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飘香》评课稿3篇(经典)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评课稿,评课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那么应当如何写评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花瓣飘香》评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花瓣飘香》评课稿1
《花瓣飘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小姑娘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情节简单,语言平实,情真意切,宛如一首清新淡雅的小诗。反思整个教学,顾老师注重了情感在此文中的渗透,让学生精读感悟显性的语言文字,更让学生领会到文字中隐性存在的情感、精神,围绕一个“情”字,引领学生进行了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训练,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统一,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赏花,引情入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很多人重视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所以常听人说,成功的语文课,应在教学的一开始就牢牢吸引住学生,使他们的思维随着老师的情感入境,激发起求知欲。但这“教学的一开始”是从何开始,是一堂课的开始吗?顾老师是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来确定课的开始的.。在教学本课时,在授课前几天顾老师就对同学们说:“春天到了,百花齐放,马路边、校园里、家门前、花店里,随处都可以看到它们,闻到它们沁人肺腑的花香。让我们做个有心人,好好地看一看它们,闻一闻它们,感受一下花香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美妙吧!”教学当天到校后,顾老师把自己准备好的几朵美丽的月季花放在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玻璃杯里,摆放在教室的一角,只觉得教室里顿时因这花的存在有了生气。课前,顾老师早早进教室,只见许多学生围拢在鲜花旁,大家有说有笑的,有的还不时地凑近它轻轻地闻一闻,
有的小心地用手摸一摸它,正当孩子们还沉浸在花的幽香之中,满心装满了对它的喜爱之情时,上课铃响了。此时顾老师揭示课题,请学生读一读课题,很多学生都能将课题读得很甜美,很温情,带着对鲜花的无比喜爱之情,愉快地进入到文章的学习中,可谓是水到渠成。
二、课中“摘花”,融情入文。
课文中小姑娘摘花的动作、神态及和作者的对话是本课教学重点。要紧紧抓住小姑娘摘花时的动作、神态及话语,引导学生体会小姑娘惜花爱母,懂事乖巧的美好心灵。为此,在教学文章第二自然段的时候,顾老师紧紧围绕“摘花”一事,在学生与文本之间穿针引线,引领学生走近文本,走近人物心灵,产生情感共呜。通过读、思、议、写、说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渗透美好的思想情感。
三、课尾赠花,移情入心
师:柔柔的花儿如绒布般暖人心窝,淡淡的清香如甘泉般沁人心腑。小女孩赠花给妈妈,是因为小女孩有孝心,很懂事。那么,作者又为什么要赠花给小姑娘呢?
生:是因为作者被小女孩的孝心所感动,所以要赠花给小女孩,帮助小女孩完成送花给妈妈,让病快点好起来的美好心愿。
陶行知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他还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为此,顾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将三次赠花引导学生进行了讨论,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以“与小女孩相比自己对妈妈怎样?”的话题展开去,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谈说之间,逐渐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进一步感受到了母爱的魅力,从而感悟到:爱自己的妈妈不是挂在口头上的空话,而应该像课文中的小女孩那样,为妈妈做点什么。这样一来,一方面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为学生进一步朗读、感悟课文培养、积蓄了情感,另一方面拉近了学生与母亲之间的距离,把母爱的种子深深地烙在了学生的心里,生动的亲情教育在语文的课堂上活跃。并进一步拓展范围,懂得要关心身边的所有亲人长辈,做一个有孝心、有爱心的人。引领学生要为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让他们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使学生懂得让自己生活中接触的每一个人从自己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最美好的东西。那么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正快乐的,美好的。
《花瓣飘香》评课稿2
今天听了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吴老师的两节完整示范课《花瓣飘香》,感受很深的有以下几个地方:
一、教研示范,勇气可嘉,值得推广。
从教这么多年来,这是我第一次听教研员上示范课,而且是这么实实在在的、两个课时的完整课。这一点让我感到我们的教研室很了不起。纸上谈兵的教研员见得多了,理论素养很高的教研员也让我佩服,但是能够走上讲台、走近学生的教研员却更令人钦佩!印象中福州台江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就是这样一群实实在在搞教研的人。他们除了完成进校的事务性工作外,都在附近学校里一周兼2至3节的课。我很赞赏这样的做法,教研员外出的学习机会多,听的课多,审视课堂的角度更高,对课堂细节的关注也会更多,无形中积累的经验相当丰富,可是这么多宝贵的财富仅仅通过口耳传授是很难得以有效的传播和运用。如果教研员都能将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在活生生的课堂上真枪实弹地贯彻落实,那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无疑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提升,也是一种鼓舞和激励。今天我们的教研员正在将这样的一个理想境界化为现实,这使我感到很高兴。
