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03 10:47:58 设计 我要投稿

马说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马说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1

  一、教学任务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下)课本第五第六单元都是文言文单元,《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二、学生分析

  八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学习了二十几篇的文言文,而且课外也接触了不少文言文。所以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语感,而且也积累了一些文言文常用词语的用法.这篇短文可读性强,文字也不算很深,学生理解大意应该不难。但是他们毕竟才是初二的学生,以他们现阶段的生活阅历和接受能力,难以完全理解文中韩愈所要表达的感情.基于此种情况,本堂可课以朗读为主,让学生能够熟练的背诵课文,这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而对于内容则点到为止,不作过深的讲解.

  三、教学目标

  1. 能够当堂背诵课文.

  2. 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

  3. 掌握几个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四 、教学过程、安排

  (一)导入 新课

  由《神雕侠侣》中杨过遇小黄马的经历导入 。

  小黄马是一匹千里马,而杨过则象是我们传说中的伯乐。小黄马在遇到杨过之前,最多也只不过给奴隶他的人运运柴火,还要遭羞辱;遇到杨过之后,本是一匹干蹩的瘦马变成了一匹日行前里的宝马。今天我们来学习韩愈的《马说》,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

  (二)正音正字

  祗(zh?) 骈(p?an) 一石(da) 食(sì)马者 其真无马邪(yé)

  (三 )朗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注意节奏和重音。

  2.领读,由教师带领全班学生一句一句的读。

  3.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

  4.学生在看完注释后大声朗读两遍。

  5.男女同学各一名代表朗读,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

  6.针对学生朗读情况,学生自评,教师适当点拨。

  7.学生齐读。

  (四)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出示讨论题,学生分组选择题目讨论。

  (1) 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的

  (2) 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

  (3) 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4) 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

  (5) 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6) 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要求: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用原句回答)

  讨论明确: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④,且欲与常马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⑤,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

  ⑥,其真不知马也。

  2.翻译课文

  这篇短文文字不深,不须逐字逐句的翻译,让学生在前面对照注释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大家共同讨论。

  教师指出几个常用的实词、虚词的意义或用法。

  名词 鞭子 代词 代词 sì 动词 通饲喂

  策 其 之 助词 食

  作动词 鞭打 语气词 动词 shí 名词 食物

  3.在此基础上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

  (1) 同桌间互相听读

  (2) 男女生比赛朗读

  (3) 全班齐读

  (五) 研读课文,品味意境。

  1 教师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2 作者所说的食马者 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学生不难理解:

  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千里马比喻人才

  3 全文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怀才不遇,愤懑不平)

  4 揭示托物寓意的写法。

  5 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铿锵悦耳,声情并茂

  6 要求学生背诵课文

  (六) 拓展延伸

  讨论: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五 教学检测反馈设计

  背诵课文并给韩愈写一封信,抚慰他怀才不遇,愤懑难平的心情。

  六 自我评价

  我以为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亮点有三:

  1.导入 新颖.<<神雕侠侣>>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非常爱看,以之导入 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范读、领读、大声读、小声读、男生读、女生读、个人读、齐读,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训练,也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当堂成颂。像《马说》这样的经典名篇能够背诵,从长远观点看,这是最使学生受益的。其三就是对讨论的问题没有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讨论,而是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作出选择,这样能使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上来,成为课堂的主角。

马说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的生平及其主要成就。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牢记“说”的文体知识。

  3、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和不平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研(独立)——初次解读

  (一)背景导入:《马说》大约作于贞元11-16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在想求擢用,但“志不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它仍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和武宁节度使幕下,郁郁不乐。所以,常常有怀才不遇的感叹。在这种情况下,韩愈写下了《马说》,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此文表达的是韩愈什么样的情感?——一种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

  (二)对比导入:投影1:刘翔跨栏照片

  刘翔是中国运动员的骄傲,他在雅典奥运会上以12秒91的成绩平了世界记录,取得男子110米栏冠军,书写了中国田径新的历史,除了个人努力以外,还要靠什么?

