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考试反思【优选13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那么优秀的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历史考试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历史考试反思 篇1
今年的历史试卷和往年的试卷大不相同,多了30分的填空题。整份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项。选择题15小题,共计30分;非选择题共计60分主要5个填空题,三个材料题,重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重在对学生历史基本史实的把握和利用基础分析现实的能力、整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学会认识、剖析历史现象和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和把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刚拿到试卷感到很熟悉,但仔细做起来又感到考查的内容综合性比较强,不好做。选择题和填空题重基础;非选择题引领学生整合知识,回答现实问题。
一、试题分析
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项,选择题15小题,共计30分。考查的是重点知识、主干知识,但是仅靠单纯的死记硬背也很难直接得出答案。这几年试题的确灵活了,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要求较高,如第1、第15小题,
填空题共计30分,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重在对学生历史分析能力、整合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学会认识、剖析历史现象的背景,和影响和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和把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历史知识的整合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学生对知识要熟练掌握、要有较强的分析、概括知识的能力。
材料题注重考查学生把历史事件和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如第17小题。材料新,出的习题紧扣现实分析历史现象,引领学生探究历史问题。
总之,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体现课改,导向性强。
二、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学生答题的情况看,选择题方面1、4、15、小题失分多,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积累并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结论。第4小题失分原因是学生知识点记忆混淆,知识点相互干扰,出现判断失误,学生所得分数看总体较好。
非选择题方面错别字多,影响得分。16题填空题学生答的不好,主要还是知识点掌握的不好。这5个题均是书上的原句,抠出了重要部分进行检测,但学生基本是大致意思的掌握,很难答对,答准确,失分比较严重。17题看着难,
没有见过,但只要审清题进行解答,还是比较容易答对。但还是有学生不审题,答非所问,有不少学生看不懂题目要求,答题有些混乱,失分较多,另外从学生间看差距较大,说明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从试卷中可看出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的薄弱、混乱甚至是无知。审题不清,有的学生不明题意,不少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较低,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突出表现在材料题和问答题的解答方面。
三、关于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这次历史试卷所体现出的特点,给今后历史教学以极大的启迪,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固本强基,狠抓基础知识落实
基本知识点的落实: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影响等是历史最基本的知识点,必须牢固掌握,反复记忆是最重要的方法。
2、注意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归纳
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3、加强对材料题的训练
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4.重视教法,提高技能
实施新课标后许多老师改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新课标下教师要讲,关键是讲什么?怎么讲?怎么练?这一问题应该是我们需要多思考的问题。
5.关注现实,以史为鉴
历史学科不是一门“死”学科。如果不关注现实问题历史学科就失去了教育功能。在历史教学中,平时多去寻找历史的足迹,挖掘课本中的隐性知识点,归纳点拨,启迪思维。
初二历史,师生们普遍感到内容多,任务重,难度增大,个别如洋务运动、抗日战争等内容学生理解有难度,学生记忆是短暂性的,遗忘性大,刚记住就
