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主题班会

时间:2024-10-17 14:04:43 腊八节 我要投稿

腊八节主题班会

  在我们上学期间,大家都参加过不少主题班会吧?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通过主题班会来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开展教育。主题班会需要准备哪些内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腊八节主题班会 ,欢迎阅读与收藏。

腊八节主题班会

腊八节主题班会 1

  活动目标:

  1.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2.初步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3.学会在自己探索、与同伴交流中主动求知。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初步了解每年农历的十二月是腊八节

  师:宝贝们,你们知道十二月八日是什么节日吗?(腊八节)

  二、基本部分

  1.腊八节的来历。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古时候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八节,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一说,腊八粥传自印度。腊八粥称为"福寿粥"。""福寿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一说,秦始皇修建长城时,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一说,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来纪念他。

  2.介绍腊八粥

  你们吃过腊八粥吗?你吃过的腊八粥里都有哪些食材呢?

  请幼儿简单介绍腊八粥的`食料。

  (红豆、胡萝卜、白萝卜、玉米豆(腊八豆)......

  腊八粥里面会有多样不同的食材。

  三、结束部分

  教师展示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上来认识这些材料。

  请幼儿用一个词语形容你们所见到的食材,了解腊八粥食料的名称

  圆圆的黄豆,红红的胡萝卜,胖胖的玉米豆......

  四、活动延伸

  投放不同材料到美工活动区域,制作腊八粥或以腊八粥为主题,在表演区开腊八粥店。

腊八节主题班会 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人物特点,感受浓浓亲情。

  基础知识:

  1.生字: 枣 落叶灌木或乔木,枝有刺,叶卵形,开小黄花,核果称“枣子”或“枣儿”,椭圆形,熟时红色,可食:枣红、枣泥、囫囵吞枣(喻读书等不加分析辨别地笼统接受)。 仁 果核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仁儿。 沸 开,滚,液体受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发生气泡,表面翻滚,变成蒸气:沸点、沸水、沸涌、人声鼎沸。 沸腾(亦喻事物蓬勃发展或情绪高涨)。 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唾 口腔里的消化液:唾液、唾涎、唾沫。 肿 皮肉浮胀:肿胀、肿瘤、肿痛、浮肿、红肿、脓肿。胀 体积变大:膨胀、肿胀、热胀冷缩。 拣 挑选:挑拣、拣择、拣选、挑肥拣瘦。

  2.会写的词语: 唾手可得、腊月、挑拣、浓稠、 仁至义尽、肿胀、沸腾、红枣 3.解词

  (1)唾手可得:唾手:往手上吐唾沫。动手就可以取得。 比喻极容易得到。

  (2)仁至义尽:至:极,最;尽:全部用出。竭尽仁义之道。指人的善意和帮助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

  教材特点: 本文是《腊八粥》一文的节选。围绕八儿特别想吃腊八粥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对八儿与妈妈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孩子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点:

  结合文章对人物细致描写,体现人物特点,感受深深情感。

  教学难点:

  在字里行间中体会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体会浓浓亲情。

  教学突破点:

  以“腊八粥”为切入点,结合文章中对腊八粥的描写,深入体会文中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与渴望之情,从而感悟一家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看图导入:

  1.请学生说一说对“腊八”或腊八粥的了解。

  2.教师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腊八粥》这一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记号,划出读不准音的词语。

  2.正音,并反复读关键词语。

  3.同桌一起读重点段落。

  三、再读课文:

  1.学生围绕课后题默读思考。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

  第1小题: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先适当提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围绕“妈妈”和“八儿”结合课题来概括,这样先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第2小题:这一题旨在训练学生对“八儿”这一人物是否理解。是在梳理文章大意后关注作者的表达。聚焦到主人公“八儿”身上,因为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文章随处可见“八儿”急切想吃腊八粥的情形。

  第3小题:全文围绕“八儿”全家吃妈妈熬煮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的图景。表达了一家的其乐融融。

  4.教师相机总结。

  四、分析人物特点:

  1.“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结合文中语句加以说明。

  2.师生交流。

  3.文中的母亲呢?用刚才的方法。

  4.师生交流。

  五、指导朗读:

  1.本篇课文人物对话描写较多,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

  2.通过揣摩人物心理,联系提示语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组织朗读比赛,互相点评,取长补短。

  六、作业:

  1.有感情地将课文朗读给家长听。

  2.学生自由读课文。

  板书设计

  腊八粥

  沈从文

  “八儿”母亲

  其乐融融

腊八节主题班会 3

  教材分析

  文章选自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半部分,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

  学习者特征分析

  大部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本课的学习内容,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学习比较积极,参与学习的面儿比较广。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文章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教学方法

  看图法、合作法、小组活动。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请学生说一说对“腊八”或腊八粥的了解。

  2.教师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腊八粥》这一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记号,划出读不准音的词语。

  2.正音,并反复读关键词语。

  3.同桌一起读重点段落。

  三、再读课文:

  1.学生围绕课后题默读思考。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

  第1小题: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先适当提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围绕“妈妈”和“八儿”结合课题来概括,这样先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第2小题:这一题旨在训练学生对“八儿”这一人物是否理解。是在梳理文章大意后关注作者的表达。聚焦到主人公“八儿”身上,因为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文章随处可见“八儿”急切想吃腊八粥的情形。

  第3小题:全文围绕“八儿”全家吃妈妈熬煮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的图景。表达了一家的其乐融融。

  4.教师相机总结。

  四、分析人物特点:

  1.“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结合文中语句加以说明。

  2.师生交流。

  3.文中的母亲呢?用刚才的方法。

  4.师生交流。

  五、指导朗读:

  1.本篇课文人物对话描写较多,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

  2.通过揣摩人物心理,联系提示语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组织朗读比赛,互相点评,取长补短。

  六、作业:

  1.有感情地将课文朗读给家长听。

  2.学生自由读课文。

  板书设计

  腊八粥

  沈从文

  “八儿”母亲

  其乐融融

腊八节主题班会 4

  设计意图:

  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而我们幼儿园的孩子对这些习俗和节日不甚了解。老话有:“过了腊八就是年”,所以我们开展“腊八节”这一节日主题活动让孩子从多方面了解腊八节的习俗和饮食习惯,并且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学会关爱需要帮助的人们,在寒冷的冬天,感受节日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2、知道制作腊八粥的主要材料,初步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3、通过学看日历,知道腊八节是哪一天?星期几?在自己探索、与同伴交流中主动求知,集体体验过腊八的快乐。

  活动重点:

  知道腊八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活动难点:

  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集体过腊八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各种制作腊八粥的材料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初步了解每年农历的十二月是腊八节

  师: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

  师: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就是我国的传节日叫做腊八节。

  二、基本部分

  1、腊八节知多少。

  师: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古时候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

  2、介绍腊八粥

  师:你们吃过腊八粥吗?

  师:你吃过的腊八粥里都有哪些食材呢?请你简单介绍腊八粥的食料。

  (红枣、红豆、绿豆、桂圆……

  师:腊八粥里面会有8样不同的食材。

  3、展示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上来认识这些材料。

  师;请你用一个词语形容你们所见到的食材,了解腊八粥食料的名称

  幼:扁扁的红豆,圆圆的桂圆,胖胖的花生米……

  4、宣传“腊八粥”——八宝粥

  自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食材,向同伴介绍腊八粥所需的材料!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学习了腊八节的相关知识,知道腊八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且懂得关心爱护需要帮助的人,给他们送去温暖。

  四、延伸部分

  小朋友们,其他班的小朋友还不知道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我们赶紧去告诉他们吧,出发吧!

腊八节主题班会 5

  一、活动目的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知道一些传统节日的习俗和风情。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二、活动口号

  ?宣传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国文化。

  三、活动时间

  12月——1月

  四、活动内容

  1、宣传动员阶段

  组织团委成员向全年级发出号召,在本班举行有关弘扬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活动。

  2、配套活动

  (1)在各班中举行腊八节的知识竞赛。

  (2)发出让学生回家亲自为父母做腊八粥的倡导。

  (3)在各班举行主题班会关于‘腊八的来源’。

  3、总结阶段

  (1)一个人为单位,写个人心得。

  (2)在本班进行知识讨论。

  xx第xx 学校 2013年2月

腊八节主题班会 6

  活动目标

  1、听故事,跟着“小燕子”一起观察胖嫂家的变化,理解故事内容。

  2、认识腊八粥的材料,知道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

  3、体验故事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绘本《屋檐下的腊八粥》、PPT课件。

  2、8种腊八食材图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封面,引发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人物,对故事人物感兴趣。

  提问:封面上有谁?长得什么样子?她在那里做什么?

