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08 17:29:57 设计 我要投稿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大全(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大全(15篇)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背景

  (示狼牙山风景图)同学们,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这就是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风景区。在这里,有一座特别的建筑,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它记录着五位英雄的动人故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1941年的狼牙山,一起去认识这五位英雄。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一读)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壮士?(勇敢的)

  勇敢到什么程度才能被称为壮士呢?你觉得是为胜利能牺牲自己生命的人。好,把你对壮士的理解读进课题里。

  4、从课题中,我们对壮士的品质有了初步了解,相信走进课文,我们还能了解到壮士们更可贵的品质。

  二、检查字词,理清脉络

  (一)字词部分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你能读准确吗?

  (出示)大举进犯、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叽里哇啦、纷纷滚落

  请你来读,哦,坠落山涧,请再来一次,咱们一起读读。

  2、这一组谁来读?男生读、女生读

  (出示)全神贯注、昂首挺胸、居高临下、斩钉截铁、热血沸腾、壮烈豪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哦,很自豪、很骄傲、很有力量)

  3、这两组词语,描写对象有什么不同?(是的,一组是描写五壮士的,另外一组是描写敌人的)

  描写对象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同学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如果能像这样关注到两组词语所表达的不同感情色彩,那你对人物的理解一定会更加深刻。来,体会着这些词语表达的感情,我们一起来读读。

  4、在抄写这些词语的时候,你有什么收获与大家分享?

  你提醒大家,“昂”字不要多了一撇

  你认为写“豪”字的时候,可以把上半部分写扁一点,这个字就美观多了,咱们也来试试。

  (二)理清文章脉络

  1、词语预习得不错。你对课文内容了解多少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预习学习单的第二题,然后我们再一起交流。

  2、好,你们小组先来。

  你们认为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全文可以分为五部分,分别是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大家同意吗?

  文章就是按照这样一个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五部分向我们展现了五位壮士的英雄事迹。

  三、合作学习,细读感悟

  1、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不仅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也对五壮士有了初步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五壮士的英雄品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深入到课文中,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读,走进五壮士的内心世界。下面,请同学们对照学习提示用心品读课文,一会我们来交流。

  (出示自学提示)哪位同学来读一下,从中我们提炼出“划、圈、品、读”四字学习法,按照这个方法去读书,相信你一定会收获很多。

  2、全班交流,引导体验

  大家学习得很认真,讨论得也很热烈。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五壮士的哪些言行让你震撼?哪个小组先来?

  ①五壮士包括哪些人?

  ②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画出关键词理解。

  (班长:“沉着”:镇定、不慌张――神态描写;

  葛振林:“满腔怒火”――心情描写;

  宋学义:“扔手榴弹抡一个圈”――动作描写;

  胡德林、胡福才:“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表情描写;“瞄准射击”――动作描写。)

  ③从这些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

  (战士们英勇善战,对敌人无比的恨。)

  师相机指导:学了这一段,我们作文时,描写人物要注意把语言、心情、动作、神态描写具体,还应注意学习概括描写与具体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④带着自己的感受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3)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带头向棋盘陀走去。默读思考:

  ①摆在战士们面前的是两条什么路?他们是如何选择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②班长在面对生死抉择时,是什么态度,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③“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用这样的语气读一读。

  ④战士们与班长的想法一致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热血沸腾”――内心状态;“紧跟”――动作。)

  这里,战士们没有多余的语言,只用行动告诉了我们他们做出了与班长同样的选择,表现出战士们崇高的牺牲精神。

  (4)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的头上砸去

  这个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带着体会读。

  (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石头非常密集、迅猛,体现了壮士们杀敌的决心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5)说罢,他把那只从敌人手里从悬崖往下跳

  ①画出五壮士跳崖前的动作,从中体会到什么?

  ②五壮士喊出了什么口号?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这仅仅是五壮士的心声吗?

  (这不仅是五壮士的心声,也是我们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让我们一起读出这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声音吧。

  四、回顾升华:

  课文几次写了战士们胜利地完成了任务?重点写了哪一次?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了两次,

  第三自然段有一次,第六自然段有一次。重点写了第二次,这样写更突出了五位壮士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突出了他们高大的形象。)

  (一)品读“引上绝路”部分

  A、品读“走”

  课件出示: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部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哦,你们交流的是这一部分。

  哦,你们对两条路所代表的不同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一个“走”字,最能表现班长马宝玉不怕死的英雄气概。

  说得非常好,两条路,要么生,要么死,在生死关头,为了群众和部队主力,马宝玉选择了牺牲自己。

  让我们斩钉截铁地读读这句话。

  一个“走”字斩钉截铁,充分表现了马宝玉的英雄气概。

  B、品读“紧跟”

  请你们接着交流

  你们认为一个“跟”字能够表现战士们的勇敢。

  你们小组有不同意见。

  哦,你们认为应该是“紧跟”,这样才更能表现出战士们的勇敢。

  大家同意吗?很有道理。

  明明知道这是一条绝路,但战士们DD(生接读)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明明知道这是一条绝路,五位壮士――(生接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部队主力

  小结:壮士们这一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五壮士?

  就是这种义无反顾,就是这种豪不畏惧,感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板书:豪不畏惧)这就是我们――(生齐读课题)豪不畏惧的《狼牙山五壮士》

  过渡语:刚才我们抓住一个“走”字,细品一个“紧跟”,逐渐走进了五壮士的内心。哪个小组接着交流?请你们来。

  (二)品读“顶峰歼敌”部分

  A、品“举”

  课件出示: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你能联系上文中马宝玉受伤的细节,从一个“举”字感受到他的勇敢、坚强,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你想读读这句话。

  这位同学重点处理了马宝玉的几个动作,读得非常生动。大家也来试试。

  你看,处理好重点词语,就把人物读活了。

  B、品“砸”

  请你接着交流。

  你从“砸”字中体会到战士们的力量大,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

  你觉得作者把石头比作雹子,不仅说明力量大,还说明速度也非常快。

  你觉得这个比喻还表现出了战士们必胜的决心和对敌人的仇恨。

  说得太好了。此刻的石头,也被赋予了生命和感情,顿时,(生接读)石头像雹子一样

  像这样体会着人物的感情去读,就会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就用这种方法,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好,读出了壮士的英雄气概。

  小结:壮士们这一举,这一砸,尽显英雄本色。在枪尽弹绝的情况下,他们宁死也要与敌人血战到底。

  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五壮士?

  就是这种勇敢顽强,就是这种宁死不屈,感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板书:宁死不屈)这就是我们――(生齐读课题)宁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

  (三)品读“跳下悬崖”部分

  此时,前是万丈深渊,后是咆哮之敌,是玉碎还是瓦全?他们毅然做出了选择。出示课件:最后一部分。

  哪个小组来交流对这一部分的收获。

  A、品“屹立”

  你们认为“屹立”这个词语最能表现出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哦,屹立就是站得很直。有点道理,你还有补充?就是像山一样笔直不动摇的挺立着。非常准确。

  是啊,此时五们壮士屹立在顶峰,像山一样雄壮、巍峨。这是怎样一幅画面?(出示画面)(师引读课文)

  B、品“望”

  读了这一段,还有哪个动作感动着你?请接着交流。

  说得非常好,同样是一望,意义不同,感情也不同。眺望远方,他们看到了成功转移的部队和群众,这是满怀深情的一望;

  回头望望,他们看到了正在向山顶爬的敌人,这是无比轻蔑的一望。

  想像一下:他们还望到了什么?

  是的,想到群众和部队已经成功转移,面对死亡,他们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这就是―(视死如归)

  来,带着你的感受,让我们把这幅画面读进心里。

  C、品读“跳”

  同学们,生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此时此刻,假若能再给他们一点点的时间,你认为他们会想些什么?

  小结:说得真好!在祖国和生命之间,他们毅然选择了前者,这种精神、这种气概,正是来自于对祖国,对人民深深的爱呀。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对烈士深深的敬仰,再读这一段。(生齐读此段)(开头到‘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

  D、理解最后一句

  引读:此时,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小结:这豪迈的声音告诉我们,这是怎样的五位壮士?

  这就是我们的――(生齐读课题)舍生取义的《狼牙山五壮士》

  此时,让我们把这五位壮士的名子深深刻在心里,他们是:(课件出示)

  五、拓展升华,激发情感

  1、五位壮士的英雄壮举,彻底征服了疯狂的日本鬼子。在五壮士的跳崖处,他们列队向五壮士行了日本军礼!这难道不是最大的胜利吗?