又忘了,在没有记住的情况下多数同学难以达到灵活运用,成绩一直普遍较低。如何提高成绩、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
今后教学需改进之处:注重历史知识基础知识的积累,平时要求学生记忆,适时进行抽查或检测,提升学生身体能力,减少错别字;提高学生信心,平时形成认真的习惯;书写规范;转变思想,抓基础,高要求等。
总之,通过这次考试,我们会吸取教训,查找不足,尽最大努力提高教学的质量。
历史考试后的反思9
一、考试题型:
1、单选题25;2、材料题四道。
二、期中考试学生答题时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
2、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够,答题无从下手。
3、不能使用学科语言。
4、卷面答题缺乏规范。
(1)书写不认真
(2)书写格式不规范
三、考题归类:
类型1: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类型2:考查阅读理解、分析归纳能力。
类型3:考查综合应用能力。
四、温馨提示:
不要凭经验答题,遇到曾做过的题目不要盲目作答,一定要认真把题读完,因为题目考查的角度可能不同。
五、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
1、读带着问题读材料,先看问题,后读材料,目的明确,节约时间。
2、想想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和与课本的相联点。“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中”。分清“依据材料回答”还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3、答(1)问什么答什么。(2)语言简练、条理清晰。(见分答题)(3)书写认真、工整、规范。
六、总结反思:
克服惰性:人人都有惰性,克服惰性,每天进步一点点。没有人能打败你,除了你自己。
注重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习犹如厨师做大餐。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记忆和巩固,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善于思考:事物万变不离其宗。试题也是如此,换汤不换药,所以在熟练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至关重要。如何审题、如何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如何提高选择题的做题技巧、如何寻找试题和所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些能力都要在实践和思考中提升。
历史考试反思 篇2
本次考试,说实在话,我没有做好充分地准备。学生也一样,也没有认真进行复习。他们究竟会考得如何,我有点忐忑不安。毕竟这是一个新班,学生的基础,我还不是很了解。尤其平时上课的时候,他们总是很沉默。考试结果出来后,虽然离我的目标还很远,问题还
很多,但是我看到了希望,对他们也开始有了一些信心。
郭大平,95分;吉靖,96分。还有几个男孩子,都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全班16个男孩子,有12个男孩子在80分以上,值得欣慰。从他们的答题来看,确实花了功夫,知识点也记得比较清楚。对于他们,我以后可以大胆地放手让他们去思考,开放他们的思维。
朱凌慧,91分。这是个非常聪慧的女孩子。据我了解,这个女孩子各科成绩都不错。6个女孩子中,唯有她进入了优秀的行列。值得肯定与表扬。在上课时,她不太喜欢讨论问题,从她的成绩来看,也是用心去学习了。学习历史这东西,除了要识记一些知识点外,还是要从多方面获取历史知识,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来分析历史。我想,对于他们班,还是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朱勇健与刘文雄,倒是出乎我的意料,考得不太理想。但从我平时的观察来看,这两个人还是很有潜力,很有希望进入优秀行列。可能对朱勇健过于放松了,才让他对历史松懈了。今后要注意调整方式。而刘文雄是第一个主动要求购买学习参考书的,说明这孩子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从平时的学习来看,他还没有完全利用好这本参考书,以后得加强辅导。
陈琪、刘怡等5个女孩子,这次给我提了醒。其中有4人在七十分以下,这很危险。从他们答题来看,一是没有复习好,把知识点给记混淆了;;二是根本答非所问;三是没有掌握答题技巧。所以,在今后教学中,一是要加强基本知识的识记训练;二是要加强答题技巧的训练。这是我的初步设想。
考试结束了,但我的思考没有结束。一开始的时候,我的想法是抓紧时间让他们记忆,在课堂上要求非常严格。对于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进行了比较严厉的批评。在后来几堂课上,我却发现孩子们开始对历史有些畏惧感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扼杀了孩子们对历史的兴趣,恐怕会适得其反。之后,我调整了自己的`做法,尽可能让孩子们自己去讨论一些问题,即使措词不够好。但我想,至少保留了孩子们的兴趣。对于差生,我相信鼓励比批评更有用。从钟玉琼与刘怡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她们需要老师的鼓励。尽管这次考试不尽人意,但我仍然充满信心。今后我将多挤出一些时间来找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与资料,多看看别人的课堂,多找一找自己存在的问题,把自己的历史课上得更精彩,更有价值!
