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培训心得

时间:2024-09-16 17:02:27 历史 我要投稿

高中历史培训心得13篇[推荐]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培训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培训心得13篇[推荐]

  高中历史培训心得 篇1

  今年11月,我有幸的被推荐到湖南师范大学参加高中历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近半个月的培训学习中,让我仿佛又重新回到了大学校园的生活,这是毕业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接受那么长时间、那么系统化的培训。

  在这次培训中,我接触到了许多教育专家学者们的教育新理念,学习了不少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感觉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专业技术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感受到了名师的风采,同时还与省内其它院校的一线教师们进行的充分的交流。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半个月的学习,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去实践,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

  通过几天的培训,我对课程标准、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认识,现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积极加强课程改革,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这几天的培训,认识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我想只有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就会遍地生根、遍地开花、遍地结果。这样中华民族将会是一个富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并会永葆青春、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

  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学校教育还是以传统的传授教学为主,这在我们农村中学中更为普遍,中学生采用的仍然是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点的历史学习方式。

  三,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

  更新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培养质疑意识,形成创新精神;适时运用讨论法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四,更新与专业知识教学理念乃当务之急

  更新专业知识是时代的要求。现代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现代社会是学习的社会,随着新教材走进学生观念中的“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今天的学生从影视等各种媒体中获得的正确或错误的信息实在太多,若老师死守有限且过时的知识,要想在素质教育的高标准严要求下,面对现在的学生群体,欲自如地为人师表,实在是勉为其难的。

  新教材要求教师首先要正确理解“智育”的含义,它不仅是指知识,还应该包括方法,技能,能力。真正明白在电脑已可代替人脑来储存大量信息的时代,历史教学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决不是大量史实的记忆,历史教学不仅只是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掌握认识历史知识过程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用历史意识考察社会和认识社会的能力,用历史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在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又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不能认为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教师是权威,神圣不可侵犯,应该认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成长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在于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

  五,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结合起来,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比较生动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尝试,而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制造矛盾,使学生有思维碰撞。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并富有个性发表见解的过程,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培养了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新课程理念还强调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应重视学生参与评价。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讨论政治有关话题,然后在班里交流,学生经过打分、得分、答辩、同学间互提问题再打分等环节,培养了自我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慢慢地走,慢慢地教,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我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高中历史培训心得 篇2

  第一部分

  《中外历史纲要》作为必修内容专家组在培训期间特别强调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理性宽容、全面贯彻国家的意志以及特别强调学科素养。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

  本教材的编写时序性很强是以通史体例从中国的古代历史再到近代现代,其内容丰富主题明确、课与课之间逻辑清楚。教材内容栏目众多、史料丰富、

  由于本教材的内容的量大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不太好处理其教学,这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和挑战:

  因此专家组对于教材内容量过大这一处理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对教师:

  1、钻研和把握新教材新课标的要求

  2、引导学生学生学会自主阅读

  3、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

  第一点:整合的方式:对没课的内容加以整合

  这一整合的思路是:适当的调整课文的子目,强干弱支,突出重点,使学习和研究的问题更为聚焦。

  第二点:对单元的内容加以整合:教材中的一个单元,由若干课组成。

  可以根据单元的的主题,整体考虑各课的组合,打通单元的内容突出单元教学的重点,跨课时重组内容。

  第三点:适当调整课题内容,合并同类型的知识点,从单元整体的角度对教学内容加以整合。

  第二部分

  在新教材的改革中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适当的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

  同时要求教师要用教材教学生不是教教材,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考什么教什么。现在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学什么考什么。

  专家组在对于什么是课程标准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说明;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门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包含几个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完善教学计划、组织课堂教学、进行课后反思、实施教学评价(教学评价要多方参与)、开展课外活动。

  在参与本次的培训的专家组中叶教授在对于如何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提出一种想法;他说道对于教材上所学的历史,学生将来如果不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很多内容也会遗忘,因此对于历史教学因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为主。培养学生的学科精神通过培养学生的学科观念来塑造学生的人格。坚持落实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目标要求;历史课程目标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得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课程的,形成历史学科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

  学生的学科素养不能凭空形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避免知识的灌出,强调以学生为主在课堂的学习中进行自主学习。

  因此在新教材的改革过程中要求教师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点:学习课标、研究课标、吃透课标、用好课标

  这一点不止存在新教材的改革中同样的也适应与新高考改革下,因此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止是要教好课更要去研究新课标同步进行。

  第二点强调学科核心素养:那么到底核心素养又是什么概念?

