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张桂梅事

时间:2024-10-10 14:04:39 新材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感动中国张桂梅事迹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事迹的经历,对事迹很是熟悉吧,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那么相关的事迹到底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感动中国张桂梅事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感动中国张桂梅事迹

感动中国张桂梅事迹1

  步履艰难的家访路

  头几年,张桂梅自己走山路家访,曾因过度劳累昏睡在路旁。她尝试过自己租车,也骑过马和摩托,肋骨断了两次。后来县里派车帮助她家访,可几乎每一个学生家里都还有一段要步行的小路。“过去张老师能风风火火地走路,后来病越来越重,有些难走的路段需要搀扶。今年需要搀扶的时候就更多了。”一直跟随张桂梅家访的华坪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王秀丽说。

  今年10月2日至7日,张桂梅在6天里走遍华坪县荣将镇、石龙坝镇、兴泉镇、船房乡的37个村小组,走访了39个农村学生家庭,平均每天走访六七个学生家庭。最远的家访路是去高三学生罗青青(化名)的家。乘车40多公里到达船房乡华荣村后,张桂梅还要走半个多小时的上山小路到罗青青家。在同事和罗青青的搀扶下,张桂梅一步一步地爬山坡,走几分钟就停下来大口大口地喘气。路过一条浅浅的小溪时,她已无法抬腿跨过,只能拖曳着双脚划过水面。

  自20xx年创办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开始,12年来,每届高三、每个农村学生,张桂梅都要利用假期尽量家访一遍。她不是丽江人,却已走遍丽江各地山山水水。她的足迹覆盖约1552名学生的家庭,行程11万余公里。

  张桂梅把1804个贫困山区女孩送出大山,送进大学。她创办的女子高中历届高中毕业生升学率100%,今年高考又创最好成绩,159个考生中70人上一本。然而,张桂梅仍不甘心,还没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她仍旧拖着病体去家访,她要去了解每个学生家庭的情况,去解除每个学生的后顾之忧,让学生再加把劲,明年高考打个漂亮仗。

  “张桂梅老师建校育人、教育扶贫的全过程,我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华坪县教育体育局局长李向天的宣讲,带着大家回顾了张桂梅老师走过的这一路。

  她1975年来到云南,并在这里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家庭的不幸、疾病的困扰没有摧毁她,反而给了她更多动力。

  为了不耽误学生中考,她把学生送进考场才去做手术,从体内切除了重达2公斤多的肿瘤。她的病情反复发作,可为了不影响学生们学习,坚持边上课边吃药治疗,“我是老师,讲台就是我的生命,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

  她没有孩子,也没带过孩子,可为了照顾华坪县儿童福利院的孩子,她住在福利院,把年仅1岁的孤儿背在身上哄他入睡。“妈妈!妈妈!”孩子总爱依偎在她身上这么喊。

  张桂梅不忍目睹贫困山区女孩因贫失学、因传统观念失学,她毅然决然开启了创办免费女子高中之路。为募集资金她承受着委屈,把所有的质疑抛之脑后,坚持四处奔走、不断呼吁。

  20xx年9月1日,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正式开学,那是张老师最快乐的一天。“回顾华坪女高艰辛的创办历程,是她把绝望变成希望,把不可能变成了现实,深深地打动了我。”李向天说,从张桂梅身上,他看到了一名新时代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本色本真。“她是华坪的骄傲,也是我永远的榜样。”

  作为同事,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办公室主任张晓峰见证了张桂梅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用理想信念筑梦育人的高尚情怀。

  创办女高难,但是办好女高更难。华坪女高学生基础较差,成绩提升难。张桂梅提出:“必须让学生全部考上大学,而且要争取考上双一流大学。”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教学目标,张晓峰数次劝她降低标准。可张桂梅坚决不同意,“我们办女高的目的,就是要用教育改变她们的命运,如果只是混个高中毕业证,就失去了办女高的意义。”

  是华坪的骄傲,也是我永远的榜样。”

  作为同事,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办公室主任张晓峰见证了张桂梅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用理想信念筑梦育人的高尚情怀。

  创办女高难,但是办好女高更难。华坪女高学生基础较差,成绩提升难。张桂梅提出:“必须让学生全部考上大学,而且要争取考上双一流大学。”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教学目标,张晓峰数次劝她降低标准。可张桂梅坚决不同意,“我们办女高的目的,就是要用教育改变她们的命运,如果只是混个高中毕业证,就失去了办女高的意义。”

  面对学校艰苦的条件和这个当时看起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建校不到半年,17名教职员工中就有9名相继辞职,但更让张桂梅挫败的是6名学生的离开。她一次次翻山越岭去学生家里做工作,把姑娘们往回捞,最后只捞回来两个,100名学生只剩下96名。

  学生回来了老师却只剩下8个,学校教学难以为继。教育局提出分流学生到其他高中,学费全免。就在心灰意冷,准备交接资料时,张桂梅发现8位老师里有6名是党员。她一下来了底气,“只要党员在阵地就在,咱们6个都是党员,难道就这样把这块教育扶贫的阵地给丢了吗?”“那你说怎么办?”“重温入党誓词,用入党的初心和信念,团结起来,用对党的忠诚和担当,克服一切困难,为党守好华坪女高这块教育扶贫的'阵地!”

