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评课稿

时间:2024-10-01 16:01:15 音乐 我要投稿

(合集)音乐的评课稿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评课稿,评课有利于信息的及时反馈、评价与调控,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应当如何写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音乐的评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合集)音乐的评课稿15篇

音乐的评课稿1

  听了叶老师的《灰姑娘》这节音乐课后,让我受益匪浅。这节课充分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她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及教学特色,充分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下面我就对该课进行简单评议:

  一、构思新颖,衔接巧妙、自如。

  本课教学环节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流利顺畅。但是教师如果能在教材的选择和处理上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目标的设定和教学内容的分布就更好了。都说要以学生为本,学生老师如果能够在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去下功夫就能在课堂上顾到全体学生了。

  二、学生自主创编,其乐无穷。

  听了叶协老师的《灰姑娘》这节音乐课后,让我受益匪浅。这节课充分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她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及教学特色,充分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下面我就对该课进行简单评议:

  一、构思新颖,衔接巧妙、自如。

  本课教学环节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流利顺畅。但是教师如果能在教材的选择和处理上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目标的设定和教学内容的分布就更好了。都说要以学生为本,学生老师如果能够在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去下功夫就能在课堂上顾到全体学生了。

  二、学生自主创编,其乐无穷。

  一节课是否精彩,除了看教师的教,还得看学生的学。本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于音乐世界。例如:本课的高潮就在创编活动这一环节。“高潮”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毕彩乐段”,此时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多一点自由给学生,分组创编并展示,让学生自主探索,自由发挥,教师只稍加点拨、指导而已。

  三、教师基本功扎实。

  作为一个音乐教师,音乐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谈不上一节成功的音乐课。在这堂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弹,还是教师的唱;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正是因为有了过硬的基本功,学生才能很快进入状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完成好这堂音乐课。

  虽然这节课在教学上有很多闪光点的地方,但也有一些教学环节上的教学方法值得去探讨。例如:教材处理不当,目标过高,分层不明显等等。

音乐的评课稿2

  19日上午,我有幸聆听了红旗小学陈老师执教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受益匪浅。

  陈老师自然的教态、清晰的教学思路、浑然一体的过渡语、精美的课件、独特的板书设计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其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尤为突出。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与向往。就这篇文章而言,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语言优美;2、层次清晰;3、文化底蕴丰厚。根据以上所述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年龄特征,李老师设计了“合作探究”的教学构想,即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后自愿组合,小组内阅读、交流、补充、评议,然后分段、分组在班级内交流,教师相应的指导、补充。

  我们都知道,传统式备课实际上体现的'是“教师”的主体地位,只要老师设计好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流程等即可,而合作式的学习模式需要体现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备课中更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意愿和不同的兴趣取向,需要教师更大的知识或资源储备,需要教师更高的课堂调控能力和组织能力。李老师的这节课应该说在备课程、备设计、备课件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教学环节间的过渡语则将整堂课衔接的浑然一体、天衣无缝,不能不让人颔首。

  教学实施中美中不足的是,教师停留于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层面,关注了整体的感悟和人文性的感悟,没有深层次的引导学生体味语言,使得这节课有一种“浮光掠影”的感觉。建议在教学中,适当改变一下教学设计:在教师指点某一重点段落后,再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的段落合作探究。重点段落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我相信,采用“先扶后放”的方法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以上仅是我的一点拙见,不当之处敬请李老师和各位老师指正!

音乐的评课稿3

  王老师的教学也如同散文一般——清新明丽,简洁凝练,情真意切。清新明丽是我见到王老师的第一感觉,一束又黑又粗的马尾辫自然地搭在左肩,优雅的微笑,甜美的声音,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位;简洁凝练是王老师的课堂语言的特点,质朴无华,自然流畅的过渡语和提示语,寥寥数语就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带给学生深远的语言表达的想象空间。情真意切是师生互动表达中的思想的传达,教师的配乐朗诵入情入境,学生在朗读文章时已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时而优雅轻扬,时而慷慨激昂。

  本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的主题是“以表达为价值取向的阅读教学研究”。初看主题,并没有完全理解其含义,观王老师的课也只能浮于表面,不能深究。课后,我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价值取向,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看过这一解释,我才真切地体会出“表达”,“学生的表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它是教学的本源和真谛。如果教师能在有限的35分钟的时间里,找准训练点,找到“空白点”,让学生适时适处地进行各种形式的表达,这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提升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王老师的这节阅读教学课,就很好地诠释了“表达”要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淋漓尽致地训练。纵观全课,王老师的表达设计比比皆是,并且类型众多。

  第一,词语表达两处。

  其一,在欣赏过维也纳的秀美风光后,积累描绘美景的`词语;

  第二,看到那震撼人心的“世界歌剧中心——金色大厅”时,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你眼前这一伟大建筑?这两处都是有视觉形象的有感而发,而且是对头脑中所识记词汇的直接提取,是一种初级的表达形式。

  第二,语段表达两处。

  首先,是在学习第三小节时,王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本小节有着“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写作特点。于是,学生就仿照这一方法,写写自己心目中一座极具特点的城市。王老师先以松江新城为例出示“下水文”,再引导学生用上段落中的句型、关联词——“()是一座()的城市。在这儿,到处(),到处()。为了(),也()。就连(),也()。”这是一个书面形式的语段表达,可以算是本课诸多语言表达训练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然而,在课堂中,我丝毫没有感受到学生们的畏惧和困难。

