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经典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复述出超链接的定义,并设置超链接及动作按钮。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及自主探究的方式,能够总结出设置超链接的方法,自主学习动作按钮的设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养成交流合作学习的习惯, 乐于与同学分享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设置超链接、动作按钮。
【难点】
独立完成设置超链接以及设置动作按钮。
三、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当你在上网的过程当中如果鼠标指向某一个地方出现了一个小手,点击之后呢就跳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学生经过思考会给出答案。——超链接。
教师再次引导,“想不想让你的幻灯片也可以像网页哪样呢?”学生会积极的配合老师,给出回答。
引出新课——设置超链接
2.【新课教授】
任务一:畅所欲言,认识超链接
教师向学生展示带有超链接的`幻灯片,教师点击超链接的地方,学生进行观察。并且提问:什么是超链接,超链接的目的是什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讨论完成后,请小组代表进行回答。并根据各小组的回答进行总结讲解。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于超链接就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任务二:设置文字超链接
学生对超链接有了认识之后。教师首先完整的演示文字超链接的设置步骤,并请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操作。教师操作完成之后,按照原来的分组,各组分别进行超链接的设置。并提出三点要求:
1、 用前面我们做的“骆驼与羊的故事”幻灯片来做,指定第1张为当前幻灯片
2、 指定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设置超链接
3、 总结设置超链接的步骤。
学生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后,教师进行实时点拨。学生做完之后,请几个小组进行展示, 并说出设置超链接的步骤。其它组的成员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然后教师进行点评讲解,将设置链接的步骤展示在PPT上。小组同学根据PPT上的步骤对先前的作品进行修改或补充。
任务二:设置动作按钮
当我们用超链接从第1张跳转到其它的幻灯片时,如果想返回到第1张幻灯片或是它前面的幻灯片,可以通过设置“动作按钮”来实现。其实现的步骤跟设置文字链接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并提出两个小任务。
1、 找到“动作按钮”所在的位置
2、 根据PPT教师给出的动作按钮的设置步骤进行设置
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并且提示按钮是一个对象,大家可以对它进行修改和美化。完成后采取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的方法进行评价。
3.【小结作业】
采取随机点名的方式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作业如下:
1、 搜集可以幻灯片跳转的其它方法。
2、 尝试设置超链接的时候,链接到文件或是网页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2
这是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第三册(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中心编),第一课《文件的查找与创建快捷方式》的内容,本教学为1课时,这是平时的随堂课。我所担任的信息技术课上,由于班级人数远远超过计算机的数量,在这里基本上两个人共用一台机器。五年级已经学习了一年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对他们来说信息技术课是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学生对本节课上所提出的创建快捷方式的操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教师只需在课堂上让会操作的学生稍加示范就可以了。
教学设计:
本课内容分三部,一是文件的查找,二是创建快捷方式,三是更改“快捷方式”图标,这三点都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其中第二部分学会创建快捷方式,学习内容是:例:在桌面上创建“Winword。exe”的快捷方式,也是本课的重点。在教学中,重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探索,并交流探索成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展开竞赛活动,体会合作与竞争的快乐,让学生在课堂评价以及整个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用竞赛的方式推动和激励小组成员的互帮互助,让先完成任务的学生帮助操作有困难的学生。上课时,我设计了一个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活动,给学生10分钟自主探究,最后给5分钟进行小组内的讨论。以下片断是在讨论结束后在课堂上出现的。
案例描述:
师:时间已经差不多了,请各位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生:(学生回到座位。)
师:刚才无论是在自己探索还是在小组讨论上,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很投入。那么接下来的时间,就是考察我们每个小组的成果的时候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好!我再强调一下我们的考察方式。我将按照顺序,从A组到E组,E组结束后,如果还有其他方法的,我们再从A组开始。好,下面先请我们A组推荐一位同学。
生:(A组代表)单击开始菜单,指向程序,指向word,拖动到桌面上就可以了。
师:(心中想,这只是把菜单中的快捷方式拖到了桌面上,只是快捷方式的移动。)这是我们A组代表的方法,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其他组的学生)他用的这种方法不对,这样在开始菜单里就没有了。
师:(故意装作不知)真的吗?请你来给我们检查一下。
生:(学生示范)
师:果然,原来在菜单里的那个word快捷方式没有了。它到哪里去了呢?
生:被A组的同学移到桌面上了。
师:看来,我们每组的代表同学要获得全班同学的肯定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是极具挑战性的。所以接下来的各组同学千万要注意自己的操作和语言。下面有请B组。
……
生:(E组代表)首先通过开始菜单中的搜索文件和文件夹,找到word的源程序Winword,然后剪切Winword,再回到桌面,右击粘贴,就完成了。
师:(心中想,这样是将源程序移动到了桌面上,学生应该会发现。)E组同学也完成了,再请其他的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其他组的学生甲)老师,这个不是快捷方式。
师:那你能告诉我们你的理由吗?
生:快捷方式的图标上有个箭头,这个没有。
师:很好,很不错,我们这个同学的观察力很强,他从图标上发现了判断是否是快捷方式的方法。
生:(其他组的学生乙)我知道,老师,这个是源程序,我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在桌面上创建快捷方式。
师:好,那就由你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吧。
生:(很快地删掉了E组代表剪切在桌面上的快捷方式,并且用另一种方式在桌面上建立了word的快捷方式。)
师:(心想,糟了,他都把源程序删了,连word都不能用了。)好,现在请你用你创建的快捷方式来打开word程序。
生:双击打开。(电脑上显示错误)老师,出错了。
师:真的有错误了,到底怎么回事啊?哪个同学来帮帮他?
生:(其他组的学生丙)肯定是快捷方式错了,我来。(重新建了一个快捷方式,仍旧出错)。
师:看来不行哦,还有其他同学来帮忙吗?
