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07 12:04:42 音乐 我要投稿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15篇(经典)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音乐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15篇(经典)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体会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增强对西北民歌的学习兴趣。

  2.通过对歌曲分段欣赏,并配以讨论、分析等方法,学生能够了解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了解“花儿”这一民歌类别,并能够感受歌曲高亢悠扬、舒展自由的情绪,增强对民族歌曲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聆听并欣赏音乐内涵并了解“花儿”相关知识,感受音乐旋律特点。

  【难点】

  体会歌曲高亢悠扬、舒展自由的风格特点,提高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西部放歌》,并提问:这首歌曲的歌名。(多媒体播放《西部放歌》)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首歌曲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遥远的西部,听完之后你们联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西部开发和西部人民的窑洞生活以及黄河船工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顺势揭示课题《上去高山望平川》。

  (二)初步感知

  1.教师完整播放歌曲,并提问这首歌曲属于那种民歌体裁?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花儿”流传在青海、甘肃、宁夏三省(区)广大地区的民歌。“花儿”又称“少年”,男青年唱的叫“少年”,女青年唱的称“花儿”。“花儿”内容丰富,形式自由,语言生动形象,曲调高亢优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

  2.教师再次完整播放歌曲,并提问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男子对心爱女子的追求、爱慕之情。

  (三)分段(步)欣赏

  1.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音频,并提问学生: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学生聆听后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乐句悠杨,起伏较大,多以四度跳进与大跳,旋律高亢、自由舒缓。在高亢、刚健之中又带有抒情缠绵的情调,极富西北地方色彩。

  2.教师请学生聆听第一段,教师提问学生:第一段歌词表达了怎样的寓意?

  学生聆听后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第一段歌词描写了山高地广的景色,用了很多衬词衬腔,在最后一句引出“一朵牡丹”,把心爱的女子比喻成牡丹。

  3.教师请学生聆听第二段,并提出问题:第二段音乐歌词有怎样的寓意?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第二段歌词承接第一段歌词,依旧把心爱的姑娘比喻成花朵,表达了想摘却摘不到的枉然之情。深刻的抒发了在旧社会里,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不能实现,只能望“花”兴叹的感慨之情。

  4.教师引导学生对比聆听第二段,说说第二段与第一段在演唱形式上有何不同?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第一段比兴,第二段是歌唱的主题内容,曲调具有浓郁的抒情性,演唱时用青海方言,真假声结合,具有浓厚的`地方气息。

  5.完整聆听,教师提问学生:西北民歌高亢、自由的原因有哪些呢?(可以从西北人民的性格、地势等方面进行思考)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西北地区主要是黄土高原地形,千沟万壑、连绵起伏,而当地人民经常站在山坡上远距离的呼喊、交谈,为此,他们会把声音拉得很长,便形成了这种高亢、自由的旋律。并且当地人民粗犷豪迈、不拘小节,在他们的劳动生活中唱歌,是抒发情感的最好手段,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爱情的赞美。

  6.完整聆听并哼唱。

  (四)巩固提高

  教师播放《嘎达梅林》,请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从节奏、情绪等方面进行对比两首歌曲。

  学生聆听后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上去高山望平川》是回族歌曲,速度稍慢,节奏十分自由,情绪上是高亢、明亮的;《嘎达梅林》是蒙古族歌曲,速度中速稍慢,节奏舒缓,情绪是十分悲壮的。两首歌曲分别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却都是富有当地民族地区特色的优秀作品。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花儿”的特点,教师呼吁学生热爱各民族歌曲,用美好的歌声赞美我们的幸福生活。

  布置课后作业:搜集其他西北民歌,下节课一起分享。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2

  课题教情感目标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重点难点辅助方式世界之光《星星索》

  1、了解《星星索》这首歌曲的来源以及音乐情感表达。

  2、歌唱的基础训练。

  3、主要学唱并实践《星星索》二声部合唱。 《星星索》二声部合唱的实践,并完整的演绎此歌曲。多媒体课件电钢琴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自学、讨论探讨、点拨释疑、运用迁移、作业布置一、导课:这节课我们将共同探索和学习歌唱模块中《星星索》这个作品,相信同学们步陌生,我们在高一鉴赏中接触过这个作品,这节课又要学习些什么呢?一起来看一下学习目标(课件)。

  二、教学过程

  1、基础练声(单声部和二声部)备注WU单声部的训练找声音的位置气息的运用,二声部的训练找和声的感觉,互相倾听另一个声部的声音,达到和谐的合唱音色。

  2、带着调整好的声音一起来学习《星星索》。欣赏作品(问题:速度?出现次数最多的哪一句?)学唱“星星索”主要的一句,学习弱起节奏。介绍来源。 3、 4、 5、小声跟唱这首歌曲,思考分成几个段落?(三个段落)了解这首歌曲的结构形式以及演唱形式?(克隆宗)深入了解这首作品,分段学唱这首作品。每一段的特点都分析出来并实践学唱。(饱满、圆润的声音,三连音、切分节奏的运用、高潮结尾部分的声音处理)6、 7、低声部的学习,按照前面的练声曲进行演唱。两个声部跟伴奏实践。(情感的表达,声音的控制)

  三、总结

  通过合唱的实践,学习合唱的基础训练,带入歌曲的情感,更加丰富合唱的和谐美感。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方面:合唱的训练必须以声音训练为前提,前面的学习中学到了呼吸、咬字、哼鸣等基础性的知识,把这些知识都运用到练声曲中,为合唱实践做好准备。

  思维基础方面:高二的学生通过初中音乐和高一学期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音乐拓展思维方法和音乐艺术感知能力,但接受能力尚欠缺,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启发。

  情感态度方面: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歌曲的演唱有助于学生们生活情感的表达,陶冶情操,帮助学生释放心中的负面能量,从而树立更好的'三观情感。

  效果分析

  把前面的学习中学到了呼吸、咬字、哼鸣等基础性的知识,把这些知识都运用到练声曲中,为合唱实践做好准备,合唱的训练必须以声音训练为前提,学生们掌握了良好的发声方法,在合唱实践中达到了和谐的效果,从而增加了自己享受合唱的感知能力。在学生的生活

  经验中,歌曲的演唱有助于学生们生活情感的表达,陶冶情操,帮助学生释放心中的负面能量,从而树立更好的三观情感。提高了音乐拓展思维方法和音乐艺术感知能力,但接受能力尚欠缺,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启发。合唱的排练过程让学生更加自信,更加热爱多元化的音乐。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歌唱·选修)第四单元《世界之光》的拓展与探究中《星星索》的合唱排练。

  教材的内容方面来看,本节课主要讲解了这首歌曲的来源是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一首民歌,那里的人们生活在托巴湖地区,经常用“Sing Sing So”的哼声做为划船时号子声,歌曲由此得名。充分体现了歌曲的地域风格。正是这种民歌的地域性比较突出,这首歌曲也表现出“克隆宗”的演唱形式,内容上从表现乡愁扩展到赞美大自然、歌颂爱情及反映各种生活情趣。了解了以上的背景,主要学唱这首歌曲的二声部合唱,在歌曲中找出相关练声曲,每个声部单独学唱,跟伴奏进行合唱实践,声音的控制,感情的表达,强弱的处理都在排练的过程中进行解决。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来看,本章节是对世界各地区的民歌进行学习,不同的风格体验出不同的情感,结合作品讲解同声合唱与混声合唱的区别,并实践感受合唱的魅力。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葫芦丝的结构和基本演奏技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基本演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葫芦丝演奏的学习,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精神。

  【教法、学法】

  (1)教法:讲解示范法、趣味游戏法、律动教学法

  (2)学法:体验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葫芦丝录音指法图片

  【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音乐学科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导入、讲授、探究、拓展、小结。

