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与复习评课稿

时间:2024-10-21 13:30:59 其他 我要投稿

(热)整理与复习评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评课稿,通过评课的反馈信息可以调节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掌握教学实施的效果,反省成功与失败原因之所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整理与复习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整理与复习评课稿1

  1认真地聆听了顾老师的《整理与复习》,现在就顾老师的课说说我的看法。

  一、课前沟通,拉近师生心理距离

  课前,顾老师首先作了简短的自我介绍,接着引导学生根据P107页上的表格提示进行了交流。我认为,顾老师这一环节设计得很好。因为是借班上课,学生跟上课老师之间比较陌生,上课的老师对学生的学情也不是很清楚,这样一来,既消除了孩子跟老师之间的陌生感,缩短了心理距离,上课的老师也大体上了解了一下学情,以便在接下来的课上有的放失。

  二、创设情境,衔接零散知识板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中,顾老师创设了小华一家逛商场的情境,将万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24时记时法以及克和千克三个零散的知识板块衔接起来,避免了传统数学复课讲、练、评的单调乏味,从而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复课的效率。

  三、微笑课堂,展示教者人格魅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进行有效的、高质量的对话,其前提是营建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使学生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形成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整节课上,我们顾老师的脸上始终挂着一丝温柔、期待的微笑,让我如沐春风,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相比之下,我自己的课堂氛围就没有她明主、平等,这将是我今后要努力的'一个方面。微笑课堂,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何乐而不为呢?

  四、建议

  1.在某些具体知识点的梳理上,我们是不是可以适当地放一放手。我个人认为;复课,教师主要是帮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使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竖成串,横成链,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没有必要像老鸟喂食一样,把每个知识点都嚼碎了喂给学生。其实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机抛出几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然后稍加点拨即可。比如在复xx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时,我在教学预案中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1)谁来举例说明如何把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2)谁再来举例说明如何把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3)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有什么区别?完了之后,我准备了三组题进行反馈练,第一组是将24时计时法改成普通计时法,第二组是把普通计法改成24时计时法,第三组“我是小包公”,判断改错。

  2.在练题的设计上是不是可以出现一个“坡”度,这样孩子可以获得一种“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喜悦。

  3.在复万以内的数时,顾老师出了这样一组题:用0、9、3、6四个数组成一个四位数,其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读零最大的是,读零最小的是。当时顾老师是这样处理的,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集体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即使顾老师当时指名说了思考过程,但我发现本题中的后两个答案对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当时想,如果顾老师能把思考这道题的方法剖析给孩子们听,即:读零最大,首先考虑把零放在中间,即十位或百位,因为要最大,所以零只能放在十位上,零的位置定了以后,这个数要最大,所以千位要最大,放9,然后是百位最大放6,最后是个位上放3,这样这个数最大就是9603。

  不读零最小是,因为零要不读出来,所以只能放在末尾,也就是个位上,因为这个数要最小,所以千位上只能放3,百位上最小放6,十位上最小放9,这样不读零最小就是3690。我想顾老师这样讲一下,对于中等或中等以下的学生来说,他们就会更明白答案的来龙去脉了。

整理与复习评课稿2

  今天听了二年级两位老师执教的《整理与复习》公开课,平时公开课都是新授课类型,很少上整理复习课。怎样上好复习课、练习课呢?由此引发了我对复习课、练习课的思考。下面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1、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各异、互助评价,开展争辨,复习中要允许学生质疑问难。这样有利于主体性的发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2、练习题的层次安排要清楚,要能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先安排基本练习,再安排综合练习,最后安排思考性较强的拓展题。复习中,从基础知识入手,紧扣基本训练,形成熟练的基本技能,同时,还适当加强变式训练、逆向思维训练和带有一定程度的综合训练。在练习中,努力通过变式、逆向和综合训练来强本固基,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复习效率。练习的形式要新颖多样,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对练习感兴趣。