  让我们用朗读来告诉他们:这就是我们英雄的狼牙山五壮士!(生齐读此段)

  2、五壮士的英雄壮举创造了奇迹:葛振林、宋学义被一棵树卡在半山腰,奇迹般的生还。这奇迹的发生难道不是被五壮士的英雄壮举所感动吗?

  让我们用朗读来告诉世界:这就是我们英雄的狼牙山五壮士!(生齐读此段)

  3、让我们一起背诵这段,把这幅画面铭刻在心里吧。(出示画面,背诵)

  六、课堂总结,推荐阅读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带着一份感动,重温了七十多年前那难忘一幕的几个片断,对五位英雄的品质有了进一步了解,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在八年的战史上,还有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值得我们学习,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读书和上网,继续去感受他们的英雄形象。出示课件:

  1、拓展阅读:

  《北国雄师――赵尚志》

  《中国陆军战神――张自忠》

  《中华空军勇士――阎海文》

  《甘将热血沃中华――赵一曼

  五壮士虽然跳下了万丈悬崖,但是他们奋勇歼敌,英勇跳崖的壮烈场面却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他们那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无数革命战士抛头颅、洒热血。同学们,让我们再去读一读第五段,再去细细地体会体会五壮士坚强不屈,英勇豪迈的伟大精神吧!

  2、五位壮士英勇地跳下了山崖,同学们你们想对五位壮士说些心里话吗?想说些什么?(指名回答)看得出同学们的心情非常复杂,想通过朗读把自己的心情给表现出来吗?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吧!让我们带着对五壮壮士无限崇敬之情,带着对敌人无比痛恨之情一起朗读课文第五段。(生读,音乐起)

  3、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例句: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仿写: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带着__________________,带着__________________壮烈跳崖。

  4、学完课文,你一定有更多的感悟,将这些感悟写下来吧,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五壮士说的最让你难忘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让你刻骨铭心的一个镜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想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填空

  接受任务――()――()――()――跳下悬崖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讨论,认识五壮士在顶峰歼敌、英勇跳崖的英勇豪迈,体会五壮士爱人民、恨敌人的思想感情。

  2、带着对五壮士的无限崇敬之情,重音鲜明、节奏有变化地朗读课文四、五段,提高朗读水平。

  3、了解四、五段课文是通过详写五壮士的神情、动作、语盲来表现五壮士的英勇豪迈的。

  4、理解巩固课文的重点词语,进行句子训练。

  【教具准备】

  幻灯片、投影仪、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检查宇词,复习导入

  1、师:昨天老师告诉大家,今天这一节课一开始要检查字词,给大家一分钟,再读读记记课后第四题的词语,并复习一下重点词的意思。

  2、师主持检测:

  ⑴ 听写:

  崎岖、山涧、横七竖八。

  ⑵ 看意思写词语:

  斩钉截铁、居高临下。

  3、学生自批、订正,师反馈。

  4、师:上节课,我们还给课文分了段,课文分五段。这五段中写得比较详细的是哪三段?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四、五段,研究一个问题:第四、五段课文中,五壮士的英勇豪迈表现在哪里?是怎样写详细、写具体的,用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读出五壮士的英勇豪壮。

  二、学第四段,以情促练

  1、(生自由读4、6自然段)思考:

  这一段中五壮士的英勇豪壮表现在哪里?他们在顶峰是怎样英勇歼敌的?

  2、师:他们就是这样,在顶峰英勇歼敌,与敌人血战到底。在顶峰歼敌的战斗中,写得最详细的、五壮士最令你感动的举动是什么?

  (石头砸。)

  3、(出示幻灯)这幅插图描绘的就是五壮士用石头砸向敌人的壮烈一幕。第五节中,哪部分内容是描绘这幅插图的。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用( )括出来。

  4、(生自由读括号中的内容)思考:

  课文是怎样把“石头砸”写详细的?哪些词句令你感动?

  交流:

  ⑴ 猛地举起。

  ⑵ “同志们,用石头砸!”:

  (个别读→评(大声、重音)→师范读一齐读。)

  ⑶ 句子对比:

  ① 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向敌人头上砸去。

  ② 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

  (自由读→比较不同→书上为什么用第一句。)

  ⑷ 师:五壮士不顾激战数小时的劳累,不顾累累伤痕的剧痛,把一块块磨盘大的石头猛地举起,狠狠地砸向敌人。此时,他们的决心是什么?中国人民的仇恨是什么?

  ⑸ 师:想到这一切,怒火在他们心中燃烧,他们决心用最原始的武器──石头,向敌人讨还血债,与敌人血战到底。这句句子用上两个“带着”,不仅把石头写活了,更重要的是写出了五壮士的英勇豪壮。

  ⑹ 指导朗读:

  自由读→个别读→评(两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砸”前稍作停顿,“砸”念重音)→师范读→自由读→齐读。

  三、学第五段。

  1、(师配乐范读)思考:

  第五段中,最能体现五壮士英勇豪壮的一幕指的是什么?

  2、师:请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自由读读第五段,想一想;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3、师: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模仿“石头像……带着……带着……”这句话,从课文中找依据,用“带着……带着……”试写一句话。

  4、汇报交流:

  ⑴ “胜利的喜悦”:

  从哪儿体会到的`?(齐读)五壮士知道自己将要牺牲了,为什么脸上还要露出胜利的喜悦?

  (再读:轻缓、带着眷恋。)

  ⑵ “对敌人的憎恨”:

  从哪儿体会到的?为什么砸枪?是砸自己的枪吗?

  (朗读:“砸碎”重读)喊口号(有力,末字处长)

  ⑶ 除了这两个“带着”,还有别的吗?课文是怎样详写五壮士跳崖的?

  (理解“相继”。)

  五壮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为什么能昂首挺胸,像冲锋一样,相继跳崖?

  (相信抗战一定会胜利──“抗战必胜的信心”。)

  (朗读:注意重读。)

  5、学生校正、修改,并有感情地读自己写的句子。

  6、师:五壮士用自己的壮举,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证明了,中国人民是──的,所以课文结尾说──(学生接读)

  (指导朗读;高昂,读出“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气魄。)

  四、回应目标,总结全课

  1、学到这儿,五壮士的英勇豪壮表现在哪里,课文是怎样写详细的,大家明白了吗?

  课文是抓住了五壮士的动作、语言、神态,详写“用石头砸”和“英勇跳崖”,以此来表现五壮士的英勇豪壮(板书),以此来证明这五位战士是壮士。

  2、下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为什么这三段要写得详细。现在,让我们全体起立,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段;(生读)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历史,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在反复读文后,依据课文内容,我思考并写了三首小诗。以飨共享。

  七连六班五壮士,艰巨重任毅然接。

  诱敌上山将敌阻,生死面前勇当先。

  鱼水情深化智慧,勇歼众敌心无怯。

  跳崖壮举英雄堪,忠魂铿锵乾坤现。

  七连六班五战士,生死面前显无畏。

  艰巨重任毅然接,鱼水情深化智慧。

  诱敌上山将敌阻,狼牙山上洒血泪。

  跳崖壮举谓英雄,中华儿女尽吾辈。

  长虹气贯狼牙山,七连六班好儿男。

  诱敌上山把敌歼,战至最后一颗弹。

  鱼水手足化仇恨,视死如归血犹残。

  跳崖壮举谓英雄,倭寇不灭誓不还。

  悬崖含笑一纵身,云天丽日忆忠魂。

  《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属精读课文。三首“小诗”都显易地告诉我们: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课文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五壮士的崇敬与颂扬,对敌人的入骨仇恨。课文中英雄事迹感人肺腑,人物形象高大鲜明。他们的感人事迹所体现的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已成为全民族共有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在细读并感悟文本后,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两点: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⑵、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目标有了,课堂教学的方向就清楚了。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即,有感情地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尤其是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及片段的品味、感悟、诵读与背诵,进一步感受五壮士的英雄形象及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二、教法、学法。