  这主要得益于王老师认清了学生们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铺设了一系列阶梯式的“脚手架”——课文写作的特点,“下水文”,句型等,学生们跳一跳就拿到了想要的桃子。不仅如此,学生们的思路还相当开阔,有的写到了“水上城市”威尼斯,有的写到了以园林闻名于世的苏州,还有的写到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喜欢吃辣的重庆等等,妙语连珠,精彩纷呈。其次,是让学生想象一下,除了文章中提到的,从哪些地方还能看出“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并提示要按照一定的层次写,这与上面提到的练笔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后,就要提到最为普通,但又是十分重要的朗读表达了。

  很多老师一定在想,朗读?这也能算是表达吗?以我个人之见,朗读是非常重要的表达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比前面提到的“词语表达”“语段表达”更为重要。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需要学生在自身固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理解文本,而后,进行加工,再带着强烈的感情把文章清晰响亮地念出来。

  本堂课,王老师设计了很多朗读环节,不少地方都能看出她对朗读表达的充分利用。最精彩的是“音乐生活”这一部分,作者为了写出“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选取了“漫步时”“夏天的夜晚”“家庭室内演奏”等多个场景,不同的场景,一定有着不同的音乐,不同的心境,不同的表达,于是王老师就设计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中读出不同的感受”:先配上优美舒缓的音乐,使学生们静心体会,沉醉其中;然后,寥寥几句的描绘,学生们仿佛步入了那音乐悠扬的场景;学生在文本中寻找着词句,搭建和作者情感相通的桥梁,再通过自身“知识结构”的解读,就有了那创造性的朗读表达,深情,陶醉。这是何其巧妙的设计,如果学生能把握感情基调,读出这每一部分的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这不就恰恰说明,学生已经和作者产生了心灵上的共鸣,甚至是有了自己超出作者的创造性的表达了吗?

  “充分关注表达,提高语言素养”是目前上海市小学语文教学特别重视,并为之努力的方向。然而,语文素养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的日积月累。这就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在课堂上,要持之以恒地关注表达,通过细读文本,充分挖掘合适地语言点,并做好学生语言表达的引导,比如:低年级要说完整,高年级就要有条理,说具体等。

  王老师的这堂课就围绕“表达”,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和思考。

音乐的评课稿4

  今天下午听了我校陶淑静老师的一堂《母鸡叫咯咯》的音乐课,深深地被陶醉了。

  整堂课陶老师用学生喜爱动物的特点,设计了趣味活动,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发生在农场里故事的音乐教学情境中,在欢快的游戏中蕴涵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如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学习多声部节奏;通过"接龙下蛋"的.游戏感受节拍。歌词“脖子伸伸、两翼扑扑、向人报喜添快乐”很难记又拗口,为了解决这一音乐教学难点,陶老师先让全体学生跟音乐模仿母鸡下蛋时向人们报喜的样子(伸伸脖子,拍拍翅膀,叫咯咯);再用不同的朗读形式分角色边朗读边念歌词,使学生很快熟记了歌词。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陶老师利用各种手段努力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并且安排了歌表演、创编歌词等教学内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音乐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整堂课都沉浸在热闹、欢快的气氛中。多媒体的应用,让学生从视觉感官上更直接地体会了这种情绪。在每个教学环节上的设计上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开心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了音乐,感受了音乐,表现了音乐。

音乐的评课稿5

  【教学年级】x年级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合唱《彩云追月》

  【课型】唱歌综合课

  【教材分析】

  合唱歌曲《彩云追月》是由词作家刘麟根据作曲家任光所创作的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的主要旋律和音乐意境改编而成,歌曲为民族宫调式,4/4拍,二段体结构。切分音的运用使曲调产生了心潮澎湃的激动情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富有童真的歌词,描绘了月夜的幽静和美好,合唱形式的使用,更增添了月夜的神秘感,令人遐想。

  【学情分析】

  x年级的学生的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种直观的感性接受逐渐的走向了理性的认知,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但在音乐课堂中又羞于开口,不能积极的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不喜欢自己演唱,更不喜欢民族民间音乐,而偏爱流行音乐,为此,我们要正确的引导,在我们的音乐课堂让学生多去聆听这些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因为它是经过一代代的传承下来的音乐精华,我们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渐的喜欢民族民间音乐,从而继承弘扬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其次,从中学生的演唱形式上来说,平时学生都喜欢用齐唱或者是独唱的方式去演唱歌曲,对于二声部的教学,学生大多都不愿意去选择唱低声部,而喜欢唱高声部,因为高声部旋律性较强,明朗好听,加上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所以,合唱教学进行时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不能规避二声部教学,而是要根据学生的识谱能力,适当的降低难度,可对二声部进行简单的改编,让学生更加喜欢合唱的形式,感受合唱的音色美。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歌曲学习,使学生乐于聆听、感受、体验、理解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深厚、丰富的意蕴之美。以及二声部和声演唱的音色之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受、体验、模仿、声部合作等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辨别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知识与技能

  有情感地演唱歌曲《彩云追月》。在唱好自己声部的基础上,能够做到聆听其他声部,建立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学唱(体验)歌曲,并能够自然流畅地演唱二声部歌曲《彩云追月》,体会民族器乐曲旋律韵味。贯穿歌曲始终的切分节奏的学习。

  【教学难点】

  能用统一、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的二声部。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图片导入 ,并揭示课题 最近老师从网上搜集了几幅精美的图片,今天先拿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打击看是什么呀?对,月亮。月亮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它或阴或晴,或圆或缺,都对地球上的生物或气候产生不同程度的印象;而且月亮一直是古今中外艺术家,文人墨客喜欢描绘的对象,它宁静、温馨、美丽,寄托着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关于月亮的歌曲——《彩云追月》