  首先从核心素养的目标上来看:是发展人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从目标中就可以知道需要要求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被动式、机械式、死记硬背的学习转向主动式、探究式、理解思维式的方向转变。

  其次:树立正确的学科价值观念运用唯物史观学习历史,强调学生的.时空观念、运用史料实证做出正确历史解释,通过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来增加学生的家国情怀。

  第三部分

  主要解释新教材的重难点,我认为这一点是非常的重要、对于新教材的改编中教师不能很好的掌握教材中的重难点部分专家都有了很详细的阐述。而且也针对性的去说明这给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提供很好的方向,通过结合实践的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变通。

  在新教材中图片与插图比较多,教师要更加强调对学生直观性的培养。

  通过本次的培训中我收获到的主要有这两点:

  首先对于课本内容的重组是非常的重要,以及课时问题的处理要适当的删减。

  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更要强调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新教材的封面上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教材的封面与专家组强调的家国情怀与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存在契合,以及在仔细观看从第一单元到第二单元的过程中发现强调统一这个概念重点突出

  高中历史培训心得 篇3

  具有鲜明时代性的历史新课标新教材,在吸纳新的学术成果和新的史学观念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新课标历史教科书体现的时代性,是与历史学的学科特性密切相关的。进入新时期特别是近20多年以来,我国的史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批批具有双重史学背景和史学体系的研究人员成为学术中坚,国外新的史学理论和新的研究成果不断被引进,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历史研究的思维和方法;同时,史学研究和历史教育的手段大幅度更新,研究手段日益现代化,开始了从传统手工业作坊式研究向现代化模式研究的过渡。总之,“当代中国史学正是在全面反思与新的探索中实现了自身的升级与发展。”中国史学研究的繁荣,促使了当代史学多元化与多样化发展格局的形成。

  新课标历史教科书是我国当代史学发展和繁荣的缩影。以高校学者为主体的新教科书编者,跟踪史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力求与同时期的史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同步,所编新课标教科书一定程度上成为反映学术成果、体现学术进展的载体,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除了明显体现了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和现代化理论等新的史学范式外,还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方法,如淡化了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审慎地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和现代化理论透视中外历史,对革命和改革的关系和评价,做了更合理的阐释;对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评价;正本清源,以往一些被隐蔽的历史真相和被颠倒的历史事实恢复了历史原貌。

  但是受各种主客观条件限制,不少担任新课程教学的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史学观念滞后、知识陈旧等问题。他们对史学界的学术进展反应迟钝,对教科书中的新观点、新提法研究甚少,这与新课标教科书所体现的史学进展形成了巨大反差。

  新课标和新课标教科书,渗透了文明史观的理念,并依此对历史知识进行了筛选,从而确定了新课程体系。不少教师面对模块专题体例下时序紊乱的现状,不能用文明史观整合教材,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对《考试大纲》运用文明史观所构建的新体系内涵理解不深,认识不清。尽管新教科书已经淡化了社会形态理论,但是不少教师仍用传统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来把握中外历史的线索和阶段特征,还花费着大量时间补充、分析着社会形态的变化和社会转型的表现。

  在具体史实和重大事件的阐释中,一些教师受困于“传统语境”和“革命语境”的制约,仍恪守着片面化、教条化的观点。阶级分析的方法仍是评定人物和历史事件的主要标准,不能依据新的史学观点和新的理念,与时俱进、科学、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致使历史人物脸谱化、历史事件格式化。如对李鸿章的评价,有的教师就没有认定他在中国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而是仍按革命史范式将其定位于卖国贼和刽子手。尽管教科书中绝少提及社会形态的语汇,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封建统治阶级”等过时的称谓仍充斥于课堂和教辅书中。但是最新史学研究就体现出价值认识的多元化,对其有了客观的评价。

  新课程实施中忽视史学观念的做法已经成为制约新课程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正如黄牧航教授所言:“如果不转变史学观念,所谓转变课程观充其量是使教师成为一个更优秀的资料收集者,而所谓转变教学观也很有可能就是运用更有效的方式把原来的一些陈旧错误的观念加以强化。”这种负面影响已在新课程教学和高考复习中显现,长此以往,势必会使推行新课程的初衷落空。