  张桂梅明白,要办好华坪女高,就必须走一条不同寻常的路,用理想信念为师生注入精神力量。而且,要求学生要苦学、老师要苦教,全校教职工要苦干。就这样,在张老师的带领下,华坪女高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建校12年来,高考本科上线率最高达到99%,综合上线率一直保持100%,帮助1804名贫困山区女孩圆了大学梦。

  清晨5点15分,张桂梅和往常一样,从女生宿舍的钢架床上爬起,坐着宿管员的电摩来到教学楼,在学生到来前,把每层楼的灯一一打开。清晨5点15分,张桂梅和往常一样,从女生宿舍的钢架床上爬起,坐着宿管员的电摩来到教学楼,在学生到来前,把每层楼的灯一一打开。

  10多年来,张桂梅每个上学日都坚持着这个颇具仪式感的习惯。“姑娘们怕黑,提前把灯打开让她们更安心。”她说。

  爱人早年病故,张桂梅膝下没有儿女,她把母爱奉献给了女高的孩子。

  每逢假期,不管工作多忙,她都要抽出时间去学生家中挨个家访。10多年来,她的足迹遍布丽江市一区四县,行程超过10万公里。

  有年寒假,张桂梅到华坪县荣将镇家访。在街头,张桂梅一眼就看到高三学生山启燕正在路边卖甘蔗。“都要高考了,不好好在家看书,咋跑来卖甘蔗?”张桂梅生气地问。

  了解到山启燕父亲患病、家庭困难,张桂梅经常偷偷给她塞生活费,直到她顺利考上大学。如今,大学毕业的山启燕已成为一名幼师。

  张桂梅名下几乎没有任何财产,她没有房、没有车,所有收入都用在了女高的学生们身上,自己一件衣服能穿10多年。

  20xx年初,张桂梅病危入院,华坪县县长到医院看望她。躺在病床上的张桂梅拉住县长的手说:“我情况不太好,能不能把丧葬费提前给我,我想看着这笔钱用在孩子们身上。”

  我将无我,让信仰的力量传递。

  9月5日,华坪女高高一新生端坐在操场上,聆听入学后的第一堂“校课”。每周“校课”,小到学习生活,大到理想信仰,张桂梅都亲自授课。

  如今,这堂课让张桂梅愈发感觉吃力。63岁的她站在教学楼前,身形有些佝偻,手指、胳膊、颈背上贴满了止痛膏药。“早上起床时,脚疼得不敢着地。有时我真想不干了,可看着你们,我告诉自己必须坚持。”张桂梅对学生说。

  看到有学生抽泣,张桂梅连忙说:“不哭不哭,我答应你们,我会好好的,陪你们读完这三年。”话音未落,100多名新生已哭成一片。

  前不久,张桂梅被中宣部、教育部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的活动。丽江市专门设立了“张桂梅教育基金”,所筹集资金将用于支持华坪女高发展、补助贫困学生。

  让张桂梅感到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接过她手中的接力棒。受她的精神感召,许多华坪女高的学生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机会,选择投身艰苦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

  周云丽是华坪女高第一届毕业生。从小穷苦的她,以前愿望是“走出大山、赚大钱”,但女高改变了她的想法。20xx年大学毕业后,周云丽考取了宁蒗县城的中学教师岗位。听说女高缺数学老师后,她毫不犹豫放弃了县城工作、放弃了正式编制,来到女高做代课老师,一年后才转正。

  “老师老了,我们长大了。”周云丽说,“我们要继续她未竟的事业。”

  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以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地区教育特点的方法。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的工资拿出绝大部分来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吗,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了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她们。

  在观看张桂梅同志事迹的视频时,我的眼眶就一直是湿润的:当她寒暑假天天走了那么远山路只为了去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告知家长孩子成绩很好,只要考上了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高中,就能免学费就读时;当她夜晚在手脚关节处涂完治疗风湿的药酒,躺在办公室冰冷、坚硬的条椅上时;当她面对镜头,说出唯一的愿望“我想要再多活两年,把这些孩子送入大学”时,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同为教师,自问难以到达张桂梅同志这样的大爱无私的品德和高尚奉献精神境界。

  我们应该学习张桂梅同志“扶弱济困、大爱无疆”的精神。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己和身边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投入了这场脱贫攻坚之役。早在我在大学时代,我也有幸参加过一次为贫困山村的贫困群众献爱心的公益活动,对贫困有了初步的直观感受,心中萌发出了自己该为此做点什么的真情实感;而在我毕业之后,来到了农村教书,一晃眼,十五年过去了。身体力行的投入到了脱贫攻坚的工作中,将“所想”变为了“所做”,不仅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还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到了扶贫工作。但我所做的一切,和张桂梅同志比起来,却显得相形见绌了。所以,我们都应以张桂梅同志“扶弱济困、大爱无疆”的精神为指引,再接再厉,努力奋进,让更多的困难群众过上好日子,因为我们都知道,消除贫困,需要有你有我也有他。

感动中国张桂梅事迹2

  按照中共华坪县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安排,我参加了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用生活点滴写就的人生故事,使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深切地感悟到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一名被孩子们称为“校园妈妈”的平凡教育工作者所彰显的高尚人格和博大精神魅力。

  一、深刻领悟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所彰显的精神内涵

  张桂梅同志的精神充分体现了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一名普通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具体落实到了自己的事业和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和执着追求。她不是英雄,但是她用朴实、真实、感人的事迹赢得了人们对她的敬重。她在以下几个方面所彰显的精神内涵,深刻地感动了我。

  一是坚定的理想信念。用她的话说就是“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她热爱党,热爱人民,更热爱贫困山区的人民,为了办好女子高中,她锲而不舍,历尽艰辛,但始终坚信,依靠共产党就能办成事,就能成就她的梦,办一所女子高中的梦,让无数个贫穷的女孩子圆大学的梦,她要通过培养女大学生来促进我们贫困山区脱贫,促进现代文明建设,让孩子们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改变人生。

