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评课稿

时间:2024-10-20 18:44:55 音乐 我要投稿

(热门)音乐评课稿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评课稿准备工作,评课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那么问题来了,评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评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音乐评课稿15篇

音乐评课稿1

  针对这一课的童趣特点,邓老师采用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课,首先,师问:“小朋友们喜欢什么动画片?”,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教学中我采用童趣化的语言:“请你带着老师走进动画城,和小伙伴们一起认识动画城里的人物吧!”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一个童趣的世界,然后将本课的难点节奏、较难的旋律进行训练。这样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整个课堂也变得生动有趣多了。

  歌唱教学不仅是音乐课中最基本,而且又是最难的一个课题。在这一课中我尽量采用听唱教学法,从头至尾多次利用情景创设,让歌曲的难点出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对于歌唱教学来说,读歌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充分利用好了这个环节,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歌唱情感,帮助学生提高声音位置,让学生用正确的感情、声音表现歌曲。如:教唱过程中“这里有诚实,也有狡诈。”这句节奏很难唱准,因为是一字多音,我采用了很多方式让学生唱好它,对这一难点的解决还是比较满意的。

  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1、歌曲处理时时间不足,有的同学还是不能完全掌握。

  2、在歌词教学中,声音位置及学生的表情要求还不到位。

  3、在歌曲伴奏方面还要加强。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收获颇多。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发扬优点改正不足,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不断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使自己成为一名新课程背景下的科研型、反思型的音乐教师!

音乐评课稿2

  听了张老师给大家献上了一堂精彩的音乐优质课——《小黄鹂鸟》。张老师投入的表演、极富有感染力的教学、学生们美妙的歌声让在场的听课老师仿佛置身于蒙古大草原之中,让大家感受到了草原的辽阔美丽,蒙古人民待客的热情,聆听到了原滋原味的蒙古助酒歌。

  这节音乐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过渡太自然了,一点痕迹都没有!这是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上,对教材的深度挖掘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的。她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记肢体语言,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及教学特色,充分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专家的点评更是给我们以后的教学之路点亮了明灯。

  在此次活动中,真是收获颇丰,感想颇多!以前我只是把公开课当做是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教师展示自己教学风采的地方,不能以一颗平常的心态对待公开课。但听了张老师的《小黄鹂鸟》后,我改变了看法,张老师把欢快、轻松的氛围还给了学生,整堂课学生学习的热情非常高,对歌曲掌握的也很好,学生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与快乐。

音乐评课稿3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中师音乐专业班《音乐欣赏》课本下册第三章:浪漫乐派时期的作品欣赏。我认为本课的内容在外国音乐作品欣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为浪漫乐派时期的音乐欣赏在这本课本中不但从内容上是最多最丰富的,而且世界许多著名的作曲家的作品也大多在这个章节。而法国作曲家圣桑的作品又特别具有代表性,因为他的作品“在技术与风格上既继承了古典的传统,又能吸收新的发展成果”。同时《动物狂欢节》这个作品在小学音乐教材和中学音乐教材里都有,可见其重要性之所在。

  二、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水平,明确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的区别;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小学音乐教学实际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三、重点及难点

  1、重点是:欣赏《动物狂欢节》中的第十三曲《天鹅》及第十四曲《终曲》;

  2、难点是:联系小学教学实际进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设计;

  四、学生情况分析

  好学教育-专业,权威,高效,分享-打造国内领先的终身教育平台!

  022班是二年级音乐班,这个班的学生认真,课堂气氛活跃。他们通过一学年的'音乐欣赏课,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欣赏知识和能力,对于《动物狂欢节》这样的标题音乐作品他们还是有一定的理解力的,但是作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设计这样的知识和内容他们还是比较缺乏的。

音乐评课稿4

  听了陈欣老师的这节示范课,让我受益匪浅。音乐教学作为美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有着别的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这节课充分渗透了音乐课改的教学理念,那就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发展,承认个别差异,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与地理等学科的整合。给我的总体印象是:有感情的老师面对有感情的学生。下面具体谈谈我的看法:

  一、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读,为本节课制定了比较恰当、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首先从学段划分来看,三年级是第二学段的第一个年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再从三维目标来看,音乐教育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是因为音乐教育本身是通过熏陶、感染、净化、顿悟等来体现,音乐教育要把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放在第一位。很显然,陈老师对这些了然于心,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自始至终把学生的情感放在主要位置,紧紧围绕这一目标组织教学,所有的音乐活动都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而精心设计。

  二、以情景为主线,体现音乐性。教学过程充分体现音乐语言的作用,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的听、唱、活动等都以音乐为主。例如:活动前,用音乐师生问好;活动中,教唱、游戏、创作等都以音乐形式为主;活动后,以音乐结束全课。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的音乐体验,这样就将歌曲的教学、游戏、创作等活动结合为一个整体,既使课堂更加完整,又增强了音乐性。

  三、教学环节衔接自如。教师注重挖掘教材的旋律美、节奏美,使课堂教学流畅自如,这与教师仔细分析教材,选择了恰当的教学方法分不开的,各个教学环节的过渡不留任何痕迹,课堂教学保持完整性。

  四、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教师给了学生很多的展示机会,如集体唱、独唱、即兴演奏打击乐器等,每个学生既是表演者,又是欣赏者。通过这些活动教师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出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教学氛围。也体现了“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教学原则。

  五、教师善于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比如:清晰悦耳的乐曲、优美地电子琴弹唱、教师激励性的语言、艺术化的多媒体课件等都有助于学生徜徉于音乐世界之中,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六、因材施教。陈老师能根据农村孩子音乐底子薄这一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对于学生不懂的地方,用恰当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感知,用灵活的技巧教给学生歌唱方法。这些都为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提供了保证也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七、教师基本功扎实,课堂教学效率高。作为音乐教师,音乐基本功是很关键的因素,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谈不上一节成功的音乐课。本节课中,教师准确的弹奏、动情的范唱、生动的讲解、简练的语言、自然大方的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良好的音乐素养。

音乐评课稿5

  音乐教学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让学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以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笔者认为,作为“不仅打动听觉而且打动整个心灵”的音乐教学,在让学生享受美的同时,更应把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其中,使音乐教学真正成为心灵的净化剂。

  一、音乐可以激发爱国情感,培养高尚情操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音乐教育对良好的思想品德有着极大的促进和整合作用,往往比空洞的说教更具感染力、说服力。通过音乐,可以培养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还可以增强我们的爱国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如歌曲《我的祖国》那婉转优美的独唱、气势磅礴的合唱,使学生很快联想到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深深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再向学生补充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斗中的英雄故事,更能让学生真正感受歌词内涵,激发起爱国情感。

  二、音乐可以拓展知识视野,发展思维能力

  音乐可以拓展知识视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都有代表那个时代和地域特征的音乐,反映那个时代和地域的思想文化、生产生活等。现在的青少年虽不一定生活在那个时代或地域,但通过音乐可以了解那个时代和地域的状况,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

  如《十个小印第安人》能将学生带到不同地域、不同风格、不同文化的生活环境中,领略各地儿童质朴、热情、活泼的情趣与不同的音乐风格,开拓视野,愉悦身心。通过唱游活动,融入人文知识教学,能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风格、文化的生活环境。

  音乐可以发展思维能力。雨果曾说:“开启人的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古今中外许多高智能的名人如孔子、爱因斯坦、卢梭、歌德、列宁等大都酷爱音乐。音乐教育可以让学生在音乐欣赏和唱歌时产生注意、记忆、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从而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让其获得活跃的思维能力。

  如歌曲《不要说这是异想天开》的第一段音乐跳跃而欢快,犹如青少年在诉说自己对神秘太空及深邃大海探秘的向往;第二段音乐节奏舒缓,旋律连贯流畅,抒发了青少年充满激情的幻想;第三段音乐节奏紧凑,音调活跃且富有弹性,是对青少年充满科学幻想的热情鼓励。要引导学生在欣赏这些音乐时展开联想,引发学生对天空产生幻想,鼓励学生勇于“异想天开”,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音乐可以提高精神品位,培养审美情趣

  音乐具有审美的功能,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人们的精神品位,还可以提高人们的判断能力和感知水平,陶冶情操,振奋精神。

