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设计(优选15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音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音乐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琴、乐曲《流水》《广陵散》背后的故事,加深对古琴音乐的热爱。
2.鉴赏《流水》,以分组听录音的形式,感受古琴的音色美,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3.欣赏、感受古琴曲《流水》,初步了解古琴的滚、拂等演奏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欣赏《流水》体会音乐作品所要求的情绪或情感,了解古琴的音色和韵味。
【难点】
感受《流水》各个段落的音乐意境。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关于古琴的历史故事有很多,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呢?
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介绍: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精通音律的琴师俞伯牙,在一个和风舒畅,薄雾轻扬的早晨,端坐山林,手抚伏羲琴,弹奏他新作的琴曲。琴声穿越寂静的山林,时而浅如坠玉,时而亢似龙吟,时而清冷缠绵,时而澎湃浩荡,随着阵阵松风,汇入山泉,漫入岚岫,潺潺切切。此时路过的樵夫钟子期,安静地站在琴声里,垂目凝神,直听得物我两忘,脱口赞曰:“洋洋乎志在流水。”一语深刻地道出了伯牙所弹奏琴曲的内涵,从此伯牙视子期为“知音”,彼此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子期不幸早亡,伯牙断弦摔琴,“一曲情思随风去,归来化做断弦琴”,终身不再鼓琴。二人默契笃深的友情被传为千古佳话,世间也多了“知音”这么一个意味深长的词语。)
3.顺势引入新课,试着感受俞伯牙与子期的知音之情,感受这曲《流水》。
(二)初步感知
1.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古琴:展示图片古琴和古筝,说出它们是什么乐器?比较它们从外形上有什么主要的不同?
学生回答:它们分别是古琴和古筝。它们的弦不一样多,古筝明显多一些。
2.教师总结:“古琴”本名“琴”或“七弦琴”,五千多年的历史,是古圣先贤、文人雅士最钟爱的乐器,列于“琴棋书画”四艺之首。
3.看视频比较探讨古琴的演奏姿势,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林黛玉抚琴图片及《甄嬛传》甄嬛抚琴图片,拉近古琴与学生的距离。
4.初次欣赏《流水》,提问:古琴的音色有什么特点?(悠长、典雅)
(三)探究学习
1.介绍古琴的常见演奏方法。
(1)空弦发音,叫作散声或散音,演奏时左手不按弦,仅以右手拨弦,发音刚劲浑厚,常用于曲调中的骨干音;(2)按弦发音,叫作按声或按音,演奏时左手按弦,右手拨弦,移动按指可以改变音高,发音圆润细腻,富于表情,有如歌声,又叫作实音;(3)泛音,轻碰琴弦发音。演奏时左手对准某一徽位轻触琴弦,右手拨弦,发出比较清澈、轻盈虚飘的乐音,适于快速华彩性曲调;(4)滚:由高音到低音;(5)拂:由低音到高音;(6)绰:上滑音;(7)注:下滑音。
2.完整聆听《流水》,为乐曲分段,提问:每段有怎样的特点(音乐的力度、速度怎样,古琴音色怎样、运用了什么演奏技法,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哪两段音乐相似等角度作答)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学。
教师总结:全曲共九段,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第二、第三段为“起”部,第四、第五段为“承”部,第六、第七段为“转”部,第八、第九段为“合”部。
第一段为引子,简单的曲调引出后面的主题。
第二段为主题,用泛音手法,表现轻盈、亮晶的流水,自山间淙淙欢快而出。
第三段为高八度重复主题,仍基本上使用泛音,表现阳光下水流的晶莹剔透。
第四、五段使用按音(实音)演奏,是主题音调的变化发展,曲调中增加了十六分音符的流动,旋律如歌,似山泉汇成江河,稳健扎实的一泻千里。
第六、七两段即张孔山以流拂手法增加的两段,第一段中大幅度的滑音和速度变化的对比,似“宛然坐危舟过巫峡,回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第八段又出现泛音上下起伏式的级进,如经过刚才的起伏,又趋于平静。
第八、九段再现如歌的旋律,自信、积极又充满激情,重新出现以滚拂手法演奏的.流水形象前后呼应贯穿首尾,似水激越,从容不迫地汇入大河。尾声又以泛音奏出主题主调的片段,简洁轻盈地由动入静,结束全曲。
3.再次欣赏:古琴曲——《流水》学生欣赏并结合所学的与古代音乐、诗词相关的知识谈感受。
4.教师总结:《流水》以生动的形象,描写壮丽的山川、抒发宽广的胸怀和坚定不移的志向。
(四)拓展延伸
1.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自创舞蹈律动去表现音乐。
2.教师评价总结,以小组为单位,推荐学生表演。
3.聆听《广陵散》分组讨论:《广陵散》这首古琴曲是如何表现“聂政刺韩王”故事的?《广陵散》与《流水》在表现手法及古琴演奏技法上有什么不同?
(五)小结作业
1.教师总结本课的知识以及情感表达:古琴以其独特的魅力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应该认识它、了解它,并有义务传承它、发扬它。
2.作业:让我们一起思考,现今的中学生可以通过什么形式共同维护和传承中华文化?
音乐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活动,感受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运用小组探究合作的方法,提高对音乐鉴赏感知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巩固之前学习的歌曲并进行演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参与活动,巩固之前学习的歌曲。
【难点】
了解世界音乐文化多样性。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好,音乐是世界的语言,不管你走到哪里,总会听到许多优美的音乐,不同的民族文化、地理环境产生了不同的音乐。我们用《火车咔咔咔》的曲调填写了《环球之旅》的歌词。现在,请我们的小歌手来教我们大家唱《环球之旅》。
全体同学演唱《环球之旅》:“坐上火车环球跑,看世界多美妙。听欢乐的歌声,在五洲四海飘。”
(二)初步感知
用多媒体播放大洋洲,亚洲,欧洲的图片并提问学生:图片中都是哪些地区?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大家庭,就是地球,那么那里的人们跟我们生活的方式演唱的歌曲是一样的吗,下面老师把大家按音乐小组进行分配,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国家,来向大家介绍,现在我们乘着小火车唱着歌出发吧!第一站我们先去日本和澳大利亚,请第一组来介绍。
(三)组织活动
1、组织“世界音乐知多少”的知识竞赛提问:“你们对于日本的了解有多少呢”。
学生通过课前准备向大家介绍。
教师总结:富士山和樱花是日本的象征。富士山是日本最高的山,山峰高耸入云,山巅白雪皑皑,富士山被日本人民誉为“圣岳”。樱花也是日本的象征,它是一种白色的小花,每到春天,山坡上、田野里,到处都开满了白色的樱花。人们结伴去踏青,享受春天的气息。日本著名的民歌有《樱花》《四季歌》《拉网小调》等。
2、教师提问:澳大利亚有哪些著名的音乐和标志性的建筑?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澳大利亚盛产羊毛,标志性的建筑是悉尼歌剧院,如果从空中俯瞰,就像一只张开翅膀飞翔的天鹅。她的外形就像即将乘风出海的白色风帆,与周围蓝色的大海交相辉映。澳大利亚的民歌有《理发师》等。同学们回答得很对,和我们了解的一样,现在我们为大家演唱这两个地区的歌曲。
3、演唱《红蜻蜓》和《理发师》。
4、教师引导:火车又开起来,看看我们这回到了哪里呢?(出示俄罗斯教堂和水城威尼斯),下面就让我们的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模仿导游向大家介绍。
教师总结:因为欧洲人信奉宗教,有基督教、天主教等,人们建造了许多教堂,在教堂里举行仪式等活动。在欧洲有许多著名的教堂,教堂的建筑不仅是建筑史上的杰作也是历史文化的见证。许多音乐作品都和教堂有关,如亨德尔的《弥撒曲》、莫扎特的《安魂曲》、贝多芬的《D大调庄严弥撒》等。而且俄罗斯的'音乐可丰富啦,如俄罗斯的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三套车》等。还有著名的音乐家柴科夫斯基,我们欣赏过许多他的作品,如《天鹅湖》《胡桃夹子》等。说到俄罗斯的音乐,不能不提到苏联的音乐。苏联的歌曲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灯光》等。
