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读书笔记【精品】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生读书笔记1
一、摘抄法
摘抄就是在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时把其中优美的句子或段落摘抄下来。摘抄法是做读书笔记做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最简单方便的方法。摘抄的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定,可以抄录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的至理名言,也可以摘抄优美的写景片段,还可以摘抄格言谚语等。例如,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如教《燕子》时我是这样布置预习的:请先默读课文,然后把你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摘抄下来,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预习后,我作了检查,情况如下:有的学生摘录了第一自然段,因为这一自然段语言精练,“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写出了燕子活泼机灵的神韵;有的学生摘录了第二自然段,因为这一自然段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也有的摘录了第三和第四自然段,说是飞行中的燕子与停歇的燕子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做法,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原文的内容,又能训练学生综合、分析、概括的能力,积累资料,还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此外,这种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大有裨益。
二、体会法
读书之后把自己从书中得到的收获、心得、体会或认识、感想等,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下来,这叫读书体会或读后感。这种体会式的笔记,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适当地引用原文作例证,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写出真情实感来。在指导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时,我经常让学生把自己对文章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例如,有个学生在读《鲁滨逊漂流记》时这样写到: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读完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鲁滨逊漂流记》书中主要写了鲁滨逊的航海历险,他被吹到了一个岛上,自己丰衣足食,获取食物,还当了一回“老师”,他眼睁睁地看着野人吃掉自己的同伴,自己造了木船,还发现了许多矿,在岛上建了两个家。最后,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如愿以偿地回到了故乡。
“不管多么困难,也要有活下去的意志!”我大声地读完了鲁滨逊说的最后一句话,懂得了这本书的真谛,窗外细细的雨凉爽的风,伴我读完了这本书的最后一句话,我心中不由地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感慨。
我佩服鲁滨逊活下去的意志,佩服鲁滨逊那顽强不屈的精神,佩服鲁滨逊……
我读完了这情节曲折、连绵起伏的故事时,被它感动了,被它震撼了,这是心灵的震动、心灵的呼唤。
任性、倔强、娇气、依赖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许多青少年的最大缺点,依赖父母、依赖学校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习惯。试问,如果父母不在了,这些青少年能不能靠自己的双手来取得劳动成果呢?这些性格已经成了他们致命的弱点。
读完了这本书。忽然,我懂得了人生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宝贵的`。人生如一条小溪,会遇到不同的困难与艰辛,如果没有了困难,一路畅通无阻,那样的人生也就毫无价值和意义了……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尤其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下笔,常常是心有话而言不出,如果经常写读后感,哪怕开始只是一句话,久而久之,想要说的话越来越多,由原来的一句话变成一段话,由一段话变成一篇文章。学生由一开始的不愿写、写不出,到最后不但想写,而且佳话连篇。
三、批注式
在阅读时,为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边读边写写画画,把书中的重点词句和重要内容用圈、点、画等标记勾划出来,或在空白处写上批语、心得体会、意见。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小学生在预习一篇新课文时使用。在教师讲解新课文之前,学生提前预习阅读,通过做批注,把不理解的内容画下来,在旁边标注,以便教师讲解时重点关注、理解。学生还可以对文中的个别语段进行圈点,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如果听课时发现自己的理解和教师的讲解有出入之处,课下及时询问教师,这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也会及时纠正在预习过程中自己理解的偏差。这样不仅使自己的知识得到了巩固,而且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四、卡片式
读书时,可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分门别类地摘记在卡片上,再分类存放。存放的位置还要按类别,编上号码,写出标题,以便使用时查找。卡片还有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
总之,教学生学会作读书笔记,等于交给了学生学会学习的“金钥匙”。读书笔记既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又是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大学生读书笔记2