  1、导入:

  教师采用的是示范演奏一首优美动听的葫芦丝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或录音来导入本课,并请学生说出听后的感受。

  问题:1、乐器的声音特点?2、哪个民族的乐器?3、乐曲的风格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使学生在葫芦丝独具魅力的音乐感染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2、讲授:

  通过实物及指法图片讲解,以轻松愉快的谈话形式,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与学生交流,让学生了解到葫芦丝的结构、演奏姿势、呼吸、指法。并把葫芦丝与笛、箫作比较,阐述葫芦丝在结构上、演奏上独特的地方。

  正确的演奏姿势是演奏的基础,学生在演奏时会出现低头、坐立不直、踮脚、跷腿等不良习惯,要及时给予纠正。

  演奏用的是胸腹式呼吸法,我采用闻花香的活动,来让学生体验:先用鼻吸气,然后学会用口鼻同时吸气,并通过横膈膜控制再缓慢而均匀向外呼出。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清楚、直观地了解葫芦丝演奏的基本常识,运用讲解示范法,并通过实践活动来掌握呼吸技巧。

  3、探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葫芦丝的演奏技巧,我安排了三个探究活动。

  探究①:气息的控制。

  它是所有吹管乐器的演奏难点,也是葫芦丝演奏的难点。葫芦丝与其他吹管乐器在演奏上所不同的是:吹低音时气流速度细而急、口劲大;吹高音时气流速度粗而缓、口劲小。在练习吹高音sol和la时,学生认为音越高就越用力,结果事与愿违。其实,越用力会越没声音。

  为了让学生对气息的控制收放自如,我采用趣味游戏教学法,安排了吹纸条的游戏,让学生能直观感受不同气流速度纸条的变化,然后用不同的气流速度来吹葫芦丝中的高、中、低音。

  学生初次接触葫芦丝演奏,不容易把音色吹出来,开头和尾音常出现的“咕”音现象,听起来很不舒服。教师要分析并示范,让学生认真体验并反复练习。开头出现是因为气流速度慢,用吐音加强力度,快速吹出即可解决。尾音出现是因为剩余气息推动所至,这时嘴快速张开就能避免。

  设计意图:通过趣味游戏教学法,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技巧。这符合音乐教学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探究②:练习曲。

  为了更好地掌握葫芦丝气息的控制,以及指法的熟练,练习曲的训练是不可缺少的。学生在吹奏练习曲的过程中,常出现憋气或换气声响大,这都将破坏音乐的完整性,要给予纠正。

  要想获得柔和、优美的声音,按孔方法是演奏的重点。手指按音孔时要自然弯曲,用第一节指肚按满音孔。学生由于手指伸得过直或拱得过高,容易出现按

  孔不满、漏风以及手指过分紧张导致不灵活的毛病。吹奏时必须做到“满而不紧,松而不漏”,否则就会出现音不准或声音很闷。为克服手指紧张,也可让学生做一做手指操的练习。

  设计意图:器乐学习中,呼吸、指法、技巧等都是通过练习曲的训练来完成,其训练是相当重要,必不可少。

  探究③:乐曲。

  我选用了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四川民歌《康定情歌》。选择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歌曲作为练习内容,不仅给了学生以美的.愉悦和享受,而且大大地增添了他们掌握演奏技能的信心与力量。

  演奏本乐曲用的演奏技巧有:单吐、打音,它是葫芦丝演奏广泛使用的技巧,也是本课的重点。教师通过讲解与示范演奏,使学生逐步掌握。

  演奏这首乐曲的难点是乐曲的节奏型,我通过律动教学法:视唱、节奏练习,把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各种器官充分调动起来,唱一唱,拍一拍,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律动中掌握乐曲节奏型,最后能完整地演奏乐曲。

  设计意图:通过律动教学法来克服乐曲的节奏难点,这体现了音乐教学的律动性原则。

  4、拓展:

  我安排了一个音乐活动:才艺大比拼。活动分小组进行,让每组根据乐曲《康定情歌》自己安排角色,自主选择表演方式。

  首先,明确每个小组的组长,并根据学生的意愿和能力来安排角色。然后,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排演。同时,教师活动于同学中间,成为他们的一员,并进行协调与指导。表演形式:(1)器乐合奏(可葫芦丝合奏:演奏能力强的学生吹主旋律,能力弱的学生吹伴奏音乐;也可与其他乐器或打击乐器等合奏);(2)为歌曲伴奏。(3)为舞蹈伴奏。

  最后,选出三个小组进行展示。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要采取开放式评价,激励学生大胆地展示自我。

  设计意图:音乐活动的安排,这遵循了音乐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排练、表演,使具有不同特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充分地展示自我,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都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精神。面向全体学生,这是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是音乐教育应遵守的一条原则。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演的机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也符合音乐教学的面向全体与成功性原则。

  5、小结:

  通过自评、他评的方式,在民主的评价氛围中评选出优胜单位和个人,给予鼓励并要求学生加强课后练习与巩固。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完整而充分地聆听乐曲,感受西方交响音乐的美,拓宽国际音乐文化视野,理解多元音乐文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赏作品、讲授法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法,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感受作品背后的人文内涵。

  【知识与技能】

  能够充分聆听并记忆音乐主题,掌握乐曲的情绪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聆听并记忆音乐主题,结合作曲家生平理解乐曲表达的精神内涵。

  【难点】

  学唱音乐主题,掌握乐曲背后的音乐史知识。

  三、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为同学们展示电视剧的片段,并提问同学们:“刚刚我们在片段中听到的插曲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自由回答。(《欢乐颂》)

  2.教师介绍《欢乐颂》出自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这部交响曲被认为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高峰和总结,顺势导入本课。

  (二)初步感知

  1.教师初次播放乐曲《欢乐颂》音频,并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师:《欢乐颂》是举世闻名的经典乐曲,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对《欢乐颂》的`认识吗?西方的圣诞节和唱诗班都经常演唱;作者是贝多芬。(学生根据已有的常识各抒己见即可。)

  2.教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贝多芬的成就及代表作品,随后师生共同总结。(贝多芬是古典主义时期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被人们称为“乐圣”。一生最重再现要的贡献在于他创作了32首钢琴奏鸣曲、9部交响乐、一部声乐套曲和一部歌剧,代表作品有《第三(英雄)交响曲》《月光奏鸣曲》以及歌剧《费德里奥》等等。)

  3.再次聆听歌曲,并请同学们思考乐曲选择什么音乐体裁来陈述乐思。(交响乐)

  4.教师介绍交响曲的相关知识。(交响曲是按照奏鸣曲的曲式原则创作而成的一种管弦乐套曲,结构宏大、内容深刻而富于戏剧性、写法复杂并且音色对比鲜明。)

  (三)探究学习

  1.教师播放歌曲,并提问同学们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分别是怎样的?(坚定、庄严地;中速)

  2.老师再次播放《欢乐颂》的管弦乐演出视频,请同学们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特点划分部分。(师:请同学们仔细思考一下,这首乐曲一共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两个部分,序奏和人声。)

  3.引导同学们梳理《欢乐颂》的音乐要素。

  (1)播放核心音乐“欢乐”主题,并提问乐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级进、平稳的上行和下行,无跳进)。

  (2)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传达欢乐主题)

  (3)教师提问,引导同学们边聆听音频,边观察乐谱,探寻音乐作品的情绪变化。(师:作者是如何传达欢乐主题的呢?通过情绪变化逐步推进。)

  ①学生自主探寻音乐情绪变化的过程。(过程:由抒情到坚定的情绪变化)

  ②师生共同总结音乐情绪的多种推进方法。(力度:由弱渐强;配器:弦乐—管乐—打击乐—转折—加入人声;演奏/演唱形式:独奏/领唱—合奏/合唱)