5、教师向大家介绍意大利的威尼斯:威尼斯城四周环海,全城由118个小岛组成,城市里共有2300多条水巷。威尼斯的房屋建造独特,地基都淹没在水中,像从水中钻出似的,他们的交通工具就是一种叫贡都拉的小船。由于威尼斯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重要的港口位置被称为“亚得里亚海明珠”。
学生代表通过资料向大家介绍:意大利的民歌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热情奔放。如《我的太阳》《重归苏莲托》《桑塔露琪亚》《卡普里岛》等。许多音乐家都来过意大利,并留下了杰出的音乐作品,如柴科夫斯基的《意大利随想曲》、柏辽兹的《哈罗尔得在意大利》等。现在我们为大家演唱一首意大利民歌《卡普里岛》。
6、全体演唱《卡普里岛》。
(四)巩固拓展
教师播放汉族民歌,带领学生感受本民族歌曲。
(五)小结作业
小结:在短短时间里,我们既欣赏了丰富多彩的音乐,又了解了世界各国的名胜。世界上的音乐太奇妙了,同学们让我们最后再一次感受世界的音乐文化,我建议让我们创作一个《环球之旅》回旋曲,大家齐唱《环球之旅》作为主部,插部分别请同学独唱《红蜻蜓》《卡普里岛》《桑塔露琪亚》等歌曲,结束我们今天的环球之旅。
布置课后作业:搜集美洲歌曲。
音乐教学设计3
活动目标:
1、欣赏“龟兔赛跑”的音乐,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
2、能感受和分辨音乐表现的不同形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现。
3、培养幼儿倾听音乐的习惯和做事坚持到底的精神。
4、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5、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乌龟、兔子及其他小动物的头饰及道具。
2、龟兔赛跑的课件。
3、音乐磁带(包括整段欣赏和分段欣赏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看课件《龟兔赛跑》。
2、引导幼儿讨论兔子为什么会输掉比赛?它是只怎样的兔子?乌龟又是个怎样的乌龟?
3、引导幼儿讨论乌龟和兔子走路有什么不一样,并让幼儿模仿动作。
二、欣赏音乐《龟兔赛跑》引导幼儿区分和理解音乐的性质。
1、音乐欣赏
完整欣赏音乐,引导幼儿划分音乐的段落及区分每段音乐的性质。
提问:你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它是怎么在讲故事?你觉得那些地方音乐不太一样?
2、分段欣赏音乐,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形象
(1)欣赏第一段:骄傲的兔子
提问:这段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你怎样表现这只骄傲的兔子呢?
鼓励幼儿个别表现,集体在音乐中用动作表现音乐
(2)欣赏第二段:勤恳的乌龟
提问:这段音乐让你想起了谁?它是一只怎样的乌龟?你怎么表现他的.样子呢?
(3)欣赏第三段:睡觉的兔子
通过提问和讨论,鼓励幼儿大胆的想象和模仿。
(4)欣赏第四段:欢庆
激发幼儿用神态和动作区分胜利的乌龟和失败的兔子。
三、音乐剧表演。
1、讨论:我们怎样进行音乐剧的表演?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准备?
2、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行装扮后,根据音乐进行表演。
四、讨论
1、为什么兔子跑的那么快,乌龟爬的那么慢,最后乌龟却赢了?
2、小朋友要学谁呀?为什么?(让幼儿自由讨论)
小结:因为兔子以为自己跑得很快,骄傲了、偷懒了,睡觉了,所以兔子输了。乌龟并不因为自己爬的慢而气馁,仍然坚持努力的爬着,所以乌龟胜利了。老师希望小朋友都能象乌龟一样,做事坚持到底,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加油,一定能够成功。
活动反思:
我这节课的重点是欣赏音乐分辨音乐表现的不同形象,难点是让幼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形象。
第一个环节是通过看课件《龟兔赛跑》来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教育幼儿做事要坚持到底,不能骄傲。第二个环节是欣赏《龟兔赛跑》的音乐片段来分辨音乐形象,并且跟随音乐节奏做肢体动作。第三个环节是欣赏音乐《欢庆》,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一起庆祝乌龟取得了胜利。
上完课后,我觉得以下几方面做得不够好:
1、教案没有反复斟酌,进下心来看发现原先拟定的教案有很多不合适的地方,比如带头饰分角色扮演并不是适合本节课。
2、引导不足,上音乐课的时候幼儿创编动作不是很好,而我也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方法去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
3、还有就是上音乐的时候自己放不开。
下次上音乐课的时候我将吸取本次的教训,希望做得更好!
音乐教学设计4
教学分析
课前我了解到,现在绝大多数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对西洋的音乐文化接触较少,大多数都不甚了解,一部分学生甚至存在“西洋交响乐,高深莫测,听不懂”的偏见,因此,我确定了紧紧围绕单元“管弦和鸣”予以展开,每一课时选择一个不同的主题,并围绕此主题进行教学的设计思路。《管弦和鸣》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音乐》(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这个单元主要是为学生了解西洋乐器及西洋音乐而设立的。《走进西洋交响音乐》就是我在进行本单元第一课时所选择的主题。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认识西洋管弦乐队中的每一件乐器、聆听感受其它乐器的音色,并且欣赏旋律优美动听、又表现不同乐器特色的器乐独奏曲。通过鲜明的音乐形象,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为学生走进西洋音乐、了解西洋音乐、喜欢西洋音乐打下基础。
音乐是民族性的文化,也是多元化的文化,本课选择了风格各异的西洋音乐经典曲目为主要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聆听感受、体验西洋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及相关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方式,良好的心态,对待世界多元文化,增强对多元文化的了解、采纳和包容的意识。
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本课巩固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抢答环节:其一,让学生分成小组,培养集体荣誉感;其二,将本课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以游戏抢答的方式增强同学们的短时记忆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享受课堂学习的乐趣,让枯燥的.乐曲欣赏变得生动有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图片,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编制,认识乐队中的每一件乐器。
2、通过欣赏乐曲片断,感受西洋管弦乐队中每一件乐器的音色。
3、通过欣赏独奏曲,能够正确听辨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小号和单簧管的音色。
4、通过欣赏独奏曲,感受不同的音乐表现内容和音乐风格的西洋音乐的独特魅力。
教学准备
1、西洋乐器的图片
2、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走进西洋交响音乐
课件:播放电影《加菲猫》片断。
教师:认真观看下面这段录像,聆听背景音乐,能说出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以大家喜爱的电影作品切入主题,让学生感受其实西洋交响音乐就在我们身边的生活中。】
2、确定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教师:本节课我将带领大家去西洋音乐的王国里参观,向同学们介绍认识这个音乐王国里的每一位成员,每一件乐器,希望大家能和它们成为好朋友。
【通过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带领学生走进西洋交响音乐的王国,拉近了学生与西洋音乐文化的距离】
二、新课展开
(一)认识乐器
1、出示课件:什么叫管弦乐队?西洋管弦乐队?
