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数字电子技术实训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字电子技术实训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数字电子技术实训总结1
是通讯、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和电子测量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包含数字逻辑基础、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等。对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目标既不是大量的理论知识的研究,也不是针对某一领域的实践操作,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既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讲授每一个理论知识点,其枯燥性和抽象性影响了学生开展综合性和创造性实践能力,学完一个知识点不知道有何用处。学生难以掌握知识,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从与实际生活联系的小项目的设计制作入手,引入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将理论与实践无缝衔接。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一、传统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采取单调的形式(讲解)和简单的教学媒体(黑板)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图文并茂的讲解某一知识,试图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该知识点及其应用。整个过程教师控制和掌握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单方面的信息输出,缺乏有意识的学习情境设计,足够的信息反馈,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易受影响,学习的效果不佳,方法能力和实践能力难以实现。学生只要按照老师的思维方式去理解、验证,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老师也只是看重作业的完成质量和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来衡量学生的学习状态。这种教条式的教学模式严重的约束了学生的自主行为,限制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往往一个学期结束,学生对教学内容和知识点一知半解,模凌两可,更别说达到了教学要求。由于缺乏足够的实践应用支撑,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很茫然,无目标。
二、项目教学新模式的.探索
1.由项目设计制作过程学习知识
为了学生创造性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把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开放式的认识、思维和工作方式,在自我控制的学习环境中,构建解决问题形式和途径。为此,我们把数字电路的所有知识点进行分类规划,通过一些与实际生活联系的实例,设计出能涵盖各类知识点的小项目。这些小项目一是与生产生活相联系,我们周边能看到听到的,甚至是我们在用的;这样可以减轻高深和神秘感,能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二是简单易做,通俗易懂,可以直观形象的展示电路的功能和特性。三是项目产品调试简单,结果明了。
2.科学设计项目,合理安排技能训练
数字电子技术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制作项目产品是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手段,因此应精选最基本的也有较高实用价值的项目。抢答器是各类电视选秀节目中常用的一种产品,学生们都知晓。四人抢答器,若A、B、C、D为抢答器的按钮开关,任何一人先将某一按钮按下,与其对应的发光管被点亮,表示此人抢答成功,而紧随其后的其他开关再按下,对应的发光管不亮,表示抢答无效。可由集成双四输入与非门74LS20和六非门74LS04及发光管等组成的电路来完成。首先给出该项目的工作任务,包括该项目的原理布线图、所需元器件、电路功能检及故障排除等。其次,根据任务的要求完成电路的安装与功能验证。要完成该项目,最重要的是读懂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要不然照葫芦画瓢,虽然完成了抢答器的制作,但对其工作过程及原理一知半解,显然达不到教学的要求。故而由讲解抢答器的原理引入门电路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器件、电路的应用为主,加强基础知识的传授,避开集成元器件的内部结构;掌握器件的外部特性,极限参数和使用注意事项。为了更好的掌握各集成门路引脚及逻辑功能,可以专门安排技能训练课,在室完成各逻辑门电路逻辑功能的测试。通过这样的实训,可以更好的掌握逻辑门电路的基本知识。这样带着既定目标的学习过程,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达到事半工倍的效果。掌握了门电路的基础知识,很容易读懂和理解抢答器的原理和工作过程。最后,在实训室完成抢答器的安装、调试和功能验证;写出实训报告和。
上述教学方法是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互相联系的模块,将理论教学、实训与实践,项目设计制作三大部分进行了一体化的组织设计,各模块有机衔接,教学过程依次展开;构成一个完成一项目,知识一贯通的现代教学链。加强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互相交融,体现了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的特点。
3.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传统实训模式是老师在实训前做大量工作,如调试集成芯片、电阻等元器件,然后合理的安插在实训台上;教师把一切都准备好,学生只要按部就班的连接电路即可;长此以往,学生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内在潜力得不到发挥和发展。经验证明,如果实训前没有充分的准备,就会不知所措,既不能完成项目的制作,又不能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充分的理解项目原理,明确任务,才能有条不紊做好项目。
4.引导学生重视项目总结报告
项目结束,学生应用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解析整个项目过程,利用列表、图示等方法对项目结果进行科学处理,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并将其写成总结报告,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总结报告的书写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它不仅是对项目的总结,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也是论文的基础。
5.建议设立单独的项目考核制度
学期结束,学生的学期总成绩应由理论考试成绩和项目制作成绩两部分构成,并且项目制作的成绩应占到总成绩的50%。项目考核应以重在过程,不唯结果为指导思想,强调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突出创新思考和创新能力;改变以总结报告为主的考核方式,综合整个设计制作过程来评定,这样可以更准确的检测学生的水平与能力;避免高分低能,有利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培养具有科学思维方法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三、结束语
