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音乐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07 09:04:37 音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教版欢乐颂音乐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欢乐颂音乐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欢乐颂音乐教学设计

人教版欢乐颂音乐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1、贝多芬是世界乐迷熟悉的音乐家。通过对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主题歌《欢乐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贝多芬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解放的斗争意志,了解贝多芬伟大而崇高的思想。

  2、训练学生以饱满的热情、丰富的声音唱好颂歌。

  设计思路:

  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

  课型:欣赏综合课

  教学目标:

  1.感受不同时代人类的博爱精神。

  2.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逐步建立对亲人、对他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形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对真、善、美的音乐艺术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教学重点:

  欣赏与演唱歌曲,并从歌词中体会博爱精神。

  教学难点:

  第三乐句最后一拍与第四乐句连线相加的时值,是演唱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音阶,提示学生注意气息,控制音量以及音准

  二、导入

  1、献给爱丽丝这首乐曲是?作曲家是?对,看来同学们平时积累的音乐知识真不错,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作曲家的故事。

  在1824年5月7日晚,一部不朽的音乐杰作《d小调第九交响曲》正在首演,当人们从这震撼寰宇的音响中苏醒过来,当人们从这欢乐之声的轰鸣中站立起来,片刻沉默后随之而起的是暴风雨般的掌声。维也纳是一座讲究礼仪的艺术之城,就是皇帝驾临也不过行三次鼓掌礼,而在这个晚上,作曲家和他的作品受到听众五次的鼓掌欢呼,但此刻,站在舞台上背对着听众的作曲家什么也听不见,当一位女低音歌手拉着他转过身时,他才“看到”听众强烈爆发的热情,这位双耳失聪的音乐家,猛然感觉到大家的喜悦与他自己所感受的喜悦已经产生了共鸣。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就是————贝多芬。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大家打开课本32页,我们来交流下你对作曲家的了解?

  2、了解作者

  3、为什么后人对他有如此高的评价?他究竟有着什么样的人生经历?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音乐圣人,去了解他真实的故事。(播放贝多芬生平)

  4、贝多芬的生活是不幸的,但他凭着坚强的意志和对音乐艺术的酷爱,创作了大量不朽的音乐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音乐遗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经典之作《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主题《欢乐颂》

  三、新授

  1、欣赏合唱《欢乐颂》,大家在听的过程中注意思考:这首歌曲要用怎样的情绪演唱?(播放课件:卡拉扬指挥、柏林交响乐团演出的《欢乐颂》。听完为歌曲选择演唱情绪)A、庄严、雄伟神圣的B、中速、抒情的C、欢快、跳跃的.这首歌曲是庄严、神圣、进行曲风格,所以同学们在演唱时一定不能唱成一般性的群众歌曲,更不能唱的像流行歌曲。

  2、用“lu”轻声模唱,熟悉歌曲旋律,注意气息。

  3、轻声试唱歌曲旋律,要求注意换气位置(学生领唱)

  4、解决难点:跨小节连音线,在这里叫做延音线,其作用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音高的音符相连。在演唱或演奏时作为一个音符,它的长度等于所有这些音符的总和。

  5、用中等音量唱歌曲旋律,练习控制声音的能力。6填词演唱歌曲

  朗读歌词

  《欢乐颂》这首歌曲是根据德国诗人席勒的著名诗篇谱写的。1793年,22岁的贝多芬就抱着伟大而崇高的志向,要把席勒的诗《欢乐颂》谱成音乐,前后琢磨了30年之久,才最后在《第九交响曲》中得以完成,所以说,好的作品必定要经过千锤百炼,我们大家要学习伟人的这种敬业精神,我们班哪位同学朗读的最好?(生朗读歌词)请其他同学思考这首歌词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分小组讨论)

  填词演唱并进行感情处理

  是的,它反映了贝多芬的那个年代,人们向往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亿万人民拥抱起来”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让我们用饱满的热情、高亢有力的声音,加上歌词演唱一遍。

  四、拓展

  通过学唱歌曲我们可以体验到,几个简单的音符而贝多芬却把它谱成如此辉煌的乐章,这是因为贝多芬有着伟大而崇高的思想和与命运搏斗的顽强精神。那么他时如何战胜病魔走向成功的呢?(播放课件:讲述贝多芬发现自己双耳失聪,听不见琴声,感觉一位音乐家连自己的音乐都听不见,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贝多芬想自杀,在桌前写着遗嘱,就在这时,他仿佛听见了自己所写的音乐。随画面讲: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和贝多芬一起用心灵去感受音乐,你听到了什么?这时画面由黑暗一下子明亮起来,山川大地回荡着贝多芬的音乐,随画面讲;睁开眼睛,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是否也能体会到从黑暗走向光明,用痛苦换来欢乐的喜悦?)

  聆听原唱

  欢乐颂是一首合唱歌曲,今天我们学习的只是其中的一个声部,合唱版的《欢乐颂》气势宏大、交响乐队和人声的交响辉映使音乐更具有震撼力。同学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人们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也不同,但我们追求欢乐、渴望和平的心声是一样的,为了更好地抓住乐曲的演唱情绪,请大家再欣赏一遍歌曲《欢乐颂》。(播放由卡拉扬指挥、柏林合唱团演唱的《欢乐颂》)通过再次演唱和欣赏,我们感受到《欢乐颂》以奔放不羁的激情号召亿万群众拥抱起来,这正体现了贝多芬的音乐风格。

  同学们,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以怎样的实践行动向贝多芬学习呢?(讨论交流)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生谈)同学们,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我们的祖国正发生着神奇的变化,为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我们同样需要平等,渴望和平,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它是友谊的桥梁,是和平的纽带,让我们用歌声唱出人类团结、友爱的心声,让我们高唱《欢乐颂》,用歌声来结束这节课!