  教师引导:从儿时的矮小瘦弱,到如今的身高臂长,从平庸的跳高选手到奥运会冠军,年轻的刘翔,早已习惯了鲜花和掌声,但在刘翔的背后,有那么一位默默无闻的教练孙海平。连刘翔自己也说过:“除了自己的天赋外,师傅有很大的功劳。”孙海平就是能识刘翔这匹“千里马”的“伯乐”。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文章,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马说》。

  (二)疏通文字:

  1、解词

  (1)、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语

  然后有千里马 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交流答案,教师适时对文中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千里”、通假字“见”“材”“食”“邪”和等加以总结

  总结明确:

  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同“饲”,sì喂。

  不能尽其材 “材”同“才”,cái才能。

  其真无马邪 “邪”同“耶”,yé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xiàn表现,显现。

  词类活用

  虽有千里之能“千里”,名词活用为动词,日行千里。“骈”“尽”

  古今异义

  然后 故 虽 称 等 安 策 道 通 临 是 或

  一词多义

  “食”“以”“虽”“其”“而”“之”“策”

  虚词

  而 之 其 以 也

  特殊句式

  倒装句 :

  ①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即“千里马”。

  ②副语前置:“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即“欲与常马等且不可得”。

  介宾短语的用法: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骈死<于槽枥之间>

  ③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省略句:

  ①(人)策之不以其道

  ②(人)食之不能尽其材

  2、释义

  挑出本文重要句式进行翻译,形式有三种:

  (1)、给出原句,要求动笔翻译并核对答案讲解翻译要点。

  (2)、给出译句,要求对照译句默写出原句。比照原文后明确字词要点。

  (3)、给出原句和不严谨的译句,要求找茬评分。通过这种形式强化记忆句中重要字词和句法。

  3、自读会意

  学生两人一组,一人读原文,一人说译文后互换任务。

  (三)走近作者,通读文本。

  1.韩愈简介:韩愈(768-824),唐朝河南人,郡望昌黎,所以,后人称“韩昌黎”。三岁而孤,勤奋苦学。24岁中进士后为官,官至吏部侍郎。为官的生涯中因为民说话指斥朝廷和谏唐宪宗迎佛骨而两度贬官。因晚年任吏部侍郎,卒谥“文”,所以,后世又称他为“韩吏部”和“韩文公”。

  文学上:与柳宗元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开启了一代文风,所以后世将他和柳宗元并称为“韩柳”。

  诗与孟郊齐名。散文内容复杂丰富,形式多样,达到了思想、艺术完整的统一。著名的诗有《早春》等,著名的`散文有《马说》《师说》《进学解》等。韩愈的作品都收录在《昌黎先生集》中。

  后世评价: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

  2. 了解“说”的文体:

  ①以前我们学过周敦颐的《爱莲说》,还记得“说”这种文体吗?请同学们说一说。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事物又可以发表言论,还可以叙事抒情,但都是为了阐明一种道理。所以,由此可见,“说”在内容上偏重于议论,类似于现在的议论文。

  ②《爱莲说》题目的含义是“谈谈关于对莲花喜好的问题”,那么《马说》该怎样翻译呢?试着借助本文的写作背景来谈谈。

  ——表面意思是“谈谈关于如何发现千里马的问题”。深层含义是“谈谈关于发现人才任用人才的问题”。

  3.通读文本

  1、正字音:骈死、槽枥

  2、明停顿

  (1)、明停顿的要求:

  文言文领字或领词之后有个短暂的停顿,可以用音调的延长读出停顿。如: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等

  段与段之间停顿时间要稍长,文言文的词尾“也”“邪”等虚词要延长声调读。

  其他根据句意稍作停顿读,不要将意思读破。

  (2)、学生尝试划出文中的停顿并尝试自由朗读

  二.演(合作)——初次体验

  (一)确立表演点:

  1.辱于奴隶人之手,重在表现“辱”(一辱在“策之”,二辱在“饲之”,三辱在“鸣之”,四辱在“临之”。身体之辱,心灵之辱,能力之辱)。2.骈死于槽枥之间。3.作者的愤慨:其真不知马也!