  我们可以反思一下新课程实施以来的实际情况,在各种形式的新课程培训活动中,史学观念的培训一直是被忽视和冷落的。以历史教学论和课程论专家为主的'培训团队和推进团队,不论是在培训实践还是理论撰述中,都是集中于课程理念和教学理论方面,而很少涉及史学观念和史学理论。以中学骨干教师和教研员为主体的培训团队,由于自身史学理论素养的先天不足,指导内容更是侧重于具体的教学案例和教学方法,鲜有涉及史学观念的。从出版的林林总总的新课程论著看,多数也是论述新课程理念和教学观念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多教师一直处于“教教材”的状态,很少突破历史教科书的叙述。同时,不少教师把唯物史观视作唯一的史学理论,忽视了新史学观念的吸纳。即便少数教师重视新的史学观念的学习,也多是从应对高考的角度,以临时抱佛脚的心态,仅是只言片语的接触一下史学理论知识,缺乏系统全面的掌握。新课程培训中对史学观念的忽视,致使教师集中学习史学理论的机会丧失,失去了及时充电的良机,史学观念薄弱的现状未能得以改变。

  高中历史培训心得 篇4

  为期一周的历史新课程远程培训就要结束了,回顾这段学习的日子,让我收获了许多。在培训学习专家和其他老师理念的过程中,也引导着自己不断思考历史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此,简单概述本次学习的体会。

  首先,作为新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这是课改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听。而新课改是要改变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育除了要教知识与技能,还要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的选择,并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想我们老师应该做到: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应该由重教师“教”转向重学生“学”,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要认真钻研课标,重新审视教材,研究教材教法。以往的历史课教学是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只有全国统一的一本历史教材,教师上课只需要一本书而已。而新课改中,我们实行的是一标多材,共有四个版本的教材,且每种教材的内容会有些许的不同,而高考却是依据课标而非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牢牢树立一个观点:历史的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是讲授增减的唯一依据。在备课中,应深入研究课标内涵,把握课标的各项具体要求,针对课标的不同要求制定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决定每节课之前,将课标内容首先在黑板上标出,让学生第一时间去把握课标,从而有的放矢,不做无用功。从备课到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时时处处将课标理念贯彻进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第三,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学生活跃的思维方式的培养。新课标应时下,学生的思维活跃和批判精神应作为新课改下的首要问题来探索。老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大胆地陈述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并应该敢于质疑老师的教学。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一个平等的对话者的姿态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探讨,培养学生的民主气氛。所以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上课先由学生阅读,各个小组之间可以就课文内容互相提问,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对于有争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供学生参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积极动手查找资料,制作资料册或小报,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总之,教师的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摆正自己的位置,将学生置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主体之中。

  不过,在这次的远程培训中,我和其他一些教师一样有着不少的疑惑,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难度颇大的挑战。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已经根深蒂固的原有的教学观念,决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这个过程必定是要经历一个较长的磨合期。同时,新课改一切都是新的,缺乏足够实施案例,因此需要教师发挥能动性,不断的探索与提高。

  第二、新课改对学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课外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养成了被动接受、不会积极动脑的习惯,要改变他们的惰性,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同时,对于学生基础好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堂上可以按照教师的要求动起来,但对于我们普通高中的学生,提出问题往往是一问三不知,怎么开展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其三、新课改过程中,新课标相应的配套体系还不完善,评价制度无法统一。对于一线的教师怎么教没有明确的指导要求,这都是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作为一名参加工作不久的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只是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而已。真正要解决,那还需要广大历史教师的共同努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掌握学生的认知心理,扬长避短,力图使学生通过历史教学,逐渐掌握开启历史之门的金钥匙,成为能够认识历史的真正主人。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同样就选择了付出奉献,更要终身学习,更新观念,脚踏实地,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来完善自己,我们更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思,不断的进步,更要不断地从新课程标准、历史学科特点、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课改先驱的课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营养,我们也许无权选择自己的工作环境,但我们可以自己选择我们的工作方式,用自己的独特去演绎精彩,使自己的课堂永远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特别感觉。

  高中历史培训心得 篇5

  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学科要求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相对减少,而更注重的是学生学习历史时的基本技能、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与学的双边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养成学习历史的习惯、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成了历史教师在新课程下最迫切的任务。