  本节课中,我重点采用了引导学生读书和品析词句的方法进行教学。有人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显然,此语凸显并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尤其是朗读是小学生学习课文最根本的方法。就读的形式而言,我力求多样化。有凸显自主的自由读,有个性鲜明的示范读,有情语兼容的齐读,还有个别读,分角色读等等。读书,在语文教学中,它既是一种手段,也是目的,即通过读来引导学生明白语言文字浅层及背后的深刻,同时,又在读中品,品中读,来进一步提高读的能力与水平。品析词句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手段与途径。因此,在这一节课中,我先后多处紧扣关键句,并抓句中的关键字词深挖并体会文字背后的真正含义。引导学生明白“读书要学会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文字,做到字字入目;另一只眼睛看到文字背后,体会文字的。”如此,文字得到了训练,课文也读“深”了,读“透”了。学语文,是为了什么?一句话,用语文,运用来自生活的语言,同时,又学会在生活中去运用语言。学法上,我主要采用引导学生读书和引导学生品析、感悟的方法,旨在课堂中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

  三、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教学过程大致分为如下七个环节:

  ㈠、三读课题,初识“壮士”。

  课伊始,我引导学生“三读”课题,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并感受“壮士”的英勇形象,同时,步步引导学生体会读课题也有大学问——即,得做到“眼到”“心到”“情到”。何为眼到?即看准了,写正确了。何为心到?即读后有思考,理解了再读。又何为情到?即,引领学生体会到一定的情感后,再带着情感读。如此,真正体现了读书的层次性,而不是简单、机械地反复读“无用”之书。

  ㈡、整体读文,诱启情感。

  学习任何一篇课文,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是十分必要的。假如课堂上没有整体感知的环节,我认为是不完整的。实践证明,没有学生充分地感知课文,就不可能有学生富有鲜明个性的感悟与体会。此环节,我不仅将安排近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且充分地读文,还于读后设计了“读了课文后,你心里是什么心情?”这样一个问题。如此安排,将会起到一石三“鸟”之效。其一,学生在自由读文的基础上,感知了课文的大意。其二,学生在自由读文的同时,实践着读课题时提出的“眼到、心到、情到”三个不同层次的读书要求。其三,读文后,学生在诉说内心情感的同时,也为下一环节再识“壮士”作了一定的情感铺垫。试想,学生心里究竟会是什么情感?我想,一定是充满了对五壮士的敬与爱,对敌人的仇与恨。这两种情感是相互的,交融的。也就是说,学生对五壮士的敬与爱越深厚,对敌人的仇与恨则越入骨。换言之,学生之所以对敌人有着入骨的仇与恨,是因为学生对五壮士有着深厚的敬与爱。

  ㈢、学习“跳崖”,再识“壮士”。

  之所以在学习课文内容时,先引导学生学习最后一部分——“跳崖”,是因为这部分是整个课文情感的高峰。当然,在解读教材的同时,我也在思索着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真正在这一部分中再识壮士?”除了引导学生反复读书外,还必须借助这一部分中的关键句。通过对关键句中字词的品读与赏析,进而去感受五壮士的壮言、壮举。如,引导学生品读“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一句,则抓住“砸碎”“第一个”“纵身”“昂首挺胸”“相继”等词语,从中体会到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和五壮士那视死如归、英勇顽强、宁死不屈及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再如,引导学生品味“五位壮士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一句时,抓住“眺望”“望望”两个词,在引导理解与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深挖其。质疑:透过“眺望”一词,你能体会到五壮士怎样的内心?(生:喜悦)因什么而喜悦?再质疑:透过“望望”一词,你又能体会到五壮士怎样的内心?(生:可笑)因什么而可笑?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品后再读。这样,文字得到了训练,语感得到了培养,语言得到了积累,情感也自然得到了升华。

  ㈣、学习“抉择”,又识“壮士”。

  试想,除了五壮士“英勇跳崖”这一部分外,还有哪一部分最为之感动呢?当我反复读文后,我的理解是“引上绝路”这一部分最为之感动。因为这是一次生与死的抉择,即摆在五壮士面前有两条路:一为生路,一为死路。但这一选择却是在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所做之抉择。原本他们完全可以顺利撤走,可当他们想到为了让已转移的群众和连队主力更安全些,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死亡之路。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真正感悟这一层。我引导学生在读这部分后,体会重点句子“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在具体引导体会时,重点抓住“斩钉截铁”“走”两个字词来体会。在此,我曾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学生,思考:班长言语中的一个“走”字,能体会到什么?反复品读,细细琢磨,我得到了很多答案——是态度之坚定,是决定之果断,是斗志之高昂,是对人民之深爱,是自我牺牲之壮举。不言而喻,一个“走”字,看似简单明快,但极为丰富。

  ㈤、二次“痛歼”,直面“壮士”。

  这两个部分的内容及方法的描写上,有类似之处,都是通过五壮士的“壮举”“壮言”来体会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都明白: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课堂教学是要变化的。为了使课堂教学过程有变化,我设计了先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读书并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一位壮士;然后进行着“采访壮士”的环节。“采访”检验的是读进去没有,“采访”检验的是学生会不会表达,“采访”也为课堂教学增添了几份乐趣。思考了,就会有收获。学生收获的是语文,老师收获的是经验。通过采访五位壮士,让学生设身处地地领会五壮士的内心世界。万变不离其宗。无论采访哪一位“壮士”,他们的回答即使语言表述不一,但内心深处的想法是一样的'——充满了对战友与群众的爱,同时充满了对敌人的恨。这一切,将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结为三点:即军民鱼水、兄弟手足、恨敌入骨。而这一切的鱼水情,手足情,仇恨情,都源于五壮士内心深处的那份真挚的爱国深情。

  ㈥、激“愤”发“仰”,敬仰“壮士”。

  巧了,暑假里,我到南京参观了抗日战争纪念馆。在导游的解说下,我静静聆听着,心中除了对日寇的仇恨,除了对死去战士的崇敬,其他任何杂念都没有了。日前,当我选定了《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并在反复读文后,内心对日寇的仇恨和对为抗战胜利而牺牲或战斗过的战士的崇敬情感再次油然而生。于是写下了一首自由诗。课堂上,我于这一环节出示诗,并朗诵给学生听,以此,让学生在情感上再次达到共鸣。此举,学生将从心底里记住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而英勇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记住那千千万万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阵亡将士们。同时,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情,这样的爱,这样的仇,这样的恨,走出课堂,走向生活。

  ㈦、回归课题,铭记“壮士”。

  在即将结课时,我出示了本单元“日积月累”中描写英雄人物的一组成语,同时,让学生用这些词去填空:()的五壮士。在这一“填”一“读”中,学生恍然明白,原来,这就是英雄呀!并且进一步体会到课题中的这个“壮”字,其实已包含了这些词语的所有。不言而喻,“壮士”即英雄。瞬间,五壮士的形象及内心世界在学生的心中也越来越高大。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4

  授课地点:五二班教室

  授课班级:五年级二班

  主讲人:代隆超

  一、课题22、狼牙山五壮士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五位战士为掩护部队和群众转移,诱敌上山,英勇奋战后跳崖的故事。

  三、学情分析: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发生时间距离现在很久远,而现在的小学生出生在新时期,生活条件较好,受苦较少,他们很难想象到战争时代的苦难和当时危急的情况,很难理解壮士们的做法,这样就不利于激发起他们真正的感情,所以要善于引导,通过故事背景的介绍、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朗读的培养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敌人的仇恨。

  四、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o “词语“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快速默读o “课文“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3、理解课文内容,重点品读写狼牙山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4、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中领悟一些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五、教法学法:讲授法

  1、引导学生学会结合资料了解时代背景,阅读文本,体会情感的方法。

  2、学会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主动参与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发展的综合语文素养。

  六、教学重点:

  阅读课文内容,领悟本文的表达方法,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

  七、教学难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并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八、教学课时:两课时

  九、教具:PPT课件

  十、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o “词语“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快速默读o “课文“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3、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中领悟一些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快速阅读的o “方法“方法,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背景

  (PPT展示狼牙山风景图)同学们,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这就是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风景区。在这里,有一座特别的建筑,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它记录着五位英雄的动人故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1941年的狼牙山,一起去认识这五位英雄。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一读)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壮士?(勇敢的)

  勇敢到什么程度才能被称为壮士呢?你觉得是为胜利能牺牲自己生命的人。好,把你对壮士的理解读进课题里。

  4、从课题中,我们对壮士的品质有了初步了解,相信走进课文,我们还能了解到壮士们更可贵的`品质(出示学习目标),学生初读课文

  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o “词语“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3、快速默读o “课文“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填写课后第二题。

  二、检查反馈

  (一)字词部分

  出示生字,学生学习,同桌互查

  2.同学们通过学习了课文,这些词语你能读准确吗?抽学生读,同学纠错。

  (出示)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3、这一组谁来读?男生读、女生读

  (出示)全神贯注、昂首挺胸、居高临下、斩钉截铁、热血沸腾、壮烈豪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哦,很自豪、很骄傲、很有力量)

  4、这组词语,描写对象有什么不同?(是的,是描写五壮士的)

  描写对象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同学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如果能像这样关注到词语所表达的不同感情色彩,平时多收集,那你对人物的理解一定会更加深刻。来,体会着这些词语表达的感情,我们一起来读读。

  5、在抄写这些词语的时候,你有什么收获与大家分享?