历史考试反思 篇3
本次期中测试在紧张而有序的组织中结束了。为了让下一段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将质量分析如下:
一、试题分析
本次测试试题有两个来源:一是借用上学年同时间同年级的期中统测题;二是老师们根据自己班学情,自己拟定的一份试题。纵观试题,题型多样,知识点全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也考查了部分优等生对于知识的拓展程度。唯一不足的是试题印刷质量不太高,有不清楚的地方,或做题留的空间太少,不同程度影响了学生的成绩。
二、试卷分析
本次测试我们采取不同年级相互交叉的形式,考场秩序良好,成绩真实有效。从各年级的成绩来看,还不是太理想。语文二年级二班有2人不及格,四年级有5人不及格,六年级有2人不及格,数学一年级有1人不及格,四年级有1人有及格,二年级一班有1人不及格,六年级有2人不及格。各班优秀率也不是很高。面对这样不尽如人意的成绩,我们每位老师都认真进行了分析,并召开了期中质量分析研讨会。主要原因总结如下:
1、学困生关注不够,和优生差距大。
2、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还有待提高。
3、数学训练少,在校时间有限,家庭作业回去不好好做。
4、学生粗心马虎,不会审题,理解能力差。
5、实践活动题做的`差。
6、英语、科学、等科目仍是弱科。
三、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拟定了措施如下:
1、仍然要做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关注学困生,关心学困生,不打骂,不体罚,用教师的爱来唤醒他们,促其进步。在对待后进生上,要坚持“有进步就好”这样的原则,进步多少无所谓。
2、继续研究课堂教学,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效率,有效利用40分钟。上好光盘课,利用多媒体,空中课堂等弥补我们课堂的不足。
3、召开家长会,和家长一起探讨,怎样共同努力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才。
4、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开足开全课程,让学生在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等学科上得到能力的全面提高。
历史考试反思 篇4
初三月考已经两次了,但两次考试都没有预期的好,尤其是第二次,从两次考试后我进行了反思,总结出以下几点希望在以后的考试中能不断改进。
一、考试卷看似简单,没有难度特别高的题目,但每一个问题的思考量都很大,还有个别题目虽是考查重点内容,但设问比较偏,以至学生答题时失分点多,A率不高。
二、这两次考试时间是和政治结合在一起,共有100分钟,时间各为50分钟。跟学生交流后了解到,以往学生答卷时,历史、政治两科分开考,现在考试时间进行改革,但试卷的题量跟以往一样,学生对时间把握不住,如果先做哪一门科,那一门就考得比较好,加之答题时又不抓紧,导致许多同学考到后半阶段时答题仓促,导致后考的一门科差。
三、主观上,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不够,没有很好地掌握学过的知识点。甚至,停留在开卷考,只要“查一查”、“抄一抄”就可以过关的观念上。这也是考试不理想的重要因素。 针对以上问题,下阶段我在九年级教学工作准备做好如下几点:
一、抓好进度,在教授新知识的时候注重教学方法,在平时多加强审题的训练,围绕问题,寻找知识的落脚点。开放性试题的命题依据及答案取向是以教材为导向的,教会学生在解题时必须以教材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向教材求索,寻“根”问宗,找出解答问题的相关历史知识,切忌随心所欲,想答什么就答什么。
二、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正确运用发散思维是解答开放性试题最为重要的思想武器。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多注重时事政治,多看、听新闻,多读书,借助课外知识对课本有进一步的把握。平时的点滴积累和不断的锻炼,持之以恒地坚持才会硕果累累。
三、教会学生抓住规律性的知识,举一反三,进行知识迁移。
四、强调虚心听同学的发言和老师的总结,不断的进行反思。
五、通过两次月考对我个人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讲课要有吸引力,让学生时刻关注老师,关注课上知识,不断思考问题。特别是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要深思熟虑,考虑到学生的水平,而不能草率地提问,没有任何的价值。老师的思考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愿望。老师的思考能激发学生对书籍的不可遏止的向往。这就要求我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