  二是高尚的人生价值追求。她没有生儿育女,却是女子高中近500名学生和华坪儿童福利院50多名孤儿的“校园妈妈”、“张妈妈”,她把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给了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和贫困山区的孩子,让他们分享人间最美好的亲情,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她是党的十七大代表,集“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女杰”等荣誉于一身,多次受中央、省、市、县表彰,但是她没有骄傲自满,始终视自己为一个平凡的人,把崇高的人生价值追求铭刻在了平凡的工作岗位和繁琐的工作中。

  三是博大的'爱国为民情怀。她为了“改变山区母亲素质和促进教育公平”,没有一分钱的她,多方奔走、呼吁,历尽千辛万苦,创办了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她将自己获得的“云南省兴滇人才奖”30万元奖金捐献给了贫困山区的丁王民小建设教学楼,充分体现了她无私的爱国为民情怀。

  四是卓越的敬业奉献精神。她30年如一日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平凡事业中,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坚守三尺讲台。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尽职尽责的精神,钻研学校教学和管理,身体力行,教学成绩突出。

  二、以张桂梅同志为镜,深入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

  对照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自己感到与张桂梅同志相比,差距很大,需要加强学习,加强世界观改造,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更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一是在理想信念方面。在推进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自己往往感到信心不足;对推进贫困地区发展,改变贫困地区面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有时往往产生畏难情绪,缺乏足够的信心。

  二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需要进一步改造。有时认为人生就是要出人头地,人生的价值就是要有所作为,受人尊重,要有社会地位,这些都是没有牢固地树立共产党的人生追求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表现。

  三是在为民务实的作风方面。有时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基层接地气不够,倾听群众意见呼声、了解民情、民意不够。抓矛盾纠纷化解、抓难题突破不够,推进工作不力。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树得不牢,有时思考问题作决策时,考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够。

  四是在敬业精神方面。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思路有待进一步拓宽,特别是面对困难和挑战,咬定青山不放松,长期坚持,锲而不舍的精神还不强,还有差距。

  三、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全力整改自己的缺点

  一是加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要终坚持把政治理论学习、政策业务学习作为必修课,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不断丰富学习内容,拓展学习领域,提高学习效率。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保持思想的纯洁性,树牢理想信念。

  二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正确对待权力、金钱、名利,在工作上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始终保持敢于担当的勇气,勇于拼搏的锐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三是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务实清廉。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经常开展自我批评,虚心接受群众意见。在工作中多办利民之事,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四是认真负责,勇于担当。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努力做到不变化、不颓废、不动摇、不退缩,在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争取等勇于担当,特别是在当前煤炭产业发展面临困难,一方面要保增长,一方面又要保安全、保稳定,尤其是要完成国家小煤矿关闭的任务,困难很大,任务艰巨。更要注重研究政策和法律,并紧密结合实际,出台措施和办法,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总之,通过学习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自己感到很震撼。一个女同志尚且能够做到,何况受党培养多年的领导干部?我必须认真履行为人民谋福祉的诺言,努力工作,奋斗、奋斗再奋斗。

感动中国张桂梅事迹3

  我通过这一期历史学习教育暨深入学习“张桂梅精神”“学先进、创一流”主题实践活动读书班集中学习,观看《时代楷模》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和平时的学习,深受鼓舞,深受感动。张桂梅老师是我们身边最直接、最生动的学习榜样,张桂梅老师无私奉献,甘当人梯,一生保持清贫本色,疾病缠身依然奉献不止,真正做到了用知识改写贫困山区女孩命运,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展现了当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责任担当,令人钦佩、令人动容。

  一、学习“张桂梅精神”,就是学习她坚守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张桂梅同志在党言党、爱党护党,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用一言一行、心血和汗水践行忠心向党的`誓言。她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倡导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注重言传身教,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学生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品格,引导学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张桂梅老师让我们再次接受了教育、洗礼,再一次铭记,共产党员是什么、为什么。

  二、学习“张桂梅精神”,就是学习她履职尽责、敢于担当作为的敬业精神。张桂梅同志敬业奉献、忘我工作,她用实际行动兑现着“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她无私无我、清贫一生,十多年奔波家访,没有在学校报销过一分钱,却把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捐助给她治病的100多万元全部用于兴教办学、抚育孤儿、接济贫困家庭,没给自己留下任何财产。张桂梅老师鼓舞我们立足岗位、热爱工作,苦干实干、担当奉献,把岗位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舞台。

  三、学习“张桂梅精神”,就是学习她心系群众、造福于民的公仆情怀。张桂梅同志情系贫困山区,坚守贫困地区教育扶贫主战场40多年,把全部身心投入到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和儿童福利事业。她克服种种困难,用“坚持、再坚持一下”的顽强毅力勇往直前,饱尝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筹资建校。张桂梅老师鞭策我们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保持鲜明的人民立场,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真心实意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

  “榜样其实并不遥远,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一名卫生健康系统党员干部,我将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做经得起磨砺、顶得住压力、打得了硬仗的卫生健康干部,从思想上讲对标、在行动上讲看齐,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和人民践行自己的初心使命,诠释自己的忠诚、责任和担当。

感动中国张桂梅事迹4

  63岁,20多种疾病,扎根滇西贫困山区教育一线40余年,12年把1804名贫困山区女孩带出大山、送进大学……张桂梅创造了很多值得称道的数字。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她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用爱心点亮贫寒学子人生之路,以教育斩断贫困代际传递。

  张桂梅认识到,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可以从提高妇女素质入手。所以她坚定地创办了一所面向贫困家庭女生的免费高中,让女孩接受教育,进而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张桂梅没有儿女,却有着深沉的母爱。不计回报、倾其所有,甚至不顾生死的付出,这些都是因为共产党员的信仰。“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张桂梅用数十年如一日的行动与坚守,成为了人们学习的榜样。

