来愈快的发展需求。我们中国是一个拥有着九百六十万平方米的、跨热带亚热带温带的发展中国家,正是因此,我们国家的农业类型在每一个地区都有差异,且东西、南北、沿海内陆间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都存在着不平衡,这就意味着我们国家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只能是复合型发展,这个复合型包括了多层次、多类型和多种体制共同存在,这也给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变革更新造成了难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步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我们国家理应把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看作是这个体系改革的重中之重,其次就是要对农业技术推广体制进行持续的完善,在优化中进步,并且结合农产业发展的现状做出相应的调整,还要对推广岗位管理的制度进行改动,以此完善制度。只有拥有了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才会充分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之后的推广工作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不仅如此,农业技术推广机制能够具有高效率、快速、灵活多变的特质,农业科技、推广、教育部门之间的强强联合还有不同地区,不同专业间的有效合作,都能够把农业推广的成绩效果持续不断的提升。还有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需要注意广大农民接纳的程度,只有找到能让广大农民接纳新农业科技的方法,把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和组织化程度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相互间紧密的结合,推广体系才能蒸蒸日上。比如利用参与式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来让农民亲自参与到推广的过程中;还有利用一些其他项目把推广模式带起来,以促进各个不同区域间的发展;把农业开发作为最根本的目标,将水利、农技、信贷等部门合其为一,为农民提供系统化的、完善的推广服务等。

  3结语

  总的来说,农业技术的推广体系对于我们国家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是颠扑不破的。相关农业单位部门要想在这个日新月毅的新时代,把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作用和效果表现的淋漓尽致,就必须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适当的对其他国家相关农业技术推广方案进行分析借鉴,以此为基础,再加上我们国家自身的具体实际的需要,以此作为重要的判断依据,最后对我们国家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改革创新,最终使我们国家一步步形成将市场型、公益型、混合型三种类型强强联合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达到国家农业生产力和经济实力的新层面新高度。

  参考文献:

  [1]赵武军.“农业专家大院”——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陕西农业科学,20xx,(04).

  [2]杨连志,唐玉琴,郑维莲,闫士环.区县级农业推广机构的改革与探讨[J].天津农林科技,20xx,(03).

  [3]吴春梅,陈文科.农业技术推广领域中的政府支持与公共服务职能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xx,(02).

农业推广论文2

  摘要:

  随着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农机化的发展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农机推广部门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重点分析了现代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创新工作思路,开展试验示范、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农机人员的专业素质等措施,保障基层农机推广工作有效开展,实现农机化工作顺利推进。

  关键词:农业机械;推广;技术人员

  0引言

  农机化是破解现代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进行有序流动的重要保障,国家也在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政策和措施都有效地推进了现代农机化的发展[1-2]。根据农技推广法的要求,设立国家、省、市、县、乡镇,甚至村级农机推广机构是农机化发展的主要方式。因为一种适用技术需要在一个地区得到群众的认可,就必须提高推广工作的力度,现实情况是现代基层的农机推广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存在的问题

  1.1推广经费与示范推广工作内容不匹配

  基层的农机推广工作主要由相关农机化技术的引入,试验示范,宣传培养等诸多环节,这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工作经费,如新机具技术的引入,需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到外地进行先进、适用、安全机具的调研,甚至需要农机推广部门自己先购买进行试验示范,在试验示范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试验地的问题,对周边农户进行示范带动需要推广部门有自己的试验田,进行试验示范,另外每年需要组织相关的现场演示会,机具操作培训会都是需要大量的工作经费。目前,基层农机推广部门普遍感觉工作经费明显不足,不能满足推广工作的需要。

  1.2基层技术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由于基层农机推广部门的财政供养很多地区还存在问题,人员编制都不能有效落实,他们的工资待遇不能满足现实社会需要,另外他们的社会地位不能得到有效体现,社会认可度不高,同时现在一些地方的职称评定偏向高学历、多成果,对于基层倾斜不足,没有充分考虑基层的实际情况,造成他们职称评定存在严重困难,这些问题大大打击了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普遍存在工作满意度不高的现象[3]。这种社会地位、工资待遇使得高层次人才不愿意进入农机推广队伍,现有的人员存在知识更新速度缓慢,人员年龄老化等情况,对于新技术、新机具的学习劲头不足,不能满足推广工作的需要,他们的专业素养存在严重问题,学历结构明显偏低。

  1.3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推广工作的需要

  有效开展推广工作需要一块田、一辆车、一个教室、一组设备,这是最为基本的配置,也是农技推广法要求的。然而很多地区的农机推广部门连自己固定办公的'地点都不确定。更谈不上田、车、教室、设备的配置了。很多地方一方面是财政的确存在一定困难,但更多的还是对农机推广工作的不认可,认为这样工作的重要性不是很强,可以向后边排一排,主要原因还是农机推广工作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另一方面在效果产生方面不明显,很多地方政府看不到经济效益,对其重视程度就明显下滑,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明显不足。

  2对策措施

  2.1创新工作思想,开展试验示范

  试验示范是农技推广法赋予农机推广部门神圣的使命,是对引入的新机具、新技术的适应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实践检验,更是用事实带动周边农户使用新机具、新技术的有效手段,在进行试验示范的时候,由于一些地方的经费相对紧张,可以依托国家农业科技项目的支持,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同时利用农机大户、合作社的田块进行试验示范的工作创新,农机大户有使用新机具的热情,同时他们也有现成的田块进行试验示范[4-5]。因此,依托国家的农业科技项目和农机合作社的支持,实现试验示范的工作机制创新,是解决目前部门工作经费紧张的有效举措。

  2.2拓展工作方法,组织技术培训

  试验示范是进行推广工作的一种主要方式,组织技术培训更是一种最为直接技术推广工作。目前一些地区的办公条件相对紧张,需要进一步拓展工作机制,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资源重组,保证培训有场地,有老师,目前,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农机校,这些地方都有自己的一些教室和教学设备,另外还有一些培训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技术培训可以依托农机校的一些现有设备进行。这样就解决了教学场地和教师队伍的问题,实现基层农机推广部门和农机校的资源重组,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有效组织保障。目前国家关于农民、基础农机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项目相对较多,基层的农机推广部门需要积极向农业部门靠拢,积极争取相关的培训项目支持,这样一来,相应的培训经费将得到有效解决,保证培训工作质量。

  2.3提升农机推广人员的推广能力

  针对目前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强,需要不断拓展对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的培训力度,国家、省级、市级需要加大对县级、乡镇、村级农机推广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每年有计划地组织相关内容的培训,实现循环化、制度化的培训过程,利用几年时间,将基层技术人员轮训一遍。同时在职称评定方面向基层倾斜,保证基层人员有上升的空间,保证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使得他们在学习相关先进技术、新机具方面更有动力。

  3结束语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各级政府对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认可度不高,因此作为农机推广部门需要从自己原因抓起,扭转社会对该行业的错误认识,具体来说还是需要从农机推广的重点环节抓起,创新工作思路开展试验示范,拓展工作领域组织技术培训,另外还要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保证推广技术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申佩怀.宏观调控政策扶持抓住重点解决难点:浅析破解我国农机流通“大服务”现状的对策[C]第九届中国农机论坛暨第七届亚洲农机峰会、全国农机流通第九次优质服务表彰大会、20xx年农机政策与市场报告会、我国农机行业服务三农战略与政策研究座谈会文集,20xx:95-99.

  [2]王克俊.构建社会化农机服务体系促进三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从“金色服务”战略谈我国农机服务体系建设[C]第九届中国农机论坛暨第七届亚洲农机峰会、全国农机流通第九次优质服务表彰大会、20xx年农机政策与市场报告会、我国农机行业服务三农战略与政策研究座谈会文集,20xx:145-146.

  [3]张立春.加强农机推广工作促进农机行业发展[J].农业开发与装备,20xx(9):58.

  [4]高浩.新常态下农机化推广工作浅析[J].江苏农机化,20xx(5):28-30.

  [5]田效雨.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xx(11):22.