项目教学新模式应该说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教学理念与工学结合的理念相吻合,现有的教学实训设备就能满足。因此,科学合理的设计学习情境,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显得非常迫切。通过这些新模式,逐步淡化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的界限,强化应用技能的训练,走出一条知识与能力并举的全新的高职人才培养之路。
数字电子技术实训总结2
一、嘉兴教育信息化的昨天――抓资源库(购入)建设和应用操作培训
10年前的2004年我市中小学累计教育装备经费5.56亿元,生均占有教育装备金额1111.5元。装备计算机43400台,全市中小学生计算机每台使用人数为11.5人,多媒体设备2048套。全市中小学累计藏书总量960.34万册,生均图书19.2册。
10年前嘉兴教育网初步形成了市教育网络和信息资源中心,建设教育网教育教学资源库,整体购入中央电教馆资源库、省电教馆新课标资源库和K12教育资源库共计600个G,为新课改提供了一定的资源,开展全市中小学教师各类资源库操作应用培训,以县(市、区)为单位举办市级学科带头人(包括教研员)网页制作技术培训班。教育条件装备和实验教学方面开展“十室四系统”建设、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抓好《浙江省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标准》的达标工作,提高图书馆装备水平。
二、嘉兴教育信息化的今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改革创新教育装备建设管理工作
1.构建良好的数字化环境,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打下扎实的基础
近10年来,我市中小学累计教育装备经费12.41亿元,与10年前相比增长了2.6倍,净增7.68亿元;生均占有教育装备金额3237元,与10年前相比增长了3.3倍,生均净增2268元;全市计算机装备总金额3.88亿元,已装备计算机100995台,与10年前相比增长了2.9倍,净增了65628台;计算机生机比为3.9∶1,与10年前相比提高了3.5倍。全市公办中小学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班套比达到100%。全市中小学图书室(馆)纸质图书藏书总量1470万册,生均图书37.3册,与10年前相比增长了2.1倍,生均净增19.2册。
目前,全市乡镇中心以上中小学全面实现了“校校通”、“师师通”和“班班通”,截止到2013年底全市278所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已基本完成千兆网的接入工作,千兆网的接通率达到98.92%。至此,以省厅为中心的省、市、县、校高速互联的教育计算机千兆网在我市建成。
计算机网的建设,既为“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优质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提供了基础网络环境。
2.以嘉兴教育网建设为核心,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嘉兴教育门户网站建设不仅是教育信息和实施电子政务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品质、促进教育与社会和谐沟通、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重要途径。目前嘉兴教育网已确立为市教育局政策法规、政务动态、教育信息、对内对外宣传的窗口,确立为市教育网络和信息资源的中心。在教育网上大力开展名师、名校、名校长宣传活动,形成我市优质教育交流园地。加强高中学科基地网站建设,更好地发挥学科基地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与嘉兴市协同建设教育OA办公系统,与浙江省公开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同步,建设好配套的“学生学籍管理与素质评价”和“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应用系统。桐乡市教育局升级本市教育公文平台,在全省率先建成3G移动公文平台。
嘉兴教育网多次在各级各类网站评比活动中获奖,2009年1月,嘉兴教育网荣获2008年度浙江省优秀教育城域网一等奖;2月,在“中国嘉兴”门户网站2008年度57个市政府部门(单位)和县市区的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综合考评中,嘉兴教育网排名第一;4月,《嘉兴教育网》组室被嘉兴市总工会命名为嘉兴市“工人先锋号”。2013年,在参加全国比赛中嘉兴教育网荣获“全国地市级教育门户五十优网站”称号。
3.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我市全面展开
(1)数字校园建设助推嘉兴教育信息化发展。以工作实践与理论研究为基础,开展嘉兴市“数字校园”的研讨与建设,探索“数字校园”在教育教学应用中实现的方式与途径。制订“嘉兴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和评估细则”,印发“嘉兴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的意见”。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数字校园示范学校申报评估工作和省数字校园示范建设申报工作。确定嘉兴一中等四所学校为首批嘉兴市中小学数字校园示范学校,海盐元济高级中学成为全国100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有效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2)积极开展“电子书包”和“电子白板交互教学”试点工作。电子书包试点项目,让学生人手一台触摸式平板电脑,依托管理平台,可以实现课本、作业、考试的数字信息功能,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与学生进入密切的互动交流,包括讲课、作业批改、错误分析点评等,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发送的信息,将家庭作业、考试等全部在平板电脑上完成。成功开设了多堂长三角范围的电子书包应用的网络公开课。
(3)“电子白板交互教学”试点项目,到2013年底,全市交互式电子白板的配备已有2000余套。全市组织了以“白板在教学中的基本应用”为主题的浙江省信息化工程多媒体教育项目培训。各县市区定期举办电子白板与短焦投影设备教学应用培训、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展示活动。电子白板让课件“活”起来,让教师“解放”出来,让学生“动”起来,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推进新媒体新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变革作用。
(4)以网络为平台,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近年来我市有37所省和国家级实验学校开展了异地远程互动、同课异构、送教下乡等多种形式的结对交流活动。尤其是网络异地远程互动,实现了我市中小学能利用自身技术、由一位教师执教两地或三地学生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4.加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培养提高师生创新能力
(1)积极组织各级各类比赛,成绩喜人。多方位开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开展省基础教育微课征集活动和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网优秀微视频评选,通过一系列比赛,有力地推动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深化了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了全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创新了教学模式。
(2)以课题为抓手,带动实验学校工作向纵深发展。以课题带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全面展开,形成了“课题立项―开题培训―中期交流―结题培训―结题报告―成果评审―经验交流”模式,进行课题的精细化管理,10年来共申报立项了嘉兴市现代教育技术专项课题共400多个。
