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外活动总结

时间:2024-09-24 13:30:00 生物/化工/环保/能源 我要投稿

生物课外活动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物课外活动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物课外活动总结

生物课外活动总结1

  一、组织初中生物实验活动的科学重要性

  初中生物教学组织丰富的实验学习活动具有极具重要的意义,可以全面提升生物教学整体质量,并激发学生内在的价值潜能。打造高效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课堂,可以进一步推进初中生物教学向着信息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并增强初中生内在的创新意识,提升其综合实践技能。通过丰富的生物实验活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将得到进一步锻炼,在不断的小组竞争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如何协同合作,并在积极的合作中实现良性竞争,以全面优化生物实验课堂教学效果,进而确保整体教学质量的水平。

  二、当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纵观当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环节不难看出,其仍旧包含一些不足问题,需要教师积极应对与不断完善。具体来讲,首要问题是,教师仍旧深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因此没能将精力更多的投入到生物实验教学环节之中,使得生物实验教学应有的功能与价值无法全面的激发出来。伴随素质教育、新课改步伐的持续深入,初中生物教学具体内容虽进行了一定调节变化,使得实验教学的比例有所增加,然而教师从根本层面来讲没有真正的转变,教学重点仍旧选定为对生物基础知识的教育学习上,无法重视培养提升学生的生物实验技能水平。另外,初中实验教学阶段中,组织的各项实验活动还欠缺一定的探究性,经常是在学生已知实验结论后方组织验证性实验,没能令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总结具体的结论,这样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探究技能极为不利。

  三、组织开放式教学,创新教学思路

  新课改背景下,采用开放式教学手段主要是引入充满差异性、体现动态性以及开放化的'模式组织生物课堂教学,这样一来可全面激发教育工作者创新思维,积极更新教学思路,跟上新课改的步伐,组织生动丰富的生物课堂教学,全面提升实践教育质量。开放式教学具体来说是将初中生物教学的具体目标、现有资源、课程时间以及空间等各层面进行开放。例如,在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实验教材中“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以及湿度”这一课,教师可组织开放的教学课堂,带领学生们来到校外进行观察,也可走进森林公园,使学生们可自由的寻找不同植被进行观察分析,进而全面激发其对大自然的探究观察热情。从此他们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课程,并形成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

  四、激发学生实验兴趣,使其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包括演示性实验、观察性实验或是制作性活动等。开展该类实验活动,教师应将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放在首位,唯有如此方能激发去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利于全面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极为有利。新时期,生物教师应全面摒弃单一层面的演示实验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核心主体,使教学课堂真正的回归到学生之中,促进演示性实验教学逐步过度到制作实验等模式,使得学生能够彻底的参与进来,形成良好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一课中,教师可事先令学生在家中尝试种植花生、玉米等作物,对其生长变化做日常记录并进行细心观察。另外,可要求家长积极与学生配合共同完成这项实验。这样不但可锻炼学生动手观察、实践操作的技能,使他们更加热爱生物科学,另外,还可加强学生同家长的配合协作,使得亲子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增进情感。

  五、组织丰富课外生物活动,提升教学效率

  为全面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在完成任务目标的基础上,多为学生布置一些新颖、生动、力所能及的课外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提升学习热情,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课外活动也是另一种形式的作业,可扩充学生视野,对教材知识形成良好的补充。例如,在学习观察叶片结构的课程内容后,教师可为学生设置制作植物标本的课外活动,此活动则需要学生投入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到大自然采集不同的植物叶片标本。通过查询资料、动手制作等环节,可接触到更加丰富的生物知识,进而提升亲自动手以及制作观察的综合实力,同时可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六、通过边学边实验,巩固学生生物知识以及实践技能

  通过边学边实验,可促进讲授知识、演示实验以及分组实验的全面融合,在激励学生动手、动脑的同时,可使他们掌握的知识更为牢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之中,生物教师可组织学生先完成自主实验,并得出同教材相近的结论。在操作阶段中,通常学生会对酒精为何仅能隔水加热提出疑问,教师则可在实验环节穿插答疑解释,使学生一边做实验一边学习,促进掌握理论知识同实践过程的全面融合,进而真正掌握丰富的生物知识以及科学技能。

  七、积极进行实验结果反思,提升学生综合实力

  有效的开展生物实验教学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实力。该阶段中,针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各类实验材料的不同,会得出不一样的实验结果。为此,教师应对学生形成合理的引导,促进他们主动反思实验结果。例如,在探究蚯蚓运动方式的课程中,学生们预判的结果是蚯蚓在光滑的玻璃表面会爬行的很慢,相反在硬纸板上蚯蚓会爬的更快,然而最终得出的实验结果却恰恰相反。导致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原因呢?学生会带着问题进行研究,充满了浓厚的实验分析兴趣,通过小组讨论、深入研究,积极反思,学生们会意识到,硬纸板外表对蚯蚓体液将形成一定的吸附作用,预判结果同现实结果的出入最关键的因素在于硬纸板。而将这个实验材料换成不具备吸附作用的毛玻璃后,学生通过再次实验分析,将得出同预期结果相同的最终实验结果。通过上述实验过程学生对于结果的反思、分析、再验证,将锻炼形成良好的生物科学素养,同时课堂教学效率将全面提升。