  设计意图:课一开始,如何让学生静下来,营造一种静宁祥和的氛围,非常关键。通过美丽的月夜图片,以及教师的热情优美的语言,让学生不自觉地进入月夜的`幽静与美好的意境之中。

  二、新课学习

  师引导:一起来倾听这夏天的故事:(课件出示歌谱,教师有感情地范唱,要求学生从歌中找出出现最频繁的节奏)

  x x x xx x

  师引导学生练习切分节奏,教师演唱不带切分的旋律与带切分节奏的旋律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哪一种更能够表现出月亮穿梭在云层中富有动感的形象?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有感情的范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更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对月夜美景的浅析,更容易让学生产生画面感,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生轻声跟唱,要求学生注意切分节奏,并找出难点

  歌曲结束句,音区比较高。音高上,后面的两个音翻高八度,要求学生轻声高位,保持打哈欠的状态,跟琴演唱。

  (设计意图:对于学生遇到的难点之处,采用重点教唱的方式,并能够及时的纠正学生唱不准的地方。对于歌曲的处理、学生唱歌的姿势、演唱声音的位置以及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始终贯穿整个学歌过程,并不是单独拿出来去练习的。)

  4、完整演唱

  师引导,彩云追月,晚上能看到云彩的颜色,说明晚上的月光非常的明亮,皓月当空,月光如水,非常宁静的场景。通过对,云月相随,相映成趣的画面的描述,抒发了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还包含着人们对大自然馈赠给我们这份唯美礼物的一种感激之情。

  (设计意图:歌曲是用来表达情感的,引导学生以情带声,用自己最好的状态,最美的声音,来表现人们对大自然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作者以及作品,激励学生更喜欢这首作品,引起学生想尽快学会这首歌曲的积极性。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师引导:歌曲是四四拍的,如果为歌曲伴奏,是拍击节奏呢,还是轻轻晃动身体,更能表现歌曲这种柔美的意境呢?

  学生随伴奏用柔和的音色,轻轻晃动身体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8、二声部的学习

  师引导:由于歌曲的经典,人们对这首歌曲加以不断的创新与改编,尤其是二声部的加入,使得歌曲更加充分体现了月夜的幽静与美好。

  教师引导学生学唱第二声部的乐谱,(并问学生是不是很熟悉,新课之前我们已经感受过这段和声。)

  学生随琴视唱第二声部的旋律数遍,然后轻轻填词感受,并将学生分组分声部分别练习两个声部的旋律和唱词,生生配合互换演唱高、低声部,提示学生用平稳连贯、整体统一的声音演唱歌曲,体验二声部的和谐之美。

  设计意图: 在唱熟歌曲的第一声部的基础上,学唱第二声部,让学生体验二声部的和谐之美,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作者作品简介

  师引导: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就能把二声部合唱唱的如此轻松、和谐、优美。大家知道吗?《彩云追月》原来是由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国青年曲作家任光作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几十年来深受广大群众的的喜爱,由于曲子既经典又通俗,很多的文人墨客由重新填词,于是派生出了不同版本的《彩云追月》

  2、欣赏通俗版的《彩云追月》

  师引导: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对这首歌曲又赋予新的内涵,加进了很多很多时尚的元素,创作了不同版本的歌曲《彩云追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让学生欣赏再度创作的作品不同版本的《彩云追月》,感受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的歌曲)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不仅巩固了本课的内容,开阔了音乐视野,进一步音乐带来的艺术魅力。

音乐的评课稿6

  舞蹈是艺术美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通过肢体动作和造型来表达生活内容、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表演艺术。学习舞蹈艺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情感。由于舞蹈具有艺术综合功能,因此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和艺术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音乐与舞蹈是亲密无间的姊妹艺术,其直观的艺术感染力,对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高中音乐课程中安排《音乐与舞蹈》的教学模块,旨在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密切关系,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力。

  舞蹈是将音乐外化为一种可视形象的艺术,作为一门与音乐密切相关的表演艺术,舞蹈也以课内(音乐教学中的舞蹈)和课外(学校舞蹈队)两种形式一直参与于义务教育教学中,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综观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学中的舞蹈学习、学校舞蹈队的训练和高中音乐课程中新开设的《音乐与舞蹈》模块中的舞蹈学习,三者之间在教学目标、内容、形式上都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舞蹈学习是指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学习的内容,即将舞蹈学习与音乐学习有机结合,以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与表现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学校舞蹈队中的舞蹈训练的内容较为专业且指向性明确,其学习的目的是加强一部分学生的舞蹈表演技能,要求能上台表演舞蹈节目或有助于升学,所以其学习的内容倾向于技能技巧的训练和排练完整的舞蹈节目。在高中音乐课程中开设的《音乐与舞蹈》模块,是供有一定基础或有舞蹈方面兴趣爱好的同学选择学习一门课程。在该模块的学习中,注重音乐与舞蹈学习的有机结合,在强调掌握舞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也非常重视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和舞蹈审美素养的提高。“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制约教学方法”,所以,弄清中小学教学中三种舞蹈学习范畴之间存在的联系与区别,是把握好高中《音乐与舞蹈》模块的教学特色,很好地达成该模块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