  (二)自由合作表演。

  三.评(合作)——二次解读

  (一)借助“评”品味出文本的主旨和细节。

  1.评出千里马的内心世界:

  策无道——痛

  辱 食不饱——苦 骈死

  鸣不通——冤

  执策临之——悲

  2.评出作者的思想情感

  ┍伯乐不常有━━ 不以千里称也 (痛惜)┑ 托

  │ │ 物

  马说 ┝食马者不知━━ 安求其能千里 (愤怒)┥

  │ │ 寓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嘲讽)┙ 意

  3.评出文章的角色的象征意义和文本主旨。

  物象 象征义

  千里马 —— 怀才不遇的人才

  伯乐 —— 赏识人才的人 情感:怀才不遇的愤懑

  食马者 —— 埋没人才的人/统治者

  常马 —— 庸才

  (二)评出表演杰出小组和三类杰出个人(语言设计杰出个人、情态设计杰出个人、情节设计杰出个人)。

  (三)确立示范表演组。

  四.诵(独立中合作)——二次体验

  (一)音频朗读示范或教师范读

  (二)比赛读: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读,教师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强化重要字词的读音并点评停顿。

  (三)自由诵读,尝试背诵。

  (四)朗诵式背诵和计时背诵。

  五.结(合作中独立)——三次解读

  (一)主旨所在:首句议论和末句抒情。共2句。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伯乐: 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文中洋溢强烈不平和悲愤之情,暗示出明君对人才的重要性。

  (二)表现力所在:内容对比(千里马与常马);排比反问设问修辞;漫画描摹(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六.悟(独立中合作)——生活延伸

  讨论:作者认为,自己是个人才,只是缺少伯乐的发现。其实封建社会不知道埋没了多少人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同情百姓,写出民苦“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的(柳宗元);与民同乐的太守(欧阳修);还有李白、苏轼、王维……这些都已成为了历史。那么,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你是怎么看待伯乐的作用呢?

  1、伯乐的作用很重要,但并不起决定作用。

  2、是金子总会发光,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真金。

  3、不是说能日行千里的马才是好马,能拉车耕地的马只要不偷懒也应该算是好马。

  4、既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拥有真本领,又要积极寻找机会,寻找伯乐,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

  (可联系实际来谈,如飞人刘翔和教练孙海平。一代影后章子怡和张艺谋等)

马说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教学重难点

  托物寓意,以事喻理是本文议论的一大特色。这种写法的显著特点是寓深刻思想干具体事 物或形象中。

  课时安排

  l课时。

  教学步骤

  1.简介文体及作者。

  “说”(见前文)

  韩愈(公元768-824年),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著有《昌黎先生集》(亦称《韩昌黎集》)。

  2.阅读课下注释,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理解词语意思。

  骈( )死于槽枥( )之间

  骈死:骈,两马并驾。骈死意为并列而死。

  ②才美不外见(

  外见:从外表上显现出来。

  ③食( )之不能尽其材(食,同“饲”)

  3.教师范读全文。

  4 学生朗读课文。

  5阅读课文并思考:

  ①课文的中心与层次

  中心:借古代伯乐和平里马的故事,以喻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甚至摧残、压抑人才,也表现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层次:

  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手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6重点朗读第3段,再次体会作者的感情。

马说教学设计4

  【教材依据】

  《马说》,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发学生的思考:当代千里马是否也要依赖于伯乐?对于学生熟悉各种体裁的文言文也有重要意义。

  【内容标准】

  1、 ?马说?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集中地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教学中应注重分析。

  2、?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散文中的名篇。文章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短小精悍,写得曲折而畅达,有雄辩气势。

  【学情分析】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地处边远山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人数少,八年级只有两个班,学生共三十九人,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一半同学总是因为家里的农活而耽误学习,学生学习基础挺差。但是本文易懂的`特点加上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也许这一课的学习没那么难。

  【教学设想】

  1、积极调动学生的自学能力,做到课前预习,查询有关资料书以助于本文的学习。

  2、课堂上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师生互动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让音乐、动画走进课堂,达到听觉视觉双重的刺激,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到达更加直接立体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

  1、能够熟读并背诵课文,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本文托物寓意的方法,挖掘文章的现实意。

  3、体会文中传达出的人才意识。

  【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文章中不会认读的字词,并做好标记以备课堂中解决;