(3)作为一项新兴的教育科技活动项目,机器人活动已在我市蓬勃开展,四所中小学被“中国教育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命名为全国中小学机器人教学实验学校,组织开展全市智能机器人比赛活动。
5.不断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研究工作
积极开展市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创建工作,截止到2013年底,全市已有101所中小学校实验室被评定为“嘉兴市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稳妥地实施中考加试实验操作考查,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初中实验操作考查办法。规范有序地进行教育装备的采购工作,严格按照政府招标法和采购法,指导、协调完成各类教学器材和图书的采购工作。
6.以书香校园工程为引领,扎实推进中小学图书装备建设和管理
以省厅图书供应为主渠道,优化馆藏结构。完成省书香校园和省中小学工具书配备项目以及地方财政经费列支的图书征订采购工作。为每个中小学师生建立个人数字书房。组织开展省、市示范图书馆复查整改工作。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专业发展,开展全市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全员培训活动。开展二次文献的开发利用,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征文活动。开展阅读指导课教学案例评选,进一步推动了阅读指导课的有效开设,丰富了书香校园工作,从而将书香校园工程引向纵深发展。
三、嘉兴教育信息化的明天――云计算技术将引领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潮流
(1)当前我市的教育信息化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县市区和学校之间存在信息资源的孤岛现象,因此我们要建设统一的区域教育资源共享云平台,在云平台上可以提供诸如教师空间、流媒体系统、教师教育平台、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和网上虚拟实验室、教学质量分析系统等等,逐步使个人、班级、学校、县市区通过教育资源共享云平台,实现随时随地资源共享、教学互动、知识传播、网络教研、家校互动,以及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各自需求和权限调用所需资源和信息。
(2)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下,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拓展课堂增效途径,尝试“翻转课堂”,让课堂变成教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这样的教育方式让教师进行重点辅导效果比传统的教学更有效。随着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借助电脑、网络等途径获取知识已经成为一种可能,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制作成不同的“微课程、微视频”让学生在网络上观看学习,获取知识。同时也有效避免了有偿家教的不良风气。
数字电子技术实训总结3
数字电子技术是支撑智能电子产品设计的重要技术,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对机电工程类专业来说,《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为学习《单片机技术》《PLC技术》《嵌入式技术》和《电子创新设计》等后续重要专业课程作了重要的铺垫。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学习和理解能力,不喜欢单一的理论钻研,喜欢动手实践,将基础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在电子技术迅猛发展,电子元件材料和电子工艺层出不穷的背景下,针对高职教学,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项目式教学方法进行探索研究很有必要。将基础知识、软件仿真、实物制作和拓展训练融入项目教学中,通过实践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给学生一个灵活自由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实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设计能力[1]。
2与时俱进,破旧立新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科技迅猛发展,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电子元件材料不断更新换代[1]。我们的教学也要与时俱进,破旧立新。在选择教材方面,选择与新时代知识相符合的教材,选择适合当前高职教学环境的项目式教材。有的教材曾经很经典,但是对于现代的高职教学来说,教材的编排过于守旧,教材里选用的例子和项目已经很旧版,缺乏新时代的朝气。应该选用基础知识与现代电子技术相结合的教材,教材里的项目例子等能跟现代生产生活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对电子设计的创新改造。在选择教具方面,也要与时俱进,选择与现代生活生产相关的教具。例如在学习基本逻辑门的时候,可以选择生活中使用的声光控制灯,这样,一来学生对声光控制灯见得比较多,二来用学习的知识解释常见的产品原理能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在项目选择方面,要让项目接近现代的'生活生产,富有趣味性和现代性。项目中电路中选用当前流行的电子元件及芯片,与企业生产接轨。总项目能涵括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点。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能检验理论知识,能更好地丰富理论知识。单一的理论教学比较枯燥,知识难以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连续上两节理论课,很多学生就呈现出疲惫不堪、精神颓靡的状态。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提倡使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式教学,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寻找知识点的突破。在项目实践中,可以知道数字电子技术能做哪些产品,能知道本课程有哪些局限的地方,引起学生对后续课程知识的联想及渴望,能使学生提起精神,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习兴趣。项目的实施环节安排如图1所示。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先讲解与项目相关的基础知识,如数制、逻辑门、译码器等等,然后让学生对项目进行讨论及提问,了解项目的电路原理后,进行软件仿真测试,最后进行实物制作。制作好实物后,对电路尽心调试,将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软件仿真环节能锻炼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电路分析能力。实物制作环节能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故障排查能力以及方案的验证能力[2]。老师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进行监督和适时指导。
4拓展训练,创新设计