《茶花女》的小说1848年在巴黎出版,《茶花女》的话剧1852年在巴黎演出,《茶花女》的歌剧1853年在威尼斯公演,1909年以来已经二十多次被搬上银幕,早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被翻译成中文,上个世纪初,甚至在中国的话剧舞台上也公演过,二十四岁的外省青年阿尔芒在巴黎读完大学取得了律师资格之后,并没有立刻去找一份工作,而是“把文凭放在口袋里,也让自己过几天巴黎那种懒散的生活。”他凭着祖传的每年八千法郎的收入,在巴黎租了房子,雇了佣人,养了一个“小家碧玉,温柔而多情”的情妇,同时与朋友一齐整天出入各种风月场所寻欢作乐。正是在这种情形下,他邂逅了巴黎名妓外号“茶花女”的玛格丽特小姐,并立刻展开了对她的追求。
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在风月场中追求女生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钱,一种是用情。阿尔芒在当时虽然也算有几个钱的“小资”,但正如书中另一位老揄揶他的那样“您那七八千法郎的津贴费是不够这个女孩挥霍的,连维修她的马车也不够。”玛格丽特为了维持巴黎名妓的排场,每年需要花费十多万法郎。因此阿尔芒只能用“情”来追求玛格丽特。果然在他付出了两三年的时刻后得尝所愿,不但让玛格丽特成了他的情妇,还让她坚信她得到的是真正的感情。
以出卖肉体和感情为职业,但她们也有自己不愿意出卖的感情,或许正是正因她们看够了人间的虚情假意,反而更加看重、也更加渴望真正的感情。因此当玛格丽特把阿尔芒对她的爱慕当成了真正的感情之后,就毫不犹豫地不顾一切地献出了她的一切。
应对玛格丽特的一片真情,阿尔芒却始终不肯坚信也会有真正的感情,因此从占有玛格丽特的第二天起,就让猜疑占据了他的心头,第三天就认定玛格丽特欺骗了他而发出了一封羞辱和谴责她的绝交信。然而,当他听到朋友祝贺他得到了“能够替他争面子的不容易到手的漂亮情妇”玛格丽特之后,在虚荣心的作用下,立刻后悔起来,并给玛格丽特发出了请求宽恕的信。
因此我们有理由坚信,在阿尔芒心目中,占有巴黎名妓的虚荣心的分量要比对玛格丽特的感情的分量重得多。也就是说他真正想要的是一份拥有名妓的虚荣而不是一个普通女生的感情。正如书中玛格丽特当面怒斥阿尔芒时所说的那样:
“你,你不愿意让我知道你的景况,你要我保留我的虚荣心来满足你的虚荣心,你想持续我过去的奢侈生活,你想持续我们思想上的差距,你,总之,不坚信我对你的无私的感情,不坚信我愿意和你同甘共苦,有了你这笔财产我们本来能够一齐生活得很快乐,但你宁愿把自己弄得倾家荡产,你这种成见真是太根深蒂固了。你以为我会把虚荣当着快乐吗?一个人心中没有感情的时候能够满足于虚荣,但是一旦有了感情,虚荣就变得庸俗不堪了。”
自古红颜多薄命,美丽的'容颜带来的却是无限的哀愁与杯具。而,个性是美丽而又有才情的,在这条路上走得更是艰苦。
比如杜十娘,情仇爱恨化作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思思、陈圆圆的命运也是令人感慨、令人无奈。而看过《茶花女》后才明白这样的杯具不只发生在中国。
玛格丽特的感情杯具故事就是这样的。一介弱质女流在放荡且无目的的生命中找寻到了真爱,为此放下了自己习以为常的超多物质享受,放下了一切能使自己暂时快乐的糜烂生活习惯,只为求能和最爱的人呆在一齐。要从深陷的泥潭中爬出来,是要花很大的力气和决心的,况且还要使自己最小程度地被泥水污染。玛格丽特做到了,而且做的十分出色。可如此巨大的付出,换回的仍是人们的不明白和排挤,还有自私的人们的恶意中伤。
巨大的阻力最终还是使玛格丽特和爱人分开了,误会使最爱的人再自己最需要安慰的时候羞辱她,这是何等痛苦的事情?也许真的只有死亡能够拯救她。是的,玛格丽特死了,孤独的死去,再也没了活着时的奢华,以前无数的情人也忘了她。生前的生活愈是轰动,死的时候就愈是冷清。
亦或许,玛格丽特并不是个完全的杯具人物,至少,她得到了真爱,她的灵魂得到了净化。贵妇人们只看到了她生活的奢侈和物质的享受,却不知道她高尚的情操也是自己所望尘莫及的。个性的资本主义上流社会的人们,明明鄙视放荡的,却又要逼良为娼。如果玛格丽特没有生在这样一个肮脏、虚伪、残忍的资本主义时代,或许她就是圣母玛利亚。可惜那样的社会,那样的时代,连圣母也会被玷污。而在玛格丽特被玷污的躯壳下,顽强而又圣洁的灵魂正是读者们暗暗哭泣的原因。
也许这就是的无奈吧。难得遇到一个动心之人,为他无怨的付出,为他无私的奉献,为他甘愿忍受痛苦,但换来的却是误解。就犹如一把利剑直刺中心脏,而她只能无语凝咽。仇也罢,怨也罢,这就是玛格丽特可歌可泣的感情。她的爱比一座贞节牌坊更崇高,更何况牌坊有时只是标榜和束缚,而这位的感情却是热情、纯洁、真挚、奔放。因此看透了虚情假意、经历了人间冷暖的,一旦动情,就要比他人更看重感情,也更渴望感情。
感谢小仲马塑造了茶花女这样一个可悲却又可敬的美丽女子。然而,期望那已死去的花朵再次从泥土中萌芽、重生的时候,远离那阴暗的墙角,能每一天和阳光为伴,即使不再那么美丽,也不好重复前世的杯具。
大学生读书笔记3
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他们始终关心着我们,在身边教导着我们。作为父母,他们通过书信的方式与我们沟通。这些书信让我们感动、震撼。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和文艺评论家,他以博学多才、睿智正直而闻名,同时也具备鲜明个性。他的母亲朱梅馥则是一位东方女性,她修养深厚,既受过东方文化的熏陶,又受到西方文化的洗礼。她温和善良,举止端庄贤淑。
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都有广泛的涉猎和深入的研究,个人的文化修养非常高。他所培养的儿子傅聪成为了国际级大师,这得益于他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傅雷深刻认识到,艺术即使是如钢琴演奏这样需要严格的技术要素的表演,也不仅仅是简单的“手艺”,而是全身心、整个人格的体现。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一封封书信,在文字间流露着浓厚的亲情,映照出美好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和良好的行为操守,以及传承的道德传统。这份深情厚意中蕴含着坚定的爱国热情。这些元素无一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真实、自然和诚实的文字表达形式。确实,书信中所写下的一切都是作者即时内心所想,思绪到哪里,文字就跟随到哪里。尤其是给亲人写信,更能展现出这种特点,因为在子女面前,作者敢于剖析自己,承认错误,并从自身经历中分享经验和教训。因此,我相信读傅雷家书所呈现的应该就是傅雷本人。在家书中,父母给予孩子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之间也进行真诚的交流,亲情在字里行间溢出,给了我深深的感动和启发。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大学生读书笔记4
20xx年,我校开始了“城乡结合部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研究”的课题工作,作为主研人员之一的我,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究竟有没有一种快捷而又实用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而我们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家长素质不高,开展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点石成金的那根手指头在哪里呢?
