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22 16:51:22 音乐 我要投稿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1

  一、本单元教学的具体要求:

  1、学会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彝家娃娃真幸福》《吹芦笙》和《快乐小舞曲》。

  2、能背唱〈快乐小舞曲〉的歌谱。

  3、通过音乐游戏〈音乐探宝〉,全面复习,掌握前三个单元的内容。

  二、教学的主要内容:

  1、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彝家娃娃真幸福

  3、吹芦笙

  4、快乐小舞曲

  5、音乐探宝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进一步启发和鼓励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友爱和合作精神。

  2、 继续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做到声音自然、姿势良好,并能较为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感情。

  难点:

  1、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和〈快乐小舞曲〉,由于字多腔少,吐字不易清晰,学生演唱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2、〈快乐小舞曲〉作为集体舞,对于未上过幼儿园从未跳过舞的学生来说,随着歌声做动作会感到困难。

  四、设计教学方法

  游戏法、表演法、引导法等

  五、课时安排:本单元可划分为五课时。

  第一课时:〈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用自制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第二课时:《吹芦笙》;歌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

  第三课时:《快乐小舞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第四课时:《快乐小舞曲》集体舞;伴奏。

  第五课时:游戏《音乐探宝》。

  《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教学内容:

  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几个主要少数民族舞蹈的简单动作。

  2、学会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并能大胆、自信地歌唱。

  3、认识几个少数民族的服饰和特色头饰。

  教具准备:

  钢琴、自制头饰、磁带、录音机、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1、同学们看!这些小头饰和衣服漂亮吗?

  你知道它们是哪个民族的吗?谁说对了就给谁穿戴上。

  2、师:“听说,我们班的同学不仅聪明,而且还很大胆、自信呢,那你们能和着音乐欢快的节拍,走进教室吗?”

  播放 VCD《爱我中华》(在黑板上写着“欢迎你进入音乐教室”)

  3、提问:“我国有几个民族,你能说出都有哪几个民族?”

  找学生回答。(民族资料)。(出示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到这个民族所在的位置)

  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组成了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的人们都生活地幸福快乐,能歌善舞的各族人民,每当节日或者喜庆的日子,都载歌载舞地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

  4、你会跳哪个民族的舞蹈?

  播放各民族的舞蹈。(vcd)

  让学生说出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师带领同学们学跳简单的有民族特点的舞蹈动作

  5、简单介绍各族的特色服饰

  藏族

  新疆维吾尔族

  蒙古族

  傣族

  汉族

  高山族

  各民族的舞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你能通过他们跳的舞蹈来区分是哪个民族吗?(播放录象)

  你跳得正棒,发给你一个民族小头饰。

  6、刚才同学们表演得都很棒,下面我们各个民族的小朋友们随着音乐表演各族的'舞蹈好吗?(师巡回指导)

  7、师:引导学生拓宽好朋友的概念,不仅同班同学是好朋友,同校、同村、同市同省的同学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各个兄弟民族的小朋友也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全世界各个国家不同肤色的小朋友也都是我们的好朋友,通过讨论,学生将加深对这首歌曲主题思想的理解,更加珍视兄弟民族的友谊。

  8、教师朗读两遍歌词后,放两、三遍《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的录音,第三遍后要求学生轻轻跟着唱歌词。

  9、分句教唱歌词,再随录音唱两遍歌词。

  10、分组设计第一、三乐句的打击乐配法,尤其要设计好四分休止符处的配法,还可以考虑休止符处的动作设计,或拍手、呼喊。各族分别做汇报表演。

  11、用已学过五种打击乐器和自找、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好朋友》伴奏,并要求学生将自己设计的碰铃、响板的节奏谱写出来(两小节)

  12、教师可辅导个别学生在课外学会一两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分析:

  器乐曲《挤奶舞》是采用一首欢快的蒙古族民歌写成,2/4拍,羽调式,乐曲描绘了孩子们学做小小挤奶员,愉快忙碌着挤奶的情景。学生边听乐曲边学做挤奶舞。这个舞蹈主要由蒙古族舞蹈中常见。"硬肩"、"笑肩"和"挤奶"等动作组成。

  《小松树》是一首动听的内蒙古民歌。2/4拍,徵调式,复乐段结构。松树是一种常绿乔木,种类很多,有红松、白松、樟子松、马尾松、落叶松等,其叶子为针形。松木成材好,不易虫蛀,用途广泛。《小松树》这首歌以赞美小松树为题,从拟人的角度,赞美小松树"绿茵茵","真漂亮","像小兄弟一样","幸福的在微笑",比喻小朋友像小松树一样茁壮成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喜爱小松树挺拔、顽强的品格,勇敢地与风沙搏斗的精神。歌曲起伏的旋律优美抒情,歌唱性强,音域不宽,仅有八度,适宜低年级学生演唱。

  教学目标:

  一、通过歌曲的'演唱和聆听乐曲感受蒙古族民歌和乐曲的特点,进一步体验和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启发学生想象,结合歌乐曲编创简单动作,能边唱边表演,边听边表演。

  教学内容:

  一、聆听《挤奶舞》

  二、表演《小松树》

  教学重难点:

  一、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表演

  二、听辨出音高。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二、学唱《小松树》

  1、通过听录音的范唱和教师的范唱、让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

  2、轻声有感情地随着音乐读歌词。

  3、听着教师的琴声,轻声地填词,教师注意发现问题,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4、能正确地演唱时,可合着录音伴奏。

  5、听范唱,分小组自编动作表演。

  6、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力,编创自己独特的动作表演。

  7、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聆听并表演《挤奶舞》

  师:"小朋友们表演得真不错,热情好客的蒙古妈妈看到我们可高兴了握着小朋友的手说:"塔赛奴、塔赛奴"还拿出了最好的奶茶、炒米、奶皮、黄油等好多好东西来招待我们。让我们一起听着音

  乐品尝美味的食品吧!"

  1、生边品尝奶茶边欣赏《挤奶舞》音乐听老师简介

  "这个奶茶呀是蒙古人民招待客人的必备饮料,是用砖茶熬成紫红色后在加如鲜奶做成的,营养丰富,既解渴用开胃还可提神呢!"

