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

时间:2024-09-17 12:31:55 新材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优秀)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事迹吧,事迹是为了表扬先进、弘扬正气、推动工作,对工作、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如实记载和反映的书面材料。那么什么样的事迹才是规范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秀)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15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1

  颁奖辞

  不幸关上了你的门,但你帮别人打开了窗。看见过这世界的阴影,但还是面向光明。在黑暗中,靠自己的一双手,推拿出灿烂。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但你能感受到。

  人物事迹

  朱丽华,女,生于1957年10月,1994年10月。现任省盲协副主席、嘉兴市政协委员、嘉兴市盲协主席,嘉兴丽华推拿诊所所长。

  四十多年前,两次意外事故让她的双眼彻底失明,但她用来追逐光明,靠着自己的双手推出了璀璨人生。她刻苦钻研中医推拿技术,成为嘉兴市首位也是目前唯一的盲人中医师,为22万多人次患者缓解病痛,并带动了100多名残疾人;同时,她坚持做慈善,从1991年到20xx年,朱丽华捐助的'资金已达373万元,帮助了480名孩子圆了上学梦。她说:只有奉献才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2

  参加这次飞行的航天员中,有一位新人,叫汤洪波,年仅46岁。

  和聂海胜、刘伯明不同,这是他第一次上太空,但为了这次的飞行,他已经准备了十一年。

  汤洪波出生在湘潭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是家中的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小3岁的弟弟。

  5岁开始,就跟着父母一起做家务、下田扯草。

  10多岁时,汤洪波已是家中插田扮禾的一把好手。

  高三那年,他选择了招飞入伍。父母都很支持他。经过考试和身体测试后,汤洪波成功考上了航校。

  从航校毕业后,汤洪波直接去了新疆,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他儿时的'一件趣事:汤洪波十岁的时候看着天上的飞机说,如果长大能当飞行员该多好。

  现在看来,他的梦想不但成真了,还超越了!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汤洪波的飞天梦实现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3

  樊锦诗,女,汉族,中共党员,浙江杭州人,1938年7月出生于北平。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兰州大学兼职教授、敦煌学专业博士生导师。自1963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已在敦煌研究所坚持工作40余年,被誉为“敦煌女儿”。主要致力石窟考古、石窟科学保护和管理。

  樊锦诗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同年9月到敦煌文物研究所,1977年任副所长,1984年8月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1998年4月任敦煌研究院院长,20xx年1月起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1988年任副研究员,1994年任研究员。1995年为兰州大学兼职教授,1998年为兰州大学敦煌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99年被聘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名誉所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

  40余年来,樊锦诗潜心于石窟考古研究工作。她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及唐代前期的分期断代,成为学术界公认的.敦煌石窟分期排年成果。她撰写的《敦煌石窟研究百年回顾与瞻望》,是对20世纪敦煌石窟研究的总结和思考。由她主编,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26卷大型丛书《敦煌石窟全集》则是百年敦煌石窟研究的集中展示。

  为了敦煌,樊锦诗和丈夫两地分居长达19年,两个儿子出生后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照料,但她却视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创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断代、构建“数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护工程。她还推动立法和制定莫高窟总体保护规划,按百年大计千年大计来规范敦煌保护。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4

  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没有专职的心理医生。学校老师们开玩笑说:“张桂梅校长就是心理医生。”

  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家庭贫困的阴影,经常会使一些学生精神状态低迷,学习成绩滑坡。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张桂梅不仅耐心地开导学生,而且亲自去家访,了解学生背后的家庭原因。她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辍学。

  张桂梅每晚住在学生宿舍。高一年级的一名女生情绪低落,学习成绩退步。张桂梅就让她与自己同住,经常开导她。了解到女孩的父母经常打架,女孩还常被父亲嫌弃辱骂。张桂梅3次到村中她家里为其父母调解,终于让全家和好,小姑娘脸上有了笑容,学习也更努力了。“我要救这个孩子,就要救她父母,救她全家!”张桂梅说。

  “陈小琴(化名)最近考试成绩才390多分,这个成绩究竟是什么原因?”今年国庆家访,张桂梅带着满腹疑问来到船房乡华荣村高三学生陈小琴家。陈小琴家是贫困户,母亲有精神疾病,父亲受到村里帮扶,当了村里的保洁员。张桂梅明白了陈小琴的心病,亲切地鼓励她:“大家都在帮助你家,你在学校的.生活费有学校补助,你不用担心家里,应该全力以赴地专心读书。”