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不过我认为读书的“手到”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这个电子和互联网的时代,我们仍然不能忘记这句俗语,更应该践行这句俗语。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写好读书笔记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拥有一根金手指
写读书笔记,在于知识的积累,在于知识的提炼,在于知识的延伸,在于对文章的感悟,更深层次的是对文章的批判吸收,对文章的再次加工及拓展,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基础做起。写好读书笔记,应从以下四大方面入手:
【基础知识篇】
读一本书基本的应该记录下书名、作者。积累名家名著,就像是与高尚的人对话,从名家的言行中感染自己,熏陶品行。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了解作者的简介及家庭、文化、成长、社会背景,以便更好地了解著作的历史、文化内涵。如,了解了施耐庵参加过元末明初的抗元义军起义,以及对张士诚的失望和隐居深山躲避朱元璋出山的邀请,就能在《水浒传》中看到作者为什么要描写108位好汉揭竿而起?为什么好汉们会被招安?一本名著就是一个作者一生的写照,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当然自己的书还可以在上面批注、作上记号、写简短的批语,这样既能不打断阅读的流畅性,又能培养思考的能力。
【主要内容篇】
读一本书还应该学会概括书中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概括主要内容难度较大。对于短一点的文章,可采用抓中心句或者是段意连接法来概括;稍长一点的叙事类文章可采用事情六要素法概括;长一点的文章可采用提纲笔记来概括。概括主要内容可以培养孩子概括、复述、抓重点的能力,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浩瀚的书海,当在其中遨游后,你能留下多少风景在脑海中,不必等到朝花夕拾,把看到的记下来,就像是在风景名胜之处拍下了精美的照片,当故地重游时,会有多么美好的留恋。
【好词佳句篇】
在读书笔记中好词佳句的`积累是很必要的,能使学生的口头表达及书面作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作文中平铺直叙,记流水账的现象或提笔无从写起仍然存在,这些都是因为阅读的积累太少而造成的。积累好词佳句,可以从简单的四字词、简单的修辞手法的句子入手,从规定性的几个词语、一两个句子的积累到感兴趣的不定量的积累,最后到看到描写精彩的好词佳句就爱不释手的程度。《菜根谭》中说:“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做人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厚积而薄发,词句在积累的基础上恰如其分地表达,定能起到锦上添花之妙用。
【读后感悟篇】
写读后感悟可以谈读完文章后的体会,也可以对书中的某个人物进行评价,也可以抓住文中的“动情点”再次煽情,更应该大胆批评书本、质疑权威、提出个人独特的见解。读后的感悟能使学生进一步消化所学的知识,学思结合,领悟到读书的乐趣,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金手指点石成金
拥有了金手指,一定要让学生能用它去点石成金。读书笔记贵在坚持,古语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可见任何事只要坚持就能有收获,否则,拥有利器而不用,等于废铁。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善用读书笔记提高阅读能力的各种方法,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
一、小组内交流读书笔记
小组合作学习,每一个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健康个性的养成。在小组中每周交流读书笔记,让学生在交流中间接地又读了三本书,而每一次的交流都会使学生更加认真地阅读书籍,认真写好读书笔记。学生都有渴望别人赞许认可的心理效应,在小组交流中有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妙笔生花的好词佳句,工工整整的书写,都能获得同伴赞许的目光,热烈的掌声,学生自然乐此不疲。
二、开设读书笔记交流课
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开设阅读交流课,让学生展示小组合作的力量。在每次阅读交流课都创设一个主题,学生选择性的阅读,写好读书笔记。小组内还可以共读一本书,共写一篇读书笔记,发挥集体的力量,由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集体交流。最后由全体学生共享从其他小组内获得的信息。在阅读交流课上,同学之间互相评价,说说收获与感悟,并对其他小组提出读书笔记的改进意见,交流互长。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以及整堂读书笔记交流课的效果,让学生在交流课中收获成功,找到自信。
三、和家长共写读书笔记
“至要莫如教子,至乐莫如读书。”亲子共读对孩子读书兴趣的培养、读书习惯的养成大有益处。在亲子共读的基础上,让亲子共写读书笔记,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促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感情,更能使读书笔记落到实处。
四、打破常规出新招
读书笔记在有了一定量的积累之后,就应该让学生突破规矩,成就特色,彰显个性。擅长美术的学生把文章变成概念图、情节树,甚至用一幅画来表达自己读后的感悟,《淘气包马小跳》成了班级人物对号入座图,《丁丁历险记》的漫画续集封面堪称佳作,《草房子》河畔桑桑的眼神充满了对童年的怀念;擅长写作的学生专攻读后感,千言万语直泻而下,似清晨鸟儿的啁啾,又似清泉潺潺的缓流,“沈石溪伯伯的《骆驼王子》让我明白了溺爱是多么可怕,我不愿做一个娇贵的王子,我要做一个自由的沙漠之舟,我要用我健壮的身躯和力大无比的铁蹄捍卫家族的尊严和安全。”“我要做《夏洛的网》的夏洛鼓励生活中的威尔伯,创造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我更愿做善良的朱克曼先生,照顾好身边的威尔伯,和他一起愉快和谐的生活。”擅长想象的学生不再有书面的读书笔记,在一个个创造性的故事改编、续集、思维大爆炸中,带领全班同学上天入地、谈古论今。
阅读教学的春天就这样来了,读书笔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阅读的兴趣、提高了阅读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点石成金不如教给孩子点金术,写好读书笔记,用这根金手指让学生在阅读的大花园里点石成金,享受阅读的快乐,获得知识的财富!