【通过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2、西洋管弦乐队的编制以及乐器外形、音色的学习。
a、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交响乐队中的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弦乐器组和打击乐器组。
b、在欣赏乐器图片的同时仔细聆听每件乐器的音色。
c、每个乐器组总结出本组乐器的声音特色和代表性乐器的音色,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予以表达。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将乐器图片与声音有机结合,形象直观,而且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营造竞争、合作的学习氛围】
(二)欣赏乐曲
1、《梦幻曲》
欣赏乐曲,感受大提琴浑厚、甜美的音色,并随音乐展开想象。
教师:今天,我将和大家以《梦幻曲》拉开序幕,在梦幻般的西洋音乐世界里,欣赏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
[以《梦幻曲》为引子,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几首独奏舞曲的欣赏
a、《查尔达什舞曲》————小提琴独奏
b、《西西里舞曲》————长笛独奏
c、《拿波里舞曲》————小号独奏
d、《单簧管波尔卡》————单簧管独奏
要求:
a、感受西洋乐器的音色及其丰富的表现力
b、感受不同舞曲的风格特点及音乐要素的异同,感受西洋音乐的魅力。
【通过欣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三、巩固知新
课件展示:
1、挑战你的眼力(西洋乐器图片)
请说出以下乐器的名称以及在乐队的分组。
2、挑战你的听力(五首独奏曲片断)
请选择你喜欢的动画图片,听听他们带给你的是什么乐器演奏的什么乐曲?
3、挑战你的知识点(西洋管弦乐队知识以及各首乐曲相关知识点)
[以小组合作、抢答游戏的方式进行本课的巩固学习,帮助学生整理、记忆本课学习重点、要点,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
课后反思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本节课可真是立了大功,如果没有乐器图片与声音的有机结合,西洋交响乐队中的每一件乐器不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比如单簧管和双簧管这两件乐器,在外形上极相似,如果没有图片,单凭老师的描述,学生的记忆不会这么鲜明、深刻。而且将音乐做到课件里,省去了繁琐的放音、倒带过程,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听到、看到,而且可以反复聆听、观看。所以碰到类似这样的欣赏课,还是应该在课下备课时多下点功夫。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上起课来轻松、活泼,课堂容量大,教学效率高,我觉得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师必须要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这项技能。
特色案例
游戏抢答
学生喜欢的巩固教学手段
“老师,我最喜欢这个图片,请点击坐在月亮上的女孩。”随着我的鼠标轻轻一点,舒曼的大提琴独奏曲《梦幻曲》从远处慢慢地飘了过来。“是大提琴演奏的”“是《梦幻曲》”学生们争先恐后的举手抢答。“可是谁又能说说曲作者的情况和这部作品的相关知识?”我的提问显然有一定的难度,教室里霎时间安静下来,大多数同学瞪大眼睛看着我,也有的同学好似在思考……这时一位女生站了起来“是德国的舒曼吧?”我赞许的点了点头,“还有呢?”这时钢琴弹得不错的常乐站了起来“老师,《梦幻曲》是舒曼的钢琴曲集《童年情景》里的一部作品,换成大提琴演奏,我觉得是因为大提琴的音色浑厚、低沉,更能表现梦幻的主题。”“好,每个组分别加上10分!”
我真的太高兴了!在刚刚结束的新课讲授————乐曲欣赏环节,我带着学生们用20分钟的时间聆听了五首乐曲,容量真的很大,可我认为学生若能掌握与乐曲相关的更多知识,会对作品有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所以第一遍的听赏虽然时间很紧,我还是轻描淡写地讲了一点,可是我的讲述并没有引起大多数学生的注意。但在以“游戏抢答”为主要手段的课堂巩固检测这一环节时,个别特长学生的抢答却让全班每一位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对作品的相关知识做了了解,并且记忆在脑海里。
我和我的学生们真得很喜欢这种巩固教学的手段。抢答游戏可以激起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的记忆力在短时间内提到最高。而且小组合作参与游戏,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合作意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以抢答游戏代替我们平时课堂上的巩固检测和课堂小结,你不想试试吗?
音乐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牧童遥》、《采莲船》、《唱歌真快乐》、《螃蟹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自然、明快的歌声表现牧童放牧时的愉快心情。培养学生爱劳动、乐观向上的好品德。
2、通过学习集体舞《牧童谣》,使学生初步接触蒙古族舞蹈的风格韵律,学做硬肩、笑肩、挤奶等动作。
3、通过欣赏《采莲船》感受乐曲的风格、节奏上的特点,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
集体舞:《牧童谣》
教学难点:
感受《牧童谣》风格、节奏上的特点。
教学手段: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表演歌曲《牧童谣》;综合训练。
1、欣赏范唱。
2、朗读歌词,理解大意。
3、哼唱歌曲,打节拍。
4、口授歌曲。
5、反复练唱。
6、齐唱歌曲。
7、分组演唱歌曲。
三、歌曲表现。
1、集体有感情的齐唱歌曲。
2、请同学们试着背唱牧童谣,并讨论完成综合训练二。
3、提问:这首歌曲的歌词段数多、歌词较多,仔细观察它的.歌词有什么特点?(问答式)
我们用什么演唱方式能够更好的体现这一点呢?(男问女答、女问男答、领唱与合唱等)
4、请同学们上前表演自己编的节目。优秀小组给红花。
5、请同学按照书上综合训练三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四、集体舞表演。
1、我们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像我们学唱的牧童谣就是有风味的歌曲。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有我国蒙古族的风格的一段舞蹈。
2、学习单一动作。教师示范讲解硬肩、笑肩、挤奶等动作。
两人一组练习。
3、分解动作进行教学。
教师带领学生将整套动作串联起来完整练习。
4、跟着音乐练习。注意引导学生质朴的情感表演劳动时的喜悦。
5、请同学上前表演。
五、小结下课。
音乐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湖南版音乐教材第八册第十一课
教学目标:
1、能用亲切自然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苇叶船》。
2、通过学唱歌曲,体验大陆与台湾小朋友手牵手,盼望祖国早日团圆的深切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表达的思念亲人和同胞,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难点:
用深情、流畅的声音演唱《苇叶船》。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课件、地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学生听音乐走进教室。
课件:播放欢快的歌曲《盼团圆》。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欢快的音乐入手,让学生的情绪自然进入本课所要营造的'氛围当中,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2、讲故事
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的姥爷有个妹妹嫁给了国民党的一位营长,打仗跑到台湾后一直没有联系。98年来信说要回来的,可是大学生 动乱了,没回来。遗憾的是,最后直到姥爷去世了,兄妹俩还是没见面。”
3、出示中国地图,学生找出台湾的位置。
师: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海隔不断大陆与台湾的骨肉亲情。台湾就像漂泊在外的游子,时刻牵挂着母亲的心。 [设计意图:从相关文化入手,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利用地图使学生对台湾的认识更形象、更具体。]
二、学唱歌曲《苇叶船》
1、激情导入
师:盼啊盼,盼团圆,看,一只只大陆小朋友亲手做的苇叶船正满载着一颗颗思念的心漂向台湾……
课件展示:小朋友们在大海边放小船的情景。
2、揭示课题——《苇叶船》(板书)
3、学唱歌曲
(1)初听,播放MTV《苇叶船》。
(2)听歌曲第一段(投影歌单)
师:让我们来听一听他们是怎么寄托情思的?