技术发展,重在创新。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后备军,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动性。在做完一个项目后,安排课内拓展训练,巩固前面的知识,为后面的知识作铺垫,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创新改造或设计,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设计思想。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的拓展训练活动,如参加相关协会,参加相关知识的竞赛,如校内外技能竞赛、“大学生挑战杯”比赛等等。通过拓展训练,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的主动性[3]。在小组合作中,锻炼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及组织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模拟企业的生产活动,有利于学生以后与社会企业工作平滑接轨。
5综合考核
在学生考核方面,摒弃常规的单一理论考核,注重过程考核,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4]。综合考核不但注重基础理论考核,还注重学生的平时项目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考核及课堂表现。考核方式如图2所示。理论考试重在考核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平时项目考核重要考核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及在项目实践中的表现,课堂表现考核是检查学生的课堂纪律及是否认真讨论、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课程作业考核重在考核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6结束语
高职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带着这两个问题,高职老师一直在做调研研究,科学定位,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法。在现代的职业教育教学中,我们打破传统的单一的理论教学,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致力探索和研究最为合适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尽力为现代企业培养适用人才。在这条探索的路上高职老师不畏困难,不断学习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不断努力。
数字电子技术实训总结4
《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 、通信技术、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主干技术专业基础课之一,对于专业教学起着承前起后的重要作用。培养人才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等学校的迫切要求。高等学校要实现从传统知识型向创新型培养目标的转变,首先必须落实到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上。本课程通过对常用电子器件、数字电路及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数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深人学习数字电子技术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该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工程性和实践性,而且近年来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摆在相关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教学内容体系的创新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它要求受教育者最终应“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高职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要求是:“基本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够用体现在本门课程学习应用及后续课程的学习所必备的知识,不必求多求全。因此教学内容要围绕技术应用能力与素质培养这两条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加强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操作技能,强调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从教学目标出发选择教学内容,把握理论上的度。《数字电子技术》是应用电子技术、信息工程等电子类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训练学生数字应用和电路调试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突出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知识的应用,不过多讲繁琐的集成电路内部分析和数学推导过程,着重外部逻辑功能的描述、分析和应用,强调外特性和主要参数。如在讲授TTL与非门电路原理图时,对于内部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各个三极管的导通与截止,拉电流和灌电流的概念等,不要求所有学生彻底搞清楚,只要求学生记住TTL与非门的电压传输特性和噪声容限等结论,以后会用即可。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教学方法的创新要体现高职生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创造性。为了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以教学为主线”的新的教学模式, 首先在方法上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就是要强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能举一反三地学,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课程教学中要有侧重点,对重点内容要舍得花时间,学生掌握这些重点内容后,其他内容就容易掌握,触类旁通。教师没有必要照本宣科地全部讲授教材的内容,可以将部分内容经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自学,培养其自学能力,这样也可以缓解学时数少的矛盾。将课堂讲授、课内讨论、课外自学、技训练等有机地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设计实例或工程实际问题引入课堂、现场教学、“精讲多练”等方法进行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其次在教学手段上应充分利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演示,这是利用计算机和其他现代媒体容图、文、声、动画等形式于教学之中,通过视觉和听觉全方位地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理解。适当地利用模型投影、课件及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使教师讲解清楚,省力,还可节省教学时数,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其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思考理论与应用的问题。
三、开放式实验教学创新