  2、表演《挤奶舞》

  "哎,蒙古小骑兵去哪了?哦,原来他看到小朋友这么喜欢吃这些食品他正拿着桶给我们去挤奶了,我们一起去帮帮他吧!(拿着桶转一圈,到挤奶场)

  你觉得挤奶该注意什么?"

  (1)单膝跪(2)卷袖 (3)创编挤奶动作

  师生一起表演"挤奶舞"

  四、 了解蒙古人民喜爱的活动。

  "在美丽的蒙古大草原上,还有各种各样的盛大聚会,比如说每年7-8月举行的那达慕大会。那里呢会进行一些蒙古人民喜爱的娱乐活动,比如射箭、骑马、摔跤等等。"射箭:蒙古族古老的竞赛项目,有骑在马上射和不骑马射两种。模仿射箭摔跤:摔跤时选手身穿铜钉牛皮

  五、课堂总结,下课!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3

  管弦乐《大象》?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五首。《动物狂欢节》,又称《动物园狂想曲》。这是一部形象生动、充满幽默谐趣的管弦乐组曲。这部乐曲常采用两架钢琴和小型管弦乐队的形式演奏。1886年2 月,圣-桑曾先后到布拉格和维也纳等地旅行演出。途中在奥地利小城库普拉哈休养,在休养期间,他应巴黎的好友夏尔·勒布克(大提琴家)的请求,为狂欢节的音乐会写了这部组曲,并亲自指挥演奏,由于在这部作品中糅合了某些名家作品的主题旋律,并加以夸张和变形,含有善意的戏谑成分和明显的讽刺色彩,因此作者禁止在他生前出版和继续演出,但其中的第十三首《天鹅》例外。直到作者死后的第二年(1922年),这部作品才公开出版,同年2月25日正式公开演出。

  在这部新颖奇特的组曲中,作者以漫画式的笔调,运用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情特征,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动物们滑稽的动作和可爱的情态。

  《大象》这首乐曲取材于柏辽兹歌剧《浮士德的沉沦》中《风妖之舞》圆舞曲的片断。圣-桑改为低音提琴演奏,表现大象沉重笨拙的步伐的滑稽可笑的舞姿。

  乐曲采用降E大调,3/8拍。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在钢琴奏出几小节的圆舞曲节奏后,低音提琴奏出圆舞曲主题,表现大象愉快地迈着笨重的脚步,费力地旋转舞蹈,给人以幽默可笑的感觉。

  中段比较抒情,舒展而优美的旋律自由地在各调上模进、重复,犹如大象伸着鼻子在舒心地歌唱。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最后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在这个喜剧性的乐曲中,还穿插了门德尔松的歌剧《仲夏夜之梦》中“诙谐曲”的片断,乐曲的戏谑成分更为突出。

  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初听前,提示学生:大象的.音乐是缓慢沉重的?还是轻快活泼的?为什么音乐缓慢沉重。让学生理解音乐的表现与事物的形象动态有直接的关系。

  2.复听音乐做动作。

  提示:大象有哪些习性?它怎样走路?大象的音乐与小象的音乐有什么不同?使学生在对比的感受中,加深印象。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会并能背唱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能创编简单动作表演唱。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清晰、准确的演唱歌曲。

  (二)教学难点

  用歌、舞的形式表演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我们的国家有多少个民族?

  学生:56个。

  师:你们说得对。我们中国有56个民族,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但各个民族的小朋友都是我们的好朋友。现在就让我们来聆听一首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动画。

  (二)学习歌曲

  1、感受歌曲

  提问:歌曲情绪是怎样的?歌曲的速度是较快还是较慢?聆听音频《各族小朋友在一起》范唱。学生边听边徒手用“X—”的节奏,模仿演奏三角铁的动作为歌曲伴奏。

  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并要求学生再次欣赏时模仿其它乐器演奏的'动作伴奏。

  2、学习歌词

  演示《各族小朋友在一起》歌词节奏谱例,带学生分句读歌词。学生随教师按节奏分句读歌词之后完整练习读词。学生完整随伴奏读歌词。

  提问:读歌词的过程中,哪些地方老师弹了多个音,你却读了一个字?学生回答乐谱中音符上面有连线的地方。再次学生读歌词,验证是不是这样。

  教师总结:这些连音线有的叫圆滑线,有的叫延音线。圆滑线下可以有多个音,演唱时这些音唱一个字,延音线只连接两个音,演唱时多个音唱一个字,就是把这个字延长。

  学生复述并再次跟琴完整读歌词。

  3、歌曲学唱

  演示《各族小朋友在一起》歌曲谱例,听唱法分句教唱。学生分句学唱歌曲。教师完整范唱,学生张嘴不出声音为教师配口型(默唱)。

  教师评价总结,再播放歌曲时,请同学们轻声演唱。

  播放音频《各族小朋友在一起》范唱,学生轻声完整演唱歌曲。

  教师评价并总结,学生集体用自然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欣赏:《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三)歌曲表现

  这首歌曲中唱到各族小朋友们在一起唱歌跳舞。歌曲我们唱会了,如果能载歌载舞就更好了。各族小朋友们欢乐的舞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欣赏两段不同民族的舞蹈,请同学们认真看,试着学习舞蹈片段中的动作,把这些动作加入到我们的歌曲中边歌边舞。

  播放视频:彝族舞蹈视频及藏族舞蹈视频。学生观看舞蹈片段并模仿其中简单的动作。

  师生共同讨论,创编动作表演歌曲。

  学生加简单舞蹈动作表演唱。

  教师评价总结。

  集体背唱歌曲,个别学生舞蹈表演。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希望同学们能像歌中所唱的一样,团结友爱,共同成长。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5

  活动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音乐一年级下P60—61,学唱歌曲《谁在叫》。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内容是《汪汪与咪咪》,在歌曲中出现的形象都是同学们喜欢的小动物形象。第一首歌曲《猫咪别淘气》中,大家已喜欢上了虽淘气动非常可爱的小猫米。《谁在叫》这首歌曲中又多了几个动物形象,并介绍它们的生活习性。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并联系生活实际,开发学生想象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活动,使学生在今后生活中更加喜欢和保护动物,美化了学生的心灵。