农业推广论文3

  一、绿色农业的涵义与研究范畴

  (一)绿色农业的涵义

  什么是绿色农业?从发展绿色农业是为了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这一目的出发,所谓绿色农业是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以绿色技术进步为基础,充分应用绿色高科技手段,集节约能源、保护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农业经济于一体,倡导绿色消费生活方式的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模式。发展绿色农业应重点加强农业的生态技术推广设与发展绿色食品。在我国积极倡导与发展绿色农业,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条件,满足日益增长的绿色消费需求,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实现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促进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绿色农业的研究范畴

  绿色农业的研究范畴应重点体现绿色农业发展模式与绿色技术创新。绿色农业发展模式是绿色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实质,是绿色农业发展研究的核心和重点。绿色农业作为一种先进的、代表生产力要求的、符合农业发展方向的生产模式,其基本要求应是“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绿色技术创新也是绿色农业范畴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技术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综观农业技术创新活动和成果,发现大多数农业技术创新只是从单项工程技术层面或经济效益层面上来研究技术创新的,而从生态经济层面研究所见甚少。因此,要实现常规农业向绿色农业的转向,必须大力提倡绿色技术创新,使绿色技术成为绿色农业发展的支撑和保证。绿色技术创新是建立在绿色技术发明基础之上,主要包括组合型技术创新和发明技术创新。不仅追求技术创新的工具效率,而且还把农业技术创新活动自觉地融入自然生态循环的系统中,既有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社会效益,又有获得潜在利润的经济效益;既是一项使绿色技术成果商品化的经济活动,又是使绿色技术成果公益化的社会活动。从绿色农业理论体系的研究来看,绿色农业技术创新关键是要围绕生态建设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双赢技术来展开。

  二、在绿色农业体系下农业技术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

  (一)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技术

  1.秸秆饲料化技术

  农作物秸秆虽然所含营养成分低,粗纤维含量高,蛋白质含量少,但是,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补充适量的粗饲料和其他必须营养物质,仍能满足牲畜的各种营养需要。我国具有利用农作物秸秆饲养畜禽的传统,并由此培育出了具有高繁、耐粗饲的诸多优良畜禽品种,同时建立了一整套的秸秆饲料化技术。因此,利用秸秆养殖,仍是发展畜牧业的一条重要途径。

  2.物理处理技术方法

  利用人工、机械、热、水和压力等作用,通过改变秸秆的物理性状,使秸秆破碎、软化、降解,从而便于家畜咀嚼和消化的一种加工方法。实践证明,秸秆未经切短,家畜只能采食40%-60%,而经过切短或粉碎后的秸秆,可以几乎全部被家畜采食。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切断与切碎处理、揉搓处理、软化处理、热喷处理、膨化处理、颗粒处理及碾青处理等方法。

  3.化学处理方法

  利用一些化学物质来处理秸秆,在打破秸秆营养物质障碍的同时,提高家畜对秸秆的利用率。实验结果表明,秸秆氨化后可提高消化率约10%。秸秆氨-碱复合处理后,麦秸的消化率可提高到66.5%,稻草的消化率提高到71%。同时,动物的采食量大幅度增加。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碱化处理、氨化处理、酸化处理、氧化剂处理、氨-碱复合处理和碱-酸复合处理等方法。

  4.生物处理方法

  利用有益的微生物(如乳酸菌、酵母菌)和酶等,在适宜的条件下,分解秸秆中难以被家畜消化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的一种方法。据实验测定,麦秸微贮处理后,干物质体内消化率可提高24.14%,粗纤维体内消化率提高43.77%,有机物体内消化率提高29.4%。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自然发酵法、微生物发酵法、酶解技术等。

  (二)秸秆养殖蚯蚓技术

  将秸秆经过粉碎堆制处理后,作为蚯蚓饵料饲养蚯蚓。蚯蚓含有多种氨基酸和丰富的粗蛋白,不仅可用来补充畜禽蛋白质饲料的不足,还可入药。实践证明,25-30kg秸秆饵料可以生产1kg鲜蚯蚓,并可获得70%蚯蚓粪。蚯蚓粪又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含有很高的有机质、腐植酸、氮、磷、钾,并含多种微量元素和氮基酸,是植物生长最需要的养料。

  (三)秸秆作为基料生产食用菌技术

  利用农作物秸秆作为基料栽培食用菌,不仅来源丰富,价格低廉,而且,可以缓解诸如棉籽壳等其他基料日渐紧缺且价高而影响食用菌生产的问题,大大增加了食用菌生产原料的来源。同时,生产菌菇后的菌糠是一种富含营养的菌体蛋白饲料,既能作为饲料过腹还田,也可作为优质的有机肥直接还田。

  (四)秸秆还田技术

  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镁、硫和微量元素,将其通过机械或生物性处理后直接还田,能够有效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这项技术主要包括秸秆粉碎还田、根茬粉碎还田、整秆翻埋还田、整秆压扁还田和堆沤还田等形式。

  三、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的基本途径

  目前为了在绿色农业体系下推广农业技术,加大作物秸秆的开发利用力度,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宣传,深化农作物是宝贵资源的认识

  过去几年绿色食品的成功实践,为发展“绿色农业”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但就整个绿色农业发展来看,还缺乏完善和系统的理论体系。当前要把保护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确立为秸秆综合开发利用的主导思想,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开展秸秆综合开发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等知识的科普宣传,不断提高对秸秆饲料、肥料、燃料和原料价值。绿色农业理论体系的研究应大大拓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内涵,将农业技术的推广运用到农业的整个产业链条中,推动农村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推广绿色生态化种养结合模式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该种方式是将秸秆饲料化技术、还田技术和能源技术组装配套起来的一种综合利用技术。即是先将农作物秸秆饲料化(青贮、压块、氨化或生物处理等),然后用于饲喂牛、羊等草食牲畜,再将秸秆过腹转化后的排泄物,如粪、尿以及剩余的草粉渣等装入沼气池,用于发酵产生沼气,沼气用作能源加以利用,沼渣还田沃土。或者用秸秆饲养蚯蚓,蚯蚓既可作为饲养畜禽的动物蛋白饲料,又是制药的原料。这些方法可以充分的利用秸秆,既可生产出供人们放心食用的优质肉、奶等畜产品,又可改善环境,产出清洁能源和无公害的有机肥料还田壮地,形成一个有益的生态循环链。

  (三)科学调整绿色农业结构,提高农作物秸秆品质

  绿色农业的发展应以优化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的,围绕高效农业技术、品牌特色资源和农产品安全质量,制订符合绿色农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标准,扩大标准化生产覆盖率。一是要加快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建立起完整适用的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在保持粮油生产稳定的前提下,减少营养和利用价值较低而秸秆产出相对较多的作物的种植面积。二是要从作物育种入手,选育出籽实产量高、质量好而秸秆饲喂价值也高的粮草兼用新品种。三是要加快可以利用秸秆的草食动物(牛、羊、马等)的发展,培育具有高繁殖、耐粗饲、生长快的优良畜禽品种,扩大饲养规模。通过秸秆过腹还田,加快“土地—作物秸秆—家畜”的良性循环和产出系统的完善,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快绿色农业体系的建设。

农业推广论文4

  摘要:随着传统农业(水稻、玉米、小麦、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向现代农业产业化步伐的快速推进,蔬菜产业已成为区域性(县域)农业生产者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提高区域性蔬菜生产者现代农业科技素质,推广良好农业规范技术措施,在田间生产领域树立科学、合理应用现代农业生产资源,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是促进区域性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前提,也是减使农药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农药减量;途径;对策