  2、出示图书名字

  提问:书名中提到的东西,画面上有吗?猜猜故事里除了胖嫂,还有一个主角会是谁?

  二、倾听故事,理解内容

  教师依次播放绘本内容,引导幼儿根据画面猜测内容并能用语言简单讲述

  1、出示PPT,提问:

  小燕子一家住在哪里?它们要干什么?(观察景色的变化和燕子一家的变化。)

  说说燕子为什么要去南方过冬。

  2、出示PPT页,提问:

  小燕子看见胖嫂在做什么?

  胖嫂准备了哪些好吃的东西?为什么?(观察画面,用语言简单讲述。)

  3、出示PPT

  匾里一共有哪几样东西?你都认识吗?猜猜胖嫂要做什么?(鼓励孩子说出食材的名称、颜色。)

  4、出示PPT

  什么季节到了,小燕子用衔来的八样东西做了什么?

  三、记八宝,玩游戏

  1、出示实物,分辨和认识“八宝”

  小燕子用食材来做项链,打扮自己,你觉得它们可以用来做什么?

  2、游戏:八宝蹲

  游戏规则:幼儿每人选择一张食材图片,由一人开始边蹲边念食材名字,被念到食材名称的幼儿需立即回应,继续游戏。幼儿游戏1-2次。

  四、自助阅读,自主讲述

  1、设疑:胖嫂究竟用这八样食材做什么呢?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2、和同伴一起看画面(从“吃腊八粥咯“到最后。)

  胖嫂煮的是什么粥?

  看到小燕子,胖婶一家是怎么做的?

  这一天小燕子过得开心吗?你知道这天是什么节日?

  小结:腊八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逢腊八节人们都要吃腊八粥、团聚在一起,共享亲情和家庭的温暖。过完腊八就要过年啦!

  活动延伸

  欣赏童谣:

  过了腊八就是年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真香甜,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

  二十六,炸羊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美工区:

  1、在活动区提供各种粮食、干果小样,帮助幼儿认识了解不同的食材名称和功效,尝试搭配“制作”——我的腊八粥。

  2、创设美工活动区,提供各种中国风的绘本图片和金山农民画等图片,鼓励幼儿用剪贴、涂画等方法制作图画,布置成“民俗风”画廊。

  阅读区:

  1、收集各民间节日的相关图片与书籍,制作中国民俗手册。

  2、提供故事图书和图片,鼓励孩子翻阅图书并讲述故事。

  3、录制一些关于我国民俗的故事,让孩子倾听、了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腊八节主题班会 7

  活动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访问的形式了解腊八节的起源、习俗及相关诗文,增强对腊八节食俗文化的了解。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源远流长,从而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情趣。

  2、通过活动,切实锻炼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及调查访问的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自己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切实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兴趣。

  活动时间:

  8课时

  活动过程:

  一、准备阶段(第15—17周)

  1、提出腊八将至,研究腊八有关习俗。

  2、学生对如何举行好这项活动,提出自己的设想,最终形成活动方案。

  3、自由组建活动小组,讨论小组活动计划与方式,研究确定活动内容。

  (1)、探究主题一:腊八节起源

  (2)、探究主题二:腊八节习俗

  (3)、探究主题三:腊八节诗话

  (4)、探究主题四:三代人对腊八节的不同看法

  (5)、探究主题五:本地吃腊八粥的情况

  4、学生自主选题,合理分组并选定小组长。学习拟定采访提纲.

  5、社会交往指导。

  实践体验阶段(第18—21周)

  个体活动(做好记载)

  1、向周围60岁以上的老人询问腊八的.由来与在本地流传的传说。

  2、询问周围老人他们小时候怎么过腊八节的?吃的腊八粥是怎样做成的?