  你提醒大家,“昂”字不要多了一撇

  你认为写“豪”字的时候,可以把上半部分写扁一点,这个字就美观多了,咱们也来试试。

  (二)理清文章脉络

  1、生字词语学习得不错。你对课文内容了解多少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学习目标单的第3题,然后我们再一起交流。

  2、好,你们小组先来。

  你们认为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全文可以分为五部分,分别是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大家同意吗?

  文章就是按照这样一个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五部分向我们展现了五位壮士的英雄事迹。

  三、自由读一部分,思考:五位壮士接受了什么任务?

  四、合作学习“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部分,细读感悟

  1、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不仅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也对五壮士有了初步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五壮士的英雄品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深入到课文中,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读,走进五壮士的内心世界。下面,请同学们对照学习提示用心品读课文,一会我们来交流。

  (出示自学提示)哪位同学来读一下,从中我们提炼出“划、圈、品、读”四字学习法,按照这个方法去读书,相信你一定会收获很多。

  2、全班交流,引导体验

  大家学习得很认真,讨论得也很热烈。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五壮士的哪些言行让你震撼?哪个小组先来?

  ①五壮士包括哪些人

  ②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画出关键词理解。?

  (班长:“沉着”:镇定、不慌张——神态描写;?

  葛振林:“满腔怒火”——心情描写;?

  宋学义:“扔手榴弹抡一个圈”——动作描写;?

  胡德林、胡福才:“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表情描写;“瞄准射击”——动作描写。)?

  ③从这些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

  (战士们英勇善战,对敌人无比的恨。)?

  师相机指导:学了这一段,我们o “作文“ 作文时,描写人物要注意把语言、心情、动作、神态描写具体,还应注意学习概括描写与具体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④带着自己的感受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3)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默读思考:?

  ①摆在战士们面前的是两条什么路?他们是如何选择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②班长在面对生死抉择时,是什么态度,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③“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用这样的语气读一读。?

  ④战士们与班长的想法一致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热血沸腾”——内心状态;“紧跟”——动作。)?

  这里,战士们没有多余的语言,只用行动告诉了我们他们做出了与班长同样的选择,表现出战士们崇高的牺牲精神。?

  五、小结本节课收获,布置作业

  继续预习课文。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5

  古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个“疑——思——学”的读书顺序,揭示了学生求知规律,也启示我们教师要把“疑”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去。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教师巧设疑问,以疑激学,让学生在疑中思,思中学,学中疑,是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下面谈谈我是怎样运用这个“疑”字来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

  (一)设疑

  《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课文通过五壮士的英雄事迹,赞颂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抗战到底的坚强决心和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壮烈精神。全文突出了一个“壮”字。因此,教学时可扣住这个“壮”字进行设疑。

  新课伊始,在揭示课题时,让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从《狼牙山五壮士》这个课题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

  2.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五壮士“壮”在哪里呢?(造成悬念,激发兴趣)

  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地位,既给学生指明了学习方向,又激发了他们的思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急于读课文,去寻求答案。

  (二)思疑

  这个层次的教学是学生从分析问题过渡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学生思维待以发展和提高的好时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思疑解惑呢?现代认识学派认为:“教师不把学习的主要内容现成地告诉学生,而必须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去内化。”教学中,紧扣“壮”字这个疑点,抓住文中体现“壮”的语言、动作和心里活动,引导学生认真研读,分析探讨,多方品味,让学生在议中思疑,思中释疑。

  1.五壮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掩护任务的?这说明了什么?

  2.五壮士是怎样诱敌上山,英勇杀敌的?表观了什么?

  3.准备转移时,摆在五壮士面前的是两条什么样的路?他们选择了哪一条?为什么?

  4.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后,是怎样高喊着口号与英勇跳崖的?这表现了什么?

  通过以上四个问题引导学生逐层品味,步步深入,体会五壮士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受任于危难之际的.“壮志”;诱敌上山,英勇杀敌的“壮行”;面对生与死两条道路抉择时的“壮举”以及宁死不屈、英勇跳崖的“壮烈”。这样,学生对五壮士“壮”的光辉形象便有了一个较深刻的认识。

  (三)质疑

  这个层次的教学就是教师在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课文内容和中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着眼全文,围绕“壮”字这个中心,把还存在的疑问提出来。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和点拨,主要是让学生畅所欲言,去分析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五壮士“壮”的内涵。

  设疑教学,能使每位学生的学习真正指向自己的疑难处,而且疑难问题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这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应放在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①课前搜集抗日故事,了解抗战英雄。

  ②有条件的地区可听取抗日老英雄的报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情感。

  1、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刘胡兰舍生取义的英雄事迹。1937―1945年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八年。这八年,我中华大地涌现了无数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

  2、课前,请同学们搜集了抗日战争时期可歌可泣的抗敌故事,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板书:《狼牙山五壮士》

  4、请大家注意“壮”字的写法,注意和“状”区别。“壮”可以怎样组词?

  是啊,同学们!五位英雄,五位壮士,他们在狼牙山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了五壮士一件什么事?

  2、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3、自学生字新词。

  4、自学检测:

  ①认读生字与写字。

  ②课件出示:

  居高临下昂首挺胸全神贯注斩钉截铁热血沸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大举进犯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叽里呱啦纷纷滚落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仔细体会读第一行与读第二行的不同感受。

  ①指名读,接龙读。

  ②边读边谈感受。

  ③齐读

  三、熟读课文,梳理记叙顺序。

  1、1941年秋天,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五壮士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精神感动着今天的我们。课文的描写再现了当时的动人场面,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读不熟的语句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4、本篇课文哪个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哪些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呢?板书:接受任务跳下悬崖

  5、课文的2―5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写的什么?能跟老师一样给每部分标上一个小题目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四、反复练读,读中感悟重点词语。

  1、同学们,狼牙山五壮士接受任务,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绝路,英勇跳崖的故事中,哪些场景最让你感动?

  读到特别能打动你的词句,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感悟词语。

  ②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③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这种恨与爱,是五壮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力量之源,是党所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战士们的力量之源,也是敌后抗日根据地英雄儿女们的力量之源。这句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五、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写得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课前请同学们搜集、摘抄了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请读给同学听。

  2、过渡:华夏大地,历经了多少沧桑,正是这些大气凛然、无所畏惧的英雄人物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外来侵略感人肺腑的乐章。让我们把思绪再次拉到1941年秋天的易县狼牙山,再次感受五位壮士的英勇无畏。板书课题

  3、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

  说得好!不是一般的战士,这个“壮”字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呢?

  二、研读痛击敌人,感悟英雄气概。

  五壮士在诱敌上山、痛歼敌人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场面深深打动了你。让我们细细地读课文,我们会发现这些场面有的让我们感到痛快淋漓,有的让我们感觉热血沸腾。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勾画出来,用心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①谁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分别指谁?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②从描写五位壮士的语言中,从带点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象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力气;胡德林和胡福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③教师引读,指名读,读出对敌人的痛恨。

  ④A、在五壮士的浴血奋战下,敌人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B 、“一次又一次”、“横七竖八”说明了什么?

  ⑤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导学第三自然段――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课件出示:

  引上绝路

  ①请同学凭自己的理解朗读“引上绝路”部分。(朗读评价)

  ②读书不光要读,还要想,这段话中的“绝路”是什么意思?(死路)

  课件出示DD狼牙山顶峰图片

  这就是狼牙山顶峰,为什么说它是一条绝路啊?请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

  ③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④班长明明知道这是条绝路,为什么还要选择走这条路呢?请你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教师:是啊,班长心里想的是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的安全,根本没想到自己。

  ⑤战士们又是怎样想得的呢?你通过哪个词知道战士与班长的想法是一样的?