  “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红梅赞》是张桂梅最喜欢唱的歌,也是华坪女高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曲目。张桂梅提出了“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的教学理念,坚持用红色文化引领教育、培养学生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品格,引导学生铭记党恩、回报社会。当华坪女高的'学生们走出大山、走进大学、走入社会,当她们遇到困难和挫折,这种红色文化的熏陶,仍能激励她们不畏艰难、继续前行。张桂梅所做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立德树人,引领她们自立自强改变命运,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大写的、站立的人,成为一朵朵傲然绽放的红梅。

  最让张桂梅欣慰的是,那些从大山里走出的女孩们在大学毕业后,很多又选择回到大山,选择最艰苦的岗位、到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张桂梅坚守的最大意义正在于此,培养更多对家乡、社会、国家、民族有用的人,让爱心、奉献之心汇聚成河,让责任和使命代代相传。这也正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动力所在。

感动中国张桂梅事迹5

  安徽省和县卜陈村退休教师叶连平出生于1928年,自幼跟随做外交工作的父亲,学会了流利的英语。1978年,叶连平在乌江卜陈村当起了乡村教师。乡亲们的`淳朴善良和孩子们求知的眼神,让叶连平对这片土地产生了眷恋。那些年,叶连平多次放弃进城、回家乡工作的机会,在这所农村学校,一直干到1991年退休。卜陈村的青壮年大多在外打工,留下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放学后乱跑,也经常出危险。看到这些情况,退休后的叶连平把附近一些孩子招呼到家里,免费进行辅导。对于那些父母不在身边或者失去父母的孩子,叶连平会让他们干脆住到家里。每个月3000多元的退休金,他几乎都花在孩子们身上。20xx年,当地政府出资,把叶连平家对面的两间仓库改造成教室和图书室,正式成立“留守未成年人之家”。20xx年开始,叶连平拿出部分退休金,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设立"叶连平奖学金”。自成立以来,叶连平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已经培养1000多个孩子,“叶连平奖学金”发放10多万元,先后奖励资助130多名留守儿童。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叶连平并不在意,他说他更在意的是时间,他要把余生的每一分钟都留给孩子们。近年来,叶连平先后获得“全国德育教育先进个人”“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感动中国张桂梅事迹6

  张桂梅的事迹不仅仅感动着千千万万的教育工作者,也激发了他们为实现教育公平不断努力奋斗的决心。

  长年在乡村学校工作的何宇表示:“正如张桂梅老师所说,要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只能靠教育。她的感人事迹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人学习,但如何把感动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这才是最值得思考的。我还会继续坚守在农村这块土地上,尽自己之力,让农村娃娃能走出去,看一看他们不曾看过的世界!”

  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20xx级公费师范生蒋山表示:“张桂梅老师把希望传递给了女中的学生,也用自己的无悔与担当提振了我们有志于投身教育事业的年轻人的士气,鞭策我们奋勇前进。作为一名公费师范生,我志愿投身西部基础教育事业,张桂梅老师就是我的榜样。我将践行学校‘扎根西部、甘于奉献、追求卓越、教育报国’的西部红烛精神,教书育人、脚踏实地,让青春绽放在西部教育的热土上。”

  陆云泉表示,北京一零一中学将继续尽最大努力帮扶与学校结对的'凉山学校。回忆起带着老师前往大凉山深处帮扶的情景,他感慨良多:“当看到当地落后的教育硬件设施,学生们薄弱的教育基础,我觉得在当地做老师真的太难了。可是那些老师仍然默默坚守着讲台,坚守着自己的教育初心,我和我们学校的老师都深深为之感动,发自内心地觉得,与他们相比,平时自己工作中的困难都算不了什么,努力奉献也还不够。我们决定长期帮扶凉山的两所学校,献上自己的微薄之力。”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校长朱建民表示:“对这些贫困地区的孩子而言,只有教育才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改变他们的人生,改变祖祖辈辈、世世代代人的命运。张桂梅老师舍弃了个人‘小我’,专心为边远地区的孩子们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是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的楷模和榜样。我们也应该思考如何尽自己所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目前,学校与中科院、北航、清华大学合作,建立了10个国家级实验室,开放在线课程,通过互联网平台为西部地区的孩子提供课程资源;此外,还为广西、云南、贵州、甘肃、青海等地培养了200余名中小学音乐教师。我想,‘有歌声的地方就有希望’,希望他们能用歌声唤起孩子们对未来的希望。”

感动中国张桂梅事迹7

  “凭借着自己微薄之力,让大山深处的女孩子们走出来,感动,敬佩!”“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致敬时代楷模张桂梅!”11日,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刊发了时代楷模张桂梅的感人事迹,众多网友纷纷留言,向“燃灯校长”致敬。

  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陆云泉深深地为张桂梅的事迹所感动:“张桂梅老师长期扎根大山深处民族地区办教育的事迹,不断地感动着我们。她按下自己的疾病和疼痛,把异乡当作家乡,把孤儿当作自己的孩子,几十年默默地奉献自己,她大爱无疆的博大胸怀,不顾个人生死的无私奉献,坚忍不拔的顽强奋斗,称之为‘时代楷模’当之无愧,足以成为所有教师追随的榜样。”

  北航实验学校中学部数学特级教师李靖敏在一线教书40年,也曾在山区教过书。她表示:“学习了张桂梅老师的事迹,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她超负荷工作,用生命办学;她扶弱济贫,大爱无疆;她以惊人的'力量,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她是我们教师学习的楷模!”

  四川省宜宾市高县来复镇中心校校长何宇反复看了几遍关于张桂梅的报道,深受触动。她表示:“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校长,我为张桂梅老师身上这种崇高的师德与教育情怀所震撼、折服。她真正体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改变一位农村女生,就能改变她们家的三代人!’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功利的浮夸,一切的付出都源于她对农村学生及他们家人深沉的爱!”