历史,有人把它看作文科的.代表性科目是不为过的,它对你的记忆力、分析力、理解力,及对社会的感知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学历史要扎实、牢固、脉络清晰。上下五千年都由一根时间的红线串起,切勿东一个人物西一个事件地无规律记忆。因为那样,虽然把所学的事件都记住了,但这些事件如一盘散沙,缺少战斗力。今天的历史考试已不是单纯考察你对孤立事件的记忆,它要求你在记忆单个事件的基础上,经常重复一项工作——串线。这样的线索可大可小,可横可纵,十分灵活。越是灵活串线,证明你的知识掌握得越牢靠。在此我简单提及一些:最常见的是以时间为线索。这是一条自始至终的大线。也可以人物、民族等为线索。 “线不在多,有之则灵。”另外,要勤思考,千万不要以为历史就是前人的故事,我的任务只是记忆,实际上记忆只是一部分,只是手段,真正考察的是记忆基础上的分析、归纳、比较能力。这也是能暴露弱点的部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探索,大胆尝试,与课改同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一一注重以上问题,逐步让学生适应我的教学方法,我也要适应他们,形成和睦、融洽的课堂气氛,并扭转学生“开卷考,只要了解知识点在什么地方就可以”的错误观念。师生共同努力,勇敢的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挑战。
历史考试反思 篇5
阶段考试结束了,为了今后的教学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我总结了经验教训,就这次期末考试的情况作以简单分析:
一、自身方面:
1.由于课时和内容所限,学生没有充分复习的时间,只是让学生复习了四节课后。导致学生对于单元和单元之间不能形成系统的认识,影响了学生对教材内容掌握牢固性。
2.没有充足督促和检查。
二、学生方面:
1.部分学生不重视历史科的学习,只是简单的背背而已。
3.解题技巧的欠缺。例如:材料分析无从下手,捉不住重点,丢三落四,试卷模糊。
4.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差,这是主要原因。
三、今后做法:
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学习,捉住课堂教学这个最主要的环节。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探索,大胆尝试,与课改同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期中考试后的思虑
期中考试已结束,心中的石头仍放不下,成绩如何尚未知晓。近日忽闻成绩已知。高兴的心情亦不免忐忑不安。欲问但有思虑,幸好偶闻在原谅之中。成绩的'高低离不开学生功夫的多少。至于教师功夫的多少固然重要,但当今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时代,不要时刻想着自己,要时刻关注学生。45分钟一刻也不能离开学生,你在望远,你在低思,学生在干什么,谁知道呢?方法大于功夫,找到教的方法,交给学生学的方法,何须时刻跟着学生呢,解放出来吧,莫让自己太累——初中历史考试的反思500字篇6
初一有些学生学习方法不是很会,但课堂气氛很活跃,如果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应该会有较好的复习效果。于是我在这两个星期的复习中,首先说明考试的重要性,教给学生复习方法,我采用了领着学生复习,每一节课布置给学生具体的内容,然后小组抽背,课代表抽背,之后教师串联知识体系,使学生有个完整的历史概念。
有喜亦有忧。喜的是,初一学生已经进入了初中阶段的学习状态,开始愿意学了。忧的是,班级里总有这么一小部分,不是很会学,虽然他们上课也很遵守纪律,但不知道是否真正学进去了。
在本次复习中,我将复习过程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单章节的复习。这个过程主要以课本为主,这部分的复习目的是唤醒对已学过知识体系的认知;
第二部分是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复习,并结合练习题,这个过程主要以老师归纳总结的试卷为主,这部分复习目的是提高并进一步加深对已有知识的认识;
第三部分是巩固所有的基础知识及习题,达到“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进入考前状态。在以上的三个部分中,第二个部分是关键,学生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在这个阶段中下功夫。人类的认知是从感性到理性再上升到实践的过程。
这次期末复习,我也是在不断的探索,希望通过这次考试查漏补缺,取得好成绩。
历史考试反思 篇6
一、学生方面:
1、基础知识把握不是很准确
2、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对历史学习不重视
3、不会审题,或者审题不清,不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也就是解题技巧欠缺
二、教的方面:
1、课时和内容所限,导致学生对于课本内容不能形成系统的认识,影响了他们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掌握
2、教师挖掘教材不到位
3、督促检查的力度不够。
针对上述原因,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应努力做到。
1、强化基础训练;多了解学生,摆事实,讲道理,使其明了历史学习的重要性。让一些在历史学科成绩有突飞猛进的同学介绍学习经验,让学生明白历史成绩的提高并不是高不可攀。