  3、另外,在今天两堂课的课堂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应让学生集思广益(动物园有8只黑鸽子,24只白鸽子,每个窝里住4只,一共需要多少个窝?教师给予肯定的方法是:8+24=32,32÷4=8,而8÷4=2,24÷4=6,2+6=8这种方法班上没有出现,老师可以引导: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本周三参加了二年级两位老师执教的《整理与复习》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整理与复习》这一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与反思所学知识,使之系统化,听后让我对复习课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下面就同课异构的.两节课谈一些自己听课后的感受。

  1、两位老师课前准备都比较充分,课堂整体结构的安排、环节的处理、练习的设置始终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过程清晰,教态自然大方,不做作。

  2、组织练习时,两位老师都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了学生有趣的练习形式,通过练习提升了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分析的能力。

  3、最后一点我认为两位老师在讲评两步计算时要让学生把先算的部分画横线并在横线下面写好得数,再接着算就不容易出错,练习十四的第3题的第3小问“你能提出哪些不同的数学问题?”我觉得学生提好问题后要让学生进一步列式解答更完整。

  “同课异构”展示活动,让我们领略到了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方法,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从而促使课堂优势互补,智慧共享,促进了我们教师专业成长。

  今天下午,笔者有幸参加了二年级数学教研组组织的同课异构活动,听取了两位老师的“整理与复习”一课。二位老师沉稳大方,精心的课前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觉得两位老师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去学习。

  1、在进行课堂练习时,两位老师都能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即年龄小,比较喜欢直观的认识,让学生进行自由摆纸片,排顺序的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

  2、两位老师在设计上比较合理,层层深入:先简单回顾本单元知识,然后进行一组数学计算,进而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这些情境当中运用乘法知识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

  3、课堂中,邹老师比较注重学生平时听课习惯的养成,学生举手发言,开火车口答,上台表达观点,都井然有序,对于个别学生的抢答,下位等“小动作”,老师都及时给予指正。使整个课堂始终保持高效率。

  4、课堂中,两位老师都比较注重“亲和性”,课堂语言有趣,肢体语言丰富,体态语言自然,大方,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最后我讲一点个人的意见,我觉得两位老师在学生准备小组活动,都应该先将活动的要求说清楚,不能等学生开始拆信封,取出学具的时候才来说,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都已经转到学具上,老师的要求就根本无人听从了。

  以上是我个人不成熟的意见,还请大家一起探讨、研究。

整理与复习评课稿3

  今天五年级的涂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节颇有特色的整理与复习课。如何上好一节数学的单元整理与复习课是很多老师都很纠结的问题。翻转课堂,信息技术的使用让我们耳目一新,对于复习课似乎又有了新的方法和思路。注重整理的过程,注重练习的设计,注重基础不忘提升,让学生在复习课上学到更多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翻转课堂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翻转课堂的模式由原本老师传授的模式转变为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和研究,老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这一定位,被涂老师演绎的很到位。她的点拨之处恰在学生的迷茫之时,不懂之处,一语中的,使学生如沐春风,幡然醒悟。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也很强,并且,组织语言的逻辑性强,循循善诱,语言简练。讲解具有针对性。表达准确,思维严谨,使学生享受了一次严谨思维训练的洗礼。

  精心设计的习题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我发现每道题都是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设计的。这样的设计,既有层次、有坡度,又符合不同学生的口味。特别是最后一题,涂老师能举一反三、扩展延伸。通过不断地变换条件,有效地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像这样的训练,既能有效地推进学生思维训练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解题技巧的提升,可以说是一举数得呀!

