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10-23 14:41:25 生物/化工/环保/能源 我要投稿

(优秀)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秀)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姓名: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

  5、生物能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

  明确调查目的、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

  物、物、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分六步,分别是:、、、、、。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对照实验的设计:除变量之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内,与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形成。

  6、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消费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数量最多的应该是,数量最少的是。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者。

  9、和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越。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但这种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和是相对稳定的。

  11、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被誉为“绿色水库”、“地球之肺”的是生态系统,“地球之肾”是生态系统。

  14、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同或反)。

  2、显微镜放大倍数=倍数×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而,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支持、细胞膜:保护,细胞质:液态的,可以缓慢流动,加速细胞内外。细胞核:贮存和传递。叶绿体:进行作用的场所,将能转化成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液泡:内含细胞液线粒体:将有机物中能转化为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细胞、细胞、。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和,动物细胞没有。

  四、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机物(一般含碳,可烧):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机物(一般不含碳,不可燃):如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进行作用场所,把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把有机物中能转化为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二者区别: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体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九、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中。

  1、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是。

  2、染色体是由和组成。

  3、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十、细胞是、、和的统一体。

  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和细胞的。

  2、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细胞核中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形成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

  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

  2、由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组织、组织、肌肉组织、组织。上皮组织的功能是:,肌肉组织功能是,结缔组织功能是:、连接、保护、,神经组织功能:感受,传导。几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

  3、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人体八大系统:系统、消化系统、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组织→→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植物体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分别是、、、、、。营养器官有、、;生殖器官有、、;

  7、植物的组织:组织、保护组织、组织、组织、机械组织。

  十三、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他们的身体只有个细胞,大多数生活在或,有些在其他生物体上。显微镜下,草履虫形状像,草履虫每小时能形成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中大约含有个细菌,因此,草履虫对污水有一定作用。某些单细胞生物如、能侵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蕨类植物出现、、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2、孢子是一种细胞。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等可供药用;③有些可供观赏;④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

  4、苔藓植物的根是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5、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6、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的指示植物。

  7、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等器官的分化;能进行光合作用;大多生活在水中。

  8、藻类植物通过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除供鱼类呼吸外,还是大气中的重要来源。

  9、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用

  10、种子的结构蚕豆种子:种皮、胚(、、、(2片))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

  11、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

  12、常见的裸子植物有、、。常见的被子植物有、、。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2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一、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三、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四、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五、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3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一、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细胞液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十三、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4、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5、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6、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8、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9、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10、种子的结构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11、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12、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3、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4、幼根的生长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8、花的结构(课本102)

  9、传粉和受精(课本103)

  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受精卵胚

  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11、人工受粉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3)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2、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3、运输途径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4、叶片的结构

  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

  5、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6、蒸腾作用的意义: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天竺葵的实验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4、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5、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7、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第五章绿色植物是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3、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见课本131)

  5、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植被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3、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

  4、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5、热带雨林-----地球的肺,

  6、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4

  一、苔藓植物

  1、常见种类:葫芦藓、地钱、泥炭藓、黑藓

  2、主要特征: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一般具有茎和叶,但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只起固定作用)。所以苔藓植物植株矮小。

  3、意义:苔藓植物的'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构成,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二、蕨类植物

  1、常见种类:真蕨、卷柏、贯众、满江红、肾蕨、中华水韭

  2、主要特征: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注意:整个地上部分都是蕨类植物的叶)。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

  ①有些可食用(如蕨菜);

  ②有些可供药(如卷柏、贯众);

  ③有些可供观赏;

  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如满江红);

  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5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4

  1、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种、果实六大器官组成的。其中,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在成熟的植物体内,总保留着一部分不分化的'细胞,它们终生保持分生能力,这样的细胞群构成的组织,叫做分生组织。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产生新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如保护组织(保护内部器官)、疏导组织(如茎、叶脉、根尖对成熟区等能运输水和无机盐)、营养组织(储藏营养物质)等。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6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14、生物圈的概念:

  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15、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10千米,向下深入10千米,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大气圈的底部:大气圈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有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2)水圈的大部: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中。

  (3)岩石圈的表面: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16、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17、收集和分析资料

