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听评课记录

时间:2024-10-19 09:08:38 历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历史听评课记录

初中历史听评课记录1

  一、好的方面

初中历史听评课记录

  1. 从思想上, 老师们对周期听评课活动都非常重视,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在听课、评课各环节, 都非常认真扎实, 较以前有很大进步。这也是每位老师人心思进, 共谋发展的具体体现。

  2. 老师们准备较充分。

  在备课时投入了较大的精力。主要体现在, 对教材挖掘到位, 课上语言流畅自然, 学案运用趋于规范。

  3. 上课都注重了学生的活动。

  老师们能积极主动的向新课标靠拢, 认真安排了学生活动的环节, 有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王春英老师, 在课上让学生表演小品, 使学生在欢笑中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4. 评课不流于形式。

  我主要参加了政治、历史、地理和语文组的评课活动。在评课中, 老师们发言都比较积极, 特别是同科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很透彻, 起到了很好的教研效果。授课教师也能主动要求多提缺点和不足, 气氛热烈, 出现了一些精典的评价。特别是吴炳博教师, 在评课中多次提到听完课后询问学生掌握情况, 注重了学生的反馈, 这是很值得提倡的。

  二、存在的不足

  1. 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不够突出。

  教师还是不敢把问题大胆地放给学生。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领” (教师说上句, 学生应下句) 、“满堂问” (学生活动无外乎回答提问) , 学生听课比较被动。

  2. 识记性的东西较少。

  无论怎样课改, 基本的概念、基础的知识, 该让学生记的、背的还是应该让学生记住、背牢。在听课中, 有的学生回答问题根本不知道如何表达, 专用概念和术语一点也用不上, 连语言都组织不好, 这样势必会影响今后的成绩。

  3. 板书不规范。

  板书应体现讲课的精华, 要精心设计。特别是知识性目标, 一定要落实到板书上。听课时, 有的老师的板书太简单甚至基本没有;有的老师板书随意性太大;有的老师书写太乱。这样会使学生掌握不好重要的知识点。

  4. 学法指导较差。

  老师们应想方设法对学生“授之以渔”,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我听的所有课中, 刘金山老师设计了“学法指导”效果最好。

  5. 学生活动有点流于形式, 实效性差。主要体现在活动不够充分, 活动效果较差, 学生听课笔记写得太少。附一:集思妙语

  在评课过程中, 老师们出现了一些精典的评价, 现摘抄如下。

  xx:润物细无声。刘金山:新旧教学模式有机结合的典范。王绪智:站在理论前沿的第一人。孙春凤:知心姐姐式的交流。王春英:如欢快的小溪, 荡漾在学生的心田。吴永本: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王连英:形同高山流水, 又像一朵白荷, 散发着一阵清香。吴宗华:用青春的心, 对青春的人, 讲青春的课。

  附二:谈一点感受和认识

  老师们上课普遍存在一种情况, 就是感情投入不够。“感情投入”是教师最大的潜在资源, 因为“情感”是会感染的, 老师的情感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我们知道鲁迅先生写的《三味书屋》, 里面写了一位老先生在俯仰顿挫的教读, 现在当然有点摒弃的味道。但也许正是老师的这种“投入”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培养了一代伟人, 使鲁迅先生到了晚年还在怀念着这位老师。如果你本身没有激情, 又如何希望学生们积极主动。情感的'投入, 并不一定就是灿烂的微笑、夸张的语言和动作, 它反映的是教师的一种态度和精神, 是一种珍惜课堂、把课堂化作自己创作“精品”的一种意识。只有这样, 你才能真正地去爱学生、爱课堂, 从而精心备课, 满怀激情的去授课。情感投入并不需要什么形式, 它是真情的流露, 从你的眼神、神态、表情中, 学生就会受到感染, 自然地随着你的引领去完成学生习任务, 课堂气氛也会随着你或喜或怒、或严厉或风趣、或严肃或松驰。只要老师完全投入了, 即使是“满堂灌”也会把学生“灌”得如醉如痴、如沐春风;即使是“满堂问”也会把学生“问”得思维活跃、举一反三。

  摘要:听评课是农村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促进教师之间交流及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感情投入”是教师最大的潜在资源, 因为“情感”是会感染的, 老师的情感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情感投入”不属于一种教学方法, 但是绝对是上好一堂课的润滑剂和催化剂。

初中历史听评课记录2

  今天xx老师的一堂历史课《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我深受感染,受益颇多,综观教学的全过程,有许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现总结如下。

  一、第一印象

  一堂课听下来,被韩老师过硬的业务素质所折服,且不说他流利的普通话,工整的板书,从容的教态,单就他极强的语言总结能力和清晰的课堂教学思路就已证明他是一位久经考验、业务水平很高的老师。例如:“这个流光溢彩、景色如画、既有浓厚文化底蕴,又有鲜活时代气息的国际化现代大都市就是被誉为六朝古都的南京,可又有谁会想到1937年12月,日军曾经将这里变成一座血流成河、尸体堆积如山的人间地狱??”“这些中国的脊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钢铁长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他们选择抗争到底?” 这些精炼准确、极具感染力的性语言无不唤醒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他的引导下,他的学生积极思考,善于表达。这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二、教学目标明确

  整堂课始终围绕教学目标,紧扣血染卢沟桥和南京大屠杀两个事件展开教学,思路清晰,板块分明,利于学生把握。同时又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自学、自己动手的基础上,大胆地展示学习成果,使这堂历史课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

  1、首先利用大都市南京的视频,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将眼前这个景色如画的'国际化大都市和曾经那个被日本人变成尸体堆积如山的人间地狱——南京相联系,从而引出课题《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这样导入,给学生以强烈的情感冲击,从而将学生牢牢的吸引在课堂之内。

  2、注重探究,引发学生深层思考。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

  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比如: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回顾和对1936年日军《基本国策纲要》的了解,让学生明确日军的贼子野心;通过地图分析,让学生思考日军攻打卢沟桥的真实目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总结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这样,不仅让学生识记了卢沟桥事变的全过程,还让学生清楚该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效果。

  3、体现“教育自由”的人才培养观,体现新育人理念,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出教学表演的“舞台”,退而成为学生活动的“导演”,敢于让学生探索、体验,给了学生以最大的自由运用和思考探索的开阔的地带。例如:在教学中,韩老师让学生自行介绍英雄人物佟麟阁、赵登禹,在其后只进行简单的补充。又如,韩老师让学生直接走上讲台,为同学们展示课下搜集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视频资料。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利用这些资料更加直观、更加触目惊心的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很好的实现了情感价值目标,注重了德育教育或者说爱国教育的实效性。例如:在利用图片、视频播放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后,引导学生不忘国耻,同时又展示出时下日本当局的一些作为。并引导学生在四人组内交流面对这些事件,我们得到的认识。至此,已基本达到爱国情感教育的目标。但韩老师进一步提出要求,引导学生全体肃立,再次听国歌。整个课堂到达高潮。

  总之,听完本节课后,我深深感受到了韩老师清晰的教学思路、多样的授课手段、深厚的语言功底、浓烈的爱国情怀。作为历史老师,这都是值得我学习的方面,我会在日后的工作中继续关注韩老师的课堂,学为己用。

【初中历史听评课记录】相关文章:

初中历史课评课记录10-10

大班听评课记录山东04-04

历史优质课听评课记录07-02

道德与法治听评课记录范文03-24

比尾巴评课记录09-02

听评课有感11-03

听评课有感经典02-12

大班听课评课记录03-03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