  市谭老师执教的高中《音乐与舞蹈》模块的《藏族踢踏舞》一课,在参加由中国音乐教育协会舞蹈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全国第一届舞蹈录像课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该课从教学内容的安排与教学方式的选择,都较好地把握了《音乐与舞蹈》模块的教学重点,突出了《音乐与舞蹈》模块舞蹈学习的特色,很好地实现了“藏族踢踏舞蹈”的教学目标,从谭老师的这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可窥视出高中《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的特色,能带给我们该模块教学的启示。

  首先我们来看看该课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课标中《音乐与舞蹈》模块的教学要求,谭老师将该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三个方面:一是能初步掌握藏族踢踏舞的风格特点及了解藏族相关舞蹈文化;二是能初步学会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三是能用所学动作创编一个小组合。在一节课的教学中,集中体现了课标对《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的要求,即通过学习,学生要掌握基本动作,提高舞蹈的鉴赏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

  其次我们来看看该课的教学内容的安排。《音乐与舞蹈》模块的学习内容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舞蹈鉴赏、舞蹈常识、舞蹈表演和舞蹈创编。笔者认为,这三方面内容也应该成为该模块教学中的三个基本点,也是其区别于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学中的舞蹈学习以及学校舞蹈队舞蹈训练的主要特色。下面,我们逐一加以分析探讨。

  内容一:基本技能的学习。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与舞蹈》模块学习通过《音乐与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够参与教学中的表演及创作活动。所以,熟悉和掌握最基本的舞蹈语汇,是该模块教学中比例相对偏重的学习内容。谭老师在选择该课的舞蹈技能方面学习内容时,能够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教学需求,强调了技能学习内容的基础性、典型性和必要性。如,藏族舞蹈的基本体态的把握,藏族踢踏舞中最基本的踏法——“冈达”的了解,藏族踢踏舞蹈中最常用到的第一基本步、第二基本步、摆步和摇步等基本步伐的学习,踏踏舞中最基本的退踏步和抬踏步等舞蹈组合的练习等等。同时,注重基本动作的学习与练习,不盲目追求专业化动作和提升技能技巧难度,并把练习的重点放在对舞蹈的艺术表现上和对情绪情感的表达方面。

  内容二:相关文化的渗透。《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将“提高学生的舞蹈鉴赏水平和激发学习兴趣”放在《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目标的首位。舞蹈鉴赏也是学生进行审美体验的有效途径,能让学生初步了解民族民间的.舞蹈文化,激发学生舞蹈学习的兴趣,提高舞蹈审美能力。所以,在高中《音乐与舞蹈》模块的学习过程中,舞蹈技能技巧的学习固然重要,而在学习中提高学生舞蹈鉴赏能力也应得到高度的重视。在谭老师的这堂课中,紧紧围绕该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内容,教学中进行相关文化渗透,以提高学生舞蹈鉴赏能力。如在课题的导入中,首先就是对藏族舞基本体态及动律成因的探究,如,藏族舞蹈为什么上身松驰、前倾?为什么膝部有连续不断的颤?为什么常用舞袖?等等。这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基本动作的要领,同时能让学生了解该舞蹈的本质特点,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另外,在该课结束时,又通过视频欣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藏族的其它两个重要舞种弦子和锅庄,以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积累藏族舞蹈的欣赏经验,提高其舞蹈审美水平。

  内容三:动作组合的创编。《音乐与舞蹈》模块中的舞蹈创编,主要是根据舞蹈的节奏和情绪选配合适的音乐或根据音乐来设计与之相适应的舞蹈动作及队形。谭老师教学中舞蹈创编的体现主要在利用已学习的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根据音乐创编出相适应的舞蹈动作和队形。创编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凸显高中学生舞蹈学习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课标的教学要求。

  最后我们来看看教学方法的运用。谭老师在教学中,能够根据《音乐与舞蹈》模块的学习要求和学生学习基础,大胆地运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在教学中注重舞蹈与音乐的有机结合,充分突出了《音乐与舞蹈》模块在教学上的特色。

  其一,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日本教育专家佐藤正夫在《教学原理》一书中明确提出:是被动接受,还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现代教学中的焦点,也是培养人的核心问题。这也就是说教育必须“以人的发展为本”。谭老师的教学较好地体现了这一核心教学理念,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地合作与探究学习活动中。在大多数常规的舞蹈学习中,老师们主要采取“模仿”学习的方式,即老师示范动作,学生模仿学习。而谭老师的教学基本上是采取“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基本技能”的学习中,许多基本动作的学习都是在师生的共同探讨中完成。如在学习“退踏步”与“抬踏步”时,老师要求学生用先前所学的一些基本踏法来组合一个舞步,踏出“XX X”这个节奏型,并且要求它的强弱规律为“弱—强—很强”,然后老师再从学生设计的动作中,提取出退踏步和抬踏步进行教学。在最后的“创编”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合作创编,最后又将各小组创编的动作组合起来,形成较为完整的舞蹈组合表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训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课堂上的相互交流研讨,更增强了学生对舞蹈艺术的选择、判断和分析理解能力。

  其二,教学中强调舞蹈与音乐的有机融合。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处理好音乐与舞蹈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即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是塑造舞蹈艺术形象的内在的核心因素,舞蹈形象所需的速度、力度、节奏和旋律在时间与空间中展开,构成了舞蹈艺术的基本表现过程与方式。谭老师在教学中,很好地践行了课标中的教学建议。在踢踏舞基本舞步的学习时,教师就是从舞步的节奏“XX XX”、“XX X”切入教学,先让学生观察老师的踏法,听辨舞步的节奏及强弱规律,教师再分析舞步的强弱规律并导入基本舞步的学习。另外,在教学中,谭老师极少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机械数拍的方式进行舞步的练习,而是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我的家乡日喀则》的音乐贯穿课堂的始终。特别是在创编舞蹈的环节,更是让音乐循环播放,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练习舞步,创编舞蹈,反复感受音乐,也有助于理解舞蹈的内涵,更好地表现出舞蹈的风格与情感。