  历史知识信息的传递就是指由历史教师将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如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系统地归纳出来,在与学生互动的基础上经过讲解、讨论、交流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这就是我们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常规课,具有以下特点:

  一、以归纳历史知识点为例,传授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方法和技巧

  传统历史课堂一般是按历史时间、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构建的。因此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把历史知识系统地归纳,按一定的时间或人物或事件来安排讲义,学生也按相应的逻辑来理解、记忆,相对来说学生是比较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调动。

  二、新课改中要求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引导学习等多种形式,力求实现高效课堂

  在高中阶段历史基础知识学生是易于接受的,他们通过自主、合作、引导学习等多种手段能达到一定的了解与理解,自主合作学习始终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他们制订学习目标、学习进度,让他们提出学习中的疑惑并讨论与让教师来最终消除疑惑,这种学习方式就避免了重复讲解,因材施教,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历史常规课侧重于学生对基本史实的了解与掌握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以何种形式的讲授新课,都要求对基本历史史实的了解与掌握,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和掌握基本的学习历史的方法。

  历史常规课与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相结合,通过学生的各种活动来展示新的课堂设计,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以下几点应注意:

  1.让学生学会知识点的归纳方法和掌握不同的归纳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学生需要养成“想学”到“会学”甚至“乐学”的习惯,让教师从不厌其烦的讲授中真正解脱出来。例如:师生共同归纳“春秋战国时期前后生产工具的变化”“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以及“从生产工具的进步到生产方式的变革再到社会变革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归纳以上几个问题,学生便深刻理解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合作学习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历史课改的目的'就是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始终落实到平时的课堂教育教学中,通过学习培养高中生健全的人格,确立他们积极进取的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3.夯实基础,提高设计能力。

  中学阶段的知识都是相辅相成。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落实基本的历史知识,理清知识脉落,可按时间、人物、事件等。同时注重引入新的有创意的教学方法,如引导学生编顺口溜来记忆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等,多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影视作品等手段来让学生从视听感观上认知世界,知识来源于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

  一线历史教师对知识传授必须有一定的深度,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对历史概念的准确与科学性,只有准确、透彻掌握概念,才能对历史现象与历史事实理解深刻。如在讲:世界近代史上册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时,只有让学生对资产阶级革命有整体概念,才能深刻理解当时背景下的历史事件、人物。在进行知识讲解时除了让学生分析历史事实、历史现象或历史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师生能如此清晰地勾勒出资本主义革命的前因后果那么整个教材的内容就清晰地融为一体,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有的放矢、水到渠成了。

  在日常的一线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兴趣是学习的永动机,只有热爱学习历史,才能在持久的学习热情中获得能力。历史是前人生活的再现,有前人成功与失败的经历,是人类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正是现实中历史学习的意义所在。因此平时的课堂中教师应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选择与具有代表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运用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让学生体会到历史并非过眼云烟,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例如:学习“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时,苏德签订条约,为防止德国入侵,做准备,加强开发东部,为苏联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是常规课,还是新课改下的素质课堂,只要能让学生在乐学中深刻理解知识,充分运用历史的经验、教训,这也就达到了历史教学的最高目标。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准,把传统的课堂知识讲解与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相结合,相信学生的成绩定会突飞猛进,教师会从繁锁的课堂讲解中解脱出来,新课改的春天必定尽早到来。

  高中历史培训心得 篇6

  这次我十分有幸参加了为期三天的xx省历史骨干教师培训。这对我来说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以让我这样一个年轻教师有幸聆听专家、教授及杰出同行们的一些新观点、新理念、新思路,这为我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与启迪。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的确,在这为期三天的培训中,我收获很大,真是不虚此行。

  本次培训形式丰富多样,专家引领、同行探讨、各抒己见,目的都是为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这对我们历史教师来说是非常实际的问题。其中关于有效教学这一点的讨论我映像尤为深刻。

  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我个人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具备有效教学的理念。正如沈春华老师所说的,教师只有有了有效教学的理念,才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所谓有效教学,首先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离开了学就无所谓教。教师要有“生本”课堂的理念,在课堂上教师要时时与学生互动,这是符合新课程的要求的。其次,教师要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使自己的课上得有趣味,有情理。在教学的开头通过一些设问引入正课,使学生产生认识冲突,有探索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跌宕起伏,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浅显的内容设置成深层的设问,层层叠进,让学生进行纵向、横向的思考。在一堂课的结尾,教师可以留下一两道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体会,产生回味之美。