生听后回答。
(3)师:多么希望船儿快快走,告诉台湾的亲人我们的心意。苇叶做的船靠什么可以走得更快?生:风。
师:那我们来学学风的声音,让船儿快快走!
(4)用“wu”模唱旋律,强调声音位置。
(5)试着划拍唱曲。
(6)学唱第一段歌词。
①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师:让我们一起来诉说对台湾亲人的思念。
②轻声跟唱,师生互动,解决难点。
③接龙唱。
师:你折小船,我折小船,我们都来寄情思。
④提问:你觉得在哪里要加强力度,才能更好地抒发情感?一起唱一唱。(高潮部分:三四句。)
⑤接龙唱一、二句,齐唱高潮部分。看老师指挥,完整地唱第一段。
(7)学唱第二段歌词。
①初听。
师:我们来听听台湾的亲人们是怎么唱的?(播放歌曲)
②学唱:
师:我们也来唱一唱台湾同胞的心声。(注意指导学生情感要渗透到歌曲里面)
(8)分角色演唱。两岸同胞互诉情思。一半同学唱第一段,一半同学唱第二段,结束句齐唱;师生对唱。
(9)齐唱歌曲。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师变换音色为歌曲伴奏。(钢琴音色转换成悠扬的弦乐音色)
[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由于歌曲旋律比较简单,难度不大,本环节让学生在聆听、分角色感受、实践中学习歌曲,趁学生学新歌兴趣最浓时解决好发声、节奏节拍的问题,并利用电子琴丰富的音色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轻松地学会了歌曲。]
音乐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歌曲的学习,初步感受和体验黄自代表作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音乐文化的感情和对美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学习低音区5、6、7、力度记号等乐理小知识。
2、通过秋景的体会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寻找声源的兴趣。
3、和同学们一起用各种方式表现多样的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运用好力度记号、连音线来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难点:运用力度的变化有表情地歌唱。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进入风的`世界,去感受风的美①你们听!(课件播放风的声音)特点②请同学们用声音来模仿风?用动作模仿风
二、歌曲教学
1、练声:用“呜”来模仿风声。要求声音饱满,嘴巴圆着唱,力度记号师:用呜的声音唱低音的5、6、7,教师用手风琴带音高,融入渐强减弱记号;(用风的动作来模仿风的声音,)
2、听录音范唱。(展示秋天风景课件)在听的时候请大家思考:歌曲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平缓级进、较慢)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请同学们说说和秋天有关的词语(描绘秋景、对秋天的感受的词语。是啊,当夏天的南风飘然离我们而去的时候,阵阵西风,就带来了秋天的信息。
3、复听歌曲仔细领会歌词,思考:西风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小结:西风告诉我们,要珍惜时光,热爱生活,要追求美好的未来。
4、再听歌曲:请同学们找出歌曲中(力度记号、连音线、rit。渐强渐弱)朗读歌词
5、(1)由教师朗诵第一遍学生讨论:通过歌词让你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秋天?
(2)请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把歌词朗诵一遍。
6、演唱歌曲
(1)学生尝试演唱歌曲(要求:词曲结合准确无误。)(纠错)
(2)复唱歌曲
三、分组合作表现《西风的话》
四、钢琴伴奏《西风的话》学生唱
五、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大家学会了什么呢?不过同学们要继续在歌曲旋律上、歌词连贯上下功夫。但是老师这节课感到非常高兴,因为老师看到了同学们积极的表现、听到了同学们优美的歌声,最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去发掘生活中的声源。
音乐教学设计8
课题名称:人音版第七册第6单元《我是少年阿凡提》
课型:唱歌课
教学年级:小学四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我是少年阿凡提》是一首具有新疆民歌风格的歌曲。曲调诙谐、欢快,它生动地赞扬了少年阿凡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优良行为。歌曲为二四拍,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刻画了欢乐风趣的阿凡提形象以及对破坏自然环境的不良行为的愤恨之情。第二乐段以连续密集的节奏音型出现,配以富有民歌特色的衬词“啦啦啦”“来来来”更鲜明地表现了主人公活泼向上的精神面貌,唱出了新一代少年阿凡提自豪、欢乐的心情。
学情分析:学生对传奇人物总有一种崇拜之情,通过阿凡提的传奇故事引入本课的学习,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歌曲的学习分析,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1、能用圆润的声音,诙谐的情绪表现歌曲。感受新疆民歌的特点,体会升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正确处理升记号、×××、切分音、换气记号等。
2、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创编歌词。
3、通过歌曲演唱、歌词创作,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有弹性的声音,诙谐的情绪演唱歌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唱准升记号、×××、切分音、换气记号等。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播放《我是少年阿凡提》伴奏音乐,教师带领学生跳新疆舞进教室
2、师生问好
设计意图:通过富有新疆特色的音乐舞蹈,营造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新歌学习
1、导入
师:刚才我们跳的是什么民族的舞蹈(生:新疆)
师:提到新疆老师就想起一个传奇人物,他扬善惩恶,机智勇敢,最爱帮助穷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阿凡提
多媒体出示阿凡提的画像
师:你了解的阿凡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能给大家说一说吗?(学生简单介绍阿凡提的故事,了解阿凡提是一个机智勇敢、乐于助人、聪明善良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对阿凡提的介绍,加深学生对阿凡提的了解,激发学生更深一步了解阿凡提的欲望。
2、学习歌曲
师:我们看到的阿凡提已经很老了,不知道少年时期的阿凡提是什么样子的呢?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了解一下少年阿凡提是个什么样的人。
(1)初听歌曲,随音乐旋律轻轻摇动身体。
学生谈谈对少年阿凡提的了解
(2)复听歌曲,了解歌曲情绪
师:让我们再听听这首歌,想想这首歌曲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快乐、活泼、风趣)
(3)随歌曲小声哼唱
师:让我们跟着歌曲小声的唱一唱,体会一下少年阿凡提的快乐吧
(4)师弹琴,生伴唱,找出歌曲出难以处理的地方,共同解决
师:在这一遍地演唱中,请同学们边唱边找找自己不能正确演唱的地方,等会我们共同解决
(5)认识升记号,解决带有附点音符、休止符的难点乐句
师:歌曲中出现了一个我们以前没有见过的记号,这个像一个井字的记号,我们叫它升记号,加上一个升记号,意味着将原本的那个音升高半音,让我们来听一听。
师:你能区分老师弹的乐句哪个有升记号,哪个没有吗?请听到带有升记号的乐句时,举起你的'右手,听到没有升记号的乐句时,保持沉默。
师:让我们一起来唱唱书中带有升记号的这一句吧 (学生齐唱乐句,体会新疆风格特色)
师:少年阿凡提是个很爱打抱不平的人,碰上谁打鸟儿,捉青蛙,他会怎么样呢?引出难点乐句(我就对他不客气)
师生共同分析附点音符及休止符的演唱,体会歌词语气,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看谁能唱出这句乐句的语气
(6)完整演唱歌曲
(7)分析歌曲情绪,处理歌曲
师:这首歌描写了阿凡提的故事,每一句都有它不同的演唱情绪,那你能不能用歌声恰当的表达阿凡提所要表达的心情呢?