  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主要目的,通过音乐美的熏陶,帮助人们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发现生活中的平衡与和谐,用美好的心灵去创造美好的社会。音乐能让人们获得美的享受,它能够在短时间里,把人们熔合在同一感情之中,从中领略美感,促使人们主动去排斥那些庸俗腐朽、格调低下的颓废的'作品,自觉接受优秀、健康、格调高雅的艺术作品,从而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目的。

  例如:《春江花月夜》可使学生联想到平静的江水、皎洁的明月等鲜明的音乐形象;《二泉映月》可使学生产生愉快、兴奋、痛苦、哀伤等不同的情绪变化,体会到作者阿炳在旧社会里追求光明、乐观向上的可贵精神;《人民英雄纪念碑》能使人怀着崇敬的心情在肃穆的气氛中悼念和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咱们从小有礼貌》能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什么是讲文明、讲礼貌,从而激发学生从小争做文明学生的信念,使自己的行为举止符合小学生行为规范及守则的要求,符合时代的需要;《好孩子要诚实》则用优美、纯真的声音形式演绎了智慧高雅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了高尚品德的教育渗透,从而达到用音乐去净化、美化青少年心灵之目的。

  总之,好的音乐作品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对青少年更是具有巨大的感情渗透力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学校的音乐课应注意抓住音乐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在充分享受优美音乐旋律的同时,激发心中的爱国情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拓展知识视野,发展思维能力,提高精神品位,培养审美情趣,促使学生高尚情操和世界观的形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没有音乐的教育,就没有全面的教育,就不会有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应充分发挥音乐课的独特功能,去净化青少年的美好心灵,开发青少年的创新思维,提升青少年的精神品位。

音乐评课稿6

  今天听了小赵老师的一节五年级的音乐课《渴望春天》。莫扎特所写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旋律线主要由大调式主和弦分解构成,突出音乐清新、明朗的格调;6/8拍既轻快、活泼。整节课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主要有以下亮点:

  一、教师教态自然,学生训练有素。从一开始复习上节课内容开始,学生很快就进入状态,边打节奏边唱,而且有一定的音乐素养了,营造了一个欢乐的学习气氛。

  二、课堂环节安排紧凑。学生几乎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循序渐进的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教师先设计了有节奏的'读歌词,这一环节解决了节奏中的难点问题并很好的联系歌词一起解决,是个很好的方法。

  三、教师对音乐乐理知识的渗透学习贯穿整个课堂,给学生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这个地方提点建议就是,在讲歌词的同时把春天“美”渗入进去,给学生一些画面感,再加上后面的旋律的“美”,让学生可以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整节课美中不足就是缺乏一个“美”感。

音乐评课稿7

  首先肯定这是一节比较好的音乐课,具有课改意识,无论从老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把握,教具的设计,教师的语言神态,都体现了音乐教学的美感。总的感觉是王老师把这首乐曲挖的很细,不管从乐器的认识、乐器的声音特点、民族乐器的分类,还是乐曲片段欣赏,都能时时刻刻以学生的认知、学生的感受为主线,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

  在第一部分的聆听鼓声,这个片段上,可能王老师说了一句误导的话:“敲击的乐器”,所以同学们千猜万猜,猜不到大提琴上去。我们学生与市里学校的差距,其实也就在这里,知识面不够宽,关于民族乐器、管弦乐等的介绍,四年级的`时候,为了迎接市里的检查,我特意对这些孩子进行过整理和讲解,但是从学生的发言情况来看,却还是说不出大部分的乐器来,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的孩子要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多让他们观看各种乐器的演奏视频,多了解著名的大型的舞剧、歌剧,多欣赏一些海外名家的作品。

  第二部分的设计,老师设计的非常精细,有打击乐器节奏的配合、有舞曲性的配合,这些设计非常的能引导学生学会欣赏。

音乐评课稿8

  19日上午,我有幸聆听了红旗小学陈老师执教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受益匪浅。

  陈老师自然的教态、清晰的教学思路、浑然一体的过渡语、精美的课件、独特的板书设计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其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尤为突出。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与向往。就这篇文章而言,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语言优美;2、层次清晰;3、文化底蕴丰厚。根据以上所述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年龄特征,李老师设计了“合作探究”的教学构想,即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后自愿组合,小组内阅读、交流、补充、评议,然后分段、分组在班级内交流,教师相应的指导、补充。

