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成绩
一、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小学生具有求知欲,但有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爱动、精力分散等现象。为了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的单一教学局面,课堂教学自始至终伴随着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共同发展,切实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二、营造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怎么学。"因此,我们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当好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我们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人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主动参与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求知的强大动力,尤其是小学生,对数学知识是否感兴趣,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关爱学困生
学困生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知识链条严重脱节,从而导致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体会不到一丝的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心理。要提高教学成绩,更重要的是要转化学困生,让他们能轻松快乐地学习,让他们也有好的发展,我们一定要像重视优等生那样关爱学困生。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课堂教学中,作业批改中,练习设计中,课后辅导中,对两种类型的学生要区别对待。优生侧重挖掘潜力,激发学习探究的兴趣,增强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欲望。学困生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训练。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对这部分学生要有所偏爱,及时给予补缺补差。要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通过研究每个学困生的特点,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帮教计划。除了在学科知识点上及时进行补缺补差外,还需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困生的意志和毅力。在实施帮教计划的前期,教师要善于找出他们的优点、特长和潜在能力,在课堂上尽量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之产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在实施计划后期,要注意培养学困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让他们懂得学习是项艰苦的劳动,需要持之以恒。
2、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1、从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组织数学智力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思考和创新的体验中构建知识,学习方法,增长智慧。这里说的智力活动,就是为学生创设一种动手操作、独立观察、引起思考的实际活动,激起学生自主地钻研和创新,经过群体的交流,完成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使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精神财富。
2、真正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思想。这句话作为一个口号来提是比较容易的,但真正落实在课堂上,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首先,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真正从权威的讲授者变为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好朋友和引导者。我们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实验、摸索、总结,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彻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起一套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实验班初步形成的教学思路是"问题情景--操作、探讨、交流--总结、应用、拓宽"。经反复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过去上复习课,老师系统整理知识,学生听完后,完成一些相应的习题,总结一下,就算是复习告终了。复习课的改革多年来一直是一个难点。但在我们的实验班上大改过去的上法,知识的脉络由学生分小组独立整理,练习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互相设计,交流练习。就拿分数应用题的一节复习课来说吧。学生用表格、树枝图、迷宫图、实物图等多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整理思路,不管那种形式,都把这一单元的知识联系、解题规律揭示得清清楚楚。在交流过程中,还允许同学们提出问题,进行答辩,关键的环节还能举例说明。特别是有一个小组设计了一棵彩色的大树图,用根、茎、枝、叶把有关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在知识和解题方法上的内在联系、基本规律、把握本单元的知识基础,形象有趣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再加上巧妙的练习设计,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赞扬,使这节复习课上出了情趣,上出了深度。学生们在学习潜力和学习方法上的出色表现,深刻地教育了老师。
3、积极营造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敞开思想参与学习活动。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乐意在游戏和活动中学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但在传统的课堂上,往往被过于严肃的"管教"和"八股式"的套话,把好问好学的积极性压抑了下去。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提倡教师办好三件事:一是保证学生在探讨问题时,有宽松的气氛,必要时,可以下位,可以重组小组,甚至大声争辩;二是理解童心,允许学生用自然的、带有童趣的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意见;三是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这样就可以大大解放了学生,也大大解放了老师,课堂上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谐的新景象。
3、活跃数学课堂气氛
一、有趣导入,快乐全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们在讲授每一个新知识的初始阶段,可以通过猜想、谜语、故事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快乐地进入学习数学的状态。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讲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捉蚊子,忽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了,小蝴蝶却笑着说它们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带着小蜻蜓去找它们家族的成员,它们找到了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人。同学们,为什么小蝴蝶要这样说呢?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的,注意力集中的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二、关系融洽,和谐课堂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课堂的前提条件。研究表明,师生情绪严重对立时,学生会拒绝接受来自教育者的一切要求,阻碍他们对正确要求的意义的真正理解;只有建立了良好的融洽的师生关系,才可以消除学生对教师的陌生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课堂上,教师应该语言亲切,神态自然,情绪饱满;课下,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耐心细致回答学生的疑问。教师以自己的激情影响学生,以自己的爱心感染学生,学生自然会信心十足,精神昂扬高涨,积极主动地配合课堂教学,与教师共同营造良好的、活跃的课堂气氛。
三、创设情境,活泼课堂
恰当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创新意识就会孕育产生。首先,我们可以创设动画情境,依靠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相关的动画片等等来启迪、开发学生的思维。再次,创设故事情境,或根据教材中的插图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编制成一个小故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带领他们进入故事情境中,激发小朋友们的学习兴趣。最后,可创设实践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东南西北》时,可把学生带到户外,让学生辨别学校、树木等方位。
4、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
渗透数学史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史和数学家的生平是很多学生都喜欢的,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若能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这样,不仅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虚数不是神秘莫测、绝对权威的。从虚数概念“生长”过程来看,即使是数学家的认识也是逐步深入的。最初人们对虚数持怀疑和不接受的态度,莱布尼兹称虚数是“理想世界的奇异创造”,是“神灵的美妙的庇护者,几乎介于存在和不存在之间的两栖物”。欧拉尽管用它,但也认为虚数只存在于想象之中。直到哈密尔顿把复数建立在实数理论基础之上,以及复数在物理学等领域中的应用加强时,人们才开始真正接受虚数。这与学生学习时,缺乏了解它们的实际应用而造成对概念理解和接受上有一定的心理障碍是一致的。但历史的呈现有助于学生打消神秘的心态和权威的心理,这些介绍能让学生倍感新鲜,乐于接受。
学习对数概念时,我在两个班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式。一是按课本体系组织教学,另外是结合阅读材料《对数与指数发展简史》,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结果表明,学习“对数发展简史”之后的班级学生对“对数”学习的难度明显降低,对学习对数的兴趣明显提高,对学习对数的目的更加明确,对对数产生的过程更加清楚。
以数学的应用性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从日常生活中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有切身体会的一些问题入手,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知识。只要你留意,你就能发现。比如:增长率、企业成本与利润的核算、市场调查与分析、比赛场次安排、彩票中奖概率、海水潮汐的周期变化、银行利率等等,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并明确数学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更好地适应生活,有效地进行表达和交流。作为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发现,善于提出生活中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会感觉到知识的乐趣,想去发现、去创造,产生迫切学习知识的愿望。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成绩】相关文章:
如何提高历史成绩03-27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01-02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02-28
如何提高汉语教学质量06-13
如何提高演讲12-17
如何提高高校教学质量03-03
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08-18
教师如何提高双语教学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