  12年来,华坪女子高中没有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辍学,没有发生过学生自杀、自残的事件。12年来,跋山涉水的家访,每个学生和家庭的甘苦张桂梅都了然于胸。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5

  【颁奖辞】

  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

  【人物事迹】

  樊锦诗,女,汉族,中共,杭州人,1938年7月出生于北平。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兰州大学教授、敦煌学专业博士生导师。自1963年自大学后已在敦煌研究所坚持40余年,被誉为“敦煌女儿”。主要致力石窟考古、石窟科学保护和管理。

  樊锦诗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同年9月到敦煌文物研究所,1977年任副所长,1984年8月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1998年4月任敦煌研究院院长,20xx年1月起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1988年任副研究员,1994年任研究员。1995年为兰州大学兼职教授,1998年为兰州大学敦煌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99年被聘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名誉所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

  40余年来,樊锦诗潜心于石窟考古研究工作。她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及唐代前期的分期断代,成为学术界公认的敦煌石窟分期排年成果。她撰写的《敦煌石窟研究百年回顾与瞻望》,是对20世纪敦煌石窟研究的总结和思考。由她主编,香港商务印馆出版的26卷大型丛书《敦煌石窟全集》则是百年敦煌石窟研究的集中展示。

  为了敦煌,樊锦诗和丈夫两地分居长达19年,两个儿子出生后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照料,但她却视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创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断代、构建“数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护工程。她还推动立法和制定莫高窟总体保护规划,按百年大计千年大计来规范敦煌保护。

  20xx年,她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勋章和最美者称号。81岁的樊锦诗一直还在为敦煌忙碌着......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6

  1950年,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朱彦夫在严寒中拼杀三天三夜,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中,这位小战士全身多处重伤倒在了血泊里,待增援部队把他送到医院时,朱彦夫的四肢已经溃烂,只有截肢可以保命。

  昏迷93天,先后经历47次手术,朱彦夫奇迹般醒来了,但却要面对一个陌生而残缺的自己——残腿断臂,没了左眼,成了一个重残军人。他撕心裂肺的叫声传遍了病房。

  还不到18岁,却要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纵然他有刚强的性格也挡不住眼里的热泪滚滚。他想过自杀,却连自杀的力气都没有了。

  消沉了一个星期,朱彦夫终于平静下来,他想到了那些已经死去的.战友,决心重振旗鼓活下去,“只要还有生命,就能有作为。”朱彦夫这样勉励自己。

  1952年,朱彦夫住进了山东省荣军疗养院,享受专人护理,但他内心却不甘于此。虽然断了手脚,朱彦夫作为一名军人的信念并没有断。他深信自己还能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但眼下他必须重新开始——学站立、学走路,学会用“手脚”自理生活。

  重新学习的过程是艰难苦涩的。朱彦夫用一双断臂夹起勺子,为了把第一口饭送到嘴里,他重复了成千上万次练习,不是掉勺子就是打翻碗,曾经简单不过的动作,如今却像一座大山横在他面前,让这个山东汉子憋屈不已。

  同样的问题还有站立。他先是让人帮他安上假肢,后来嫌麻烦开始自己装假肢,但当时的假肢一副就重达17斤,凭他残缺的胳膊并不容易完成,每次他都把自己摔得够呛,而每次摔倒,他四肢上刚结痂的创口都会再次磨破出血。

  但这是一个有着钢铁意志的军人,他就是想要靠自己站起来,靠自己自理生活,他开始唱军歌给自己“止痛”,不断地摔倒,不断地起来,终于能够自己安上假肢了,再拄上拐杖,他就可以“全副武装”地学走路了,尽管每次要耗费半小时以上才能出门,朱彦夫心里仍十分激动,因为他朝着自己的信念迈进了一大步。

  在疗养院的日子里,朱彦夫无时不刻想念着家乡,倔强的性格不允许他一辈子被别人伺候,年幼参军离乡,这个游子渴望着早日康复回家。“虽然成了‘肉轱辘’,可我依然是个战士!不能为国效力了,但绝不能再给国家增加负担。”朱彦夫说道。

  朱彦夫每天犹如踩高跷一样走出病房锻炼,日子一天天过去,他的步履越发稳健,看着周遭惊讶的目光,他坚信自己的终点不在病房,这辈子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去完成。