在课程教学内容大增,知识更新速度日益提高的现实面前,迫使不单对教学内容,而且要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要逐渐更新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观念,大力提升实践教学的地位。在开始实验前,教师必须制定书面的总体工作计划,口头或书面向学生下达实验任务。讲授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器件的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安全及实验所需要的参考资料,分析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学生应获得哪些能力。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电路或根据实验要求自行设计的电路,在实验室独立完成实验,遇到困难尽量自已解决,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动脑能力和独立操作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经历挫折,体验创造的艰辛和困难,从而培养出良好的创造人格和突出的创造才干。充分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创造性,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学生的整体动手能力。使学生系统掌握电子制作的全过程,把理论教学和实验、技能训练、科研结合起来,彼此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笔者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结构体系及教学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创新需要不断地尝试。 从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及实验内容创新等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入手进行探索,把创新的思想贯穿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认真研究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引进先进教学手段,强化实验操作环节,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不断地总结和探索,将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数字电子技术实训总结5
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向我们证实―点:在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所提供数字资源的用户群体主要可以分为教师以及学生这两大类,其中尤以教师群体所占比重更大。数字资源应当从哪几个方面人手不断提升与完善呢?笔者现以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教师读者有关数字资源的利用调查数据为例,对高职院校教师读者数字资源的利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与说明。
1.南充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读者数字资源利用状况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与研究南充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读者对于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利用状况,相关工作人员于20xx年底组织了针对教师读者的问卷调查活动。本次问卷共涉及到30个问题,其中包括意向选择问题28个,开放式回答问题2个。调研组相关负责人员按照学院各学科科系教师读者的人员配备比例进行问卷发放,统计共发放问卷325份,回收有效问卷共计278份,有效回收率为85.54%。
2.南充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读者数字资源利用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笔者按下来以经由SPSS软件数据处理的20xx年度南充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读者数字资源利用状况调查结果为基本依据,从教师读者对及电子资源的认可程度以及教师读者应用电子资源的原因及目的等多个方面入手,对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师读者数字资源的利用状况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
2.1教师读者对电子资源的认可程度调查结果分析
首先,从教师读者高频率使用的资源类型角度上来说,问卷调查统计表明:问卷调查统计表明:在问卷调查的第15项问题“你获取学术信息的主要渠道(多选题)”之中,选取图书馆纸质图书及期刊文献资源的.人数占到了调查总人数的24.8%等。这说明教师读者群体对于学术信息获取的渠道呈现出了以搜索引擎为主导地位的新局面。
2.2教师读者应用电子资源的原因及目的调查结果分析
首先,在问卷调查第16项问题“你经常利用电子资源的原因”之中,在使用过数字资源的164名教师读者当中有38.8%比例的教师读者明确表示经常使用电子资源等。以上诸多数据表明:电子资源较传统意义上的纸质资源有着多样化的应用优势,是整个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必然选择与发展趋势。
2.3教师读者应用电子资源满意度分析
在第8和第9项中请读者分别对图书馆购买的电子期刊和电子图书的满意度做出选择,基本满意以上的分别在28%和33.8%,不满意的为20.8%和16.5%等。特别是在第25项调查读者利用电子资源遇到问题时,经常求助的对象是谁时?只有17%选择的是图书馆工作人员,这应让我们自己好好反思一下,提高自身素质和读者的满意度。
2.4根据读者需要来确定资源采购
我们在第27项中还把前期试用的一些电子资源列表出来请读者帮我们选择那些可以购买,结果表明中国知网(CNKI)和读秀学术搜索名列前茅,因此在今年的电子资源采购中我们及时调整采购计划,优先采购了这两个电子资源,将有限的经费购买读者最需要的东西,真正做到“一切为了读者”。
2.5教师读者应用电子资源地点及其分析
在第22项问题中,请读者分别就使用电子资源地点做出选择,其中选择在家里使用的占62.6%,在办公室占21.9%,在图书馆只有12.6%。这是因为教师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或办公室备课及做科研工作,由于现在网络发达,不需跑到图书馆来亲自查阅资料就能解决问题。
2.6校外用户需求的分析
我们第26项是对电子资源校外访问是否需要的调查,有58.3%的读者选择了需要。这主要是由于我院至今没有在新校区修建教职工宿舍,大部分教师都住在校外,不能通过校园网来免费使用电子资源,因此我们在采购每一个电子资源时都要求供应商尽可能的为我们提供校外用户使用权限。
3.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完善措施分析
3.1搜索引擎方面
本次有关南充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读者数字资源利用状况的问卷调查数据向我们证实了一个方面的问题:虽然大部分教师都清楚的认识并了解专业数据库在文献资料查询、下载以及处理方面区别于传统纸质文献资料的优势,但仍然有部分教师读者将搜索引擎是做了解决文献资料需求的首要参考对象。
3.2数据库使用培训方面
教师读者希望通过图书馆能够在信息检索一般方式、信息获取渠道、信息查询与应用等方面得到图书馆专门的教育与培训。图书馆所开展的电子资源使用培训工作应当带有显著的针对性,在培训过程当中兼顾专业与兴趣喜好的双向发展。培训内容应结合各种多媒体教学资源让接受培训人员对整个电子资源的应用流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3图书馆主页电子资源建设方面
我们不难预见:在现代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现代化网络技术高速兴起的背景作用之下,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了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当中,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发展的持续推进在很大程度上将图书馆的服务方式进行了彻底的改革。
数字电子技术实训总结6