  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1)收集资料的途径: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搜索。

  (2)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音像资料等。

  (3)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者发现探究的线索。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7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1、花粉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发出花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传粉的方式多种多样,桃花、李花、苹果花、油菜花等色彩鲜艳,气味芬芳,还有蜜腺,所以都是靠昆虫传粉的;玉米、杨、柳的花粉多而轻盈,所以常靠风传粉。另外,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传粉的不足,还可以进行人工传粉。

  2、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移动到胚珠内部,与里面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精子与卵细胞融合的过程叫做受精。

  3、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受精后,花瓣、雄蕊和雌蕊的花柱、柱头均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最终发育成果实。

  【例题】现有3个甘薯、4个马铃薯、5粒大米、6粒玉米、7个西瓜、8个桃、9粒花生米,共有果实多少个?

  【知识点】本题是一个联系实际的题。通过本题,学生能进一步熟悉果实、种子的形成。

  【精析】甘薯是植物的根;马铃薯是植物的茎;大米是胚乳;花生米是种子;只有玉米、西瓜和桃是果实。所以6+7+8=21。

  【答案】21个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梳理

  1、身体各部分之所以协调配合,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2、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大脑: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调节人体多种生理活动。

  脑

  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中枢神经系统

  脑干: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部位。

  脊髓: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

  神经系统

  将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概括:反射和传导功能。

  脑神经:传导神经冲动。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传导神经冲动。

  3、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支配人体生理活动的司令部。

  4、脑干也是脑的组成部分,下部与脊髓相连。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5、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6、神经细胞跟其他细胞不同,它的细胞体生有许多突起,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各个神经元的突起末端都与多个神经元的突起相连接,形成非常复杂的网络。神经元的这些结构形态特点,是与它的生理功能相适应的。

  7、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传到兴奋。(说明:这种能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体内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反射。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来完成的。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分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两类。

  3、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一般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4、反射和反射弧不同,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而且只有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反射是一种生理活动,而反射弧是一种结构,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来实现的。例如:排尿中枢受损,将不能排尿,只能采用人工导尿。另外,如果大脑控制排尿的中枢受损,将无意识排尿。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有传导功能,大脑能控制排尿。婴幼儿易尿床,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控制力差。

  初一生物知识点

  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1)生长:指生物体体积由小到大,也就是细胞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的结果。

  (2)发育:指生物体中各种器官逐渐达到成熟,并具有生殖能力。

  (3)生殖:指生物体产生下一代的现象,通过繁殖保持种族的延续。

  6.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它是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构成的。但病毒作为一种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初一生物知识点5

  1、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动物的主要类群: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2、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3、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我国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

  4、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初一生物必考知识点

  一、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A.阳光:a.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一方面:光的决定性作用在于它的有无,目前地球各处基本都能得到光,所以决定植物分布的紧关键因素是水。另一方面:不同的植物对阳光的要求不同。如:喜阳植物适于生活在强光下,它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较高;阴生植物适于生活在弱光下,它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较低。b.光能影响动物的繁殖及活动时间。

  B.温度:a.温度对生物分布有重要作用;b.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C.水分: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一方面: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明显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另一方面:一年中降水量和雨季的分布是决定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之种间关系

  A.互利共生:生活在一起的两种生物,彼此依赖相互有利,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B.竞争:两种生物相互争夺资源.空间而引起竞争,如水稻和稗草

  C.寄生:一种生物生存依赖于另一种生物, 如蛔虫和人

  D.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如草食动物吃草,肉食动物捕食草食动物

  3.作用特点:各种生态因素的综合利用及关键因素的`主导作用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适应的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保护色

  生物对环 普遍性 外形的适应性特征 警戒色

  生物对环境 境的适应 拟态

  的适应与影响 适应的相对性 现象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原因

  1.普遍性

  A:植物对环境的适应:a: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b:生理特征与环境相适应

  B:动物对环境的适应:a:形态.结构.生理.行为的适应

  保护色:动物体色背景色彩

  C:特例 警戒色:动物体色背景色彩

  拟态:生物形状.色泽背景

  2.相对性

  A:含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的适应,并非绝对适应,更非永久适应

  B:原因:遗传物质稳定性与环境条件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生物对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影响