  张桂梅的事迹为何让众多教育人热泪盈眶?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综合研究部主任、研究员王烽认为:“张桂梅老师的事迹之所以感人,我认为是因为她即使有好的机会也不离开,为了这些孩子而选择扎根山区40余年,通过寻求各种社会资源支持一点点把学校办起来。她不仅‘留下来’,而且还做得这么好,改变了如此多孩子的命运。做教育需要情怀,张校长带着一颗‘童心’、一种‘痴迷’,真正践行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初心。”

感动中国张桂梅事迹8

  师生:“我们的引路人”

  “曾经我辞职了,但在如今这个团队里,我真正明白了,党员就是要讲奉献,有作为。”陈建华说,当时来女子高中任教是他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那时对社会对人生都充满希望。可是,当时这里条件太艰苦,对老师管理太严格,刚走出校园的他确实难以适应。后来,他辞职出去外省找了几份工作,但始终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后来他想,学校虽然劳累辛苦,但每天看着张桂梅老师忙碌的身影,听她讲党章,跟着读老三篇,唱经典革命歌曲,身上有一股正气,人生非常充实。“这正是我想要的生活状态,所以我回来了,而且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共产党员了。对于我来说,重新回到学校,还有一份感恩的心,感恩也是奉献的动力,这一切都不是停留在嘴上的东西,都必须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我不能说我做到了,只能说我一直在努力做。”

  “我既是女子高中第一届学生,现在又是女子高中的数学老师。今天,我能够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是幸福的,我感谢张桂梅老师,她是我们人生的导师和引路人。张老师叫我记住,有一种精神叫艰苦朴素,有一种精神叫发愤图强,有一种精神叫坚韧不拔,有一种精神叫感恩回报!”周云丽告诉记者,10年前,华坪女高的两张录取通知书彻底改变了她和姐姐的命运。姐妹俩都在华坪女高读书,如今,姐妹俩都成为了人民教师,让她们的爸爸成为村里人人羡慕的小老头。“每次打电话回家或探亲离家时,爸爸都要叮嘱:闺女,好好教书,别忘了张老师对咱家的恩情!所以,只要女高有需要,我就一定要回来,像张老师一样回报社会。”周云丽说。

  去年考入南方医科大学的'邓婕和云南财经大学的郭晋霖都表示,在女子高中接受的红色教育,以及养成的独立勤奋好学的习惯,让她们在大学里受益终身。

  女子高中建校初期,张桂梅在为募捐奔波,就在筹款很艰难时,一个海外组织和台湾一个民间组织主动联系她,提出可以每年为女子高中捐款十万元,附加条件就是把学生的个人、家庭信息提供给他们,张桂梅坚决拒绝了。

  20xx年,一名学生考上重点大学,在申请贫困生补助时,因不慎遗失相关资料没有及时补齐,耽误了资助申请。面临入学资金压力,这名学生哭着找到张桂梅。张桂梅对她说:“孩子,你已经考上大学了,其他的都不是事。相信老师,老师来给你想办法。”最后,由学校对这名学生进行了资助,学生得以顺利进入大学完成学业。

  “有困难就找张老师”,这是学生们对张桂梅的信任,这种信任,来源于张桂梅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感动中国张桂梅事迹9

  看了这个视频,或者说看到类似的视频,我都很感慨。当记者问:张老师,您觉得您这辈子的价值在哪儿?张桂梅说:不管怎么样,我觉得我救了一代人。我后面的这些人他们走的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听到这句话,我就想到我爸。这样的话我爸爸也说过。我爸爸是一名党员,在北京当过八年兵,在我们村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他一直坚持把我们姐弟仨供到大学。让我们现在有机会有能力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是农村娃,我知道农村孩子读书有多不容易。大部分家长觉得孩子读点书,到年龄就可以出去打工挣钱了;另一小部分,也许想让读但没有钱供孩子读书。所以我觉得我爸很有远见,他就是我们的张桂梅!

  张桂梅校长是有大爱的人,她用生命在做教育。真心实意地希望大山的女孩走出去!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她做到了。因为她建一所女子高中并不满足于孩子们只是有个技能,上个职高啥的',她希望孩子们都能上一本,最低二本,这是目标,也是他们努力的方向。我们也是山区学校,我们应该内省,我们的责任是什么,我们能否向张老师那样,向自己要质量,把咱们的孩子高质量送出去!

感动中国张桂梅事迹10

  张桂梅校长又上热搜了,但这一次不是让全网热泪盈眶,而是卷入观点争议,让支持她的人感到心情复杂。她在一档专访节目中表达了对“女性当全职太太”的鲜明反对。她讲道:一个学生领着丈夫和孩子回到华坪女中,准备给母校捐一笔钱,当她得知这名学生已做起全职太太,便直接轰人,“你给我滚出去。家庭那么困难,把你供到现在,反而当起了全职太太?”