  4.教师进一步追问,作者通过《第九(合唱)交响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同学们以小组讨论为单位展开思考。(师:《欢乐颂》虽然只是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的第四乐章,但是这个“欢乐主题”曾经在前三个乐章中出现、又被中断过,最后在第四乐章加入人声将作品推向高潮》。这样的做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主旨呢?冲破困境,得到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胜利和欢乐、团结和友爱。)

  5.教师与同学们分享贝多芬的生平故事,将贝多芬戏剧性的人生与《第九(合唱)交响曲》相结合,辅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这首交响曲从忧郁的小调开始,最终由明亮的大调结束全曲,这正象征了贝多芬不畏惧苦难的束缚,冲破命运的牢笼,最终走向光明的人生轨迹。)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观赏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拓宽音乐视野。

  (1)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2)教师引领同学们理解贝多芬的卓越历史成就。(贝多芬不但在交响曲上有着突出的成就,与此同时,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是西方音乐的经典之作,被誉为西方音乐史上的“新约圣经”。)

  (五)小结作业

  1.师生以问答的形式共同总结本课主旨。(生活中要勇于面对困难,克服瓶颈,生活终将迎来光明。)

  2.课下请同学们搜集一下莫扎特的《第40号交响曲》,并思考两位古典大师在音乐创作中形成迥异的音乐风格的社会原因是什么?用文字的形式带来,200字左右,下节课与同学们共同交流讨论。

  五、板书设计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乐曲《思乡曲》,学生能够感受作曲家的思乡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立起热爱家乡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模唱、合作探究等方法,能够欣赏作品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作品,学生能够分辨主题一与主题二,从而进一步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从结构、速度、情绪等方面赏析作品。

  【难点】

  欣赏作品的两个主题,将两个主题进行分析,比较。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采用温故知新的方式进行导入,提问学生: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念故乡》吗?有哪位同学可以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都非常详细准确,看来同学们对之前的内容掌握的非常牢固。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作品和《念故乡》有些不同,第一国籍不同,今天这首作品是我国的一首作品,其次是表现形式不同,今天的作品是通过我们熟悉的一件乐器——小提琴演奏的,是一首器乐曲。看来大家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欣赏一下了,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作品——马思聪《思乡曲》。

  (二)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作品,并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分别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首歌曲的速度是慢板,情绪是优美地,听起来有些淡淡的忧伤,正如题目所示,表现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2.教师播放歌曲,并提问:歌曲的形式是什么?分为几段?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是一首小提琴独奏作品。歌曲分为三段,是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有两个明显的.主题变化,A主题,B主题。

  (三)深入赏析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主题A,请同学思考主题一速度是怎样的?通过这样的表现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主题A速度缓慢,透露了淡淡的忧伤,表现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主题B,请同学思考主题二速度是怎样的?通过这样的表现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主题B速度稍快,情绪激动,表达了作者归乡的急切心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未来的向往和信心。

  3.教师引导学生演唱主题A,主题B旋律,加深学生对旋律的识记。

  (四)拓展延伸

  教师介绍作者马思聪简介并播放吕思清演奏视频。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鼓励大家好好学习,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布置课后作业:将自己家乡用诗歌形式表现出来,下节课配乐诗朗诵。

  四、板书设计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6

  教学目的:

  初步了解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三种歌唱方法的演唱特点。培养学生感受美,体验美的能力,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知道歌曲有三种歌唱方法并能加以分辨。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课间播放歌曲《我的太阳》

  新课教学

  1、美声唱法

  A、导入新课:歌曲《我的太阳》导入

  B、美声唱法:美声唱法一词出自Belcanto,这是18世纪流行于意大利的一种歌唱方法,其目的在于造就美妙的歌声。

  C、欣赏歌曲《黄河颂》片段。

  D、结合实例讲解美声唱法的演唱特点:声音悦耳、圆润靠后,具有声音本质美的声音。要求声区统一,声音连贯不断,音准完美,讲究声音的位置、共鸣、气息。

  2、民族唱法

  A、歌曲《歌唱祖国》导入(教师亲自演唱)

  提问:演唱的表情、音色?

  B、民族唱法:“民族民间唱法”“中西结合”的统称,也成为中国唱法。

  C、欣赏歌曲《大坂城的姑娘〉〈北京的金山上〉〈茉莉花〉片段

  D、了解民族唱法的特点:注重声音的民族性、音色真实、明亮靠前、语言十分讲究,注重声请并茂,韵味浓郁。

  3、通俗唱法

  A、导入:同学们平时喜欢唱些什么歌曲

  鼓励学生积极上台演唱。

  B、通俗唱法:即流行歌曲的唱法,也叫自然唱法,是以“自娱”为其表现的主要目的`。

  C、分析通俗唱法的演唱特点:无严格的技术规范,把“自娱”作为重要表现目的,强调其“倾诉性”和“宣泄性”力求演唱的生活化,大众化的口语化。

  D、讨论,是不是流行歌曲都适合我们?

  4、请学生分辨三种不同的演唱方法。

  5、让学生尝试用三种不同的演唱方法唱同一首歌,再次体验各自特点。

  6、小结。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作品《弥渡山歌》,体会南方音乐的风格特征,热爱祖国民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弥渡山歌》的欣赏,并配以讨论、分析等方法,学生能够了解南方民歌的特点,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

  【知识与技能】

  了解南方民歌的`特点,并能够用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难点】

  对歌曲中倚音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日本民歌《樱花》,并提问:这是哪个国家的什么歌曲?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不仅仅日本有好听的民歌,我国也有,顺势揭示课题《弥渡山歌》。

  (二)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弥渡山歌》,并提问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婉转抒情。

  2.教师播放《弥渡山歌》,并提问歌曲的速度与拍号?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稍快,四二拍。

  (三)探究学习

  1.老师播放歌曲《弥渡山歌》提问:我们首先说了这首歌是委婉抒情的,那么在旋律的什么部分能体现这个情绪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倚音。

  2.老师播放歌曲《弥渡山歌》提问:歌词有什么特点。

  学生进行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词共八句,前6句或兴或比直到最后两句才切入主题,及具南方的含蓄色彩。

  3.老师播放歌曲《弥渡山歌》提问:旋律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词旋律婉转飘逸,及具南方山歌的独特风格。

  4.完整聆听并哼唱。

  (四)巩固提高

  老师播放《茉莉花》《洪湖水浪打浪》提问:结合《弥渡山歌》想一想南方民歌的总特点,前后4人为以小组,5分钟

  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并总结:南方民歌的歌词都比较含蓄,善用比、兴,其旋律多表现得婉转、细腻、抒情。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结构短小精悍。歌曲前多有引子。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本堂课的全部知识,教师呼吁学生热爱祖国民歌,传统文化。

  布置课后作业:搜集其他地方的民歌。

  四、板书设计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8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教学理念:

  本课旨在通过介绍柴可夫斯基的生平及体验他的音乐风格特点,使学生正确认识、理解柴可夫斯基音乐的内涵及艺术价值,接纳和包容多元文化,开拓学生文化视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本课首先运用学生间、师生间不同形式的交流,让学生收集并获取知识,淡化教师提供知识的主导角色。然后,利用多种渠道,为学习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兴趣,并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让学生正确的理解知识,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柴可夫斯基生平、作品及作品风格的简介,让学生对作曲家及其作品《天鹅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运用不同形式的交流,培养学生间、师生间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

  教学难点:

  1、由于学生对西方音乐接触较少,所以让学生正确感受和理解音乐,需要一点过程。

  2、本课欣赏的是芭蕾舞音乐组曲,涉及到的音乐较多,需要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调整情绪,感受不同乐曲的风格和发展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赏天鹅的画面,播放《天鹅湖》之天鹅主题音乐