(8)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9)我们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吧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演唱,学生自主分析,让学生正确处理歌曲(包括音乐记号和歌曲情感的处理)
三、创编歌曲
师:生活中人们总是忽视环境的重要性,总有一些不自觉的人破坏环境,让我们也像少年阿凡提一样保护我们的环境,请大家在“谁要……,谁要……”创编我们自己的歌词
学生分小组自由创编
请学生自己唱一唱,评一评
设计意图:通过创编歌词,发挥挥学生的创造力,拓展他们的思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合作意识
四、小结结束本课
师:让我们也像少年阿凡提一样,去做一个机智勇敢,保护环境的好少年吧!
音乐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 能独立、自信、准确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 能在音乐戏剧表演《小青蛙找家》中担当一个角色,边唱边进行表演。
3、 在音乐戏剧表演中能与其他同学协调配合,并体验到与他人合作表演的快乐。
教学设想:
本课以小精灵带我们到河边去游玩为导线。首先学生通过模仿小鸭、小青蛙的叫声,来初步掌握“休止符”,并进行两声部节奏练习;新歌教学中,通过采用生动形象,自己动手制作的青蛙图片来帮助学习难点乐句,从而降低歌曲学习的难度;在歌曲的艺术处理方面,从小青蛙的情绪变化入手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的体验歌曲;最后师生共同参与表演活动,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愉悦身心,享受快乐。
教学重点:
能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
教学难点:
在音乐活动中,初步感知“休止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青蛙头饰、脸谱表情图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铺垫
学生随《小青蛙找家》音乐伴奏学青蛙跳进教室!
二、 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音乐小精灵及小精灵的问候话语)。
小朋友们好!我是音乐小精灵,认识你们真高兴,你们愿随我一块到河边去游玩吗?
生:愿意。
(课件出示小鸭图:前面三只张开嘴巴,最后一只紧闭嘴巴)
师:知道我们要来,小鸭子们高兴极了,瞧!它们朝我们游过来了。
师:大家仔细看这群小鸭子,你们发现有什么不同?
生:前面三只小鸭子张开了嘴巴,最后一只小鸭的嘴巴闭得紧紧的。
师:最后那只小鸭子为什么闭着嘴巴呢?
生:它可能累了,在休息;它也可能…….
师:那我们就根据这幅小鸭图,来学学小鸭的叫声吧!
(课件出示青蛙图:最后一只青蛙也是闭着嘴巴)
师:小青蛙们听说我们要来,没跟青蛙妈妈打招呼,就从家里跑了出来欢迎我们。
师:那我们也来学学青蛙的叫声跟它们打个招呼。(生看青蛙图向小青蛙们打招呼。)
(课件出示节奏谱2/4 x x lx o l)
师:这是一条节奏譜,那老师用这条节奏谱来代替刚才我们所看到的小鸭图,那这个o表示什么呢?
生:(略)
师:(手指o)这个小圆圈在音乐中叫“休止符”,我们遇到它时就要停一停。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创设的音乐活动中掌握“休止符”,既降低了学习音乐知识的.难度,又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出示两声部节奏谱:2/4 x x l x o ll)
xx xx lxx oll
师:为了我们的欢聚,我们和小鸭、小青蛙们来个大合唱吧!谁愿意来模仿小鸭的声音呢?那谁又愿意模仿小青蛙的声音呢?
(生自由选择小鸭、小青蛙的叫声合作演唱。)【设计意图: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轻松、自主地学习,并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 引导掌握
师:你们合作得真不错。
师:(课件出示傍晚图)天渐渐暗了下来。
师:(课件出示小鸭回家图)小鸭们一摇一摆地回家了。
师:这几只小青蛙,也跳着、叫着要回家,可是家在哪儿呢?它们回到了家吗?
(课件出示《小青蛙找家》歌单,生倾听歌曲。)
师:小青蛙最后找到了家吗?你能找出小青蛙找家的乐句吗?
(请生上台指出找家的乐句。)
(课件出示与找家的乐句相对应的青蛙图片。)
【设计意图:出示动态化的青蛙图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也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师:你们能不能试着读一读呢。(生齐读)
师:从这两句念白可以看出这群小青蛙当时的心情是怎样?
生:着急、急躁、伤心、害怕……
师:那这“呱呱”两个字说明了小青蛙在干啥?
生:喊妈妈、哭……
师:好,现在就按你们的理解咱们边念边用动作来表演这两句念白?
(生大胆尝试表演)
师:你们真不错,那我们随着琴声来唱一唱这首歌吧!
(生齐唱歌曲,师及时纠正演唱中的不足之处。)
师:你们能不能随音乐边唱边做动作呢?
(生自由表现)
师:最后,小青蛙找到家了吗?
生:找到了。
师:那你们知道它的家在哪儿呢?那你们身边什么地方像小青蛙的家。
(生自由探索)
师:小青蛙回到家,他们一家的心情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生:他们会很高兴、很开心。
师:你们说得真好,(课件出示伤心、高兴的表情图)那我们就根据小青蛙情绪的变化发展再来唱一唱这首歌。
(生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歌曲,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并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的体验。】
四、 情境表演
师:你们唱得真好,那你们能不能将“小青蛙找家”这个故事完整地表演出来呢?
生:能
师:好,下面我们分组讨论。
(生自由讨论,并自主表演,师巡回指导。)【设计意图: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去创造角色,体验表演的乐趣。】
(分组轮流表演,相互评价,相互学习。)【设计意图: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同等的表演机会。通过相互评价,使学生提供自身的欣赏和表演水平。】
师生合作表演,师扮演青蛙妈妈,全班学生扮演小青蛙。【设计意图:教师以合作者、参与者的身份参与音乐戏剧表演,做到了师生平等,从而也树立了学生表演的自信心,增强了对音乐的热爱。】
五、 课堂小结
学生边唱边学青蛙跳出教室。
音乐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唱《郊游》使学生喜爱春天,从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过程与方法: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3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自信、有表情、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歌曲的三、四、五乐句。
教学方法
启发法、情景创设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美丽的野外去做什么呢?你们听!
(教师范唱《郊游》歌曲。)
(学生回答去郊游,揭示了歌曲题目。)
二、新课讲授——熟悉旋律:
1、学生随着歌曲伴奏音乐做乘车动作去郊游:
请学生用动作模仿出坐交通工具去郊游的样子。
2、PPT出示春天的田野等一些图片,并请同学们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春天。进而引出歌曲歌词,让同学们熟悉歌词。
3、学生随着歌曲伴奏音乐用舞蹈动作表示出春天美丽的景色。
4、熟悉了旋律和歌词,教师开始弹奏钢琴教唱。
5、歌曲中三、四、五是难点,学生唱歌时容易出错,因此多次重复,带领同学们反复演唱。
6、播放伴奏,完整地唱歌曲:
7、增加难度,让同学们用手拍桌子,敲打节奏。
三、巩固提高
请同学们分小组上来表演歌曲,一组唱歌、一组跳舞、一组用打击乐伴奏,之后请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最后老师进行鼓励性的评价。
四、小结与作业
请学生一起总结出本节课教学内容。
布置作业让同学们回家把这首歌曲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板书设计
主要以PPT形式呈现。
音乐教学设计11
教学要求:
1、表演《美丽的黄昏》
2、单元总复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钟声叮叮当》
分声部唱一唱
二声部合唱
三、表演《美丽黄昏》
1、导入:黄昏的晚霞美吗?请小朋友听一听音乐是怎样来表现的呢?