生物课外活动总结2

  课外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发展,具有广泛的、深刻的、生动的教育效能,可以丰富学生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可以使学生学到多种新鲜知识,有助于培养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智能。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日益显示出来。因此,探讨中学第二课堂活动的管理有重要意义。我校在开展这项活动中,主要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我校各组领导很重视二课堂工作,一把校长亲自挂帅,动员每一位教师参加这一重要的工作。

  当前,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如果我们的教育仍局限于传统的'第一课堂教学,那么不仅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会受到限制,而且学生的个性特长也难以发展,情操得不到陶冶,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不利。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四化建设的需要。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学校领导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第二课堂活动,把组织第二课堂活动列入常规工作加以研究和检查,并在时间、资金投入、场地、设备器材等方面给以了充分的保证,从而使第二课堂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为了便于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我校领导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以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安排固定时间(每天下午第三节课)为全校性第二课堂活动时间。

  二、本着对每位学生的,的组织实施这项工作

  多年来,我校的课外活动在学下有条不紊的。是近年来这项工作的更是如火如荼,借鉴了好的经验,加大了管理的,制定了的措施,真正了管理得当,措施到位,实施。并了我班的情况有组织、有计划、有。把课外活动真正的到实处。本着对每位学生的,的组织实施这项工作。

  1、以人为本,增进健康。

  实施课外活动的目的学生的素质,增进学生健康,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在项目的选择上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意志,让学生不感觉到课外活动是负担。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把课外活动项目做了加工,了学法和练法,以游戏和比赛的,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了的锻炼热情,既了教学任务,学生又了的锻炼。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从不歧视与挖苦,而去安慰和鼓励,使不但在素质上,在心灵上更了自尊与自信。

  2、竞赛,常抓不懈。

  学生素质的,光靠一周的三节体育课远远达需求。为此,“冬锻”校内竞赛,课外活动和大课间操等来补充锻炼的。冬锻期间,学生每天人手一毽、人手一绳,并课间操练习踢毽、跳绳及素质练习。每年的校内比赛几乎全校性的。设立单项赛,鼓励学生早晨晨练等手段,的这项工作。

  三、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辅导教师队伍是重要保证我们首先在思想上动员、号召大家争当辅导教师。

  学校注意选拔思想好、责任心强、学识广博且小学课外活动工作总结有一技之长的教师担任辅导教师。还聘请了一些退休教师或从社会上聘任兼职校外辅导教师。由各年级组负责落实各学科的辅导教师,教务处负责统一管理。辅导教师的工作要计工作量,对他们的成绩要及时表扬、奖励,有无二课堂活动,活动中作的好坏作为对教师工作考核的一项内容。我校还拟订了一些奖项。如成果奖:个人或师生共同取得科研成果或得到社会承认者获此奖。

生物课外活动总结3

  活动总结

  课外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通过相互合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发展,具有广泛的、深刻的、生动的教育效能,可以丰富学生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可以使学生学到多种新鲜知识,有助于培养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智能。实践证明,经过第二课堂活动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得到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发展,知识面得到拓宽,动手能力也得到提高,与第一课堂教学相得益彰。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当前,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如果我们的教育仍局限于传统的第一课堂教学,那么不仅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会受到局限,而且学生的个性特长也难以发展,情操得不到陶冶,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不利。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学校领导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第二课堂活动,把组织第二课堂活动列入常规工作加以研究和检查,并在时间、资金投入、场地、设备器材等方面给以了充分的保证,从而使第二课堂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二、.建立健全的活动组织

  根据学生自愿参加和教师挑选相结合的'办法,按不同年级或不同班级组成课外活动小组。学生自愿参加活动组织,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积

  极性。小组要有教师负责指导,并选出责任心和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来作正、副组长。参加小组应有连续性,可从初一到初三。

  三、因地制宜地组织好活动,是顺利开展课外活动的关键

  开展课外活动,将碰到时间和经费问题,在时间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况,以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为前提,活动一般安排在中午及晚学、自习课、周末等空余时间,学生方面以自愿和兴趣为参加原则,教师择优组建成立生物兴趣小组,同时必须报请学校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争得他们的支持和经济帮助。

  四、灵活多样的课外活动的形式。如植物栽培小组,实用菌栽培小组,标本制作小组,小型动物饲养小组等等。这些小组的学生在老师统一指导下,开展各项生物活动。对有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去自行设计、调查、取证如遗传、嫁接、扦插实验,观察植物外行、解剖鲫鱼等,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做出教室、走出校门到大自然怀抱中去领略绿色美景,去到公园里观赏动物的生活习性,去农村参观农民伯伯们收获蔬菜水果,如此等等。使生物课外活动丰富多彩,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最大发挥,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物课外活动总结4

  创新教育是新课程教学改革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将初中物理课程与创新教育相整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然而现阶段,我国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情景不容乐观,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层出不穷。受传统应试教育机制的影响,在考试指挥棒的制约下,部分老师仍存在以分数、成绩论英雄的错误思想,对学生创新能力不加以重视,造成了大部分学生“高分低能”的现状。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创新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巧设问题,实施创新教育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探索才会发现真理。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就需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问难,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争论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问题的教学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比如说,对于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的教学,在使用尺子引导学生测量物理课本长度的实践中,笔者要学生将尺子的零刻度与物理课本的一端对齐,则尺子另一端的数值就是物理课本的长度,让学生自行进行测量。在测量活动结束之后,笔者并没有急于总结实验结论,而是引入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尺子没有零刻度,应当怎样测量书本的长度呢?借助于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结合生活实际,实施创新教育