  (2)、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查找作者信息和写作背景制作成小卡片;

  (3)、搜集与马有关的成语,摘抄在成语收录本中;

  2、教师准备:提前分析课文内容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展示本课内容,找到各种与本课有关的图片和声音片段。

  【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法、设疑导思法、讨论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简介作者及文体,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教学过程】

  一、 趣味导入

  1、让学生自己上来表演马的各种叫声,做着各种马的动作!(活跃课堂气氛)

  2、投影各种马的图片

  (更加直观的展现马的形态、动作、声音和自己刚才做的作作比较)三、正文学习:

  (一)、投影学习小目标

  1、掌握文章中的多音字的读音和不同意思。

  2、熟练诵读文章,整体感知大意。

  3、把握文章中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4、把握作者情感,理解“托物寓意”写法。

  5、培养敢质疑,会质疑精神。

  (让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

  (二)、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曾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道合一,反对骈体文,提倡散文,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三)、文体介绍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法上不拘一格,更现代杂文颇为相似。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从字面上可以解为“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学生介绍,教师适当补充)

  (四)、读一读

  1、初读课文,正音上口:

  (1)、放录音

  (2)、学生齐读课文,了解全文大意。

  (要求:明确读音,停顿,语调)

  2、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以小组为单位,互读课文,对照注释,大胆提出疑难问题,做出标记,准备在课堂提问。

  3、学生齐读

  教师纠正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误读字词,并让学生进行精读。

  (大屏幕显示易误读,会不读的字词,让学生认读)

  4、自由读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而后小组之间进行比拼,看哪一个小组读得准?读的感情充沛?

  (五)、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前预习以及资料书串译本文。

马说教学设计5

  一、教学任务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下)课本第五第六单元都是文言文单元,《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二、学生分析

  八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学习了二十几篇的文言文,而且课外也接触了不少文言文。所以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语感,而且也积累了一些文言文常用词语的用法、这篇短文可读性强,文字也不算很深,学生理解大意应该不难。但是他们毕竟才是初二的学生,以他们现阶段的生活阅历和接受能力,难以完全理解文中韩愈所要表达的感情、基于此种情况,本堂可课以朗读为主,让学生能够熟练的背诵课文,这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而对于内容则点到为止,不作过深的讲解、

  三、教学目标

  1、能够当堂背诵课文、

  2、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

  3、掌握几个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四、教学过程安排

  (一)导入新课

  由《神雕侠侣》中杨过遇小黄马的经历导入。

  小黄马是一匹千里马,而杨过则象是我们传说中的`伯乐。小黄马在遇到杨过之前,最多也只不过给奴隶他的人运运柴火,还要遭羞辱;遇到杨过之后,本是一匹干蹩的瘦马变成了一匹日行前里的宝马。今天我们来学习韩愈的《马说》,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

  (二)正音正字

  祗(zh)骈(pan)一石(da)食(sì)马者其真无马邪(yé)

  (三)朗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注意节奏和重音。

  2、领读,由教师带领全班学生一句一句的读。

  3、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

  4、学生在看完注释后大声朗读两遍。

  5、男女同学各一名代表朗读,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

  6、针对学生朗读情况,学生自评,教师适当点拨。

  7、学生齐读。

  (四)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出示讨论题,学生分组选择题目讨论。

  (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的”

  (2)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

  (3)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4)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

  (5)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6)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要求: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用原句回答)

  讨论明确: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④,且欲与常马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⑤,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

  ⑥,其真不知马也。

  2、翻译课文

  这篇短文文字不深,不须逐字逐句的翻译,让学生在前面对照注释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大家共同讨论。

  教师指出几个常用的实词、虚词的意义或用法。

  名词鞭子代词代词sì动词通饲“喂”

  策其之助词食

  作动词鞭打语气词动词shí名词食物

  3、在此基础上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

  (1)同桌间互相听读

  (2)男女生比赛朗读

  (3)全班齐读

马说教学设计6

  导语:《马说》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韩愈马说原文及翻译及作品评价吧!