高职的教学模式不能沿袭本科“理论—实践—再理论”的教学过程,要走“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过程,课堂上学生先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产生问题,然后老师进行课堂讲授答疑解惑,掌握了理论知识后再实践动手操作[2]。《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模式改革首先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教学目标由学生掌握相关电子知识提升为掌握电子技术的应用能力;其次要改革课程标准,把课程性质与定位、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内容重新修订,把其中注重教授知识的内容改革为注重相关能力的训练;最后应改革评价体系,不能只靠试卷来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这门课程,更应注重过程性考核,将学生的平时表现纳入课程考核范围,评价对象由掌握知识转变为获得能力。
二、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关键之处,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能够产生不同的效果。《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主要采用项目任务法,结合课程特点辅助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和EDA教学法。多种教学方法的采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一)项目任务法
项目任务法是学生在具体的任务驱动下来探索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首先进行实践,老师布置某项任务让学生动手完成,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会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会带着问题进行后面的学习;接着老师讲解任务相关知识点,这样学生就会恍然大悟,产生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最后老师再分析任务原理、现象,对学生所做的任务进行系统总结。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理论和实践也得到了结合。
(二)多媒体教学法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逻辑性强,内容抽象。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采用传统的黑板+粉笔式教学手段必然会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通过图片、视频、动画资源来展示课程内容,增强了教学的形象性与趣味性,将相关课程资料上传到教学资源库中,方便学生自学。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最新的电子行业的知识完整的呈现给学生,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内容陈旧的不足。
(三)EDA教学法
EDA(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即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易修改,可以弥补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学仪器不足的情况。在进行实验之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先通过EDA软件进行设计和仿真,一方面在设计和调试过程中掌握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由于设计不当可能造成的实验器材的损坏。《数字电子技术》EDA教学法主要采用EWB软件和Multisim软件,EDA教学法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起到积极和促进作用。
三、教学内容改革
传统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按照章节顺序授课,注重的是知识的系统性,这种教学方法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不是最适合的,因为高职院校要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要求学生毕业后要进入企业能够马上适应技术性工作。所以要进行课程改革,将学科本位转变为以任务为主线,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3]。通过研讨论证,设计了五个项目来完成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项目一:声光控制灯电路的制作。所需学时:16学时,基本知识:数字电路基础,常用TTL门与CMOS门电路。能力训练:数字电路实验箱的使用、万用表、电烙铁等工具的使用、集成电路的封装和应用。项目二:8路抢答器电路的制作。所需学时:18学时,基本知识: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等逻辑器件的分析。能力训练:会查阅数据手册进行选型、对选定的芯片进行电路设计、运用Multisim软件绘制电路图。项目三:电子生日蜡烛电路的制作。所需学时:18学时,基本知识: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等集成触发器的逻辑功能测试。能力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不同触发器相互转换等创新能力的训练。项目四:流水彩灯的制作。所需学时:18学时,基本知识:同步计数器电路的制作、任意进制计数器的制作555定时器构成振荡器的应用。能力训练: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运用方法构成不同进制的计数器。项目五:31/2位直流数字电压表的制作。所需学时:14学时,基本知识:D/A转换电路的功能测试、A/D转换电路的功能测试。能力训练:利用数模/模数转换芯片实现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互转。
四、改革后的效果
数字电子技术实训总结7
一、引言
数字农家书屋建设的高潮也带动了学术研究的繁荣。目前在学术界已有对贵州省数字农家书屋的一些专业性研究,例如温箐笛[1]采用基于eEP的文本分类算法对海量数字图书资源进行分类,准确率达80%以上。张宁[2]对数字农家书屋中的农业书目资源进行了网络化研究。贾永[3]采用基于本体的思想建构了数字农家书屋的自动应答模块。随着数字农家书屋的建设和农民群众对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各行政村对于数字农家书屋的认知,使用,管理等方面存在差异化表现。为了后续新建数字农家书屋项目的实施及现有数字化平台的后期维护更新,贵州财经大学数字农家书屋项目组对各行政村进行了电话回访。针对当前贵州在数字农家书屋项目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整理,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分析。
二、贵州数字农家书屋发展现状
1.调研内容及方式
对农家书屋和数字农家书屋的认知,现有图书资源及数字农家书屋网站设计的建议。关于数字农家书屋的管理现状,统计汇总以便后期项目的实施和维护。掌握各行政村对数字农家书屋的使用情况及对培训的需求分析。了解农民群众对数字农家书屋未来发展的建议。更新当地图书资源,处理现场技术问题,为数字农家书屋项目进行现场技术服务。根据调研结果,总结并分析现状的原因,提出后期项目实施的思路。基于以上调研内容对各行政村的数字农家书屋项目负责人进行电话回访。
2.电话回访数字农家书屋项目统计汇总
2.1电话调查问卷回收率分布
此次电话调查问卷回访总计500份,回收问卷269份,回收率53.8%。部分问卷未收回的.主要原因是电话停机或者空号;被采访人拒接或者忙碌;被采访人不知详情或者已调离岗位,均以在问卷原稿中分别列出未回收的原因,以下汇总分布均基于所回收的269份问卷。
2.2数字农家书屋设置地点分布
本次调查发现,数字农家书屋大部分设置于村委会办公室和村文化活动中心,其中位于村委会办公室80.3%,农家书屋房价内4.5%,学校内3.3%,村干部家中2.2%,其他地点9.7%。
2.3数字农家书屋基本条件统计