  学习“紧跟”一词,不要“紧”字与加上“紧”表达的效果一样吗?

  ⑥指名读: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请说出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⑦朗读指导:

  通过这段的理解,我们知道五壮士是怎么样的人?板书:不畏牺牲

  因此,我们读班长的话要读得坚定、果断;读“热血沸腾”要高昂,从而表现五壮士那高涨的情绪。

  教师引读,学生跟读。“走哪一条路呢?”(学生接读)

  3、自学4、5自然段――引上顶峰,英勇歼敌

  ①默读这个部分,你体会到五壮士是怎么样的人?(板书:英勇顽强)

  你从哪里看得出来的?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②、(出示课件DD班长砸的画面)

  这就是班长用石头砸向敌人的场面,请大家默读这部分课文,边读边勾画描写班长动作的词语,并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③、课件出示:

  A、“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

  “举起一块石头”哪个句子更好一些,为什么?

  A、顿时,石头象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④练读4、5自然段指导,指名朗读。

  三、研读英勇跳崖,感受勇于献身的精神

  1、请同学们高声朗读课文6―9自然段。

  我想读完后会有一个词跳入你的脑海里,是哪个词?

  (英勇壮烈、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3、课件出示:“屹立”图片。

  A、你能看出课文哪几句描写的这幅画面的内容吗?

  B、他们当时的表情如何?

  引导理解“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

  齐读这句话。你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为什么他们有这个表情吗?

  齐读: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4、五壮士是怎么跳下悬崖的呢?再读他们跳下悬崖的句子,边读边想当时的情景。

  5、课件出示:跳下悬崖画面

  看到这个画面,请同学们拿好课本,再读五壮士跳崖的句子。

  (齐读6―8自然段)

  6、引读课文: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一声声口号响彻云霄。这是(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7、从五壮士的口号中,你读出了什么?

  “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指的是什么?

  这只是赞颂五壮士视死如归、壮烈豪迈的英雄气概吗?

  四、激发情感,以情促写。

  同学们,为了纪念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易县人民政府在狼牙山的顶峰修建了纪念塔。聂荣臻同志亲笔题写塔名“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图片:巍然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的五壮士以及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1、面对着英勇跳崖的五位勇士,面对着汉白玉的纪念碑上那金色的大字,今天的你想说些什么,请同学们书写下来。

  2、请同学们放下笔,读一读面对着五勇士,面对着纪念碑你想说的话。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2、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更多资料

  板书设计:

  22、狼牙山五壮士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五壮士的英勇豪壮,不怕牺牲、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引导学生领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和根据不同感受朗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准备:

  1、课件。

  2、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一读课题。

  2、理解“壮士”,二读课题。

  (“壮士”是什么意思?就是豪壮而勇敢的人。)板书:勇敢、豪壮――强调“心到”。

  二、回顾课文,诱启情感。

  1、师:上节课我们已读明白了,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主要写了五个部分,分别是那五部分?(板书: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2、师:结合板书,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交流)

  三、学习“跳崖”,悟――死得“悲壮”。

  师:请快速浏览课文,看课文哪部分的描写是最令人敬佩、最为之自豪的?也是最壮烈的?

  1、读“跳崖”部分。(指名读第6段)

  2、师生评价读得怎样?

  3、品味重点句。

  预设(一)句子: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1)、个别读。

  (2)、师:从他们脸上的表情,你看到了什么?仅是脸上在笑吗?(不仅脸上在笑,心里也在笑。)

  思考:他们会是在笑谁?为什么而笑?这是一种怎样的笑?

  预设(二)句子: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1)指名读,谈体会。

  (2)师生评,齐读。在跳崖之前壮士们的动作、语言也能体现悲壮。(说、砸、走、跳、昂首挺胸)

  3、播放壮士跳崖视频,激发情感。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杀敌、英勇跳崖的形象仿佛就在眼前,请看电影:

  (1)谈体会,师:同学们,读了课文,观看了这悲壮的一幕,你想说什么吗?(感动、伤心、敬佩...(教师补充资料:当追赶他们的日军士兵来到悬崖,看到五壮士跳崖的壮举后,竟然列队脱帽向五壮士表示敬意。

  (2)师生合作朗读这部分,师:让我们一起读出对五壮士由衷的敬意!读出五壮士坚强不屈、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4、总结学法:

  (1)同学们,这部分,我们是按照怎样的方法来学习的?

  (2)交流,课件出示学法。

  师:五名壮士的勇敢与豪迈,坚强与悲壮不仅表现在英勇跳崖这感人至深的一幕中,还表现在歼灭敌人的战斗之中。

  四、自读课文,感悟战斗的悲壮。

  自读课文(2――5段),用幻灯出示自读要求:

  1、学生读要求。

  2、按自读要求学习。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战斗过程中最能体现战士的勇敢壮烈的句子画出来。开始吧。

  3、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时,老师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

  a、“副班长葛振林打?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b、“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c、“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五、回归课题,铭记“壮士”。

  1、提供成语。师:在这一单元的“日积月累”中,有一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成语:临危不惧勇往直前大义凛然不屈不挠

  舍生取义视死如归慷慨就义顶天立地

  2、铭记“英雄”。

  师:回顾课文精彩的内容,这里的任何一个词都可以表现出文中五壮士的英雄形象。()的五壮士,其实,课题中的一个“壮”字就包含了这一切。此时此刻,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喊出这个响亮的课题吧!(生齐读课题)

  六、拓展:

  同学们,在抗日战争中,涌现了无数抗日英雄,让我们课外去了解了解,铭记英雄,勿忘历史!好吗?

  板书设计:

  22狼牙山五壮士

  接受任务掩护

  诱敌上山

  引上绝路战斗英勇豪壮

  顶峰歼敌

  跳下悬崖牺牲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学法引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朗读体会,阅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的良好的课堂氛围。基本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上课结束后,和同组教师议课,自己在回顾自己的教学,觉得这几个方面是需要改进的:

  一是运用媒体,创设情境时,教师的情绪未能带动同学入情入境。在课文重点处,运用视频,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重点内容。我在讲“英勇跳崖”时,演示五壮士在顶峰跳崖的壮烈场面,此时未能充分激发学生进入了情境,五壮士顽强的英雄气概和英勇气概还理解的不充分。

  二是在以情促读,总结读法,运用学法,读中感悟这一环节时,对文本的理解还不深入,应该从深度挖掘,充分与文本产生对话。我引导学生运用学法,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感悟战斗的悲壮时,虽然交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体现了从扶到放的教学特色。但仍然有牵引的嫌疑,还是没有放手让学生自主体会。每个学生还未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后要努力为自己的课堂营造一种“个性思想展现,交流意识浓厚”的良好氛围。

  三是教师的教学语言还要精炼、简洁,评价要多元化。要达到这一步,除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自己克服,我还要多学习别人的课堂

  教学经验,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提高,真正让自己的课堂成为高效课堂。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8

  教学要求

  1.学习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精神。

  2.按照提纲给课文分段,知道哪段详写哪段略写及其与中心的关系。

  3.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义,会用“斩钉截铁”“坚强不屈”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点

  知道叙述有详有略能够起到突出中心的作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往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体会这一行动的动机的'深刻内涵。

  一、回忆上节内容,引入本课任务

  指名朗读课文前三段,复习,引入本课时。

  教师说:五壮士接受任务后,引敌进入狼牙山,他们英勇杀敌,胜利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消灭敌人,为了战斗胜利,他们毅然作出了诱敌上绝峰,英勇献身的决定。那么后来情况怎样了呢?接着看第四段。

  二、学习第四、五段,自己朗读

  1.思考:向顶峰攀登的过程中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

  2.划出他们跳崖时的动作。从他们的动作你体会到了什么?(毫不犹豫,个人生死完全抛到了九霄云外。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令人叹服。)

  3.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的深刻含义。

  (五壮士是中国人民的代表,歌颂了五壮士在保卫祖国的伟大斗争中,英勇战斗,坚强不屈的崇高品质和英雄主义精神。)

  三、总结全文

  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课文记叙了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同敌人血战到底、英勇跳崖的故事。歌颂了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祖国解放,民族解放壮烈献身的崇高精神。)

  四、课题引申

  1.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体会中心。

  2.进一步理解课题,问:课文所表现的“狼牙山五壮士”的行为之“壮”,从课文中哪几方面可以看出来?五段中哪段是详哪段是略,为什么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我们要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方法。

  板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读悟结合,了解五壮士“顶峰歼敌,壮烈牺牲”的英勇豪迈,体会五壮士爱人民,恨敌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和还念之情。

  2练习重音鲜明,节奏有变化地朗读课文四、五自然段,学习用朗读来表达心中所感。

  3了解四、五自然段是通过详写五壮士的神情、动作、语言来表现五壮士的英勇豪迈。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初读课文,读通读顺;学习积累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

  分成(接受任务,诱敌上山,选择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5段);结合课后练习补写小标题;学习1、2自然段,凭借读悟结合初步感受五壮士的“英勇豪迈”。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

  二、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第4第5自然段。继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本色和壮士情怀还体现在哪里?