  知识源于生活,物理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结合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问题、现象,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程学习实用性的'认识,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实生活中许多方面都涉及物理知识和规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应当充分结合生活实际,引入生活元素,将课程教学中的物理知识、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学生碰撞出创新的思维火花,燃起学生的创新之火。比如说,对于电学部分的串并联课程教学,笔者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电路图,向学生展示串联、并联的区别和联系。在课程结束之后,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实操能力等,笔者还将全班学生分组,让各小组自行设计出不同的电路图。在实践环节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兴致勃勃、兴致高昂,积极与小组成员讨论交流,不断尝试着采用双触开关、单刀双掷双控等方式,完成电路图的设计任务,满足设计活动的要求。

  三、开展探究式学习,实施创新教育

  创新与探究两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实施创新教育,打破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发挥探究式学习的魅力,开展探究式学习。比如说,对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教学,为了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就应当摒弃传统告知学生定律为何物的教学模式,而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自行归纳总结牛顿定律。在教学中,教师以一定的历史事件引出教学课题之后,让学生探究是什么维持物体运动,及其原因?为什么力中止后,物体依然继续运动?在光滑、粗糙等不同的表面上,物体运动的速度、距离为什么不等?按照这样的探究环节,让学生在不断总结定理之后,又不断地定理,避免学生思想的教条化,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在积累物理知识学习规律和经验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不断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

  四、使用多媒体技术,实施创新教育

  多媒体教学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之一,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多媒体集声音、图片、文字和动画于一体,能够多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媒体作为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组织课程教学活动,对优化教学结构、创新教学方法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物理课程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开展多媒体创新教育,带给学生试听感官享受的同时,还能够将课堂试验中无法演示的宏观、微观等物理现象具体化、形象化,创设鲜活逼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中,以“物”思“理”,又以“理”认“物”,便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另外,多媒体能够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能够扩充课程量,丰富课程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信息多样化的需要。

  五、拓展课外教学活动,实施创新教育

  课外活动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开阔学生科学视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有效载体。初中物理教学做好课堂45分钟创新教育的同时,还应当充分发挥和利用课余时间,拓展学生的课外教学活动,让学生将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活动中来。比如说,教师可以安排这样一个富有创新色彩的课外小活动:让学生想办法解决如何让一个从3楼掉下来的鸡蛋不会碎裂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势必会绞尽脑汁,探索各种减缓冲击力的方法。这样一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科学内涵的了解,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另外,课外环境具有一定的开发性,打破了课堂与教材的束缚,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推动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总之,创新教育是新课程教学改革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也是我国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环节。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应当从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出发,遵循教学活动规律,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环境,优化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应当正确认识到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短期,需要老师将这一思想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循序渐进地开展创新教育,致力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工作上来。

生物课外活动总结5

  生物课外小组经过一个学期的活动,几乎每个星期六学生都志愿参加生物课外活动。作为教师如何和学生一起总结呢?

  我的做法是:手把手地教

  每个学生发一张生物实验报告,学生动手写:

  1、生物材料的采集:学生可以写某一实验时,自己认真准备的实验材料,如准备的植物叶片,花生和核桃,水果等,准备的材料是做哪一个生物实验的;你是如何找到实验材料的;你是在什么地方找到实验材料的。为什么这么准备。

  2、在生物课外小组活动中,你知道了什么?

  A、从理论上说

  B、从生物实验的过程上说

  C、从生物实验的结果分析上总结

  D、从生物实验态度上总结

  3、在生物小组活动中,你和实验小组成员的合作上说,针对生物课题《小组合作学生总结》

  A、你在小组合作中处于什么地位

  B、你在小组活动中是如何与小组成员合作的

  C、从生物小组合作实验中你的体会是什么

  4、在生物课外小组活动中你的收获是什么

  5、在生物课外小组活动中,你还有哪些需要提高的地方

  6、对以后生物课外小组活动的建议

  学生很认真的总结,并对以后生物课外小组活动提出比较中恳的建议。有时候,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要多动脑筋,时时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最后,我对于生物课外小组活动进行切实的总结,对出现的问题也进行了说明。对学生讲“为什么要对生物课外活动进行总结,目的是任何一件事,既然做了,就要有始有终。从细微的小事可以年看出我们活动的进步。从中看出要培养学生一种做事认真的态度。生物实验是从许多特别细小的地方开始的,我们必须重视生物实验的每一个细节。如叶片临时装片的`制作,用双刀片切叶片的过程是最为关键的,上一次做实验有二三个学生做成功。为什么呢?许多学生没有认真对待生物课外活动实验,把它看成来玩来了。态度不端正。这就提醒我们,不论做任何事,只有认真,老老实实地对待,才有可能实现。如这次让学生准备青蛙,只有三个学生带来了青蛙。有些事,你自己认为很难,没有想办法去克服那些看似有一定难度的事情。同样道理,在学习上,在期末复习上,我们同样要提倡"认真"只有认真对待每一个学习任务,我们才有所收获!”