  翻转课堂的方法只是一种教学手段,重点是翻转课堂所体现的教学思想。老师想要能够真正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效果体现出来,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准备。比如整堂课练习设计很多,反馈很及时。但是在练习的设计上还要精选习题,提高习题的思维价值。课堂的设计上应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复习、自我整理知识的过程,而不是一味地做练习。

《(热)整理与复习评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整理与复习评课稿】相关文章:

《整理与复习》评课稿01-09

整理与复习评课稿04-14

整理与复习评课稿08-27

《整理与复习》评课稿(精品)08-29

整理与复习评课稿(14篇)06-12

整理与复习评课稿15篇10-24

复习课 复习课评课稿07-12

《整理房间》评课稿11-17

整理房间评课稿09-25

(热)整理与复习评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评课稿,通过评课的反馈信息可以调节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掌握教学实施的效果,反省成功与失败原因之所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整理与复习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整理与复习评课稿1

  1认真地聆听了顾老师的《整理与复习》,现在就顾老师的课说说我的看法。

  一、课前沟通,拉近师生心理距离

  课前,顾老师首先作了简短的自我介绍,接着引导学生根据P107页上的表格提示进行了交流。我认为,顾老师这一环节设计得很好。因为是借班上课,学生跟上课老师之间比较陌生,上课的老师对学生的学情也不是很清楚,这样一来,既消除了孩子跟老师之间的陌生感,缩短了心理距离,上课的老师也大体上了解了一下学情,以便在接下来的课上有的放失。

  二、创设情境,衔接零散知识板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中,顾老师创设了小华一家逛商场的情境,将万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24时记时法以及克和千克三个零散的知识板块衔接起来,避免了传统数学复课讲、练、评的单调乏味,从而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复课的效率。

  三、微笑课堂,展示教者人格魅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进行有效的、高质量的对话,其前提是营建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使学生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形成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整节课上,我们顾老师的脸上始终挂着一丝温柔、期待的微笑,让我如沐春风,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相比之下,我自己的课堂氛围就没有她明主、平等,这将是我今后要努力的'一个方面。微笑课堂,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何乐而不为呢?

  四、建议

  1.在某些具体知识点的梳理上,我们是不是可以适当地放一放手。我个人认为;复课,教师主要是帮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使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竖成串,横成链,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没有必要像老鸟喂食一样,把每个知识点都嚼碎了喂给学生。其实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机抛出几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然后稍加点拨即可。比如在复xx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时,我在教学预案中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1)谁来举例说明如何把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2)谁再来举例说明如何把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3)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有什么区别?完了之后,我准备了三组题进行反馈练,第一组是将24时计时法改成普通计时法,第二组是把普通计法改成24时计时法,第三组“我是小包公”,判断改错。

  2.在练题的设计上是不是可以出现一个“坡”度,这样孩子可以获得一种“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喜悦。

  3.在复万以内的数时,顾老师出了这样一组题:用0、9、3、6四个数组成一个四位数,其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读零最大的是,读零最小的是。当时顾老师是这样处理的,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集体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即使顾老师当时指名说了思考过程,但我发现本题中的后两个答案对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当时想,如果顾老师能把思考这道题的方法剖析给孩子们听,即:读零最大,首先考虑把零放在中间,即十位或百位,因为要最大,所以零只能放在十位上,零的位置定了以后,这个数要最大,所以千位要最大,放9,然后是百位最大放6,最后是个位上放3,这样这个数最大就是9603。

  不读零最小是,因为零要不读出来,所以只能放在末尾,也就是个位上,因为这个数要最小,所以千位上只能放3,百位上最小放6,十位上最小放9,这样不读零最小就是3690。我想顾老师这样讲一下,对于中等或中等以下的学生来说,他们就会更明白答案的来龙去脉了。

整理与复习评课稿2

  今天听了二年级两位老师执教的《整理与复习》公开课,平时公开课都是新授课类型,很少上整理复习课。怎样上好复习课、练习课呢?由此引发了我对复习课、练习课的思考。下面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1、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各异、互助评价,开展争辨,复习中要允许学生质疑问难。这样有利于主体性的发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2、练习题的层次安排要清楚,要能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先安排基本练习,再安排综合练习,最后安排思考性较强的拓展题。复习中,从基础知识入手,紧扣基本训练,形成熟练的基本技能,同时,还适当加强变式训练、逆向思维训练和带有一定程度的综合训练。在练习中,努力通过变式、逆向和综合训练来强本固基,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复习效率。练习的形式要新颖多样,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对练习感兴趣。