2、听录音
学生谈感受
听音乐,学生说说是几拍子的`?
放音乐,学生试拍
师生随着音乐一起拍打
3、师:这么优美的音乐,你会用动作做一做吗?
放音乐,学生自由做动作
4、跟着录音轻唱
连唱,注意及时、敏捷地换气
5、哟能够不同的速度演唱这首歌,说说表现的意境和情绪有什么不同?
分组讨论
速度,表达的情绪
稍快,轻松、愉快
中速,宁静、美妙
稍慢,低沉、压抑
6、轮唱
聆听录音学生感受
将学生分成二组,甲组先开始唱,唱至2时,乙组从头开始唱
教师指挥,学生轻唱,要求学生既能听到自己的声部又能听到另外一个声部的歌声
为三个乐句分别想一个简单的动作,边唱边做
有感情地进行三部轮唱,注意三拍子的韵律
7、学唱歌谱
A、教师范唱
B、重点唱一唱第一乐句前六小节,并画图形谱
C、学生画出第二乐句的图形谱
D、连起来唱
E、进行轮唱
8、选择三角铁、串铃、小鼓、双响筒在“叮咚”处伴奏
分组尝试
分组展示
学生评价
用三角铁在“叮咚”处伴奏
四、小结,师生再见。
音乐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吉他、小提琴和法国号。
2、聆听《我是小音乐家》,感受歌曲轻松活泼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3、在轻松活泼的律动中学会歌曲。
教学重点:在轻松活泼的律动中学会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学难点:正确演唱第四乐句,对比第四乐句与其他乐句的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电子琴、绳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在律动中体会歌曲的情绪特点
1、导语:今天我们要举行快乐的音乐会,在这个快乐的音乐会上老师要带给大家一首快乐的音乐,你们想听么?(播放《我是小音乐家》的伴奏音乐,师做拍手表演)
2、问:你们觉得这首歌曲的情绪如何啊?
生:欢快活泼的。
师:那你们打算用什么方式把它表现出来呢?
(师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3、师:老师也想来表达快乐的心情,下面请你们来看看老师是怎么表演的。
(师根据乐句做不同的拍手动作)
4、师:你们能发现老师的表演有什么特点么?拍手方式都一致么?
生:略
师告诉学生相同的乐句拍手动作一致的特点,并请学生根据音乐来模仿师的动作。
(设计意图:从开头就出现《我是小音乐家》的音乐,并通过简单的律动来表现乐曲、感受乐曲,旨在创设一种轻松活泼的情绪,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初步感受歌曲的特点,为后面学习歌曲作下铺垫)
二、初步认识吉他、小提琴和法国号
1、师:刚才我们正在享受快乐的时候,有三位小音乐家带着乐器想来加入我们的表演,你们看,第一位小音乐家给我们带来什么乐器?(师用绳子来表现吉他)
师:你们知道刚才第一位小音乐家带来的是什么乐器么?
生:吉他
师:那你们知道吉他的故乡在哪里么?(课件出示吉他的外形以及演奏的姿势图,师简要介绍吉他的特点,并请学生听它的音色)
师:吉他的音乐好听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学书上表现吉他音色的乐句。(师弹琴请学生来唱)
2、师:第二位小音乐家也迫不及待地想来展示了,你们看,她带来了哪种乐器?
(师用绳子表现小提琴)
师:你们知道她带来了哪种乐器么?
生:小提琴
师:那你们知道小提琴的故乡在哪里么?(课件出示小提琴的外形及演奏姿势图,师简要介绍小提琴的特点,并请学生听听它的音色)
师:小提琴的声音好听么?下面我们一起去学学书上表现小提琴音色的乐句。(师弹琴生唱)
3、师:第三位小音乐家早已做好乐器表演的准备了,你们看,是什么乐器呢?(师用绳子表现圆号)
师:知道是什么乐器么?
生:圆号。(师提示)
师:那圆号的故乡在哪里知道么?(课件出示圆号的外形图,师简要介绍圆号的特点,并请学生听听它的音色)
师:圆号的声音好听么?下面我们来学学圆号的音色吧!(师请生找出书上表现圆号音色的乐句,并弹琴请学生来唱。)
(设计意图:用绳子来表现乐器,教师亲自演示,用课件介绍乐器,旨在让学生更容易更直观地了解三种乐器的特征,并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三种乐器;用先听乐器的音色来学唱歌曲,旨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歌曲的内容,真正的用聆听法来学唱歌曲。)
三、学唱歌曲
1、师:三位小音乐家要出场为我们演唱歌曲了,让我们用歌声来迎接小音乐家。(播放录音范唱《我是小音乐家》)
2、师:你们能来唱唱第一段么?下面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的琴来唱唱第一段。(师根据学生的演唱及时纠正唱得不好的地方)
3、师:看到你们唱得这么开心,老师也想来唱唱,但是在老师唱的时候要交给你们一个任务,你们听歌曲中连音与跳音的区别。(师提示连音与跳音的含义,并提示通过看师的动作来区别连音与跳音)
(设计意图:用动作来提示学生跳音与连音的区别,旨在使学生更容易更直观的掌握歌曲中活泼与舒展的旋律的对比,同时很好的解决了难点,也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4、师:我们来加入动作表演吧!(师带领学生边做动作边演唱第一段)
5、师:你们能用同样的方法来唱唱第二段么?(师弹琴请生唱第二段)
6、师:完成了前两段,第三段是不是更容易演唱了呀?在第三段的演唱上老师要提出一个新的任务,你们看到“我吹起法国号”这个乐句了么?老师想在这个地方锻炼一下你们的嘴皮子,看谁的嘴皮子最快。(师弹琴范唱,请生模仿,直到唱对为止。)
7、师:你们三段都会唱了么?下面我们一起加上动作把三段完整的来唱一唱,但老师有一个要求,在遇到乐器的乐句时,我们用演奏乐器的姿势来完成。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表演吧!