  我们都知道,传统式备课实际上体现的是“教师”的主体地位,只要老师设计好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流程等即可,而合作式的学习模式需要体现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备课中更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意愿和不同的兴趣取向,需要教师更大的知识或资源储备,需要教师更高的课堂调控能力和组织能力。李老师的这节课应该说在备课程、备设计、备课件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教学环节间的过渡语则将整堂课衔接的浑然一体、天衣无缝,不能不让人颔首。

  教学实施中美中不足的是,教师停留于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层面,关注了整体的感悟和人文性的感悟,没有深层次的引导学生体味语言,使得这节课有一种“浮光掠影”的感觉。建议在教学中,适当改变一下教学设计:在教师指点某一重点段落后,再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的段落合作探究。重点段落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我相信,采用“先扶后放”的方法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以上仅是我的一点拙见,不当之处敬请李老师和各位老师指正!

音乐评课稿9

  1、活动过程中运用了很好的教学方法:老师的语言的有效引导,启发提问,倾听,观察,表演等形式,帮助幼儿很好地理解了音乐,课堂气氛活跃,孩子表现活泼,参与积极,思维兴奋,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达到了。如:开始时,老师说:听到了什么?孩子自由发言,有的答有老虎,有的答有猴子,有的答有小鹿,有的答有很多小动物,孩子的回答异呈纷彩,各抒己见,老师没有限制孩子的发言,也没有纠正孩子的发言,而是充分地让幼儿展开想象,尽情作答,并给与鼓励,很好地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最后,老师让孩子給乐曲取名字,也较好地体现了孩子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的教育理念,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2、整个活动教师的`思路非常清楚,环环相扣,老师的语言丰富生动,师幼互动起来。充分考虑到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游戏贯穿始终,以幼儿的前期经验为基础,在一个个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幼儿轻松学习。

  3、开始部分,老师引入情境性,导入课题简练。幼儿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活动通过生动形象的情境设计,让孩子亲临其境,亲身感受,如:通过讲故事,图谱、喇叭、脚印、头像等教具的合理运用,更加形象生动有趣,使无形的音乐变成了有形的音乐,较好的突破了难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渐渐理解了音乐。

  4、老师的情绪积极高昂,教态笑容可掬,和蔼可亲,融入了孩子们的活动当中。老师的衣着朴素大方,发型适宜,都给观摩者带来很好的印象,这也是本节课成功的重要因素。语言环境变得生动、轻松,幼儿学习语言的能力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高。

  建议:如果在新授儿歌的那个环节中,配上简单的图谱,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掌握儿歌,也会为后面的顺利创编奠定基础。那就更好了。

音乐评课稿10

  1

  听了xx老师《幽默的海顿》这节音乐课后,让我受益匪浅。这节课充分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他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及教学特色,充分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一、以乐曲和游戏为主线,体现其音乐性。教师上课的过程充分利用了乐曲和游戏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在音乐引导中自然地进行学习。活动中,律动音乐、游戏音乐、创编活动的背景音乐等,都以音乐为主。活动后,以其他乐曲作为补充,让学生充分感受了不同情绪的乐曲,在教师语言和音乐中得到充分的音乐情境体验。让学生在唱唱动动中充分感受美妙的音乐,体验其中的快乐。

  二、构思新颖,衔接巧妙、自如。本课教学环节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流利顺畅。教师仔细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不流任何痕迹,课堂教学保持整体性。

  三、学生自主创编,其乐无穷。一节课是否精彩,除了看教师的教,还得看学生的学。本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于音乐世界。例如:本课高潮就在创编活动这一环节。“高潮”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毕彩乐段”,此时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多一点自由给学生,分组创编及演示,让学生自主探索,自由发挥,教师只稍加点拨、指导而已。

  四、教师基本功扎实,课堂效率高。在这堂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唱和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正是因为有了过硬的基本功,学生才能很快进入状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完成好这堂音乐课。

  虽然这节课在教学上有很多闪光点的地方,但也有一些教学环节上的教学方法值得去探讨。例如:结尾处还应对学生进行总结,将整个课程内容升华。教师却未提到。

  2

  现在音乐课堂教学是一个很复杂的时间段,新的教学方法还刚刚起步,老的教学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如何上好一堂让学生喜欢的音乐课,尤其是对工作不久的音乐教师来说 ,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今天****上的课是《》。这节课一开始,**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以带学生去做“森林之旅”的音乐活动形式贯穿整堂课。无论**,还是学生,都在轻松的音乐活动情境中合作,共同完成本课的学习。学生学得较轻松,学得愉快。今天的教学效果是不错的'。