  当然要进行有效教学必须紧扣课程目标,它是引领教学航向的航标灯,教师首先要深刻理解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恰当的适当的运用历史材料使学生对历史问题产生思考与探究,使学生有所感、有所悟。

  那么如何来检验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我认为要使我们的教学具有可测性。例如我在一节课上只用35分钟时间进行教学活动,而剩余的十分钟时间是用来检验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到达。可以通过学生讨论总结,做题等多种方式,然后进行查漏补缺。

  总之,在我们的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紧扣课程目标,探究学情,以课本为依托,引学生有所思,有所议,给学生历史感,还原到历史当中,帮助学生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方法、习惯和能力,这是历史教师必须做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以上是本人在此次培训中的一些感悟,不足之处,请给与指正。

  高中历史培训心得 篇7

  刚结束20xx紧张高三历史教学,紧接着又投入了20xx年高一历史教学,面临新教材的挑战,从熟悉到陌生,从自信到迷惘困惑,仿佛被困在灌木丛中的行者。带着满腹的问题参加了20xx年8月28日至29日在海口举行的高中历史统编新教材培训。整个培训共听了叶小兵教授的《高中历史统编教材教学指导及实施建议》,孟伟老师的《潜心研究,迎接挑战——新教材试教的体会与思考》,边海长老师的《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的整体认识与部分重点内容解读》共三场报告。

  这三场报告或站在专家引领的高度,或结合一线教师的试教经验,或立足于历史统编新教材的学科重大意义,阐明了新教材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存在的不足,并给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如叶小兵教授的整合教材,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去进一步挖掘教材,改变教学观念等,为我们这些困惑的历史教师指明了应对新教材的方向,让我们认识到新教材既是一场挑战,更是机遇,是为了适应海南省新高考应运而生的。作为在一线教学的历史老师,不禁会产生困惑,高考制度改革后历史课该怎么上呢?教师是注重知识传授还是注重学科素养的培养?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才更符合新高考改革的理念呢?用八个字概括就是“高效、激趣、提素、有得”。

  一、高效——打造高效课堂,向40分钟要效率

  打造高效课堂,一定要精心备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甚至要精确到分钟,不能像踩西瓜皮似的滑到哪讲到哪。首先,导入要精练,控制在1——3分钟为宜,切勿长篇大论,喧宾夺主,半天未入正题;其次,教师授课语言要精练,言简意赅,切勿重复拢胫魈再次,教师要具备控制课堂节奏的能力,善于把控课堂,防止课堂场面出现混乱,一发不可收拾。

  众所周知,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最容易出现场面失控的情况是在讨论环节,为了营造一个热闹而又恰到好处的课堂气氛,教师要注意控制课堂气氛,防止“冷场”或“过热”,这就要事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当课堂气氛“过热”时,教师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调节,譬如语言调节,及时用语言制止“过热”的课堂局面;或者用手势等姿体言语,做出“禁声”等手势,控制课堂气氛,把握教学尺度。

  控制课堂气氛是上好一节历史课非常重要的因素,气氛掌握得好,则师生身心愉悦,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爱上历史学科,反之则会影响学生情绪,使学生昏昏欲睡,缺少学习兴趣或造成课堂秩序失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

  二、激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领会。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海南新高考改革之前,实行文理分科,选文科的同学高考考试科目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选理科的同学高考考试科目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新高考改革之后取消了文理分科,除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为高考必考科目外,其余的科目由学生依据兴趣任意选择三门作为高考科目,譬如可以选择“物理、化学、历史”或“政治、历史、生物”等,这样的组合选择可以有20种,摆脱了以往文理分科的捆绑限制。

  学生自主选课的出发点除了考虑未来的就业及学习成绩外,更多地基于一个“趣”字。感兴趣,自然就乐学、爱学,从而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三、提素——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培养历史学科思维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历史教学应该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历史学科素养涵盖的内容很多,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等五个方面。我觉得对学生影响最深远的应该是历史价值观。只有借助过去,才能更好地理解现在,以史为鉴,激发强烈的`现实意识,这不正是树立历史学科意识所带来的“润物细无声”的巨大效果吗?