生:(其他组的学生丁)老师,我刚刚看到乙好像把E放在桌面上的Winword删了。我想可能不删它就可以了。(从回收站中还原,再次尝试打开,成功。)
师:这位同学很好。他能将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活用起来。我们说过Winword是word的源程序。如果源程序都没有了,程序当然就不能用了。不过,还好,我们的丙同学只是将源程序丢入了回收站,没有彻底删除,否则,我们的word就真的不能用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把程序的源程序放到桌面上,以免被人误删,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教学反思:
在上述的案例描述中,出现了两个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而且这两个动态资源的产生都是在学生探究操作之后。说明部分学生对“在桌面上创建快捷方式”这个题目还不够了解,还有部分学生无法区分快捷方式和源程序。原本让人头疼的.意外错误,在老师和学生的耐心倾听和真诚期待中,竟然也带来意外的精彩。
新课程改革倡导课堂生成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生成了许多课前没有预料的情况。针对各种意外,如果我们置之不理或呵斥指责,只能使课堂成为一潭死水,学生的创造力被“抹杀”。源于学生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课堂上我们应该敏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意外,善于发现意外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表达的机会。上述片断中,一个是当学生使用拖动的方式将开始菜单中word的快捷方式放置到桌面上,这个教学的资源可以说是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能够考虑到的,不过也将它算在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中是因为不知道这个资源是否会出现,或者会在何时出现。另一个是当学生将word程序的源程序Winword剪切到桌面上,并在无意中将其删除,这样一系列的操作可以说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防不胜防的。如果说学生产生的第一个资源是错误的话,那么,这一个资源就是一个极大的错误了。错误的产生,不可避免地会对教师设想好的教学过程有所冲突,面对“错误”的问题,教师展开了师生、生生之间自然且智慧的对话,“水尝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始发灵光。”思维的激活、灵性的喷发源于对话的启迪、碰撞,只有深层次地对话才有闪光的生成。
在尝试和探究活动中,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并存。胡适说过:“自古成功在尝试,尝试成功自古无。”学生在尝试和探究中出现的错误,是极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也是课堂教学的生长点。教师善于抓住这些错误,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改变思路,重新探索,最后走向成功,这种教育的效果远远胜于直接告诉学生一个正确的结论。所以,我们不要怕学生在尝试中出错误,因为错误也可以成就课堂的精彩。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会使用计算机中的“记事本”。
②能处理汉字输入时的小问题。
③会保存文件。
德育渗透目标:培养学生勤于记录写作的好习惯
审美目标:培养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爱好
心理辅导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利用记事本写作文、日记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计算机中的“记事本”
教学难点:学会选择使用自己熟悉的拼音输入法输入文字。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与语文老师课前沟通,让学生书写题目为《感恩在行动》的作文。
教学过程:
一、作业反馈,日记展示,导入课题
1、作业检查,反馈情况
师:同学们你们的《感恩在行动》的作文完成了吗?请小组长汇报组内同学完成情况。
2、作文展示,现场批改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的作品。(老师引导同学们通过实物展示台,共同现场批改这篇作文,纠正错别字及语法错误,与语文学科整合。)
3、导入课题,强调优点
师:通过同学们的修改,这篇作文更是一篇挺不错的作文,我想把它保存下来,行吗?有点不妥,修改过的地方显得有点乱,请这篇作文的作者将它重抄一遍再交给我。
师:你看,老师让他重抄一遍他就不高兴了,我知道大家都喜欢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最烦这种重复劳动。下面,我给你介绍一种新的写作文的方法,就是用电脑里的`“记事本”。有了它,你的作文可反复修改而不留痕迹,会更规范、整洁,不必为自己的字写得不好而担心,能永久保存,还能打印到纸上呢!
二、自学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利用教材,自学方法
师:怎样启动“记事本”呢?请大家打开课本P74页
自学这部分,看谁最先打开记事本!
(鼓励有困难的学生向其他同学请教)
2、汉字输入,发现问题
师:你们真迅速,这么快就打开了“记事本”。下面,请将你们的文章输入“记事本”中。在输入中文前要先选择一种输入方法,你喜欢用哪种输入法?(学生回答)
选择你熟悉的拼音输入法,将你的作文输入记事本中。
3、共同解决“小困难”
师: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小困难”。
(学生提出遇到的困难,并一一解决;简单的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解答,共同的问题全班讲解)
师:小博士也有些困难,他不知道怎样输入“。,、:;”这些符号,你们能帮帮他吗?
三、自学教材,保存文件
师:时间不多了,你们的作文还没输完,那我们下节课接着做,不过可别忘了保存哟!怎样保存呢?请阅读课本P75页,自学保存文件的方法。
师:你是怎样将文件保存在桌面的,能给同学们演示一下吗?(交流)
四、拓展延伸
师:现在,你们的作文已经永久保存在了电脑里,可以随时打开修改或继续写。我们还可以将你的作文用E-MAIL发给语文老师,她就可以在家里给你批改作业了。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4
教材使用:本次讲课使用的教材是新世纪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上册《初中信息技术》所讲内容第七单元第8课《美化工作表》
教材分析:电子表格的格式设置是对工作表的艺术加工,是能否获得个精美表格的关键,是能够培养和体现学生审美观点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内容,也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该内容的学习,将会带给学生很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劳动后的成就感。
教学目标:
1、认知与技能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单元格数据格式的设置及单元格格式的调整,并达到能进行美化工作表这一知识目标。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学习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并通过亲身经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格式的设置,对表格的美化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对学习精益求精的思想,通过与他人协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加强集体主义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数据格式及不同数据格式的区别。
2、掌握对齐方式的设置的具体方法。
3、掌握对单元个添加边框与套用格式的方法。
教学安排: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式:采用任务驱动法,学生进行自主性研究学习
教学设想:
用“比较法”及“小组竞赛”的`方式引入新课,以强烈鲜明的对比效果和“我为小组添光彩的意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探索知识的意向并转化为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积极性。
因为美化工作表的实际操作性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解、演示和学生实际操作有机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授课,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研究性学习,加强学生的主题参与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学生成绩表”美化前后的对比画面
问:两个成绩表不同的效果体现在那些方面?学生活动:观察、小组讨论,选出学生代表进行抢答观察结果。(字体、字号、字的颜色、对齐方式和表格行高与列宽等的不同,边框、自动套用格式的设置)教师对回答的小组给与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并概括。
本节课学习如何将工作表进行美化。
新授
第一阶段:引导学生自己查看“帮助文件”来掌握有关
(一)改变表格数据的字体和字号格式
(二)对齐方式设置
(三)改变行高和列宽、单元格格式的设置
(四)单元个边框与自动套用格式的操作
(一)改变表格数据的字体和字号格式
任务一:给“电脑竞赛”工作薄sheet1工作表中的地1行变成仿微软雅黑、14号字,B列变成斜体
(二)对齐方式设置
给“电脑竞赛”工作薄sheet1工作表加上标题,并将标题“电脑竞赛成绩”合并居中。
任务二:将工作表第2行中的数据改为居中显示。
(三)改变行高和列宽、单元格格式的设置
任务一:给“电脑竞赛”工作薄sheet1工作表中的A列变窄些。
任务二:将工作表的第2行填充为红色。
(四)单元个边框与自动套用格式的操作
任务一:给“电脑竞赛”工作薄sheet1工作表设置边框线。
任务二:用Excel20xx的自动套用格式功能来美化电脑竞赛工作簿。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帮助文件中的演示过程,领会操作技巧。(教师总结评价)使用任务驱动法由学生完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并观察帮助文件中的演示过程,领会操作技巧。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任务,个小组认真填写学情评论表,根据学情评价表上所填写的内容,没掌握的问题由其他组的同学帮助解决,并鼓励学生总结步骤并演示,也就是第二环节“技能演示”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完成任务(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观察、探索,从而找到解决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三阶段:实践,课堂巧练,迁移运用
课程表美化:给出学生一个课程表供学生进行美化。活动结束,各小组挑选一个美化效果比较好的课程表保存到教师机,将作品一块演示给全体学生,并由各小组对每个作品打分,选出优胜组。这样巩固所学内容,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与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信息综合处理的能力。
作业布置:课后练习题3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自定义动画
教学目标:
掌握对象自定义动画的设定
教学重、难点:
设定对象自定义动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幻灯片的放映给我们一种动感的效果,那么,我们能不能给幻灯片中的对象设置动画效果
让它更具有个性呢?