2、教给学生读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习题讲评不只是知识的再现,更关键的是技巧的提升;合理安排课堂,体现主体知识,重视结构体系;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
3、多搜集材料。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课上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其对本科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4、课下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接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有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历史考试反思 篇7
这学期终于重回高一,这些年都是在高二高三这么循环了,上一次执教高一还是工作头一年,一晃十年了。开学已经上了三节课,每节课都有些不满意的地方。
第一节导言课,和同学们聊一聊历史。从什么是历史,学习历史有什么用,怎样学习历史,三个维度说说历史的概念、含义、意义和方法。说到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一个民族不能不知道自己的历史,就像一个人不能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这是说不能不学历史。还有很多同学说学习历史可以明智,就是变得更聪明。也就是说可以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获取知识。怎么学习呢?我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角度提出了要求。但是这种硬性要求好像没有什么执行力。顾明远先生在《中国教育路在何方》中指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所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才是摆在眼前的课题。
第二节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在开头部分讲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导致后面时间有些紧张,显得有些头重脚轻。另外由于课时结构,7班周四、周五没有课,所以就没有上导演课。也是想比较一下,导言课上与不上会不会有比较明显的区别。从总结归纳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来看,1班似乎比7班思维要活跃一些。
第三节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生显然对于原始资料还是有兴趣的,但是阅读能力还是比较欠缺。另外,这个课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己就要讲到怎么的程度合适,都是值得研究的事情。集合暑期几位老师的建议,高中历史课题不要热热闹闹的假象,而是要有思维的碰撞。这里引用北京十一学校候庆伟老师针对思想品德课的空洞说教,研究出这样的一些招式:“问题设计:不按常规出牌;反向诱导:把学生往沟里带;课堂辩论:挑拨学生吵起来;价值判断:两难情境才好玩”。通过这样的一些方式来提高思辨能力和理性判断水平。这和吕世浩先生的观点不谋而合。值得好好学些!
历史考试反思 篇8
县中考第一次适应性考试结束了,为了今后的教学能取得更大的成绩,需要总结经验教训,下面就这次期中考试的情况作以简单分析:
教师方面:由于历史课复习任务重,为了加快总复习的速度,在课堂中,我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时间和量都不太够。
学生方面:从试卷看,
⑴学生审题不够细心,不理解题目的要求。
⑵学生答题不规范;
⑶学生在年份的计算上没掌握好方法。
⑷感想、启示类题目,学生没能做到有感而发,答案各式各样,天马行空乱写一通。
今后的措施:
1、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采取及时反馈抽查。期中考试后,我改变了教学方法,采取边复习边抽查。经过验证,每讲一个知识点,我进行重复后,然后,让学生记忆,再抽查;这样做,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课堂气氛紧张,学生生怕漏听了而使自己起来丢脸,因而,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效果非常好。
2、加强课后的巩固记忆程度,采取做练习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避免照抄照办的现象再次发生。
我的看法:
历史,有人把它看作文科的代表性科目是不为过的,它对你的记忆力、分析力、理解力,及对社会的感知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学历史要扎实、牢固、脉络清晰。上下五千年都由一根时间的红线串起,切勿东一个人物西一个事件地无规律记忆。因为那样,虽然把所学的事件都记住了,但这些事件如一盘散沙,缺少战斗力。今天的历史考试已不是单纯考察你对孤立事件的记忆,它要求你在记忆单个事件的基础上,经常重复一项工作——串线。这样的线索可大可小,可横可纵,十分灵活。越是灵活串线,证明你的`知识掌握得越牢靠。在此我简单提及一些:最常见的是以时间为线索。这是一条自始至终的大线。也可以人物、民族等为线索。 “线不在多,有之则灵。”另外,要勤思考,千万不要以为历史就是前人的故事,我的任务只是记忆,实际上记忆只是一部分,只是手段,真正考察的是记忆基础上的分析、归纳、比较能力。这也是能暴露弱点的部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探索,大胆尝试,与课改同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历史考试反思 篇9