  朱彦夫在日记中写道:“与其腐烂,不如燃烧”。他终于下定决心,在1956年放弃荣军疗养院的特护待遇,回到朝思暮想的故乡——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7

  黄文秀同志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乐百县百坭村担当驻村第一书记,埋头苦干,带领88户418名困难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取得的成果赐予确定和赐予较好评价,对她20xx年6月17日凌晨,在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受山洪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珍贵生命。

  黄文秀同志是优秀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的楷模,她的事迹具有显明的时代性,生动回答了新形势下基层党员干部如何实行科学发展观,如何加强党性修养、永葆先进性,如何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本事等重要课题。她的事迹和精神是党员干部实行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写照,更是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最干脆、最生动的珍贵教材。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与其让生命在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一每天的耗费,不如像黄文秀同志那样,主动进取,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脚踏实地,深化群众,主动进取,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追求卓越,让今日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优秀、更完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用黄文秀同志的精神指引我前进的道路。

  一、是学习她勤奋敬业、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她酷爱农村,扎根基层,坚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志向信念,到处为村里谋规划,办实事,竭诚为民服务的精神恒久鼓舞着我们。我肯定要向黄文秀同志那样,坚决志向信念,百折不挠,一心一意为群众服务,主动进取,扎实工作。

  二、是学习她艰苦奋斗、开拓创新、锐意改革的不懈追求。她被选派到百坭村工作以来,始终为百坭村的发展兢兢业业,帮助百坭村群众修马路,带领百坭村农夫科学种田、发展农业,促进了百坭村振兴和发展,提高了百坭村民的人均收入。我也要从广阔群众的根本利益动身,本着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好本职工作,心系群众,努力奉献社会,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三、是学习她为民爱民、克己奉公的优秀品行。黄文秀同志在百坭村任职期间,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低要求,她为村庄的发展谋规划,为困难村民的生活劳碌,我作为一名干部,也要向黄文秀那样,心系村民,时刻关切贫困群众的疾苦,要坚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有真挚情感、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淡泊名利、公而忘私的优秀品德。

  “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励”。我要化哀思为力气,通过学习黄文秀同志的精神,在现在以及将来的工作中,把黄文秀同志的精神作为黑暗中的灯塔,指引着自己前进。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8

  “刘伯明小时候帮着家里放猪,在路上读书入了迷,猪不见了都不知道。“ ”这娃我从小就说他将来一定有出息,人聪明,爱读书。”刘伯明的舅舅张再玉说道,他是黑龙江依安县红星乡东升村的村支书。

  1966年9月16日,刘伯明出生在这里的一户普通农民家中,排行老二,兄妹一共六人。

  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那个年代一个农民家庭要养活六个孩子非常困难,刘伯明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从小就聪明、懂事,在学习上却有自己的一套“独门秘方”。

  一旦拿起书来就忘了所有,每次考试总是班里的前几名。不过在中考的时候却“翻了车”,英语考了个零分。

  原来当时的师资力量有限,匆匆学了半年,估计也就学会了abc几个字母。不过好在其他科目成绩优异,顺利考上了依安县第一中学。顺利进入高中后,刘伯明深知家里困难,没有选择住校,因为住校需要交住宿费等,住家能省下这一笔开支。刘伯明的家离学校有10多公里,父亲咬牙花了100多块钱给他买了辆二手自行车。

  即使有了自行车条件仍然很艰苦,上学这段路并不像现在的铺装路一样,而是坑坑洼洼的土路,天气好的时候都很费劲,一旦下起雨来,不仅湿滑,还分不清哪里是坑哪里是路。最难的就是东北的冬天,常常零下几十度,路面结冰,非常滑,这种困难是现在无法想象的。高中三年,刘伯明每天三四点就起床,天还没亮,回家时天已经黑了。

  在刘伯明班主任的印象中,冬天他到学习的时候脸上、脖子上、全身挂满了霜,衣服也湿完了,同学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小雪人”。“瞅着挺遭罪,但是没办法,家里就这个条件”,父亲刘志生回忆道。