  一、**在熟悉音乐教材中,创造性地编排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注重音乐与自然,音乐与人文的结合,为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中,**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注意挖掘教材的旋律美、节奏美。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中,通过听《龟兔赛跑》片段,在分别读一读和拍一拍龟、兔的节奏活动中,充分地感受了歌曲旋律美;唱《大鹿》,引导学生从音乐旋律中充分感受歌曲所描绘的勇敢的动物形象――大鹿,懂得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道理。学生初步唱出了歌曲中第一部分要唱得短促、跳跃,力度适当控制;第二部分力度稍强,情绪饱满,表现出团结起来力量大的精神面貌。**启发学生加入动作表演,使学生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增强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学生听着歌曲的录音,设计小兔、大鹿、猎人的动作和表情,分角色进行了表演,较积极地表现出歌曲的内容及自己的想像。

  三、教师动情的演唱,生动、有趣的讲解,丰富多采的资料图片,为启发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发挥了主导作用。

  四、“态度决定成败,细节铸就成功,创新意味辉煌。”这三句话,是我们教育者应该牢记的。对新工作不久的音乐教师来说 ,**这节课能取得了教好的教学效果,已体现出朱**的不懈努力和优良的音乐基本功。相信她今后会更出色。

  另外,教学中还应注意几点:

  1、歌曲大歌片应抄大一点。

  2、在教学中,应注意音乐性。如:教学歌曲的唱法还可以再形式多样些,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教唱歌曲难点后十六分音符时注意,**要引导学生划拍读准歌词节奏,尤其是:“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要读得清晰、准确。

音乐评课稿11

  听了杨老师上的《大鹿》这节音乐课后,杨老师课堂上那从容的教态,扎实的基本功,真的是让我受益匪浅。《大鹿》是二年级上第九课的一堂唱歌课,歌曲是一首法国的、具有童话色彩的儿童歌曲。歌词采用拟人化的叙事手法,幽默风趣,深受学生喜爱。歌曲旋律明快、跳跃,节奏简洁、紧凑。第一句描绘了大鹿在家的情景,表现大鹿无忧无虑,自由自在,非常惬意的生活;第二句是一个情绪上的转折句,表现大鹿在见到好朋友小兔被猎人追赶时,心理情绪的一个逐渐转变;第三、四乐句,旋律在高音区发展,节奏相对紧凑,表现了小白兔害怕猎人追来的紧张心情和大鹿不怕风险、乐于助人的决心。

  这节课充分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及教学特色,充分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下面我就谈谈几点自己浅薄的观点。

  一、以故事为主线,体现其音乐性。

  教师上课的`过程充分利用了音乐语言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在音乐引导中自然地进行学习。例:

  1、在引入音乐活动前,黄老师带大家去参加动物王国的故事会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活动中,教师描述的背景音乐等,都以音乐为主。

  3、通过歌曲让学生辨别、了解“中速稍快”两种速度所表现的不同心情,让学生充分感受了不同情绪的唱法,让学生在教师语言和音乐中得到充分的音乐情境体验,这样就将歌曲的教学和模仿、律动、游戏、创编结合成一个整体,这样既使课堂更加完整活跃,又增强了音乐性。让学生在唱唱动动中充分感受音乐,体验快乐。

  二、构思新颖、独特。

  杨老师在设计整堂课教学时,运用了情境法来贯穿课堂教学,特别是构思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节奏游戏,让学生快乐地感受音乐后,不仅掌握了难点旋律的哼唱,同时也被激发起了学习的兴趣。整节课充满了童趣,设计的教学内容能很好地为解决歌曲的演唱起到铺垫作用,显得比较有效性。

  杨老师还将小兔因猎人的追赶,寻求大鹿的帮助这个故事情节先后顺序贯穿始终,衔接自然,使教学生动活泼,兴趣盎然。

  三、学生自主创编,其乐无穷。

  在这节课中,杨老师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于音乐世界。在进行创编活动这一环节,分组创编并展示,让学生自主探索,自由发挥,教师只稍加点拨、指导而已。