  2、提问,并简要介绍引出课题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潜移默化感受音乐,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二、作者简介

  1、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分组进行交流柴可夫斯基的生平、音乐风格及其作品

  2、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

  3、教师简单介绍相关音乐知识:柴可夫斯基个人情感、生活、写作风格、优秀作品等。

  教学意图:让学生们共同协作都参与到学习中去,发挥学生各种潜能,并有勇气在课堂上各抒己见,与学生、老师共同探讨知识,同时也能更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三、 《天鹅湖》作品简介:

  1、《天鹅湖》故事情节:通过多媒体播放影像资料介绍情节

  2、《天鹅湖》芭蕾舞组曲音乐的来历

  3、欣赏芭蕾舞《天鹅湖》的系列图片

  4、欣赏音乐片段:

  (1)欣赏《天鹅主题音乐》:

  A、欣赏提示、提问:请同学们从器乐音色、乐曲速度、旋律等方面来感受音乐刻画了什么样的天鹅形象?根据影音资料提示欣赏音乐

  B、欣赏完毕后,进行交流

  C、哼唱乐曲

  (2)欣赏具有匈牙利民族风格的音乐片段——《匈牙利舞曲》:

  A、欣赏提示:比较音乐前后段速度、感情的变化,感受匈牙利舞曲的音乐风格

  B、播放影音资料欣赏音乐,然后进行交流

  C、再欣赏一遍

  (3)欣赏具有西班牙音乐风格的音乐片段《西班牙舞曲》:

  A、欣赏提问:请同学们猜一下,你能听出这首乐曲具有哪一个国家的民族音乐风格?

  B、播放影音资料,请同学们交流后,回答问题

  C、较完整的复听一遍音乐

  (4)请同学们根据以上学到的音乐欣赏知识,为下面两段音乐做简要音评:

  A、播放影音资料:欣赏具有意大利风格的音乐片段《那波里舞曲》:

  欣赏提示:注意器乐、节奏和营造的氛围

  (这是一首十分著名的意大利塔兰泰拉风俗舞曲,整个舞曲以小号为主,音乐活泼,前段平稳,后段节奏越来越快,气氛热烈。)

  B、播放影音资料,欣赏《四小天鹅舞曲》:

  欣赏提示:注意节奏、音乐气氛、主要旋律所描绘的形象和音乐带给我们的感受

  (音乐轻松活泼、节奏干净利落,描绘出了小天鹅在湖畔嬉戏的情景。富于跳跃感的节奏、活泼纯真的旋律,质朴而带有田园的清新气息,栩栩如生的刻画出了小天鹅可爱的形象)。

  C、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对两段音乐的音评

  D、与教师交流

  (5)总结:柴可夫斯基主张音乐的美应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和深刻的思想基础上,他的音乐旋律优美、通俗易懂,音乐基调建立在民歌和民间舞蹈的基础上,所以音乐呈现出浓烈的生活气息和民间特色。

  教学意图:在与同学、教师共同交流欣赏了《天鹅主题音乐》、《匈牙利舞曲》、《西班牙舞曲》后,让同学们尝试利用刚学习到的欣赏知识去赏析《那波里舞曲》、《四小天鹅舞曲》,来巩固、检验自己的欣赏能力。本环节在培养学生团体合作意识的同时,兼顾提高学生个人的赏析能力。

  四、总结与延伸:

  1、小结课堂学习内容。

  2、欣赏音乐需要丰富的知识积累,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入地理解音乐的内涵。

  教学意图:让同学们了解教师上课的意图,把有限的课堂知识学习逐步转换成无限的课外知识积累。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学唱,了解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角色、行当、西皮与二黄唱腔、主要伴奏乐器。以及一些代表人物(梅兰芳)。

  3、欣赏并熟悉几段著名的有代表性的京剧唱段,能够感受京剧艺术作为国粹的独特魅力。

  4、通过学唱《甘洒热血写春秋》,使演唱有一定的京剧韵味。

  教学内容:

  l、音乐知识:中国京剧的历史、行当、唱腔等代表人物。

  2、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选自京剧《贵妃醉酒》选段)《迎来春色满人间》(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

  3、学唱现代京剧《甘洒热血写春秋》(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及模仿动作表演。

  4、节奏训练:打击乐“锣鼓经”练习。

  教学方法:

  以看、听、学、唱、做、感受相结合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法。

  教材分析:

  京剧是流行于全国各地的戏曲剧种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继承了昆剧、皮黄、梆子诸声腔的精华,并加以集中而成。

  京剧的行当为生、旦、净、丑。

  京剧的唱腔主要分西皮、二黄两大类。

  目前已成为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及人物扮演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艺术形式。

  作品分析:(1)《海岛冰轮初转腾》是选自中国京剧《贵妃醉酒》选段。(剧情略。教材207页)(2)《智取威虎山》剧情:1946年冬件,我档人妊民解放军在东北皋战场取夯得辉郭煌村胜利,委某毁部摈团贴参谋长少册剑宽波率一支追剿队单进跋入深山,以便粘消斜灭荚逃珍进威北虎酗山的座山雕卯土匪厦武讳装健。少砒剑波旨派侦察排长杨逢子荣改甄扮责土匪,歇打入威虎山弟。杨子荣魔凭借勉丰秤富御的战斗接经烹验,多胖次战胜洋凶淘恶殴狡腊猾的座饮山雕禹的盘问棍与镇试俗探,取牟得了座笑山脉雕掷等寨人的信任闻,被柴封腋为八威诽虎库山老九姚。絮他利戴用“师九苟爷掂”监的违身份知,以性“练糕兵濒”颂为虑名,送出情报。当舞追押剿队避得到阮情妙报整个装待沃发时,被壁我方硬逮谅捕的土匪栾在平在被押送泞途锡中逃到威虎囊山,给蝎杨子荣造扩成了宽严惶重威胁。但杨子嘿荣临筒危尘不幻惧,雨机试智沉堑着,抓住栾平车的弱点轮主动进攻估,最逗后务亲手尤处颜死汝栾鞋平锄。眠借为与座惯山雕祝寿耀之机林,杨子荣辛将全部匪掣徒集中述在威虎寺厅柬用灌酒颅灌饮醉磅,缉追一剿队蒙和片民童兵及时届赶栓到,纸与杨子红荣忍里遂应喧外合滞,彻底消畜灭炳了决这欢股顽匪。[西皮的曲调以七声音阶跳进旋法为主,每一句起拍都在弱拍,落拍多在强拍,拍点色彩明朗,多用于叙述描写。二黄的`曲调以五声音阶段进旋法为主,每句的起、收拍均在强拍,委婉流畅,多用于叙事和表达人物的内心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用看、听、初步接触京剧音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请看录像《唱脸谱》教师出示《海岛冰轮初转腾》(简说《贵妃醉酒》剧情)

  二、导入新课(用问、答、讲、看,了解京剧音乐,过渡作品欣赏)

  1、提问:这段音乐是是《贵妃醉酒》中的什么唱段?是谁演唱的?(师生共同活动、了解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2、教师简单介绍京剧的历史、行当,唱腔等。使用不同脸谱:介绍着名京剧艺术家及传统剧目。三、l、聆听《海岛冰轮初转腾》全曲的音乐,分析唱腔与旋律特点。全面了解作品(用听、唱、感受及实践。培养音乐感受与表现能力,渗透思想教育)