  然而就是这样的恶劣条件,刘伯明从未迟到或者早退过。这样的环境造就了他铁打的身体素质和坚强的意志,高中三年从未生过病,感冒都没有得过。为他以后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高一的时候还发生过一个小插曲。刘伯明作为兄弟姐妹中唯一上学的孩子,小小的年纪就有了责任感,他想通过自己的双手帮助父母减轻压力。于是他选择了辍学,跑到一个砖瓦厂当起了搬砖工,繁重的体力活让许多成年人难以承受,他瘦弱的肩膀却硬生生地扛了下来。如果剧情按照这样发展下去,将来会多一个娴熟的搬砖工,少一位优秀的航天员。

  父母劝说他,搬砖只能一时地改变生活,要彻底的改变命运只有靠知识的力量,刘伯明亲身体验了搬砖的辛劳,不仅辛苦还挣得少,这样下去自己最终只能成为一个靠苦力吃饭的人,于是他听从了父母的建议,重返课堂。

  高中的刘伯明没有忘记中考英语零分的“耻辱”,在高中阶段他在死磕英语。

  在高中的第一篇英文课外资料中,刘伯明第一次接触到了“航天”,其中阿姆斯特朗的名言“对个人来说,这只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大步”深深震撼了刘伯明。父亲刘志生说:“他连走道、干活时,都在背单词。”

  现在,刘伯明的英语在航天员队伍中是最出色的。1985年,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到依安县招飞行员,考上后不用交学费,这对刘伯明来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既可以继续学习又可以为家里减轻负担。

  于是他背着父母偷偷的报了名,没想到竞争非常激烈,报名的人非常多。但是招收飞行员的基本条件就是要文武双全,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还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高中三年的磨练,让刘伯明具备了这两样素质条件,成为了学校几年来唯一被选上的学生。当时刘伯明对父亲说:“家里的负担太重,当兵能省一大笔费用。”那一刻父亲倍感骄傲,儿子长大了,懂事了。努力拼搏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刘伯明经过几年的努力学习,1990年以优异的成绩顺利从飞行学院毕业。这一年他也收获了爱情,与现任妻子张瑶订婚。说起他的爱情来还有一段故事。

  张瑶是他高中班主任张福林的女儿,当年刘伯明考上飞行员后,高中的校长也就是未来的岳母,非常欣赏这个小伙子,就有意把女儿嫁给他。就回去和丈夫张福林商量,不说不知道,两人想一块去了,于是就找人从中牵线。

  张瑶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幼师,工作的早,地点就在县城。刘伯明从部队回来后就在县城和张瑶见了面,两人一见钟情、相见恨晚,回家的`时候就直接把姑娘领回了家,让家里人大吃一惊。就这样两人的事情就定了下来。

  毕业后刘伯明成为了一名战斗机飞行员,驾驶过各种类型的战斗机,出色的表现让他在第二年开始了单飞。并被任命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中队长,安全飞行105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3年刘伯明在县城与张瑶结婚,因为家里穷,结婚时用的车什么都是女方家准备。1998年,国家为“神舟五号”招募第一批航天员,刘伯明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激动,想起偶像阿姆斯特朗,这就是他应该去做的事。

  这一次的选拔比起飞行员招收更加苛刻,国家从全国的几百名一线飞行员中挑选14人作为航天员。刘伯明非常幸运,第一批就被选中,成为第一批6人中的一员。后来张瑶也跟着刘伯明到了部队,国家为了解决航天员的后顾之忧,所以他的妻子一般也会安排到航天城工作,这样子女上大学也将能得到照顾。

  20xx年“神五”准备就绪,刘伯明顺利入选备选梯队,但是两件事情让他与这一次“飞天”擦肩而过。

  刘伯明为了保持良好的状态,一次打篮球竟然把脚扭伤了,等到脚伤养好后,更大的不幸降临了。他的母亲由于突发心脏病去世了。

  尽管航天员有着超乎常人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在最终的考核中,他排到了第五名,“神五”飞天最终由另外一名优秀的航天员杨利伟获得。

  “神五”落选后,刘伯明触动很大,没有找借口,从自身找原因,就像当初高中死磕英语一样,他把相关的专业书籍都找了出来,重新梳理认真学习。

  仅仅三个月,他整理出了笔记、资料70多万字。“对症下药”,针对“神七”任务,刘伯明摸索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训练方法,不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心里表象记忆法,每天晚上躺在床上,你以为他是在睡觉。其实不是,他是在脑海中重现白天训练的操作程序,就像放电影一样。皇天不负有心人,刘伯明终于入选“神七”航天员,与他一起的还有翟志刚与景海鹏。

  20xx年9月25日,“神七”搭载三名宇航员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经历三天的太空之旅后成功返回地球。刘伯明圆满完成首次“飞天任务”。

  他的父亲激动的说道“没有白努力,儿子是好样的!”