二、新课教授:
如果哪位同学已经懂得在幻灯片中接入动画效果,请他来当一位小老师。对象自定义动画:
1、功能:对象自定义动画可以设置单页幻灯片中不同对象出现的动画效果和顺序。
2、系统默认:程序
默认的'对象的出现谋划同幻灯片同时出现。
3、设定方法:单击“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自定义动画”
命令。
4、“自定义动画”对话框:
a、时间:这里提供了没有设置动画效果的对象的列表,我们可以选择进行设置。启动动画的选项意义同幻灯片切换中的换页方式相同。
b、效果:效果指设定动画效果的种类以及伴随播放的音效;动画播放完毕后,对象的处理。如果对象中包含文字,则我们可以设定文字出现的方式设置完了各个对象的动画效果和放映顺序后,单击“预览”,可以看到设置的动画播放的效果,认可设置,只要单击“确定”就可以了。放映效果:动画设置完后,可以演示动画效果,
对不满意的设置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更改。
三、练习:
请同学们为古诗设置好动画,比一比谁设置的最漂亮。
四、作品展示,小结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认识键盘的分区,掌握主键盘区字母键、数字键、符号键的名称和分布情况
·能够输入字母和数字
·学会几个常用的控制键
【教学内容】
·键盘的分区
·主键盘区的字母键、双字符键和控制键
·编辑区内的光标方向控制键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的键盘操作姿势和主键盘区的四个控制键;Enter、Backspace、Shift和Caps Lock。
难点:双字符键、Shift 和Backspace键。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本课是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难点。教材按“认识键盘→了解键盘的正确操作姿势→掌握基本指法→练习数字、字母和符号的输入”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键盘的介绍应简单明了,没有必要让小学生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提高学生对键盘的感性认识。
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键盘操作姿势的好坏和是否运用正确的指法进行输入,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眼睛健康和输入的速度。由于相关内容比较枯燥,建议教师们在教学时多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或组织一些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练结合,强调实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鼠标来控制计算机了,除了鼠标以外键盘也是我们控制计算机的一个重要的设备,我们可以通过键盘将命令、数字和文字等输入到计算机中,因此,我们说熟练的操作键盘和熟练的操作鼠标一样,是操作计算机最基本的技能之一。我们今天要跟着老师一起来认识计算机键盘。
二、演示观察,学习键盘分区
1.整体感知键盘分区
(教师出示键盘分区图)
师:大家观察一下老师出示的这幅键盘图,你能看出它由几部分组成的吗?老师现在给出它们的名称,你能把它们对号入座吗?
(引导学生指出主键盘区、编辑键区、小键盘区、功能键区所处的位置)
师:现在请座位相邻的同学互相指着自己的键盘说说四个分区的位置
(学生观察辨认自己的键盘分区)
2.主键盘区
师(对应主键盘区图讲解):主键盘区主要由字母键、双字符键、控制键组成的。
[练习]
(1)字母键
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键盘,找找26个字母分别在什么位置,然后在教科书第49页的空位置上填写相应的字母,看谁填得又快又准。
(2)双字符键
键帽上有两种字符的叫双字符键。标有数字的双字符键叫数字键,由0~9十个数字组成。现在请相邻的同学相互考一考。一个同学说某个数字或写某个符号,另一个同学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在键盘上找出这个数字或符号。
(3)控制键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除了字母键和双字符键,主键盘区还有没有其他键?这些键分别是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空格键、回车键Enter、退格键Backspace、大小写字母锁定键CapsLock、上档键Shift、控制键Ctrl、换档键Alt)
三、键盘操作的正确姿势
(教师示范讲解,学生跟着做,教师检查纠正)
(1)坐姿端正,身体正对键盘,双脚自然平放在地面上。
(2)肩部放松,上臂的肘部轻轻靠近身体,手腕自然放平,不要弓起,不要接触键盘。
(3)上身稍向前倾,胸部与键盘距离一般在20厘米左右。
(4)坐位高低适当,屏幕中心略低于水平线。
四、数字、字母和符号的输入
(教师指导学生上机练习数字、字母和符号的输入)
第1步:开机
第2步:单击“开始”按钮,将指针依次指向“程序(P)”“附件”,单击“记事本”,打开“记事本”。
第3步:分别输入自己的姓名的汉语拼音,按编辑区中的←。
(教师点名学生回答←键的功能:将光标往左移一个字母。)
(让学生猜测编辑区中的→、↑、↓键的功能)
第4步:把光标移动到最后一个字母处,然后按编辑区中的“回车键”、“退格键”、“空格键”。
(教师点名学生回答各控制键的功能:按“回车键”光标移到下一行;按“退格键”删掉了刚输入的名字拼音的最后一个字母;按“空格键”输入了一个空格)
第5步:在新的一行依次输入26个英文字母。
第6步:按“大小写字母锁定键”,然后在新的一行一次输入26个英文字母。
(教师点名学生回答“大小写字母锁定键”的功能,并进一步让学生猜测,如果仍然想输入小写字母,应该怎么办?)