  2、介绍讨沦“旦角”的成套唱腔特点及梅派的风格。

  3、模唱(让学生自己选一句表演),学学“贵妃”。

  4、欣赏《迎来春色满人间》和《甘洒热血写春秋》。师生谈感受①西皮快板与二黄慢板的区别。②传统剧目与现代京剧在原有基础上的创造与发展。

  5、教师小结:二黄导板高亢有力,慢板的特点委婉流畅,多用于叙事和表达人物内心感情。西皮唱腔拍点鲜明,色彩明朗,多为叙述描写性唱段,。

  从这两段的唱段中看到我国优秀戏曲文化的悠久传统,而且为此而感到自豪,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祖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从而更加热爱我的祖国及祖国的优秀文化。

  四、练习学唱与体验京剧韵。

  1、节奏练习串子(乐谱略)乐器:鼓、小锣、钹、大锣教师钢琴伴奏四位同学表演全体同学读锣鼓经

  2、集体学唱《甘洒热血写春秋》西皮快二六,请学生介绍《智取威虎山》剧情及杨子荣唱段。

  教师介绍发声方法,注意唱腔、韵的学唱听录音模唱看录像学唱学生自演自唱由教师钢琴伴奏,学生集体表演《甘洒热血写春秋》。

  五、小结、布置作业,在第二教时时交流。熟唱《甘洒热血写春秋》。

  谈谈对京剧音乐的感受(唱腔,行当,行头,脸谱,锣鼓经,流派等选一个)屏幕显示教学要点:京剧音乐

  1、20xx多年四大徽班、四大名旦、四大老旦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唱腔:西皮二黄板式:快板、慢板二六散板等

  2、表演手段:唱做念打场面:(伴奏)文武场打击乐锣鼓经祖国戏曲优秀文化热爱、继承、发扬。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10

  教具:投影片,音乐vcd、录象资料、录音带、钢琴

  1.通过三组作品的赏析,使学生了解拉美音乐的地域特色和风格特点。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在“寓教与乐”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体验拉美音乐的能力。

  3.通过赏析加深学生对拉美音乐文化是三种音乐文化融合的产物的理解。

  重点难点:掌握拉美音乐的风格特点及节奏特点。

  课前播放拉美歌手瑞奇·马丁演唱的《生命之杯》

  从学生熟悉的音乐入手,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拉美音乐的情景中初步理性化的体验拉美音乐的风格特点。

  (一)设问与回答的方式导入

  1.歌曲有什么特点?

  2.具有何种音乐的风格?

  归纳:

  1.节奏强烈、热情奔放,富有感染力。

  2.具有拉美音乐的风格。

  出示课题:拉美音乐赏析

  (二)拉美音乐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设问

  1.拉丁美洲的地理区域、原居住人群。

  2.本土音乐的主要形式。

  3.混合性音乐文化形成的原因让学生借助史地知识,了解拉美音乐的特点及形成背景。

  归纳:

  1.指的是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原居住人群为印地安人

  2.拉美音乐具有印地安、欧洲、非洲音乐文化相混合的特点。

  歌舞音乐是拉美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形式

  3.欧洲入侵和黑人的贩卖带来了各自音乐文化的融合。

  (大小调七声音阶和切分音的连续使用等)

  三)器乐曲《飞驰的鹰》赏析

  1.聆听乐曲主题,选择音乐形象。

  大江的涌潮

  森林的早晨

  飞驰的雄鹰

  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出示乐曲标题,简介乐曲背景。

  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3.演唱主题

  在演唱中感受音乐的形象和情绪。

  4.主题讨论分析

  音乐通过哪些手段塑造雄鹰的形象?

  使学生在分析主题旋律中了解音乐语言怎样为塑造音乐形象服务

  5.归纳

  平稳的节奏、弱起及三拍的连音

  6.欣赏全曲并思考讨论

  ⑴乐器音色及演奏技巧有何特点?

  ⑵乐曲速度如何变化,对表情达意有何作用?

  通过讨论构建主动学习的

  氛围,在分析音乐的过程

  了解音乐在表现形象与

  情感中的作用。

  7.归纳

  竖笛的音色及演奏技巧给人一种神秘、苍茫、升腾的感觉。

  小调色彩和速度变化使悼念转为歌颂和热爱。

  (四)歌舞音乐片段赏析

  1.探戈

  ⑴.播放探戈舞曲

  请同学们说出节奏特点,强化审美体验。

  ⑵.介绍探戈(投影8)

  探戈是阿根廷的代表性舞蹈,2/4拍、切分音运用

  是一个重要特征。

  ⑶节奏练习

  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探戈的节奏特点

  2.伦巴和桑巴

  ⑴介绍伦巴、桑巴

  伦巴为古巴代表性舞蹈,4/4或2/4拍,速度中等。

  桑巴为巴西代表性舞蹈,2/4或3/4拍、切分音丰富。

  通过对比性区别两个舞曲的不同节奏教学为参加社会音乐生活打下基础

  ⑵.观看桑巴、伦巴片段,分辨舞蹈类型并归纳各自特点,利用电教手段感受不同舞蹈的特点,使教学更直观。

  ⑶结论

  伦巴:音乐缠绵,舞态柔美,舞步动作婀娜款。

  桑巴:音乐热烈,舞态富有动感,舞步摇曳多变

  ⑷由教师指挥,学生练习打节奏,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伦巴桑巴的特点,巩固教学效果。

  (五)声乐曲《西波涅》

  1.欣赏全曲思考讨论

  ⑴音乐中汲取何种舞蹈节奏?

  ⑵歌曲前后两部分由c小调转为c大调,有何用意,表现什么?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聆听《魔王》.《鳟鱼》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过程与方法】

  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基本知识。

  【知识与技能】

  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熟悉对艺术歌曲演唱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鉴赏作品,聆听歌曲.探究艺术歌曲的艺术性如何体现。

  【教学难点】

  体验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感受其作品的思想内涵。

  【课堂教具】

  多媒体、影视资料、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及导入

  1、有这样一首歌,(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你)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什么歌曲?(摇篮曲)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梦幻.甜美)这是哪位作曲家的作品?学生回答(贝多芬?莫扎特?海顿?)。

  2、教师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舒伯特和他的艺术歌曲》(我在课前引导)记得上一课的作业让学生分组搜集舒伯特的相关资料,在这里请学生们讨论.分享一下舒伯特的生平.艺术作品及艺术成就,我来归纳

  小节:

  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自幼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少年时就显示出他的音乐创作的特殊才能,他的一生在贫困中度过,艰难的生活使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然后舒伯特却为人类留下了大量的不朽名作,他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及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等大量的作品,被称为“歌曲之王”今天请大家和我一起认识舒伯特,聆听舒伯特

  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生活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轻松,互动活动也巧妙地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通过兴趣进一步欣赏多风格流行音乐,激发起学生的聆听热情,为更好聆听艺术歌曲做好铺垫工作。

  二、新课教学:

  (一)欣赏

  1.《魔王》

  (1)提问与思考

  ①歌词是谁的诗作?(歌德)

  ②反应什么内容?有几个人物?(叙述者.父亲.孩子.魔王)

  ③什么乐器伴奏?(钢琴)

  (2)聆听《魔王》听前提问:舒伯特怎样把歌德诗中的氛围和人物融入音乐中的?