参考文献
大学生读书笔记5
1.榜样引路,从“心”开始
(1)名人引领。用名人与读书笔记的典型事例,可以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动力。如被誉为“文化昆仑”的钱钟书先生记忆力惊人,甚至有外国学者形容他的记忆是“照相机式”的记忆。他在清华大学读书时,自恃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连课堂上听讲都不做笔记,更不屑于课外读书作笔记。后来在备课、写文章的实践中,他逐渐认识到读书单凭记忆是不行的,于是开始读书必作笔记,并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管锥编》这部洋洋百万言的学术宏著的主要资料来源就是他写下的五大麻袋读书笔记。钱钟书先生尚且如此,对于记忆力一般的人来说,读书作笔记就更为必要了。学生听了老先生与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后,很受鼓舞,有不少学生主动做起了读书笔记。
(2)同伴感召。同伴在学习活动中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心绪与作者齐飞,笔记共作品一色。对许多同学是一种触动,震撼。
(3)环境熏染。一个语文教师要善于营造氛围,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品性。我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读书时拿支笔在手上。这是给读书增加一种仪式感。我告诉学生,圈画的线条是你思想的舞蹈,批注的文字是你成长的足迹。怎么才算“读进去”了呢?我给学生提出了三个指标,那就是“口中有味、心中有形、下笔有神”。
2.方法指导,细致到位
(1)作记号。这是最常用的读书笔记。在日常读书看报的时候,如遇到精彩之处或对自己有用的句子,都可以用符号标出来,这样,下一次再看的'时候就比较有目的性。常用的符号是在文字下方圈点或画线,小三角也是较常用的符号之一;在自己不大明白的地方,则可以用红笔打一问号,便于之后向人请教或自己查询。
(2)眉批、旁注。所谓眉批,就是在书上对文章的某一段或某一句甚至某一个词加以简明的评论。旁注则是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对某些字词或内容的解释和体会等。它们主要是记录下学生灵光一现时的偶感随想,所以字数一般不宜太多,要精练。一定要提醒学生的是,要写“眉批”“旁注”的书可一定得是自己的。
(3)摘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摘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欣赏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积累了作文的素材,方便自己运用。所以,教师可建议学生自备一本摘录本,专门摘录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者古诗词。为以后查找原文方便,在摘录完之后最好注明一下出处,即这是从哪本书上摘录的。
(4)读后感。读后感非常简单:在看完一本书之后,把这些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来,整理成文,这就是读书心得即读后感。需要注意的是,读后感不是对课文内容的简单复述或概括,它的重点是在“感”:大至一本书,小至一句话,看了之后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写。
3.提高兴趣,体验成功
为了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开始写读书笔记之前可以举行一次隆重的仪式。仪式表达的是对所做事情的看重,仪式带给学生的是一份美好情景的回忆。可以呈现教师过去学生的读书笔记,也可从同年级别的班级的学生中挑选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别忘了让学生给自己的摘录本命名:采花、酿蜜、神思、妙笔、锦言、妙语等。
另外,还要定期开展读书笔记的展示与交流,互相观摩学习,取长补短,你会发现不少同学的读书笔记或者内容新颖,或者标题醒目;或者编排精美;或者图文并茂。此时,应该及时组织同学们积极参与评议、交流、展览,以鼓励其他同学也积极加入做读书笔记的行列。同时,生动活泼的读书笔记形式在交流中也可以不断发展出更多、更好的适合小学生的新形式。当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就会产生兴趣,自然也就劲头百倍。
4.检查督促,锲而不舍
学生毕竟是学生,反复是他们的基本特点。日常的检查、督促、展评必不可少。教师要锲而不舍,对学生鼓励再鼓励,指导再指导。可以仿照魏书生老师关于检查读书笔记的办法,每次检查时老师可以较认真地看一组,其他则根据质量数量积分,“每页积分+字体工整积分+内容质量积分+每天坚持积分”,累计总分评出积分高和进步大的给予奖励,不写的不批评,但要给全班讲故事、说笑话,以正面鼓励为主,用以逐渐吸引学生不断加入课外阅读并坚持做读书笔记。
大学生读书笔记6
每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变了。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但在我看来,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经历了日复一日个性受约束的日子,廿一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 然而,每个人都明白, 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假如没有孙悟空
印象中,初读《西游记》,最讨厌的人物就是那个不可一世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按常理来说,孙悟空应该是众多少儿读者的崇拜对象啊。有一天偶然翻看自己小学时的日记。上面写道:“今天看到‘其’天大圣把那个人打死了,脑浆象豆‘符’一样出来了。我很想哭,这是宋老师说的残忍吧。”现在看起来真的很可笑。
是啊,那时单纯的过分,那一个细节竟然使孙悟空在我心里成了一个残忍的角色,使我幼小的心灵有了一次至今仍记忆着的阴影。可试想,假如没有了孙悟空,那整部小说也许不会有那么多的血腥,不会使天宫大乱,也不会有如来把他压在五行山下,保护唐僧西天取经那么多麻烦事。
可毕竟孙悟空是个功臣,是《西游记》里的英雄,一路上降妖服魔保护唐僧的安全。现在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我最欣赏的角色,并非因为他那些英雄行为,也不是因为他那出神入化的七十二变,只是被他的精神所感动。
他是有些霸道,有些骄傲;但他敢作敢当,对于不满的事情敢于反抗,这些对已走向成熟的我有着深深的吸引。他是整个小说的中心,是作者心灵的使者,是有个性、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性美的象征。作者从孙悟空身上传输了他对封建统治的蔑视和鄙夷,赞扬了勇于反抗的精神。可以说孙悟空是作者与读者心灵交流的一个窗口,假如没有了他?故事又从何谈起呢?
假如没有唐僧
小学五年级,再读《西游记》时,发现对唐僧厌恶到了极点:其实《西游记》也就是那么一档子事,主题就俩字——取经!从西天取到真经,然后把经书交给皇上这故事也就完结了。之所以成为了洋洋洒洒一百多回的神话小说,主要原因就是——唐僧。想想看,孙悟空是齐天大圣啊!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取经?一跟头的事!