  三、学第4段,以悟促读

  1、默读第4。5自然段,思考:在顶峰歼敌的战斗中,写得最详细的,五壮士最令你感动的举动是什么?

  (用石头砸)

  2、出示画面,每一个读这篇课文的人都会被里面五壮士“砸石头”的举动所感动。

  a请你再一次读一读课文,课文哪些地方描写了这一画面?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钱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砸去。

  b再一次默读课文,课文是抓住五壮士的什么把他们砸石头写具体的?请拿起笔,一起来圈一圈

  c除了抓动作,还抓住什么来写?“同志们,用石头砸”,这是什么?这个是五壮士的语言。

  d读得怎么样?坚决吗?有力吗?肯定关注了这个感叹号!谁再来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e总结:抓住动作,语言写具体的。哪些句子令你感动?

  3、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砸去。

  出示原句与缩写句:

  ●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砸去。

  ●石头向敌人砸去。

  a不用比较,这两句话,你们肯定喜欢上面那一句。你还有什么发现?

  读出了五壮士对日寇的憎恨。

  读出了速度。

  b总结:此时,他们的决心是什么?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点?

  c那中国人的仇恨又是什么?

  (补充资料,日本人对中国的残害与屠杀的人口数目)看着这些触目尽心的数字,你想说什么?

  d怎么读,才能体现五壮士的英勇豪迈?自个儿读,反复读。

  读得真坚毅,从你们的脸上读出了坚毅。

  从你的朗读声中读出了决心与坚毅。

  e师小结:这才是英雄本色,这才是壮士本色,英勇顽强,血战到底,这样的战士才称得上“壮士”。

  四、学第5段,以练激情

  1、生边默读5段边思考:五壮士是带着怎样的思想感情跳崖的?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钱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砸去。

  a怎么读,才能体现五壮士的英勇豪迈,请自个儿读。反复读。

  读得真投入,从你们的脸上,我读出了坚毅。

  我从你们的朗读中读出了你的决心,你的坚毅。

  b我有个建议,力量全部集中在第二个砸字上(范读)将我们的朗读将日寇砸个粉碎。

  2、生凭借练习在课文中寻找依据,试着填写句子。(课件显示: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以后,带着—————带着————,昂首挺胸,相继跳崖。)

  a师范读6、7自然段

  b怀着崇敬的心情从第6段中找找,五壮士带着怎样的情感昂首挺胸,相机跳崖。

  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以后,带着—————带着————,昂首挺胸,相继跳崖。

  老师认为读这个句子的时候轻缓一些,带着对祖国人民的眷恋,一起读。

  为什么脸上会露出胜利的喜悦?

  还从第6段中体会到怎样的情感?

  3、汇报交流,相机深度开掘:从哪儿体会到的五壮士带着“胜利的喜悦”?填“带着口号”是否恰当?是自己的抢砸不砸?

  不能把武器留给日寇继续残害我们的同胞,这就是英雄本色,这就是壮士情怀。

  砸抢是对日寇的憎恨,那么口号呢?

  从另一句口号可以体会到什么?

  4总结,带着对党的热爱,带着对日寇的憎恨,跳下悬崖,这就是英雄本色,这就是英勇豪迈。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一读最后一段。

  5师播放五壮士“英勇跳崖”的电影片段;再次激发情感,师生诵读第6自然段,达成情感共鸣。

  深情诵读是一种缅怀,电影也是一种缅怀,让我们一起用电影来瞻仰五壮士的一举。

  看了电影,你们想说什么?

  相信大家一定被五壮士的跳崖的情节所感动,跳崖的时候表达的是一种“胜利的喜悦,对党的热爱,对日寇的憎恨”

  五、补充阅读,激情励志

  呈现五壮士的后续信息,再次激励学生对壮士崇敬和怀念,激发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讨论,认识五壮士在顶峰歼敌、英勇跳崖的英勇豪迈,体会五壮士爱人民、恨敌人的思想感情。

  2.带着对五壮士的无限崇敬之情,重音鲜明、节奏有变化地朗读课文四、五段,提高朗读水平。

  3.了解四、五段课文是通过详写五壮士的神情、动作、语盲来表现五壮士的英勇豪迈的。

  4.理解巩固课文的重点词语,进行句子训练。

  教具准备

  幻灯片、投影仪、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检查宇词,复习导入。

  1.师:昨天老师告诉大家,今天这一节课一开始要检查字词,给大家一分钟,再读读记记课后第四题的词语,并复习一下重点词的意思。

  2.师主持检测:

  ①听写:崎岖山涧横七竖八

  ②看意思写词语:斩钉截铁居高临下

  3.学生自批、订正,师反馈。

  4.师:上节课,我们还给课文分了段,课文分五段。这五段中写得比较详细的是哪三段?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四、五段,研究一个问题:第四、五段课文中,五壮士的英勇豪迈表现在哪里?是怎样写详细、写具体的,用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读出五壮士的英勇豪壮。

  二、学第四段,以情促练。

  1.(生自由读4、6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中五壮士的英勇豪壮表现在哪里?他们在顶峰是怎样英勇歼敌的?

  2.师:他们就是这样,在顶峰英勇歼敌,与敌人血战到底。在顶峰歼敌的战斗中,写得最详细的、五壮士最令你感动的举动是什么?(石头砸)

  3.(出示幻灯)这幅插图描绘的就是五壮士用石头砸向敌人的壮烈一幕。第五节中,哪部分内容是描绘这幅插图的。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用( )括出来。

  4.(生自由读括号中的内容)思考:课文是怎样把“石头砸”写详细的?哪些词句令你感动?

  (交流)① 猛地举起

  ② “同志们,用石头砸!” (个别读→评(大声、重音)→师范读一齐读)

  ③ 句子对比;

  (1)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向敌人头上砸去。

  (2)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

  (自由读→比较不同→书上为什么用第一句)

  ④师:五壮士不顾激战数小时的劳累,不顾累累伤痕的剧痛,把一块块磨盘大的石头猛地举起,狠狠地砸向敌人。此时,他们的决心是什么?中国人民的仇恨是什么?

  ⑤师:想到这一切,怒火在他们心中燃烧,他们决心用最原始的武器--石头,向敌人讨还血债,与敌人血战到底。这句句子用上两个“带着”,不仅把石头写活了,更重要的是写出了五壮士的英勇豪壮。

  ⑥指导朗读;自由读→个别读→评(两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砸”前稍作停顿,“砸”念重音)→师范读→自由读→齐读

  三、学第五段,以练激情。

  1.(师配乐范读)思考:第五段中,最能体现五壮士英勇豪壮的一幕指的是什么?

  2.师;请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自由读读第五段,想一想;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3.师: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模仿“石头像……带着……带着……”这句话,从课文中找依据,用“带着……带着……”试写一句话。

  4.(汇报交流)

  ①“胜利的喜悦”:从哪儿体会到的?(齐读)五壮士知道自己将要牺牲了,为什么脸上还要露出胜利的'喜悦?(再读:轻缓、带着眷恋)

  ②“对敌人的憎恨”:从哪儿体会到的?为什么砸枪?是砸自己的枪吗?