  3、上网或其他途径查阅腊八节的有关资料,做好资料卡片。

  4、询问家长,自己家里过腊八节的情况以及这些年来的变化。

  5、在家长的指导下,多次亲自尝试煮腊八粥。

  小组活动:

  1、根据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多次交流搜集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

  2、交流煮腊八粥的体会。

  3、小组合作煮腊八粥,商量准备汇报的腊八粥的烹制方法。

  4、做好阶段实践体验资料统计。

腊八节主题班会 8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节日——腊八节的基本信息,包括其由来和主要习俗。

  2. 能力目标:通过讲述故事、制作腊八粥等活动形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之情,初步形成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环节】(5分钟) 以问答的形式引导孩子们对“节日”的认知,询问他们知道哪些节日,引出今天的主题——腊八节。

  【讲解环节】(15分钟)

  腊八节的由来: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图片,为孩子们讲述腊八节起源于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故事,解释为什么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要过腊八节。

  腊八节的习俗:

  品尝腊八粥:介绍腊八粥的制作材料和含义,强调各地不同的腊八粥习俗和背后蕴含的家庭团圆、五谷丰登的美好寓意。

  插艾叶、贴窗花等其他习俗也可适当提及。

  【实践活动】(20分钟) 组织小朋友们亲手参与制作简单的“腊八粥”,让他们直观感受这一节日的`特色活动,并在过程中体验集体协作的乐趣。

  【总结分享】(10分钟) 邀请小朋友分享自己制作腊八粥的感受,以及对腊八节的理解,教师适时进行点评和补充,强化学习成果。

  三、课后延伸:

  鼓励家长在家陪伴孩子继续探索腊八节的相关知识,并尝试在家里做腊八粥或开展其他相关活动,使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日常生活。

  以上就是关于“中班腊八节由来”的教案设计,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不仅能帮助孩子们深入了解腊八节,更能借此契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腊八节主题班会 9

  设计思路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经过上千年的历史积淀和不断传承,慢慢形成的,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然而,在西洋节日盛行的今天,中国的传统民俗我们小朋友知道的还有多少?就如“腊八粥到底是哪八样东西?腊八节的来历?”这些问题,都是孩子们所不知道却又应该了解的。

  本次活动的'重点,就是想通过绘本故事向孩子介绍“腊八节”,知道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俗,引发幼儿对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的好奇,从而初步感受和体会传统文化所蕴涵的团圆美好的意义。

  活动目标

  1、听故事,跟着“小燕子”一起观察胖嫂家的变化,理解故事内容。

  2、认识腊八粥的材料,知道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

  3.体验故事带给人的美好感受。 活动准备

  1、绘本《屋檐下的腊八粥》、PPT课件。 2、8种腊八食材图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封面,引发兴趣

  1.老师引导孩子观察画面中的人物,对故事中的人物感兴趣。

  问题:封面人物是谁?它看起来像什么?她在那里做什么? 2、出示图书名字

  提问:书名中提到的东西,画面上有吗?猜猜故事里除了胖嫂,还有一个主角会是谁?

  二、倾听故事,理解内容

  教师依次播放绘本内容,引导幼儿根据画面猜测内容并能用语言简单讲述

  1、出示PPT,提问:

  小燕子住在哪里?他们要做什么?(观察风景和燕子一家的变化。)

  告诉我为什么燕子去南方过冬。

  2、出示PPT页,提问:

  小燕子看见胖嫂在做什么?

  胖嫂准备了什么好吃的?为什么?(观察图片,用文字简单讲述。)

  3、出示PPT

  匾里一共有哪几样东西?你都认识吗?猜猜胖嫂要做什么?(鼓励孩子说出食材的名称、颜色。)

  4、出示PPT

  什么季节到了,小燕子拿着赢来的八样东西做了什么? 三、记八宝,玩游戏

  1、出示实物,分辨和认识“八宝” 燕子用配料做项链,打扮自己。你认为它们可以用来做什么?