虽说八戒、沙僧是没有悟空厉害,可怎么算也是日行千里的主儿。到大雷音寺取个经,几天就办成不是问题吧?可问题就出在了唐僧身上,使自己3个本领高强的徒弟那腾云驾雾的本事不能施展。这也就算了,可偏偏他还是令妖怪们垂涎三尺的金禅子转世,再加上他不分黑白,不识人妖。
常念那紧箍咒令忠心保护自己的大徒弟孙悟空满地打滚,折腾的死去活来,甚至还赶回了老家,这便给这条本已遥远艰难的路又增添了不少的“色彩”。要是没有了唐僧,这一路不知道少了多少麻烦,减了多少曲折,节约了多少金子似的时间啊。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自己的成长,我逐渐理解接受了故事中这一切的安排。
这正是吴承恩老先生的高明之处。取经,本是一种事业,但实际上已经成了唐僧所坚韧不拔地追求的一种理想的`象征。假如没有了唐僧,《西游记》便成了单纯的打打杀杀的神话故事。“不经历风雨,怎么现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是的,没有了唐僧一路的曲折坎坷,这“取”经的意义又在哪里?这部魅力永恒的小说又何以传承至今?
假如没有配角
我把猪八戒,沙僧,各路神仙、妖怪等其他的人物都称为配角。一个小说的成功取决于故事的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主角的塑造也要依靠配角的衬托。《西游记》并没有犯大多数神话犯的错误——完美。《西游记》里并没有哪一个人物完美无缺,配角只不过缺点暴露的更明显些罢了,猪八戒的好吃懒做,沙僧的老实没心眼,妖怪们的贪婪以及神仙们的庸笨……
这一切的一切却成了小说中的必须,没有了他们,孙悟空的英雄从何而来?没有了他们,唐僧的善良又怎么表现?如果没有了配角整个小说便如同鸡肋一样索然无味……这一路分析下去,才发现这各个人物是缺一不可的,这一切组合在一起是那么的恰当,正好构成了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故事。妙,妙不可言……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已经成为了一名初二的中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此时再读《西游记》,发现了其中更多的精华:孙悟空的智勇,唐僧的善良,猪八戒的缺点虽多但心眼却不坏,再想想沙僧的老实又何尝不是优点呢?
《西游记》这部神话小说真是教给了我太多的东西,而这些都是以后的人生中不可缺少的。它令我善良宽容,嫉恶如仇;令我面对困难时努力想办法去战胜,而不是逃避;更多的是,使自己摘下了完美主义的眼镜。
理解了“缺点产生美”的观点——我不会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一遇挫折便哀声不绝,也不会一发现别人的缺点便对此人厌恶,因为我从《西游记》中体会到了缺憾也可以产生美,人无完人,不是吗?我要感谢吴承恩先生。是他用超凡的智慧为我们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梦,一个虽充满曲折与艰辛但结局依旧圆满地梦。假如没有他……
大学生读书笔记7
安妮·莎莉文老师在岸边浅水中捉到了一只很奇特的家伙,那是一只马蹄蟹,海伦一下子对它产生了兴趣,因为之前她从未见过这种动物。突然她心生一念,想要把这只马蹄蟹拖回家喂养。她用手抓着它的甲壳拖在地上走。它很重,海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走了一英里路。一回到家她马上把马蹄蟹放在井边的水槽里,可是第二天早晨她到水槽一看,马蹄蟹竟然不见了!她顿时又气又恼。后来又觉得不该强迫它待在这里,这是不理智的行为,海伦又高兴起来。也许它已经回到大海里去了,但愿它在那里会过的.开心。”其实,我有时也常常做些类似的事情,从故事中我明白了让小动物们在它喜欢的环境里生活是最好的。读书使我学到了许多的道理,感受到了无穷的快乐,把我带进了一个无尽美好的梦幻世界。
大学生读书笔记8
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行少的东西之一,很多人家中都有许许多多的书。在书的海洋中,有数不胜数的好书。在我看过的书中,爱的训练这本书就算一本好书。我花了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最终把这本厚厚的《爱的训练》读完了。读完后给我的第一感受,那就是——爱。爱的训练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所写的,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它折射出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
《爱的训练》文字虽然简洁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六千里寻母的故事。文中讲到了因父母负债,马尔可的妈妈准备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保持着联络。可自从上次马尔可的妈妈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络。家里用完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妈妈的信,家里更冷请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马尔可想妈妈想的快死了。
最终,12岁的马尔可自告奋勇准备去找妈妈。马可尔的坚持使父亲无奈地认为正确而不怀疑了这个理解事物程度并不逊于成年人的孝子确定能成功。筹备好了一切,马尔可踏上了千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尔可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关怀,最终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识的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尔可的消逝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关怀下,马尔可和妈妈最终重逢了……读到这里,我不禁为马尔可对母亲深深的爱肃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马尔可同样的岁数,却显得样无知,那样渺小。只要发生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妈妈身上撒。真是太不应当了,哎。有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时,时常会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们作对一样,甚至埋怨这世上没有人爱自已,有的想更悲观,则会自杀,表示他的抗议,这多可悲呀!其实,假如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尝我们四周的一切,确定会发觉,在这个世界上,竟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关怀我、我多幸福呀!
大学生读书笔记9
韩愈的《师说》提出的从师的必要以及择师的标准。常为后人作为从师的箴规。其中“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一言,就极为珍贵。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意思是,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老师,也就是要以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到许多人,而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他们的长处就值得我们学习。不论他们是几岁的小朋友,还是目不识丁的老婆婆,只要他们知道的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是我们所需要的,应该不耻下问,虚心请教。
要真的能够如此,首先得放下架子,虚下心来,真心实意地向别人请教。不能因为别人比你强,而忌妒他,不愿向他请教;更不能因为别人不如自己,而轻视他。
古今中外,有很多文人志士都是虚心从师,才取得显著的成就的。我国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每每写好了诗都要拿到邻居老婆婆那里念给她听,问她哪些地方听不懂,需要修改。巩固生物家达尔文乘“贝格尔”号去各地考察,每一处都把当地的农民请来,详细询问那里的地形和生物的特点。
想想,如果白居易不愿意向老婆婆请教,那能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深受人民喜爱的诗篇?如果达尔文不愿向农民请教,又怎能完成《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的理论呢?