人教版欢乐颂音乐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贝多芬顽强的创作毅力以及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实质,提高自己对古典音乐的鉴赏水平,激发更深层次的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聆听音乐,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通过分析、比较不同主题,增强鉴赏音乐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体会欢乐颂的音乐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作品的内涵以及音乐特点。

  难点:分析辨别音乐的发展过程

  三、教学用具

  PPT、欢乐颂曲谱

  四、教学设计

  (一)音乐导入,引入课题

  1、教师播放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示意学生在听到熟悉的旋律时举手示意,从而引入教学内容《第九交响曲》。

  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总结这个动机是一闪而过的,所以刚才很多同学手举起来,然后又放下了。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音乐一起走进这段欢乐颂。

  (二)初听音乐,感知结构

  1、教师提问学生那么大家对《欢乐颂》了解多少呢?

  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简单介绍第九交响曲的四个乐章的内容,并带领同学循着寻找欢乐,确认欢乐,发展欢乐,升华欢乐的思路开始了解贝多芬的交响曲。

  (三)师生合作,探究欢乐

  1、欣赏第一乐章“寻找欢乐”

  学生聆听第一乐章主题,思考从这段主题中感受到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贝多芬最初的构思是在这里加入人声,但后来又觉得还不是时候,于是他把场次乐段向后推移,不过这些原稿中留下来的唱词,有助于我们理解贝多芬的构思,教师出示ppt展示原稿中的场次“不,这会使我们想到过去的苦难,今天是胜利的日子,应该用歌舞来庆祝。”

  2、确认欢乐

  学生聆听第二乐章主题,思考音乐中贝多芬是如何确认欢乐,同时完成演奏乐器以及力度变化的表格。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通过四遍重复,力度—由弱到强,音区由低到高,第一次在很低的音区,像一颗种子;第二次中提琴,旋律的重心起来了;第三次歌唱性的旋律;第四遍―斩钉截铁的告诉大家我将欢乐找到了,并运用合唱、乐队共同将欢乐推到高潮,采用的是主题重复的手法。

  3、发展欢乐

  教师播放音乐,提问学生学生听到是什么感觉?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时间1842年5月7号,贝9首演的当天,有人一动不动的站在那里,突然人声出来的时候,被惊呆了。在人的心里交响乐是交响乐人声是人声,在他的心中光靠器乐不能表达心中的感情,于是他将同期的诗人席勒的'《欢乐颂》谱曲合唱队加上交响乐。创下纪录了的是人声的宣叙调,有怀疑有猜忌最后被化解了。

  教师担任男中音的旋律,同学们担任齐唱、重唱,在多声部重奏达到欢乐的高潮。

  感受变奏部分,引导学生进行变奏的创作。

  4、升华欢乐

  教师播放第四部分升华欢乐,并提问“在这宏大的乐思下,音乐并没有结束,那么现在就让我们继续走进升华欢乐,看看你有什么感觉?”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贝多芬活了57岁,在他事业高峰期,就没有了听力,那是多么可悲,可是他的理想,他追求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大家看歌词:“亿万人民拥抱起来,大家相亲又相爱丨"这样一种乌托邦式的美好理想,到今天我们都没有实现,但是在他的音乐中就已经实现了,这是晚年的贝多芬,在经历了一系列痛苦之后,超凡脱俗的神来之笔,这段圣咏,也是这部作品的最大价值。

  (四)小结作业,情感升华

  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既感受到了宏大激情的欢乐颂,更感受到了贝多深厚的创作功底,那么与贝多芬同一时期还有许多优秀的作曲家,引导学生课后去搜查相关音乐家的一些资料。

  五、板书设计

人教版欢乐颂音乐教学设计3

  《采山》:

  教材分析

  《采山》是一首活泼、轻快的少儿歌曲。歌词形象地描绘了乡村孩子在雨中采山的形象,歌中描述了小朋友在蒙蒙细雨中去采山的愉快的心情,表现了小朋友光着小脚丫采山灵巧的身影,灵活的手指,采来蘑菇、木耳、野果、山菜丰收的喜悦香甜在心中的'感受,连梦中都需要笑出声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采山这种愉快的劳动乐趣,能随乐进行身势律动。

  2、能准确掌握重难句的节奏型,并能利用节奏更好地学习歌曲。

  3、能认真倾听和学唱歌曲,能完整、准确、连贯地演唱完歌曲。

  4、能在演唱的同时加上身势动作的律动来配合表演歌曲。

  5、通过对歌曲的学习使孩子懂得了劳动的意义,激发学生做一个爱劳动的孩子。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欢快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歌曲中十六分音符和休止符的掌握和运用。

  2、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的态度和情绪的把控。

  教具准备:

  多媒体、钢琴、图片、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老师手提竹篮干什么去?

  2、让歌曲告诉你,播放《采山》音乐,学生聆听。

  【设计意图】利用游戏减轻师生的心理压力,形成一种轻松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调动情绪,带着愉快的情绪开始音乐课。同时,初步感知歌曲。

  二、初步感受、表现歌曲。

  (一)感知歌曲

  1、播放音乐,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采山。

  2、再听音乐,学生体会歌曲情绪。

  3、老师有哪些收获?(播放《采山》)学生回答。

  4、老师采了这么多东西,心情怎么样啊?你们用表情和肢体告诉老师好吗?(播放《采山》)

  【设计意图】让学生视听结合,体会歌曲情绪。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反复聆听和感知歌曲。

  5、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句?唱一唱好吗?生唱,师及时给予表扬。 (二)学唱歌曲

  1、节奏训练

  (1)_____|___0 _____0|_____0

  (2)将节奏连起来读一读拍一拍。

  采呀采蘑菇0|采呀采木耳0|采来山菜|嫩又鲜0||

  花呀花满篮0|果呀果满篮0|彩裙飘飘|也带甜0||

  【设计意图】进行节奏训练,为后面的十六分音符打基础,从而降低歌曲的难度。

  2、歌词教学

  (1)师教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2)齐读歌词。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两种方式,使学生加深对歌词的理解,更于无形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为学生学唱歌曲打下基础。