  《音乐与舞蹈》模块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在教学方式上无现成的模式可循,又由于其课程目标定位和学习人群的特殊性,此门课程的教学更需要老师们在认真学习课标,深刻领会课标要义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教学中如何体现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如何把握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如何将舞蹈鉴赏、表演、编创有机结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解决好师资问题等等,都还有待于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为之共同努力。

音乐的评课稿7

  今天,聆听了艳伶老师执教的《小乌鸦爱妈妈》一课,感受颇深。艳伶老师虽然是一名年轻的教师,但是经常做观摩课、优质课,在课堂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深受大家的喜爱。现将我听课的几点感受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艳伶老师特别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驾驭课堂的能力也特别的.强。她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肢体动作、小道具、唯美的课件等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乐学、会学。

  本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巧妙、新颖,背景音乐的使用也恰如其分。在歌曲的情景导入环节用《世上只有妈妈好》做背景音乐,教师在音乐声中声情并茂的讲述乌鸦反哺的故事,引人入胜。在《感恩的心》音乐声中结束本课,教育孩子要有一颗回报父母恩情的感恩之心。所有这些都是经过艳伶老师精心设计的,在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上都是花费了心思的。

  艳伶老师在音乐课中注重学生声音的训练。在学会视唱歌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lu”哼唱,把声音竖起来,并且把声音的训练始终贯穿整个歌曲教学。通过聆听学生的歌声,有一种美的享受,可以看出这是老师长期训练的结果。

  通过聆听艳伶老师的这节课,我看到了她的努力、进步,相信艳伶老师一定会在音乐教学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音乐的评课稿8

  今天音乐组的老师聆听了徐建霞老师上的一堂新歌教学课《小乌鸦爱妈妈》。一堂课下来,我们都被浓浓的爱意围绕着,被甜甜的歌声感染着。课中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在此,跟大家一起来分享。

  一、教态亲切,亲和力强

  精美的课件画面、老师的轻声细语,和动听美妙的歌曲,从课的一开始,就把我们带入了温馨的场面。徐老师精心设计了歌曲的难点解决,从模仿鸟叫,到布谷鸟的叫声,到分两个声部和老师一起合作,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很快就掌握歌曲的节奏型。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学生熟悉了歌曲节奏以后,就让学生分组自学曲谱。三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学会认唱简单的曲谱,这首歌非常适合让孩子进行自主学习,徐老师在让学生自己学唱的过程中,仔细聆听,及时纠正孩子们的错误。还请每个小组的同学做老师,其他各组做学生。每个孩子又做老师,又当学生。兴趣高涨。充分地调动了孩子们积极性。

  三、爱的教育贯穿整课

  在第一次聆听完歌曲的`时候,老师就让孩子们来说说,小乌鸦是如何爱妈妈的。接着,老师还告诉孩子们,乌鸦有反哺的习惯,乌鸦这一孝顺妈妈的美德是我们每一个孩子需要学习和发扬的。在进行歌曲处理的时候,老师也始终引导孩子用正确的口型,好听的声音来表达小乌鸦爱妈妈的情感。

  短短的一节课,用爱穿针引线,在教师的层层铺垫中,孩子们愉快地学会了演唱。也让在座的老师进行了一次爱的教育!

音乐的评课稿9

  肖老师的《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一课的虽然选自湘艺版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但基本跳出教材内容组材,由此也能证明肖老师是很有自己教学思想的一老师。通过教学设计中一些教学环节的设计和与学生的对话,也体现了肖老师教学中的风趣、幽默和很具个性特点的教学艺术风格。在我的想象中,肖老师的教学是潇洒自如的,而学生在肖老师的课堂中既感受了音乐美,表现了音乐的美,探讨了关于音乐的话题,对音乐有了更深一层的体验和解,同时,整个音乐学习的过程又是轻松、愉快的。

  再回到肖老师本课的设计探讨。肖老师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是“了解音乐是什么,领悟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非具象性、不确定性的内涵与特征,理解音乐不能明确告诉我们什么。”肖老师设定的教学目标,也与湘艺版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第一单元的第一课《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编者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但综观肖老师的教学设计,虽然教学是按照这几个问题层次展开的,但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强调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或在组织材料、欣赏引导时,没有紧紧围绕这些问题展开。

  “什么是音乐”问题的探讨。肖老师借用了《辞海》中的定义: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这个定义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过于抽象,对学生理解“什么是音乐”帮助不会太大。而肖老师自己给音乐下的定义“我觉得音乐是一种流动的生活音响(旋律、节奏、和声等)”,也让人感觉概念较模糊,何为“流动”,生活音响又包括哪些?都不太好说清楚。我曾看过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高萩保治的一本书,里面他提出了许多专家对“什么是音乐”各自的理解,他自己也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如,音乐是按时间组织起来的音响和沉默;是音乐就是通过人组织起来的音响,等等。建议肖老师在教学中能参考一些相关方面的资料,在分析专家们对“什么是音乐”不同的理解的过程中,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什么是音乐”,以及“音乐”这个概念的发展与变化。