  澄江县地处滇中腹地,属于典型的农业生产小县,耕地总面积9.6263万亩,由于区域内具有丰富的水利资源,交通运输便利等客观条件,经过近几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生产者农业种植经济收入欲愿的增强,20xx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5.67万亩,占耕地总面部的58.9%,全年蔬菜复种(产出)面积为20.29万亩次,总收入达7.88亿元占第一产业总收入的50.67%,蔬菜生产已成为县区农业经济持续增收的引擎器。由于蔬菜生长周期短、经济价值高,促使周年持续生产、坝区蔬菜复种指数为4~6茬,有利于病、虫的发生为害,同时次生病、虫害演变成生产中的主要病虫害,在生产中表现出:发生种类多、危害大、为害重的严峻趋势。而生产者受教育程度偏低,缺乏蔬菜生产专业知识背景,田间生产管理技术的主要获取渠道为:生产资料供应商、生产者间相互交流及自我经验,从而促使生产者盲目、泛滥、超剂量、高强度(高频率)使用化学农药投入量,加剧了蔬菜商品潜在风险的突发性及不稳定性。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国内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社会消费群体越来越高度关注生自身消费食品的安全性,同时也是对生产者、生产企业及国家职能部门最强烈的诉求,因而上升到国家治理的层面。因此,构建现代农业科技体系,完善推广服务平台,全面提升生产者的农业科技素质,从田间生产着手改变产业生产现状,树立:生产—市场—消费相互促进的市场经济理念,科学、合理应用现代农业生产资源,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是区域性蔬菜产业持续发展、生产者经济持续增收的关键。

  1构建现代农业推广服务体系

  蔬菜生产具有生产周期短、经济收益高、因而在具有水利、气候、交通、农耕种植水平高的各生产区域(县区)蔬菜产业已成为名附其实的农业经济引擎器。区域(县区)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受限于国内宏观经济的调控及创新能力的驱动,制约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消化能力,土地流转在区域内大规模的推行难以进行。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期(10~15年)内农业生产的主要组成模式仍以家庭单元生产为主。生产区域内人多地少、适宜蔬菜生产的耕地资源稀缺,土地复种指数高,全年持续循环生产,农业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多、危害日趋加剧。而生产者受教育程度偏低,几乎缺乏生产专业知识背景,自我田间生产管理决策信息主要来源于:生产资料经销商,缺乏自我判断的决策能力,迫切需要生产者主动学习掌握现代农业科级知识及生产管理各项技能。因此,构建现代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维护蔬菜产业健康发展,保障农业经济持续增收,以生产者为主体,需求为目标,把现代产业生产知识(信息)、技术技能、科技成果通过试验、示范、引导、咨询等方式,传授给参与者使其自愿改变不良的生产行为及固有观念,从而提高田间科学生产管理及决策能力,适时、合理应用现代农业生产资源,实现自我生产、生态环境、社会消费三为一体的良性协调发展模式。

  2推动农业产业有害生物预警控制体系建设

  区域内蔬菜产业全年生产的种植模式,有利于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为害,同时由次生有害生物演变为主要有害生物,发生猖獗为害,生产者为维护预期经济收入的持续性,增加农药的投入使用成为生产管理中唯一有效的选择手段,从而加剧了商品蔬菜安全潜在风险的不确定性。为此,着力于构建蔬菜产业植保预警控制体系,借助现代农业科技技术,信息资源等,及时监测农业有害生物发生为害特性及趋势,为生产者提供科学、及时、准确的有害生物防控信息、对策及措施,最大限度上减少农药投入使用。依托产业基地、生产经营实体开展有害生物统防统治、综合统治技术示范、推广应用工作,辐射带动家庭单元生产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推动自我生产管理模式向现代农业发展管理方式的容合,从而改变以往生产者获取农业有害生物防治信息及技术的岐道,避免生产中盲目、泛滥、超剂量、高频率使用农药生产现象的再发生,因此,加强产业植保体系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着力点,维护区域性蔬菜产业良性、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

  3推进田间实践、循环学习的培训模式

  蔬菜属于外来物种,不同于本土农业种植业,其生长周期短、品种多样化、经济效益高、生态系统脆弱不稳定、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多、世代重叠、对蔬菜生产具有危害重、损失大等特点。蔬菜生产需要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区域内生产者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几乎无专业知识背景,但他们具有很强的田间生产实践经验,渴望获取、掌握生产管理中的专业知识技能。因此,开展创新型农业科技培训新模式,以田间生产为课堂,遵循成人非正规教育原则: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与自我生产需求相联系,学习的过程是学员自我激活参与、循序渐进的进步过程。采用参与式、开放式、接触式(以田间生产为学习教材)充分激励培训学员提高学习意愿,积极主动参与蔬菜全生长季节培训。面对生产中的现实问题,抓住生产关键环节(生育期)中存在的`共性(生产者难以自我判断、解决的)问题,共同参与解决问题(相互学习的过程)。培训中提升生产者田间调查技能训练,对田间重要(主要、常见)的病、虫的发生为害进行系统性的持续观测,从而掌握识别病、虫害发生为害特点。挖掘、培养学员:田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树立田间生产管理的自信心——独立判断能力(田间管理决策能力)。学习掌握现代农业生产资料基本知识(化肥、农药等)及自我独立学习的能力。掌握应用简单的田间试验服务于生产。最终促使自我行为的改变(生产者田间管理的决策信息主要来源于农药经销商转变为——科学的独立判断能力),开创蔬菜生产新局面:树立科学、合理应用农业生产资源的生产理念。培训的过程是田间参与实践(技能活动)——与自我生产相联系吸取新知识(信息)和经验——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生产——又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田间参与实践是循环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知识技能积累掌握的有效途径。组建创新型农业科技培训团队,整合现有专业人才资源,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科技素质,充分调动区域(县级)科技专业人员的能动性、主动性,重塑:重专业知识、重技能、重实践的工作氛围,建立产业发展服务职能模式,探索构建产业生产技术支持体系,确保培训运作经费保障机制。选择在蔬菜生产主要区域(村、组)组织生产需求者进行2次全生长季节的田间实践、循环培训,带动辐射周边生产,是提高生产者农业科技知识及生产管理技能唯一有效的培训模式,也是减施农药最有效的对策及措施。

  4小结

  随着区域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特别是蔬菜产业具有经济效益高、生产周期短、复种指数高的特点,在适宜生产区域内成为农业支柱产业,全面替代传统种植业。因此,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科技推广体系,提升生产者科技素质,科学、合理运用农业生产资源,维持农业产业良性持续发展,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增收,实现农药“零”增长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农业推广论文5

  摘要:将农业科技管理作为研究重点,分析了农业推广实践问题的探究,总结了科技管理工作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科学化的推广实践策略,核心目的是通过对推广实践工作的优化,促进农业产业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农业科技;管理工作;农业推广

  在农业产业运行及发展的背景下,需要通过对农业科技管理工作的分析,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研究中发现,在农业技术推广中,需要采用先进的项目实践创新整合机制,营造生态化的农业项目发展机制,并为网络工作的项目革新提供支持。同时,在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中,需要建立科学化的农业推广工作,根据农业的发展现状,建立科技化的网络系统建立方式,规范产业化的推广机制,从而形成规范性的网络体系运行机制,为农业科技管理工作的产品推广提供支持。

  1农业科技管理在农业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农业推广人员年龄结构老龄化

  在现阶段农业发展中,由于历史原因的限制,政府对农业化的推广工作并不重视,一些农业推广工作的从业人员主要是乡镇的`技术人员,但他们多为编外人员,专业的推广能力较弱。相关管理部门没有形成垂直的管理体系,导致行政效率的整合机制偏低。统计中发现,有60%的农业技术人员年龄在50岁以上,30%以上的人员年龄在40~50岁,而且学习能力相对较低,导致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从而制约了农业推广工作的创新。

  1.2农业科技信息意识相对较弱

  通过对农业科技信息整合技术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农业科技推广及工作创新中,需要将农村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作为核心,但在农村主导产业发展薄弱的背景下,农业的地位逐渐降低,而且,农村发展中也没有将农业作为主导,一些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导致农村地区整体的产业推广能力降低。同时,在农业科技意识分析中,相关技术人员对农业生产的新信息技术以及新方法的接受能力较弱,影响了农业技术信息的推广[1]。

  1.3农业科技管理工作不对称

  在现阶段的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构建中,存在着工作不对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制度设计中,上层制度的设置与下层需求呈现出不对称的问题,导致农业群体出现了特殊性以及复杂性的问题。同时,由于农业经济效益水平相对较低,对信息化的技术需求不足,导致专业能力的提升受到影响。第二,组织工作难以构建。在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构建中,其信息技术的构建以及推广无法满足项目的推广需求,而且组织的观念意识相对较差,导致人才缺少专业性的培训,同时,在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构建中,缺少针对性的品牌推广意识,从而对农业科技管理工作的构建造成影响。