二、去尽浮华,倡简务实,快乐扎实。
《花瓣飘香》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小姑娘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情节简单,语言平实,情真意切,宛如一首清新淡雅的小诗。而吴老师的这两堂课也如一枝清新淡雅的月季花,飘着清淡而隽永的香味。听着吴老师的课,我仿佛又回到西安培训会的现场,因为这两节课以文为本,以生为本,以读为本,真正落实了张庆主编提出的八字方针:倡简、务本、求实、有度,同时又略带于永正大师轻松、风趣、机智、扎实、有效的课堂风格,使听者如沐春风。特别是以下几点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1、目标整合,文本钻研,训练扎实。正如吴老师在教学反思中谈到的,“精心钻研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吴老师对教材进行了充分的研读,她说她至少读了50遍课文,先让自己被感动了,然后才能去打动孩子。因此在课堂上吴老师游刃有余,在学生与文本之间穿针引线,引领学生走近文本,走近人物心灵,通过读、思、议、写、说,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2、以人为本,关注学生成长。这是上好一堂阅读课的关键。吴老师在这两节课中十分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和闪光之处,运用多元化评价语言,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充满信心。教师的语言充分尊重学生主体。“你愿意吗?”“可以吗?”“你同意吗?”诸如此类与学生商量的语言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譬如在分角色朗读时老师让学生给她分配角色,同学们一致推举她演“小女孩”,因为之前老师示范朗读已经深深地打动了他们,他们喜欢听老师读出小女孩的味道。对于这一意外的安排,老师欣然接受,积极配合。
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这句老话在这堂课中得到新的诠释。老师的心中装着全班每一位同学,不止一次问道:“今天还有谁没有发言,还有谁老师没有请到你的?”而被叫起来的看来有几个是属于学习后进生的,老师非常舍得在他们身上花时间花力气,她耐心地、一次又一次地示范、鼓励,慷慨地给予他们一次又一次进步的'机会,终使他们在语文课堂中感受进步,享受成功。
4、构思精巧,小小道具用处大。一枝小小的红玫瑰替代了这个季节没有的月季花,老师在上课伊始借助它向同学们介绍了月季花,并把它粘贴在黑板上,装点了板书。此后,这枝玫瑰又在学生表演摘花瓣时、表演“我”送花给小女孩和“我的母亲”时派上了用场,最后这枝玫瑰还被送给了爱动脑筋的聪明的同学们,送给了他们的原任老师林老师,林老师接过花后说了一番鼓励的话,说回班以后要将这些美丽的花瓣送给可爱的孩子们。一枝并不代表爱情的红玫瑰在课堂中却传递着诸多爱的信息,无疑延伸了这一课的主旨:花瓣飘香,飘的不仅是淡淡的清香,更是对父母的孝心、对他人的爱心。
5、读写结合,读说结合,拓展有度见匠心。在这两节课中,有两处的拓展可以反映出老师扎实训练、拓展有度的教学理念,设计尤为巧妙:一是在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猜“不知所措、惶恐”的意思后,教师相机进行了习作方法的指导。她先是提示学生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文中的意思,然后再引导他们比较原文,区分书面语与口语之别,学会欣赏有文采的语句,渗透写作方法指导。二是在学完课文后,设计了一次口语交际的表演练习,引导学生想象:“我”买了一盆月季花送给小女孩,把另一盆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时,她们会说些什么?“我”和她们之间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从而达到拓展延伸,深化主旨的作用。
《花瓣飘香》评课稿3
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文,通过一个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的事,赞美了小女孩爱惜花草,体贴妈妈的美好心灵。全文共有十一个自然段,依循事情发展经过以“花开———摘花瓣———谈花————送花”为线索,层层叙写,引人入胜。刘晓英老师上的《花瓣飘香》这堂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扎实有效。让我欣赏了一个懂事的小女孩,及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老师。
从刘老师的课堂中,我采撷了点点滴滴,与大家共赏。
1、散文诗的美。
清新淡雅的`小诗,犹如清晨的淡淡花香,飘进孩子们的心田,深入我们的心海。如此美丽,如此清新,如此恬静,只为那摘花瓣的小女孩。
2、围绕一个“情”字。
文章写了一个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情节简单,语言平实,情真意切。回顾整堂课,刘老师注入了深深的情感在课文之中,让孩子们领会到文中隐存的情感,懂得小女孩的懂事,更在读书中学会学习。
3、情境的创设。
刘老师温文尔雅,娓娓道来,将孩子们带入特定的情境中:“假如你是小女孩……”“假如你是妈妈……”学生们畅所欲言自己的感想。这样一来,为学生进一步朗读,感悟课文积蓄了情感,拉近了孩子们与小女孩的距离。
花瓣飘香,飘在了课堂的每个角落;花瓣飘香,飘在了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相信这堂课,带给孩子们的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花瓣飘香》评课稿】相关文章:
《花瓣飘香》评课稿01-27
《花瓣飘香》评课稿06-13
《花瓣飘香》评课稿(热)08-01
评王松执教的《花瓣飘香》08-11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05-20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01-29
听《花瓣飘香》有感10-04
(优秀)《花瓣飘香》教学设计06-04
第二课花瓣飘香课堂教学实录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