  讨论小节:(不同的旋律音调表现不同的角色.钢琴伴奏的三连音表现逼人的气氛.两个特强的和弦表现父亲精辟力尽.悲痛欲绝的痛苦心情)

  3.《鳟鱼》

  (1)聆听中文版《鳟鱼》

  A.表达什么内容?(表达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音乐开始,鳟鱼欢快游着,后来音乐紧张表现鳟鱼遇到危险—绝望)

  B.同学们能说说作品包含了哪些寓意呢?(善良与单纯往往要被虚诈与邪恶所害)(词作者:舒巴尔特写了很多抒情诗,由于政治原因被关进监狱,表达他向往自由的心情,浑水摸鱼渔夫-统治者,受骗的小鱼——群众,舒伯特看到深有感触写成了这首歌)

  (2)聆听原文《鳟鱼》边听唱边打拍子.(明亮的小河里,面有一,条小鳟鱼,快活地游来游,去像箭儿一样)

  (3)请学生试唱第一段歌谱;来感受.体会这一段音乐(教唱两遍),多媒体-图片,这就是鳟鱼,我来弹奏,大家用“啦”唱出来,接下来我们一起唱歌词…..我们怎样才能才能唱出鳟鱼活泼欢快的音乐形象呢?(速度稍快.跳跃性)再一起演唱一遍

  教师小节:舒伯特以内容为中心,将钢琴演奏.歌曲和诗词融为一体,成就了音乐史上所谓的“艺术歌曲”

  (二)引导学生总结“艺术歌曲”的特点:

  歌词:根据文学家诗作而创作的歌曲;

  演唱形式:多为独唱曲;

  伴奏:一般都有精心编配的钢琴伴奏;演唱水平:对演唱技术有较高的要求目的:艺术歌曲是由作曲家为某种艺术表现的目的;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音乐的欣赏,了解到不同艺术歌曲的发展,在增加学生鉴赏的前提下,不断加深学生对艺术歌曲的认识和聆听,以便对当时艺术歌曲的内涵进行鲜明的对比,学习及后期熟练的演唱。

  三、扩展与探究

  提问:同学们还知道那些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以及中国艺术歌曲。

  《摇篮曲》.《教我如何不想他》(赵元任).《边疆的泉水清又纯》.《长江之歌》.《草原之夜》.《北京颂歌》.《江河万古流》.《送别》李叔同等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就不再一一的听了

  备用;(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只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对于音乐课程来说,其特质是情感审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其教育效应不仅在于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习得,更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和顿悟等情感层面上。以上教学环节在尊重学生个体对音乐感受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对乐曲产生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表现方式,注重了过程,强调了方法,不流于形式。

  四、小结与作业

  (1)舒伯特所创作的艺术歌曲将音乐与诗歌完美的结合,但他的作品并不是盲目的屈从于诗歌,而是赋予了诗歌新的内涵,使诗歌具有新的生命力,下课后我们可以再去欣赏一些国外的艺术歌曲

  (2)艺术音乐的特点:

  1、艺术歌曲是音乐史上特定的一种体裁。

  2、内容多采用名人作品,内涵丰富,艺术价值高。

  3、要求演唱者具备较高的演唱技巧与艺术修养。要有良好的音质,细腻的声线,咬字清晰,情绪表达到位。没有一定的音乐学习基础的人,很难进行演唱。

  4、演唱时比较严肃,风格也较为单一。

  5、歌曲结构一般较为精致,演唱时要非常注意细节。每个字每个音都有特意的安排。

  (3)相同的地方:

  不管演唱什么歌曲,首先要理解,读懂作品,体会到意境,然后全身心的情感投入去演唱。用心演唱出来的声音才能去感动听众感动自己。节奏是骨架,歌词是灵魂,歌声是血液。三者结合,才能够完美的完成演唱。

  设计意图:力图通过聆听、介绍分析、探讨、学生表演,大合唱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和表现音乐的美,体现音乐以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时间,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这个基本概念,并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作业:下课后收集中外艺术歌曲。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能够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提高对欧洲古典音乐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主题聆听欣赏、对比及探究分析体会各主题情绪。

  【知识与技能】

  了解《卡门》序曲的基本结构,并体会各段落中不同的情绪。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欣赏《卡门》序曲,了解《卡门》序曲的基本结构。

  【难点】

  体会卡门序曲各主题不同情绪。

  三、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出示斗牛场面的图片,学生观看并联想。

  教师提问:请以开火车接龙的方式用词语描述你看见的场面氛围?

  学生依次发言。

  教师引导渲染:斗牛在单单的图片中就给了我们这么多的氛围感受,给了我们这么多想象的空间,那么在音乐中又会给我们怎样不同的惊喜呢?让我走进今天的音乐作品,歌剧《卡门》序曲。

  由此导入新课。

  (二)初步感知

  1.播放音频《卡门》序曲。

  并提出问题:《卡门》序曲整体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热烈欢快的)

  2.教师播放歌剧《卡门》的剧照及片段,提问:有没有人了解这部歌剧?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剧《卡门》是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完成于1874秋。它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该剧在比才死后才获得成功。美国女高音格拉汀·法拉的有声电影和查理·卓别林的一部无声电影更是扩大了歌剧的名声。主要塑造了一个相貌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烟厂女工卡门。她使军人班长唐·豪塞堕入情网,并舍弃了他在农村时的情人——温柔而善良的米卡爱拉。后来唐·豪塞因为放走了与女工们打架的她而被捕入狱,出狱后又加入了她所在的走私贩的.行列。然而后来卡门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在人们为埃斯卡米里奥斗牛胜利而欢呼时,她却死在了唐·豪塞的匕首下。该剧以女工、农民出身的士兵和群众为主人公,这一点,在那个时代的歌剧作品中是罕见的、可贵的。也许正因为作者的刻意创新,本剧在初演时并不为观众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此后变得长盛不衰。这部歌剧以合唱见长,剧中各种体裁和风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部。《卡门》全剧共分四幕。歌剧的音乐始终紧密配合着舞台动作,全剧没有静止的音乐场景。剧中进行曲、咏叹调、舞曲等交替出现,所有这些音乐又都通过严谨的戏剧逻辑结合为一体,紧凑而简练。全剧以其独特的力量造成了强烈的戏剧性,表现了扣人心弦的真实生活,成为雅俗共赏、生命力持久的一部歌剧。《卡门》序曲是管弦乐曲,是该歌剧中最著名的器乐段落,常单独演奏。一般的歌剧序曲都是用交响方式缩写或提示歌剧内容,这首序曲结构简单,仅仅描写了欢乐气氛和剧中次要人物斗牛士的英勇形象。

  3.多媒体播放歌剧《卡门》序曲。

  教师提问:在刚才的音频中,大家听到的是什么形式演奏的《卡门》序曲?你听到了几个重要主题?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给予鼓励评价。

  教师总结:没错,是管弦乐,其中重要的主题有四个,它概括了全剧的基本内容,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

  (三)探究学习

  1.教师分主题播放《卡门》序曲。

  提问:每个主题都在讲着不同的故事发展概要,他们分别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和画面?

  学生仔细聆听后,探究讨论,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卡门》序曲有四个重要的音乐主题,第一、二主题取自歌剧最后一幕斗牛场外的群众场面,喧闹、欢腾。第三主题为《斗牛士之歌》的主旋律,在威武、雄壮的基调中,作曲家赋予它抒情的成分。第四主题由低音乐器奏出,是卡门的“命运”动机,也是卡门爱情悲剧结局的预示。

  2.教师再次播放《卡门》序曲。

  提问:每一段旋律,在哪些方式上刻画了这样的故事画面,表现了这样的情绪?

  学生组内讨论,自由回答。

  老师讲解每一部分采用的不同主奏乐器,及利用节奏呈现的画面氛围,如紧凑、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快速地奏出形成了这种热烈欢快的场面。

  3.教师播放《卡门》序曲,学生完整聆听。

  4.教师带领学生随着音频进行哼唱旋律。

  (四)拓展延伸

  1.以音乐小组为单位,根据音乐和故事背景创编情景剧。

  2.表演展示,小组互评。

  (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课后完整观看歌剧《卡门》。

  四、板书设计

  略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13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简介中国民歌的分类,欣赏《川江船夫号子》、《上去高山望平川》、《放风筝》三首民歌。

  教学难点:听辨号子、山歌与小调

  教学过程:

  一、简介中国民歌的三大类的不同特点:

  劳动号子:音调铿锵有力、豪迈。

  山歌:节奏舒缓、旋律明朗。

  小调:结构规整、旋律优美。

  二、欣赏一组民歌。

  1、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对歌曲所起的作用。

  说说歌曲音调有什么特点?属于哪类民歌?