  2农业科技管理在农业推广实践

  2.1构建专业化的农业推广实践机制

  在现阶段农业产业运行及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全面提高农业科技的推广工作,需要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构建,全面提升科技项目的推广力度。农业发展中,需要将提升农产品质量作为核心,提高农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构建的过程中,若产品的整体质量相对较低,会使产业在经济发展中逐渐丧失市场份额,导致经济效益的严重损失。因此,在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整合中,需要制定专业性的农业自主管理办法,改进种养模式,构建特色化的农业项目发展机制,满足农业科技管理工作的特色化创新需求,提高农业产品项目推广的实践能力。同时,在专业化农业推广实践中,也需要建立科技的研发及整合机制,保证科研经费的合理开发,实现农业产品项目的自主产权,保证新产品、新技术以及新科技的稳定开发,从而实现农业产业推广实践工作的稳定创新[2]。

  2.2构建可持续化的农业发展机制

  在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构建中,需要将农业科技管理工作的创新作为基础,并在可持续发展农业整合中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立长足性的农业产业科技管理机制,提高农业产品项目的服务机制,提升人才的专业素养,合理利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从而为人口素质的提升以及农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支持;第二,在农业产业结构整合中,需要实现农业与农业非农产品的协调性发展,满足农业产业的经济发展需求;第三,在农业产业建设中,需要构建特色化的产业建设机制,实现农业项目生产的服务化以及节约化的发展目标;第四,在农产品结构调整中,需要带动农户发展,以专业户带动专业村,促进农业科技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2.3构建特色化的品牌服务推广机制

  在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构建中,需要强化产品的宣传整合机制,构建特色化的项目服务品牌,重视产品品牌以及农业标准化的项目建设,因此,在农业特色化资源转化中,为了提升品牌的优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大力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积极推广并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从而实现特色化的农业产品生产机制,在农业产品加工及包装中,需要构建环保标志,提高农产品的优质化创新;第二,全面增强品牌的广泛性及文化性特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的集群化、品牌的集体化,并明确地理表示,满足产品品牌形象构建的核心需求;第三,在农产品项目设计中,需要建立可持续性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满足农业产品发展的可持续性需求,避免农产品资源运用的过度消耗,促进农产品的生态化创新,提高产业的经济价值[3]。

  3结语

  在现阶段农业产业运行及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将农业产业的科技发展作为核心,通过对农业产业科技化的管理,进行农业产品的项目实践以及品牌推广,构建专业化的农业推广机制、产品项目创新机制以及特色化的品牌服务推广机制,从而为产业的资源优化以及项目发展提供良好依据,实现农业产业的经济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海霞,王新迎,亢志华,等.国内外农业科技推广“市场化”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xx(6):61-64.

  [2]汤国辉,刘晓光,董艳,等.协同创新大学农技推广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在农业园区创建南京农业大学专家工作站为例[J].科技与经济,20xx(5):62-66.

  [3]吴学军.农业高职学院多元文化校园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xx(6):85-89.

农业推广论文6

  1农民应用科技成果存在的问题

  (1)农业生产条件差,农产品生产成本高,加大了农民应用科技成果的风险。一方面人多地少,生产不成规模,而且农户的土地一般零星分散,大型农业机械和先进科学技术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即使能够采用农业机械,也因生产规模小而效益不高;另一方面,我国农业生产设施较差,部分新技术受生产条件的限制,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

  (2)经济实力不足,难以承担应用新技术带来的风险。农业作为弱势产业,农业新技术应用所需要的高投入和运用新技术所获得的收益,受自然、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的风险,而农民承受风险的能力不强,不敢采用新技术。

  (3)群众嫌“麻烦”,不愿采用新技术。通江县是有名的银耳之乡,采用新技术种植银耳的效益是大田作物的5~10倍,各级党政和农技部门积极倡导并大力推广,同时给予相应的奖补政策,但还是有相当部分农户不习惯、怕麻烦,不愿种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4)农民不能及时得到准确有效的'信息和优质配套的技术服务。一是基层科技推广部门由于“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方式,出现了“该管的管不了,能管的不知情”的局面,在完成基层政府制定的科技兴农计划中,不能发挥应有作用。二是受编制限制,专业人才引进困难,难以满足农民对日益扩大的农业科学知识、科技信息和科技服务需要。三是农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现代科学技术了解不够,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知之甚少。

  2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的对策

  (1)改善农业生产经营环境,为农民应用先进科技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一是要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要坚持国家、集体、个人相结合的方针,继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逐步提高固定资产、预算内资金和信贷资金对农业的比重,积极吸引外资从事农业开发和建设。二是要建立农业技术开发、技术储备、技术推广的财政补贴制度,支持农民引用新品种、新技术,改造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农业的经济效益。

  (2)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一是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农技推广工作的重视,统筹安排推广经费,确保科技投入落到实处,增加科研、试验、示范、引进推广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二是建立并完善农技推广网络,实现试验、示范、培训、推广相结合,重视和引导农民组建民间技术推广组织。三是建立一支思想、业务、作风过硬的农技推广服务队伍。

  (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一是要以成人教育为突破口,结合生产实际,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着力培养一批科技致富能手,要经常组织农民进行学习、交流、参观等活动,开阔视野,转变观念。二是要搞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通过多种形式,传播科技信息、科技知识以及科技成果,逐步引导农民增加对新技术、新成果应用的投入。三是农技推广部门应搞好咨询服务、送科技下乡,培养科技推广示范户,让农民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通过应用新技术、新成果得到实惠,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和应用科学技术的自觉性。

  (4)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作用,帮助农民化解应用新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一要充分利用“农网入乡”工程,为农户提供投资收益率较高的技术项目和有较高价值的科技信息。二要鼓励科技人员参与技术承包,让农民与科技人员结成利益共同体,增强农民应用新技术的安全感。三要抓好经纪人队伍建设,帮助农民把生产的东西卖出去,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格局。四要抓好龙头企业,有效地利用“公司+农户”模式,较好地发挥规模效益,减少市场和科技风险。

农业推广论文7

  【摘要】网络发展主要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使得物联网变为可能,并且物联网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如今,农业机械化推广中也应用了物联网技术。文章对物联网在农业机械化推广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希望对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农业机械化推广;实践应用

  互联网与信息技术不可分割,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更新促使互联网不断向前发展。另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得益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仅如此,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物联网的强势发展,能够提高经济效益,让经济发展变得更加繁荣。农业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产业,也是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产业。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手工逐步向机械化生产过渡。机械化生产方式不仅能提高生产数量和质量,还能够促进农业向现代化发展。

  一、农业物联网概述

  利用信息传感设备将物品和互联网连接在一起,并把物品的具体信息存至互联网中,通过互联网的信息系统实现物品的买卖以及交换,最终完成智能识别物品、进行定位、详细跟踪、以及对物品的监控和管理。其中射频识别和红外感应器,以及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是物联网技术中经常用到的信息传感设备。农业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将物联网技术和农业相结合,为农业人员提供更加丰富的农业信息。如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农作物产品的流通方向等信息。让农业生产,农产品交易状况以及相关物流信息等,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农业物联网不仅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让农村经济朝着繁荣方向不断发展,使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一定提高,还能够使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促进农村不断改革,使新农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二、物联网技术在农业机械化推广中的应用

  1、农机装备技术领域

  农业中运用物联网技术,主要是为了帮助农业人员对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进行详细了解。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土壤、空气、水分、光照等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影响,利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将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且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确保农作物有较高收成。利用智能网络和相关技术,能够计算出农作物生长所需条件的各项指标。农业人员在管理时,也能更加便利。而且还能对环境起到一定保护作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现阶段,澳大利亚已经将物联网技术成功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设备能够通过已经输人的信息,对农业用具进行判断。并且农具能够准确判断农作物,为其喷药。这种自动机械化处理,能够节省人工成本,而且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我国还出现了一种灌溉的系统。这种系统同样利用了传感器,对农作物根植的土壤进行监测,土壤的湿度和土壤何时需要浇水都处在传感器的监测当中。这种细致监测能够将灌溉所需进行科学控制,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农业生产利用物联网技术,使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