  学生分析

  一年级小朋友年龄虽小,但天真活泼,在课堂上已经能大胆唱歌、跳舞,师生能互相配合,同学们已特别喜欢上音乐课。因此,在该课中,我便结合学生情况,设计说一说、唱一唱、演一演这些学生兴趣浓厚的活动方式,更好激发学生学好音乐、表现自我的欲望。

  活动目的

  1、学会唱歌曲《谁在叫》,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了解各种动物的叫声及生活习性。

  2、在教学中结合唱、编、演,多项活动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情趣。

  活动设计意图

  1、在音乐课堂中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精神,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学会唱新歌,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的多项活动贯穿整个课堂,设计理念突出一个“新”字。

  2、音乐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体现一个“动”字。

  3、教学内容围绕主题,结合生活实际,采取说、唱、演、多项活动使音乐知识生活化,体现音乐课堂中的“情”、“乐”、“美”。

  活动流程

  一、引导学生开口说,营造宽松愉悦情感氛围

  1、师生表演唱歌曲《动物说话》。

  2、师生谈话。

  师: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吗?动物会说话吗?

  生“喜欢”、“最喜欢”、“小鸭子对我们嘎嘎叫”、“小鸡叽叽叽”、“母鸡咯咯咯”、“小猫喵喵喵”、“小牛哞哞哞”学生七嘴八舌,课堂气氛活跃,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敢于大声说话。

  师:小鸡、小鸭、小猫,它们对我们说话,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来听一听这首歌曲。

  3、引入新歌《谁在叫》。

  (1)师放歌曲录音《谁在叫》,让学生注意听听小动物说话以后要干什么?

  师生随着乐曲律动。

  师:说一说歌曲中小动物想干什么?

  (2)再次聆听音乐感受。

  4、(师)小朋友们的耳朵真灵,下面我想请小朋友们看着歌词朗读歌词(齐读老师教生字)。

  5、教学反复记号

  (师)小朋友们朗读的真不错,可你们在朗读的时候发现歌谱里有许多字被括号括上的`吗?而且这些括号里只有一个“领”和一个“齐”字,它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

  6、师弹琴,学生跟唱。

  生边唱边随音乐做小动物可爱的动作。教唱过程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尽快熟悉歌曲,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二、激发学生演一演,小组合作编排游戏,使课堂充满活力

  1、让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联系动物生活习性,模仿其动作,创编各角色舞蹈动作,再分角色表演。

  2、分小组编创舞蹈动作。学生在小组长带领下,对小鸡、小猫、小鸭、小猪、小老鼠、鸡妈妈、小鱼各角色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想象,编创可爱的舞蹈动作。

  3、分角色表演。

  (1)小组内各自扮演自己喜欢的动物角色表演。教师对有困难的个别小组的活动给予及指导。

  (2)开展各小组比赛活动。教师对每个小组成绩都予以表扬,对编创得较好的舞动作师生共同学习、借鉴。

  (3)最后,利用画好的彩画动物模型,各小组推荐一个小朋友扮演该角色,组合一新的表演小组,边唱边跳(其余学生为其伴唱)。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学生享受自己的劳动快乐,还培养了他们开朗、勇于自我表现的性格。

  三、拓展教育

  这节课我们唱了这么多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所以我们要与它们和睦相处,还要关心、爱护它们。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感受音乐中描绘出对小音乐家的喜爱之情。

  2、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音的`长短。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表演,感受音乐中描绘出对小音乐家的喜爱之情。

  2、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音的长短。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发生练习。

  3、复习歌曲及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表演《法国号》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这首歌是谁在唱《法国号》,随着歌声拍手感受节拍。

  (2)听歌曲读歌词,教师可用事先做好的头饰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拍手。

  (3)用听唱法尽快地学会歌曲。注意:读衬词时要清晰、准确。

  (4)边唱歌边表演

  2、编创与活动:

  (1)认识响板,由教师示范学习演奏响板的正确姿势。

  (2)分小组讨论音、响板的演奏方法,交流演奏方法。

  (3)选择一种演奏方法,为歌曲伴奏。

  三、结束部分:小结。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唱歌《划船》

  教学目标

  1、在律动活动中,能够初步感受音乐的快慢和强弱变化,并做出相应的身体动作反应。

  2、学会《划船》这首歌,并大胆、自信的演唱。

  3、能用歌声、语言和肢体动作,积极的表现自己对歌曲不同情境的感受,并从中享受到音乐的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相互探讨的评价过程中,求得表现音乐形式的统一认识。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船

  教学过程

  一、律动活动《随着琴声动一动》

  1、师:树林里的小鸟唱起了动听的歌,田野里的花儿开得又香又艳。到湖中去划船一定美妙极了,让我们随着音乐出发吧!

  2、让学生边听音乐边走步出发。教师设计在路上遇见不同动物或人物,(多媒体)并根据其特点使音乐随之变强、变弱、变快、变慢,学生的.动作也相应变重、变轻、变快、变慢。

  二、歌曲《划船》

  (一)、在“平静的湖面”场景中学习歌曲第一段,用轻声演唱体会微风轻轻的吹、桨儿轻轻的摇的意境。

  1、请学生用“u”轻声模唱歌曲旋律。

  2、用歌词接龙的方法学习歌词。

  (二)、在“起风的湖面”’场景中学习歌曲第二段,用歌声和肢体动作体会迎着风浪用力划的意境。

  引导学生用声音和动作来表现这段歌曲的情境。

  用动作接龙和唱歌接龙的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歌曲的第二段。

  (三)、在“小船在湖中荡漾”场景中,体会曲调因速度变慢而产生的不同感受。此段较前段对比较大,请学生静下心来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音乐带给他们的感受,培养他们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四)、在“划船”比赛的场景中,让学生用划船的动作,体会因快快划而取得胜利所产生的喜悦心情。