  “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问题探讨。重点欣赏了马迪老师创作并演奏的笛子独奏作品《远韵》。这是一首很优秀的乐曲,确实值得一听。以聆听体验一首乐曲为切入点,再探讨“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的话题,也是很好的一种教学方式。且这首乐曲较为典型,也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但肖老师的教学指向,好象不在于“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问题的探讨,而重在对乐曲的欣赏与分析(当然,让学生充分体现音乐的美,分析音乐的艺术表现特点,也是欣赏教学必须的'),但又在该教学环节的最后,在没有教学铺垫的情况下提出了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你认为音乐有涵义吗?你能用语言把这种涵义说清楚吗?当然也很难有探讨的结论。其实,肖老师选取的乐曲《远韵》是很好说明此问题。教学时,第一遍聆听欣赏时,可以正不给学生任何介绍,让学生聆听音乐,谈谈音乐带给自己的情感体验,问音乐表现的意境。因没有创作背景的介绍,学生对音乐情绪和意境的理解是多样的。接着,老师再介绍乐曲创作的背景,让学生了解的乐曲各段的小标题:引子茫茫草原、望月思乡、寒风瑟瑟、仰天长啸。在此标题“向导”的指引下,学生再次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再谈自己对音乐的意境的理解,应该又有不同的感受。教师也正好以此切入探讨音乐不确定性的内涵与特征,分析各小标题音乐要素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音乐表现的特性。该教学环节是该课的教学重点,在充分聆听与感受音乐的同时,应该融入对音乐表现特点的分析,深入探讨一些话题,引导学生了解音乐表现的特性,才能较好达成该课的教学目标。

  “用节奏表现音乐形象”的参与表现环节,建议放到该课的开始,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很好地导入教学,从感性经验切入,再来探讨较为理性的问题,也更能体现教学的层层深入。另外,针对于“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主题的教学,在组材方面还可丰富一些,用很多的材料来探讨关于音乐表现特性的问题,教学效果会更好。

音乐的评课稿10

  19日上午,我有幸聆听了x小学xx老师执教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受益匪浅。

  xx老师自然的教态、清晰的教学思路、浑然一体的过渡语、精美的课件、独特的板书设计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其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尤为突出。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与向往。就这篇文章而言,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语言优美;

  2、层次清晰;

  3、文化底蕴丰厚。

  根据以上所述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年龄特征,李老师设计了“合作探究”的`教学构想,即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后自愿组合,小组内阅读、交流、补充、评议,然后分段、分组在班级内交流,教师相应的指导、补充。

  我们都知道,传统式备课实际上体现的是“教师”的主体地位,只要老师设计好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流程等即可,而合作式的学习模式需要体现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备课中更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意愿和不同的兴趣取向,需要教师更大的知识或资源储备,需要教师更高的课堂调控能力和组织能力。李老师的这节课应该说在备课程、备设计、备课件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教学环节间的过渡语则将整堂课衔接的浑然一体、天衣无缝,不能不让人颔首。

  教学实施中美中不足的是,教师停留于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层面,关注了整体的感悟和人文性的感悟,没有深层次的引导学生体味语言,使得这节课有一种“浮光掠影”的感觉。建议在教学中,适当改变一下教学设计:在教师指点某一重点段落后,再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的段落合作探究。重点段落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我相信,采用“先扶后放”的方法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以上仅是我的一点拙见,不当之处敬请李老师和各位老师指正!

音乐的评课稿11

  上午,我到一年级八班听了潘老师的一节一年级的艺术课。潘老师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师生问好,学生练唱。

  教师强调学生的坐姿。

  二、复习歌曲:

  指名演唱以前学过的歌。

  学生一:2名女生演唱《上学歌》,其他学生在座位上表演唱。

  教师提出要求:鼓励上台唱歌的学生声音要响亮。

  学生二:4名女生演唱《小小手》

  这时学生表演积极性很高,争着上台演唱。

  学生三:5名男生演唱《好朋友》

  学生四:4名男女生演唱《花瓣》

  师强调纪律,要求听歌的`学生要有礼貌,不要随意说话。

  并且讲解F调的曲调,有句歌词要唱得轻柔些。

  三、复习童话剧剧情

  复习第一首:《到小熊家去》回忆情节,注意节奏。

  复习第二首:《我才不带你去》语气要讨厌师范唱

  四、学习新歌曲

  学习童话剧中的第三首歌

  1、师生动描述情景

  2、学习曲子

  3、强调最后一个“1”有四拍

音乐的评课稿12

  1、活动过程中运用了很好的教学方法:老师的语言的有效引导,启发提问,倾听,观察,表演等形式,帮助幼儿很好地理解了音乐,课堂气氛活跃,孩子表现活泼,参与积极,思维兴奋,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达到了。如:开始时,老师说:听到了什么?孩子自由发言,有的答有老虎,有的答有猴子,有的答有小鹿,有的答有很多小动物,孩子的回答异呈纷彩,各抒己见,老师没有限制孩子的发言,也没有纠正孩子的发言,而是充分地让幼儿展开想象,尽情作答,并给与鼓励,很好地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最后,老师让孩子給乐曲取名字,也较好地体现了孩子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的教育理念,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2、整个活动教师的思路非常清楚,环环相扣,老师的'语言丰富生动,师幼互动起来。充分考虑到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游戏贯穿始终,以幼儿的前期经验为基础,在一个个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幼儿轻松学习。

  3、开始部分,老师引入情境性,导入课题简练。幼儿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活动通过生动形象的情境设计,让孩子亲临其境,亲身感受,如:通过讲故事,图谱、喇叭、脚印、头像等教具的合理运用,更加形象生动有趣,使无形的音乐变成了有形的音乐,较好的突破了难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渐渐理解了音乐。