第7步:按住键盘上任何一个上档键再依次敲双字符键。
(教师点名学生回答“上档键”的功能:Shift键+双字符键,输入的是键面的上档字符。)
[学生综合练习教材56页的字母和标点符号]
五、复习巩固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56页上的问题,反思收获]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7
一、课前布置
提前通知学生上课地点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室的位置自己去找,给出一张校园平面图,同学们可以参考,也可以想其他办法找到教室。
二、谈话导入新课
询问学生是如何找到教室的,学生自由回答。
可以有多种途径:看图、问别人、自己找、其他方法。
从而引出信息的存在及信息表现形式等知识点,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
1、 可以看到我们每做一件事,都要了解一些和它相关的信息,信息在我们身边,无时无处不在。
2、 而且了解这些事,知道某个信息我们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途径来获得。
三、身边的信息
1、 由共同认识交通标志来引导学生发现、了解、收集身边的交通安全信息。
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现在大家来上学大都要骑自行车,那么走在路上,认识一些交通安全标志,会让我们的在来校和回家的路上更安全。
大屏幕出示交通标志。
请学生试着说出标志的含义。
2、 信息的有用性
这些标志出现在路上时他就在以图形的表现方式来传递交通安全的信息,我们看到了就可以帮助自己更安全地出行。
四、信息的多种表现形式
老师提出问题:请问同学们了解交通安全信息只能通过图形标志来获得吗?盲人是怎样知道当前道路的交通信息的?
请学生想出一些方便盲人出行获得交通信息的方法。
方法:盲杖、盲道、语音提示等。
五、 信息的加工
锻炼学生对信息进行初步的筛选和加工。
练习1:观看完导盲犬短片,并回答问题。
我们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盲人获得外面的交通信息,它就是导盲犬。我们来一起看看它是以什么样的方式传递信息的。
问题:(1)、导盲犬的以哪种信息表现形式来传递信息的?
(2)、是什么样的狗都可以作导盲犬吗?
(3)、你认为可以带导盲犬一起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吗?
练习2:如果我们的同学中有盲人,你会怎样做来帮助他们获得周围的信息?
六、信息的传递
通过刚才的学习、讨论和短片的'观看,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交通安全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我们从外界接受的,那么我们只有被动地接受信息吗?不是。我们还可以是信息的产生者和传递者。
游戏体验:用各种方法来描述一个动作,说出自己知道这个动作的途径。
看 表演 画图 口头描述 写字
题目————>A————>B————>C————>D————>大家
七、信息技术
为下节课做准备
日常的信息中有许多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加工处理,我们可以借助信息处理工具、运用信息技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那么信息技术是什么,怎样运用才能最快、最好地获取我们有用的信息?在节课我们来一起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掌握组合、填充等操作进行复制粘贴获得修饰、创意的方法。
2、复习巩固基本操作:选定、复制、粘贴、文本框。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利用所学各种操作组合进行各种效果的修饰。
教学难点:选定、组合、Shift键的组合使用。
课前准备:
1、利用软件Authorware和Word制作“信封浏览”课件。
2、制作设计武进区遥观中学的特大信封。(演示及模型)
3、设计小练习,用以学生课堂或课后巩固。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导入新课:
1、播放“信封浏览”课件,引导学生较快进行主题;
2、 出示设计的特大“武进区遥观中学”信封;
分析:创设情境,吸引学生进入到教学情境中去,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思索,使学生兴趣高涨,积极投入,趁此自然引出课题。
二、课前准备:
1、师: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把信封的'制作分割几块?(信封背景、邮政编码、贴邮票处、插入或填充图片、画线、输入文字学校名)
2、利用Shift键的组合使用,画正方形、直线、正圆;
3、复制、粘贴的不同操作;
4、学生动手操作。
三、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制作信封背景(或底纹);
A、画矩形框;
B、填充适当“纹理”;
C、设置无线条颜色。
(学生动手操作:(2分钟))
2、制作邮政编码方格;
A、利用Shift键组合画出小正方形并进行颜色、线型、填充修饰;
B、选定,复制、粘贴、移动,完成左上方的邮政编码方格制;
(学生操作,并自主探究右下方邮政编码方格的制作)
师:(设问)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完成操作?学生回答与教师演示归纳;
3、制作贴邮票方框(左虚右实);
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后教师演示,再让学生操作完成;
4、填充图片或插入图片;
先让学生自主探究(1—2分钟)
教师操作演示:(填充图片或插入图片一种)
(1)填充分图片效果:
A、画出一图形(椭圆或其他自选图形);
B、填充图片效果。
(2)插入图片效果:
A、插入文本框;
B、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剪贴画或其他)。
(学生动手操作)
5、画线并进行颜色、线型修饰;
6、插入文本框,输入文字“武进区遥观中学”并完成字体设置;
7、完成整体效果,让学生作品进行观摩、交流、讨论;
8、教师归纳、小结、提出期望,布置小练习;
(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学会了制作信封的本领。老师希望你们掌握并学会迁移知识,制作贺片、信笺、封面等设计。但有一点,老师要提醒你们:不管去设计什么,都要富有个性,体现时代特色。)
分析:有些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索有时不可取,大部分同学很难获得成功。针对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予以引导,再加以同学们的合作,问题就很快得以解决了。但有些相似的操作,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摸索,学生在摸索过程中,手脑并用,合二为一,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体现新课程自主探究理念。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9
一、教学内容
《制作课程表》一课是根据省编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下册第九课内容,结合教学实际改编而成的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通过在Word中制作课程表,让学生掌握简单表格的制作方法。这一课是根据《纲要》提出的“掌握在文字处理软件中插入表格的方法并能根据需求进行编辑”的要求编排的。教材共分为六个知识点:插入表格、合并单元格、添加斜线、在单元格中输入内容、调整列宽和行高及美化表格六个部分。(后两部分在第二课时进行)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认识了Word软件,学会了在Word中输入、修改文字和修饰文章以及图片艺术字的插入,对Word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方法。本课从实际出发,从制作课程表开始,对Word中表格相关的知识进行阐述,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熟练掌握Word软件打下基础。本课教材强调的不仅仅是制作课程表知识点本身,更强调知识的迁移及对知识整合创造的能力。
三、教学理念与设计思路
利用网络教室的优势,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等形式,突破教材的重难点,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努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意识,养成勤于探索、学以致用的习惯。
本课教学,先创设情境,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表格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兴趣;接着向学生出示不同种类的表格,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从而认识表格的基本组成部分:行、列、单元格;然后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探究、尝试制作本班的课程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再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突破教材的重难点,促使全体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最后,通过自我评价、课堂延伸,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表格行、列、单元格的概念
(2)学会制作简单的课程表。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努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学会制作课程表,并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能够举一反三,熟练掌握表格的编辑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用信息技术知识服务于日常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观念。
(2)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4、行为与创新:
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协作学习的意识,养成勤于动脑、敢于探索、善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表格的插入与简单的编辑。
难点:合理的调整表格的行、列和单元格。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准备:
PPT课件:显示一些常见的表格,表格的单元格、行、列的概念的概述,本课知识点。
网络教室环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导语:星期天,小明去外公家做客。根据外公的要求,小明要介绍自己每天在学校的学习课程。为此,小明准备了两份不同形式的资料(幻灯片出示:一份是课程表,一份是文字叙述)。请比较一下,小明的外公更喜欢看哪一份资料?