  3、唱歌教学

  (1)跟音乐哼鸣,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

  (2)用“噜”随音乐唱,加强发声练习。

  (3)用“啦”随音乐唱,进一步加强发声练习。

  (4)放慢速度,跟琴轻唱歌曲。

  【设计意图】学生跟琴轻唱、自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5)跟歌声旋律轻声感受。

  (6)师生接龙,并对学生所学进行指导纠正。

  (三)处理歌曲

  (1)画旋律线,引导学生准确完整演唱全歌。

  (2)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并演唱。

  (四)拓展与升华

  1、师问生答。歌中小朋友帮妈妈采山,你们放心后帮妈妈干什么呢?(扫地板、洗衣服等)我们把它编到歌曲中试唱

  2、我们把它编到歌曲中试唱。(背着书包回家走,小小脚丫跑得欢,扫呀扫地板、洗呀洗衣服、我帮妈妈做家务,等着妈妈回家来,妈妈脸上笑哈哈。)

  【设计意图】充分给予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三、小结

  同学们表演得真棒!通过你们的表演老师能感受到采山的快乐和这种劳动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所以我们平时在生活中热爱劳动,要主动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自立、懂事热爱劳动的好孩子,好吗?(随音乐走出教室)

人教版欢乐颂音乐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欣赏古琴独奏《梅花三弄》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古琴曲《梅花三弄》,使学生能够对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女子十二乐坊演奏曲目《阿拉木汗》

  2、思考问题:

  其中涉及到哪些熟悉的中华民族乐器?

  初步感受民族乐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音乐知识:

  1、认识古老的弹拨乐器——古琴(出示图片)

  2、介绍:古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到现在至少也有30以上的历史了。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一般厚约二寸。琴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

  三、欣赏《梅花三弄》

  1、听赏全曲。

  2、简介: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梅花三弄》乐曲主题表现梅花,三弄实际是三个变奏,古代有:高声弄,低声弄,游弄之说。

  3、再次听赏,分析乐曲。

  全曲共有十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前六段,主要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即以“三弄”为核心的部分;第二部分包括后四段,音乐的发展侧重于此。全曲通过这样两个部分并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梅花在静与动两种状态中的优美形象。

  4、分段细听。

  乐曲第一小段是全曲的引子,音调亲切优美,音色浑厚明亮,节奏平稳舒缓,与后面的跌宕起伏形成生动鲜明的对比。

  一弄,静夜明月之下的梅花,一朵朵,一瓣瓣,晶莹剔透,仿佛是对梅花的赞颂。随后,节奏的`变化使旋律富于推动力,似乎梅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动起来。

  二弄,风雪鼓荡,梅花飘遥,初显傲雪身姿。

  三弄,风吹雪压,梅自傲立……这段优美流畅的曲调在这部分三次循环出现,它形象地表现了梅花恬静端庄、晶莹剔透的神态,而这一主题旋律的三次出现,都是用清澈透明的泛音弹奏。我国古琴以拥有众多的泛音而著称,十三个琴徽是泛音所在的标志,七根弦上则相应有九十一个泛音,其中包括对称重复的泛音在内。这段曲调在不同徽位上的演奏,其泛音色彩也有着微妙的变化,有着非常细腻的音乐意境。

  曲调的三次出现,类似古代诗词的反复吟咏,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乐曲的第二部分开辟了另一种境界。它运用一系列的快节奏,表现出风雪交攻的气氛,用富于动态的画面,来衬托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

  以乐曲第七段的部分曲调为例:

  这段曲调在节奏的变化上与泛音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旋律大起大落,弹奏上采用的滚拂手法,使音乐表现出一种风雪交加的意境,更突出地刻画了梅花迎风斗雪的坚毅形象。同时,将全曲推向了高潮。乐曲的尾声在轻松自如的气氛中进行,音调平稳,仿佛在经历了风荡雪压的考验之后,一切重又归于平静,梅花依然将它清幽的芳香散溢于人间。

  5、完整欣赏全曲。

  6、用此曲作为音乐背景的衬托,朗诵一首歌颂梅花的诗词。

人教版欢乐颂音乐教学设计5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引导幼儿感受乐曲平稳的节奏;

  2、初步学习看图谱,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能欢快活泼、完整地演唱歌曲;

  3、进一步培养幼儿对大自然和生活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音乐图谱,《贝多芬》的图片。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表演《郊游》进场,请幼儿入座。

  二、练声活动:《问好歌》、《许多小铃铛》

  要求:

1、引导幼儿发音要轻快、跳跃、清晰、自然;

  2、提醒幼儿认真倾听琴声,跟着琴音的强弱和谐地用大小的声音演唱。

  三、欣赏乐曲《欢乐颂》:

  1、组织幼儿共同回忆郊游时所见到的景色,引出歌曲名称。

  2、请幼儿安静的倾听音乐。并在欣赏完乐曲后教师启发幼儿说出幼儿内心的感受。

  导语:

A、你刚才听的音乐的名字叫什么?

  B、你能听出这首曲子的速度是怎样的吗?(平稳的、缓慢的??)

  C、你听了之后心里有什么感觉?(欢快的、悲伤的??)

  3、再次播放乐曲请幼儿欣赏。

  导语:听着这音乐让你好象看到自己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事情?