  同样道理,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时,同样要注意对事件的总结和讲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认真对待。他才会感觉到你的认真工作。

  教师的才华不只是显现在你的教学能力和知识储备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的认真程度上。

生物课外活动总结6

  通过相互合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发展,具有广泛的、深刻的、生动的教育效能,可以丰富学生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可以使学生学到多种新鲜知识,有助于培养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智能。实践证明,经过第二课堂活动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得到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发展,知识面得到拓宽,动手能力也得到提高,与第一课堂教学相得益彰。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当前,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如果我们的教育仍局限于传统的第一课堂教学,那么不仅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会受到局限,而且学生的个性特长也难以发展,情操得不到陶冶,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不利。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学校领导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第二课堂活动,把组织第二课堂活动列入常规工作加以研究和检查,并在时间、资金投入、场地、设备器材等方面给以了充分的保证,从而使第二课堂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二.建立健全的活动组织

  根据学生自愿参加和教师挑选相结合的办法,按不同班级组成课外活动小组。学生自愿参加活动组织,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积极性。

  小组要有教师负责指导,并选出责任心和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来作正、副组长。

  三、因地制宜地组织好活动,是顺利开展课外活动的关键

  开展课外活动,将碰到时间和经费问题,在时间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况,以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为前提,活动一般安排在中午及晚学、自习课、周末等空余时间,学生方面以自愿和兴趣为参加原则,教师择优组建成立生物兴趣小组,同时必须报请学校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争得他们的支持和经济帮助。

  四、灵活多样的课外活动的形式

  小组的学生在老师统一指导下,开展各项生物活动。对有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去自行设计、调查、取证等,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到大自然怀抱中去领略绿色美景等。使生物课外活动丰富多彩,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最大发挥,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

  初中生物课外活动总结

  根据课改要求,要培养学生主动和独立的学习方式。分小组探究是最好的办法。通过课堂上分组讨论、小组竞赛既可以增强学生组织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

  六、培养学生科学的.素养

  教育要面向未来。从未来需求来看,科学教育要把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品质、科学价值放到和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样重要的位置。在生物实验中教师除教书外还要育人。从学生长远角度着想,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在生物实验教学中除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外,在人文精神的培养方面也具有独特作用。如遵循实验结果的实事求是态度,培养学生积极的兴趣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良好的心态。例如,通过生物学的调查研究,教育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确看待生物学的发展和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和影响,体验生物界的多姿多彩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赏心悦目的美,等等。

  总之生物兴趣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

生物课外活动总结7

  高中生物较初中生物无论从学习内容上,还是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初、高中两个阶段的生物学教学内容,既有所分工,又互相衔接。初中生物教学除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外,还肩负着为进一步的高中学习奠定知识、技能的坚实基础的重任。但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有的课程计划没有落实,教学时间不能保证;有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教学方法手段陈旧;多少年来非中考学科的地位(这种情况在我市即将得到改观)……这些问题导致初中生物教学并没有完全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进行,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存在很多欠缺,从而影响到高中生物教学。

  初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衔接”,是一个需要多方合作的、统筹安排的系统工作:要从高中生物教学方面想办法,同时要从初中生物教学方面想办法;要从教材,从学生想办法;也要从教法、教师方面想办法。下面主要从初中教师的角度来谈谈如何做好“有效衔接”工作。

  1 明确“有效衔接”的内容,有的放矢搞好衔接工作

  “有效衔接”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习惯、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学习评价五个方面做起。教师思想的认同是实现“有效衔接”的前提。“有效衔接”非常重要,意义深远,因为“有效衔接”是学生生物学习发展的需要;“有效衔接”是生物新课程实施的需要;“有效衔接”是生物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教师深入研读生物课程标准,认真钻研初高中教材,对比分析,研究初高中教学内容在哪些地方存在知识、技能的脱节,了解初中哪些知识是高中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必须解决,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并未完全解决会在高中拓宽和加深等。教师只有寻找到初高中教学知识点、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衔接点,才能做到备课有底,教学有方,指导有法。

  2 做好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

  2.1 深入了解初高中生物学教学目标上的差别

  初高中生物在目标导向上有所侧重和不同。初中生物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更加重视生物学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知识、基本实验技能。高中生物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有相当一部分所学习的知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较高要求,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初中结业与高中升学的目标导向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在生物这个多年来非中考学科上表现尤其突出。由于在初中只是会考学科,成绩不记入升学考试总分,所在在初中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在量和质上都大打折扣,这对高中生物教学来说十分不利。

  2.2 充分理解和把握初高中教材中知识的承继和衔接

  初中生物教材较通俗易懂,对新知识的引入往往贴近日常生活,较形象生动,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学生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度、广度明显加强,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

  初中教师要通览课标,理解和把握初高中生物内容主题的互补和递进关系。中学生物学课程通常包括十大主题,初中生物课程全部包括了这些主题,其中,生物多样性、生殖和发育等主题侧重在初中阶段完成,生物学的核心主题(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等)安排在初、高中两个学段完成。在两个学段的分布既各有侧重,又在整体上实现互补;既能实现初中阶段的内容相对完整,又能使高中阶段的内容相对集中,以保证核心内容的教学较为深入。在相同主题的处理上,采用了初、高中递进安排的方式,如:生态学的主题,初中主要是个体生态的内容,而高中则是在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方面有更加深入要求。初、高中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