2、引导讨论:课程表有什么优点?
(运用表格来查找信息,方便快捷,简单明了)。
3、揭示课题
师:这张课程表可是小明的得意之作,因为他刚刚掌握了一项本领,运用电脑制作表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课程表》
(二)、观察交流、认识表格
1、观察表格
师:我们以课程表为例,学习用Word 20xx制作简单的表格。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这些表格,请你们仔细观察,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幻灯片展示不同表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他们的基本组成部分)
2、教师演示并讲解概念:表格的行、列、单元格。
3、出示一个课程表,让学生数一数是几行几列。
(三)、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1、布置任务,明确要求。
师:小明的这张电子课程表,制作起来也并不难。相信通过你们的努力,大家也可以顺利地制作出来。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5-37,然后动手操作,在Word中试着制作出我们班的电子课程表。
2、学生开始阅读教材,尝试制作课程表。
(四)、小组合作、集体交流
1、小组交流,相互协作。
提出要求:两人一小组,互相交流,相互合作,完善自己制作的课程表。
2、汇报交流,突破重难点。
师:在刚才制作课程表的过程中,你已经学会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展示与知识点相对应的幻灯片,重点指导学生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
(1)插入表格的方法:(挑学生完成)
a、你是如何在Word文档中插入表格?
b、学生利用电子网络教学系统演示:制作一张7行6列的表格。
C、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插入表格的方法?
(常用的三种方法:自动表格按钮插入、表格菜单插入、手动绘制)
d、教师小结:根据不同的表格选择合适的插入方法。
(2)合并单元格:
a、合并单元格时,首先要做什么?(选定需要合并的单元格)
b、还可以用什么其它的方法合并单元格的。
C、学生演示不同的合并单元格的方法。
(3)添加斜线:
指导学生演示:单击“绘制表格”按钮,在第一单元格中从左上角向右下角画一斜线。
(4)输入文字
a、提问:如何在单元格中进行文字调整?
b、学生演示交流。
(5)调整行列:
a、交流汇报:如何调整行高和列宽
b、学生演示。
3、根据以上交流,补充修改,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制作的电子课程表。
(五)、有效评价,提高认识
(六)、拓展总结
1、教师进行课堂学习总结。
2、拓展延伸:
备课与教学改进过程:
为了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师生互动,我在课前多次调试了电子教室软件,利用极域电子教室的学生演示和广播教学更好地把知识点突出来,并制作了简单实用的课件。(因为目前使用的极域电子教室V20xx是我在网上下的,还存在着很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作课前我在五年级的一个班进行了试讲,主要是测试电子教室软件的运行情况,并对课件进行了多次修改和教学环节的调整,力求精讲多练,给学生更多的动手空间。从选课内容来说,我结合实际,把原来教材内容中的制作环保宣传表改为教授学生非常熟悉的课程表,为的是更贴近学生,使学生的学习更有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进行数字、符号及特殊键位的练习,是继续对键盘操作的第2课,是在前面练习基础上的延伸。学生不仅能利用“金山打字通”程序输入数字、字符等,而且还会在“写字板”程序中输入。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容易对有趣的东西产生兴趣,并进而让这种兴趣成为学习的动力。键盘的操作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讲,开始的第一课往往会有较强的兴趣,但在接触之后,兴趣逐渐降低,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改变教学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键盘操作行为习惯。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正确的指法进行数字键、控制键的键盘输入练习;
(2)掌握正确的数字输入指法,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3)能够使用“金山打字通”程序进行数字、符号的输入练习;
(4)能够使用“记事本”程序输入简单的符号。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使用软件进行输入的练习中,逐步掌握数字和符号的输入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体验操作发现特殊控制键与数字键配合输入字符的方法,培养学生对键盘输入练习的兴趣。
4.行为与创新
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指法完成数字和字符的输入,并逐步养成良好的键盘操作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正确的.指法;使用正确的指法进行输入练习。
难点:特殊控制键的使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借助“金山打字通”等键盘输入练习的软件,将键盘输入的内容形象化、趣味化,可以有效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孩子的上进心,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键盘输入竞赛,促进学生尽快掌握键盘输入的相关技能。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进入新课
1.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作为一名打字的高手,你能告诉我要注意哪些键盘操作的细节呢?手指在输入字母的时候要如何进行合理分工呢?(学生自由回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经常要用到数字和符号,想知道怎样用键盘输入数字和符号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设计意图】
将课堂知识技能的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学有所用,从实用的角度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8课《玩转键盘》。
二、互动探究,自主学习
1.数字键位的输入练习。
(1)启动“金山打字通”程序,依次进入“新手入门”“数字键位”界面,根据程序提示,自学数字键位的操作方法。
思考:使用主键盘区的数字键和小键盘区的数字键输入数字有什么差别?
(2)学生自主学习。
(3)学生汇报自学状况,教师简要小结在使用主键盘区和小键盘区输入数字时指法和坐姿的注意事项。提示学生开始的时候宁可慢一点,也要确保在正确指法的基础上再提高速度。不能出现“一指禅”的输入状态。
【设计意图】
在学习键盘输入之初,学生很容易出现“一指禅”、“二指禅”的情况,因为在开始接触的短期内,这样的确可能输入的速度会更快一些,但是这样的操作对于正确键盘输入习惯的养成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在初学时要提醒学生宁可慢一些,也要保证姿势的正确,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2.符号键位的输入练习。
(1)启动“金山打字通”程序,依次进入“新手入门”“符号键位”界面,根据软件提示自学符号键位的操作方法,并练习输入。
思考:“Shift”键在输入符号时有什么作用,操作时该注意什么?
(2)学生自主学习。
(3)学生汇报自学状况,教师简要小结,归纳使用“Shift”键输入时注意点。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往往会留下更深的印象,教师在课堂上更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完成这种探索。
3.特殊控制键的输入练习。
(1)对照教材中“探究屋”的内容,小组讨论一下表格中的控制键有什么作用,并动手试一试。将结果填写在表格当中。
(2)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的填写。
(3)分小组汇报填写情况,介绍控制键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熟悉指法
1.阶段小结,巩固指法要求。
(1)师:现在大家在成为打字高手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还记得上节课所学习的指法分工吗?谁愿意给大家回顾分享一下?
【设计意图】
注重在课堂练习的细节处提醒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键盘输入习惯。
(2)学生回答、分享。
(3)教师小结学生回答情况。提问:想不想玩一个游戏,锻炼一下键盘输入的速度?