  1、训练学生划船动作的统一性,并和上“嘿哟或加油”等不同节奏的口令。在学生中间配合练习。

  2、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兴趣。

  三、评价

  1、律动活动中,评价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此进行评价时不要求学生律动动作的统一、标准和规范,相反,要鼓励学生动作的多样性,及时表扬与众不同的律动动作,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主观、武断的让学生以某种形式体验音乐,而应注重和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见解。让他们在相互探讨的评价过程中,求得表现音乐形式的统一认识。

  四、结束课业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8

  第五单元动画城

  一、教学内容:

  1、活动:丰富多彩的动画人物

  欣赏:《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2、欣赏:《小机灵之歌》

  3、欣赏:《一个师傅仨徒弟》

  活动:唐僧骑马咚得咚

  4、欣赏:《劳动回家转》

  5、活动:猜一猜谁在敲

  二、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将儿童对动画片的兴趣引向音乐,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音色、旋律等音乐要素的感受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发展音乐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接触并了解国内外优秀的卡通文化,初步感受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密切联系。

  (二)具体要求

  1.通过有节奏地朗读歌谣,随音乐按节奏走步,分组进行歌谣卡农、做游戏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学习音乐。

  2.通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或演奏歌曲的前奏,进一步熟悉打击乐器的奏法,启发学生对打击乐器音色的兴趣。

  3.学唱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小机灵之歌》第一段,培养自然大方的演唱习惯。

  4.模拟不同动画人物的表情、动作进行表演,发展学生音乐表现力。

  5.根据故事情节创编声音,发展学生音乐想象力以及对声音的感受力。

  三、教学准备

  (一)教具

  1.图片:可粘贴的《西游记》人物头像或头饰如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老妖怪。《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人物头像或头饰如白雪公主、万事通、瞌睡虫、开心果、糊涂虫、爱生气、害羞鬼、喷嚏精。《聪明的一休》人物头像或头饰如一休、西佑卫门、大将军等。《三只小猪》人物头像或头饰如老大、老二、老三、大灰狼、茅草房图、木房图、砖房图。

  2.打击乐器:碰铃、响板、铃鼓、三角铁、双响筒。自制乐器如装沙或装豆子的易拉罐、大张挂历纸、铁棍、几块木板、铁盆、玻璃瓶、塑料纸、碗碟等。

  3.录音带或CD《我们才不怕大灰狼》《一个师傅仁徒弟》《小机灵之歌》《劳动回家转》 。

  (二)文字、图片资料

  1.《西游记》《白雪公主》《聪明的一体》《三只小猪》的动画片或片断、图册等。

  2.《西游记》《白雪公主》《聪明的一休》《三只小猪》的故事及动画片的相关介绍。

  (二)重点与难点本单元的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本单元的难点:1.如何吸引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听音乐,帮助学生从愿意听、喜欢听逐渐过渡到想听音乐。 2.在借助动画片的画面和情节引导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的同时,又不囿于画面和故事情节的局限,启发学生展开多方面、多角度的想象,把对音乐的兴趣集中在情感体验上来。

  四、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2.歌曲《一个师傅仨徒弟》。

  教学目标:

  按节奏朗读,按节奏走步,随音乐的分句准确变换动作。

  教学过程:

  (一)念歌谣

  1.教师请学生看教材插图,或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的片断,请学生说出动画片的片名。

  2.请学生指出插图或动画片中的人物名称,教师板书或粘贴人物头像。

  3.请学生仔细观看插图或动画片,说出各个人物的外形特征,教师逐一总结。如学生说唐僧骑马、穿袈裟等,教师可总结并念童谣:

  × × × × × × ×

  唐僧骑马咚得咚

  学生说孙悟空手拿金箍棒、抓耳挠腮、机灵活泼等,教师可总结并板书:

  × × × × × ×

  孙悟空跑得快

  学生说猪八戒肩扛钉耙、长嘴大耳、动作迟钝等,教师总结并可板书:

  × × × × × ×

  猪八戒鼻子长

  4.教师先拍手× × × ×,然后边拍手边按教材所给节奏念童谣。

  5.教师边教童谣,边指着人物头像,提示学生。学生可两人一组,边念歌谣边对拍手掌,如下例:

  节奏:× × × ×

  歌谣:唐僧骑马

  拍手:合右合左

  6.教师与学生边拍手边接念童谣,如下例:

  教师:× × × ×学生:× × ×

  唐僧骑马咚得咚,

  (二)模仿

  1.看动画片或插图,启发学生模仿五个角色的形态。

  2.模仿白龙马的蹄声。

  启发学生发现《西游记》里的另一个角色:白龙马,发挥想象,模仿马蹄声。

  3.念歌谣,请少数学生表演动作。

  请几位学生分别扮演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妖怪、白龙马,一边念歌谣,一边表演动作。

  (三)听赏《一个师傅仨徒弟》

  1.先完整地听赏一遍歌曲《一个师傅仨徒弟》。

  2.教师简单介绍歌词内容。启发学生集中注意力聆听,乐曲在什么地方有较大变化?例如,注意听情绪有无变化,音区的高与低。歌曲前8个小节情绪较平和,第9小节开始情绪稍微激动一些。

  3.复听音乐,学生随音乐情绪的变化自编动作表演。

  五、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活动。

  2.学生能否有节奏地朗读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3.学生能否对《一个师傅仨徒弟》两段情绪的差别作出反应。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1.唱唱:《数高楼》

  2.玩玩:恰恰;数板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数高楼》,并感受带“恰恰”节奏的歌曲情绪。

  2.在游戏中,让学生区分×× ×与× ××∣× O ∣节奏型,并能在歌曲中正确演唱。∣

  3.感知数板的形式和特点,学会歌曲中的数板。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数高楼》

  教学难点:

  1.区分×× ×与× ××∣× O ∣节奏型,并能正确演唱。

  2.学习“数板”;感知附点节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数高楼》音乐做“开汽车”状跑步进教室。

  2.游戏:“恰恰恰”

  (1)第一遍音乐:直接学跳恰恰①(×× ×)

  (2)第二遍音乐:分步学跳恰恰②(× ××∣× O ∣)