电脑和打印机均配置的占到受访总数的81.4%。电脑为数字农家书屋专用的占到受访总数的76.8%,其余情况用作远程教育和日常办公。数字农家书屋能保证上网的占到受访总数的62.3%。上网经费属于村自筹经费的占到受访总数的72.4%,其余为文化局,乡政府承担。数字农家书屋管理人员人数为1至2人的占到受访总数的93.8%,其中有62.2%的人经过培训。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分布为,初中占31.90%,高中占48.20%,大学及以上占16.00%。
2.4数字农家书屋使用情况
本村居民可以自由使用数字农家书屋的占到受访总数的73.6%,其余在使用上条件受限。使用频率高的书屋占8.40%,频率中等的占17.60%,频率低的69.90%。知道在线和离线阅读方式的占到受访总数的51.2%。知道本地有1万册图书的占到受访总数的20.1%。了解数字农家书屋网站的占到受访总数的18.5%。数字农家书屋有管理措施的占到受访总数的87.7%。数字农家书屋有专人上门安装软件的占到受访总数的47.8%。
本次调研汇总了受访者反映的开放性建议有多增加养殖,种植,财经,机械类的图书;改善网络条件,增加电脑,打印机;对于电脑的使用技能的培训应当增加;应通过电视等的渠道加大推广数字农家书屋,或做个讲座等;增加报纸杂志等资源的投放;图书的内容应当加以更新。
三、贵州省数字农家书屋的问题及对策
1.数字农家书屋的现存问题
电子图书资源的配置不够合理,没有充分结合当地农民的差异化需求,且实时更新较差。部分书屋的管理人员缺乏图书情报知识,对于农家书屋的数字化平台使用不够熟练,欠缺基本的信息检索技能,缺少对管理人员的专项报酬。部分地区的数字农家书屋专用机无法保证专机专用,缺少配套的打印机。缺乏长效机制保证上网经费的投入,地方资金投入不足。很多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读者多为老人和小孩,缺乏足够的读书兴趣。
农家书屋数字化平台缺乏针对每位读者的个性化推荐服务,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不足,缺少基于移动通信网环境下应用的阅读平台。一些偏远村落架设有线光缆的难度和成本都较大,难以保证多媒体数字资源的使用带宽。
2.数字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根据受访者反馈的信息,建议加大书屋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书屋管理者对于数字农家书屋充分发挥效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人员除了提升自身的基本检索之外,更要有工作的激情,管理的思维,宣传的手段,做好农民群众书屋的导读员。各级地方政府加大专项财政支持,经费是数字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血液,可用于后续图书的购置、管理、系统升级维护,同时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加大数字农家书屋的宣传力度,提升读者兴趣。
来自易观国际的最新报告显示,Android因为其开源的特性,市场占有率持续强劲增长[4],亟待研究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字农家书屋个性化推荐,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在移动个性化推荐技术中,融入上下文信息的协同过滤可以有效的提高推荐精度。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未来4G牌照的发放,将会有更多满足数字农家书屋的多媒体资源的投放。
四、总结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农家书屋的数字化平台的发展显得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平台中电子图书的更新缓慢,不能充分迎合不同地区不同农民的阅读需求,经费投入不足,缺乏长效培训机制,管理水平落后,未能充分挖掘读者兴趣。鉴于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调研后的政策性和技术性的建议,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最大限度的发挥数字农家书屋的文化传播效用,努力消除城乡数字鸿沟。
数字电子技术实训总结8
近年来,我们多次赴长、珠三角和本地企业调研、交流,同在企业实习、工作的学生座谈,多方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对课程的建议.与省内多所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的教师交流、学习实践教学经验.积极探索和进行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立足实际工作岗位对人才的要求,解决传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真正起到作用
1.1独立开设实验课程
为体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将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独立开设课程,脱离原来的辅助教学地位.课程名称为《电子技术实验》,总课时数为36节.教学场所主要在电子技术实训室、EDA实训室、检测技术与电子工艺实训室进行.
1.2重新编写实验教材
以往的实验教材主要是以实验箱所能够提供的实验项目为参考编写而成,这些实验项目大多为验证性实验,已不能满足实践教学改革的要求.为此,重新编写实验教材,改编之后的教材分为电子技术实验基础知识、基本实验项目、基本实训项目、综合实训项目和Multisim使用等5部分.缩减了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了实际应用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
1.3整合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教学内容整合成基础性实验、实践技能训练、课程综合实训三个层次,教学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3.1基础性实验教学基础性实验主要学习实验基础知识和进行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以实验箱为平台,对照实验指导书,进行数据测试,目的是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基础性实验项目有:电子技术实验基础知识、单管放大器和负反馈放大器的研究、差动放大器的研究、数字实验箱的使用及组织逻辑电路的设计、数据选择器和译码器应用设计与调试等.我们将验证性实验内容压缩精简,特别对以往同一实验的多组数据测试缩减成1-2组,减少重复的对比测试,以缩短实验时间.此外,引入计算机虚拟仿真实验以辅助教学,利用Multisim等EDA仿真软件在教学中对验证性实验进行仿真演示和分析,生动的、直观的展示实验结果,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
1.3.2实践技能训练实践技能训练立足岗位,面向生产实际,突出实用性,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在此环节教学中,学生为主体,老师起指导作用.实践技能训练项目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用万用表判断常用电子元器件、基本电子元器件的焊接、Multisim仿真软件的使用、可控硅调光灯的设计与安装调试以及整流、滤波与集成稳压电源的组装与调试等.实践技能训练项目中非常典型的有:①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及稳压电源等常用电子测量设备的使用.②用万用表判断常用电子元器件.让学生能够利用数字和指针万用表对常用电子元器件进行检测、判别.③基本电子元器件的焊接.让学生掌握电子元器件焊接和解焊的操作技能.以上这些技能都能够让学生直接上企业生产流水线作业.当然,教学计划内课时数无法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实践技能.为此,有针对性的开放部分实训室,提供仪器设备,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有地方、有资源进行练习,提高熟练度.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技能,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实现了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移.