  (朗读:“砸碎”重读)喊口号(有力,末字处长)

  ③除了这两个“带着”,还有别的吗?课文是怎样详写五壮士跳崖的?(理解“相继”)五壮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为什么能昂首挺胸,像冲锋一样,相继跳崖?(相信抗战一定会胜利——“抗战必胜的信心”)(朗读:注意重读)

  5.学生校正、修改,并有感情地读自己写的句子。

  6.师:五壮士用自己的壮举,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证明了,中国人民是——的,所以课文结尾说——(学生接读)(指导朗读;高昂,读出“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气魄)

  四、回应目标,总结全课。

  1.学到这儿,五壮士的英勇豪壮表现在哪里,课文是怎样写详细的,大家明白了吗?

  课文是抓住了五壮士的动作、语言、神态,详写“用石头砸”和“英勇跳崖”,以此来表现五壮士的英勇豪壮(板书),以此来证明这五位战士是壮士。

  2.下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为什么这三段要写得详细。现在,让我们全体起立,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段;(生读)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历史,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五个的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读5个字。

  2.能按要求把课文的表达顺序补充完整。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写出指定词语。

  5.了解五位战士的英雄事迹,对他们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产生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顶峰歼敌和英勇跳崖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在了解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正确、简练的写出课文的提纲。

  学情分析:

  课文所叙述的事件从时空上说,远离学生的生活或实际,这些对学生理解和感悟五壮士英雄壮举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师生要准备相关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学方法:

  自学法讨论法

  教学理念:

  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积极鼓励学生通过自学和互相探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五壮士的伟大精神。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按照要求预习,收集有关资料;投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黄继光用胸膛堵枪眼,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的.事迹。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的狼牙山。故事的主人公是五位壮士。

  2.板书课题

  “壮士”指什么人?(指豪壮而勇敢的人)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预习课文

  (1)学会生字新词,从音形义三方面说说应该注意的问题。

  (2)读一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做到不丢字、不加字,标画出你不理解的词语。

  (3)再读课文,想一想五壮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的,课文是怎样描写五壮士跳崖的,画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

  (4)质疑。

  2.交流预习收获

  (1)读生字,注意字形。

  (2)读读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3)交流在读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横七竖八:有横的,有竖的,形容纵横杂乱。

  居高临下:站在高处,俯视下边。形容处于有利地势。

  山涧:山间的水沟。

  粉身碎骨:身体被粉碎,形容死得很惨。

  屹立:像山峰似的高耸而稳固地立着。课文指五壮士意志坚强、不可动摇。

  惊天动地:惊动了天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辉煌。

  气壮山河:形容气势十分雄壮,可以使山河壮丽多彩。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本课指口号声豪迈,所以应选气魄大。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

  (4)结合词义,区别近义同、反义词、形近字。

  近义词:

  进犯(侵犯)崎岖(坎坷)沸腾(鼎沸)依托(依靠)

  毅力(耸立)喜悦(快乐)惊天动地(地动山摇)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反义词:

  沉着(慌张)崎岖(平坦)暴露(隐蔽)胜利(失败)

  斩钉截铁(犹豫不决)

  形近字组词:

  寇()晋()挥()葛()尸()

  冠()普()晖()蔼()户()

  崖()斩()磨()豪()屈()

  涯()崭()魔()毫()掘()

  (5)指名读课文,说说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6)质疑,解决部分疑问。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哪些段落比较详细,哪些段落比较简略?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文,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写了五壮士一件什么事?

  2.交流

  3.读文,说说课题为什么要用“五壮士”而不用“五战士”?

  二、细读课文感悟精神

  (一)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怎样围绕“壮”字来写的?哪些地方给你印象最深刻,使你最感动?画下来,写写自己的感受。

  (二)群体自学

  (三)小组讨论

  (四)交流

  重点指导:

  1.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1)学生读句子。

  (2)投影填空:

  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走这条路可以(),意味着他们可以(),可是敌人跟在身后,容易();另一条是通向()。走上这条路就意味着()。走哪一条路呢?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3)填完后有语气地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4)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引上绝路”。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小结:在生与死面前,五位战士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出了他们不怕死的英雄气概,这一举动怎能不称之为壮举?

  “胡福才刚要拧开手榴弹的盖子……同志们!用石头砸!”

  (1)教师指导:同学们,你们瞧!烧杀抢虐、无恶不作的敌人这时正攀着山壁爬了上来,现在你就是班长马宝玉,面对着这样的情景,你会怎样说?谁来试试。

  指导朗读两个“带着”。自由读——个别读——学生评。两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砸”前稍做停顿,“砸”读重音。

  师范读——自由读——齐读

  出示“马宝玉嗖地一声……扔向敌人。”

  (1)此时,班长马宝玉,把对敌人的仇恨全部寄托在这颗手榴弹上,他的面前一大群敌人扑上来了,现在你做着动作再读一读这句话。

  (三)这一段主要讲了五壮士顶峰歼敌,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对五位战士无限崇敬之情,带着五位战士坚强不屈,仇视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同桌之间相互读一读课文第四段,把五壮士的情给读出来。

  (四)学习第五段,运用读法,读中感悟

  1.齐读五段。

  出示:“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

  (1)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模仿“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写话

  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带着(),昂首挺胸,相继跳崖。

  有感情地读一读你填写的句子。

  3.五壮士用自己的壮举,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证明了中国人民是──(学生接读),所以课文结尾说──(学生接读)

  4.为什么说五壮士的口号声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大动地、气壮山河”?下面让我们再回到那硝烟迷漫的战斗场面,一起去感觉当时那豪迈的场面。(放电影)

  5.五壮士虽然跳下了万丈悬崖,但是他们奋勇歼敌,英勇跳崖的壮烈场面却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他们那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无数革命战士抛头颅、洒热血。同学们,让我们再去读一读第五段,再去细细地体会体会五壮士坚强不屈,英勇豪迈的伟大精神吧!

  6.有语气的读出来。

  7.五位壮士英勇地跳下了山崖,同学们你们想对五位壮士说些什么?先写一写。

  (四)此时,你对“壮士”有什么新的理解?

  (五)品读课文,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

  浏览课文,文中对五位战士分别描写了什么?共同体现了什么?(分别写了动作、神态等。体现了他们的勇敢,对敌人的恨)

  总结语: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四、作业

  1.有语气的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2.五壮士跳崖后的情景怎样?人民又是怎样来纪念他们的?交流课下查阅的资料。

  板书设计:

  接受任务拖住敌人

  狼牙山五壮士诱敌进山痛歼敌人惊天动地

  坚贞不屈不畏牺牲再入绝峰浴血奋战气壮山河

  英勇跳崖壮烈献身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四、五两部分,了解狼牙山五壮士顶峰歼敌、英勇跳崖的英雄事迹,学习五壮士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2、紧扣“壮”字,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理解体会五壮士的“壮言”、“壮行”、“壮志”,激发学生对五壮士的无限崇敬之情。

  3、尝试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顶峰歼敌和英勇跳崖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设想】

  1、以读为本,读中悟情:

  本课我设计了以读导情,以议悟情,以情xxxx的教学方法,让读书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自由读、试读、品读、指名读、引读、分男女生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使情感升华。

  2、重视自主学习,激发主体潜能: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活动,去读书,去思考,参与议论,参与交流,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并存的局面,让学生始终有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使他们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触课文,从而更好地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3、鼓励大胆质疑,启发合理想象:

  ⑴ 让学生在读书中质疑,在读书中解疑,师生交流共同解疑。

  ⑵ 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如“五壮士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一句,我设计了一个启发想象的训练点:“想想看,五壮士为什么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此时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从而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的前三部分,谁来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生自由说,师相机画悬崖图:

  板书:

  接受任务、歼敌诱敌、引上绝路。

  涂红课题中的“壮”字。)

  二、 引导归纳学习目标

  三、自学讨论,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播放录像1:五壮士顶峰歼敌的场面),可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也可以谈谈你看了录像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说师相机板书:

  顶峰歼敌。

  2、课文又是怎么描述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的四、五两部分。

  (出示自学提示,女同学读)

  自学课文四、五两部分:

  ⑴ 划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⑵ 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

  在自学的过程中,能独立完成的,就独立完成,如果有困难,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解决。

  (学生自学、讨论。)

  3、检查自学情况:

  ⑴ 告诉老师,哪些语句让你最受感动?

  ① 说说看,为什么这些语句让你深受感动?

  ② 自由品读,体味这些语句该怎样读才能读出感情?