通过对这次考试的反思,我发现自己在教学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首先是教学设计方面。根据20xx年新《课标》要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使学生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逐步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并提高正确认识现的能力,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所以,对于刚刚进入初一的学生,我着重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其逐步掌握历史发展规律,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然而,在教学中我过于注重知识的学习和兴趣的提高,忽略了方法的培养。比如在这次考试中,最后一个材料分析题,因为很多学生没有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导致其丢分现象十分严重。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在严格遵循《课标》要求设计教学,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其次是要注意因材施教。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提倡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这样才有利于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史地生学科,教师所授班级较多,对不同的'班级要采用不同教法。比如对初一9班,后进生较多,要想办法引导他们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针对各自特点实施教育,尽可能让他们有所进步,缩小与其他人的差距。
再次是教学管理方面。井然的教学秩序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对于思想情感变化较大的初中阶段的学生,老师必须不断学习管理他们的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全面贯穿于教学之中,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在本学期期中检测之前,由于我忽略了对初一9班部分学生的有效管理,经常使我在9班的教学无法正常完成,所以导致了期中检测的平均分和7班差距很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仔细研究有效管理学生的方法,不断加强对9班的管理,力争使其在期末检测的时候能够有所进步。
另外,通过这次考试我发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和检测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记忆混淆。这一现象提醒我,在课堂教学中,教授要求识记的知识方面,还需要加强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更加注重教会学生如何记住知识,尽量避免死记硬背,因为死记硬背会导致知识点混淆。比如这次期中考试第32题的第二个问题,很多学生就是由于死记硬背,导致了孟子、墨子,庄子思想的混淆。
二是审题不清,不能正确理解题意。这一现象在学生做选择题时就能表现得尤为突出,有些学生由于没有仔细读题,导致答案选错,更有甚者是不看题目直接下笔,比如第33题的第1、2题,本来在材料上就可以直接有本题需要的答案,但是由于学生没有认真读题导致全部做错。当然,这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刚刚学习历史知识,还没有掌握分析历史材料和做题的方法和技巧。
只有知不足而改进才能进步,针对以上问题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以也下几点:
1、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立足基础,拓展练习。本次测试发现个别学生因粗心而造成失分,有看错材料的;有字写错的、有马虎把答题卡抄错的;有审题不够认真,看错题目要求或题意没理解清楚就开始答题的等。我们一直提倡向40分钟要质量,作为教师应把课备好是前提,那么在课上除了教授基础知识,让每一个人都掌握外,还要精心设计练习,做到难易适中,层次分明,既能让所有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让好学生吃饱知识,在题型变换上下些功夫,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灵活应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课做好课堂笔记,并且经常有规律的复习。俗话说得好“温故而知新”在新授课上学生学会了知识,课后的巩固更不可少,尤其是学困生,他们必须在反复的强化中得以对知识加深印象,掌握方法,从而提高能力。