能虚心从师固然重要,但是向别人学习的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别人的缺点,学习他好的方面,而以他不好的方面为戒。正如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所说,我们要放出眼光运用脑髓,自己拿来,吸收其精华,剔除糟粕。
朋友,让我们拜能者为师吧,让我们继续发扬学人之长,补己之短的中国传统。
大学生读书笔记10
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此刻,,我们终于成了让人羡慕的大学生。在这里,我们骄傲过,自豪过,被无止休的辉煌笼罩着。当这些用金钱堆起来的荣耀没了来源时,当给我们提供金钱的父母衰老时,习惯了大手大脚的我们从此便一无所有了!此刻,可怜的人啊,我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友人!
——题记
从开始到结束,从幼稚到成熟,我们走过了二十个年头,我们的脚步踏过了20个春秋。这一刻,我们真的解放了,自由了,无拘无束了。我们终于……可以为所欲为了!
摆满了酒肉的桌边有我们的嬉声俏语,热火朝天的网吧里有我们弓起的脊背,街上相依的情人中有我们稚嫩的面孔。对着手机喋喋不休的有我们熟悉的声音。这一幕幕都如此地清晰可见。在别人看来新鲜而刺激的生活背后,谁又能知道,该需要多大一笔财富?
我们看的见一把拿出百元大钞时的骄傲;看的见在游戏中连连升级时的自豪;看的见情人拿出礼物时的甜蜜;看的见拿着手机大吼时的优越。这些,我们都看的见。然而,在这些荣华的背后,谁又能看的见父母日夜操劳时身体的佝偻?
我不敢想象,父母为能给我们挣出那张百元大钞而几夜未眠,不敢想象,我们毫不在乎地花在女朋友身上的那些钱是父母加了几夜的班才赚了回来的;更不敢想象,父母能给我们这些封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买上一部手机而默默地吃了多少的苦!
这些,我们都无法想象。当所有羡慕的目光都注视着我们时,当所有的朋友都对我们前呼后拥时,我们虚荣了,腐化了。所有的意志都被冲跨了。无止境的花销永远无法满足我们无限制膨胀的欲望。也许,谁都不会注意到,一直以来,总是有位老人,孤独地,无助地,而又丝毫没有怨言地,在田里耕作着,在工厂里辛苦着,在大街小巷奔波着。为我们,为我们这些让他们引以为荣的大学们,为我们不休止的欲望,为我们莫大的虚荣。
当真底有一天,我们终于从饭桌上停下来,回头看一眼家里的父母;真的有一天,我们终于从网吧里走出来,亲自写一封信给家里的父母;真的有一天,我们终于从女友的.怀里抬起头来,想念一下家里的父母;真的有一天,我们终于用手机打一个电话给家里的父母。即使这些事情只会发生一次,即便这一次的时间只能持续几分钟。只要我们终于听到了那个久违的声音,难道此时感觉不到父母声音的沙哑,看不到父母面孔的苍老!
这一刻,我们的心颤抖了,抽搐了。所有的虚荣在父母那浅浅的一笑中瓦解了,崩溃了。按捺不住的衰老侵蚀了父母原本光洁的双颊,雪一样的颜色肆无忌惮地染白了父母原本乌黑的头发。当这一切真的成了事实摆在我面前时,当这些事实已变得无可救药时,那么,曾经挥金如土的我们又如何用钱来买回父母的年龄和健康!
所有的挽回都是徒劳。父母依旧无怨。然而,我们的辉煌与骄傲就在父母永远的无怨中变得浅薄与卑微。等到有一天,我们清醒了,懊悔了,从高消费的圈子里跳出来了。可悲的是,此时我们的父母真的已经老了。一切都发生的如此让你猝不及防。那一刻,再多的谴责都无济于事。当所有哀求的目光与我触及时,当所有的原本美好的一切都被金钱湮灭时,我又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友人!