  马说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祇辱一作:只辱)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翻译: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千里马,也只是辱没在做仆役的马车夫的手中,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

  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食物可能能吃下一担粮食。喂养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特点来饲养它。所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特殊的才能和英武的体态无法显示出来,况且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还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驾驭它,却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能充分施展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饲养马的人)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

  作品评价

  《马说》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的发泄。

  重庆工商大学教授付正义:《马说》的结构十分精巧。从正面提出问题。笔锋一转,从反面展开议论。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发出了愤怒的斥责,其中有讽刺,有反问,有慨叹,抑扬反复。

  韩愈把人才喻为“千里马”,把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喻为伯乐,这种人才观念,在中国具有代表性。

马说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

  2、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寓意。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

  2、了解文章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请学生说说有关“马”的成语。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人,姓孙名阳。据说,有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它用力挣扎,汗水淋漓,还是拉不上车去。伯乐见了,就赶紧挽住千里马,泪流满面,并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低下头吐气,又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马说》是通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议论文体。“说”是“谈论”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字词学习。

  3、学生齐读课文。

  三、翻译理解

  1、学生自学,划出疑难点;

  2、全班交流:

  ⑴重点词:

  祗:只是。

  辱:受到屈辱。

  骈:并列,一同。

  是:这。

  能:才能。

  见:通“现”,表现。

  且:尚且。

  等:相等。

  安:怎么能

  临:面对。

  ⑵一词多义:

  虽:A、故虽有名马:即使。B、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以:A、不以千里称也:用。B、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食:A、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B、食不饱:吃。

  其:A、其真无马邪:难道。B、其真不知马也:指代他们。

  C、食之不能尽其材:指代千里马。

  策:A、策之不以其道:鞭打。B、执策而临之:马鞭。

  能:A、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B、虽有千里之能:才能。

  四、课堂小结

  翻译文言文,一定要做到字字落实,做到“信、达、雅”这三字诀。而且,必须大声朗读,投入感情地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背诵下来,并且领会文章的要旨,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也。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语文作业本》基础部分;

  3、课外查找有关韩愈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指名背诵课文;

  2、翻译重点字、词(见前一课时)。

  二、探讨质疑

  1、千里马指什么?伯乐又指什么?

  “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2、世界上肯定是存在千里马的,但有的千里马能被发现,原因是什么?而有的千里马却被埋没、被摧残,原因又是什么?

  前者因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后者因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托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讽刺、控诉。

  三、拓展探究

  1、文章为何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问题?

  如果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也不可避免终身被埋没、被摧残的命运,其价值就无从体现。这样阐述,突出了伯乐的重要性,即突出了发现人才、赏识人才、任用人才的重要性。

  2、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什么?

  “其真不知马也!”

  3、古代的人才是要等待“伯乐”的'出现,被人发掘了才真正成为人才,那么,我们当今社会又应该具有怎样的人才观呢?是不是仍像古代那样等待别人去发现,抑或是怎样呢?

  (学生自主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四、总结全文

  本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作业本》练习。

  3、阅读《骥伏盐车》,回答文后题目:

  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冪之。骥于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四》)

  ⑴千里马受到怎样的不公对待?

  ⑵千里马为什么“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

  ⑶文中表现出伯乐怎样的思想性格?

马说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方法。

  3、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4、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代文学家韩愈,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才华出众,却仕途坎坷,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三次上书请求重用,都有志不得通。于是他写下了本文——《马说》

  二、介绍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柳三苏王曾阳”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听范读,标注生字字音。

  2、教师明确读音。

  3、自由朗读。

  4、分组齐读。

  四、理顺文章大意

  1、借助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独立翻译全文。

  2、小组组内交流,清除翻译难点。

  3、全班合作互助,翻译全文。

  参考: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是雄健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会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

  五、深入分析

  (一)文章为我们刻画了几个形象?

  三个:千里马,伯乐,食马者

  (二)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

  分析第一段

  1、哪一段集中写了伯乐和千里马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关系?从文中的哪一句感知的?

  明确:第一段,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为什么说伯乐对千里马命运有决定作用?

  明确:伯乐能识别,重用千里马,发挥千里马的才能。

  3、没有遇到伯乐的千里马又会如何呢?