(设计意图:用与前面不同的动作来表演,旨在进一步加深对乐器的印象,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一)
8、用多种形式来演唱,但乐器的音色的地方要求齐唱。
(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演唱,比如分角色唱、分小组唱、领唱与齐唱,旨在进一步巩固歌曲的演唱,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二)
三、小结下课
师:小朋友真棒,一招一式都有音乐家的风范,老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们当中肯定能产生出一个音乐家,下面老师要把一首好听的歌曲送给你们,愿你们的音乐梦想在歌声中实现!(播放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离开教室)
音乐教学设计13
教学理论依据
法国教育家卢梭强调教育应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在了解儿童的基础上进行。游戏是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因此,本活动始终以一个游戏贯穿到整个活动中,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周志英的《幼儿艺术整合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中提出根据音乐活动特有的艺术性,可以将音乐的优美旋律、变化的节奏和不同的音色与幼儿生活情境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地让音乐材料“说话”。所以我大胆创新内容,将音乐设计成了快慢不同的节奏,最大限度的启发幼儿的兴趣。
实施策略
本次活动主要运用了图谱直观法、表演法、游戏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
活动目标
1、用动作表现歌曲跳跃、欢快的情绪,产生跳起来的愿望。
2、区分音乐的快慢变化,跟随节奏做动作。
活动重点
用动作表现歌曲跳跃、欢快的情绪。
活动难点
区分音乐的快慢变化,跟随节奏做动作。
活动目标
1、用动作表现歌曲跳跃、欢快的`情绪,产生跳起来的愿望。
2、区分音乐的快慢变化,跟随节奏做动作。
活动重点
用动作表现歌曲跳跃、欢快的情绪。
活动难点
区分音乐的快慢变化,跟随节奏做动作。
活动准备
歌曲、灰太狼头饰(1个)
活动过程
1、导入:引导幼儿听音乐模仿小动物自由表演动作。
创设“灰太狼抓小动物”的情境,引导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跟随音乐上场。
2、引导幼儿欣赏歌曲,并用语言和动作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1)欣赏无歌词音乐,引导幼儿自由想象并用动作表现自己的感受。
请幼儿欣赏无歌词的音乐,设计提问:你听音乐时想到了什么?幼儿大胆想象,并将自己所想的跟随音乐自由表演出来。
(2)完整欣赏歌曲,感受歌曲跳跃、欢快的情绪,并引导幼儿跳起来。
请幼儿欣赏带歌词的音乐,知道音乐里出现了哪些小动物要和灰太狼做游戏。出示图谱,请幼儿练习唱歌曲,熟悉音乐,并自由做动作来表演歌曲。
3、引导幼儿分辨节奏的快慢,并用动作表现。
请幼儿听辨快慢不同节奏的音乐,并根据节奏的不同变换动作。
4、游戏活动:灰太狼抓小动物,引导幼儿根据歌曲节奏的快慢变化做出不同的动作反应。
引导幼儿玩游戏,根据游戏中音乐节奏的变化做出不同动作,快节奏时灰太狼来抓小动物,小动物要快快的跳,慢节奏时灰太狼回家睡觉了,小动物可以慢慢的跳出来玩。跟据音乐节奏的变化做出不同的反应。
5、结束活动:伴随舒缓的音乐放松休息,回家。
音乐教学设计14
教研组课题
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生学习力发展有效衔接的策略与途径研究。
个人研究课题
在新《课标》指导下的唱歌教学研究,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唱歌教学的九字方针
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
教学目标
1、用优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表演《摇船调》,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3、了解台湾民歌,并解决歌曲中出现的附点节奏、一字多音及反复记号。
4、通过学习即兴表演、体验歌曲的童趣。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流行在台湾的汉族人民喜爱的民间歌舞曲。歌曲采用了问答对歌的形式。采用4/4拍,五声宫调式,音域在九度以内,旋律流畅、优美。全曲共有六个乐句,每句为两小节,歌曲一开始的四个问句采用了第一、二两乐句的旋律完全重复,仅在末尾加以变化,十分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在相互对歌时活泼、欢乐的情景。紧接着歌曲又加入了3小节的衬词和1小节重复句,更增强了歌曲浓郁的民歌风格,节奏明快、紧凑,体现了客家儿童爽朗、活泼的'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猜谜语的游戏
生互猜谜语,师说谜语生猜
[课件]谜面是歌曲第一段歌词的前四句:什么圆圆在半天?生答。师评价。
二、歌曲学唱:
1.听原唱,要求生仔细的听听歌曲唱的什么,一起把歌词内容补充完整。
师生讨论交流补充歌词内容。
2、听原唱,看歌曲的歌谱及各种记号,用动作跟随音乐来律动。
生答。师评价。
3、再听原唱看歌谱
生跟唱,跟随音乐晃动身体,思考歌曲所表现的情绪怎样?
4、师生交流歌曲的基本音乐要素与歌曲的情绪。
5、跟原唱演唱,做律动,体会歌曲的感觉,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6、生跟琴唱,用书卷起来当做船桨做律动。
7、提出演唱中的问题,解决难点。
(1)反复跳跃记号
让生辨别第一段和第二段歌词在结尾处演唱的区别。
师讲解,生跟琴摸唱练习。
(2)再辨别结尾与第四句的结尾音的区别。
师弹琴,生跟唱学习掌握。
(3)衬词的演唱
师示范演唱,让学生注意这一句中力度的变化是怎样的?
师弹琴,生演唱
8、分段演唱、完整演唱,师弹琴
9、跟伴奏完整演唱,加律动表演
10请生起立跟伴奏加动作演唱。
三、变化演唱形式进行小组的演唱。
音乐教学设计15
《采山》:
教材分析
《采山》是一首活泼、轻快的少儿歌曲。歌词形象地描绘了乡村孩子在雨中采山的形象,歌中描述了小朋友在蒙蒙细雨中去采山的愉快的心情,表现了小朋友光着小脚丫采山灵巧的身影,灵活的手指,采来蘑菇、木耳、野果、山菜丰收的喜悦香甜在心中的感受,连梦中都需要笑出声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采山这种愉快的劳动乐趣,能随乐进行身势律动。
2、能准确掌握重难句的节奏型,并能利用节奏更好地学习歌曲。
3、能认真倾听和学唱歌曲,能完整、准确、连贯地演唱完歌曲。
4、能在演唱的同时加上身势动作的律动来配合表演歌曲。
5、通过对歌曲的学习使孩子懂得了劳动的意义,激发学生做一个爱劳动的孩子。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欢快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歌曲中十六分音符和休止符的掌握和运用。
2、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的态度和情绪的把控。
教具准备:
多媒体、钢琴、图片、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老师手提竹篮干什么去?