  当全职太太怎么了?为什么不能尊重别人的意愿呢?说尊重女性独立,为什么不尊重女性成为全职太太这种独立选择呢?有谁比一个女性自身更知道什么对自己有利、什么能让自己幸福、什么更适合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观和幸福观,为什么非要把自己的这种偏执以如此强烈排斥的方式强加到学生身上?当全职太太怎么就对不起“教育改变命运”了,贫困生出身怎么就不能当全职太太了?一个个问题像雨点一样飞向昨天被视为“教育天使”的张桂梅,天使的“人设”似乎因为那个“滚”字而黯然失色。幸亏是张桂梅说了这段话,网民能口下留几分情,如果是一般人,早被群殴得鼻青脸肿了。

  我觉得当全职太太是一个人的自由,也并不意味着就没有自我和缺乏独立,但我实在不忍去批评张桂梅的观点。当然,会有一定的道义因素,面对这样一个“教育圣雄”般的人物,批判本身似乎有失道义和力度。泰戈尔的那首诗,“如果你在黑暗中看不见脚下的路,就把你的肋骨拆下来,当作火把点燃,照着自己向前走吧”——张桂梅就是这样的人,把自己的肋骨拆下来当火把,点燃了很多大山里的女孩前行的路。她为了教育,为了改变那些女孩的命运,连自己的命都不要了,用命换了一代人的命运。说到关心、爱护、心疼、尊重那些大山里的女孩,我们这些蜷缩在都市咖啡厅里、在键盘上敲敲字、热衷于谈论抽象概念的人,怎么比得上她?我们谈论的只是抽象概念,她接引了几千个女孩走出大山,我们没有理由觉得我们比她更“懂”贫困山区女孩教育这个命题。

  这么说并不是失去了一个评论员的判断力,好像一个人成为道德典范,身上有了道义光环,就不能被批评了。不是这个意思。道德圣人也会有认知局限,张桂梅用生命在做教育,并不意味着她每句话都是对的.。我说的“不忍”更包含着“同情的理解”这个意思,不要把“支持还是反对全职太太”当成一个抽象的命题,当成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专辩论赛供选手抖机灵的辩题,而要进入张桂梅所生活和面对的那种环境中,进入贫困山区女孩教育这个具体语境中理解“反对女性当全职太太”这个命题,看到它的条件性、矛盾性、语境性和问题针对性。

  很多人首先是被那个“滚”字刺激了,如果进入语境,就不会把这个字当成激烈对抗中那种粗野、排斥、敌对的意思,而会看到一个教育者又爱又恨、就像父母不满孩子某种行为时那种带着失望意味的“滚”。

  好像不近人情,人家过来捐款,你何以这种态度?人家当全职太太,怎么碍着你了?这可能正是张桂梅作为校长的态度,善良是有牙齿的,学校虽然很缺钱,但对钱的接受是有原则的。接受捐款,接受的不仅是钱,而且也有一种认同的价值观。以后跟学生介绍这笔捐款时,怎么介绍呢?我们的毕业生、你们的师姐捐的?她靠什么给学校捐钱?张桂梅可能觉得无法向学生传递一种她一直传递的那种独立价值观。一个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捐款涉及学校倡导一种何种价值观,所以我理解她的那种坚韧的立场。她就像一只老母鸡一样,张开翅膀,护着下面的那些小鸡,生怕她们被辛苦培育的价值观受到任何一点误导和伤害。

  在抽象层面争论“有无权利当全职太太”并没有什么价值,只有打成生活的碎片,在水里泡一泡,在风中晾一晾,日晒雨淋一下,才有生活的质感。张桂梅也许正是在这种生活质感中持那种观点的。如果看到山区的贫困,看到很多大山里女孩的命运,她们没读书,一辈子就被绑在山里、绑在丈夫和家庭、绑在几个孩子身上,重复着贫困的命运并承受着生活的重压,也许就能理解张桂梅所说“家庭那么困难,把你供到现在”包含的失望了。读书改变命运,对一般人来说,就是可以有多元的选择:当诗人、出国读书、追求自己的兴趣,甚至就是当一个幸福的全职太太。可在经历了极度贫困,穷怕了,因为缺乏事业缺乏独立而在恶性循环中苦怕了、卑微怕了之后,很容易对那种“本以为读了书可以改变命运却又被家庭绑住没了自己”的选择充满警惕。

  作为大山女孩的摆渡人,作为拼着命去让女孩通过读书获得独立能力从而改变命运的人,把“一个女孩读书可以改变一家三代命运”当成信仰,看到自己教出来的孩子读了书却没有自己的“独立事业”,还能给学校捐钱,可想而知她的愤怒,甚至觉得是一种价值观的挑衅。

  这就是我不忍批评的原因,如果身处她的位置,我可能也会这样做。

  最新消息是,被“滚”当事人感激张桂梅。黄付燕在华坪女高同学群里看到了这则新闻链接,“感觉像是在说我”。当天,她把新闻链接转发到了微信朋友圈,并配上了一句转发语——“我们有个性的老大”。

  20xx年,黄付燕回到母校华坪女子高中捐款,被张桂梅拒绝。那时,孩子不到一岁,黄付燕没有工作,全职带娃。捐款被拒的第二年,黄付燕考上了贵州安顺某小学的特岗教师。10月27日晚,黄付燕接受采访时回应,“张老师话丑理正,她是从我们的立场去说的”。

感动中国张桂梅事迹11

  十年前,由光明日报和中央电视台联合评选出的首届“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教师”中,张桂梅老师的事迹曾让亿万观众和读者泪目。那时,本报以《张桂梅:最美的妈妈》《最美乡村教师张桂梅:百个孩子的最美‘妈妈’》《最美乡村教师张桂梅回家》《张桂梅:念念不忘做家访》等为题,多次报道过张桂梅老师的事迹。

  十年后,刚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张桂梅老师,再度感动国人。

  已经63岁的张桂梅,现为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作为一个从黑龙江省来扎根边疆云南的外省人,她长期献身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疾病缠身却奉献不止,教书育人,用爱心和智慧点亮大批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充分展现了当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20xx年以来,她已帮助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了贫困山区女孩命运,并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云岭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其动人事迹经本报等多家媒体再度报道后,在全国特别是云南、四川、贵州、甘肃、湖南等省的教师、学生及干部中受到了广泛关注与赞誉。

  老师们说:要无私奉献,立德树人

  曾任中国教育报驻云南记者、云南省高校工委宣传部副部长的杨云慧说:“认识张桂梅已有18年,早在20xx年就采写了张桂梅老师事迹,先后写过6次。每次采访,都会被她的事迹深深感动,她总会把一件件看似不可能的事变为现实。向张桂梅老师致敬!”