大学生读书笔记11
在《刀锋》一书中,艾略特终其一生都活在别人的眼光中,追求一份所谓的上流人士在《刀锋》一书中,艾略特终其一生都活在别人的眼光中,追求一份所谓的上流人士的虚荣感,直至其频临死亡,依旧不忘罪恶地诅咒没有邀请他参与上流人士聚会的老女人,一口气没咽下去,走了;伊莎贝尔深知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住在简陋的房子里面终日思索如何存活下去,她追求物质并且情愿为了物质放弃自己深爱的人,也愿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带着面具生活更甚是在最终变成一个狠心的女人;当然,包括毛姆,作为一个写书的人,他更有自己的追求和执着,处处打听他人的故事以便加以润色放进自己的作品,还固执地喜爱观赏美的东西并且没理由地偏袒……
谁也不知道拉里在其战友舍身相救之后存活下来,心里经受了一个怎样的思想冲击,书中没有详谈,无法准确得知。但是通书可以感受到,他心中所受的动荡不是一般的小。他说道:”除非我对一些事情有了肯定看法,我将永久得不到安静。”而后他又说:“……我曾经有过许多时间在思考。我不断问自己,人生是为了什么。归根究竟,我能够活着只是靠运气;我要一生有所作为,但是,不知道应当做什么。我从来没有对上帝开动过什么脑筋。现在却想起他来了。我不懂得为什么世界上要有恶。我知道自己很肤浅;我不熟悉什么可以请教的人,但是,我要学,所以我就胡乱地读起书来。”
自我救赎,其实是一个孤独的长路。看另一条俗世的独木桥上,熙熙攘攘摩肩擦踵,不断有人被挤落桥下跌入河中,但照旧不能阻挡后面的人连续涌上。反观拉里自我救赎之路,却更加显得空荡安静。
但拉里沉醉在自己的”求知“世界中无法自拔,在争论留或走的问题之中,伊莎贝尔说道:“你假如爱我,就不应当使我这样不欢乐。”拉里答道:“我的确爱你。不幸的是,一个人想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却免不了要使别人不欢乐。”此刻的他已懂得,在救赎自我的同时,是无法迎合他人对自己的期望的,这条孤独之路,注定无法赢得多数人的欣赏和理解。探究真我的求知欲和对世界之恶的探究欲让拉里的内心滋长出巨大的韧性和动力去前进。于是,拉里走过千山万水,当过矿工农夫等各种不同职业,在真实体验生活中他渴望最真实地感知自己,从自己安静的内心动身,获得对真我的了解和对自我的救赎。
在拉里的.救赎之路上,消失了太多太多人对他的怀疑或者曲解。不仅是伊莎贝尔对他的深深不解,还有笔者(毛姆)几番遇到他都不断提出的各种心中怀疑,当然还包括和拉里一起同路的大个子、一起生活过一段时间的画家女人等。面对这些不断袭来的问题和曲解,拉里选择了仔细对面,急躁回答,不论是对自己内心的疑问或者对伴侣的疑问,拉里都选择了最宽容的态度去解惑。对他来说,包涵他人对自己的曲解,包涵自己对自己的不明,更是这自我救赎之路的必经过程。
每个人心中都有“恶”,都有“痛”,无关宗教信仰,皆因我们存在这世上总要亏欠谁一些什么。当你心中担负的那些“恶”、“痛”超出了你所能承受的范围时,你会如何救赎自己?
大学生读书笔记12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首先,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误解,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认识,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而这种认识,可让孟子如一熟练渔夫的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
孟轲的文字,已经是论点论据俱全,长于说理,不若《论语》般读整书方知逻辑,也不若《道德经》玄妙牵强,读起来萌化感比较强。《孟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先从一般事物说起,再慢慢引出道理,让别人不知不觉间承认自己的错误。孟子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大王会相信这话吗?”话中所说的显然不符合常理。宣王说:“不会。”孟子说:“显然,一片羽毛举不起来,是因为不肯用力气;一车的柴禾看不见,是因为不肯用目力;百姓不被您爱抚,是因为不肯施恩德啊。所以大王未能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啊。”就这样,孟子让君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比起直话直说的`谏臣,孟子所说的让至高无上的君主更容易接受。道理层层递进,就像是设下了圈套,一步一步地让人不知不觉走进去。
当今著名于世界的“系统论”、“系统思考”,虽口口声声反对舍本逐末,而要动态、长远地看事情,说透了:皆可从孟子的仁义思想找到雏形。用毛泽东的话“干振而枝披,将麾而卒舞”,以形容孟子的仁义之道最为恰当不过了。而抓不到仁义精髓的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上,终生疲命于随时浮现的海市蜃楼的追逐中去。
另有一点,我觉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气概。这点即注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给予一发挥才干的舞台,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独行特立者,立场坚定,意识独立;不同流合污者,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转。有此二者,则造就了孟子之大气魄,表现在文风上则气势雄奇而磅礴,用来创业则整个世界都向他一人倾倒,孙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体现。当今社会形势风起云涌,常常人置于其中而莫辩方向,倘学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惊天地而泣鬼神呢?
虽然研习《孟子》的时间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义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终生了,最后,再对孟子的仁义之道作一总结:一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独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驾驭形势的气魄。
大学生读书笔记13
让学生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读书笔记之前,我对学生先做了以下启发。
一、告诉学生我的切身体会
我说,在我很小的时候,依稀记得我父亲教给我背诵一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渡过:回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当时我尚且不能够正确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但是翻来覆去地,还是很清晰地记下了这句话。现在你们也读了这本书,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我父亲叫我背诵这句话?为什么他对这句话情有独钟?这句话为什么有穿越时空的能力?
二、这本书有什么特点
我上了初中,终于看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知道了这句话的出处,加深了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是一段不能让我的心灵宁静的文字,让我对我的人生有了或多或少的思考,给了我很多做人的启示。这本书中心思想是什么?给了你们什么启示?你们的爸爸妈妈是否读过此书?你们能否交流读书感想?
三、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1.保尔·柯察金何以激励人?
保尔·柯察金,是一个英雄人物,无数人听到这个名字,都感觉到激起了无穷的'信心,保尔·柯察金,他有着超人的毅力、坚强的信心,他一次又一次地战胜死神,重新燃起了生命之火,他从死神手里夺回自己生命的勇敢,他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豁达,他全身心投入到解放事业中的意志,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个读者。
2.保尔·柯察金有什么不幸?
保尔·柯察金,还是一个非常不幸的人,他的眼睛看不见了,他不能在前线奋勇战斗,但是,他没有忘记过战斗!他没有忘记过解放事业。他把自己的经历认真地形诸文字,真实、深刻地描绘了十月革命前后战火纷飞的乌克兰地区。他是无数人的精神支柱,他像一盏明灯,照亮了读者的前进的方向。
3.保尔·柯察金,怎样和病魔作斗争?
保尔·柯察金,他的性格非常顽强,他被病魔缠身,不能够战斗,病魔缠身改变不了他的不屈不挠。他认真地学习写作,完成了伟大的著作,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人,在他的心目中,融入工作,努力工作,才是最主要的。
四、我们学习保尔·柯察金哪些精神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想了很多。我从来没有这样静静想过人生的问题:人,为怎么活着,或者为了做些什么,人怎样战胜困难?怎样才能具备坚强不屈的品质,怎样培养在任何困难面前不倒下的毅力,人怎样才能够做伟大的事业,怎样让心胸豁达,不埋怨周围的一切等等。你想到了什么?