2、让歌曲告诉你,播放《采山》音乐,学生聆听。
【设计意图】利用游戏减轻师生的心理压力,形成一种轻松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调动情绪,带着愉快的情绪开始音乐课。同时,初步感知歌曲。
二、初步感受、表现歌曲。
(一)感知歌曲
1、播放音乐,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采山。
2、再听音乐,学生体会歌曲情绪。
3、老师有哪些收获?(播放《采山》)学生回答。
4、老师采了这么多东西,心情怎么样啊?你们用表情和肢体告诉老师好吗?(播放《采山》)
【设计意图】让学生视听结合,体会歌曲情绪。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反复聆听和感知歌曲。
5、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句?唱一唱好吗?生唱,师及时给予表扬。 (二)学唱歌曲
1、节奏训练
(1)_____|___0 _____0|_____0
(2)将节奏连起来读一读拍一拍。
采呀采蘑菇0|采呀采木耳0|采来山菜|嫩又鲜0||
花呀花满篮0|果呀果满篮0|彩裙飘飘|也带甜0||
【设计意图】进行节奏训练,为后面的十六分音符打基础,从而降低歌曲的难度。
2、歌词教学
(1)师教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2)齐读歌词。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两种方式,使学生加深对歌词的理解,更于无形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为学生学唱歌曲打下基础。
3、唱歌教学
(1)跟音乐哼鸣,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
(2)用“噜”随音乐唱,加强发声练习。
(3)用“啦”随音乐唱,进一步加强发声练习。
(4)放慢速度,跟琴轻唱歌曲。
【设计意图】学生跟琴轻唱、自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5)跟歌声旋律轻声感受。
(6)师生接龙,并对学生所学进行指导纠正。
(三)处理歌曲
(1)画旋律线,引导学生准确完整演唱全歌。
(2)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并演唱。
(四)拓展与升华
1、师问生答。歌中小朋友帮妈妈采山,你们放心后帮妈妈干什么呢?(扫地板、洗衣服等)我们把它编到歌曲中试唱
2、我们把它编到歌曲中试唱。(背着书包回家走,小小脚丫跑得欢,扫呀扫地板、洗呀洗衣服、我帮妈妈做家务,等着妈妈回家来,妈妈脸上笑哈哈。)
【设计意图】充分给予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三、小结
同学们表演得真棒!通过你们的表演老师能感受到采山的快乐和这种劳动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所以我们平时在生活中热爱劳动,要主动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自立、懂事热爱劳动的好孩子,好吗?(随音乐走出教室)
#、#分页标题#e#
教学内容:
1、唱《木瓜恰恰恰》
2、听《快乐恰恰恰》
教学目的:
1、能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木瓜恰恰恰》,并在学唱过程中感受欢快、热烈的情绪。
2、认识二分音符并能在实际演唱中唱准时值。
3、了解印度尼西亚的相关文化。
4、在欣赏过程中获得热烈奔放和欢快诙谐两种不同情绪的体验,并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
教学重点:
活泼欢快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弱起小节、节奏X.X的演唱
教材分析:
《木瓜恰恰恰》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歌曲欢快、热情,旋律简洁,多以同音进行和模进为主。节奏规整,以XX O X. XXXXX OX 00 O贯穿全曲,极具舞曲风格。歌词表现人们围坐在水果滩边,叫卖、选购、品尝、夸赞水果的热闹场面。
特别是“恰恰恰”的加入,更是体现了恰恰舞的轻松明快,活泼热情的特点。这首歌曲的第十一小节为不完全小节,与最后一小节时值,相加构成不完全小节。
教具准备:
课件(或录音机、磁带、图片和自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学生听音乐拍手进教室,师生问好
2、出示世界地图。介绍中国在地图的位置,引出印度尼西亚国家。
3、简介印度尼西亚国家
二、综合练习
1、律动《小火车》(出示印度尼西亚水果丰收的图片)
导言:印度尼西亚是盛产水果的国家,每年都会举行水果节。你们想去吗?让我们乘上火车出发吧!
2、初听歌曲《木瓜恰恰恰》
导言:看,我们已经到了印度尼西亚。哇,当地的人多热情啊!他们唱着歌,跳着舞欢迎我们的到来。
3、导言:小朋友们,刚才当地的族长跟我说,他们欢迎我们的到来,不过也提出了一些要求。只有完成以下几项任务的小朋友才能参加水果节。
听音乐,想一想,在乐曲中出现恰恰恰的地方可以做什么动作?看谁想的多,看谁跳的美?
a、第一项任务是学生听乐曲在“恰恰恰”的地方律动。
师:祝贺你们出色完成了第一项任务。(掌声)
b、出示一只装满各种水果的篮子,每中水果上有一种节奏,分别是:
×―×× ×× ×× ×. ×(四种水果)
师:篮里的节奏有哪些我们已经学过了?(引导学生复习后面四种节奏.)并引出新授二分音符×―
师:瞧,这是什么?……引出第二项任务
听节奏,拿水果
师:老师打节奏,小朋友听一听是什么水果的'节奏,就拿什么水果。
XX│X.XXXXX │X -│(带领学生读一读)(表扬)
给刚才听到的节奏谱用水果名创编一句话
c、第三项任务
(先引导学生说一说各种水果名称,再进行创编。)
三、歌曲学习
导言:太棒了,小朋友们已经成功的完成了印度尼西亚人民交给你们的任务。我们去参加水果节喽!(听歌曲出发)
1、出示水果集市图片
(说一说,有哪些水果.了解印度尼西亚是水果之国,水果品种繁多)
2、出示歌曲
师:瓜农们一边卖瓜一边唱着歌,他们是多么开心呀,让我们也来学一学这首歌。
3、看歌片,发现这首歌曲的节拍与原来所学歌曲的节拍有什么不同?
(学生发现第一小节只有1拍,最后小节只有三拍)
师讲解弱起小节该怎样演唱,再听歌曲,边听边感受
4、读一读
5、唱一唱(齐唱再变换形式演唱)
6、创编歌词
引导学生用其他水果名创编歌词唱一唱。
7、用新歌词表演唱(边唱边跳)
四、欣赏乐曲《快乐恰恰恰》
师:刚才小朋友们用多种形式愉快的表达了今天参加印度尼西亚水果节的快乐心情,下面我们再听另外一首同样表达欢快情绪的“恰恰恰”舞曲。让我们动起来,跳起来吧!
五、下课:律动《小火车》
师:幸福的歌儿唱不完,快乐的舞蹈跳不完。小朋友让我们和印度尼西亚的新朋友说再见,开着小火车一起回家!
教学反思:
歌曲《木瓜恰恰恰》是一节以欣赏切入的情景式音乐课。这首印度尼西亚歌曲,它通过“叫卖”的形式,以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恰的弱起节奏以及连续的切分节奏,给歌曲的演唱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本单元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通过熟悉外国的民间音乐,了解世界个地的地理风貌和风土人情。因此,教学前,我采用了课前欣赏拉丁舞表演,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恰恰舞的欢快的韵律,通过无目的的听赏歌曲《木瓜恰恰恰》在此基础上展开话题直接进入歌曲的教学。通过观赏印尼的风光,了解恰恰舞的起源,并进一步熟悉歌曲音乐,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歌曲的兴趣.在教学歌曲这一重点环节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体验,通过情景式的解析歌词,使学生不仅了解歌词内容,更明白了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并把音乐知识的教学灵活渗透到歌曲的情绪表现中,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歌曲。尤其是在拓展教学这一环节中,我搜集了歌曲《卖报歌》《卖汤圆》等儿童歌曲,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段,更明确地使学生了解了“叫卖”这一艺术形式,并大大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表现欲望,为本节课的教学掀起一阵小小的高潮,从而使歌曲的演唱技能进一步得以提高。最后,通过为歌曲设计打击乐伴奏,达到渲染课堂气氛的目的结束本课。当然,本节课中也出现了许多不足的地方:如:我在设计欣赏及情景引导的目的,本想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现象空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提高学生想象的能力,但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是很理想。由于教师的语言组织不够精练、缺少应有的启发性,教学方法也较呆板,导致学生表现平淡,学生情绪表现不够活跃,加之在要求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时,由于学生对歌曲还不够熟练,他们更多的是专注于手上的节奏动作,而忽略了耳边的音乐,造成了歌曲演唱拖拉现象,以及打击乐伴奏活动的无实效果性,更是影响了课堂教学气氛。总体说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基本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并顺利完成。
【音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音乐教学设计04-24
音乐教学设计[精选]04-07
音乐教学设计02-29
中班音乐教学设计11-22
音乐《鳟鱼》教学设计12-15
【热】音乐教学设计04-18
音乐教学设计【推荐】03-19
音乐教学设计模板06-05
音乐教学设计【热】03-21
音乐教学设计【热门】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