  四、有得——有得即收获,树立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让历史学习的价值教育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成功的历史课不仅能够“授业解惑”,还能使人“懂理用理”,“用理”是学习知识的最高境界。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就曾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做学问最忌讳浮夸,华而不实,反对学术研究脱离当前的社会现实,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的政治联系起来。“只学不用”视为书呆子,“学而能用”方为真人才!“终身学习”不是一句空口号,“育人有所得”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新高考改革希望实现的目的。

  历史长河漫长而曲折,谁也无法预知前方是康庄大道抑或是荆棘满布,但改革的浪潮是无法阻挡的,即便是逆水行舟我们也要迎难而上,或许会有失败,但只有敢为人先,才能获取真正的成功!愿师者快乐育人,学子快乐求学!

  高中历史培训心得 篇8

  一、加强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学习

  我们必须真正的了解、理解课程标准,以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教师只有通过新的课程标准的学习,才能了解本课程标的程标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本课程的内容标准、教学建议和评估建议等,只有了解了这些内容,教师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指导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的过程就是教与学的过程,它包含教与学的两个方面,如何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历史课的成功与否。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学生历史学习方法改进的前提,教学方法的改进是为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服务的,教法改进是手段,学法改进是目的和目标。在教学中逐步推进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现代化。

  三、转变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不改变,仅仅是内容、手段、方法的先进,是不可能真正使素质教育进入历史课堂的.。比如,我们的许多教师现在已经在课堂上使用了一些教学软件,但其作用仅仅是辅助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讲授,而较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这种多年来统治我们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转变,历史教学的现状就不可能真正的改变。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交互性强、共享性好等特点,促进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建构。

  四、更多地关注学生历史学习方式改变

  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采用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征的方式学习历史。这种历史学习方式消磨了广大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影响了历史学习的质量,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转变为科学的新型的历史学习方式,实现历史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并形成习惯,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地发挥。

  高中历史培训心得 篇9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广大一线教师进行培训是必须的和必要的,经过培训,聆听了专家和有经验教师们的心得,使我感受很深,对课改中高中历史专题式教学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时代的教师,也使我充分认识到一些以往没有认识到的东西,感触颇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教育理论、课改理念的培养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人文学科,它要求历史教师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因此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教学的效果,教师应在完善自身学科知识的同时,必须掌握必要的教育理论,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

  首先,在专业情感方面,教师要把“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变为实际的行动,要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新的教育观念,建立起专业自信,坚定自己适应新课程的信心。

  其次,教师不仅要不断地更新学科知识,还要不断拓宽自己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在教育理论知识方面要有更深入的研究。从而使教师能够真正从一位“教书匠”转变为一名“研究者”。

  再次,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新情况、新问题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会不断涌现,教育应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主动地研究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变革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二、教师、学生角色的转变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人们对教师在新课程发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等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学生也不再只是变动的受教育者,而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自主者,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会学习,掌握学生方法。“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变成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学习方式的过程”。从而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

  三、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更新

  传统的教师把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说教,而新课程把教学过程视为师生交往的过程,同时,新课程倡导的是一种不确定的、动态的课程。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都有赖于教师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也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语言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努力把自己变为一个教学的反思者和研究者,通过课堂教学,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自身发展的新途径。

  对于学生而言,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法逐渐进入课堂,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主要有三种新型的学习方法,一是材料学习法,学生通过材料的分析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探究历史奥秘的一种途径,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学家实事求是地求证历史的方法;能够形成有深度的历史认识。二是观察学习法,它是“指学生能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学习方法”,“运用观察学习法的主要内容是对历史实物、历史图画、历史环境等的观察”。观察学习法的合理运用,可以帮助学生达到深刻理解和认识历史的目的。三是实践学习法,是指“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情境模仿和解释现实问题是等途径来学习历史的方法。”高中历史课标解读对这种学习法的开展有明确的指示,我们可以以此作为指南,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活动。

  四、教育资源、课程资源的整合

  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这其中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内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传统的教科书、图书资料,也包括现代网络、科技成果。认识并开发这些资源,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一,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是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基础,合理利用与开发历史教材,必须吃透教材。教师应对教材结构,课文内容有一个总体认识;对照课标,找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了解教学目标中知识、能力、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方面的要求;对教材中辅助材料如课前的引文、历史图片、问题设计、课后练习等进行深入研究,揣摩编者这样设计的意图;分析课与课、专题与专题之间的关系,分析专题在模块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教师也是重要的教学人力资源,教师不仅是教学资源的利用者,还是重要的历史教学资源之一。如果历史教师能在学生面前展示一种通晓古今中外,博识天文地理的人格魅力,可以使教师“在自身以外的教学资源十分缺乏的情况下,实现教学资源价值超水平的发挥”。