  初中生物教材中的许多知识点与高中生物的内容相联。如初高中联系密切的知识点:叶的结构;根尖的结构;茎的结构;花的结构和果实的形成;神经元的结构;食物的消化、吸收及人体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遗传、生态系统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把各知识点与后续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例如初中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尝试设计实验探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以及课后的DIY――合理密植、光合作用需要光等为高中阶段光合作用的深入学习做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做好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

  教师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使学生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不但能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从而使学生的能力水平获得更高层次的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顺利地完成向高中生物学习的过渡。

  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在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初中生物教师要有长远的目光,强化各种能力培养。

  3.1 课堂实施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应开展以科学探究为主要教学形式的生物教学活动,坚持用探究的方法教、教探究的方法。首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给学生一个“发现”的过程,通过设问等各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顺着知识的发生过程去想象、猜想,从而感悟到知识形成的过程。其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找到学习的方法,所以在教学时教师确立了研究的问题后,经常不设定实验器材,而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选择实验所需器材,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2 要善于结合学科特点,构建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体系

  教师要依托实验来创设一种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科学探究情景,引领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构建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体系,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开展探究活动。如,在活动的场所和时间安排上,除了要用足、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外,还要关注课外、校外、家庭乃至社区等活动基地,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互补;在活动的内容安排上,除了生物实验这一重要载体外,还可以是家庭小实验、口头交流与讨论、调查与研究、书面表达与成果展示等方式;在活动的组织形式上,除了以学生个体为主要形式的探究活动外,还可以是小组合作式探究、导师指导式探究等方式。做好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除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外,还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迁移能力等。

  4 做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有效衔接”

  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问题,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而高中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勇于钻研,善于融类旁通,举一反三,归纳探索规律,然而步入高中的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往往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因此不能较快地适应高中生物教学。教师要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生物的学习,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具体指导。

  4.1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督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加强学法指导,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课程资源条件、教师的个性特征,灵活恰当地选择学习方法,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使他们在主动建构中习得知识与方法,在感悟、体验中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于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要在“严”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

  4.2 加强高中必须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侧重在自学质疑这一环节上。教师出示学案,组织学生自学,然后要求用最精炼的语言进行展示、归纳;对有些疑难问题,组织学生先自学,然后分组讨论,互动探究、矫正反馈、大胆质疑,最后再由教师因势利导,点拨思维,形成认知结构,不仅能全面、深刻、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2)实验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主动实验,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维,分析实验结果、处理实验数据,不断改进实验、探索实验或自己设计简单实验方案,不断地增加学生动手机会,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规范操作,苦练实验基本技能,为高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可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自己设计一些可行的实验,使学生感受到社会、生活、科技中充满了生物,既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求知欲,也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学习生物的兴趣。

  (3)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抓住时机,多渠道、多方位拓宽知识领域,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研究,如在传授知识的教学中坚持使用启发式教学,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注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进行适当的比较和分析,以旧带新或以新忆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过程中深化旧知识,接受新知识,从而为培养创造思维打下基础。

  5 做好考试内容与考试形式的“有效衔接”

  考试要立足诊断性,体现促进性,根据课程实施方案,合理确定考试内容,立足主干知识,注意学科渗透,以考试为评价手段要注意突出诊断性、激励性,淡化甄别功能。考试的形式可以有卷面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要提高命题质量,以课程标准要求为纲,以改定考,命题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以能力立意为主,体现新情境、新材料和新设计,试题应以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有利于促进教学为原则,试题必须全面检测三维目标的达成效果,关注考试过程中学生的态度、诚信、技巧、习惯和规范等方面。从学生答题情况人手,找出问题,探寻导致学生错误答题的原因。确定矫正方案,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达成三维目标。加强对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质量督查,把生物学科纳入中考范围。中考命题在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上要充分发挥导向作用。

生物课外活动总结8

  一、指导思想

  兴趣小组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基于课堂教学的基础之上,同时充分发挥人员、设备优势进行有效探索、实践的学生活动的有效方式。在新一轮教改思想指导下,兴趣小组的活动要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成为同学培养生物兴趣、掌握生物实验技能、树立科学世界观的一段难忘的经历。

  二、活动内容的计划

  (一)生物学课外活动内容安排的原则

  1.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外活动内容应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出发点,适当扩大、加深。如讲叶的结构,就配合做叶脉书签。2.以实践活动为主与课堂教学不同,课外活动以实践为主。但课外活动必须以理论为指导,在实践活动讲授理论。

  3.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生物学课外活动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及周围的条件、需要以及学生的情况来安排内容。生物生长发育有季节性的特点,活动内容应抓住有利时机安排,如春天适合植树种花草,观察青蛙的发育;夏天适宜各种野外考察活动;秋天利于采集昆虫标本,培育菊花新品种等。