3、抓好差生,缩小差距。其实每一个教师对差生都付出了很多的精力,但收获远远没有优生多,今后还要继续加大对他们的辅导,尽量缩小差距。
总之,不管本次成绩如何,那只能代表过去,不能说明现在和未来。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认真分析,善于总结和反思,才能赢得未来。研究和探讨教材,正确把握好教材,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历史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新知识。
历史考试反思 篇10
这次期中考试范围主要围绕1—12课,题量大,范围广。问题设置难易适中,总体难度并不大,但是成绩并不理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现总结以下几点:
1、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
2、对一些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刻。如三农问题中“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不够理解。
3、对综合问题分析不够,纵横联系比较差。
4、书写欠认真,甚至有些同学的试卷涂改现象非常严重。
今后要注意的'问题:
1、夯实基础,加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2、强化综合训练,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3、注重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全方位,多层次的设问,加大训练力度。
历史考试反思 篇11
上周进行了期考试,我是初一历史任课老师。阅完试卷,通过整个试卷的答题和得分情况,总体上,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情况。
通过这次考试,作为历史科任教师,我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并按照通过新课改的要求,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首先,我认为不能单方面关注成绩,而应该关注学生对历史学习态度的转变。尽管这次考试,我代课教室成绩不是非常突出,但我发现,在讲题过程中,给予学生解题思路引导和方法的肯定,是非常重要。本来学生有一部分学生基本功不扎实,学习兴趣不浓厚,但需要耐心的引导,培养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这门课。因为要分析试卷,在上课之初,有学生反映后面听不太清楚,希望老师能更大声。虽然是个小问题,但是我很高兴,通过这个小反馈,说明学生还是希望能听清楚老师的讲课,表达他们想学习历史的优良愿望。因此我对座位做了调整。让后面同学可以上课时,坐在教室前面的走廊或者讲桌两侧,改善他们听课的效果,发现在讲题过程中,比较平时,他们的确能认真听讲,并且主动动脑。整个教室的气氛也活跃起来,这是我希望看到的情况,只要他们有学习的愿望,就不担心后面的学生在老师讲课时,事不关己的态度,而影响教学效果和对知识的巩固,这是个非常让人兴奋的信号。而前面的同学,在教室也表现出了应有的主动互动,思路活跃发言主动。让后进的同学,受其感染,也能主动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所有同学的主动融入,让我觉得,对学生的关注和关心,非常重要,我自己也从中受益匪浅。
其次,对学习方式的掌握,也是在平时需要不断的渗透和培养。通过这次的答卷以及考试前,学生的自由复习时的观察和分析发现,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对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比较模糊,没有抓住重点,所以复习时,不能有针对性,提高效率。好多同学复习时,就是读课文,平均用力。所以,在短时间,巩固知识效果很差,不得重点。这是教学过程不够完善导致的结果。所以,在上课过程中,需要突出重难点,让学生了解哪些是要记忆掌握的,哪些是了解的。通过教学环节的安排,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这样在课前预习和课后预习都可以有目的`和方法,做到事半功倍。通过试题解答的情况,发现学生的在各个题的解答环节,缺乏技巧和方法。譬如选择题,方法和技巧非常重要,譬如排除法等。而对于问题分析,这就要求平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而同学不得要领,往往盲目的填写答案,不知道组织语言,反应出解题思路不清晰,知识掌握不牢固。一堆答案,没有重点,失去得分机会。这个是需要在平时的能力培养中需要培养和提高的。