  成功圆梦后的刘伯明非常低调,很少出现在公众媒体面前,此后的神九,神十他主要参与技术支持方面的工作。

  20xx年刘伯明进入北京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继续深造。

  20xx年12月再次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

  20xx年6月17日9时,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宇航员被送入太空,晚上18时三人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太空站。

  在经历两个月的太空之旅后,20xx年9月17日13时30分许,聂海胜、刘伯明 、汤洪波顺利返回地球,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在得知刘伯明顺利返回地球后,他的家人感到激动高兴,他的弟弟刘佰福早已准备好了“排骨炖豆角”的原料,这是刘伯明最喜欢吃的一道菜。

  刘伯明的成功不是偶然,他成功的秘诀在于言行一致,律己慎苛,俭朴无华,不计得失,奋勇向前,永不停止的精神。

  正如他曾说:“离得越近越光荣,航天队伍没有失败者,永远没有失败者。不管谁上,他都是一个执行者和实践者,所有人梦想的实践者。”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9

  20xx年,刘伯明入选神舟七号任务乘组。20xx年9月25日,他与航天员翟志刚、景海鹏一起奔向太空。

  探索太空,是勇敢者的事业。

  在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中,应该有这样一段记录:

  20xx年9月27日,在刘伯明、景海鹏的协助和配合下,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出舱,完成了我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任务,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技术的国家。

  那次“太空漫步”,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

  开启舱门时,翟志刚用力拉了几下,舱门没有反应。此时,飞船即将驶出测控区,必须尽快打开舱门。这时,刘伯明递过来一把开舱辅助工具。在刘伯明的.协助下,翟志刚使用辅助工具终于打开了舱门。

  推开舱门,航天员们的耳机里突然传来“轨道舱火灾”的报警声。

  轨道舱内的刘伯明和返回舱内的景海鹏第一时间检查了所有设备,并且判断此时轨道舱处于真空状态,是不可能发生火灾的。事后分析表明,轨道舱火灾警报只是一场虚惊。

  “那个时候,我和志刚目光对视,彼此心领神会。他毫不犹豫地出舱,我也果断调整舱外活动计划,先将一面五星红旗递到他手中。”刘伯明回忆说。

  “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刘伯明说,“就算再也无法重返地球,我们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飘扬!”

  “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正是因为秉持着这一坚定的信念,刘伯明在一次次挑战生理、心理极限的训练中保持坚强,在面临一系列考验和挫折中义无反顾作出选择。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10

  方俊明,男,56岁,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人。

  1985年8月,28岁的方俊明为救一个假装落水的顽童,跃入河中,造成颈椎骨折,高位截瘫。直到XX年11月,方俊明终于获得了迟到28年的`见义勇为荣誉称号。

  方俊明救人当年,武汉市尚无见义勇为方面的奖励条例,被"救"男孩的家庭始终不愿出具书面证明,致使他见义勇为的行为一直未得到确认。对于这样一位"英雄",他所在单位,原武昌车辆厂,只好比照工伤来处理。

  武汉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于1993年成立,但奖励对象为"与犯罪分子作斗争人员".这两年,有人问方俊明有没有见义勇为证书,"我觉得蛮尴尬,只好把报上的报道拿给人家看。"

  这些年来,妻子离开了,父亲也去世了。方俊明的生活无法自理,依靠母亲姜春梅日夜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并将当时尚未满周岁的孙女拉扯养大。

  XX年,一部话剧上演后,方俊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应方俊明要求,武汉市通过收集材料,确认方俊明当年行为属见义勇为,并颁发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

  虽然荣誉迟到了28年。但方俊明从来没有后悔那次行动。一个家庭的艰辛,一个生命的委屈,这一切都见证了善良在人们心中的恒定不变的价值。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11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青年是赛场拼搏的运动员,是防疫战场的医护人员,是科研一线的研究人员,是讲台上教书育人的教师,是基层服务的社区工作者在刚闭幕不久的东京奥运会赛场上,青年运动员们都是怀揣着梦想,奋勇征战赛场。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亚洲飞人苏炳添,他敢于有梦,勇于逐梦,他坚持不懈、勇于挑战,他严于自律、敢于吃苦,他是新时代的青年榜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作为新时代青年当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逐梦而歌,踏浪而行,争当排头兵,跑出时代加速度。