  四、学习歌曲《欢乐颂》: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并尝试看图自己编出歌词;

  2、引导幼儿掌握歌词内容,进一步培养幼儿对大自然和生活的喜爱之情;

  1)引导幼儿边观察图谱边欣赏歌曲,进一步了解歌词内容;

  2)引导幼儿观察图谱的节奏,完整学习歌词;

  导语:让我们一起来说说这郊外的景色吧!——

  蓝天高高/白云飘飘/太阳公公/在.微笑——

  树上小鸟/吱吱在叫/河里小鱼/尾.巴摇——

  花儿点头/草儿弯腰/欢迎小朋/友们到——

  我们大家/多么快乐/又唱歌来/又.舞蹈—

  3)鼓励幼儿分句用体态节奏表现自己对歌词的理解。

  3、幼儿学唱歌曲,能欢快活泼、完整地演唱歌曲;

  (1)用“啦”“呜”代替歌词第一遍学唱;重点:引导幼儿跟随音乐,一半的幼儿用象声词“啦”音、另一半的幼儿用“呜”音演唱,熟悉旋律。

  (2)结合图谱,鼓励幼儿小声跟唱;

  (3)随音乐,让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4)引导幼儿观察图谱中图片的内容及图片的大小学习强弱的节奏,并认识图谱中“小兔”跳跃、“糖葫芦”连贯、“喇叭”放声唱的符号,要求幼儿初步学习根据符号演唱。

  如:根据歌词内容向幼儿解释这样的一种意境:天空中白云飘过是静静的,哦!静静的!你们说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唱呀?树上小鸟在叫,哇!多么悦耳呀!你们说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唱呀?而草地上的花儿点头,小草弯腰有没有声音呀?你们说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唱呀?而小朋友们在草地上唱歌跳舞肯定是很快乐的!那我们唱得响亮一些。

  五、启发引导幼儿用多种形式表演唱:

  1、鼓励幼儿用活泼、欢乐的感情演唱,并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自由表现歌曲内容。

  2、分组演唱:将幼儿自然分成两组,并观看图谱,在教师的提示下,初步尝试轮唱和接唱,培养幼儿在集体歌唱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合作能力。

  如:男生唱歌词,女生用“啦”音伴唱。女生唱歌词,男生用“呜”音伴唱。

  注意:引导幼儿努力保持声部之间音量的均衡和协调。

  六、迁移运用——介绍作者贝多芬:

  教师出示贝多芬爷爷的图片,告诉幼儿贝多芬爷爷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写出许多著名的乐曲。今天这首好听的乐曲就是贝多芬爷爷写的。

  七、复习歌表演《兔子和狼》律动出室。

  八、活动延伸:

  将音乐磁带和图谱彩印后分别置放于音乐区,鼓励幼儿继续随音乐伴奏和图谱,进行歌曲的'创编和舞蹈表演活动。

  活动评析:

  在新歌教学的音乐活动中常常发现,传统的老师教唱,幼儿跟学的方法枯燥、乏味,幼儿不感兴趣。且对歌词的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而本次活动中,教师把握幼儿的特点和兴趣,设计了相关的教学图谱,运用形象图谱教学,不仅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及身体的参与,而且通过图谱的视觉效果,更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了解歌曲的节奏、音节,从而又快又准确地掌握新歌,感受歌曲的美。

  其次,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的设计充满趣味性的,这样,才能吸引孩子学习。如本次活动中,教师按照这首名曲原来的强弱进行处理了。在教学中,教师会根据歌词内容向幼儿解释这样的一种意境:天空中白云飘过是静静的,哦!静静的!你们说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唱呀?树上小鸟在叫,哇!多么悦耳呀!你们说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唱呀?而草地上的花儿点头,小草弯腰有没有声音呀?你们说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唱呀?而小朋友们在草地上唱歌跳舞肯定声音很棒!很响亮,那我们帮唱得响一些,那我们肯定是很快乐的。老师很好的把这样的一个意境带进孩子们的脑海,孩子们兴趣很高,且自然而然地按照老师处理的要求唱,活动的教学目的在游戏中也就顺利的完成了。而相反,如果教师只是很简单地说第一句唱得轻一些,第二句唱得稍微响一些等在孩子们的脑海中不会留下很深的音乐中的强弱概念的,也许他们会把老师的要求颠倒或搞错。

人教版欢乐颂音乐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欣赏筝独奏《渔舟唱晚》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筝曲《渔舟唱晚》,认记民族管弦乐器——筝的形状和音色;想象乐曲描绘的夕阳西照下湖面歌声四起,丰收的渔民满怀喜悦,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复习。

  我们以前欣赏了哪些民族乐曲?

  请同学说说,它们各用了哪些乐器,表现了什么内容。

  4、介绍民族乐器——筝

  古筝是一种弹拨类乐器,音色优美、旋律流畅,似天上的行云、地上的流水。

  用筝弹奏的曲目很多。今天,我想向大家推荐一首经典的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这首乐曲是古筝家娄树华先生在三十年代改编的娄树华先生根据乐曲的意境引用了唐代王勃《滕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佳句作为乐曲的标题。请同学们仔细欣赏,有两个问题带给大家:1、这首乐曲表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乐曲大体可分为几乐段?

  二、欣赏筝独奏〈渔舟唱晚〉

  2、请同学们对照图片,指出音乐所表现的情景。

  小结:《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

  3、复听:看书中的三幅图,边听边看,听听谈谈乐曲中描绘的内容,可分为几部分?

  4、分段细听:

  第一部分:慢板,这是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渐渐西沉的夕阳,缓缓移动的帆影,轻轻歌唱的渔民……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第二部分:音乐速度加快。这段旋律从前一段音乐发展而来,从全曲来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进入第二段出现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转入下属调,造成对比和变化。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浪前进的欢乐情绪。

  第三部分: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奏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

  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缩,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外又耐人寻味。

  5、完整欣赏(配上一首古诗),回答课后问题

  【课后反思】

人教版欢乐颂音乐教学设计7

  教材: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艺术欣赏

  设计思路:

  1、当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欢乐颂》欢快的旋律响起。

  2、欣赏完音乐,当学生们还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的时候,我们开始做一个小游戏一猜人物。

  3、老师弹琴学生分别演唱高低两个声部的旋律。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试着分析《欢乐颂》。

  5、进行两个声部合唱《欢乐颂》。

  6、让学生通过欣赏和演唱《欢乐颂》来谈体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贝多芬以及他的音乐。

  2、通过欣赏《欢乐颂》让学生体会到追求快乐和平是人类共同愿望,我们拒绝战争祈求和平。

  3、希望同学们能够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今后的困难和挫折。

  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两个声部合唱的形式来演唱《欢乐颂》,并且通过欣赏和演唱来进一步分析和体会其中的含义。

  教学方法:

  引导法、启发法、互动法、演唱法。

  教学用具:

  钢琴、欣赏磁带、录音机、液晶投影仪。

  教学过程:

  在伴随着上课的铃声响起的时候,《欢乐颂》那欢快的旋律在教室上空响起。我们今天的课就在这欢快的音乐声中开始了。(欣赏《欢乐颂》)

  一、讲人物

  老师: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是什么?