  (3)第三遍音乐:和着歌曲旋律,学跳恰恰①、恰恰②。

  说明:游戏“恰恰恰”是为学生区分两种容易混淆的节奏而特别设计的。旨在游戏中让学生通过听、念、拍、跺脚、跳、和乐学跳等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练习,掌握歌曲中反复出现的两种节奏型并能正确演唱。同时,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对歌曲旋律有了初步感知,为下一步学唱做好了铺垫。

  二.综合训练:游戏—数高楼

  1.生:按自己的节奏数高楼

  2.师:示范数高楼,启发学生找出不同。

  3.生:按节奏数高楼。(启发学生用动作数高楼)

  4.师:学习“层层叠叠”一词,完成最后一句念白。

  5.生:用多种形式完整数板。

  6.师:讲解数板含义

  说明:“数板”,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也是他们喜欢的一种表演形式。因此,让学生先按照自己的语言节奏去数教学大楼,然后老师再以一定的节奏“数板”,使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念白与节奏之间的关系,知道了什么是数板。最后,通过“响板”与动作的加入,让学生再次体验“数板”。

  三.学习歌曲《数高楼》:

  1.范唱(1):启发学生在歌曲“数板”处与老师合作完成歌曲演唱。

  2.范唱(2):找找歌曲中出现“恰恰“的地方,跟着唱唱、跳跳。

  3.学习歌词:

  (1)自学(解决不认识的字词)

  (2)跟琴按节奏朗读歌词。(附点节奏由老师完成)

  4.完整学唱:

  (1)学唱:

  a:随小音符自由学唱(电脑软件显示)

  b:随琴齐唱(发现不足,及时纠正)

  c:歌曲处理:注意歌曲情绪的体现,“恰恰”处的演唱要轻快、有弹性。

  d:完整演唱

  (2)创编—“新数板”

  导言:听听我把谁请进了歌曲里?(启发学生在歌曲数板处进行创编)

  生:演唱创编歌曲

  说明:在学会歌曲后的.“新数板”创编,既是对先前新学“数板”的巩固,又是对学生创编能力的一种培养,还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3)完整演唱歌曲《数高楼》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唱了《数高楼》这首歌,愿你们长大以后,为上海造更多更美的高楼!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通过创编歌词和为歌曲创编表演动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正确感受音乐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藏猫猫》

  2、在活动中,既能分工明确又团结协作。

  教具准备:歌曲录音带、录音机、电子琴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做游戏开课:

  师:小朋友,你们玩过藏猫猫游戏吗?(生答略)

  师:我也很喜欢玩这个游戏,谁来说说是自己是怎么玩的?(生简单说游戏规则)

  师:看来很多小朋友都是藏猫猫的高手啊!今天我们课堂上来了一位小客人,它和你们一样也是这个游戏的能手哦,你们猜猜它是谁?(师扮猫叫,学生猜:是小猫。)对了!是一只可爱的小猫。(师边说边拿猫手偶演示)大家好!我叫小白,今天我要和你们比一比,我来藏你们来找,看看是我藏得稳还是你们找得快,敢不敢接受挑战?(生大声回答:敢!)

  师:好样的!我来做裁判,音乐停止了还没找到我们就算输喽,相信你们一定能完成任务!来闭上眼睛。(师藏好“小白”,播放《藏猫猫》音乐,然后请学生寻找,和学生一起玩藏猫猫游戏)

  (生最终找到了“小白”。)

  二、导入。

  1、初步感受旋律

  师:哈哈!我们的同学就是棒!看来我们才是藏猫猫的.小能手呢,怎么样?小白,服输了吧?

  “小白”:恩!你们真是太厉害了,看来我还要多多的练习,下次还要再和你们比试。

  师:孩子们,相信通过刚才的游戏你们已经成为了好朋友,“小白”想把一首歌曲作为礼物送给你们,大家欢迎!(师带上猫头饰边表演边范唱歌曲《藏猫猫》,学生静听)

  师:听了这首歌曲大家心情怎样?

  生:很高兴,太愉快了!

  2、随音乐再次感受歌曲

  师:那么我们也为这位新朋友送上我们优美的舞姿作为礼物吧。

  (全班在老师带领下,随歌曲《藏猫猫》做律动)

  三、揭题,简介歌曲。

  1、出示歌谱,简介歌曲。

  2、随音乐划2/4拍感受歌曲旋律

  四、学习歌曲

  1、老师带读歌词

  2、学生自由读

  3、老师随机简单处理歌曲:

  师:小朋友,在藏猫猫的时候,如果你是躲藏的人你这时候的心情怎样?

  生:真紧张!

  生:还有些激动。

  生:都不敢呼吸了!很小心的,动作要轻。

  师:对呀!那让我们用这样的心情来读读第一段歌词。(生读)

  师:噫!一个不见了!一下子所有的人都去哪了?

  生:藏起来了!

  师:速度可真快,觉得很奇怪是吗?来全班一起来试试。(生读)

  师:躲藏的小朋友紧张,去寻找的小朋友也不能放松哦,谁来扮演去找的小朋友?试着读一读第二段歌词?(生读略)

  师:读得真棒!能说说你读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吗?

  生:找的时候后急切,找到了又很兴奋。

  师:对!就是这样的心情,看来你是最适合扮演去寻找的小朋友,待会做游戏让你第一个上!来!我们全班学学他,一起来读一读。(生读)

  4、播放歌曲,学生默唱

  5、随伴奏轻声演唱

  6、师随机指导、纠错:

  (1)“拍拍手———快躲好———”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分散到周围,开始藏猫猫了,去找的小朋友捂主眼睛,远远的喊“拍拍手、快躲好”,声音拖得长、传得远,目的就是要怎么样啊?

  生:提醒我们。

  师:恩!我们来试试看。(师生边做动作边演唱这句体会,不用刻意告诉学生这里需要唱够多少拍,它是一种意境)

  (2)瞧0一0瞧0,噫?一个不见了0。

  师:哎!注意这里几个什么呀?