  2、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感受歌曲的旋律特点—延长音较多。

  说说山歌为什么用那么多长音

3、河北民歌《放风筝》:想一想这首歌与刚才的有什么区别?你能根据歌词内容画一幅图吗?

  三、活动与练习:分组说说自己收集的有关中国民歌的知识。

  四、教师小结民歌种类及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结合音乐知识进行民歌欣赏,引导学生从民歌的不同特点进行 区别、归纳。

  教学难点:说出号子、山歌与小调不同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赏陕北民歌《脚夫调》,想一想:歌曲属于哪种民歌类型?

  二、哼唱云南民歌《放马山歌》,感受山歌的曲调特点——节奏自由、衬词多。

  三、欣赏河北民歌《盼红军》,想一想:歌曲的曲调属于山歌类吗?为什么?

  四、随伴奏音乐哼唱《盼红军》,感受小调旋律优美、结构规整等特点。

  五、听辩练习:

  1、《黄河船夫曲》、《码头工人歌》属于哪种类型的号子?

  2、《牧歌》、《小白菜》、《茉莉花》属于哪种民歌类型?

  六、活动与练习

  1、你会唱哪些广东方言歌?

  2、创作民歌:

  应用1、2、3、5、6五个音创作一首有民歌风格的歌曲。

  3、教师示范再集体创作。

  七、集体评议。

  八、小结。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一、聆听《忆秦娥·萎山关》、《谁不说俺家乡好》、《我和我的祖国》及《祝酒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诸,认识歌曲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及社会内容,进而了解当代创作歌曲的基本特征。

  二、在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认识歌曲的体载及风格,掌握艺术歌曲及群众歌曲的基础知识。

  三、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专业创作歌曲的繁荣景象。

  教学内容:

  一、欣赏《我和我的祖国》

  二、音乐知识: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

  三、欣赏《忆秦娥·娄山关》

  四、欣赏《谁不说俺家乡好》

  五、对比欣赏《祝酒歌》与《饮酒歌》

  教材分析:

  一、《我和我的祖国》歌曲创作于1986年,表达了中华儿女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表现了人民对祖国满怀深情的高尚爱国主义情操。歌曲为二部曲式结构,圆舞曲节奏贯穿全曲,曲调流畅、激越、抒情、歌词真挚,亲切感人。

  二、毛泽东词《忆秦娥·娄山关》作于1935年2月,1935年1月红军长征途中,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转回贵州改打黔军,抢占娄山关,歼故两个师,取得长征途中第一个大胜利。

  忆秦娥为词牌名。娄山关,在贵洲省遵义市北的娄山上,是由黔入蜀的要道。娄山,横亘于遵义桐梓间,是乌江与长江的分水岭。“忆秦娥”词牌在结构上由上片和下片组成。曲作者在音乐上也随之而布局。在旋律上,曲作者吸取了我国民族音乐中戏曲与曲艺音乐的素材,以及进行曲的要素进行创作。

  三、《谁不说俺家乡好》是电影《红日》中的插曲。作于1961年它吸取了山东民歌的音调,曲调优美、委婉。歌词朴实无华,通俗生动,真挚深情,唱出了家乡好,解放军好和解放区好的思想内容,表达了解放区军民对家乡自然风光和鱼水深情的由衷赞颂。

  四、《祝酒歌》作于1977年。歌曲表现了粉碎“”举国上下、亿万群众欢庆十月胜利,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情景。歌曲为带再现的复二部曲式结构。1980年被评为优秀群众歌曲。

  五、相关音乐知识: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都是在不同的国家,在一种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从歌曲本身说,并无截然不同的明确界限。一般来说群众歌曲多为分节歌曲,音乐通常是概括表达歌词的思想,而艺术歌曲则词曲紧密,细致地结合在一起。

  教学重点:

  欣赏《忆秦娥·娄山关》和《谁不说俺家乡好》。

  教学难点:

  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学生在抒情流畅的圆舞曲节奏风格的音乐声中进教室。

  师:请问同学们是否听过老师播放的这首歌曲?

  生:……

  2、老师歌唱《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新中国伴随着歌声成长,歌声鼓舞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点题第十七单元。

  二、欣赏《我和我的祖国》

  1、刚才你们听得《我和我的祖国》感受到什么样的音乐情绪呢?

  2、生:……

  3、师:由调流畅,激越、抒情、歌词真挚,亲切感人,圆舞曲节奏贯穿全曲,歌曲创作于1986年为二部曲式结构。

  4、介绍曲作者——秦咏诚:生于1933年,江苏菱榆人,1948年参加革命文艺工作并开始学习作曲。1952年入东北鲁迅文艺学院音乐系学习,1954年毕业后留校任都,沈阳音乐学院院长等职。作有《我为祖国献石油》等歌曲和声乐协奏曲,交响诗等作品。

  5、欣赏乐曲(带问题:歌曲表达什么情感?)

  6、生……

  7、师总:歌曲表达了中华儿女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人们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感情,也是人们发自心灵深处的爱国情感的升华。第一乐段以叙述性的音乐语言展开乐思,运用比喻的手法诉说我和祖国的亲密关系。第二乐段曲调转入高音区激情迸发,情绪逐步高涨,最后结束在高潮上。这首歌属于声乐艺术中的群众歌曲。

  三、音乐知识: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

  群众歌曲的`歌词通俗易懂,其内容大多与政治、社会活动有关,它体现人民群众的理想愿望,表达人民群众集体的思想感情。它的曲调以雄壮豪迈者居多。音域不宽,结构整齐,节奏鲜明,易于上口,适于群众集体齐唱。如《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等,我国群众歌曲的历史,可追溯到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抗日抗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中,群众歌曲都起了巨大的宣传鼓动作用。

  艺术歌曲源自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其特点是歌词通常采用诗歌,着重个人感情的抒发和内心体验的揭示,曲调与歌词紧密配合,表现手段及作曲技法比较复杂,深刻体现整首歌词和各句歌词的内容,感情细腻,优美感人,抒情性较强,伴奏不只是做和声的衬托,而常在渲染意境和刻画形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五四”以来,我国作曲家也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如《玫瑰三愿》、《我爱你、中国》等。

  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都是在不同的国家,在一种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有时,很难严格地将它们区别开来,从歌曲本身来说,并无截然不同的明确界限。一般来说群众歌曲多为分节歌曲,群众歌曲的音乐通常是概括表达歌词的思想,而艺术歌曲则词曲紧密、细致地结合在一起。

  四、重点欣赏的歌曲

  今天我们欣赏的几首歌曲分别创作于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等不同时期,因此,其风格不尽相同,并在类别上又可分为艺术歌曲与群众歌曲,有的特征较为明显,大家有共识即可,有的特征不明显,大家可以讨论研究,不一定下结论,不要纠缠在某一歌曲属哪一类。重要的是探究过程。

  (一)欣赏《忆秦娥·娄山关》

  1、介绍作词创作背景:1935年1月红军长征途中,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转回贵洲攻打黔军,这次战斗,打了两天:2月25日黄昏,微雨阵阵,乍阴乍晴,直到26日拂晓,经过反复多次肉搏,击溃王家烈部四个团,再克娄山关,大雾弥漫,山黑月小,毛泽东的《娄山关》词,即作于此时。当时,娄山关战斗是胜利了,但长征的战略任务受到挫折,毛泽东的心情不免有几分沉重。忆秦娥为词牌名。娄山关在遵义市北,是从四川入贵州的要道。

  2、出示地形图等

  3、学生朗诵《忆秦娥·娄山关》词: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仓山如海,残阳如血。

  (提问学生词写的什么内容?)