  2、气候智能型农业领域

  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很大影响。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不断发生变化,农业生产也受到一定限制,而且农作物的产量也不断下滑。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无疑会对国民经济和国民生产带来问题。农作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正是眼下农业生产中要重点解决的事。物联网技术有一定优势,正好可以用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利用物联网技术的感应能力,能够对环境变化进行时时监测,环境出现变化时,能够及时向农业人员提醒,让农业人员做好相关的'防护工作。这种对农作物的具体防护,能够使农作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有所提高,而且农作物对灾害的抵御能力也得以提高。物联网技术能够帮助农业人员为农作物生长以及农业最终产量调节出更加合适的环境。比如,在农业水利设施中安装专门的水位监测装置,能够对水位信息进行很好的监测,及时收集水位相关信息,并处理这些信息。

  3、农机化区划与农机现代化45管理

  农业生产中会用到大量的农业机械。气候变化能够影响农作物产量,多产和少产情况所需要的农业机械不同。农业机械的频繁更换会给农业人员的经济效益造成一定损害。如果农作物的成熟期比较短,对收割时间有要求,那么所需的机械设备就相对多一些。机械设备少很可能会需要大量人力补充,这样就会在时间和人力方面出现浪费情况。但是机械设备投人过多,又会增加农业人员的资金投人。农机45体系,是一种农业机械经营模式。l2]在这个模式中,物联网技术对农产品的运输情况、销售情况等进行定位,提高了对农作物的监管。如果产品在运输或其他环节中出现问题,也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及时得到反馈,并对问题进行补救。农机供应商可以利用45管理系统,对农机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争取为农业人员带来更加方便和有质量的服务。

  4、农业机械化应急体系

  农机机械化应急体系,主要是为了应对我国农业生产所面临的自然灾害问题。将物联网技术与农业机械相结合,利用物联网监测环境,并对环境中不稳定的条件形成一定的预警模型,在灾害发生的情况下及时提醒农业人员。灾害发生时,农业机械能够降低灾害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害,大大减少了救灾的投人。

  三、结束语

  在农业机械中使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对农作物的生产情况进行更好的控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在自然灾害的预警方面,也有很明显的作用。大力推广物联网技术农业机械化,能够对农业现代化有一定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程晓洁.物联网技术在农业机械化推广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xx,07:210+214[2]王文德.物联网技术在农业机械化推广中的实践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xx,24:334

农业推广论文8

  摘要: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是农业技术推广投资,这也是农业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体现。只有技术人员懂技术,推广技术,农业生产者使用技术,才能提高农业的单位产量和产品的质量,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随着农业新技术的广泛使用,可以最大化的挖掘潜在的劳动力,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从而提升农业产量,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因此,增大农业技术推广技术的投资力度,可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还应科学认识推广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这样才可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有效增长。

  关键词:投资;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

  农业的快速增长导致了经济的持续增长。从经济机制上看,农业增长的特殊影响因素包括:劳动力中的劳动力、现有的土地消费和积累的资本。

  1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有效推广新型的农业技术可以使其充分运用至实际的农业生产环节中,提升了土地以及农业资本的利用率,从而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处主要利用农业技术S型扩散曲线分析理解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农业技术S型扩散曲线的横轴坐标为时间,纵轴坐标为新技术采用率。在技术的初始推广阶段,其效果大多并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新技术的效果未得到有效验证,以致多数人并不愿意承担风险,只有少部分人愿意尝试。当少数人使用后觉得效果不错时,则越来越多的人会开始采用新技术,此时新技术的采用率也会随之增长,使用人数增加。当新技术得到多数人的采用后,由于采用面较广,因此其扩散曲线斜率也会下降,最终趋于平缓,这便是农业技术S型曲线的形成过程[1]。而随着农业新技术的广泛使用,多数地区可以挖掘潜在的劳动力,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从而提升农业产量,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且在旧技术与新技术不断更替的过程中,便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新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为了确保农业经济的增长带动国民经济的提升,我国必须加大新农业技术的研究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创新升级。且还应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应用新技术,从而提升农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经济增长的目的。

  2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是教育、科研以及推广环节出现脱节问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三者并非实现有效结合。比如农业科研单位并未有效融入农业技术推广投资领域,且农业教育工作也并未结合社会农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农业技术转变为农业生产力过程带来了一定阻力。另一方面是投资带动力较差,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基础支持,但当前我国的农业社会市场并未完全打开,以致推广效果较差[2]。除此之外,我国正加快城市的建设发展,因此财政支出更倾向于城市建设,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所投入的投资数额较小。

  3农业技术推广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策略

  3.1强化农业科研以及教育的全面结合

  农业技术生产的关键在于农业科研与农业教育,且农业技术也主要产生于农业科研单位以及农业教育环节。对此,应大力支持农业单位的科研工作,并鼓励学校教育中的农业院校,为农业技术的研究提供良好氛围。农业局可以利用研究所功能研究新型农业技术,而学校也可以开设相关专业,培养更多的农业技术人才。且政府也应给予企业一定支持,鼓励其创新农业技术。这样通过产、学、研的有效结合,才可以提升技术的研究效率,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可以深层农村基层。

  3.2建立多元高效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为了提升农业技术的推广效率,应转变以往自上而下的技术推广模式,在满足市场以及农户需求的基础上,形成以国有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主,农业科研院以及农民合作社为辅的多层次推广模式[3]。且高等农业院校也应设置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专门进行技术推广工作。除此之外,还合理利用民间资本,鼓励企业投资,并激励农民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建立多元化的推广体系。

  3.3农业技术推广中加强科技普及

  为了提高农村科技水平,首先要根据当下农村经济及农民素质水平的实际状况,加大对农民技术的培训力度。此外,对学历不够或素质较低的农业技术推广从业者,进行相关职业培训,以多种方式与渠道持续提高农民的业务水平。

  4结束语

  增大农业技术推广技术的投资力度,可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由此,相关部门应在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方面投入更多资金,增大扶持力度,且确保这些资金全部使用至推广工作中。同时,还应科学认识推广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这样才可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有效增长。

  参考文献

  [1]耿增鹏,孙洁.简析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J].农业开发与装备,20xx(05):103.

  [2]冉莉.探究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J].农技服务,20xx(11):8.

  [3]李慧.试论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J].农民致富之友,20xx(21):91.

农业推广论文9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关系着科技、政府和农民这三方之间的积极联系,也是增进政府和百姓携手共创和谐社会的纽带之一。然而随着农业技术市场的制约情况以及目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遇到的诸多限制问题,可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在时代潮流发展中遇到了瓶颈,和当前新时代新形势不能完美的跟进。因此,为了更快速地完成农村现代化、农业技术科技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必须要积极实行,克服苦难。

  1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部分地方政府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支持较少

  部分地方政府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方面不能积极的重视起来,这其中主要有三个原因导致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出现了问题。第一,基层计入人员技术素质偏低,人员任用存在公平性问题;第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团队工作人员的'资金待遇不能及时得到保障,政府扶持基金拨付进度滞后;第三,部分地方政府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认知度不高,相关法律法规更新进度落后,因此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不能得到资金支持进行更深的发展改造。

  1.2农民接受新科技兴趣不高

  我国先进的农业技术给广大农民带来了更多收入,然而根据各地实际推广情况来看,虽然大体上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受到了肯定,但仍有一部分农民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保持怀疑。这其中主要是因为:第一,先进的基层农业技术装备需要高素质高学历人才来进行操作,费用也相对较高,所以对于基层务农人员来说,操作水准和资金水平是很大的掣肘;第二,高科技技术装备回笼资金周期长,对于靠农业营收的农民来说是个很大的考验;第三,传统农业技术使农民对此产生强烈依赖感,先进农业技术宣传不到位,使得农民对新技术信任度低,这也就给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带来了缺少劳动力这一问题。

  2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措施

  2.1提升农民对高科技设备的认知度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是农民,只有说服农民参与进来才能积极的实施农业技术,因此提升农民对先进技术的认知是首当其冲的。

  2.2政府加大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投入资金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缺乏资金,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政府为保障农业技术推广团队的正常工作,应当尽可能的利用资金给农业技术推广给予帮助,政府需要保障农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和经费、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专项基金以及通过融资行为为农业技术推广获得资金补助。

  结束语

  为了更好地建设和谐农村,政府需要多关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积极开展活动,培训好专业的基层农业推广团队,给农民以保障;加强对基层农民农业种植方面思想的督促,让农民知道与时俱进才是正确的等等。本文分析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随后根据问题进行研究找出整改措施,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锦上添花,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员带来帮助。

农业推广论文10

  生物技术是对生物体进行改造利用的技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持续提高,生物技术也不断发展,在更多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农业种植中应用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原理改造农作物生物机体,能够增强农作物的抗病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对推动国家农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1].