  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影响

  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如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

  三.生态系统的结构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产者

  生态系统 消费者

  的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 分解者

  1.生态系统的成分

  A:非生物物质:空气.水.矿物质等

  B:非生物能量:阳光.热能

  C:生产者:a.特点:属自养型生物(包括绿色植物.硝化细菌等化能合成作用细菌)

  b.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c.地位:是生态系统的最主要生物,必备成分

  D:消费者:a.特点:属异养型生物 b.级别: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E:分解者:a.特点:主要是异养型.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另外还有少量腐生动物)

  b.作用:将动.植物遗体.排出物.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c.地位:也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2.食物链和食物网

  形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

  食物链 基本模式:生产者+不同级别的消费者

  书写原则:植物(起点)→植食性动物→小型→中型→大型肉食动物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三 四 五

  分类:捕食链.寄生链.腐生链

  环节:一般不超过5个环节

  形成 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

  食物网 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吃多种植物,也可被多种肉食动物所食

  功能: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的过程:以有机物形式沿食物链向下一营养级传递。

  2.能量流动的总值: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是流动的总能量。

  3. 能量流入某一营养级后的四个去向:①呼吸散失;②自身储存;③残落物.遗体;

  ④流入下一营养级。

  4.能量流动的特点:A:单向流动;B:逐级递减;传递效率10%~20%(形象地用能量金字塔表示;又因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故也存在生物量金字塔)。

  5.研究意义: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五.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概念: 2.特点:全球性.循环性

  3.实例:碳循环

  A:存在形式:CO2.含碳有机物.碳酸盐.煤.石油.天然气等

  B:循环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以CO2形式循环,在生物群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4.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A:区别:物质是循环的,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B:联系:物质作为能量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

  2.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一旦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就将被打破

  总结:环境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它是人类生存的条件之一。关系着生命的延续。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对于生物学中种子的萌发的知识,下面是我们为你讲解的知识点。

  种子的萌发

  1、种子萌发需要环境(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完全淹没在水中的种子不能萌发是因为没有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活得,度过休眠期的。大多数种子萌发不需要光,探究是否需要光时一定提供适宜的各种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发芽率达到90%以上的种子才能播种。

  2、种子萌发时最先发育突破种皮的是胚根发育成根,然后是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萌发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胚乳(玉米)或子叶(菜豆),所以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中的种子同时萌发。早春地膜覆盖是为了提高土壤温度使种子早萌发。

  希望上面对生物中种子的萌发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上面的内容学习一定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哦。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种子植物

  关于生物中种子植物的知识学习,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讲解内容。

  种子植物

  1、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在玉米种子的剖面滴加碘液,变蓝的是胚乳,因为胚乳内有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

  2、将胚的各个部分(胚芽,胚轴,胚根)都连在一起的是胚轴。

  3、我们吃的大米主要是胚乳,大米不能萌发时因为无胚。

  4、被子植物(桃树)与裸子植物(松树)的主要区别是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也就是胚珠外是否有子房壁包被。

  通过上面对生物中种子植物知识的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预祝同学们考试成功。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绿色植物

  下面是对生物中绿色植物的知识点讲解,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绿色植物

  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在陆地阴湿处,单细胞或多细胞。无根、茎、叶的分化。如:水绵、海带、衣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占大气的90%。

  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植株矮小,有茎、叶、假根,无输导组织。如:墙藓、葫芦藓。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有根、茎、叶,有输导组织,如卷柏、贯众、满江红。形成煤

  裸子植物:生活在干旱的陆地上,有茎、叶、种子,结构复杂。如:油松、云杉、银杏、苏铁、侧柏。

  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生活,有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如:玉米、小麦、毛白杨、。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这三类植物靠孢子繁殖后代所以称为孢子植物;

  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靠种子繁殖后代,所以称为种子植物。

  2"春水绿如染"中的"绿"指藻类植物。鱼缸内壁的绿膜指藻类植物。

  3"苔痕上阶绿"和"应怜履齿印苍苔"都指苔藓植物,大树一侧树皮上的绿色植物是苔藓植物

  上面对生物学中绿色植物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知识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关于单细胞生物的知识点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讲解内容。