  明确: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不被重用,才能埋没——命运悲惨。

  4、第一段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对被埋没的千里马同情和惋惜。

  六、作业

  背诵及默写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背诵导入。

  二、分析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找出千里马的特点。

  明确:食量大

  2、自主讨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3、体现出食马者怎样的特点?

  明确:无知

  4、从作者的表述中,可以看出他对食马者秉持什么样的态度?

  明确:对食马者的嘲讽。

  三、分析第三段

  1、第三段体现出了食马者哪些特点?

  明确:浅薄,愚妄

  2、食马者浅薄、愚妄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明确: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3、归纳食马者这一形象的特点

  明确:无知、浅薄、愚妄

  四、理解三个形象的比喻意

  明确:

  1、千里马——人才

  2、伯乐——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统治者。

  3、食马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无知、浅薄、愚妄的统治者。

  五、理解作者情感

  1、作者借千里马提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明确:人才被埋没,被摧残的社会现实。

  2、纵观全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

  (1)对被埋没人才的同情和惋惜。

  (2)对埋没人才现象的愤慨和批判。

  (3)自身的怀才遇之情。

  六、分析写法

  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以伯乐喻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统治者。

  以食马者喻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统治者,来表现自己的观点,这种写法就是托物寓意。

  七、作业

  1、背诵及默写课文第二和第三段。

  2、完成练习题。

马说教学设计9

  一、教学任务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下)课本第五第六单元都是文言文单元,《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二、学生分析

  八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学习了二十几篇的文言文,而且课外也接触了不少文言文。所以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语感,而且也积累了一些文言文常用词语的用法。这篇短文可读性强,文字也不算很深,学生理解大意应该不难。但是他们毕竟才是初二的学生,以他们现阶段的生活阅历和接受能力,难以完全理解文中韩愈所要表达的感情。基于此种情况,本堂可课以朗读为主,让学生能够熟练的背诵课文,这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而对于内容则点到为止,不作过深的讲解。

  三、教学目标

  1、能够当堂背诵课文。

  2、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

  3、掌握几个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四、教学过程、安排

  (一)导入新课

  由《神雕侠侣》中杨过遇小黄马的经历导入。

  小黄马是一匹千里马,而杨过则象是我们传说中的伯乐。小黄马在遇到杨过之前,最多也只不过给奴隶他的人运运柴火,还要遭羞辱;遇到杨过之后,本是一匹干蹩的瘦马变成了一匹日行前里的宝马。今天我们来学习韩愈的《马说》,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

  (二)正音正字

  (三)朗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注意节奏和重音。

  2.领读,由教师带领全班学生一句一句的读。

  3.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

  4.学生在看完注释后大声朗读两遍。

  5.男女同学各一名代表朗读,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

  6.针对学生朗读情况,学生自评,教师适当点拨。

  7.学生齐读。

  (四)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出示讨论题,学生分组选择题目讨论。

  (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的

  (2)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

  (3)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4)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

  (5)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6)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要求: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用原句回答)

  讨论明确: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④,且欲与常马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⑤,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

  ⑥,其真不知马也。

  2.翻译课文

  这篇短文文字不深,不须逐字逐句的翻译,让学生在前面对照注释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大家共同讨论。

  教师指出几个常用的'实词、虚词的意义或用法。

  3.在此基础上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

  (1)同桌间互相听读

  (2)男女生比赛朗读

  (3)全班齐读

  (五)研读课文,品味意境。

  1、教师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2、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学生不难理解:

  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千里马比喻人才。

  3、全文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怀才不遇,愤懑不平)

  4、揭示托物寓意的写法。

  5、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铿锵悦耳,声情并茂

  6、要求学生背诵课文

  (六)拓展延伸

  讨论: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五、教学检测反馈设计

  背诵课文并给韩愈写一封信,抚慰他怀才不遇,愤懑难平的心情。

【马说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马说》的优秀教学设计3篇12-17

《说木叶》教学设计06-02

《说“屏”》教学设计12-19

《说勤奋》教学设计06-08

《红马的故事》教学设计06-12

【热门】《说勤奋》教学设计04-14

巩乃斯马教学设计05-11

我说你做教学设计02-08

《说勤奋》教学设计15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