  1 农业生物技术

  主要介绍我国现阶段农业生物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并对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应用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1.1 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现状

  生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现在人们已经能够根据自身需求来开展生物改造。作为一门覆盖范围十分宽泛的学科,生物技术保罗了分子生物学、无机化学、遗传学等学科的内容,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主要是对植物自身基因特性的应用和不良基因的改造,提高农作物对不良生长条件的适应性,减少农业投入同时获得更高的产量[2].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获得最佳的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同时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

  农业种植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我国近些年也开始关注农业生物技术,投资幅度不断增加,各项新的生物技术逐渐产生,但是在推广工作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1.2 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作用

  1.2.1 增强农作物抗病虫害能力

  病虫害是农作物减产受损的重要因素。例如,农人谈之色变的蝗灾,所到之处寸草不生,虫害爆发严重者会造成颗粒无收。因此,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一定要认真落实,生物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能够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量,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同时保证了农作物食物的安全性。

  1.2.2 增加作物产量

  杂交水稻解决了我国13亿人的吃饭问题,这就是生物技术在我国农业种植中最成功的应用。我国土地资源匮乏,城市建设、工业建设和水土流失都在不断蚕食着有限的耕地资源,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是国家十分关注的问题,而杂交和基因改良技术在农作物种植中的应用能够明显提高作物产量,缓解国家粮食紧张的现状,对国家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1.2.3 改善作物质量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食品安全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实现保质保量的农作物生产依赖先进的生物技术,如有机食品、遗传工程学食品通过生物技术改变了农作物的营养成分,提高了农产品的营养价值,如转基因大豆,杂交无毛桃、嫁接水果等产品,都是绿色、安全的'高质量农产品[3].

  2 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2.1 农业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2.1.1 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生物技术,转基因大豆油更是家喻户晓。转基因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将某一种农作物的优秀基因转移到某一种不具备该基因的农作物种类中,用以提高产量、质量,或者用于改善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这项技术的核心是基因的提取和嫁接[4].

  转基因技术刚刚出现时遭到了多方反对,部分科学家认为转基因粮食会威胁民众的生命安全,给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但实际上,至今还没有出现食用转基因食品出现的问题案例,关于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言论多是跟风的谣言,甚至于别有用心者的危言耸听。作为一项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方面有着巨大潜力的生物技术,可以预见转基因技术将在更多的农作物中得以应用,进一步提高农作物产量,为民众提供足够营养丰富、安全、健康的农产品。

  2.1.2 组织培养技术

  组织培养技术是在无菌环境下将植物组织培养成为整株植物的生物技术,该项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植物繁衍速度,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大量目标植株,将优秀植株的抗性抗倒伏能力发挥出来。植物组织培养要在合适的环境下进行,考虑到阳光、照射以及空气湿度的影响,根据标准要求配置培养基培养液,确保培养基是处于无菌条件下,避免污染;同时,还要做好褐变处理,保证植株能够顺利生长。

  2.1.3 生物农药技术

  生物农药是一种新的农药技术,将生物新陈代谢产物用作农药,有着无公害、无污染、可降解、效果好的优势,用于杀虫能够有效减少农作物与环境污染;同时,有效降低了农业的生产成本,代替了缺乏或者价格高昂的农药制作材料。

  2.2 农业种植生物技术推广策略

  2.2.1 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

  生物技术的在农业种植中的推广要求经营性服务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运作,实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资供应、新技术应用与市场营销等活动的社会化运作,寻求公益性农业技术服务多元实现形式;同时,需要加大对多元服务组织的培育扶植,加大对农业科研、教育和农民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追求多样化、多元化的推广形式,丰富推广生物技术内容[5].

  加大生物技术推广的投入也是十分重要的,政府要强化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支持,不断完善经费保障制度,为农业生物技术推广公益职能提供必要的活动经费,由各级财政对公益性推广机构提供经费支持,将其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同时,要加强对农业生物技术推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统筹规划,为生物技术推广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并鼓励农业技术人员的自主创业,提供必要的经营性技术服务实体,为接受技术推广的农户提供一定的优惠扶持政策,提高农户采用生物技术的积极性。

  2.2.2 开展农民农业技术培训

  技术推广的关键内容是使老百姓能够真正掌握利用该技术,为此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需要积极开展针对农民的生物技术培训,将基层农业生物技术真能整推广到农民中,确保农民真正理解并认可该技术,生物技术才能真正为农民所利用,因此,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需要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生产技术,鼓励专业和技术人员进行生物技术推广指导与现场演示,开展各种有效的农业生产基础技术培训,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帮助农户了解农业生物技术,认识到新技术的优势,农户才能从心理上接受新技术,愿意采用新技术从事农业生产[6].

  2.2.3 完善技术推广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相关法律法规,实现农业生物技术推广的规范化,制定并不断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管理,提高不同经营性技术推广服务组织的规范性,形成农业生物技术推广服务信用机制,加强自律。

  3 结语

  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对提高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生产产量,保护国家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能够明显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在不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获得了更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韩涛。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推广及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xx(18)。

  [2]张平平,刘大为。探讨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推广和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36)。

  [3]秦丽萍,黄夏英。现代化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实践应用分析[J].福建农业,20xx(5)。

  [4]桑彦军。浅析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推广及其作用[J].甘肃农业,20xx(5)。

农业推广论文11

  摘要:伴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时期农业技术的综合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但是关于技术的推广工作水平并不理想。对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综合水平,本文简要分析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思考

  当前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时代,农业生产工作的着重点已经转移到了调整与优化农业结构,以此提升农产品的效益以及质量,还可有效提升农民的综合经济收入。想要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经营水平,需要高度重视技术方面的创新与推广。

  1、强化市场指导

  在农副产品商品化以及市场化的发展环境之下,农户增收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地提高。但是,农民对于市场经济的表现存在比较突出的盲从与畏惧心态,一方面是害怕,对于一些新的品种不敢尝试,缺乏对于市场的开拓意识以及竞争意识,存在严重的畏惧心态,大面积的土地用于传统作物种植,同时连年减产,导致更不敢参与市场指导。另一方面在于项目选择的盲从,经常出现别人种什么我就种什么,例如前两年河南省固始县大量种植月苋草,许多农民都盲目跟从,导致严重亏损问题,从而对市场形成明显畏惧心理。农民对于市场的'畏惧以及盲从,从根本上来看是市场信息以及反馈机制的不成熟,也就是农民无法获得相关的市场信息。农业服务部门需要积极承担起农民信息服务这一基础职责,并将其纳入农业技术推广范围。在具体工作中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各级农业部门特别是县乡层面上,从农经站基于依托,配备专业人员构建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完善信息服务体系;二是从市级到县级需要适当增加投入,构建计算机网络并为农民提供种植与养殖等市场供应支持,从而实现信息服务的指导帮助。

  2、强化专业农业技术推广

  产业化经营属于农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各个地方的农业生产化支柱产业并不相同,所以在经营中需要注重核心技术的推广。例如,生产无公害蔬菜、药材。强化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首先需要积极转变生产理念,对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求,提供各种技术的研究、示范以及推广支持,拓展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其次,便是做好人才培养,鼓励广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投入到新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借助试验示范以及知识更新等途径,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益。最后是注重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基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配套综合性的种植技术,涉及品种选择、耕作制度以及栽培模式等组合,构建技术标准,促使生产规程更加完善,提高技术推广效益。