  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上面对单细胞生物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很好成绩哦,认真学习吧。

  初中生物知识点: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知识同学们还熟悉吧,下面我们来学习哦。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1)染色体进行复制(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3)细胞质分成两份(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以上对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知识点的内容总结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会做的更好。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8

  1、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 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种类

  形态特点

  功能

  病症

  红细胞

  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

  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贫血

  白细胞

  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功能和保护作用

  发炎

  血小板

  个体较小,形态不规则,无细胞核

  止血和加速凝血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2、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较深或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血流速度慢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初一生物学习方法

  (一)比喻记忆法。

  把难以理解、记忆的.内容,打一个生动贴切、新鲜有趣的比方。如把神经纤维比喻为导线,而神经比喻为电缆。

  (四)特征记忆法。

  任何材料均有其特征,只有抓住特征,才会在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如观察血涂片时,应从三种血细胞的最明显区别找出特征;蛙蹼内血液流动,应根据红细胞呈单行找到毛细血管,进而根据血流方向判断动脉、静脉;‘肾小球的结构,首先明确两端均为动脉。

  (二)歌诀记忆法。

  其目的是把零散的知识编成琅琅上口的歌诀,以加深记忆。

  如卿鱼的外部形态特点可概括为“身体呈梭形,有鳍能游泳,体表覆盖鳞,侧线多功能”;又如十字花科、豆科和菊科的主要特征“十字花冠十字科,四强雄蕊结角果;蝶形花冠是豆科,二体雄蕊豆英果;头状花序是菊科,聚药雄蕊长瘦果。”

  很有意思的事呢?如果你查阅历史书籍,还可以了解到古代上海渔民在江中用竹编的“息”捕鱼捉蟹,吴淞江下游一带有“雇读”之称,后来“息”演变成“字息”(繁体字),这就是上海简称沪的由来。相传战国时春申君黄歇疏凿黄浦江,故又称“春申江”,上海又有一个别称“春申”,这就是“申”这个上海别称的由来。

  初一生物学习技巧

  1.简化知识,强化记忆。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帮助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发挥想象,创新记忆。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例如记微量元素:铁锰硼锌钼铜这六种元素,用谐音记忆铁猛碰新木桶,这样就记住了,而且不容易遗忘。

  3.列举纲要,有序记忆。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例如高等动物的物质代谢很复杂,但它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无论是哪一类有机物的代谢,一般都要经过“消化”、“吸收”、“运输”、“利用”、“排泄”五个过程,这十个字则可成为记忆知识的纲要。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9

  一、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2.观察和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二、了解生物圈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光、水分、温度等 。另一类是: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由两部份的组成:一是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二是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3)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生态系统中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4)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②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

  ③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

  ④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的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4.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三、练习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①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②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很小。

  2.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3)观察

  (4)收镜装箱

  3.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观察到数目就越少。

  4.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5.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制成玻片标本,常用的玻片标本:切片、涂片、装片(注意三者区别,分为临时和永久的)

  6.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

  四、细胞

  1.结构

  2.细胞结构各部份作用:①细胞壁:支持、保护 ②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③细胞质: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④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⑤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⑥

  液泡:在细胞质中,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如颜色、味道等物质)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4.临时片制作:

  (1)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擦→滴(清水,为了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撕→展→盖→染→吸

  (2)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擦→滴(生理盐水,为了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刮→涂→盖→染→吸

  五、细胞的生活

  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中的物质分为两大类

  有机物: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如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分子比较小

  3.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线粒体(动植物)和叶绿体(植物)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4.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六、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1.动(植)物体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动物和人才有,植物没有)进而形成动(植)物体。

  2.几个基本概念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动物和人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形成器官。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3.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4.植物体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5.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

  6.单细胞生物:草履虫(P.68)

  七、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苔藓植物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根不能吸收水分,也不能不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苔藓植物的生命活动不能离开水,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蕨类植物不结种子,它的叶片背面有孢子囊群,可产生孢子,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在温暖潮湿的地方萌发和生长。

  2.种子植物

  包括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着的)和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的)。