  两次为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进行培训的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张雅说:“张桂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深刻领悟到‘一诺千金、抱柱之信’的脱贫攻坚中国精神。作为农民的子孙,张桂梅点亮乡村女孩梦想、改变她们人生命运的善举让我心潮澎湃、热泪盈眶。她用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展示了时不我待、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是我们虚心学习的时代榜样。”

  “张桂梅老师数病缠身,忍受剧痛,却坚守贫困山区40余载;生活清苦,节衣缩食,却甘将所有付之教育;事无巨细,起早贪黑,只愿将代际贫困斩断;家访万里,苦口婆心,照亮大山女孩的追梦之路。”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晓兰希望小学教师王力说,“作为城区小学一名普通教师,我从张老师身上学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教育信念不动摇。我们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使命,勇挑责任与担当,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二是坚持清雅作风不懈怠。从热爱自身工作做起,从践行点滴做起,从关爱每一名学生做起。三是坚持自身修炼不放松。”

  被张桂梅老师感动落泪的贵州省赫章县罗州镇尖山小学教师刘汉学说:“张桂梅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人民教师的灵魂,更是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她用自己平凡的工作改变了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的命运。她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退缩,与病魔抗争,与坎坷较量,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支撑着她那瘦弱的身躯。我是一名乡村教师,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要把她的精神当作自己的精神财富,从中去汲取养分,竭尽全力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学生们说:学做照亮他人前进的一束光

  12月11日,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社会各界代表、老师、学生通过电视收看了“时代楷模”张桂梅同志的感人事迹。

  “张老师是照亮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束光。我很荣幸成为华坪女高的学生,今后会更加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若以后有幸成为一名医生,我必当恪尽职守,为更多的人服务,像张老师一样无私奉献。”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的学生陈兴琳激动地说。

  作为湖南师范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章海晨已经来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第一初级中学支教三个多月了,每当他走上讲台都能想起大山深处的“张妈妈”。他说:“这是我来到湘西的第108天,也是我投身教育扶贫最前沿、志愿支教的`第108天。这里同样是大山深处,山路十八弯,同样有着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望、对未来怀揣憧憬的孩子们。我要像张桂梅一样承担起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更应肩负起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扎根乡村教育扶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教育走得更深,走得更远。”

  西南民族大学学生肖倩说:“从教十二年,张桂梅老师每天都在为改变贫困学生命运而努力。一步一步,她走过山间小路,走进每家每户,帮助每一个孩子顺利上学;一步一步,她用自己的双脚硬生生走出了一条路,一条让孩子们走出大山的路,一条让孩子们摆脱贫困阴影的路。她,就是孩子们的光。我也很快就要毕业走向社会,不管从事什么行业,我都将努力学好本领,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别人点亮一盏灯,带来一点光亮。”

  干部们说:不忘初心,担当敬业

  “学习完张桂梅校长的感人事迹,我热泪盈眶!作为教师,她用一生诠释了‘立德树人’的真正内涵,作为党员,她时刻践行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她的光辉,像太阳一样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田;她的精神,像山岳一样撑起了我们的信仰;她的爱,像春风,温暖了边疆、温暖了教育!她消瘦的身躯和沙哑的声音,在我的脑海里永不消散!”甘肃省秦安县陇城教育园区主任、学区校长王旭升这样说道。

  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贵州省“青年英才”陈艳波认为,张桂梅校长感动时代的精神恰恰是时代所需要和弘扬的。他动情地说:“身患23种疾病,12年家访覆盖1552名学生,行程累计11万公里,将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送进大学。给缺少教育资源的偏远地区建设免费高中,为受到陈旧观念束缚的农村女孩找到出路。张桂梅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与其说是知识,不如说是这种无私的关爱,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社会的回报则是在回应这份爱,传递这份爱,散播这份爱。”

  “我认真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感人事迹,对她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她是新时期坚持在基层工作者的楷模。她和我们一样扎根于最基层最贫困地区,可她坚强的毅力却是我所不能及的,我为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工作一线而感动。”甘肃省镇原县融媒体中心干部、下派新城镇惠沟村党支部书记闫钰这样告诉记者。

  令人高兴的是,为以实际行动大力弘扬张桂梅精神,让更多贫困山区的女孩能够走出大山,继续完成高中学业,华坪县已经成立了丽江华坪桂梅助学会,助学会经费来源于会费、捐赠、政府资助等,资金主要用于女高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及华坪县的教育助学活动。丽江市委、市政府和华坪县委、县政府已为丽江华坪桂梅助学会筹集了第一笔助学金200万元。

感动中国张桂梅事迹12

  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以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地区教育特点的方法。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的工资拿出绝大部分来接

  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吗,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了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她们。

  在观看张桂梅同志事迹的视频时,我的眼眶就一直是湿润的:当她寒暑假天天走了那么远山路只为了去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告知家长孩子成绩很好,只要考上了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高中,就能免学费就读时;当她夜晚在手脚关节处涂完治疗风湿的药酒,躺在办公室冰冷、坚硬的`条椅上时;当她面对镜头,说出唯一的愿望“我想要再多活两年,把这些孩子送入大学”时,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同为教师,自问难以到达张桂梅同志这样的大爱无私的品德和高尚奉献精神境界。