  第三,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之一,对教育教学具有能动作用,由于学生对教育具有能动作用,因此有效的学习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提供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使其在朝目标迈进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调节。

  第四,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互联网、历史音像资料、图书馆、历史遗存、博物馆等都是对实现历史课程目标有利的课程资源,依据课标要求,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

  通过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作为教师既要终身学习,更新观念,脚踏实地,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来完善自己,更要不断地从新课程标准、历史学科特点、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课改先驱的课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营养,用自己的独特去演绎精彩,使自己的课堂永远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特别感觉。

  高中历史培训心得 篇10

  随着历史新教材的使用,为了让高一二教师深刻领会新教材编写理念,贯彻新教材课标要求,学校组织我们高一二年级于11月23日进行了新教材专题培训。本次培训主要以高二选择性必修教材为讲解内容,正好今年带高二新教材,听了各位专家对新教材的精彩讲解,受益匪浅。

  上午专家主要介绍了三本选择性必修教材的课标要求与学业要求,了解选择性必修主要是以专题史的形式呈现,包括若干具体探究问题、学习单元、小专题,概述基本发展线索,选择一些重点史事叙述。教师要做到梳理教材体例结构、内容线索与要点,更要从问题探究的角度明确主旨,确定探究的主题,把握问题指向,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从简单的教师问学生答到学生合作探究。

  下午专家主要以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为例,包括地域文化发展、交流与传播途径、传承保护和共享,体现文化的多样性、交互性和传承性,贯穿两条主线:一是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极其历史传承,二是文化交流传播的主要途径、方式及其历史变迁,每条主线又包括若干小专题。通过学习,明白教师要对教材有自己的理解,吃透课标与教材,整合教材,化繁为简,才能方便学生理解与学习。

  新教材既要求贯穿整个通史,也要求全面覆盖各个重要历史节点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教师要钻研和把握课标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一是要学会适当地整合教材,教师要学会在教学当中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要对每节课的内容加以整合,强干弱枝,突出重点,又要对单元内容按朝代按专题等进行整合。二是要改变教学思路,更新教学观念。新教材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追求全面发展。历史教学的价值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促进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新教材的教学任务就不再是让学生记住繁杂的历史知识,而是要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去解决问题。适当地在课堂上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与能力。

  通过两位专家对教材编写理念的介绍,我理解了新教材编写的价值导向:一是体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国家意识;二是渗透学科素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是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与社会责任感。这些理念与素养要在以后课堂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慢慢渗透。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教材有了整体把握,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把培训学到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思想应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争取历史能取得好成绩。

  高中历史培训心得 篇11

  20xx年x月xx日,我参加了xx省普通高中统编教材《历史》专题培训,在培训中,我们听取了xxx教授关于新教材基本思路的讲座,xx教授的《新教材试教的体会与思考》,xx教授的《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的整体认识与部分重点内容解读》,这些讲座使我对新教材有了全新的认识,受益匪浅,现总结如下:

  1、学习中获得的启发

  xxx教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必修新教材的特点和难点,指出新教材既求通又求全,内容覆盖面广,涉及的跨度大,这既是特点又是难点,这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堂课往往难以完成一个课时的内容,做不到面面俱到,这就需要我们对课时内容进行取舍,突出重难点。并且叶教授着重向我们强调我们应该向学生教授些什么内容,是学科知识?还是学习能力学习思维的培养?亦或是个人家国情怀意识观念的形成?这引起了我深刻的思考,我们需要向学生传达的应是使他受益终身的东西,而不仅仅是毕业后就会忘记的学科知识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其次,xxx教授向我们提出了使用新教材的教学建议,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不仅对每课的内容加以整合,还要对单元内容加以整合,进行大单元整体学习的设计,这简直是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意识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必一步一步地按照教材走,可以注入自己的思考加以整合,在整合的过程中我们还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对自身教学活动的自主思考,这必然会使我成长许多。