2.打字游戏练习。
(1)教师提示:在游戏过程中注意使用正确的指法进行操作。
(2)学生操作练习。
四、概括总结,分享交流
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所学的内容及学会的操作,并汇报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体会,再进行汇报,可以让学生对于技能的掌握更牢固。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复习收发、删除电子邮件的主要操作方法
B、学会建立和使用电子邮箱中的“通讯录”功能;
C、提高利用因特网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帮助新年使者创建“通讯录”,并使用“通讯录”方便的发送邮件这一主题活动,让学生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
B、启发式教学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B、正确使用电子邮件和网络资源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将好友的电子邮箱地址“添加到通讯录”里;
2、使用通讯录;
【教学难点】:
1、添加通讯录的方法;
2、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联网多媒体教师机一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同新年使者一起在网上使用电子邮件给小朋友们发送了不少礼物,大家还记得发送的方法吗?
(演示部分重要操作方法)
同学们,新年的时候,新年使者要给很多人发送礼物,可是人太多了,使者就记不住那么多邮箱地址了,他会怎么办呢?想想平时我们自己的联系电话太多了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办的?引入通讯录的概念。陈述邮箱中通讯录的实质及重要性。
二、学一学,做一做:
(一)、怎样将好友的电子邮箱地址“添加到通讯录”里呢?
1、从收到的电子邮件中将好友的邮箱地址添加到通讯录里:
引导演示:
(1)进入电子邮箱,阅读好友发送的邮件时,点击“添加到通讯录按钮”;
(2)弹出“添加编辑联系人”信息页面;
注:填写时,“姓名”和“Email”两个项目必须填写,其他项目可不作修改或填写。(想一想,为什么必须填写?)
(3)将上图中的姓名,改为你熟悉或便于记忆的姓名,再点击“确定”命令即可看到通讯录添加成功的显示页面;
(4)学生活动:做一做,从收到的电子邮件中将好友的邮箱地址添加到通讯录。
2、将收集到的好友邮箱地址添加到通讯录里:
(1)适用情况:
好友没有发送过邮件给我们,但是我们拥有好友的`邮箱地址;
(2)添加方法:
在弹出的表单中填写主要信息“姓名”和“邮件地址”再点击“确定”即可。
(3)练一练:
收集周围几个同学的电子邮件的地址,将它们添加到你的通讯录中。看谁做的又快,又好。
(二)通讯录的使用:
添加了好朋友的邮件地址后,我们怎么在写信的时候使用它们呢?
请大家进入“写信”状态,看一看,找一找,这时的窗口和以前有什么不同了?
在窗口的右边多了一个“通讯录”的小窗口。
(2)将光标插入点移动到“发给”或“抄送”栏中,再在“通讯录”中点击要发给信件的朋友的名字即可,其中,在“抄送”中的邮件地址,系统会自动予以分开。
看一看,“发给”栏和“抄送”栏中的名称是怎么显示的?想一想,这样显示有什么好处?
(3)试一试,使用“通讯录”快速发送几封简易邮件,说一说,通讯录对我们使用电子邮件有什么好处?
只需要单击通讯录中好友的姓名,而不需要记住其邮箱地址;同时,发送邮件也更加快捷了。
(三)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什么体会?你能在生活中熟练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吗?你能将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进行变形使用吗?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四章数据统计与分析的第一节课。数据统计与分析是以电子表格软件Excel为例,介绍数据统计与分析的一般过程。作为需要使用的工具Excel,了解它的操作界面,掌握它的基本操作显得十分重要,也因而凸显出本节课在本章中的重要地位。本节课是老师开展本章后继教学工作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Word这个工具的使用,学生的操作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也要防止学生有自满情绪,毕竟Excel和Word操作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本节内容概念较多,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切忌过多的讲授,应该让学生合理的参与进来。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熟悉Excel的工作界面。
(2)了解工作簿与工作表之间的关系。
(3)掌握Excel工作表的行、列、以及单元格的命名方法。
(4)掌握Excel中数据的输入、修改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及练习,熟悉Excel的工作界面。
(2)通过队列游戏,掌握Excel中行、列及单元格的命名方法。
(3)通过对问题探究,学会Excel中的基本操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比引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养成用选择正确的`工具解决问题的习惯。
(2)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勇于动脑,勤于思考的习惯,同时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后的喜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Excel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Excel的基本操作。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在学习《应用文档设计》的时候,学会了使用Word这个办公软件,老师这里有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你能方便的算出表格中的“总计”和“排名”吗?
师:大家看,老师是怎么解决的,并注意观察老师用的是什么工具? 师:刚才老师使用的并不是同学们学过的Word,老师使用的是Excel。通过对比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哪个工具更适合解决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
生:Excel 师:那你认为Excel适合解决哪一类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方便与否,让学生知道选择合适的工具解决问题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自我学习,融会贯通
师:Word这个软件大家都应该很熟悉了,Excel和Word同属微软office办公软件,他们的操作界面是不是也类似呢?请同学们联系你们学习过的Word,并自学课本54页的内容回答老师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比Word,可以把学生的知识串联起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看书学习的能力。
3、寓学于乐,掌握新知
师:现在老师和大家做一个游戏:
老师先把同学们分成A、B、C、D四个组(按上课实际情况分组),每一组从前到后的同学的号码依次为1、2、3,现在老师看看大家的反应速度如何,当老师喊到A就请A组的同学站起来,老师喊B5就请B组的5号同学站起来。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用这样的方法老师可以很容易就定位到某一组或某一位同学?其实Excel的设计者也想到了类似的方法来命名Excel中的一行、一列、一个格子。
师:在Excel中的一个格子我们成为单元格,它是行和列相交的区域。它的命名也是由列和行的名字组合而成。现在我们继续刚才的游戏,不过这次老师不是用嘴喊,请大家注意观察老师选中的单元格,请与这个单元格名字一致的同学站起来。
师:小明发了个Excel文件给小华,并且告诉小华说在这个文件的C10单元格中有小明的电话号码,可是小华却说C10单元格没有内容,同学们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师:其实一个Excel文件中可以有多个表格,每个表格叫工作表,而一个Excel文件就叫一个工作簿。就和大家的练习簿一样,里面可以有很多张纸。
师:如果我们把存有小明手机号的工作表改个名字,那么就更方便我们查找了,请你帮他修改,并试试能不能把改工作表移到最前面。
学生操作。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传授新知,能让学生记忆犹新,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4、动手实践,掌握技能
师:老师这里有一组数据。请你按照表格下的要求完成相应的操作。
师:请注意修改信息的时候要用合适的方法。第2题可以直接替换修改,第3题可以双击后局部修改。
设计意图:在让学生知道了选择正确的软件解决问题后,进一步让学生知道掌握解决问题正确方法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动脑解决问题的习惯。
5、分组探究,提高水平
师:Excel中的操作非常多,有时候为了方便操作我们必须掌握各种操作技巧。下面老师请大家分组完成下面的探究学习,然后请一个同学与其他组的同学进行交流。 请A组的同学完成课本P55页探究学习中的第(1)题 B组的同学完成课本P55页探究学习中的第(2)题 C组的同学完成课本P55页探究学习中的第(3)题 D组的同学完成课本P55页探究学习中的第(4)题。
设计意图:分组探究并且交流,可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锻炼学生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从而巩固学习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作为Excel电子表格的第一节课,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了解Excel软件的窗口,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引导学生发现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区别。本节课采用了探究学习方式进行组织教学,学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1)课堂的引入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景。
(2)教学任务明确,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操作能力。
(3)本节课对基础差的学生的辅导不足,未能很好地体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如基础差的学生,对工作簿与工作表的概念的区别,工作表标签名的更改出现差错,这还有待改进。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运用彩色橡皮,为树叶变化四季的颜色。
能将创作好的图画设置为墙纸。
过程与方法:课堂中进行有层次的教学,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互助的过程中掌握本课的知识要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互助的学习能力和表现自我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灵活使用彩色橡皮为树叶改变颜色。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操作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自备四季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四季图片)
师:武汉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城市,春天,这里春意盎然,美不胜收;夏天,这里骄阳似火,不愧为“火炉”的称号;秋天,这里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冬天,这里白雪飘飘,宛如童话王国。
师问:你能说说一年四季里,树叶的变化情况吗?