  (1)种子的结构(有的种子还有胚乳)

  (2)子叶和胚乳里有营养物质,供给胚发育成幼苗。

  (3)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3.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萌发

  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植株的生长

  根尖的结构(从上到下):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 。成熟区的表皮上有根毛,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幼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3)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芽。植株的芽按照着生位置可分为顶芽和侧芽。芽中有分生组织,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枝条是由幼嫩的茎、叶、芽组成的。年轮反映了茎加粗生长的过程,加粗生长是茎的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4)肥料的作用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

  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有机物

  (5)开花和结果

  花的结构:一朵花由花托、萼片、

  花瓣、雌蕊和雄蕊等组成

  (6)传粉和受精

  传粉: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到雌蕊柱头

  上的过程,叫做传粉。植物传粉的类型: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

  (7)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发育成果实 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胚珠发育成种子 受精卵发育成胚

  八、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导管:从下往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从上往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到植物体各处的细胞,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的。

  3.叶片的结构

  表皮(上表皮和下表皮)、叶肉、叶脉组成。表皮是由一层细胞组成的,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细胞——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4.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②拉动水分和无机盐在体内运输,保证各器官对水和无机盐的需要;③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九、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天竺葵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 (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淀粉遇碘变蓝,检验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不是淀粉)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光合作用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3.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十、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自生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3.呼吸作用实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量散发出去。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将产生的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5.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十一、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①植被覆盖率低;②对森林资源利用不够合理,伐优留劣,乱砍滥伐;③过度放牧使草场退化、沙化。

  3.1984年、1985年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20xx年1月20日执行《退耕还林条例》。我国植树节:每年3月12日

  4.森林可以看成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

  生物考试高频考点总结

  第一章 走近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3.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具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5.细胞中的化学元素,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6.细胞与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又大不相同,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7.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做肽键。

  8.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功能有:结构蛋白、催化作用(酶)、运输载体、信息传递(激素)、免疫(抗体)等。

  9.核酸是由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连接而成的长链,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核酸分DNA和RNA两种。DN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碱基是A、T、G、C。RNA由一条核糖核苷酸链构成,碱基是A、U、G、C。

  10.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大致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是淀粉,人和动物体内的储能物质是糖原(肝糖原和肌糖原)。

  11.脂质分脂肪、磷脂和固醇等。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

  1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C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13.一般地说,水在细胞的各种化学万成分中含量最多。水在细胞中以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绝大部分是自由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和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14.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15.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磷脂双分子层是基本骨架,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控制作用是相对的);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6.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17.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

  18.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9.核糖体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0.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21.高尔基体与动物细胞的分泌物和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2.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23.中心体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24.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25.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6.模型的形式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27.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层。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28. 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由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的。

  29.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大分子的运输是胞吞和胞吐。其中需要载体的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消耗能量的是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30.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的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31.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一般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32.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33.分子从常态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34.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35.ATP分子简式:A-P~P~P。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

  36.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分别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CO2在第二阶段产生,水在第三阶段产生。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做发酵。溴麝香草酚蓝鉴定CO2(蓝变绿变黄),重铬酸钾鉴酒精(橙色变成灰绿色)。

  37.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38.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产物有[H]和ATP。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39.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有二氧化碳浓度、水分多少、光照强度、光的成分以及温度的高低等。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40.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41.多细胞生物从受精卵开始,要经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逐渐发育为成体。细胞的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42.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43.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这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44.分裂期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45.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46.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47.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表达的结果,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48.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保持着细胞全能性。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是具有全能性的。

  49.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50.癌细胞的特征有: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表面发生变化。

  51.致癌因子大致分为三类: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癌变是一种多基因累积效应。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0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判断下列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

  机器人钟乳石珊瑚珊瑚虫太阳水树人动物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一、调查的一般方法:

  1、明确调查目的。

  2、选择材料用具。

  3、方法步骤:

  (1)选择调查范围。

  (2)分组。

  (3)设计调查路线。

  (4)调查记录。

  (5)归类整理分析。

  二、生物的分类。

  1、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2、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3、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生物圈

  一、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

  二、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三、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两类:

  1、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

  2、生物因素。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四、探究实验的步骤: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五、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法是:对照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松土。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

  三、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着生物的.生存,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地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第四节生态系统

  一、定义: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

  1、生物成分:消费者(主要指动物)

  2、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等。

  分解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三、食物链的定义: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称为食物链。

  四、食物网的定义: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交错连接,构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能够沿食物链积累。

  五、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相对的稳定,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该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1、森林生态系统

  2、草原生态系统

  3、海洋生态系统

  4、淡水生态系统

  5、湿地生态系统

  6、农田生态系统

  7、城市生态系统

  8、河流生态系统等。

  二、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由于地域相隔,表面看来好像毫不相干,但实际上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2、整个生物圈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整体,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构造。

  二、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3、观察

  三、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越大,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少。

  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

  一、玻片标本。

  1、种类:切片、涂片、装片

  2、制作:需要载玻片和盖玻片

  二、植物细胞的结构。

  1、模式图。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细胞质内含有液泡、叶绿体

  2、细胞壁的作用: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3、西瓜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细胞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4、植物细胞的各种结构分别具有各自的功能,它们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

  一、人和动物的细胞形态不同,基本结构是一样的。

  动物细胞模式图。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二、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植物细胞有液泡,动物细胞没有液泡;植物细胞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

  第二章细胞的生活

  第一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一、细胞中含有两类物质。

  1、无机物:水和无机盐

  2、有机物:糖、脂类、蛋白质、核酸

  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三、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1、叶绿体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2、细胞都含有线粒体,线粒体将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3、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理转换器。

  第二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一、遗传信息的定义:上一代能把控制生长发育的信息传给下一代,这样的信息就叫做遗传信息。

  二、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由克隆羊的故事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三、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

  1、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2、DNA的每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叫基因。

  四、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1、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如人体细胞内含有23对染色体。水稻有12对。

  2、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3、DNA上的遗传信息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

  第三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一、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

  二、细胞的生长:新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通过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

  三、细胞的分裂:一个分成两个,两个分成四个。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1、在发育过程中,某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组织的定义: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3、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二、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

  1、器官的定义: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例如:大脑、胃、心脏、肝、肺、肾、眼、耳等。

  三、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1、系统的定义: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2、

  人体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这八大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第二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植物体是由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最终形成植物体。

  二、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1、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三、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1、分生组织:位于根尖的分生区就是分生组织。

  2、另外几种: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第三节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一、单细胞生物: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里,有些生活在我们身上。

  二、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以草履虫为例:如图。草履虫的结构和生活。

  三、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利的一面:

  1、多数浮游生物是鱼类的天然饵料。

  2、草履虫对污水净化有一定作用。

  有害的一面:

  1、人体内寄生虫危害人类健康。如: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等。

  2、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造成赤潮,危害渔业。

  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一、病毒的种类。

  1、根据它们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

  一类是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

  一类是专门寄生在细菌内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二、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1、病毒的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没有细胞结构。

  2、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里。离开了活细胞会变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就会重新开始生命活动。

  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病毒靠寄生生活,给人类、饲养动物、栽培植物带来了极大危害。

  如:流行性感冒、肝炎、艾滋病、口蹄疫、鸡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疫苗预防疾病。疫苗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病毒。

  单元小结

  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是绝大多数细胞共有的基本结构。

  3、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核内含有遗传信息。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4、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5、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

  如何高效复习生物

  1、回归教材

  看书的方法:如,网络构建法: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构建知识网络。知识体系构建宜简不宜繁,宜小不宜大。图解归纳法:适合原理及规律类知识。例如光合呼吸过程、免疫调节过程等。比较整理法:适合概念类。例如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比较,各种细胞器的比较。

  注重教材的细节:黑体字、图示、资料分析等,尤其是图示,要能以图转文,例如基因表达过程中,教材展示的多聚核糖体图示及旁边的文字解释等。

  2、要掌握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3、复杂问题简单化

  生物知识中,有许多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而抓主干知识,能一目了然。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

  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的变化,我们若将其总结为“前期两现两消,末期两消两现”,则其他过程就容易记住了。对一些复杂的问题,如遗传学解题,可将其化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小题,依次解决。