  活动方案

  1、生物学课外活动小组这是校内活动的主要形式。活动内容主要配合课堂教学,也可扩大和加深生物学有关的知识。为保证活动正常进行,每周安排一定时间。

  2、个人活动对生物学兴趣特别浓厚的学生,根据他们的能力和特长进行个别指导,组织他们进行阅读、观察、研究,指导他们撰写小论文,参加生物学智力竞赛等活动。

  3.举办成果展览会可展出课外活动小组栽培的植物、饲养的动物或制作的标本等成果。既能使小组成员得到提高,又能使其它学生受到教育。

  4.召开活动汇报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汇报,也可起到总结交流的作用。

  5.宣读小论文活动结束时,可组织学生写出小论文,并在一定会议上宣读。

  活动总结

  课外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通过相互合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发展,具有广泛的、深刻的、生动的教育效能,可以丰富学生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可以使学生学到多种新鲜知识,有助于培养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智能。实践证明,经过第二课堂活动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得到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发展,知识面得到拓宽,动手能力也得到提高,与第一课堂教学相得益彰。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当前,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如果我们的教育仍局限于传统的第一课堂教学,那么不仅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会受到局限,而且学生的个性特长也难以发展,情操得不到陶冶,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不利。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学校领导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第二课堂活动,把组织第二课堂活动列入常规工作加以研究和检查,并在时间、资金投入、场地、设备器材等方面给以了充分的保证,从而使第二课堂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二、.建立健全的活动组织

  根据学生自愿参加和教师挑选相结合的办法,按不同年级或不同班级组成课外活动小组。学生自愿参加活动组织,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积极性。小组要有教师负责指导,并选出责任心和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来作正、副组长。参加小组应有连续性,可从初一到初三。三、因地制宜地组织好活动,是顺利开展课外活动的关键开展课外活动,将碰到时间和经费问题,在时间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况,以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为前提,活动一般安排在中午及晚学、自习课、周末等空余时间,学生方面以自愿和兴趣为参加原则,教师择优组建成立生物兴趣小组,同时必须报请学校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争得他们的支持和经济帮助。

生物课外活动总结9

  一、对学生非智力能力的培养

  1.物理学科兴趣的培养

  物理学科兴趣的培养要从物理特性出发,从学生特性出发。物理具有知识性,更具有实用性,教师能将物理知识与学生观察到的、接触到的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例如,学过“密度”知识,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联想生活中的“密度问题”,如不同固体的浮力特性。同样,初中学生的年龄段好奇心强,但情绪易波动。教师就该扬长避短,在课堂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如用抢答、竞赛等方式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通过对新知识的探索,体会其中的乐趣;引进情景教学,让物理知识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逻辑思维能力的塑造

  在物理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是物理学科比较突出的,是学好物理的前提。物理教学培养目标很多,观察能力、注意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科学的逻辑思维最重要。

  思维能力包括理解能力、抽象和概括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推理和判断能力等。理解能力包括对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各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的分析设定、物理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等。推理判断能力则是根据已知的知识和所给出的物理事实或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和判断。分析、综合能力是对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的综合判研。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积极有效地引导,对物理知识的科学理解和行之有效的训练。

  3.学生学法的指导

  学法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物理的学法有很多,而最具有说服力的就是重视物理过程。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都是过程的产物,只有牢牢把握整个过程才能将每个环节弄懂,搞细。一是让学生会看,善于观察物理现象,捕捉到物理变化。如在学力的作用时,有学生就能提出坐沙发比坐板凳舒服,是不是物体力的相互作用问题?这时教师的应答和总结就很起作用。二是让学生会想。还是那个例子,教师启发大家联想,很多同学就会想起,汽车防撞气囊,乒乓球拍等都与力的相互作用有关。还有就是会说。面对物理现象,学生要能描述,甚至是分析。在做实验时,对于产生的物理现象,实验效果,根据测量数据,横纵对比,归纳实验结论,得出初步结论。总结描述时叙述要精炼,思路要清晰,对物理现象结论有整体掌控。

  二、新型课堂模式的探索

  1.关注学生,推动合作学习

  教学实践中,为创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益。合作学习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交流与合作活动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如调动小组全体学生的的积极性,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效益等都需要师生共同磨合,探索。如《杠杆》这节,活动中需要同学协作,用到很多工具,剪刀、瓶盖起子、电工钳、扳手等,即学到了杠杆原理,又体验到了生产生活乐趣。

  2.师生共研,强化课堂探究

  现代教学讲究师生平等,学习形式以探讨为主,那么师生的'共同研究就成了一种方式。物理学习本身就有很多可考性,又能吸引学生的探讨兴趣,此外,师生共研能促进课堂的和谐,顺畅交流。课堂模式则有提问式、讨论式等,也可以创设更加新颖的如“小教师”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备课,讲课。

  3.实验课在物理课堂的应用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实验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需要出发。除了常规实验,还要根据教材创造性地开发实验,让学生有充分的动手、动脑、动口体验。此外,在实验中及时帮助学生总结实验探究和创新实验的方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验的目标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操作,掌握实验技能,还要根据实验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归纳出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

  三、不同教学平台的科学融入

  1.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初级教育中的大量利用也为物理教学开创了新局面。首先,教师自己要把教材吃透,善于总结概念和规律,能整合物理知识和多媒体的相关性。利用多媒体先进的设备,声像优势来演绎物理规律。其次,要善于将抽象的物理原理讲懂了,或在课堂上难以表达的物理现象恰到好处的借助多媒体,达到更好的效果。