1.3.3课程综合实训课程综合实训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实践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课程综合实训以应用性和设计性实验为主,为学生将来从事电子设计工作打下基础.目前,课程综合实训项目有:超外差式收音机的安装与调试、多功能数字钟电路设计、简易数控直流稳压电源的调试、简易心电图仪(选作)、数字频率计设计(选作)、数字万用表(选作)等.为适应现代技术发展和最新最热门的需要,除了必做的`项目外,选作的项目不断更新,特别是把电子设计大赛高职高专组试题中与电子技术课程联系比较紧密题目挑出,作为学生选作的项目,比如目前已选入的简易心电图仪、数字频率计设计等.课程综合实训由学生自行设计,独立完成.教师给定实验题目,提出要求,给学生发放电子元器件和电路板,提供仪器设备和场地.让学生先自己查找相关资料,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设计电路以确定方案.然后根据方案来选择并测量电子元器件进行实际焊接,利用各类电子测量仪器对焊接好的电路进行调试以确定是否达标,若发现问题想办法去分析和解决.最后交由教师验收、答辩.通过电路的制作,完成一件作品,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4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多元化,以平时考勤、实训报告、电路板焊接质量、课程综合实训作品的质量和性能等作为平时成绩,期终考查是从实践技能训练项目中挑选几个进行抽签式考查.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占50%,期终考查占50%,综合评定而成,全面的评价一个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考核过程中部分学生也参与进来辅助教师进行考核,不仅帮助老师完成了考核任务,也提高了考核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数字电子技术实训总结9
1教学内容的设计
1.1从课程教学目标出发,选择教学内容,把握理论上的度
数字电子技术是应用电子技术、信息工程、电子设备运行与管理等电子类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训练学生数字应用电路制作与调试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思维方式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今后可能从事的职业打好基础。因此,基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突出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知识的应用,回避繁琐的集成电路内部分析和数学推导,着重外部逻辑功能的描述、分析和应用,强调外特性和主要参数。
1.2从培养能力出发,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
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其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是许多后续课程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在本门课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各章都设置相应的实践训练环节——技能训练,包括基本性技能训练和设计性技能训练两部分。基本性技能训练所涉及的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充分体现课程的实践性。设计性技能训练是根据给出的实际问题,由学生自己设计实现逻辑功能的电路、选用芯片、进行安装调试、排除故障。同时设置理论与实践综合课程——课程设计内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实训课程的实践,使学生基本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再通过相应的课程设计将理论用于实践,将设计和实现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课程设计中既能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的能力,又能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理论设计与实际实现中的距离。
2教学方法的设计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要体现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方法上,基于中职学生底子薄、基础差、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力求避免单纯的注入式,改用启发式、讨论式、答辩式的教学方法。将课堂讲授、课内讨论、课外自学、技能训练等合理结合,把教学过程分为课题引入、设疑激学、讲练结合、精选例题、总结巩固等环节进行教学实践。
2.1由设计实例或工程实际问题引入课题
在介绍一些重要章节前,列举一个设计实例或工程实际问题,通过分析、设计,引入相关知识和理论。如在学习中规模集成组合逻辑电路一节时,先让学生用已学过的SSI组合电路的设计方法设计一个交通灯故障报警电路。交通灯有红、黄、绿三色,只有当其中一只灯亮时为正常,其余状态为故障,要求用与非门实现。然后提出问题:用SSI组合电路进行设计时,是以门作为电路的基本单元,能否用其他逻辑部件来实现这个电路的设计呢?在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后,教师可以直接给出答案:“本节将要学习的内容中,译码器、数据选择器这两种中规模逻辑器件都可以完成上述电路的逻辑功能。”同时画出相应的设计电路。这样学生的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并产生诸多疑问:什么是译码器、数据选择器?为什么它们也能实现上述电路设计?等等。
2.2现场教学,讲练结合
将课堂讲授与技能训练合理结合,有些教学内容可以安排在实验、实训中进行,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边讲边练主要用于介绍集成电路工作原理后,由学生对电路的功能及外部特性进行测试:讲练结合则是由学生根据集成电路的功能表对电路进行测试,而后由教师和学生对测试结果进行讨论,归纳总结,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这样,将教学过程放在实验、实训中,有利于学生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自然过渡。在边学边练中更深刻地领会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建立起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逐步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技能,引导学生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数字电子技术实训总结】相关文章:
电子技术实训总结05-08
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总结06-24
电子技术实训报告06-12
(经典)电子技术实训报告08-04
电子技术实训报告07-01
电子技术实训报告【荐】12-03
电子技术实训报告【精】12-03
【荐】电子技术实训报告12-02
【精】电子技术实训报告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