出示表格。
春天的树叶可以是色,因为夏天的树叶可以是深绿色,因为秋天的树叶可以是色,因为冬天的树叶可以是色,因为树叶被白雪覆盖着
你们都说的很好,老师想说给小朋友们听听,可是我觉得就这样说,不够生动,你能为这些话配上图片吗?
二、讲授新课:
师:出示自制四季变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用彩色橡皮:
展示四季,来大家对比一下这几幅图画有什么不同。
图片没有变化,只是树叶的颜色发生了变化,大家想想看有什么办法可以实现呢?(提示:用彩色橡皮)
好,看老师变魔术了哦。老师只变一次,你可要听好了。
在颜色栏里用鼠标右键点击一种颜色,这就是我们橡皮的.颜色。
用彩色的橡皮在与前景色一样的画布上用鼠标右键可以绘制出彩色的字。
注:
1、彩色的橡皮只会在颜色与前景色一样的画布上才能涂出颜色。
2、必须要用鼠标右键。
生:尝试利用彩色橡皮,制作四季不同的树叶的图片。
作品展示,问题解答,并进行简单的评价。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办法让我们成为我们电脑的桌面呢?
生:自主探索。
师简介三种方式:平铺、拉伸、居中。
生观察后,自己找出不同。
三、作品展示评价:
生生评价
师生评价
展示评选出来最好的学生作品:
四、创意拓展。
出示蝴蝶图片,同学们你们能用今天学的本领让蝴蝶变变颜色吗?
五、教师小结
略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4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三种便捷访问网站的方法,分别为收藏夹、历史记录和网址列表等。教材详细地讲解了三种方法的操作步骤,并在最后通过“讨论坊”引导学生讨论三种方法的差异,进一步明确每一种方法适用的情境。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能初步使用浏览器浏览网上信息,了解了网站、网址、主页等相关的概念,对上网浏览信息有迫切的需求。对于自己喜欢的、经常浏览的网站,他们每次都要输入网址,从而引出本课的需求,所以对于本课的学习,学生有强烈的实际需求。本课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快速、便捷地访问网站也提供了可能。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使用收藏夹、历史记录和网址列表等工具便捷访问网站的方法。
2.知道收藏夹、历史记录和网址列表的异同,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便捷地访问网站。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会使用收藏夹、历史记录和网址列表等访问网站的方法。
2.难点: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便捷访问网站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演示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小组讨论法等。
六、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七、教学准备
相关网址、教学课件等。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游戏:比赛打开网站。
教师提供一组网站的网址,学生在浏览器中打开,看看谁最先完成。最后教师通过收藏夹快速打开,和学生通过手动输入网址打开,形成对比和冲突,进一步揭示课题:便捷访问网站。【设计意图】以游戏引入课题,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将学生变为问题需求的主体,为他们创设了真正的问题解决情境。
(二)探究实践,掌握方法
1.收藏夹
谈话:要想通过收藏夹快速便捷地访问网站,首先要把网站的网址添加到收藏夹中。
自学:教材详细介绍了把网站的网址添加到收藏夹中的方法,边看书,边操作,把刚才的`网址添加到收藏夹中。
演示:学生演示并讲解把网址添加到收藏夹中的方法。
实践:添加一个自己喜欢的网址到收藏夹中,并通过收藏夹打开。
提升:使用收藏夹确实可以快速地访问网站,但是收藏夹也占据了浏览器窗口的一部分空间。所以收藏夹一般情况是处于关闭状态的,如果要打开收藏夹中的网站,需要先打开收藏夹,这样的操作还是比较麻烦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浏览器还提供了“收藏栏”,可以通过“查看”菜单将“收藏栏”显示出来,试一试,并尝试将网址添加到“收藏栏”。
展示:展示部分学生收藏栏中的网址。
2.历史记录
谈话:如果曾经访问的网站没有添加到收藏夹或者收藏栏,你也不记得网址了,我们又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访问它呢?其实浏览器会将我们近期访问的网址记录下来,形成历史记录,我们可以通过历史记录打开它们。
实践:历史记录可以通过菜单命令显示出来,你能找到它吗?请你试一试,然后告诉大家。
演示:学生演示并讲解历史记录的使用方法。
探究:历史记录是不是可以无限期地保存曾经访问过的网址呢?我们在历史记录中可以找到的最早记录是什么时候?
释疑:同学们已经观察到了,历史记录只能记录近期一段时间内访问过的网址。那么这个周期是多久呢?可不可以调整呢?答案都在“Internet属性”的设置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图1
3.网址列表
谈话:使用收藏夹或者历史记录访问网站,都需要我们先打开它们,而收藏栏中能直接显示的网址数量也有限,对于一些特别常用的网址,有没有更便捷的打开方法呢?大家可以单击一下浏览器地址栏右侧的“地址栏下拉列表”,看一看有什么发现?