五、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的收获是什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让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从书里面吸取了大量的精神营养,启发读者们感知到人生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可以做得很好,遇到了困难,我们决对不能屈服,钢铁的柔韧、保尔的顽强、保尔精神,就像一面鲜红的旗帜,召唤我们、激励我们奋勇前进,使我们勇敢地走下去,成熟地面对人生的坎坎坷坷。
六、读后感注意作最后的总结
一本书,不是读了就放到一边,要学会选择书,读好书,记住书的核心内容,领会作者的精神,丰富自己的思想,读每一本书都是如此,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功者未虚度昨日,平庸人正蹉跎今朝,钢铁就是这样在不虚度中炼成的,不屈不挠、不言败,我们永远学习保尔的精神,争取和保尔的精神一样永放光芒,为了人生的美好奋斗终生。
大学生读书笔记14
一夜风雨,吹走渡船,吹走祖父,吹走女孩刚刚萌生却无果的爱情,吹走15岁的翠翠天真美好的希望……
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就连绿色纯洁的爱情也在萌芽时逐渐消失。一切都那么平淡。在这种平淡中,沈从文先生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宁静的生活画卷——小溪、渡船、小溪边的白塔、塔下的一个家庭、一位老人、一个女孩和一只黄狗。
太阳升起,船开渡;太阳西沉,船收渡。爷爷守着翠翠,开着渡船过了十五年的春秋,笑着看着花开花落,风起蝶舞。不收船客的钱,总是准备热茶供船客解渴。这么简单善良,在溪流的柔波中荡漾,慢慢流入每一个茶洞人的心中。
故事就这样展开了,几乎原始的简单生活,简单自然的民俗,善良诚实的本性,温柔的溪流,凉爽的.山风,竹子,宁静的渡船,构成了诗歌、绘画和音乐的美丽艺术理念。
翠翠在风日里长大,使皮肤变黑,触目青山绿水,一双清澈如水晶的眼睛,自然养育她,教育她……翠翠单纯活泼,天真善良,如小兽。她在溪边玩耍,笑声像银铃一样爽朗,仿佛把人们带进了她的世界。但是美总是悲伤的,祖父的去世,天保的死,诺送的出走……残酷的现实迅速粉碎了翠翠朦胧的幸福梦想,消失得干干净净,连一块碎片都没有留给她。这个可怜的女孩和她妈妈走了同样的路吗?孤独的眼睛凝视着夜空,我们诠释了什么样的凄凉?
《边城》有着深刻的性格和魅力。沈从文先生用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风光。这里寄托了他美丽、健康、自然、不违背人性的生活形式,在美丽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无奈和同情。他用叙事的语给故事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悲伤,在翠翠心中引出了难以形容的淡淡的凄凉。
溪水还在静静地流淌,但没有渡船的行踪,似乎有点孤独;小屋仍然静静地站着,但没有白塔的支撑,显得有点凌乱;翠翠仍然静静地坐着,但没有祖父的陪伴,显得有点悲伤……看着翠翠孤独无助的身影,我们不禁为她担心,命运的转盘,能为她留下来还是带着她的悲伤一去不复返?
这个人可能永远不会回来,也许‘明天’会回来!让我们和翠翠一起看,看着她远方的幸福……
大学生读书笔记15
古朴的字体,灰绿色的封面,给人一种简约却又极富文化内涵之感,第一眼看到这本书便是这种感觉。可看完本书后给我的感觉却是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震撼。
书中的大多篇目以游记为主,当然也有些人物的部分。如写著名作家巴金,艺术家谢晋,作者的母亲等。
给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是写山西的一篇。作者给写山西这一篇目的题目为《抱愧山西》,由此可见作者对山西这一文化底蕴颇深之地的赞美。余秋雨的文字总是能从细微之处可能出大学问,在写山西的晋商文化时,追朔历史,从商人的一举一动看出晋商的不易,从轻快的诗歌中到处兄妹离别是的不舍,从古书记载中悟出山西人致富的艰难。可如今山西却成为了一个知名度不是十分高的省,这与余秋雨的文字所描述的样貌大相径庭。
仅仅是这一点就将自我的民族意识唤醒,产生的沉重与悲哀之情可想而知。本书介绍了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时,却无不隐含这这样一种情感。
“报纸上说我书写得简便潇洒,其实完全不是如此。那是一种很给自我过不去的劳苦活,一提笔就感到年岁徒增,不管是春温秋凉,是大喜悦大悲愤,最终总是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这是余秋雨教授在《文化苦旅》中的自序。书中的文字看似冷酷,却处处包含温情。每一点都能够引发国人的思考,对于我,一个高中生来说更是如此。
五千年来,中国所受的种。种浩劫,绝不能只是过眼云烟。而我们能做的则是我们要吸取教训,将文化的精神永贮于华夏大地!
同时,看完此书,也又重新定义了我对旅行的看法——感受文化的魅力,而不纯粹的看景。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走,不为那终点,只为这已划下的曲线。走,不管能抵达哪儿,只为已耗下的生命。
将中华文化铭记心中,在旅行多去感受文化的力量,这是我读完此书最大的收获。
以本书作者余秋雨的一句话结尾: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
【大学生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大学生读书笔记03-12
大学生读书笔记07-15
论语大学生读书笔记09-21
大学生读书笔记范文06-14
[精华]大学生读书笔记07-16
大学生读书笔记优秀08-05
大学生读书笔记18篇03-20
资本论大学生的读书笔记03-30
大学生读书笔记(范例4篇)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