  学生:《欢乐颂》。

  老师:好,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同学们请看!我会给出不同的条件,我们就根据这不同的条件来猜猜看。(可以抢答)

  第一个条件:他是一位音乐家,出生于1770年12月16日。在1782――1792年是他的创作的丰硕时期。有六首歌曲,三首前奏曲和钢琴奏鸣曲。两首小提琴曲,一首小步舞曲,一部康塔塔。

  第二个条件:他出版的第一部作品就是在1781――1787年谱写成的的三首钢琴奏鸣曲。

  老师:有没有同学猜到?那好咱们继续看第三个条件。

  第三个条件:在1787年的`时候他访问维也纳,莫扎特听到他的即兴奏说:“有一天他将名噪全世界。”1792年他定居在维也纳。

  第四个条件:他曾先后师从于莫扎特、海顿、阿尔布雷希茨贝格和舒彭齐格等几位音乐大师。

  老师:同学们知道了么?

  学生:肖邦、李斯特、施特劳斯。

  老师:同学们知道的音乐家还真不少。你们再仔细想想。

  第五个条件:他生于莱茵河畔的波恩。爷爷是是男低音歌手,歌剧作曲家和指挥家,父亲是男高音歌手。他曾因恋爱失意而烦恼,影响到肝脏,致使听觉失聪。18他意识到耳病无法治愈时,曾经打算自杀,但是由于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终于克服了精神危机,写出了明朗的《第二交响曲》。

  学生:贝多芬。

  老师:同学们回答的很正确。他的作品追求“自由、平等、博爱”。他就是《欢乐颂》的作者贝多芬。

  老师:刚才同学们已经猜到了贝多芬,也欣赏了《欢乐颂》,下面来演唱《欢乐颂》。

  二、演唱

  老师:我给同学们弹琴,男生演唱低音声部旋律,女生唱高音声部旋律。

  学生:实践。

  老师:在上节课的时候我们学过的最富有的表现力音的频率是什么?

  学生:65.4HZ

  老师:对,同学们歌唱的声音就在这个范围,所以你们歌唱的声音是最富有表现力。也是最动听迷人的。下面你们就用你们最动听,最迷人的声音来演唱《欢乐颂》。

  学生:实践。

  三、分析作品

  老师:首先,来看一下它的节奏是怎样的?

  学生:欢快的,高兴的。

  老师:很好。它是个快板,全曲都体现了“欢乐”的主题。那么乐曲是什么调的?

  学生:G大调的。

  老师:音乐风格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通俗易懂,节奏欢快流畅。

  老师:《欢乐颂》具有民族和通俗歌曲的特点,它既朴素又平凡。就像同学们说的那样,通俗易懂,节奏欢快流畅。下面我们就用欢快的节奏来演唱《欢乐颂》。

  四、二声部合唱

  老师:我来弹琴,你们唱各自的声部。(唱歌词)

  学生:实践。

  五、谈体会

  学生甲:《欢乐颂》让我感觉到今天快乐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是用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换来的。

  学生乙:我以后会用这种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困难。

  六、总结

  老师:刚才两名同学说的很好。在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我希望大家都像刚才那位同学那样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今后的挑战!追求快乐、和平的幸福生活是我们每个人的共同愿望。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快乐时光,美好的生活是靠我们大家共同维护的。我们要珍爱我们的地球,拒绝战争期盼和平。把我们共同的家园建设的更辉煌灿烂!

  作业布置:

  1、课下再搜集一些关于贝多芬的资料。

  2、预习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本节小结:

  1、学生对贝多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学生能够用两个声部很好的演Ⅱ昌《欢乐颂》。

  3、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有能力自己分析作品。

  4、通过上课,应该让学生更明白自主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人教版欢乐颂音乐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习二声部合唱《欢乐颂》,并能用明亮、热情的声音来表达歌曲的情感。

  2、了解音乐家贝多芬,学习他不向命运屈服的坚强品质

  3、初步了解大调式的音乐特点,及大调式的音阶组织形式。

  教学设计意图(理念):

  1、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音乐实践”的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参演唱活动,结合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传授相关的演唱方法,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教材和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发挥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中所特有的审美功能,做到将基础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对音乐艺术的审美与情感体验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设计亮点:

  合理的解决二声部的合唱的'方法、注重演唱方法的训练和学生的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二声部合唱《欢乐颂》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贝多芬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同时指导声音。(打开口腔,注意头声位置。)

  二、了解贝多芬

  1、听赏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熟悉主题

  ①播放《命运交响曲》听赏

  师:谁知道这首交响乐的曲名和作者?

