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精品2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1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它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价值,是我们民族的文化支柱。我们应该珍视传统文化,传承它,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曾经,我们忘记了XXX和XXX,忘记了他们清新自然、沉郁顿挫的气质和风格。在微博时代,我们惯了“蓝精灵体”和“XXX,你怎么看?”这些例行公事的套话。但是,我们忽略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它正在逐渐远离我们。如今,“甄嬛体”和“琼瑶体”居然成为社会热点,我们应该反思,这样的文化调侃是否合适。
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被改造得面目全非,我们应该感到悲哀。我们生活在一个拥有古老文明的国家,我们应该保持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不要胡编乱造,更不要挑战先人们高超的文学功底。我们需要坚守本真,不要在传统文化调侃中迷失前进的方向。
在信息时代,人们追求精神愉悦是正常的,但是各种不伦不类的文化体例的出现是不好的征兆。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连自己的文化都保护不了,那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我们不能忽略几千年前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让它自然之美得以保留。
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并不是要我们一成不变地照搬先哲的思想,创新和突破是必要的。但是,我们需要尊重和敬畏先哲们的智慧,不要矫揉造作,不要将经典俗化。我们需要保持敬畏之心,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让自然和谐的春风吹向每一个角落,让传统文化之树绽放鲜花朵朵,滋润万物。
文化是精神家园的耕耘,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的重要保障。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认同与归属。在一个浮躁功利化的社会,文化似乎成为了一种奢侈品。因此,我们需要重建文化家园,解决精神的归宿与寄托问题,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脉,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须要求。
文化传承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精神的寄托和灵魂的归宿。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这一文化潮流不曾断流。在这个传承的过程中,我们有着无可比拟的传统建筑和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游览故宫、登上长城、欣赏园林,以及享受包饺子、赛龙舟、插茱萸等传统文化活动。我们可以吟唐诗、诵宋词、读小说等来感受中华文化的美妙之处。只有通过不断地从经典中汲取营养,才能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传承悠久的大国之风范和光辉文明之伟大。
文化虚无则是对民族文化的否定,是的坍塌时代的悲哀。XXX曾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批判过对文化的不正确做法。在这个急剧变革的时代,我们面临着许多困惑,抛弃传统和丢掉根本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正在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华文化强调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仁者爱人”等思想,这些思想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血脉,深深融入每个炎黄子孙的精神基因中,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文化创新则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发展。进行文化的创新,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用好这湾源头活水,用其蕴藏的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进行文化创新,要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进行文化创新,要认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认真汲取其中的精华,发掘其时代价值,增强文化自觉性与文化的自信,增强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按照时代发展需求,对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进行改造完善,激活其生命力。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我们不能袖手旁观。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态度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使中华传统文化永远在世界民族之林熠熠生辉,发扬光大。作为时代青年,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是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脉。
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等节日都是从古代发展而来,其风俗中蕴含着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我们需要坚守的是传统文化中那些优秀的富有民族精神的东西,如国画、书法、碑刻,以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精神文化。
尽管“洋节”如圣诞节、复活节等带来了新鲜的西方文化,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年轻人似乎对“洋节”过分偏爱,忽视了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工业文明转化的时代,传统节日仪式上的淡化难以避免,但若是淡忘了传统节日,甚至寻觅不到一息对传统节日的记忆,那将是危险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需要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不尊重不善待传统文化,难免逐渐丧失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需要重视如何坚守传统文化。
每个传统节日都寄托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每个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寓意,其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里面蕴含着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智慧的结晶。只要我们记住传统节日内涵,牢记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刻韵味,改变庆祝方式,传统节日的发扬光大是可行的。
坚守传统文化的内涵,不意味着固步自封,而应该创新形式、顺应发展要求,实现突破。历史上,许多贤士雅士忧国忧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但在当今社会,许多人荒废了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甚至把古代名人当成自己的祖先加以炒作,这让人十分担忧。我们需要反思如何保护好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节日是一种文化俗,弘扬文化、倡导精神是其主要意义。如果节日只是用来休息度假,那就忽略了其文化价值,让节日埋没于物质消费中,变得乏味。我们应该注重享受文化的滋养,而不是只关注消费和休闲。因此,“黄金周”不应只有“黄金”,而应该注重“文化”。
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光芒映照着当代社会生活,从满满羁旅风雪夜归到春运期间滚滚人潮,构成了永恒的景观。春节不仅是亲人的聚会,更是精神的洗礼和伦理关系的更新。现代化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但不能改变春节返乡的汹涌人潮和天下游子们的一片归心。我们应该努力使充满活力和温情的传统春节,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期盼,闪现出民族文化的光彩。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不仅是人们祭祀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动,与中国文化深层的祖先崇拜、孝的文化之间有着深刻的关系。这种文化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的支柱。同时,清明也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季节仪式。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起源于古人对月亮的崇拜。它融合了秋尝和XXX等传统文化元素,代表着中国人家庭团聚、分享亲情和向往美好的人伦理想。中秋节具有整合和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意义。XXX则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对话和沟通良机,同时也是实现人际关系协调的有效途径。尽管现代社会人心日渐疏远,但中秋XXX仍然寄托着中国人“天上月团圆,地上人团圆”的情感。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中秋节依然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2
暑假里的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参观了石家庄美术馆。一进馆,首先映入眼帘儿的是这段时间展览的主题——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周年书法美术作品展。
一楼的几个展厅都是书法作品,有的是小楷,写诗词的,妈妈告诉我说是《沁园春·雪》,有的是形草,写的“八年驱倭掳、百代念英魂”“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气壮河山”等等,我一边看一边听妈妈讲,无论从书法的内容还是从书法艺术本身,都深深感受到了我们中国人不屈不挠、保家爱国的灵魂和气魄。其中我们停留时间最长的是徐光耀爷爷的.书法作品展厅,因为我最喜欢根据徐爷爷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小兵张嘎》了!
接着,我们上了二楼,只看了一眼,我就惊喜地差点跳起来。原来,二楼展览的都是徐爷爷的小说《小兵张嘎》中的插图绘画作品,只不过比书中的图大多了,不光是黑白的,还有颜色。看着一幅幅的画,《小兵张嘎》中嘎子拿木头枪智捉胖翻译、向小伙伴们炫耀他的真枪、勇敢和日本人作斗争等情景浮现在我的眼前,活生生的。我们一扭头儿,在另一个展厅正在播放《小兵张嘎》的电影呢,我和妈妈赶紧跑过去坐在凳子上开心地看了起来……
我们参观的书法和美术(国画)作品都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想,我们不仅要学习并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还要通过这种传统的文化形式,表达我们的爱国情怀。受这文化的熏陶,我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了!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05-11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06-13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征文05-04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感悟12-11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05-22
[优]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06-14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范文03-30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11-17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心得体会09-30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优秀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