  生:小红灯。

  师:我们要注意喽,不要闯红灯。(随机用手式提醒演唱)

  师:我们的小司机文明驾驶,非常遵守交通秩序啊!

  7、完整有感情演唱第一段

  8、分组演唱

  9、四人小组学习唱第二段

  10、检查学习成果。

  五、歌表演

  六、小结。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自信地演唱《小青蛙找家》,能积极参与歌表演,并从中体验到小青蛙找到家后的愉悦感。

  2、认识四分休止符,能够用语言、手的动作表现四分休止符的节奏。

  教学设想:

  以小青蛙找家的情景作为教学的主线,采用模仿小动物唱歌作为发声练习;模仿小青蛙的叫声与动作作为节奏练习;用听唱、模唱、分句接唱的方法学习旋律学唱新歌;在参与表现的教学环节中,用生动的情境性语言和情境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分角色自由创编小青蛙找家的歌表演。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能自然大方的参与歌表演活动。

  教学难点:

  突破第一乐句“3523│50│6563│50│”和第四乐句“2356│323│1—│×0‖”在节奏时值上的演唱难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第一课时

  一、定向

  学生随音乐《小青蛙》蹦蹦跳跳进教室。师生问好,安定情绪。

  二、导学

  1、模仿小动物唱歌

  师:今天,咱们教室里来了一群快乐的小青蛙,大家随老师一块来看看,它们引来了一些什么小动物呀?(小鸟、小猫、小鸭、小鸡)它们还会唱歌呢,下面我们也来学一学。

  1=C→F2/4

  1234│5—│531│531│5432│1—‖

  师:布谷鸟唱歌生: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

  小猫来唱歌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

  小鸭来唱歌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

  小鸡来唱歌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

  要求:

  1)用轻柔、短促、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表现小动物自然甜美的叫声。

  2)一边唱一边模仿小动物的动作。

  2、模仿小青蛙的叫声与动作

  师:小青蛙听到这么悦耳的歌声,高兴得跳了起来(多媒体)下面我们来学一学它们的叫声与动作。

  1)2/4××│××│××│××‖

  跳跳,呱呱,跳跳,呱呱

  2)2/4×××│×××│×××│×××‖

  跳跳跳,呱呱呱,跳跳跳,呱呱呱

  步骤:

  1)跟着多媒体模仿节奏。

  2)边做律动边念节奏词。

  3)男生与女生相对表演“××”与“×××”,加深学生对这两种节奏性的体验与区别。

  三、掌握

  1、导入新歌

  出示画面,老师讲故事:一群小青蛙和其他小动物在草地上做游戏,玩得可开心了。太阳要下山了,这群小家伙也玩累了,准备回家去。可是小青蛙们找不着回家的路了,他们好着急呀!找呀找,最后是否找到家了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歌是《小青蛙找家》。

  2、学唱新歌

  1)(多媒体)出示歌单,老师有感情的范唱,使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情绪、速度。

  2)模唱旋律

  1、多媒体出示一只只标有音符的小青蛙,出现红绿灯标志,认识休止符。

  2、引导学生用“呱”分句模唱旋律。(每句轻声模唱两遍)

  3、学生一边用“呱”模唱旋律,一边随音乐做律动。

  1=E2/4

  绿灯红灯绿灯红灯绿灯

  3523│50│6563│50│2356│323│1—‖

  3)学习歌词(多媒体将歌词、节奏念白加入上述旋律中)

  A学唱歌词

  B老师弹奏,学生在老师的.伴奏下通唱全歌。

  C男生随琴唱歌,女生接念白部分,交换练习。

  D指导学生用自然、活泼的声音练唱歌曲。

  四、参与表现

  学生听音乐把凳子搬成倒“品”字。

  1、多媒体出示画面:一群小青蛙在草地上做游戏,快乐极了。

  师:小青蛙来到草地上玩,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快乐,开心,高兴极了)

  师:下面请几只快乐的小青蛙上台来模仿一些你们知道的小青蛙的动作。(吃虫子的小青蛙、跳舞的小青蛙、玩累了在休息的小青蛙……)

  2、多媒体出示画面:太阳下山了,小青蛙要回家去了,可是他找呀找呀,就找不着自己的家了。

  师:这时候它们的心情变得怎么样了?

  (着急、紧张、害怕)

  师:请小朋友来模仿一下着急的小青蛙,害怕的小青蛙,哭泣的小青蛙。

  师:小青蛙找不着家了,他们会怎么办?

  (会到处去找家)

  师:歌词中哪一句可以体现小青蛙在到处找家呢?

  (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

  师:“跳跳”说明它们在跳来跳去的找家,“呱呱”呢?

  (说明它们在喊叫,希望妈妈能听见自己的声音而找到它们)

  师:那后面紧接着“跳跳跳,呱呱呱”是为什么?

  (因为小青蛙找不到妈妈,找不到家,心情更加着急了,叫声也就变快了)

  3、多媒体出示画面:青蛙妈妈在东张西望的盼望孩子回家。

  师:这时候小青蛙的妈妈发现了自己的孩子还没有回来,请小朋友来想象青蛙妈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

  4、多媒体出示画面:小青蛙找着了家,扑向他*的怀抱,启发学生自己设计母子见面的场景。

  5、将全班同学分为三组,由小组长负责,带领组员进行歌表演。(发给青蛙妈妈肚兜、小雨伞当荷叶,师巡视指导)

  6、三个小组按顺序来表演(分组表演时,其他同学拍手演唱)表演后可引导同学们进行评价,也可进行自评,在师生评价基础上,对表演得好的小组与同学,教师进行简单的综合性评价与表扬并发五角星予以奖励。

  五、总结

  小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小青蛙。放《小青蛙找家》,学生随音乐蹦蹦跳跳出教室。

  板书设计:

  小青蛙找家

  在草地上做游戏、跳舞、吃虫子

  小青蛙:着急、害怕、哭了、喊妈妈

  找不着家了

  妈妈:团团转、直跺脚、喊孩子

  找到了家笑了,和妈妈抱在了一起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安定情绪

  二、复习旧歌《小青蛙找家》

  要求:1、根据前奏整齐的起唱。

  2、把小青蛙找家的着急的样子表现出来。

  三、复习歌表演《小青蛙找家》

  四、新课教学

  (一)导入

  师:小朋友,小青蛙找到了自己的家,你们替它高兴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首歌《爷爷、爸爸和我》