  xx教授提出:立德树人是高中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这是我们在教学中要时刻牢记的,也是我们在备课时首先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我必将使之贯穿在我的教学和日常言行中。接着,xx教授以典型的案例向我们介绍了新教材的`教学内容,以新的角度理解教材进行教学,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罗斯福新政》这一课例,指出:胡佛的有限干预对罗斯福的全面干预提供借鉴。我们旧教材里一般是说胡佛是“自由放任”,我虽然在一些材料里认识到胡佛并不是全面放任,而是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从未认识到胡佛的有限干预对罗斯福的全面干预提供借鉴,这为我今后的教学打开了新思路。

  xx教授向我们指出了《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到第15课的教学重难点,给我们的实际教学做出了重要指导。

  2、需解决的困惑

  开学已一周,我也已经开始了新教材的教学,但开学第一课的教学就已遇到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对教学内容的取舍,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我将教学重点放在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和西周分封制宗法制,难点则设置为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但在上课的过程中用时过多,一节课无法解决一个课时的内容,这对我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究竟该如何取舍?

  高中历史培训心得 篇12

  在20xx年这个热情的8月份我们历史教研组在我校敬知楼进行了面向高三的系列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自主高考题训练、小组讨论高考取向以及最关键的聆听专家讲座。

  通过对于七位历史教学专家们的教授内容的学习。使我对课改中历史专题式教学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进一步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时代的教师,也使我充分认识到一些以往没有认识到的东西,感触颇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1、扩展自己的空间,突破自己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要充实

  主要指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合理安排教学的顺序。要把历史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处,学起来有亲切感、真实感,要靠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同时教学过程中做到三个“延伸”。一是由传授知识向传导方法“延伸”。二是由传授知识向渗透情感“延伸”。三是由传授知识向发展智能“延伸”。

  3、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新情况、新问题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会不断涌现,教育应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主动地研究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变革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4、教育资源、课程资源的整合

  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这其中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内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传统的教科书、图书资料,也包括现代网络、科技成果。认识并开发这些资源,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

  通过培训,让我感受到:作为教师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同样就选择了付出奉献,更要终身学习,更新观念,脚踏实地,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来完善自己,我们更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思,不断的进步,更要不断地从新课程标准、历史学科特点、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课改先驱的课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营养,我们也许无权选择自己的工作环境,但我们可以自己选择我们的工作方式,用自己的独特去演绎精彩,使自己的课堂永远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特别感觉。

  高中历史培训心得 篇13

  20xx年9月高中新课改将在我省全面展开,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时代的教师,除参加学校组织的理论培训外,还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了解新课改的相关精神,特别是对课改中高中历史专题式教学的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是我的点滴体会:

  一、新课改要求教师、学生角色的转变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人们对教师在新课程发展中的地

  位和角色等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学生也不再只是变动的受教育者,而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自主者,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会学习,掌握学生方法。“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变成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学习方式的过程”。从而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

  二、正确把握新课标规定的学习版块,学习主题和学习内容。

  新课标规定高中历史必修分三个学习模块,四个学习主题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共计25项学习内容。通过历史必修课学习,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选修分为六个学习模块(六个独立的学习主题),学习内容涉及:重大改革(9个)、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7个)、20世纪战争与和平(6个)、中外历史人物评论(6个)共30个学习内容、探索历史的奥秘(1个)、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

  三、历史教师要真正“教好”历史,就必须树立全新的教

  学目标观。

  1、让学生学会创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

  极参与,鼓励学生探讨和解决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越丰富、越灵活,学生的历史思维就越活跃,越有创造性。

  2、让学生学会学习

  新课程将“过程和方法”作为三大课程目标之一,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从中学会学习。历史教师还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应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学生学会学习的`显著特征是学生能够自己学习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要善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更主要的是,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使他们在师生平等交流和探讨中得到发展。

  3、学生学会生存

  新课程的根本精神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人文主义”是最主要的价值追求。要求历史教师要树立明确的人文意识,让学生学会生存,具有正确的生存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

【高中历史培训心得】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培训心得01-27

高中历史统编教材培训心得范文06-08

高中历史培训心得体会05-13

高中历史培训心得体会02-08

高中历史培训心得体会(实用)08-23

高中历史统编教材培训学习心得04-18

高中历史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06-22

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06-22

高中历史培训心得体会4篇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