  4、老师的情绪积极高昂,教态笑容可掬,和蔼可亲,融入了孩子们的活动当中。老师的衣着朴素大方,发型适宜,都给观摩者带来很好的印象,这也是本节课成功的重要因素。语言环境变得生动、轻松,幼儿学习语言的能力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高。

  建议:如果在新授儿歌的那个环节中,配上简单的图谱,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掌握儿歌,也会为后面的顺利创编奠定基础。那就更好了。

音乐的评课稿13

  吴老师的《小星星变奏曲》一课是一节集歌唱、表演、知识、娱乐于一体的音乐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鼓励全体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并通过有趣的音乐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了让学生自主参与音乐活动的目的。

  这一课我认为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教师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够积极的学习。教师创设情景,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参与表现形式来体验音乐情感,比如说:“给星星找房子,”、“以不同的方法来唱”、“模仿动作”等等这些活动都符合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快乐中感知了音乐。在导入时,教师用星星引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符,让学生的'小脑筋来参与音乐活动,抓住了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自然而然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各个音符。

  吴老师通过学情分析,了解到小朋友们在大班曾学过这一首的一部分,因此在教这首歌时,吴老师先用学生熟知的歌曲来引入,并引导学生运用“害羞,调皮”的方法来演唱,然后再使用简笔画来教授第二段,让学生通过较熟知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的语言非常生动,此时此刻她就是孩子们的好朋友,孩子们也自然而然被她所吸引,愿意去听去唱,效果很不错。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一般情况下很难要求他们非常投入地来欣赏一段音乐,而吴老师这点做的很好,在教学中她能够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被音乐吸引,帮助他们处理好听觉和联想的关系,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从而丰富了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想象力,并合理地利用了教学资源来吸引小朋友,使他们的兴趣高涨?

  作为一个音乐教师,音乐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谈不上一节成功的音乐课。在这堂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弹,还是教师的唱;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正是因为有了过硬的基本功,学生才能很快进入状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上好这堂音乐课。

  虽然这节课在教学上有很多闪光点的地方,但也有一些教学环节上的教学方法值得去探讨。例如: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唱《闪烁的小星》,但在复习导入花的时间过去长。

  2、在课堂教学中应多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例如可以让学生个别展示表演等。这样,这节音乐课就能显得更加完美了。

音乐的评课稿14

  我很荣幸能够成为本次小学音乐优质课竞赛评委组的一名成员。通过这次竞赛活动,我认为,无论是评委还是参赛教师,本次活动都给我们大家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和探索的机会,同时也为参赛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下面我就本次竞赛活动中有关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大家相互探讨和交流一下。

  首先,从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和歌唱教学的要求上来看。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包括唱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欣赏三部分。其中唱歌是主要内容,我们参赛教师在本次音乐优质课竞赛中抽到的教学内容都是唱歌这一部分。小学唱歌主要以齐唱为主,到小学中年级可加入二部轮唱和二部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范唱使学生感受到歌曲的完整艺术形象,并通过对歌曲的介绍、分析和处理,生动地揭示歌曲的内容、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有感情地歌唱。为了提高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进行歌唱的技巧训练十分重要。歌唱的技巧包括良好的姿势、正确的呼吸、自然圆润的发音和清晰的咬字吐字。为了发展学生的听觉能力,培养独立掌握正确的音准和节奏能力,在训练和教唱中,要适当使用乐器,如电钢琴,电子琴等。

  其次,我简单说一下本次竞赛活动各位参赛教师在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一方的优势和不足。本次活动听了总共13位教师的课。从总体上来说,老师们在这方面表现都很好,无论是对歌曲的介绍、分析和处理,还是歌曲中涉及到的音乐理论知识以及歌曲演唱技巧的训练等都很到位,而且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非常认真仔细。如对歌曲的调式、拍子、节奏、情绪、速度、力度以及对歌曲中涉及到的音乐常识——附点音符、切分节奏、倚音等都能清晰明了的传授给学生。而且我们部分老师在教学中还巧妙的运用学生最感兴趣的游戏,学生爱吃的水果作比喻进行节奏训练,如长征小学的王晓兰老师,用“对暗号,进家门”的游戏让学生练习节奏,向阳小学的王世莲老师用“快吃葡萄香蕉梨”进行节奏训练,既让学生掌握了节奏,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再比如乐雅小学的伏晓明老师,育才小学的揚玉萍老师用大雨和小雨不同的雨声作为歌词让学生读节奏,学生按节奏朗读,声音洪亮,学习兴趣浓厚,为学生后边把握歌曲节奏做了很好的准备。当然,也有部分教师由于不是专业音乐教师,在这方面有些欠缺,虽然能对歌曲中涉及到的音乐常识讲解清楚明了,但在给学生范唱范奏时音准和时值把握的不是很准确,如音符上加“顿音”记号时,演唱时应是轻快、短促和欢快的,但有些老师再给学生范唱时唱不出这个特点,但我相信我们的老师都已经尽力了,只是由于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力不从心罢了,不过我相信通过这次竞赛活动以及今天我们的交流与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你会做得更好。