  (二)老师范唱。

  老师范唱的时候要把我、爸爸、爷爷的不同语气表现出来。

  (三)学唱歌曲。

  1、随琴模唱旋律。

  2、朗读歌词。

  注意:我的走路节奏,小朋友容易念多或念少,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声调朗读:(多媒体)

  tìtìtǐtǐ│tìtìtǐtǐ│

  3、随琴唱歌词。

  (四)律动表演

  1、请小朋友分别表现我跑步、爸爸走路、爷爷迈步的样子。

  2、启发

  师:这是他看到的爷爷走路,你看到的爷爷走路时什么样子呢?请模仿出来。

  3、青小朋友各自模仿三种走路的神态。

  4、随乐律动。(多媒体)

  (五)音乐知识

  1、出示三种节奏型:(多媒体)

  X—XX

  2、让学生了解这三种节奏型的长短。就好像是爷爷、爸爸、我走路一样,是有快慢、长短的。

  五、结束课业

  板书设计:

  爷爷、爸爸和我

  tìtìtǐtǐ│tìtìtǐtǐ│

  X—XX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人音版小学第二册《火车开啦》

  【教学对象】:

  一年级

  【课时】:

  1课时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对于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能够基本准确的表达。

  【教材分析】:

  《火车开啦》,大调式,一段体,由四个乐句组成。歌曲第一第二句为完全重复,第三句在高音区进行,配以舒展的节奏,与前面的乐句形成对比,最后一个乐句现在大调式主和弦上分解进行,而后级进下行至C大调主音。

  【教学目标】:

  1、熟练演唱歌曲《火车开啦》,初步了解和掌握简易多声部的演唱形式,不过分喊唱。

  2、通过游戏的方式循序渐进的学习多声部的演唱。

  3、提高合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教学重点】:

  用轻巧自然的'声音熟练演唱歌曲《火车开啦》

  【教学难点】:

  多声部的合作演唱

  【教学用具】:

  多媒体、道具帽子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跟随音乐做简单律动,初步体验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二、学习三声部

  以拼图的形式“组装”火车各个零部件,以踏步的形式稳定节奏,一步为一拍。

  汽笛—wu—单手握拳向下拉动,二分音符

  大轮子—honglong—双手同向90度角摆动,四分音符。

  小轮子—kachakacha—双手连续摆动,八分音符。

  配合歌曲伴奏,在每个声部中挑选带领部分学生走出座位模仿火车开动。

  三、学习歌曲

  1、聆听

  歌词中出现了哪个零部件的声音?出现几次?

  2、初步学唱

  学生唱“kacha”部分,教师唱其余部分。

  3、学唱曲谱

  学唱歌曲第一句11 31| 55 65| 43 2| 1 -||

  3、完整学唱

  依据旋律线条完整学唱歌曲。

  四、多声部合唱

  做游戏,加入模仿火车声音的三声部与歌曲合唱。

  五、老师创编歌词,布置作业。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13

  一、指导思想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作用。以音乐素质的培养为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些音乐知识和音乐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阶段的音乐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萌发了对音乐的感知和情感反应能力,使其中多数人在今后能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音乐欣赏者或爱好者。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五爱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使学生成为四有的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并初步接触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表现音乐的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所带一年级音乐课,人数在43人左

  右。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课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经过前个学期的教育以及生活中的诸多媒体的有意或无意之间的传播,使学生已经开始产生对音乐的认识和喜爱,再对抓好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来说是一件大好事。但是,对于部分学生因多方面客观条件的限制和约束,不仅仅是对音乐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懂得少得不能再少,而且在思想认识水平方面也过于“闭关自守”,即不愿接受新事物式的思想理念约束着他们,对音乐课的开设丝毫不感兴趣,面对这样的情况,要想将

  本学期的音乐教育教学抓出较为理想的成效确实不太容易啊!

  2、双基情况: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我会在这一点下功夫。首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习惯,例如听到音乐会做好课前准备,听到节奏会安静等,并从培养学生兴趣重点发展舞蹈、律动的学习。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让学生可以渐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一年级下册共编6个主题单元和一个选唱单元。基本内容包括:音动画故事、歌曲、欣赏、器乐、歌表演、集体舞、音乐活动和音乐知识等内容。

  2、教材分析:作为全新的教材,在编写中体现了以下基本理念:(1)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2)以审美为中心;(3)以文化为主线(单元主题);(4)加强实践与创造。 新教材的曲目选择,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一年级采用图谱为主。在创造与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了。

  教材是经过课该后的新教材,因此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区别,课本共有 6个单元,各单元都有明确的主题,各主题之间具有有机联系。以单元的形式进行教学单元内的教学内容是可以灵活组合的,

  这样就可以用相对长的时间来完成一个教学内容的学习;在教材内容上,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常遇到的内容,如“红灯停绿灯行”“ 小蚂蚁”“小雨沙沙沙”等;在学习方法上,是把音乐的学习渗透在音乐活动之中,设计了丰富的音乐活动。如“声音的强弱”“ 我家门前有条小河”等内容的安排。在评价方式上,采用了“五星在闪耀”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而不是仅限于音乐学科本身。

  四、教学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逐步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进一步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会模仿。

  2、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

  3、聆听进行曲、舞曲、儿歌不同风格作出相应动作;

  4、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片段, 进一步感受风格。

  (二)表现

  1、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并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学习自然的呼吸,做到不耸肩,不出声。

  2、每学年背唱6-8首歌曲;

  3、认识或见识几种常见的儿童打击乐器,并会演奏能为歌曲伴奏。 4、能作简单的律动、歌表演。

  5、认识简单的音乐符号。

  (三)创造

  1、歌词的创作活动:能根据乐曲风格和歌词结构对歌曲进行再创作。

  2、音乐活动能力的培养方面:能随音乐的不同情绪、节奏、节拍的变化,有表情地进行律动,模仿动作和即兴动作。

  3、音乐活动:能根据音乐创编故事和表演简单的情景。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在学习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2、了解各民族音乐及相关文化。