  2.活动课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活动课在新课程中得到了广泛认可,物理教学具有实验性和探究性,为活动课的开设提供了教学资源。在活动课中一方面要紧贴教材,与日常课堂相适应,另一方面要适当增加兴趣度浓的创新和探究内容和形式。此外,在形式上,可以作为普通课堂教学,也可以组建兴趣小组,也可以以参观科学馆等科学体验为形式。

  初中物理教学,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教师要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多做实践,推陈出新,努力创建高效课堂。

生物课外活动总结10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在生物学的教学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素养。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实验教学。尤其注意培养对生物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逐步引导使他们成为对未来生物学的发展有创意的人才。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在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认识根的形态,掌握直根系、须根系、主根和侧根的形态特征,进而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结构,认识和掌握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及根毛区的细胞结构特点。又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显著区别,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另一方面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在叶序上讲也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是因为它们都属于绿色植物,叶序相似之处是因为光合作用的缘故。为了保证观察的结果可靠性,观察的次数要多,否则就难以区分偶然发生和一贯现象,也就是巴甫洛夫所说的“观察、观察、再观察”,他深刻地揭示了观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因此,必须通过反复多次的观察。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疑——动手——观察——结论——质疑——讨论——解疑——归纳”。如“茎的输导作用”实验,假若按以往的实验方法课前准备课后就有明显的效果,但学生得出的结论是“茎可以运输水分”,学生兴趣不大。

  先设疑:

  (1)将枝条插在稀释的红墨水中效果如何?

  (2)将环割部分树皮的枝条插在稀释的红墨水中又有什么反应?将除去叶的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呢?

  (3)将草本植物的枝条插在稀释的红墨水中又有什么反应?学生的兴趣性大增,让他们自己实际动手操作观察,得出结论和提出问题。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并通过对亲自动手制作的实验材料观察到的现象,各抒己见,提出问题,在讨论和争议中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教师只要稍做归纳,就能达到突破教学难点,巩固学生知识的目的。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所谓实验中的表达能力,是指运用生物学的概念和原理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这首先必须加强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和原理。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以扩展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知识。

  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科学发展的根本途经。学生通过生物实验或生物课外活动,在这方面的能力能够有效的培养。如:学校每年都要花很多精力和物力来管理校园的绿化。除草、施肥、杀虫等。学生通过调查和查阅有关内容就能提出是配置不合理的观点。学以致用发挥得较好。并在问题的解决中得以发展和提高,而问题的提出又离不开社会实践。因而根据生物学科特点,指导学生组建栽培、动物养殖小组;充分利用校园和家庭,开辟实验基地,让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方面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获得劳动技能;另一方面可发现和培养特长生,拓宽他们的基础知识,培养其自学能力,为未来生物高科技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

根据课改要求,要培养学生主动和独立的学习方式。分小组探究是最好的`办法。通过课堂上分组讨论、小组竞赛既可以增强学生组织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

  六、培养学生科学的素养

  教育要面向未来。从未来需求来看,科学教育要把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品质、科学价值放到和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样重要的位置。在生物实验中教师除教书外还要育人。从学生长远角度着想,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在生物实验教学中除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外,在人文精神的培养方面也具有独特作用。如遵循实验结果的实事求是态度,培养学生积极的兴趣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良好的心态。例如,通过生物学的调查研究,教育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确看待生物学的发展和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和影响,体验生物界的多姿多彩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赏心悦目的美,等等。

  总之生物兴趣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

  实习生活已经过了多半,随着期末考试的临近,学生的学习负担也越来越重,为了让学生放松一下,同时也为了提高他们对生物课的兴趣,我决定开展一节精彩的生物活动课。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报告式活动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2.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害虫,并了解各自危害及防治措施。

  3.通过兴趣小组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学习精神。

  4.熟悉调查报告的写法。

  二、活动过程:

  1.自由结组

  让学生自愿分成兴趣小组(4人一组),选举一名组长。并且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口号。

  2.课下准备

  在星期五放假前的一节课布置任务让每一小组在周末通过询问师长、查阅资料、上网检索等方式调查一种以上害虫的详细生物分类及危害和防治措施,并以小组总结报告的形式写下来(在综合实践课上讲过调查报告的写法)。小组长负责督促大家完成活动。

  3.课上报告

  让每组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组的调查结果,并介绍自己组的调查经历故事。(教师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加以评价,如调查方式,调查过程中

  的不足之处等,以此使学生学会正确地做调查)。

  4.师生总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来总结同学们的调查结果,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害虫,了解其危害及防治办法。同时分析各组的活动过程及调查小故事,通过此学会做调查的方法。

  5.评优奖优

  让学生根据各小组的调查过程及各自的调查结果评选出前五名,并发一个笔记本作为鼓励。

  三、注意事项:

  1.在活动前一定要先给学生讲调查中的安全问题。

  2.小组分组以自愿结组为原则,确定小组长要民主。

  3.在调查前提醒学生复习怎样做调查的知识,并提前制定调查计划书。

  4.评优奖优环节要公平,让学生认识到付出就有回报。

生物课外活动总结11

  有效开展生物课外活动,不仅有助于我们学生开阔视野,深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且也有助于提高我们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我们感触很多:

  一、制定计划、注重实践

  生物课外活动的全过程就是运用知识。因此每开展一次生物课外活动,老师都加强领导,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活动,发挥好主导作用,老师提前对活动要周密部署,详细安排,决不打无准备之仗,但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则以我们学生为主体,大胆让我们去亲自动手动脑,去探索,去创造,不怕我们出错,不怕我们反复,让我们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增长才智,不断进取。老师在指导过程中耐心、表扬和鼓励。使活动真正体现以我们学生为主,充分调动我们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精心组织、形式多样