  五、教师基本功扎实。

  在这堂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弹,还是教师的唱;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

  虽然这节课在教学上有很多闪光点的地方,但也有一些教学环节上的教学方法值得去探讨。例如:歌曲跟琴演唱的时间似乎少了些,学生在演唱中还是会出现错误。

音乐评课稿12

  1、在学习歌曲之前就先让学生感受了哈尼族的民族特点和音乐风格,有利于教学环境的创设和活动的开展,有机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2、将哈尼族语言、广东话、英语相互拓展,结合了学生的实际来理解“其多列”一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课堂的`灵活性。

  3、在学习“上山砍竹筒”一句时,及时向环境保护进行拓展,通过学生的述说和理解,再加以表演,使学生自身感知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老师讲到:“将这些环保知识回家后讲给爸爸妈妈听”,更是本课向生活拓展的一个很好地体现。

  4、在学习第二段歌词向音乐内部(高低、强弱、快慢、音色)的拓展及用小竹叶根据旋律线边划边唱,使学生初步感受了音乐的四大要素和旋律线地进行,为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提供了有机的养分。

  5、本课最后的总结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的,说的、唱的、律动的、表现的都来自于学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原则。

音乐评课稿13

  第一节课上,教师的教学设计层次分明,从开始的歌曲部分旋律入手,带领学生高位置的发声练习,为下面的演唱铺垫了较好的发声位置。同时教师能够分乐段学习歌曲,这样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但是对于这样的一首旋律性较强的歌曲,教师可以尝试不用传统的听唱法学唱,可以直接跟唱法,这样不仅使得课堂的效率提高,同时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唱的学习能力。总的来说,学生在课堂上还是得到了能力的提高。

  第二节课上,教师是汇总前面一位老师的课堂设计,经过成员的探讨再加入自己的`一些理解,临时现场完成教学设计,在导入部分进行简化,直接从校园民谣入手,让学生先入为主。下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第一乐段听唱法,第二乐段跟唱法的组合方式,学生完成的情况还是较好的,但是教师在范唱中如果能够再柔和一些贴近旋律本身,效果会更好。

音乐评课稿14

  聆听世界各地民族民间音乐,了解世界各地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是初中与高中音乐教学中都涉及到了的教学内容。以湘艺版课标实验音乐教材为例,在初中音乐教材中,有“世界民族之声”系列单元,如,八年级上册的《世界民族之声——亚洲音乐》,八年级下册的《世界民族之声——欧洲音乐》,九年级下册的《世界民族之声——非洲、美洲音乐》;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教材的第三单元主题是《音乐与民族》,教学内容包括亚细亚民间风情、走进非洲与美洲、欧洲民音音乐掠影三个板块的民族民音乐欣赏。比较初中与高中音乐教材相同主题下教学内容的组织,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教材《音乐与民族》单元民族民间音乐的内容所涉及的国家更多、音乐种类更多,内容也更深入。以“亚细亚民间风情”板块为例,该内容包括十三个国家六首歌曲、五首乐曲的聆听与体验,还包括对三种民音乐器的认识与相关音乐文化的了解。

  思考同一主题下的音乐教学内容在不同学段的教学实施,除了体现教学的内容有差别之外,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层次的把握等方面,都应体现两个学段教学的区别。初中学生是第一次以主题单元的方式集中了解世界各地的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目标的定位,应该是能激发学生对世界民族民间音乐了解的兴趣,让学生乐于聆听与体验,能记住一些在各国具有符号意义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的主题,并初步了解其音乐的风格特点。基于以上教学目标定位下的初中学段的世界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在教学上应突显如下特点:

  一是选材要“精”。

  “世界民族民间音乐”所涉及的地域太广,内容太多,受初中音乐教学时间的限制,只能以“撷英”的方式,选取各地域最具代表性国家的最具代表性民族民间音乐聆听体验,了解其最需了解的相关音乐文化。如,黄老师在《亚洲音乐之旅》第一课时的.教学中,选择了亚洲的东亚、东南亚、南亚三个区域最具代表性的三个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即日本、印尼和印度。各国音乐的选择也很具代表性,日本民歌《樱花》素有“日本国歌”之美称,且具有典型的日本音乐的风格特征;《星星索》也是一首在世界流传较广的印尼民歌;而“拉格”被称为印度古典音乐的灵魂,是印度古典音乐的两个基本因素之一。