  当以人生有梦不觉寒,此心光明万物生的专注执着坚守初心使命。苏炳添从练短跑开始,就立下了一个梦想:成为第一个进入奥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黄种人、亚洲人。在田径短跑项目上,黄种人想要赢得一席之地似乎太难了,但是奥运史上没有黄种百米飞人,不代表以后也没有。苏炳添坚持自己的目标,并时刻提醒自己一直朝着目标前进,有了这份专注和执着,在训练中心如止水地蛰伏,在比赛中全力迎接挑战、克服困难,苏炳添一步步实现自我突破,创造了属于自己、第1页共8页

  属于中国的新奇迹。青年人也当秉持这样的.专注执着,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不舍初心得始终,敢追梦、不放弃。

  当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自律坚持强化担当作为。19xx年出生的苏炳添马上就要满32周岁,在田径赛场沉浮多年,能跑出如此好的成绩,离不开他在生活和训练上的无比自律。他有份一直坚持的自律十不:不文身,不喝酒,不抽烟;不发胖;不染发;不外出吃饭;不瞎嘚瑟,不喜欢逛街;不买奢侈品;不炫耀。队友和家人对他的严于自律都有口皆碑,坚持自律是让苏炳添在顶级短跑选手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要素。多元化价值观的今天,时兴追求各种自由,但殊不知自律才能自由。青年人亦要如苏炳添般,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坚持用踏实自律修炼出自己的核心硬实力,做强国有我的时代新人。

  当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的刻苦磨砺汇聚奋进力量。苏炳添善于反思总结,他坚信注重细节、多面打磨,不断突破自我、创造辉煌。针对自己技术上的不足:起跑姿势不合理、前7步步长偏小、全程呼吸和速度节奏不佳等这些细节问题,苏炳添及其团队认真分析,一点一点加以修正完善。2014年换了起跑腿之后他成功突破桎梏,把成绩稳定到了十秒以内,如果没有对这些细节的极致把控与不断磨练就没有如今的亚洲飞人。青年人也要多思考、多总结,做到一日三省吾身,坚持磨炼、不断战胜自己、突破自我,在为民服务上大做文章做大文章,方能赢得群众的口碑,走出属于自己的赶考之路。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12

  在困难险阻重推进扶贫之路。进入雨季的百色,暴雨说来就来,洪涝、塌方等自然灾害也是常有的事。面对,汹涌澎湃的洪水,黄秀文与朋友聊天时表示:有一辆车已经被水冲走了,我不懂怎么办了。面对灾难,她轻易的说出了自己的恐惧,可面对选择,有人选择到安全的地方避难,她选择了冒险一试。经过大家焦心的等待,远方传来了黄秀文已故的噩耗,经过搜救队员的努力以及指纹比对,确认黄文秀的遗体已经找到。大家纷纷表示难以接受,他们多么希望热心的黄文秀只是因为临时加入救灾队伍耽误了回村的时间,百坭村委会主任班智华说:我到现在都不敢相信她不在了,她的离开让村民们悲痛,她给村里做了太多事情了。

  英勇的战士,人民心中的好书记。从来到百色的那天开始,黄秀文就把这里当做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她把自己比作是和平年代的战士,生前在地方电视台录制的一档节目里说表示:百色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如何将百色革命先烈们奋勇前进,不断拼搏的精神传承下去,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责无旁贷,同时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有信心在党的'正确领导之下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在得知黄文秀遇难的消息后,许多干部群众、选调生、大学生纷纷在社交媒体上转发这一消息和她生前的照片。大家表示:人民的好书记,人民不会忘记你。我们的第一书记,承载着无数百姓脱贫的希望,是贫困山区建设脱贫工作的第一工作者,是我们百姓与党的守护者。黄文秀的事迹将激励更多青年在接过建设美丽壮乡的接力棒,在脱贫攻坚的事业上挥洒青春。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13