  3、另外,在今天两堂课的课堂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应让学生集思广益(动物园有8只黑鸽子,24只白鸽子,每个窝里住4只,一共需要多少个窝?教师给予肯定的方法是:8+24=32,32÷4=8,而8÷4=2,24÷4=6,2+6=8这种方法班上没有出现,老师可以引导: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本周三参加了二年级两位老师执教的《整理与复习》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整理与复习》这一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与反思所学知识,使之系统化,听后让我对复习课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下面就同课异构的.两节课谈一些自己听课后的感受。

  1、两位老师课前准备都比较充分,课堂整体结构的安排、环节的处理、练习的设置始终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过程清晰,教态自然大方,不做作。

  2、组织练习时,两位老师都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了学生有趣的练习形式,通过练习提升了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分析的能力。

  3、最后一点我认为两位老师在讲评两步计算时要让学生把先算的部分画横线并在横线下面写好得数,再接着算就不容易出错,练习十四的第3题的第3小问“你能提出哪些不同的数学问题?”我觉得学生提好问题后要让学生进一步列式解答更完整。

  “同课异构”展示活动,让我们领略到了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方法,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从而促使课堂优势互补,智慧共享,促进了我们教师专业成长。

  今天下午,笔者有幸参加了二年级数学教研组组织的同课异构活动,听取了两位老师的“整理与复习”一课。二位老师沉稳大方,精心的课前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觉得两位老师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去学习。

  1、在进行课堂练习时,两位老师都能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即年龄小,比较喜欢直观的认识,让学生进行自由摆纸片,排顺序的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

  2、两位老师在设计上比较合理,层层深入:先简单回顾本单元知识,然后进行一组数学计算,进而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这些情境当中运用乘法知识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

  3、课堂中,邹老师比较注重学生平时听课习惯的养成,学生举手发言,开火车口答,上台表达观点,都井然有序,对于个别学生的抢答,下位等“小动作”,老师都及时给予指正。使整个课堂始终保持高效率。

  4、课堂中,两位老师都比较注重“亲和性”,课堂语言有趣,肢体语言丰富,体态语言自然,大方,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最后我讲一点个人的意见,我觉得两位老师在学生准备小组活动,都应该先将活动的要求说清楚,不能等学生开始拆信封,取出学具的时候才来说,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都已经转到学具上,老师的要求就根本无人听从了。

  以上是我个人不成熟的意见,还请大家一起探讨、研究。

整理与复习评课稿3

  今天五年级的涂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节颇有特色的整理与复习课。如何上好一节数学的单元整理与复习课是很多老师都很纠结的问题。翻转课堂,信息技术的使用让我们耳目一新,对于复习课似乎又有了新的方法和思路。注重整理的过程,注重练习的设计,注重基础不忘提升,让学生在复习课上学到更多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翻转课堂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翻转课堂的模式由原本老师传授的模式转变为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和研究,老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这一定位,被涂老师演绎的很到位。她的点拨之处恰在学生的迷茫之时,不懂之处,一语中的,使学生如沐春风,幡然醒悟。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也很强,并且,组织语言的逻辑性强,循循善诱,语言简练。讲解具有针对性。表达准确,思维严谨,使学生享受了一次严谨思维训练的洗礼。

  精心设计的习题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我发现每道题都是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设计的。这样的设计,既有层次、有坡度,又符合不同学生的口味。特别是最后一题,涂老师能举一反三、扩展延伸。通过不断地变换条件,有效地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像这样的训练,既能有效地推进学生思维训练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解题技巧的提升,可以说是一举数得呀!

  翻转课堂的方法只是一种教学手段,重点是翻转课堂所体现的教学思想。老师想要能够真正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效果体现出来,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准备。比如整堂课练习设计很多,反馈很及时。但是在练习的设计上还要精选习题,提高习题的思维价值。课堂的设计上应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复习、自我整理知识的过程,而不是一味地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