  3、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五、教学重点

  能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六、教学难点

  学习简单的音乐知识,并在歌曲演唱中运用。

  七、教学措施

  1.教学内容的处理方面:低年级以听唱法为主,让学生能跟随音乐自己主动化的进行合理的学习,一年级不要求识谱,主要是积累音高的感性经验。在音乐活动中逐渐积累知识与技能 而律动及表演是本教材的重点。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

  (1)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再整个教育教学环节之中,立足于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去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教学中作这样的尝试:

  1、利用教材的德育因素,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健康的歌曲,抵制消极负面的影响。

  2、教会学生正确的发声,让学生会体验美创造美。

  3、利用教材因素,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4、用唱、打、念、吹的结合,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当前教育事业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入广泛的全面提高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创造美,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接妈妈》这首歌,并用自然活泼的声音有表情地进行演唱。

  2、能够认真的听赏《我爱妈妈的眼睛》,并用颜色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内容

  1、唱歌《接妈妈》

  2、听赏《我爱妈妈的眼睛》

  教学重点、难点

  有表情的表演歌曲《接妈妈》。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下雨天妈妈没回家,你们会打着小阳伞去接自己的妈妈吗?让我们一同唱着接妈妈的歌去接妈妈,好吗?

  二、课件范唱,学生欣赏。

  三、学习歌曲:

  1、听琴学曲。

  2、跟着老师朗读歌词。

  3、听琴依谱唱词。

  4、学生按声势动作边拍边唱。

  5、小组比赛。

  6、个别表演。

  7、小结、评奖。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很好听的歌曲:《接妈妈》,同学们表演的`非常的好,老师希望你们课后表演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看,好吗?

  五、教学后记

  《接妈妈》是一首欢快的儿歌,小孩子们喜欢唱,喜欢听。通过这一堂课教学,能够熟练的唱出歌曲,并能参与到歌曲表演中,九班效果很好,表演的积极性最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接妈妈》

  二、新课导入:谁能说说妈妈的的眼睛?你喜欢妈妈的眼睛吗?为什么?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欣赏:《我爱妈妈的眼睛》。

  三、初听乐曲。

  四、分段赏析。每一段分别写了一个怎样的事情?

  五、整体复听。

  六、根据感受,用颜色表现歌曲的情绪。

  七、分角色扮演。

  八、画一画自己的妈妈。

  九、课堂小结。

  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我们都应爱自己的妈妈,听妈妈的话,做妈妈的好孩子。好吗?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通过演唱歌曲《拉勾勾》和音乐实践活动,是学生喜欢用音乐的方式与同学交往,鼓励学生为歌曲自编动作进行表演;引导学生聆听乐曲《口哨与小狗》,培养学生欣赏和感受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

  看图与听唱结合,指导学生看图形谱直观的感受歌曲旋律的高低。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通过表演方式,用动作表示自己的感受。

  教学用具:

  电子琴、光盘、自制的小狗头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组织律动教学,师生互问好。

  2、做拍手游戏:师与一学生拉勾,表演“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导入新课。

  二、寓教于乐

  1、自主学习,感受音乐。

  (1)师范唱歌曲《拉勾勾》,生初步感受音乐。

  (2)师引导学生反复听几遍,学生听音乐,拍手拍肩、拍手拍腿小声跟唱歌曲,感受歌曲的节拍。

  2、启发引导,用听唱法教学新歌。

  (1)指导学生准确的读出歌词,调动学生积极性;

  (2)边范唱边在黑板上指画的金勾勾、银勾勾图形谱。再次范唱,学生哼唱,并用手指指出画面上的图。

  3、演唱歌曲,体验音乐

  分小组唱,师指导突破歌唱的难点。

  (设计意图:学生往往在集体歌唱时唱得很流畅,但是单独唱时,很容易找不着调;集体唱也不便于老师听辩学生是否唱正确,所以让学生分组练唱,老师便于听辨的同时其余学生也得到了听辨训练。)

  三、创造表现

  1、合作探究

  (1)师用手势动作表示高音或低音的旋律行进,再让学生准确的唱一遍歌曲。

  2)师和学生一起做拉勾勾游戏并表演;问:我们怎样做才能和同学们都是好朋友?哪些行为我们不能做?()

  2、创造实践

  鼓励学生分小组自编动作演唱歌曲;随老师的琴声两人一组表演。

  3、表演展示,交流评价。、推选几组进行表演;、学生分组站成圆圈并拍手做动作演唱歌曲,评比哪组表演的.好。

  4、聆听管弦乐

  师:我们不仅和同学们成为好朋友,我们也应该和小动物们交朋友。你们听,一个小朋友和他的小动物伙伴玩的多开心啊!(播放音乐《口哨与小狗》)。

  问:你们听到乐曲中有哪些声音?(口哨声与小狗叫声)你的心情怎样?(愉快)再次聆听并要求学生听到小狗叫声时在书中添上一种颜色,听到声则涂上另一种颜色。

  5、鼓励学生带小狗头饰随音乐表演。

  四、完美结课

  总结本节课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因此在课上我充分利用了孩子的心理,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要求,让他们明白音乐是他们的朋友,音乐课充满了乐趣,以便给以后的课程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中我充分利用音乐弥漫性的特点,让学生首先感受音乐的特点,再请学生听着音乐玩游戏“拉勾勾”,学生即掌握了游戏的玩法,又对歌曲进行了点题。这样一来,使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的熟悉了旋律,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在教授三拍子的节奏特点时,同样没有采用填鸭式的教学,而是让从学生自己拍手、儿歌等方式上入手,通过真听、真看、真感受去进行强化。

  最后,让学生大胆想象创编,为歌曲配上自己最喜欢的动作,从而巩固歌曲,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05-14

音乐教学设计[精选]04-07

音乐教学设计04-24

音乐教学设计02-29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03-13

小学一年级的音乐教学设计12-16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05-07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05-02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