  陆鸿今年45岁,是苏州市缘跃纸制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也被称为“阿甘厂长”。不满一周岁时,一场中毒性脑炎让他成了一名脑瘫患者,他的小脑指挥神经失常,影响了肢体和表情的控制,头也常不受控制地晃动。身体上的“不一样”让陆鸿在找第一份工作时碰了壁,职高毕业时,本该接收他的'工作单位拒绝了他。后来,他在叔叔的工厂里学习“敲白铁皮”的手艺,还学会了骑自行车,正是那段骑自行车上班的时光,让他的体态更接近了正常人。

  在叔叔的工厂干了两年后,陆鸿辞职了,并从20xx年开始创业,他修过自行车,开过报刊亭、电话亭和碟片店,开过专门出售视频素材的网店,又跟店里的顾客学了摄影。20xx年,他终于开了自己的照相馆,并苦练修图技术,凭着这一绝活,照相馆的生意越来越好。不少顾客总问他要和照片配套的相册,陆鸿和妻子商量后决定自己制作相册,从家庭作坊做起,一步步发展成了如今营业额超过千万元的企业。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14

  虽然每年只有十个人,有真正打动我的,也有让我无感的,但是今年的张丽莉--一个危急关头舍身而救下了学生的老师。这个看似普通的人却让我潸然泪下。

  在一辆客车突然失控并冲向学生的危急关头,张丽莉不用后退一步,哪怕是站在原地不动,她都没有生命危险。可她毅然选择了飞身向前,将即将被车撞到的两名学生奋力推开,而自己却被无情的车轮重重碾过,造成双腿高位截肢。她今年刚满29岁,这个不平凡的瞬间感动了所有人,她的病情更牵动了人心,张丽莉老师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关注,她被大家亲切的称为“最美女教师”。她在学生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己救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柔弱的身躯支起一片生命的天空,用行动谱写一曲感天动地的大爱赞歌。她践行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彰显了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这位年轻的女教师,用行动谱写着最伟大的赞歌。他是当之无愧的“最美女教师”。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近几年来,我们听到和看到的`那些不愿听到和看到的丑恶事情,曾经让我们甚是困惑迷茫。当两岁女童小悦悦被车轧过,而身旁18人路过竟视而不见,被车二次碾轧致死;当地震来临第一个跑出教室的老师“范跑跑”还在振振有词;当“彭宇案”一度让人不相信这世上还有好人在;当老人摔倒无人敢扶怕遭反诬……一件件冲击这做人的道德底线,人们不禁叹息当今社会的浮躁不堪、人情的冷漠和道德沦丧。连温总理也曾在一次紫藤花上感叹:“如今社会诚信的缺失和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人间正道是沧桑。正当我们这有着几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次次遭受挑战与冲击时,我们的身边也在不断涌现出人间大美大爱的感动事迹和感动人物。像奋不顾身用手臂借助此时楼坠落的两岁女童而受伤的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像深圳打工的19岁女孩不惧危险用“天使之吻”救下轻生男孩的“最美少女刘文秀”,像发生在生死关头奋不顾身救学生的“最美女教师张在丽莉”……正是他们的大美大爱,犹如一根擎天柱,撑起了我们整个社会的天,让我们在灰暗的感叹中惊喜的看到一道道人性光辉的闪耀。也正是他们一次次善良和美丽的义举,在一次次激发我们整个社会一种向善的力量。这种力量就像一块块铺路基石,当这样的基石一天天多起来时,我们前行的路就会越发的平坦,我们的内心就会生发更多的希望和鼓舞,我们的生活才会拥有温暖和感动,我们头顶的道德天空也就会更加蔚蓝,我们这个社会也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我相信,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都付出一点点,定能凝具一股强大的力量,这样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15

  朱丽华,女,生于1957年10月,1994年10月入党。现任浙江省盲协副主席、嘉兴市政协委员、嘉兴市盲协主席,嘉兴丽华推拿诊所所长。

  四十多年前,两次意外事故让她的双眼彻底失明,但她用奋斗来追逐光明,靠着自己的双手推出了璀璨人生。她刻苦钻研中医推拿技术,成为嘉兴市首位也是目前唯一的'盲人中医师,为22万多人次患者缓解病痛,并带动了100多名残疾人就业;同时,她坚持做慈善,从1991年到20xx年,朱丽华捐助的资金已达373万元,帮助了480名孩子圆了上学梦。她说:只有奉献才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相关文章:

十大中国感动人物事迹11-14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精选】08-04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10-11

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事迹05-31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10-06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烈士06-16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简介10-08

[荐]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07-06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优秀12-19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优秀]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