最后,通过这个考试,更认识到,学生课前预习是需要再次强调的。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新课程教学中有深度和广度。通过自己课前预习和准备,学生可以清楚哪些是需要弄清楚,哪些需要提前查找资料了解的,准备功夫必须做足。拓宽了视野,同时也提高自己甄选资料,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都是需要平时在点点滴滴中积累的。通过这样的训练,新课程教学中,才会使教室更加高效,才不会使得教学过程混乱和无序。因此需要教学过程生动,内容丰富,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教室教学更加生动和高效。
历史教学,特别是初中历史教学,因为学生对历史知识认知水平有限没有充分的兴趣,所以,要达到教学目标是有难度的。所以,需要不断的调整教学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并多和同行交流,认真吸取同行们教学中的灵感和有效的方法,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自己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不断学习才会在教室教学中,做到收放自如,教室生动有趣,吸引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对历史学习充满兴趣。
历史考试反思 篇12
见到了学生的成绩,虽然在年级对比上还说得过去但这显然不是重点,相对的良好掩盖不住绝对的问题,并且看上去“问题”还很是不小。
首先,班级及格人数不足三分之一,如此低的及格率即使是年级评比靠前也显得毫无意义,只能说明年级整体的水平欠佳。再者,低分人数较多,不乏成绩还未突破两位数的同学,这真的有些难以想象,知识的漏洞该有多大?想来着实堪忧。再者,要数答卷上凸显出来的问题了。简单翻了翻试卷,最突出的问题有两点:其一,没读懂问题。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离题万里,还没搞懂问题实质所在或是仅凭第一感觉就挥笔作答当是症结所在。其二,没有把握答题技巧。历史作为文科类学科,论述题的给分必然是依据得分点给分,而大多数学生尚没有这这种答题的概念,难免长篇大论却又与得分点擦肩,或是不分层次将答案“揉作一团”。
当然,问题的出现实际是考试的最大意义,如此方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第一剂药应下在基础知识薄弱上。双基尚且不牢无异于体质虚弱,要得强健几乎没有可能。因此,要着重基础知识的加强和巩固,这说来简单实际上并不容易,毕竟细碎的.知识不易记住又容易忘却。要让学生重回课本,我也该为其做适宜的知识点归纳,同时要在平时注重相关练习尤其是注意落实课后练习册的完成。
第二剂药当开在读题与答题上,体质加强之后接着要做的就是适当锻炼强健体魄了,读题与答题技巧的把握就是加强“锻炼”的过程。具体而言,要让学生掌握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明晰出题人想要得到的东西。再者,应该使学生逐步形成按点答题的习惯,做到读过问题立马清楚题干问了几个问题,答题的要点在哪里,并能分条列出答案。这个目的的达成有赖于知识的储备,还取决于归纳总结能力的提升,更要在实际练习中经过指导去体会。
设想和实际效果的距离往往是“望山跑死马”的,我们自身多数时候都是“知易行难”更何况是要去指导学生行动。因此,只能是以最坏的打算做最全面的准备,这个准备就包括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去采取更深入的调整与应对措施。
下一次就是期末的测试了,打破这尴尬的及格率,即便不能达到全员及格,做到六成及以上及格,哪怕是成绩年级垫底我觉得也是不小的进步。
历史考试反思 篇13
这次历史,难度不是太大,但因为我时间没掌控好,导致最后历史没来的及写完,以至于60分的'卷子只拿到了20分;甚至于于选择题大片错误,材料主观题大片空白,以后要掌控好时间。
这次考试,我心态不好,做卷子时十分浮躁,没有静下来仔细审题,静心思考;同时也因为我平时上课没好好听,作业总是胡,甚至出现迟交没写状况;本来基础就不好,上课效率也不高,考试前也不复习,就这么去考试;所以才会出现因果关系,拿到这么低的一个分数。甚至于我连老师发给我的知识点梳理在考试前都没碰一下,考试时才临时抱佛脚;可这终归没用,而且就算了我这次侥幸翻到了,那中考时怎么办,六本书,翻一题,找到答案,可时间也差不多没了,剩下的题目怎么办?何况中考怎么可能只有这点难度,知识点全集中在一起,上课不认真听讲,回家不写作业,考试前不复习,看到考试题目也只有两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在考什么,这怎么翻?甚至于我考试之前还在痴心妄想,妄想我不听讲,不写作业,不复习,就能考到55分,免写一切作业,上课可以不听讲;可这也正如老师说的,就算这一次考到了,那下一次呢?怎么可能还考到?所以听讲,作业,复习,这三个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胡,只有这样,我才能有机会考出一个好成绩。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纠正我对学习的态度,上课认真听讲,回家认真写作业,考试前认真复习,争取在下一次考出一个好成绩。
【历史考试反思】相关文章:
历史考试反思01-08
历史考试后的反思12-09
历史考试总结与反思01-11
历史考试反思优秀09-21
期中历史考试反思03-30
历史考试后的反思07-06
期中历史考试后反思12-13
历史考试后的反思集合03-13
初一历史考试反思06-13
高一历史考试反思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