  ②在这首乐曲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句。

  (3331 2227)

  ③师生弹奏、并随着琴声哼唱这一句

  2、了解的贝多芬

  这一个乐句就是堪称世界音乐文献里面最短而又最有力的一句,它奏出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最强音,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资料,谈谈你们所了解的贝多芬。

  随机介绍

  三、学习二声部合唱《欢乐颂》

  1、导入:同学们,刚才有一个同学说到贝多芬失聪了,的确,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听力,可是命运弄人,就在他最需要听力的时候完全失去了它,但是贝多芬用生命热爱音乐,仍然用内心的感受不断创作,写出了一部部伟大的音乐作品,重造了那美好的音响世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第九交响曲》中最著名的合唱曲《欢乐颂》。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

  2、聆听歌曲(听多媒体)

  3、视唱曲谱

  太美了!我想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也能够演绎这首作品,大家有信心吗?现在让我们来感受它的旋律。(要求边唱边划拍、强调附点、同音连线、换气几号、时值。)

  4、随琴哼唱歌词,并处理作品(第1、2乐句要求抒情稍弱、第3乐句要求有力、有弹性的、第4乐句热情、自信)

  5、学唱低声部旋律(强调第三乐句、讲解升记号和还原记号)

  6、合唱二部曲谱、歌词,随机评价,解决难点。

  ①高声部唱词、低声部唱谱

  ②低声部单独唱词、高声部默唱划拍

  ③跟伴奏合唱歌词,小声演唱、注意聆听配合、声部清晰和谐。随机评价,解决难点。

  7、指导演唱声音

  ①讨论作品表现的主题

  音乐来源生活,它反映了人的情感,那《欢乐颂》表述了什么样的思想?生(略)

  ②欣赏音乐家合唱《欢乐颂》

  同学们说得很好,这首作品表达了人类追求自由,并坚信人类必将获得欢乐与和平。让我们来看看歌唱家们是怎样演绎这首作品的。

  ③谈谈欣赏之后的感受

  明亮热情气势磅礴

  8、配伴奏演唱

  现在让我们全体起立、带上感情、学着歌唱家的表情来表演绎这首歌曲

  四、学习大调式

  1、了解什么是大调式

  再次复习唱曲谱。同学们请看,老师在半终止和终止处都打了一个括号,但是大家,却不约而同的都唱出了哪个音符?

  像这样曲调的半终止和终止音都落在1上,而且以1为主音,歌曲情绪明亮辉煌,就是我今天所要学习的大调试。

  出示:大调试音阶:1234567i——明亮(随琴唱)

  2、了解什么是大调式的特点

  因为大调式的特点明亮、辉煌,所以大多数少儿歌曲和进行曲就采用了大调式。(举例:《春天在哪里》《少先队队歌》)

  五、课堂升华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大调式,学习了贝多芬的《欢乐颂》,其实贝多芬的伟大,绝不只在于他创作了多少作品,还在于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闷并将他的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抗争之中。让我们全体起立再一次用歌声表达对贝多芬的敬意。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教材和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发挥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中所特有的审美功能,做到将基础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对音乐艺术的审美与情感体验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遵循“重视音乐实践”的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活动,结合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传授相关的演唱方法,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充分发挥现代寄语、教育技术的辅助功能,调动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

  但是,二部合唱毕竟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演唱效果还不是很完美。怎样在四十分钟内既教授相关的音乐知识,又能让学生达到比较理想的演唱效果,这是我今后需要努力探究的地方。

人教版欢乐颂音乐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会2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能够理解歌曲的内容。

  3、激发学生对欢乐的向往,感受自然赋予人类的恩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能够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理解歌曲的'内容。

  2、感悟内容,感受自然赋予人类的恩泽。

  教学准备

  欢乐颂的歌曲磁带。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从小到大一定都读过很多有趣的童话故事,哪个故事让你读过之后感到特别快乐,让你印象特别深刻?

  看来,每个人都渴望获得欢乐,欢乐能带给人巨大的力量。怪不得德国作家席勒要热情地赞美欢乐,写下了《欢乐颂》。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讨论,应该用什么语气朗读这首诗歌。

  应读得欢快,节奏感强。

  2、小组学习生字,讨论解决,诗中不容易理解的词语。如:分歧、蒙、恩泽。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提问,诗歌一共分为几个小节?(3个小节)

  2、每个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3、你对哪句话有深入的理解,把你的感受讲给大家听。

  4、指导朗读,学生讲到哪句,指导朗读哪句话。

  四、讨论:

  生活中,哪些事会使你感到快乐,讲一讲。

  五、教师总结:

  其实,我们今天说学习的诗歌,是为世界名曲《欢乐颂》所填写的歌词。最后,让我们一起聆听“欢乐颂”。

  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篇课文。

人教版欢乐颂音乐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歌曲《那达慕之歌》中热烈欢快的情绪,体验那达慕大会的热烈气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为歌曲的结束句设计多种力度变化,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知识与技能】

  了解蒙古族的节日那达慕,了解歌曲旋律重复的特点,能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

  【难点】感受歌曲中的力度变化与营造的氛围。

  三、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我国的内蒙古大草原上,每到六月就会举行一个盛大的聚会,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并提问:“那达慕”是什么意思?

  介绍“那达慕”:“那达慕”是游戏、娱乐的意思,它是蒙族人民盛大的群众性体育文艺集会。一般都在初夏召开,届时方圆数百里的蒙族人民聚会在一起,进行摔交、赛马、射箭等活动,还进行商品交易和交流生产经验、评选劳动模范等,民间艺人还会进行表演。

  (二)新课教学

  1、聆听歌曲《那达慕之歌》,提问:歌曲的内容及情绪是什么呢?

  2、再次聆听歌曲《那达慕之歌》。

  教师提示:请学生跟随音乐的旋律,表现赛马的场面,用手模仿拉缰绳的动作。

  3、学唱歌曲旋律。

  教师出示歌曲谱例,指导学生看书跟琴,用“啦”演唱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歌曲中附点节奏的演唱。教师可以给学生画拍子,让学生进行练习,掌握好节奏。

  4、学习歌词。

  (1)教师出示歌词节奏谱例,按照节奏读歌词。重点指导学生读歌词时的吐字,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相同的`部分。

  (2)介绍“好来宝”。

  师:好来宝,又作“好力宝”。蒙古语译音,蒙古族曲艺之一。是一种由一个人或者多人以四胡等乐器自行伴奏,坐着用蒙古族语言进行“说唱”表演的曲艺形式。

  (3)代入歌词,并进行演唱。

  教师指导:指导学生吐字要清楚,这首歌曲几乎一字一音,字多腔少,是蒙古族的短调。指导学生体会“那达慕”盛大的场面,唱出感情、唱出气势。结束句的演唱,在唱“啦”时,嘴要张圆,不要咧开,声音要竖起来,不要白。