  2、游戏:八宝蹲

  游戏规则:幼儿每人选择一张食材图片,由一人开始边蹲边念食材名字,被念到食材名称的幼儿需立即回应,继续游戏。幼儿游戏1—2次。

  四、自助阅读,自主讲述

  1.疑惑:胖姐到底用这八种食材做什么?后来怎么样了? 2、和同伴一起看画面(从“吃腊八粥咯“到最后。) 胖嫂煮的是什么粥?

  胖阿姨一家看到小燕子的时候做了什么?

  燕子这一天过得开心吗?你知道这天是什么节日吗?

  小结:腊八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逢腊八节人们都要吃腊八粥、团聚在一起,共享亲情和家庭的温暖。过完腊八就要过年啦!

  活动延伸

  欣赏童谣:

  过了腊八就是年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真香甜,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

  二十六,炸羊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腊八节主题班会 10

  一、活动背景: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腊八节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它不仅是一个祈求丰收和幸福的时刻,更是一个家庭团聚、亲朋好友欢聚的时刻。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腊八节的文化内涵,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我们决定在幼儿园开展“浓浓腊八节,温暖你我他”主题班会活动。

  二、活动目标:

  让幼儿了解腊八节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增进幼儿间的友谊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活动时间:

  XXXX年XX月XX日(农历腊月初八)上午9:00-11:00

  四、活动地点:

  幼儿园各班级教室

  五、活动准备:

  提前一周,老师向幼儿介绍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让幼儿对腊八节有初步的了解。

  邀请家长志愿者参与活动,协助老师准备腊八粥的材料。

  老师准备好腊八粥的材料,包括大米、糯米、红枣、枸杞、莲子、桂圆等。

  老师和幼儿一起布置教室,营造温馨、喜庆的.节日氛围。

  六、活动过程:

  开场白:老师简短介绍腊八节的起源和习俗,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传统节日。

  品尝腊八粥:老师向幼儿介绍腊八粥的制作方法和材料,然后家长志愿者协助老师分发腊八粥,让幼儿品尝。同时,老师可以引导幼儿说一说腊八粥的味道和感觉,加深幼儿对腊八节的认识。

腊八节主题班会 11

  一、活动目的:

  了解腊八节的来历、习俗和文化背景。

  感受传统节庆的氛围,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和组织协调能力。

  二、活动时间:

  XXXX年XX月XX日(周X)下午

  三、活动地点:XXXX

  四、活动准备:

  提前布置教室,悬挂腊八主题的装饰,营造节日氛围。

  准备腊八粥材料:各种米、豆、干果等。

  安排学生分小组,每组负责一项任务,如熬粥、表演节目等。

  邀请家长志愿者协助活动。

  五、活动流程:

  开场白(XX分钟):

  老师介绍腊八节的起源和习俗。

  播放一段关于腊八节的视频,让孩子们更加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腊八粥DIY(XX分钟):

  老师指导孩子们熬制腊八粥,让他们亲手制作,感受传统节庆的乐趣。

  节目表演(XX分钟):

  各小组表演节目,可以是歌曲、舞蹈、朗诵等,展示孩子们的才艺。

  互动游戏(XX分钟):

  设计一个与腊八节相关的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了解传统文化。

  分享交流(XX分钟):

  让孩子们分享参与活动的感想和收获。

  家长和老师对孩子们的表现进行点评和鼓励。

  结束活动(XX分钟):

  老师总结活动,强调腊八节的意义和文化价值。

腊八节主题班会 12

  【教材分析】

  《过了腊八就是年》是我国传统的民间童谣,讲述了北方人们迎年、忙年的喜悦。童谣内容富有童趣,写出了人们迎年时粘糖瓜儿、蒸馒头的热闹与喜庆,表达了人们忙年的喜悦心情。“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等诗句节奏的律欢快押的,音节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本活动通过引导幼儿收集有关人们忙年的图片和故事,在两两结伴的拍手游戏中朗诵童谣,使幼儿感受传统童谣的语言节奏特点,体验传统童谣的乐趣,加深对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认识。

  【活动目标】

  1、学说童谣,了解民间童谣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

  2、能有的律、有节奏地朗通童谣。

  3、感受迎年和忙年的热闹与喜庆,体验朗诵传统童谣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26,幼儿搜集的有关忙年的图片、照片、文字等资料,“幼儿学习材料”《拥抱冬天》。

  【活动建议】

  1、请幼几互相介绍自己收集的照片、图片,初步感受迎年的热闹与喜庆。提问:小朋友喜欢过年吗?快过年了,你们家是怎么迎接新年的

  2、请幼儿欣赏童谣,初步感知童谣的整体内容。

  提问:童谣的.名字叫什么?人们都做了什么事情来迎接新年?