  我们应该学习张桂梅同志“扶弱济困、大爱无疆”的精神。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己和身边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投入了这场脱贫攻坚之役。早在我在大学时代,我也有幸参加过一次为贫困山村的贫困群众献爱心的公益活动,对贫困有了初步的直观感受,心中萌发出了自己该为此做点什么的真情实感;而在我毕业之后,来到了农村教书,一晃眼,十五年过去了。身体力行的投入到了脱贫攻坚的工作中,将“所想”变为了“所做”,不仅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还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到了扶贫工作。但我所做的一切,和张桂梅同志比起来,却显得相形见绌了。所以,我们都应以张桂梅同志“扶弱济困、大爱无疆”的精神为指引,再接再厉,努力奋进,让更多的困难群众过上好

  日子,因为我们都知道,消除贫困,需要有你有我也有他。

感动中国张桂梅事迹13

  一天之内看了两遍报道张桂梅事迹的视频,两次都感动到落泪。我想说一说几处使我掉眼泪的地方。

  第一次是张桂梅含泪讲述华坪县妇代会上大家为她捐款治病,病好后她想着要为大家做点什么。多么可敬朴实的华坪人民!正因为他们无私的援助,才促使张桂梅更加努力地工作,倾其所有不让自己所教班级的一个孩子辍学。

  第二次是儿童之家福利院的大门敞开,大大小小的孩子奔向张桂梅喊“妈妈”,这些孩子当中就有被父母遗弃的健康的女孩子。正因为当了儿童之家的院长妈妈,才更加坚定了她要办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的决心,因为女孩子受教育可以改变三代人。的确,精神扶贫(教育扶贫)能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摆脱贫困。

  第三次是女高建立初期面对着教学即将瘫痪、学生将被分流,张桂梅等6名党员教师在手画的.党旗面前重温入党誓词,这一刻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一名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也体会到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张桂梅为孩子们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铁打的纪律为孩子们更好地学习保驾护航。

  最后一次是主持人问她这辈子的价值是什么?她说无论多少她救了一代人,只要这些女孩子今后比她好,比她幸福就足够了。这一刻我仿佛对人们常说的“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感动中国张桂梅事迹14

  张桂梅,45岁,满族,中共党员,云南省丽江地区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华坪儿童之家院长.20xx年以来,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被全国教育总工会、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十佳师德标兵”,被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佳”知识女性,获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首届“兴滇人才奖”,被省妇联、省电视台评为“感动云南”十大母亲,被评为丽江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称号。今年6月,在中共云南省委八届三次全会上,她当选为云南省出席党的十七大代表。

  张桂梅同志深深扎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爱教育,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别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爱学校,不顾身患多种疾病,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折磨,经常超负荷地工作在教学岗位上;她爱学生,拿出绝大部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关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关爱学生。张桂梅同志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一名共产党党员的崇高理想和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张桂梅同志是教师的优秀代表,是教师的榜样。张桂梅同志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张桂梅同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张桂梅同志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认真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切实加强师德建设,真正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张桂梅同志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勤奋工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人们常不解的问她:这样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处?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张老师总是笑着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没有生育自己的儿女,却有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那些失去父母的贫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爱,分享着人间最美好的亲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她就是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儿童之家”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向传递真爱的使者张桂梅学习为主题的“感恩行动”在迅速掀起,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

  通过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以后,我们要更加热爱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和接班人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甘为园丁,做到教育安心和专心,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热爱本职,踏实工作,不追逐名利。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应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与能力。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认真听取他们的教诲。讲好普通话,使用规范字,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绝不得过且过和放任迁就学生,而要以又红又专的高标准要求学生,以满腔的爱心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循循善诱,管教管导,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一视同仁。做到深入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为学生多办实事。

  敬业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进步与奉献。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是最基本的一条。有人说,伟大的科学发现和重要的岗位,容易调动敬业精神;而一些普普通通的工作,想敬业也敬不起来。道理并非如此。教师们发扬敬业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可感召成千上万人投身到教育事业建设中,推动社会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长期能爱岗敬业,创造让党和人民满意的业绩,需要我们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感动中国张桂梅事迹15

  贫困学生的及时雨

  华坪女子高中绝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家庭贫困的阴影对孩子影响很大。张桂梅在家访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还经常救济学生家庭,甚至帮助全家人摆脱贫困。

  船房乡华荣村的文丽丽、文萍萍(化名)两姐妹分别是华坪女子高中的高三和高一学生。两姐妹的家不仅贫困,而且她们的父亲眼睛患有严重疾病,在县医院无法医治,需要到邻近的攀枝花市医院医治,可因经济困难,一直未能出行。今年国庆到她们家家访时,张桂梅当场掏出500元给两姐妹的父亲,让他尽快去看病。

  张桂梅看到两姐妹家有一间装杂物的危房,人员进出十分危险,当即提出应该尽快拆除。陪同家访的船房乡乡长李桂梅表示由乡里帮助拆房,并帮助其向民政部门申请低保保障。两姐妹和父母感动不已,全家搀扶着张桂梅送出村外。

  12年来,张桂梅资助学生困难家庭的.费用,都来自各级政府给她的奖励补贴,还有社会各界的捐助。她希望把这些关爱带到女子高中的孩子们身上。

  “我获得的许多荣誉,是贫困山区老师集体的荣誉。党和人民没有忘记贫困山区的老师们,温暖了老师学生们的心,激励着我们更加努力做好贫困山区的教育工作。”张桂梅诚恳地说。

【感动中国张桂梅事】相关文章:

感动中国张桂梅事迹07-07

感动中国张桂梅事迹心得07-05

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12-01

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12-10

感动中国张桂梅事迹【合集15篇】07-10

感动中国张桂梅事迹(通用10篇)12-27

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材料02-09

感动中国张桂梅事迹观后学习心得09-06

感动中国张桂梅事迹个人学习心得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