  4、抽象问题形象化

  要尽量借助某种方式,使之与实际联系起来,以便于理解,如DNA的空间结构复杂,老师一旦出示DNA模型,几分钟即可解决问题。因此,学习生物常常需借助图形、表格、模型、标本、录像等形象化的手段来帮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

  5、经常归纳总结

  在生物新课学习过程中,一般都是将知识分块学习。但当学完一部分内容之后,就应该把各分块的知识联系起来,归纳整理成系统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在脑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也便于理解和记忆。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1

  一、生物圈

  1、生物圈的概念:

  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2、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10千米,向下深入10千米,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大气圈的底部:大气圈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有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2)水圈的大部: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中。

  (3)岩石圈的表面: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收集和分析资料

  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1)收集资料的途径: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搜索。

  (2)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音像资料等。

  (3)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者发现探究的线索。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2

  一、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3、黑猩猩与人类亲缘关系最接近

  4、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第二节人的生殖

  ⑴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⑵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⑶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⑷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⑸输卵管: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

  ⑹卵黄: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

  ⑺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

  ⑻胎盘: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

  ⑼胚胎发育到第8周发育成胎儿,呈现人形;发育到38周(266天)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叫分娩。

  第三节青春期

  【青春期发育】

  1.形态特点:身高突增(显著特征)、体重迅速增长

  2.功能特点:大脑、心脏结构、肺功能完善化

  3.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

  二、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人体需要的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2、人体内三大供能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

  3、人的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4、水约占体重60-70%,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5、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提供能量,人体需要量很小,但不能缺乏,否则影响生长甚至患病。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

  a.消化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b.消化腺(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2.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适于消化的特点:

  a.长(5-6米);

  b.内表面具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c.有各种消化液(肠液、胰液和胆汁);

  d.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3.食物的消化

  食物(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有机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为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

  a.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b.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1)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

  (2)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

  (3)脂肪的消化(小肠)

  4.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1)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

  (2)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3)大肠: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

  ①按时进餐;

  ②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③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2.食品安全

  3.早、午、晚餐的营养比:30%、40%、30%

  三、人体的吸收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系统

  (1)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2)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2.肺

  (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2)结构:肺泡数量大,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气体交换的场所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

  2.体内气体的交换

  (1)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气体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初一生物学习方法及建议

  一、认真预习,专心听讲,做好笔记

  1.想收到好的听课效果,就需要课前做好预习。

  2.上课专心听讲是学好生物学知识的关键。“听讲”是有技巧的,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并思考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

  3.笔记是简化了的课文重点。听课时,将老师讲授的重点记录下来,可加深印象,减轻考试复习的负担。

  二、归纳整理、对照比较、重视图解

  1.充分理解专有名词、现象原理和课本笔记,再将相关概念进行综合分析整理。

  2.用心比较各种生物、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差异,进行分类归纳,如此才能融会贯通。

  3.生物学有非常丰富而且十分重要的图片资料,配合图片的说明,可以使你迅速了解生物现象的来龙去脉。

  三、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一方面,生物学研究的东西都是活生生的。“活”的东西,重在理解,切忌“死”记硬背!——活学

  另一方面,生物是一门生活科学,她来源于自然、源于生活。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知识就会“为我所用”。——活用

  四、人人动手、亲自实验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验。”实验教学是生物学主要特点。初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实验、实习、调查等探究活动,这些探究活动不仅能帮助同学们掌握知识,而且能够使我们充分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成功的愉悦,在科学态度、意志、合作精神、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五、用生物学的基本观点统领生物学的学习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习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树立以下生物学观点:

  1.生命物质性观点生物体由物质组成,一切生命活动都有其物质基础。

  2.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3.生物的整体性观点系统论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这一思想完全适合生物领域。不论是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器官水平,还是个体水平,甚至包括种群水平和群落水平,都体现出整体性的特点。

  4.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生物的诸多生命活动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有的甚至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生命活动。

  5.生物进化的观点生物界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所谓产生就是生命的起源,所谓发展就是生物的进化。生物的进化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规律。