  组织开展生物课外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我们根据当地独特的生物环境,选择性地开展适当形式的生物课外活动。

  1.结合校园绿化开展花木栽培等课外科技活动,美化校园,陶冶情操。成立生物科技小组,开展花木栽培、管理、繁殖等活动,同时渗透作物、蔬菜、林木栽培技术。介绍常见花木的栽培和管理技术及嫁接、压条、扦插等繁殖技术,通过老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实践,使我们学生掌握一些花木的`栽培和繁殖技术。

  2.利用本地区特色进行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撰写小论文。几年来我们共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近千件,撰写的小论文多次获奖。

  3.结合课堂教学开展

  生物小实验,培养我们学生简单科学研究的能力,对生物知识进行验证,如结合种子萌发教学进行种子萌发率测定;结合动物个体发育进行蛙个体发育过程的观察等。

  4.结合劳动技术课教学开展生物科技活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实用技术,培养劳动观点、习惯、技能,如花木栽培、作物栽培、蔬菜栽培、果树栽培及实践,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的教学与实践,农副产品加工技术等。

  我们中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通过以上课外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我们学生学习生物课的积极性,使我们的兴趣和爱好得于很好的培养和发展。

  三、课堂内外、有机结合

  开展课外活动与学校的课堂学习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课堂学习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基础,课外活动则是课堂学习质量的提高,而且能获得课堂中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四、检阅成果、做好总结

  要使生物课外活动有蓬勃生机,除了内容具有吸引力,组织得当以外,做好总结工作和成果检阅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成果总结的方法很多,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方法:①请老师现场观摩指导。②进行课外活动作品展览,开展环境保护知识演讲等。③活动中写的小论文、纪实,调查报告等装集成册,其中好的文章印发推荐交流。④活动过程拍照、录相保存。

  总之,生物课外活动开展得当,就可使课内与课外,知识与能力,自觉与自理,智能与个性特长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我们更多方面的能力。

生物课外活动总结12

  今年,我校高二生物爱好者成立了生物科学社团。在一个学期的工作中,我社团成员积极配合,共同努力,积极组织活动,进行了营养早餐的尝试,鲜切花的保鲜,及植物种子的发芽试验和自然界中植物发芽的观察。

  通过一学期的社团工作,我协会工作总结如下:

  1、万事开头难,纳新是关键

  纳新作为协会的第一项活动,我年级给予了相当高的重视。在高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为我社团做出了大力的宣传,但在努力过程中,每个人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纳新过程中,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其中,为新生讲解协会的日常活动及协会的特色。纳新过后,我社团成员经过考虑,总结经验如下:

  (1)社团的宣传是必要的。

  (2)选择有创意的宣传方式,并利用好学校的资源。

  (3)打出社团的.特色,以事实吸引新会员。

  (4)与其他同规模,同性质的社团共同合作,扩大纳新规模。

  2、活动很必要,锻炼是目的

  我社团在这个学期中举办了生物发芽的观察,鲜切花的保鲜及生物知识的普及等活动,并联合其他社团共同举办了部分活动。活动有优点,也有缺点,但在活动中的锻炼是最重要的。通过举办活动,我们遇到了一些挫折,但在挫折中我们团结一致,共同面对,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加锻炼了能力。在今后的活动中,协会应该注意发展每一位会员的长处,使每一位会员的能力得到施展,并使之建立起主人翁的意识。

  3、数目不在多,特色最重要

  本学期中,我协会积极举办了一些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部分活动的特色不明显,导致活动效果与预期效果有所差异。通过平时对协会会员的了解,总结如下:

  (1)活动不在多而在精。举办活动应结合社团特色,切记盲目举办活动,而脱离社团的特色。

  (2)活动前的宣传是必要的。社团的活动往往不仅只是针对社团成员的,因此活动的前期宣传显得尤为重要。活动的

  宣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及时,另外,活动的宣传更加要突出社团以及活动的特色,并加之以有创意的宣传方式。

  4、社团是我家,团队共发展

  本学期的社团工作中,我社团不断了解会员的心里动向,并努力做到保障会员的利益。同时,一个协会,不仅是一些有兴趣的人简简单单的凑在一起,更重要的是,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志同道合,更加容易成为朋友。半年的相处,我社团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生物文化,为社团工作增添了几分温馨。通过总结,我们认为,一个社团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会员的努力,团队的合作是活动成功的重要保障。除了必要积极举办活动外,每周的例会是必要的。例会是促进协会成员感情的重要纽带,更是团结会员的重要桥梁。

  本学期中,我社团通过不断的探索,不断修正社团的发展方向,使社团的工作趋向稳定,我相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社团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生物课外活动总结】相关文章:

生物课外活动的总结03-28

生物课外活动的总结8篇03-28

生物课外活动总结9篇03-08

生物课外活动的总结(8篇)03-28

生物课外活动的总结(通用8篇)03-28

初中生物的课外活动总结06-22

中学生生物实验课外活动总结12-15

初中生物课外活动总结04-21

生物课外活动工作计划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