  (4)学生跟随《那达慕之歌》伴奏有感情地完整演唱。

  (5)学生听音乐在教室里围圈模仿赛马,边唱边表演。

  5、设计结束句的力度

  教师指导: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设计结束句的力度。

  1、从p到f,表示气氛越来越热烈。

  2、从f到p,表示欢乐的人群渐渐散去。

  3、前四小节用f,后四小节用p,最后两个音用f,表示回声的效果。

  带领学生聆听《那达慕之歌》伴奏,让学生亲自实践自己设计的结果,加深对歌曲的情感体验。

  (三)巩固提高

  请同学们参加“那达慕”大会,模仿“那达慕”大会上摔跤、赛马、射箭等活动,并演唱歌曲,举行一次“那达慕”大会。

  (四)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一谈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浓郁地区特点的传统活动,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也是蒙古族人民欢乐的节日。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课后可以查找更多有关蒙古族的文化资料。

  学生随着欢快的《那达慕之歌》的音乐走出教室。

  五、板书设计

  那达慕之歌

  从p到f——气氛越来越热烈。

  从f到p——欢乐的人群渐渐散去。

人教版欢乐颂音乐教学设计1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捧一束鲜花献给你》

  【教学目标】

  学习歌曲《捧一束鲜花献给你》,体会和表现音乐作品中积极健康的音乐风格,运用深情的歌声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演唱方式。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音乐——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师: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谈谈你们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

  2、新授内容

  (1)初听歌曲《捧一束鲜花献给你》。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2)再听:歌曲中你最喜欢哪个部分?

  3、学唱歌曲

  (1)根据学生情况,或小组学习、或教师教唱、或学生试唱歌谱、或利用课堂乐器演奏旋律等等。

  (2)教师应注意把握歌曲的几个重点:切分音的准确、休止符的掌握。歌曲的高潮部分最后,注意演唱方法,不要喊唱,注意保护学生在变声期的用嗓卫生。

  4、分析、处理歌曲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完成教科书上的两个问题。

  高潮部分,音区处在高音区,旋律的起伏比较大,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一片感激之情。

  5、作业

  复习歌曲,收集有关感谢老师的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爱米兰》《老师在绿荫中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老友进行曲》

  【教学目标】

  1、欣赏《老友进行曲》,感受乐曲轻快、优美的旋律。

  2、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能够哼唱乐曲的主题;通过想象,描述各段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景。

  3、小组合作,创编一个乐段或部分旋律的图形谱,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1、导入

  欣赏乐曲《运动员进行曲》(或者教师播放学生集会、发奖、下操时常用的进行曲风格的乐曲)。

  师:乐曲的曲名?乐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2、完整初听《老友进行曲》

  师:乐曲的速度、节拍?

  生:速度不快不慢,适合行进;四四拍的节拍。

  3、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是由德国作曲家卡尔?泰克根据自己儿时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而创作的管弦乐曲。音乐欢快、活泼,表现了与朋友在一起时欢快的`心情。

  4、分段欣赏

  (1)第一部分

  初听提问:乐曲的速度、力度?

  再听提问: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教师出示谱例,随音乐哼唱主题的第一旋律。

  提问:主题的第一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2)第二部分

  初听提问:乐曲的速度、力度与第一乐段有什么不同?情绪上又怎样的变化?

  教师出示谱例,了解音乐要素(音型、音区)对音乐的影响。

  (3)第三部分

  初听提问:乐曲的第三部分与哪一部分相同?

  (5)总结曲式结构

  三段体:ABA

  4、补充欣赏

  欣赏《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或者播放建国50周年庆典录像,8000少先队员组成的方阵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_广场,背景音乐由1200名军乐团队员吹奏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提问:同学们看后有什么感受?(骄傲自豪、振奋人心)

  欣赏电影片段《闪闪的红星》中的《红星歌》。

  学生讨论观看后的感受。

  教师播放建国50周年庆典阅兵式录像,解放军海陆空仪仗队、各兵种方阵通过_广场的画面,背景音乐是军乐团吹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教师总结:这些乐曲都具有进行曲的特点,适合队伍在行进间演奏。还有一类进行曲适合在音乐会上欣赏,除了具有进行曲雄壮的特点外,还具有活泼、轻快、舞蹈性的特征。

  欣赏《拉德斯基进行曲》《巡逻兵进行曲》等。

  5、小组合作,为乐曲创编图形谱。

  可根据学生情况为某一段落创编图形谱。

  可以哼唱主题与打击乐伴奏相结合,用打击乐器为乐曲的第一乐段伴奏;可以运用吹奏乐器演奏主题的第一旋律或哼唱主题,用打击乐器为第二乐段伴奏等等。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告别时刻》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首歌曲,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记忆哼唱主题部分。了解、认识的音乐剧女王莎拉?布莱曼以及她的代表作品,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过程】

  课前要求教师收集许多相关音像资料,组织学生分为四个组:“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生平以及成名作品、韦伯与莎拉?布莱曼——音乐剧、莎拉?布莱曼与世界男高音的合作、莎拉?布莱曼与《告别时刻》等不同主题收集有关资料。

  1、欣赏歌曲《告别时刻》

  (1)播放歌曲《告别时刻》——莎拉?布莱曼独唱。

  提问: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你最喜欢哪个部分?

