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武关系演变的历史轨迹》阅读答案了-陈峰

时间:2024-09-25 12:09:44 历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宋代文武关系演变的历史轨迹》阅读答案了-陈峰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宋代文武关系演变的历史轨迹》阅读答案了-陈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宋代文武关系演变的历史轨迹》阅读答案了-陈峰

  自先秦以来,中国历代统治者在治国中都面临着文治与武功两大重任。力图发挥文与武的不同作用并保持双方必要的平衡,已成为基本的政治常识。如唐太宗曾说:“斯二者递为国用,……文武二途,舍一不可。与时优劣,各有其宜。”(《帝范》卷4)但这一认识到宋代却发生了显著变化。

  宋代之前的历朝,在开国初期以及开疆拓土之际,军功集团往往获得重用,王朝衰败之时更成为强权势力。而在建设、守成时期,文臣集团则常得到倚重,占据朝堂主导位置。不过,文臣与武将的影响力固然此消彼长,但文武关系总体上保持动态平衡,并无绝对的厚此薄彼。到了唐代末期,武将集团再度强大,至五代更是盛极一时,在近百年间,文臣沦为附庸,甚至饱受武夫悍将的欺凌。日益突出的文武失衡,既影响了政务运行,还直接危及皇权和国家秩序。在此历史背景下建立的宋朝,势必会对文武关系失衡痼疾予以反思。

  宋朝建国后,赵匡胤集团在重建中央集权统治的过程中,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充分反思并汲取了五代的教训。因此,其开展的拨乱反正进程多以“防弊”为出发点。其中,围绕以往文武失衡的积弊采取了诸多措施。通过双管齐下的举措,赵匡胤集团抑制了过强的武将势力,扶持了弱势的文官队伍,基本恢复了文武关系的平衡。

  宋太宗即位后,统治路线逐渐发生转变,特别是第二次伐辽失败后,放弃了大一统的追求,朝政重心转向维持城内的稳定,并以文治成就为主要追求目标。由此,宋太宗萌生了“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如他强调:“王者虽以武功克敌,终须以文德致治。”(《宋朝事实》卷3《圣学》)与此同时,文官的政治地位迅速上升,成为皇权依靠的主要力量。

  到宋真宗朝,文官士大夫已然崛起,“崇文抑武”也落实为朝政路线。如王安石指出:“本朝太祖武靖天下,真宗以文持之。”(《王文公文集》卷2《上田正言书二》)自此以后,文臣治国的局面完全形成,士大夫成为宋代政治主体力量,武臣则降为附庸,以往历代文武博弈的景象已不再显现。军事领域的变化更值得关注:从宋真宗朝开始,最高军事决策机构——枢密院巳逐渐被文臣控制。到宋仁宗时期,前线战区的指挥权亦由文官掌握,武将沦为副职、部将。这种制度化的以文驭武规则前所未有,直至南宋依旧延续,标志着武将本职角色和地位的显著降低。

  自古以来,朝野的价值取向深受政治的影响。以汉唐为代表的时代,王朝有大一统的追求,军功意识广泛存在,故上战场为发迹的重要途径,投笔从戎的现象相当常见。因此,文武官员相互转换并无障碍,出将入相亦属常态。随着宋太宗朝以来“崇文抑武”治国理念的发展,科举入仕与晋升大行其道,从文遂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官、士人普遍以从军为耻,少有愿意改换武职者。宋朝宰执大臣绝大多数来自文臣,又以进士科出身者为主。从《宋史·宰辅年表》可知,北宋宰相共有71人,其中64人为进士出身。在所有宰相中,竟无一人出身武臣。由此可见,以往出将入相的传统在宋代遭到终结。考察宋代文武关系演变的历史轨迹,可以从中窥见唐宋政治与社会的变迁。

  (摘编自陈峰《宋代文武关系演变的历史轨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以来的中国历朝统治者都懂得如何平衡文治与武功,致力于发挥文与武的不同作用。

  B.文臣集团往往在王朝进入建设、守成时期占据优势,而在其他时期则饱受军功集团的欺凌。

  C.鉴于历代之失,宋太祖采取了一系列抑制武将、扶持文官的举措,给予文官政治主体的地位。

  D.汉唐人多有军功意识,而宋代自太宗朝以后,士人多以从军为耻,体现出政治对朝野的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先从文武关系的角度概述中国古代基本政治格局,进而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话题。

  B.文章第二段阐述唐末五代时期武强文弱的状况,主要目的是与宋代的崇文抑武形成对比。

  C.文章三、四、五段以时间为序,简要梳理了宋代文武关系演变的历史轨迹,脉络清晰分明。

  D.文章尾段《宋史·宰辅年表》的相关数据,是为了论证出将入相传统在宋代终结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以前,文臣与武将的影响力往往随着朝代的演变而此消彼长,但总体上保持动态平衡。

  B.五代时期武将集团盛极一时的现象和宋代文臣治国局面的形成都凸显出文武关系的失衡。

  C.“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萌生于宋太宗时期,落实于宋真宗朝,并且一直通行于南宋时期。

  D.宋代士人从文逐渐成为社会风尚,宰辅绝大多数为进士出身,武官无力通过科举得以晋升。

  答

  1.D

  2.B

  3.D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都懂得如何平衡文治与武功”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自先秦以来,中国历代统治者在治国中都面临着文治与武功两大重任。力图发挥文与武的不同作用并保持双方必要的平衡,已成为基本的政治常识”。“面临着文治与武功两大重任”并不意味着就“懂得如何平衡文治与武功”。

  B.“而在其他时期则饱受军功集团的欺凌”错,扩大了范围且过于绝对。原文只是说唐末五代时期“文臣沦为附庸,甚至饱受武夫悍将的欺凌”。

  C.“历代之失”错,扩大了范围,原文是“充分反思并汲取了五代的教训”;“给予文官政治主体的地位”错,根据原文,宋太祖时期,文武关系大致平衡,到了宋真宗时期,“士大夫成为宋代政治主体力量”。

  故选D 。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主要目的是与宋代的崇文抑武形成对比”错,结合原文“在此历史背景下建立的宋朝,势必会对文武关系失衡痼疾予以反思”可知,阐述唐末五代武强文弱的状况是为了交代宋代文武关系演变的历史背景。

  故选B 。

  3.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D.“武官无力通过科举得以晋升”错,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北宋宰相共有71人,其中64人为进士出身。在所有宰相中,竟无一人出身武臣。由此可见,以往出将入相的传统在宋代遭到终结”。

  故选D 。

【《宋代文武关系演变的历史轨迹》阅读答案了-陈峰】相关文章:

国学内涵的演变阅读理解及答案12-17

历史是什么阅读答案01-17

“历史地名”阅读答案02-24

陈师道《除夕对酒赠少章》阅读练习及答案03-10

茶字的由来和历史演变02-25

《建筑的阅读》阅读及答案02-02

建筑的阅读阅读答案01-02

[经典]周良书《治学需有历史想象力》阅读答案02-25

《侠:一种文化人格的历史流变》阅读答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