  ③ 同桌对读;师范读后让学生评点;生齐读。

  ④ 师小结:刚才我们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了课文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⑵ 还有你不明白的地方吗?提出来让大家帮你。

  ① 学生质疑。

  ② 学生解疑。

  ③ 播放录像2: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感人场面,(重点理解词语: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理解五壮士完成任务后选择跳崖的原因。)

  师相机板书:

  英勇跳崖。

  ⑶ 理解得真棒!五壮士用自己的壮举,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证明了:中国人民是──(坚强不屈的),正如课文结尾所说的──(生齐读最后一节)

  ⑷ 是呀,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全体起立,向这些可敬的英雄们行一个庄严的队礼!(生行礼)让我们捧起书本,再次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对敌人的仇恨、对英雄的敬佩都融入我们饱含xxxx的诵读吧!

  (生齐读第五部分课文,会背诵的可试着背一背。)

  四、总结谈话

  狼牙山五壮士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日颂歌,人民永远怀念为国献身的英雄们!

  五、课堂练笔

  请同学们照例拿出摘抄本,把本课的好词好句积累下来。

  六、自由作业

  学了课文,你们回去想做什么?

  (生自由说。)

  你们的想法都很好,喜欢哪项就做哪项,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按照课后提纲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懂得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一)谈话引入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涌现了千千万万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5课《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的一个真实故事。

  (二)板书课题

  “狼牙山”在哪里?“壮士”指什么人?

  二、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一)默读预习要求,联系课前预习,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二)放录音,听课文,感知课文

  1、这五名战士是怎样完成任务的`?结果怎样?我们一起听录音。

  2、说说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3、课题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他们的精神?什么精神?

  (三)自学课文

  1、投影表示自学要求,指名读。

  2、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对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练习说段意。

  5、学生自学课文。

  6、分小组学习,讨论重点词语和分段情况,练习说段意。

  7、交流学习情况。

  8、指名读准生字的字音。

  9、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10、画出你认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11、分段,说段意。(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四)指名读课文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哪些段落写得详,哪些段落写得简略。

  三、质疑问难

  四、作业:朗读课文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14

  一、课前组织

  台下来了这么多听课的老师,不表示点什么?

  继续咱们的课前快乐五分钟?谁给台下的老师说说咱们的快乐五分钟都有什么?今天想给所有听课的老师展示什么呢?

  好,时间到了,咱们开始上课?上课。

  二、复习导入新课

  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22课,狼牙山五壮士,请同学们读一下题目。上节课我们学会了生字词,还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学生说,教师板书:接受任务、痛歼敌人、诱敌上山、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三、学生读全文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读出感情

  现在,老师请同学们迅速扫读全文,看看在这几部分中,那一部分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或者最令你感动,找出来,把它好好读读,也可以在文字旁边写一些自己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觉得自己读好了,就先读给同位听听,同位哪里读得好,你要向人家学习,哪里读得不好,给他指出来,教教他。

  四、集体交流朗读,深入理解课文

  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学生先读那部分,就先理解那部分。)

  1、第二部分:

  一次又一次:几次?很多次,再读一遍。狠狠地打:不够狠,再狠点。大吼一声,声音怎样?好,再读一次,大吼一声。好使出浑身的力气,你还有劲吗?再使劲。加上动作试试。同学们一起试试。接着读,读得很准确,绷得紧紧的。横七竖八的躺着许多具敌人的尸体。

  什么感觉?读出来。好,非常好。同学们,也读读这一自然段,注意把五位战士的不同表现读出来。觉得不过瘾,可以站起来,加上动作。

  同学们发现了吗?作者抓住五位战士的特点刻画的是那样形象,仿佛他们就站在我们眼前一样。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应该象作者一样,注意抓住人物的特点。

  2、第三部分:

  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会有什么后果?三面都是悬崖绝壁,有退路吗?不是还有一面吗?那一面全是敌人,有三四千敌人呢!也就是说,走这条路,意味着什么?走哪条路呢?接着读。说了一声“走!”马宝玉说什么?怎么说?你,你,你,他读得跟你读得有什么不同?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果断、这么干脆,因为,马宝玉是斩钉截铁的说,理解了吗?斩钉截铁什么意思?对,形容处理事情或者说话果断,毫不犹豫。马宝玉在处理什么事情,这个“走”意味着什么?面对死亡他还能这么果断,毫不犹豫,可以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好,再读读这句话。男生,女生。你接着读。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还紧跟其后,还热血沸腾,可以看出战士们怎样?再读读最后一句话,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3、第四部分:

  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为什么说又呢?好,接着读。居高临下是?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一颗手榴弹,他会怎么想?对,他跟你们想的一样,可是他刚要拧开盖子,读。抢前一步,抢,速度应该?对,要快,读。(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猛地举起读的很好,这一系的列动作是很快的。再读读这半句话。一起来。大声喊道,读。声音够大吗?再来。一起。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你自己读读这句话,看从这句话中,能读出什么?石头一块接一块,形容石头很多。带着五位壮士什么决心,他们为什么那么想消灭敌人,中国人民为什么那么仇恨日本鬼子?你知道日本鬼子对中国人民都有那些恶行?日本鬼子可恨不可很?那就把这种仇恨的感觉读出来。马宝玉抢前一步,起。读书一定要边读边想,(板书)会读书的人,能把文字读成一幅画,读成一部电影,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看能不能把当时的情景想象出来。这样吧,咱们演一演。我是胡福才,谁是马宝玉?他演得怎么样?看来你是真把文这段文字理解了。你接着读。敌人纷纷滚落山谷,看到可恶狠的日本鬼子纷纷滚落山谷,什么感觉?痛快啊!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15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

  2、学习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斩钉截铁”“坚强不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地部分。

  二、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学习有详有略的写法。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任务: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第一、第二两段。

  第二课时完成任务:学习三、四、五三段,落实相关教学要求与教学重点。

  一、明确学习目标。

  1、课后思考练习给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2、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师述:这就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出示小黑板)你们还可以提出预习中遇到的不理解地方,说出来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共同讨论。

  二、分段感知教材,逐步达标。

  (一)感知教材第三段,完成思考练习1第1个问。

  1、学生默读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动手在书中做记号。

  2、讨论

  (1)为什么往三面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转移?

  (2)他们的'态度如何?用“斩钉截铁”造句。

  (3)可以看出他们有什么样的精神?

  (二)感知教材第四段,完成思考,练习1第2个词。

  1、播放电影片段,这是课文哪一段内容?

  2、听课文朗读,思考,向顶峰攀登的过程中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

  3、讨论。

  (1)第四段前两句写什么,后几句写什么?

  (2)划出描写班长动作的词语,并简单说说词的意思,可做动作帮助理解。

  (3)这段中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4)“用石头砸”换成“扔”“投”“掷”等词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5)“石头像雹子一样”说明了什么?

  (6)这段详写的是谁?设疑全文哪几段详写。

  (三)感知教材第无段,完成思考,练习1第3问。

  1、播放电影片段,这是哪一段内容,看完后有和感想。

  2、出示课文投影,情感引读。

  3、老师在引读中添加了哪几个关键性的词语?

  4、五壮士的英雄形象——顶天立地。

  5、他们对人民——满怀深情。

  6、对敌人——无比轻蔑。

  7、对死亡——视死如归。

  8、第五段中,哪些表现动作的词语有力地描绘了五壮士地英雄形象,表象了他们对党和人民无限深情,对敌人无比蔑视,表现了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请在书上加着重号,请一个在投影片上加。

  9、结合插图理解“屹立”。

  10、比较“眺望”和“望望”。

  11、再次进行“情感引读”。(根据第一次朗读效果决定)

  12、理解“坚强不屈”,并造句。

  三、释疑总结。

  1、解决生提疑问。

  2、填空。

  五壮士_______人民,________敌人,为祖国为人民__________。

  3、这三段中,详写了哪几段,为什么要详写。

  四、扩展。

  1、学生谈自己还知道哪些英雄故事,学习他们什么样的精神。

  2、结合实际,谈对战争的看法。

  板书设计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抢 夺 插 举 砸

  屹立 眺望 望望 纵身跳下 昂首挺胸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05-17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05-17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04-05

(荐)《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04-05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荐)04-17

【必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04-05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15篇[实用]04-08

狼牙山五壮士作文12-06

狼牙山五壮士有感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