  3、请幼儿再次欣赏童谣,理解童谣内容,结合图片了解一些北方人民迎接新年的习俗和传说。

  提同:腊八是哪一天?为什么这一天要喝腊八粥?(帮助幼儿了解腊八粥的传说。)农历二十三是什么节日?为什么要粘糖瓜儿?人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心情怎么样?(引导幼儿了解在农历腊月初八以及腊月ニ十三以后的每一天,人们都有一件有特殊意义的事情要做,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4、借助课件,师幼共同朗诵童谣。

  5、玩“童谣”游戏,感受童谣的节奏和趣味性。

  (1)请幼儿拍手念、拍腿念、跺脚念童谣。

  (2)引导幼儿同伴间合作边玩拍手游戏边念童谣。

  教师可以和一个幼儿示范玩拍手游戏,其他幼儿一起念童谣。之后,幼儿两两自由结伴边念童谣玩拍手游戏。

  【活动延伸】

  亲子阅读《拥抱冬天》第26-27页,感受忙年的快乐和喜庆附:

  过了腊八就是年

  小孩小孩你别悌,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十三,糖瓜儿粘;ニ十四,扫房子;ニ十五,做豆腐;ニ十六,款猪肉;ニ十七,杀年鸡;ニ十八,把面发;ニ十九,蒸慢头;三十ル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腊八节主题班会 1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

  2.找出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

  一碗美味可口的腊八粥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住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其中的一员,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八儿又有什么表现呢?我们继续学习。

  二、理清脉络,品读细节

  1.作者是如何具体、详细写出八儿等粥的这一份喜,这一份急呢?试着用小标题概括。

  【课件提示盼粥——(分粥)——(猜粥)——(看粥)】

  2.教师指导,学习“盼粥”

  (1)快速默读2到8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八儿的词句,想想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谈谈自己的体会。

  (2)学生汇报

  ①语言描写感受到八儿等粥的急切,妈,妈可是连喊了两遍呢!

  ②“进进出出”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八儿一次又一次地去看正在熬煮的腊八粥,体现了他等粥的急切;“眼睛急红”“要哭的样子”两处神态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八儿心中的煎熬与期待。

  (3)总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发现了么?沈从文先生非常善于通过语言、动作、神态这些人物细节,将人物的内心刻画得淋漓尽致(板书:细节刻画内心)。

  三、小组合作,交流感受

  其实,通过人物细节刻画内心在课文的后面三个场景——分粥、猜粥、看粥中也有,接下来,请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学习,挑选后面三个场景中的一个,找一找,划一划,谈一谈吧。

  (1)小组挑选一个场景,先进行个人默读、思考、批注。

  (2)小组讨论后,将讨论结果(小组讨论反馈表)拍照上传。

  (3)教师根据拍照反馈信息,将挑选相同场景的小组讨论反馈表同时出示,请小组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

  (4)进行临时分组,将选择同一场景的`小组进行整合,共同修改、完善小组讨论反馈表,并在此将结果进行拍照上传。

  (5)小组分享修改、完善过程中的思考与交流。

  (6)全班同学应用反馈器进行选择,选出今天小组合作中最积极思考、善于修正的小组。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合作学习、不断思考,你发现了么?焦急等粥的八儿形象在作者细致的描绘下是那么淘气可爱、活灵活现。文章虽然写的是腊八粥,实则是一幅动人的画。从这幅画里,除了调皮可爱、贪吃好奇、满满童心的八儿这个人物形象之外,你还能读到些什么?请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件出示沈从文的介绍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五、课外延伸

  同学们,课文学完了,但我们的阅读与思考还在继续。今天,老师带来了名作家冰心笔下的《腊八粥》,请和我一起美美地诵读吧!边读边思考、比较:同样是腊八粥,文字上有着怎样不同的味道。