  二是方式要“新”。

  包括组材的方式和教学的方式都要体现新颖、多样,所呈现的资料和所采取的教学方式,要能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表现热情。教学中所呈现材料的形式不能仅是民歌与民曲,也不能仅是音响与文字介绍,教学的内容最好能涉及歌、舞、乐多方面艺术表现形式的作品,材料呈现方式也应多种多样,如音响资料、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影视资料或教师与同学的现场表演等等。同时,教学时不能一味的聆听或讲解,要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学习,可采取体验和表现相结合,讲解与探讨相结合等方式展开教学。聆听音乐时要关注对音乐风格的体验与探讨;演唱经典民歌或音乐主题,让学生熟悉记忆经典的民族民间音乐旋律,既是很好的参与表现方式,也是该内容学习需达成的主要目标之一。在黄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涉及了歌、舞、乐三种艺术表现形式,在教学中也注意了学生的参与表现,如,重点学习演唱了《樱花》,哼唱了《五木摇篮》曲的主题旋律,以伴唱和伴奏的形式参与表现了《星星索》,还体验了印度舞的动作特点,黄老师的教学较好地体现了初中学段的教学特点,

  三是容量要“丰”。

  世界民族民间音乐内容的学习,初中和高中两个学段中教学实施最主要区别应体现在教学的层次上。初中相关内容的教学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知道”一些什么,记忆一些具有符号意义的民歌与民曲,而在高中学段相关内容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更多地“知道”一些什么,还应该更深入地思考与探讨一些“为什么”,思考其音乐风格的形成,探讨音乐与人文社会环境的关系等等。初中学段的教学应“浅而宽”,而高中学段的教学则应体现“窄而深”的特点。因此,在初中学段的教学中,尽可能增加单位课时的教学信息量,让学生能更多的了解世界民族民间音乐,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所以,在一课时学习和了解3-4个国家的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应该是比较合适的教学容量。

  黄老师设计的《亚洲音乐之旋》一课,应该是较好地体现了初中学段该部分内容教学的特点,也应该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学设计中还有几个小问题,提出来与黄老师探讨。

  一是关于教学情境的创设。黄老师创设了去三国旅游的情境,教学中还特别强调用“乘飞机”方式到达哪国,如,“请同学们作好准备,飞机起飞了——”,“我们已经飞到了千岛之国——印尼”等等。在小学中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创设情竟,确实能将学生带入情境,也能让学生在情境中更好的感受与体验音乐。但该课是八年级下册的内容,学习的内容即有对音乐的感性体验,还需对音乐文化有理性的认知,再采用创设情境教学的方式,难以将学生带入情境,在情境中的教学也不利于学生理性的认识音乐。

  二是关于教学内容的组织。在欣赏与了解日本音乐时,黄教师谈到了日本音乐的三个种类,且强调《樱花》为宫庭雅乐,还探讨了日本流行音乐的风格特点,教学内容是否涉及过广过深。而在“印尼”音乐介绍部分,只简要介绍了甘美兰音乐,没有提供音乐或视频的欣赏,这种方式比较“文化”而不够“音乐”。

  三是关于教学设计的表述。在“教学过程”的表述只分为三个大标题,即导入、亚洲音乐之旅、总结。建议多分几个板块表述:导入课题、日本音乐欣赏、印尼音乐欣赏、印度音乐欣赏、小结全课。

  借黄老师的课谈了自己对“世界民族民间音乐”内容教学的一些粗浅思考,供老师们交流探讨,在此也感谢黄老师提供的课例。

音乐评课稿15

  《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它以优美简洁的文字,清晰明快的结构,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们感受到文本语言所带来的文质兼美的享受和熏陶,仿佛身临其境,沉浸在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之中。

  xx老师的教学也如同散文一般——清新明丽,简洁凝练,情真意切。清新明丽是我见到xx老师的第一感觉,一束又黑又粗的马尾辫自然地搭在左肩,优雅的微笑,甜美的声音,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位;简洁凝练是xx老师的课堂语言的特点,质朴无华,自然流畅的过渡语和提示语,寥寥数语就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带给学生深远的语言表达的想象空间。情真意切是师生互动表达中的思想的传达,教师的配乐朗诵入情入境,学生在朗读文章时已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时而优雅轻扬,时而慷慨激昂。