  接下来我就歌唱技巧和乐器伴奏这一方面再和大家学习交流一下。歌唱前首先要调整好学生的姿势、呼吸,还有必要进行简单的发声训练,学唱歌谱或乐谱时,尽量要求学生发音要自然圆润,咬字吐字要清晰。关于这一点,其实我发现好多老师或多或少都做到了一些,但不是很明显,唱歌前都没有进行发声训练,只是在教唱歌曲或歌谱时一带而过。但是也有几位教师做得特别好,如旱平川中心小学的刘晓勤老师,他自身就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唱歌时声音是竖起来的,很浑厚,很圆润,而且无论在教唱歌谱还是演唱歌词时,都很注意这一点。还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唱歌曲时也时刻提醒学生用自己最美的声音去演唱,唱歌时要坐端等。除此之外,教师在范唱时一定要按照歌曲的艺术特点声情并茂的去演唱,只有老师做得好,学生才能做得更好。比如像《茉莉花》这首歌,歌谱中有连音线的音符较多,还有附点音符,带连音线的音符在演唱时要有附点音符的演唱效果,所以教唱时一定要把握好火候,如乐雅小学的賀春琴老师,对带有连音线的音符演唱比较准确,而且教唱歌曲时表情也很丰富,并且要求学生唱出南方民歌的柔美和细腻,唱出茉莉花的美。其实一首歌曲只要我们完全按歌谱来演唱,演唱时注意歌曲的调式、节奏、速度、力度、情绪,并能在演中很好把握这些音乐记号,那么就能很好的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说到调式,我想再补充一点,在教唱歌曲时,不要随意改变歌曲的调式,因为我们的教材在编排时,大多数歌曲都是按儿童正常发声音区来定调的.,如果我们随意改变歌曲的调式,那么这首歌曲的色彩就会大打折扣,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部分教师都喜欢用自己熟悉的调去演唱或弹奏。说到弹奏,在训练和教唱歌曲时,大多数老师都能使用乐器为歌曲伴奏,而且伴奏时节奏、速度的把握比较准确。但作为一名专业音乐教师,在这里我有一点小小的建议:在教唱歌谱或歌曲时,开始时最好使用右手单旋律,因为这样学生听得更清楚,有助于学生对歌谱音准和节奏的把握,促进内化知识,提高能力。当学生唱会歌曲后进行演唱时,左手可根据实际需要恰当的选择运用分解和弦,八度、跳音及琶音伴奏,这样使歌曲的和声丰富起来,激发学生唱歌的浓厚兴趣和欲望。但伴奏时要根据歌曲的节奏、速度、力度以及歌曲的音乐情绪来选择伴奏的方式,如《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采用八度和跳音,更能彰显进行曲的风格,再比如说《茉莉花》这首歌,比较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细腻,应多用琶音伴奏。

  下面我再来说说,对于二声部合唱歌曲在课堂教学中的处理。对于小学生来说,仅一堂课能够学会一首二声部歌曲还是比较困难的。大多数老师在教唱二声部歌曲时,先让学生唱熟第一声部,然后让学生学习第二声部,在合。还有些老师在教唱时,通过视频、音频、教师范唱、学生分组练唱等形式进行,教唱很认真。特别是我们的牛长清老师和刘晓勤老师,更是充满激情,牛老师是我们本次活动中年龄最大的,但他对待教学那种执着、严谨、认真的态度确实令我感动。我想,在这方面,他是我们年轻教师学习的榜样,尽管他的琴技不是太好,但他用右手单旋律给学生一遍又一遍教唱第二声部,那种认真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一节课学生肯定不会完全把握,只要我们提到了、努力给学生教唱了,至于没有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不是说我们教师能力有限,而是有些知识的学习本身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练习和巩固。而且我们音乐新课中对于音乐课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再是重视知识的传授,而是看学生是否达到了身心愉悦的目的。

音乐的评课稿15

  春晓

  周三,我们研修班进行了第一次培训。陈青老师的这堂《春晓》,主要是欣赏不同版本的《春晓》,表演《春晓》和《小雨沙沙》这两首歌曲。通过这次的学习,对我来说真是受益匪浅。有太多太多的感触想抒发。因此,我想在这篇文章当中再次回味这一堂回味无穷的课。

  首先,这堂课的亮点是,陈老师在平时教学当中就特别注重柯尔文手势和合唱。在课前的发声练习中,我便开始为之钦佩。在课中,陈老师又将合唱很好地运用起来,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声音去描绘和感受春天。听到孩子们快乐轻松地描绘出美丽而又真实的春天,我也就沉醉了……醒来后,我感觉到自己是多么的.逊色。

  其次,教态及语言室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好的教态给给生以美感,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优美和谐的艺术教学氛围,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审美意识的培养。陈请老师的“孩子们”和轻柔的声调,不快不慢的语言节奏好像春天里面面的细雨滋润这万物,和谐、优美、和饱满。

  最后,陈青老师在课堂中弹的伴奏是清晰,不花哨的。可以边弹钢琴边对学生提出演唱技术要求,这也是要一定的技术的。

  针对陈老师这么朴实,真实的课堂。我开始了自己的反思:我的课堂从来都是固定的导入,学唱和表演。若是公开课则会挖空心思加入许多花哨不真实的元素使课堂变得丰富。但真正成功的课堂并不是靠这些去落实的。正像陈青老师一样即便是拿着教学光盘都能够把课上得那么惟妙惟肖。其实学生需要的是像陈老师这样,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慢慢去了解和掌握音乐中的知识和技能。这样的常规课才是成功的。

  总之,像我这样的新教师在这堂课中收获许多。希望以后能有更多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音乐的评课稿】相关文章:

音乐的评课稿04-08

音乐评课稿08-03

音乐评课稿08-31

音乐评课稿【精选】06-09

音乐的评课稿09-30

音乐课评课稿04-02

音乐课的评课稿07-18

音乐评课稿优选10-02

音乐评课稿精品10-02

音乐评课稿优秀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