腊八节主题班会 14

  活动来源:

  每年的腊月初八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家家户户在这一天做腊八粥、喝腊八粥。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的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我们开展了好吃的腊八粥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一腊八节,初步了解腊入节的来历和习俗。

  2.认识腊八粥的材料,能够尝试利用各种粗粮制作腊八粥。

  3.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集体过腊八节的快乐。

  活动重点:

  了解腊入节的来历和习俗。

  活动难点:

  认识腊八粥的材料。

  活动准备:

  1.腊八节的由来视频(后附)

  2.歌曲《腊八节》、课件《腊八粥》(后附)

  3.腊八粥制作材料(实物):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成品腊八粥,电饭煲。

  4.请两位家长助教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腊八节,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1.听一听:师幼共同欣赏歌曲《腊八节》,感受过节的快乐气氛。

  2.说一说:幼儿相互交谈自己对腊八节的了解。

  师:刚才我们听了一首好听的.歌曲里面说到了腊八,你们知道腊八是什么节日吗?

  师小结: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就是我国的传节日叫做腊八节。从古时候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3.看一看:教师播放视频,幼儿观看视频,了解腊八节的由来与习俗。

  二、进一步感知腊八粥

  1.听一听:幼儿倾听绘本故事,请家长助教讲述绘本《香香甜甜腊八粥》。

  提问:制作腊八粥都需要哪些材料?

  幼儿根据自己的原有经验,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请个别幼儿简单介绍腊八粥的食料。(红枣、红豆、绿豆、桂圆……

  师小结:腊八粥里面会有8样不同的食材。

  2.看一看,摸一摸:教师展示实物材料,幼儿从视觉、触觉上来认识这些材料。

  3.讲一讲:自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食材,向同伴介绍腊八粥所需的材料。

  三、制作腊八粥

  1.想一想:幼儿与同伴共同研究制作腊八粥的步骤。

  2.做一做:请家长助教带领幼儿共同制作腊八粥。

  四、延伸活动

  1.在欢快的《腊八粥》音乐中,品尝腊八粥,谈谈自己的感受。

  2.科学区: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粗粮实物,放在科学区,观察认识了解其营养价值。

  3.图书区:收集腊八节饮食习俗的图片和古诗图片,幼儿大胆讲述。

  4.美工区:用橡皮泥制作腊八粥,并绘画《快乐的腊八节》。

腊八节主题班会 15

  一、活动背景与目标:

  腊八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进同学们对腊八节的认识和理解,我们计划举行一次腊八节主题班会活动。

  二、活动准备:

  邀请一位对传统文化有研究的老师或同学进行讲解。

  准备食材:红枣、莲子、桂圆、薏米、百合、绿豆、红豆、黑米等。

  三、活动内容:

  知识讲解:介绍腊八节的起源、发展和主要习俗,如熬制腊八粥、祭祀祖先等。

  互动问答:准备一些关于腊八节的问题,通过问答的形式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腊八节。

  腊八粥DIY:准备食材,指导同学们一起熬制腊八粥,亲身体验腊八节的`传统习俗。

  分享交流:让同学们分享各自家里过腊八节的习俗和故事,增进彼此的了解和认识。

  四、活动流程:

  开场白(5分钟):班主任简要介绍活动目的和内容。

  知识讲解(15分钟):请一位对传统文化有研究的老师或同学进行讲解。

  互动问答(15分钟):同学们自由提问,大家一起讨论解答。

  腊八粥DIY(30分钟):分组进行,每组完成一份腊八粥,之后全班一起分享。

  分享交流(20分钟):同学们分享各自家里过腊八节的习俗和故事。

  结束语(5分钟):班主任对活动进行总结和点评。

【腊八节主题班会 】相关文章:

腊八节主题班会活动方案03-18

腊八节班会总结01-11

腊八节主题方案12-23

主题教案《腊八节》07-22

主题教案:腊八节12-06

腊八节主题作文09-20

腊八节班会总结(精选10篇)01-23

端午节的主题班会11-27

清明节的主题班会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