  3、强化资金支持

  基于国情与农业技术发展现状,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需要突出公益性元素,此时只能借助政府的扶持与资金的支持,并基于政府的监督管理,强化投入资源的利用合理性。另外,还可以借助专项资金的设置,提升农业技术服务的相关占比配额,并借助补贴奖励资金的方式提供支持,引入社会资金,借助招标的方式实现人才的吸引,尤其是短期内无法收效的一些环节需要借助政府资金的支持保持工作的持续与稳定,例如基础设施建设、环保等。综上所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目前来看仍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此,今后需要针对性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视度,并基于重视度、资金支持以及人才等多方面进行改进优化,完善体制强化、培训教育、科技素养提升等工作,从而确保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稳定性,为农业生产与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农业推广论文12

  一、我国基层农业推广中的问题分析

  (一)投入不够制约推广

  由于投入上的不到位,对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有着明显的制约。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推广队伍不稳定。由于一些地区,特别是较为偏远山区的农业机构对推广工作的公益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因经济条件的影响,使得基层推广“三定”工作难以全面落实,收支自理,差额拔款比例较低,人头费难以到位,而推广经费则更不够。另外,因机构改革影响,推广工作走向市场化,造成推广队伍不稳。其次,工作条件不佳。在基层往往因经费的不足,待遇上得不到保障,同时推广基层设施也较为落后,特别是现代信息设备配备不够,难以将农业技术服务提供给农户,无法及时有效的解决农民生产技术不够的问题。

  (二)科研成果和农业生产需求错误

  每年我国都有诸多科研成果,但大部分难以推广和实用。由于学术科研研究运作机制的影响,使得农业应用科研工作未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发直接、实用型生产技术。同时,科研成果还需自上往下逐层报奖,在无形中使得成果量增加,而出现科研成果多的假象,使得既有的成果推广和转化空间变小。科研成果只有适用到实际生产中才能真正转化成真正生产力。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农业生产对技术的需要日益多样化和高效化,对农业生产和管理技术的专业性和综合性要求较高,但当前推广技术较为单一,影响到推广的效果。

  (三)农户吸收新技术能力不强

  从整体上看,我国农户新手新技术的能力不强,加大了推广难度。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新的农业技术,尤其是无形型技术和技能推广,需要农户具备一定的基础性农技知识,并要掌握一定操作技能,但实际上在基层,仅有少部分技术带头人具有这些能力,大部分农户未具备。二是创新性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通常需要农户有一定经济条件,但对于个体小农户农业生产的农户而言,经济实力难以达到要求,特别是对于长期性、投资较大的高新科技技术,无法购买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推广的难度。

  二、强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措施

  (一)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稳定推广队伍

  首先,应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福利,改善推广基层设施。农业推广机构主要是为基层农民提供生产服务的,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应强化推广人员的服务意识,认识到推广的重要性。各地区政府应高度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加大推广经费预算。一是要充分保障农技推广人员的基本福利和办公经费,同时加强推广硬、软设施的建设,改善推广人员的工作环境;二是创建农技推广基金,并制度化、统一化管理,逐步增加农技推广方面的预算份额,增强公益性农技推广工作规模。其次,完善管理机制,规范推广管理。对于基层乡镇农技推广站应采取“以县为主,双重领导”的管理机制,明确职责,合理分工;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调动、监管及考核等均应以县级农管部门负责。在人事管理上应公平、公正,阳光操作,稳定推广队伍。譬如从四川康定地区来看,在政府的财政方面,投了大量的经费投入,不断的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自身的福利待遇,将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农业推广的经费开支,不断的扩大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规模。

  (二)建立健全基于市场导向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

  一是要建立并完善和我国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技成果评审机制。应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把农业科研动物及植物新品种纳入科研专利内容,鼓励农业科研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发实用的、易推广的产品,以解决科研和实际生产脱节的情况。对于研究和开发示范结合的项目,及偏重开发性的项目,在评审中可将技术创新和经济性分离,以提升科研成果的实用性,使其更为迅速的转化成实用技术。二是建设并积极发展农技市场。首先,应积极推进农技市场的建设,加快各种新技术、新品种的转让。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农技市场的'稳定运行;二是应采用市场化的激励方法,创新和改进基层推广机构,以充分调动各方积极参与到农技推广中。并要鼓励和支持农技推广机构及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承包和有偿性服务,调动推广机构及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升推广质量和效率。

  (三)强化农民培训,提升科技素养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农民自身的文件科技素养有密切关系。

  因而,为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首先,应强化农民的技术培训,让他们能够掌握一定的农技知识和技能。但要根据当前农民的文化和素质水平,采取针对性、层次性的技术培训。比如:县乡村协同开展农技培训班、聘请技术专家授课等方式,还应加强现场技术指导。其次,应积极做好科技示范,让基层农民弄直观的了解和掌握农业生产新技术。例如从四川康定地区实际情况来看,其就是建设了农业技术培训班,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对农民进行一定的技术培训,使农民更加充分的熟悉和把控一定的农业技术,提升农民的综合实力水平。

  三、结语

  总之,在新时期,为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和提高基层农民的经济收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必须认识并重视技术的推广,政府应加大投入,健全管理和推广制度,加强农民技术培训,采取多元化推广方式,提升推广效率,进而推进新农村建设。

农业推广论文13

  摘要: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以制度创新为重要支撑。但是,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科技推广员匮乏,农民交互机制缺失,严重阻碍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制度创新。因此,必须把握好农民的需求与农业科技的需要,切实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表达机制,做好农业科技推广员的培养工作,准确判断和分析农业科技推广与农民相互依存的关系,建立健全利益共同体机制,从根本上全面推进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制度的创新。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制度创新;农业科技服务

  1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属于公共物品范畴的农业科技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是政府供给的基础,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但是,我国现阶段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主要是依靠政府主导发挥作用来实现有效供给,导致农民需求表达缺乏,很难实现农业科技的有效推广。因此,必须把握好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解决好农业科技在推广、服务与应用方面的难题,这需要“将政府农业科技推广与农民科技需求结合起来,以促进农业科技有效推广为导向,摸清农民对农业科技的真正需求,树立创新意识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推广和转型,因为农业科技服务和应用的最终目标始终是农民,农业科技成果也是为农民服务的,只有农民接受,积极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才能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发挥好农业科技推广员的作用,以政府推广为基本目标,深入农民与村庄进行调查,动员农民积极参与到农业科技推广中来,摸清农村农民的底细,以他们的利益诉求与思想动态为基础,以村情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为方向等进行普遍调查和非正式访谈,并集中村集体一切可利用的力量,深入研究和分析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集中小组讨论,搜集整理出农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料,就农民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出发探索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理清思路把握好农业科技服务的真正意义,从评价、应用效果出发,以农业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为基础动员农民积极参与到农业科技推广中,并将信息反馈到当地的农业科技推广部门中,农业科技推广部门汇总和整理各种信息,传递到农业科研部门,结合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动员高校科研人员、村里研究人员与农业科研部门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强化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商品化、市场化为基础及时传递到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强化地方政府的作用,瞄准时机有效地整合农村地区农业科技服务的推广资源。总之,农业科技推广需要以农民需求为基础,以农业科研、推广与应用为导向,构建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在保障农业科技供给效率的基础上,满足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效率,从而切实促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