实践:学生使用“地址栏下拉列表”打开网址列表并访问其中的网站。
交流:有同学发现,之前输入的错误的网址也出现在了网址列表中,我们能不能把它删除呢?(生:……)是的,只需要单击网址右则的删除按钮就可以了。【设计意图】这部分是本课的重点,收藏夹、历史记录和网址列表这三种便捷访问的方法都不难,所以教学中采用了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方法,并做了适当地拓展。
(三)讨论交流,巩固内化
谈话: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收藏夹、历史记录和网址列表三种便捷访问网站的方法,但是这三种方法也有明显的不同,那么它们分别适用于什么时候呢?请与同桌讨论一下,完成表1。
表1
方法优点缺点适用情境
收藏夹
历史记录 网址列表
交流:小组间讨论交流。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5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相关概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任务驱动探究式教学法的简称,是指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实践发现“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一)教学任务的设计
以笔者上课的实际经验为例,例如在上“网络生活”这一课的时候,主要讲的是在当当网上购物为例的“网上购物”这一主题。设置的任务是这样的:
20xx年10月,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第一个以纯粹的中国人的身份获得此殊荣的中国人,因此,他在举国上下掀起了一阵“莫言热潮”,一时间作品的受关注和被阅读程度急剧上升。小明同学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也想瞻仰一下其作品的伟大之处。他打算购买一本《红高粱家族》,可是他逛了好几家书店都没有找到。听朋友说通过网络购物可以买到,于是他决定通过网络来购买此书。下面我们就来和小明同学一起来帮他在网上完成这个任务吧!
这个情景的设置和任务的设计,主要是结合了现实生活中的热点事件“购买热门作家的畅销书”来设置的。它的特点是时代性强,学生的可参与度和能参与度都很高,所以在教师的指引下,引导学生运用日常生活的相关经验,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从而参与到课堂里面来。
又如,在讲解递归算法时,可以在课堂开始的时候设置这样的任务情景:
一只猴子第一天摘下N个桃子,当时就吃了一半,还不过瘾,就又吃了一个。第二天又将剩下的桃子吃掉一半,又多吃了一个。以后每天都吃前一天剩下的一半零一个。到第10天在想吃的时候就剩一个桃子了,求第一天共摘下来多少个桃子?
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后,学生可能没有完全明白它和本课内容的关系,不明白老师的用意,但是它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顺利进入课堂内容——递归算法。
(二)合理分组,充分准备
中学生大多处在十六七岁的年纪,他们思想活跃,意识超前,容易接受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希望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这使他们对计算机产生了比其他学科更为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但他们的文化素质高低不一,基础薄弱,计算机应用能力参差不齐。他们讨厌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喜欢自己在电脑中按照兴趣自己操作。“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这为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分组奠定了基础。
为此,上课的时候,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由于作为导入的任务都和现实联系紧密,可供学生讨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在上课前一定要做足准备,任务驱动教学对于某一任务结果可能是唯一的,但是不同组的学生,由于知识储备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完成任务的方法也不尽相同,那么我们就要准备足够的供学生学习的资源和设备。
(三)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学科存在着很大的特殊性,它不仅实践性较强,而且知识点更新快。一节课内要使学生尽可能学到更多的知识、熟练操作、深刻理解,并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内容展开的过程中,导入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所以如何合理运用已经设置好的任务,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给出任务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要让学生先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即提出问题。在提出的问题中,有些是以前学过的,这些问题就由学生自己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最好都是由学生提出来,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提出问题时,要采用“先粗后细,逐步求精”的方法,将问题细化成若干个小问题。对于一些任务中存在问题,学生只有亲自做到那一步才有可能提出问题。这种情况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再提出并解决相应的问题。
教师要注意在“任务”中设置一些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引入上,更要设置一些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积极思考把问题提来,这时教师将新知识介绍给学生,学生就自然而然建立了对新知识的认识。
问题提出后,就需要开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老问题和比较简单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已学知识自主探究解决,新问题可以由学生相互讨论或师生共同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比如从哪里获取相关的资料,寻找相关的帮助,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等。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习,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新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中学到了处理问题的方法。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亲自体验这种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善于独立思考。
如在学习“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时,可将这节课设计为四个小任务,即(1)新建一个文件夹,并命名为学生的名字;(2)从别的地方复制一个文件到新建的文件夹中;(3)从别的地方移动一个文件到新建文件夹中;(4)删除文件。建立文件夹是上节课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独立完成,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可以知道删除文件和删除文件夹的方法相同,而“任务二”和“任务三”则需要教师提供线索,学生通过学习探究后才能完成。
任务驱动让学生进入了学习情景,确立了学习目标。通过师生、生生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要解决问题的方案。接下来就是学生动手操作完成任务了,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创新,寻求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设计和运用不同的知识去完成任务。而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要多给学生以鼓励,并走进学生之中,还要主动去观察学生操作的情况,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提醒和指导。在学生初步理解了知识之后,教师还要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之更加深刻,更加灵活。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反馈与评价
首先,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改变了传统教学法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中起主体作用,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由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评价、咨询的作用。其次,任务驱动教学法容易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学生一个跟一个成就感的产生,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自信油然而,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无所适从的局面,使学生在学习中充满自信。再次,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见解、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最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增强学生探索精神、锻炼学生顽强意志等方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现代教学论认为,多向交流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因而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形成了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这对于充分开发与利用教学系统中的人力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要实现教学过程的多边互动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根本,要认识到教学过程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结合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认识起源于动作,思维是内化的动作。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是认知发展的最直接的源泉。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性学习结合起来,创设启发诱导的环境,提供材料、工具和线索,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去探索、发现。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可在学生训练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
然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不是十全十美呢?我们在实践中看到,虽然任务式驱动教学法给传统的传授发、灌输式教学法的枯燥的课堂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教学风格,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但随着其开展与探讨的深入,对其怀疑和批评之声也越来越多。有的教师和专家指出,目前许多教材都号称以任务驱动,但是缺乏具有实际意义的综合任务,只有一些小任务,实际上与传统的练习题并无差异。同时,针对知识水平、动手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任务的大小、难度更难把握与设计。更为头疼的是为什么学生不积极参与完成任务?
那么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哪些缺点呢?首先,在学生过程中出现学生上网玩游戏的现象不好把握;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分组固定,容易使学生形成派系,但如果经常变换分组,因课时量过少,也不太可能实现;最后,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学生的操作,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操作的亮点,不能只注重学生对任务完成的结果,要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拔,不要一味的让学生盲目地寻找一些简单任务的答案。
四、总结
总之,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除了具有辅导者、引导者的身份外,不具备其他任何权威。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将可能通过计算机网络随时获取帮助,并随时成为“教师”。这种教学方式全面应用到技能教学相信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它将完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个学习者将学习当作一种享受。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2-01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3-06
[优]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0-19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集合10-16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8-19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精)12-26
信息技术优秀教学设计05-17
[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7-23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优秀09-22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精华)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