  生:……

  师总:“忆秦娥”词牌在结构上曲上片和下片组成,上片是大军过娄山关的情景,有声有色。风吹声、雁叫声、马蹄声、嗽叭声、长空、浓霜、残月,下片是描写大军向娄山关进军的情景。

  4、介绍曲作家——陆祖龙

  生地1928年,江苏常熟人。1946年在清华大学学习并参加校管弦乐队吹单簧管,同时学钢琴及作曲。1949年参加解放军南下工作团。50年代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文工团指挥兼创作组长,总政歌舞团指挥等职。曾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音乐创作。主要作品有合唱《祖国永远是春天》、重唱《三个战友》等。

  5、师:忆秦娥词牌在结构上由上片和下片组成,曲作者在音乐上也随之而布局在旋律上曲作者吸取了我国民族音乐中戏曲与曲艺音乐的素材以及进行曲的要素进行创作。歌曲的前奏是全曲的概括,长短、强弱错落有致的音调三连音的号角声与连续附点马蹄声阵阵响起,一下子把我们的听觉视野引入紧张的战斗场景之中。

  6、欣赏乐曲(带问题欣赏上、下片音乐如何表现?)

  7、生……

  8、师总:上片把战地紧张肃穆的气氛,红军战士慷慨赴敌的英雄气概和坚毅沉着的革命斗志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下片“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红军战士踏着前进的步代,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和人民必胜的信心,接着重复歌唱“雄关漫道……真是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多么豪放劲健,把音乐推向高潮。在号角声的过门后,叠唱“从头越”昂首遥望,无边青山,像大海的波涛一般,一轮落日,垂挂西天,发出鲜红的血般光芒。音乐在重复“苍山如海”时出现了全曲的音、高八度的主音do,然后音域音量逐步淡出,令人回味无穷,其气象阔大而雄浑,神韵隽永而悠远。这正是视险如夷、无坚不摧的红军战士的抒情,伟大词人的革命精神和博大胸怀的形象显现。

  (二)欣赏《谁不说俺家乡好》

  1、介绍作品:是电影《红日》中的插曲。作于1961年。故事片《红日》是描写解放战争——山东孟良崮战役大捷的故事。这首歌曲是由在战争的硝烟中,为解放军送粮食的农村女青年唱出的。

  2、介绍词曲作者——吕其明,安徽无为人。八岁入新四军文工团。1949年到上海电影制片厂从事音乐制作,后任上海电影乐团团长。1959年入上海音乐学院进修作曲和指挥。先后为《白求恩大夫》、《庐山恋》等近40部电影作曲,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歌曲广为流行。还创作管弦乐序曲、交响叙事诗等。

  3、欣赏乐曲(带问题、曲调表达什么感情?)

  4、生:………

  5、师总:它吸取了山东民歌的音调,曲调优美、委婉,歌词朴实无华、通俗生动、真挚深情,唱出了家乡好,解放军好和解放区的思想内容,表达了解放区军民对家乡自然风光和鱼水深情的由衷赞颂。歌曲为一段体,加上衬字拖腔的运用,更显得民歌特色风味十足。“哎,谁不说俺家乡好,得儿哟依儿哟”恰到好处,亲切自然,给人回味无穷。这是一首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它唤起了人们对家乡无限的眷恋之情。

  6、同学们学唱《谁不说俺家乡好》

  7、请一些同学们站起来演唱。

  五、拓展与探究

  聆听《祝酒歌》与歌剧《茶花女》中的《饮酒歌》,加以比较,研究歌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一)、《祝酒歌》作于1977年,作者施光南,生于四川重庆,祖籍为浙江金华,1951年入北京一0一中学读书,开始学习作曲,1957年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1959年入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1978年调中央乐团创作组,1985年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1990年病逝于北京。他的代表作有《打起手来唱起歌》等歌曲,小提琴独奏曲、歌剧、芭蕾舞音乐,还有京剧等。

  (二)、欣赏《祝酒歌》

  (三)、歌剧《茶花女》根据意大利作家小仲马的同名悲剧小说改编,由威尔弟作于1583年。同年首演于维也纳。《饮酒歌》选自《茶花女》第一幕

  (四)、欣赏《饮酒歌》

  (提问学生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

  师总:两者相同点:同是“酒文化”,

  不同点:内容、形式、风格截然不同。

  《祝酒歌》歌曲内容表现了粉碎“”,举国上下、亿万群众欢庆十月胜利,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情景。《祝酒歌》是歌曲形式,带再现的复二部曲式结构。风格是音调糅合了多种民歌风格的素材,即有新疆、西藏民歌调,又有江南民歌的风味,即有抒情歌曲、舞蹈音乐的风格,又有进行曲的特点。音调活跃、跳荡,很好地表达了欢欣、喜悦的情绪。

  歌剧《饮酒歌》内容表现主人公阿尔弗莱德借酒抒发他对真诚爱情的渴望和赞美,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微噢莱塔的咏叹调,则表现女主人公复杂微妙的心理矛盾。《饮酒歌》是歌剧形式(歌剧是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是单二部曲式为基础的分节歌。这是的歌剧合唱代表作。风格是轻快的舞蹈节奏,明朗的大调色彩和贯穿全曲的大六度跳进动机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六、课后作业

  列举你所知道以“歌颂祖国”为主题的歌曲,并说明这首歌曲的体载(“艺术歌曲”、“群众歌曲”、“颂歌”、“进行曲”“抒情歌曲”或其他)。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欣赏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欧洲民间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欧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2.初步知道欧洲民间音乐的概况,了解风笛.排萧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欧洲民间音乐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从不同的声音中分辨出风笛与排萧的不同之处,并说出主奏乐器.

  教学方法:讲授法,体验法,谈话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李斯特曾说过:“人民的特性不仅蕴藏在有考古价值的文物和古代传说中,并且在当代口头流传的'生动活泼的民间创作中。”今天让我们大家穿越空间一起走入欧洲的民间音乐。

  二.过程

  教师课件展示本节课将从欧洲音乐的声乐及乐器两方面来介绍。

  声乐

  (一)美声唱法

  1.学生思考你所了解的声乐唱法有哪些?(美声,民族,流行等)

  2.课件展示教师介绍有关美声的知识

  3.学生演唱你所了解的美声作品

  4.聆听世界三大男高音帕瓦罗蒂的《女人善变》

  (二)欧亚唱法

  1.听《鸟儿在歌唱》学生体验此唱法与美声唱法的不同。

  2.教师介绍欧亚唱法的特点。

  器乐

  (一)风笛

  1.学生聆听风笛曲《漫步神秘园》,同时看书89页,了解风笛特点。

  2.学生简述你对风笛的一些了解,教师补充。

  3.介绍著名的具有爱尔兰音乐风格作曲家詹姆斯.霍纳,聆听他的几部经典爱尔兰风格的影视音乐。

  (二)排箫

  1.学生聆听排箫曲《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同时见书89页,了解排箫的乐器特点。

  2.聆听电影音乐《杀死比尔》中的排箫曲《孤独的牧羊人》,再次体验排箫的音乐特点。

  三.总结

  1.学生总结这节课令你印象深刻的音乐知识

  2.学生小结欧洲音乐特点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03-03

高中曲艺音乐教学设计05-16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04-12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优秀)10-04

高中音乐《流水》教学设计02-05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通用】07-20

高中音乐《鳟鱼》教学设计01-03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04-12

(实用)高中音乐教学设计10-02

(精华)高中音乐教学设计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