  本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的主题是“以表达为价值取向的阅读教学研究”。初看主题,并没有完全理解其含义,观xx老师的课也只能浮于表面,不能深究。课后,我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价值取向,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看过这一解释,我才真切地体会出“表达”,“学生的表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它是教学的本源和真谛。如果教师能在有限的35分钟的时间里,找准训练点,找到“空白点”,让学生适时适处地进行各种形式的表达,这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提升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xx老师的这节阅读教学课,就很好地诠释了“表达”要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淋漓尽致地训练。纵观全课,xx老师的表达设计比比皆是,并且类型众多。

  第一,词语表达两处。其一,在欣赏过维也纳的秀美风光后,积累描绘美景的词语;第二,看到那震撼人心的“世界歌剧中心——金色大厅”时,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你眼前这一伟大建筑?这两处都是有视觉形象的有感而发,而且是对头脑中所识记词汇的直接提取,是一种初级的表达形式。

  第二,语段表达两处。首先,是在学习第三小节时,xx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本小节有着“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写作特点。于是,学生就仿照这一方法,写写自己心目中一座极具特点的城市。xx老师先以松江新城为例出示“下水文”,再引导学生用上段落中的句型、关联词——“()是一座()的城市。在这儿,到处(),到处()。为了(),也()。就连(),也()。”这是一个书面形式的语段表达,可以算是本课诸多语言表达训练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然而,在课堂中,我丝毫没有感受到学生们的畏惧和困难。这主要得益于xx老师认清了学生们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铺设了一系列阶梯式的“脚手架”——课文写作的特点,“下水文”,句型等,学生们跳一跳就拿到了想要的桃子。不仅如此,学生们的思路还相当开阔,有的写到了“水上城市”威尼斯,有的写到了以园林闻名于世的苏州,还有的写到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喜欢吃辣的重庆等等,妙语连珠,精彩纷呈。其次,是让学生想象一下,除了文章中提到的,从哪些地方还能看出“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并提示要按照一定的层次写,这与上面提到的练笔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后,就要提到最为普通,但又是十分重要的朗读表达了。很多老师一定在想,朗读?这也能算是表达吗?以我个人之见,朗读是非常重要的表达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比前面提到的“词语表达”“语段表达”更为重要。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需要学生在自身固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理解文本,而后,进行加工,再带着强烈的感情把文章清晰响亮地念出来。本堂课,xx老师设计了很多朗读环节,不少地方都能看出她对朗读表达的充分利用。最精彩的是“音乐生活”这一部分,作者为了写出“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选取了“漫步时”“夏天的夜晚”“家庭室内演奏”等多个场景,不同的场景,一定有着不同的音乐,不同的心境,不同的表达,于是xx老师就设计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中读出不同的感受”:先配上优美舒缓的音乐,使学生们静心体会,沉醉其中;然后,寥寥几句的描绘,学生们仿佛步入了那音乐悠扬的场景;学生在文本中寻找着词句,搭建和作者情感相通的桥梁,再通过自身“知识结构”的解读,就有了那创造性的朗读表达,深情,陶醉。这是何其巧妙的设计,如果学生能把握感情基调,读出这每一部分的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这不就恰恰说明,学生已经和作者产生了心灵上的共鸣,甚至是有了自己超出作者的创造性的表达了吗?

  “充分关注表达,提高语言素养”是目前上海市小学语文教学特别重视,并为之努力的方向。然而,语文素养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的日积月累。这就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在课堂上,要持之以恒地关注表达,通过细读文本,充分挖掘合适地语言点,并做好学生语言表达的引导,比如:低年级要说完整,高年级就要有条理,说具体等。xx老师的这堂课就围绕“表达”,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和思考。

【音乐评课稿】相关文章:

音乐的评课稿04-08

音乐评课稿08-31

音乐的评课稿09-30

音乐评课稿08-03

音乐评课稿【精选】06-09

音乐课的评课稿07-18

音乐课评课稿04-02

小学音乐评课稿01-22

音乐评课稿(优秀)05-30

【精华】音乐评课稿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