  (2)分析歌曲的结构。

  第一部分音乐旋律低回婉转,节奏有张有弛,似乎是在低声地诉说,表达了留恋之情。第二部分音乐旋律高亢、明亮,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2、莎拉?布莱曼与《告别时刻》

  年,德国拳王亨利?马斯克即将告别拳坛。为此,他特别邀请他最喜爱的女歌手莎拉?布莱曼在告别会上演唱歌曲。莎拉?布莱曼接受这个光荣的委托之后,再有她挑选了这首意大利歌曲,并指定与原唱者波切利合唱。然而,在这场11月举行的拳赛中,亨利竟意外地落败。当他登台谢幕,《Time To Say Goodbye》动人的旋律同时响起,令巅峰不再、黯然落败的拳王潸然泪下,闻者莫不动容。

  此曲又名《永相随》,被BBC选为为戴安娜王妃葬礼上主题音乐的歌曲,由莎拉?布莱曼独唱,震撼了全世界。

  3、了解“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生平以及成名作品

  莎拉?布莱曼1960年8月14日出生于英国伦敦,3岁开始学跳芭蕾舞,18岁时加入舞团并已由她担任主唱。莎拉?布莱曼21岁的时候,首度参加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音乐剧演出,崭露头角。欣赏《猫》中片段——回忆。

  4、韦伯与莎拉?布莱曼——音乐剧

  1981年,莎拉?布莱曼首度参加了韦伯的音乐剧《猫》的演出,不过,韦伯第一次注意到她那缥缈细致的女高音音色,是在史卓斯的作品《夜莺》里。其间,莎拉?布莱曼成功诠释了《安魂曲》中的女高音,她同时因为这个演出获得葛来美奖“古典新艺人”提名。1986年,伦敦的“女王陛下剧院”推出了堪称本世纪最音乐剧之一的作品《歌剧魅影》,莎拉?布莱曼主演了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女主角克莉丝汀,这个演出将她的演艺生涯推上了第一个高峰,被Drama Desk大奖提名为女演员,奠定了其音乐家的地位。

  欣赏《歌剧魅影》中片段——《愿你再次出现》。

  5、莎拉布莱曼与世界男高音的合作

  (1)莎拉?布莱曼与歌王卡雷拉斯:19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莎拉?布莱曼受邀与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拉雷拉斯同台演唱闭幕主题曲《永远的朋友》。

  欣赏《永远的朋友》。

  (2)莎拉?布莱曼与多明戈:1985年,她担任韦伯古典音乐《安魂曲》的首演及录音,与她一同担纲的男主唱则是当今三大男高音之一多明戈。她同时因为这个演出获得葛来美奖“古典新艺人”的提名。

  欣赏《安魂曲》。

  (3)莎拉?布莱曼与波切利:1996年德国拳王亨利?马斯克告别拳坛,莎拉?布莱曼与波切利合唱歌曲《告别时刻》。

  欣赏歌曲《告别时刻》——莎拉?布莱曼与波切利的二重唱。

  5、随音乐哼唱歌曲的主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同一首歌》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同一首歌》,在音乐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歌曲《同一首歌》

  提问:这首歌曲的歌名?你听过哪位歌唱家演唱这首歌曲?

  2、学习歌曲合唱部分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或者利用课堂乐器分声部完成旋律。

  3、完整演唱歌曲

  背唱歌曲,加入领唱、排成演出队形。

  4、讨论运用什么形式完成“毕业晚会”

  5、分组准备

  主持、导演、化妆、录像、邀请老师、照毕业照等等。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毕业晚会”

  【教学目标】

  由学生组织一台“毕业晚会”,在音乐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教学过程】

  1、合唱:《捧一束鲜花献给你》

  2、毕业典礼

  (1)校长的讲话,颁发毕业证。

  (2)舞蹈:街舞《青春的脚步》。

  (3)学生代表讲话。

  (4)学生留给学校的礼物:一幅巨画《我们美丽的校园》。

  (5)家长代表讲话。

  (6)表演唱:《感恩的心》——演唱加手语表演。

  (7)老师的临别寄语。

  (8)朗诵:《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钢琴伴奏。

  (9)舞蹈《小旋风》。

  (10)大合唱:《同一首歌》

人教版欢乐颂音乐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那达慕之歌》展现的是蒙古族盛会——那达慕大会的热烈场面。歌曲除结束句外,分为四个乐句。前两个乐句在节奏上比较紧凑,表现了赛场上欢快、紧张的竞技场面;后两个乐句在节奏上比较舒展,表现了赛场内外一片热闹、欢腾的宏大场面。整首歌曲充满着热烈、欢快的气氛。

  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歌曲演唱能力,但本节课除了要求学生能够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外,重点是要对学生进行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

  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节日那达慕。

  2、初步接触歌曲,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唱出气势。

  3、能为结束句设计不同的力度变化,并付诸实践

  教学重、难点:

  1、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

  2、能理解和掌握力度的变化,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我带领大家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想不想去?(播放《那达慕之歌》伴奏,蒙古族风景片)

  师:说说这个地方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是什么?

  生:答

  2、师:在每年,美丽的蒙古大草原上都要举行各种各样的盛大聚会,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在他们在聚会上都做些什么?

  (播放《那达慕之歌》伴奏,那达慕大会场面)生:答

  3、师:刚才我们所看到是蒙古族每年的7、8月份举行的最盛大的节日群众聚会——那达慕大会。那达慕是蒙古语,汉语的意思是游戏、娱乐。在那达慕大会上,有三项最激烈的比赛项目就是:摔跤、射箭、赛马。可以说是集祭祀、竞技、娱乐和祝福于一体的民族体育盛会,那场面非常热闹而激烈。

  4、师:今天,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那达慕之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5、师:那达慕可以说是这个马背上的民族里男人的节日,充分体现了蒙古草原的阳刚之美,让我们一起再来听听这首歌曲,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力度、速度是怎样的?(播放《那达慕之歌》范唱)

  6、师: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再来听听歌曲中都唱了些什么?

  (播放《那达慕之歌》范唱)

  7、师:打开书19页,让我们一起看着歌词再来听一遍

  (播放《那达慕之歌》范唱)

【欢乐颂音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欢乐颂》教学设计05-09

音乐教学设计02-29

音乐教学设计[精选]04-07

音乐教学设计04-24

音乐教学设计【推荐】03-19

中学音乐教学设计03-22

音乐单元教学设计11-02

有关音乐的教学设计01-24

《白鸽》音乐教学设计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