  2建立健全表达机制

  在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要把握好政府推广与农民农业生产活动的需求,从农民的农业科技需求出发,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以农民农业科技需求为基础建立健全表达机制,从而准确表达农业科技需求,强化农业科技研发推广部门的作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形成农业科技推广的双向沟通机制。实际上,受体制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效率不高,农业农业科技需求缺乏一定的表达渠道。因此,必须建立畅通的农民农业科技需求表达机制,确保农业科技部门和农民进行互动,在保证农民理性、合法、有序地表达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分析农业科技的愿望和要求,积极培育相关组织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制度创新。因为我国农民普遍呈现分散的、小规模的生活活动经营,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因人而异、千差万别,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每位农民的需求。一方面,要积极培育与村情相符合的村民自治组织,以村民委员会为单位,激发村民参与农业生产活动的积极性,以农民代表会议为基础动员农民和农村合作社等组织对农民科技需求进行摸底调查,深入研究、判断、整理、分析和整合信息,确保信息准确及时到达,再通过农业科技推广员和推广部门,有针对性地向农民传达农业科技政策方针,形成良好的决策机制,将其与农民农业科技需求表达机制结合,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另一方面,要拓宽农民需求表达和诉求的渠道,增强农民参与和表达意识,结合村情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培训,激发广大农民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与在科技需求表达机制中的作用。

  3结语

  要把握好农民需求,以政府推广为基础,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表达机制、农业科技推广员与农民的利益共同体机制,确保农业科技推广员承担起项目推广、下乡技术指导和培训的责任,并制定科学的考核激励制度来激励、约束和规范农业科技推广员的行为,从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工作表现和工作绩效出发建立健全评价体系,以农民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为基础全面推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制度创新。

农业推广论文14

  分析了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必要性,指出其制约因素,并提出对策,以期促进农业科技的创新与推广。

  1.制约因素

  1.1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的手段不完善,人才缺乏

  在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和市场化的形势下,农户增收的愿望十分强烈,但农民引进新技术仅凭一些简单的听、看和有限的光盘资料,手段不够完善,发挥不出好的效果。农民又比较因循守旧,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的能力有限,所以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达不到快速的目的。只有发挥乡镇级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建立一些试验田、示范基地,在农技推广技术人员的正确指导下,有目的直观地向农民展示必要的效果,农民才会体会到更多的收获,才能大面积的推广使用农业新技术。农技推广工作是一门科学,需要人才作支撑。目前,基层农技人员的文化程度偏低。由于一些乡镇人员编制少,还有部分其他非农技人员顶替农技人员,占农技人员的编制,严重降低了农技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农技队伍中接收继续教育的人数也在逐年下降,尽管他们通过多年基层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时代,知识面与知识结构还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存在知识“老化”现象。

  1.2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机构不健全

  目前,乡镇机构改革后,人员得到了精简,农技站机构已不存在,人员也合并到了乡镇机关。这样不仅使县级农业部门对乡镇农技业务难于管理,而且有的地方政事不分,把农技人员当行政人员使用,农技站人员在业务上没有自主权,技术干部做行政事务的多,搞业务技术的'少,直接影响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一方面,乡镇农技人员合并到乡镇机构,机构不存在;另一方面,村级农技员多年前就已取缔,导致农技推广网点解散,农技推广工作“棚架”。

  2.具体措施

  2.1加强农业技术引进力度,促进现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2.1.1以推动农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增强我国农业技术储备的前沿技术为主,以提高主要大宗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先进实用技术为主,以促进结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技术为主,加大技术引进力度。

  2.1.2以农产品商业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工厂化农业发展为目标,加快农业高新技术及手段的引进,以提高我国农业高新技术研究能力和水平,增强科技储备和发展后劲。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核心,以抢占市场和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目标,对一些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进行工程化开发。如在种子(种苗)、种畜禽、疫苗与兽药、农药、肥料、饲料、农产品产后加工和节水灌溉技术及设备等方面,发挥龙头企业、近农产业等企业的作用,建成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使其成为推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品种、提高品质、增加效益的重要载体,进一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2.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农村干部和农民科学技术的培训

  2.2.1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高等农业院校、中等农业院校、成人院校、农业职业学校、远程教学等资源,逐步建立起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和健全的培训制度,为全面实施各类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奠定基础。

  2.2.2以实施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为依托,建成国家农业科研基地和产业综合研究中心,加强农业基础研究、重大应用技术研究和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尽快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2.2.3加强对农技人员的培训,特别要注重鼓励他们到各类院校深造,进行知识更新,以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

  2.2.4加强基层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基层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的投入,鼓励大学生、研究生到基层第一线工作,加强农村技术员的培养,逐步形成上下贯通的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网络格局,解决好农技推广工作在基层“棚架”问题。

  2.3加快农业科教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按照有利于科技与农业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原则,加快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机构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合理配置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农业院校的研究力量。充分利用现有基础,集中力量从事重大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农业科研机构应逐步转变为科技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技术开发机构,建立起分别承担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服务的农技推广队伍,逐步形成国家兴办和国家扶持、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农业推广论文15

  摘要: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整体结构体系还需完善、投入力度普遍偏低三个方面入手,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解析,并以此为依据,从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完善现有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结构、加大资金投放力度等方面,提出促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基层

  1.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常见问题

  1.1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农业技术推广团队普遍存在老龄化的问题,针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来说,其具备较高的专业性,而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因为缺少充足的工作经验以及社会阅历,无法担任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这就使农业技术推广团队无法融合一些新鲜的血液。此外,在开展人才招聘时,往往将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安排在非农岗位上,造成了一些专业人才在无形之中的浪费,从而使当前大多数岗位被非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据[1]。

  1.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整体结构体系还需完善

  在开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时,为了提升推广水平,构建完善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构建完备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的方式,将农村相对落后的农业生产技术方式进行转变,增加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更好发展,缩短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但是,结合当前情况来看,在应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时,相关的探究部门、职责机构以及农村联合机制缺少完备性,无法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到我国农村之中,所以,怎样才能实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转化,构建完善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问题发展,是当前农业部门首要处理的问题。

  1.3投入力度普遍偏低

  以某市为例,经过调查显示,近几年来,我国农业资金朝着逐年递涨的趋势发展,但是推广费用却明显减少。结合中科院农业政策探究部门统计调查显示,农业部门自20xx—20xx年期间,经费总收入情况和财政部门拨款情况年均增长率为3.1%和3.04%,和西方国家进行比较,资金投放力度明显偏低。其中,在有限的投资费用中,有75%的资金用于工资的`发放以及其他应用,只有10%的资金应用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的农业技术部门,普遍存在推广经费匮乏的问题,因为缺少充足的推广资金,导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2.促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优化措施

  2.1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

  2.1.1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各个政府部门应加强农业技术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定期开展农业技术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让其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其自身专业水平,从而为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奠定良好的条件。此外,还要安排城市专业技术人员下乡工作,给城市、乡村的农业技术人员的交流提供平台,开展乡镇农业技术人员相关科研的探究工作,进而提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综合实力[2]。

  2.1.2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除了要高效应用农业专业知识人才之外,还要开展农业技术部门人才的编制工作,确保农业技术团队编制不被非农业专业人员所占用。同时国家有关部门还要发布相关的优惠政策,提升中级以上标准技术人员的薪资待遇,起到挽留人才的效果。

  2.2完善现有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结构

  要想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处理,国家有关部门就要加大资源的投放力度,组建完备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团队,切合实际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各项要求进行满足。此外,在开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时,为了保证推广工作的全面落实,还要制定完善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优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框架,从而确保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2.3加大资金投放力度

  20世纪90年代,我国有关部门就颁布了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法律机制,同时在机制中,对推广经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在财政预算范畴内,既要满足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经费需求,还要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逐年递涨。因此,为了保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关部门就应全面了解开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作用,加大科技示范基地的构建力度,采购相应的办公设施,为公益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加大资金投放力度,出台相应的法律机制,防止出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私自挪用现象。

  3.结语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作为一项繁琐的工作,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同时还要具备充足的物力资源以及财力资源,这样才能保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全面落实。因此,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投放力度,构建完善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实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全面改革,在根本上提升农村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孔继林,刘昌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讨[J].基层农技推广,20xx(1):6-7.

  [2]陈玉.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xx(16):27.

【农业推广论文】相关文章:

农业推广论文11-14

[经典]农业推广论文05-24

农业推广论文05-22

【经典】农业推广论文08-27

[合集]农业推广论文05-23

农业推广论文【优选】06-19

农业推广论文(荐)07-09

(精华)农业推广论文07-06

(优选)农业推广论文07-07

(精品)农业推广论文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