  6.生态学观点基本内容是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3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类群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其中前三种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期会产生一种叫做孢子的生殖细胞。因为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称为孢子植物(没有种子植物)。

  2、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如淡水:水绵,衣藻海水:紫菜、海带)

  (1)形态结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2)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进行繁殖。

  3、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

  (1)生物圈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2)水生生物的食物来源。(如鱼类饵料)

  (3)供食用。(如海带紫菜)

  (4)药用。

  4、苔藓植物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葫芦藓、地钱、树干苔藓)。

  (1)形态结构: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只起固定植物体作用)。

  (2)营养方式:苔藓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苔藓植物是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蕨类植物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如里白、贯众、满江红)。

  (1)形态结构: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2)营养方式:蕨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

  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可供食用,如蕨菜。

  (2)可供药用,如卷柏、贯众等。

  (3)作为绿肥和饲料,如满江红。

  (4)煤的来源。

  6、种子植物的分类:根据子叶数目分为:

  (1)双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叶脉网状),营养都储存在子叶中。如蚕豆、大豆、花生。

  (2)单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叶脉弧形),营养大部分储存在胚乳中。如水稻、小麦、高粱。

  7、种子的结构:

  (1)种皮:保护作用。

  (2)胚(包含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是新植物的幼体,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

  (3)只有单子叶植物有胚乳。子叶、胚乳中储藏的营养物质是胚发育成幼苗时养料的来源。

  8、种子和孢子的比较: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适应环境的结构特点,如果环境过于干燥或寒冷,它可以处于休眠状态。孢子只是一个细胞,只有散落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萌发。

  9、种子植物的分类: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分为①裸子植物(如:松、银杏、苏铁、红豆杉、水杉、圆柏、侧柏)②被子植物

  10、被子植物成为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原因:被子植物一般都具有非常发达的输导组织,从而保证了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高效率地运输;它们一般都能开花和结果,所结的果实能够保护里面的种子,不少果实还能帮助种子传播。

  怎么充分利用生物课本教材学习

  第一、详略得当、粗中有细

  有的同学只图快,走马观花一遍,结果一点印象都留不下,有的同学图细,结果耽误了很多时间。所以,阅读课本要详略得当、粗中有细,对于重点知识要“细”,对于需要了解的知识要“快”,这样既能保证学习效率,又能保证学习效果。

  第二、查漏补缺、形成体系

  很多学生觉得这个有可能考就读,不考的就不读。要知道学习生物的目的并非完全为了考试,学生物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因此,但凡是知识,我们就要了解,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完成的生物知识体系,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第三、归纳总结、寻找规律

  生物知识本身就比较难以记忆,其中一些名称、术词更是难懂,所以,就要善于总结,从中发现规律。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简单→复杂、低级→高级、水生→陆生的进化等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找准这些规律,生物就简单了许多。

  生物期末复习方法与技巧速看

  一、重要的概念

  重要的概念是生物学科的基础,如果概念理解不了学生很难对生物学的基本知识进行把握,虽然现在概念图没有具体细化要求,但是对教学环节的梳理和知识体系的建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重要的识图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基础学科,图形比较直观具体,符合学生的认知律。有利学生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在教学特别重视,教给学生识图的基本方法,学会勾画草图,注意联系相关的知识点,以及图与图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进行构建,形成一个整体。比如七年级上册,显微镜的结构图、细胞的结构图、细胞分裂图、叶片的结构图、根的结构图等,这些图形中涉及的知识几乎是植物学科教学的主要知识。

  三、重要的知识体系

  不管怎样学习,如果学生能够将一节、章或册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在一起,通过各种方式构建起知识树,我想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学生能够进行有效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能够学会正确的应用,这样将学生学到的死知识变为了活的知识,更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及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否则学生很难灵活动知识,解答各类习题。

  四、重要的习题讲解

  习题是学生对知识迁移运用的一种方式,讲解习题与学生熟习题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和过程,通过反复地训练从而对知识的理解和提升,并进行归纳总结。因此,教师经过精心的准备,精心地备课,精心地对习题进行筛选。

  如叶片的基本结构,分析本题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叶片的基本结构,只要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很好地解答此题,要对叶片的`基本结构有哪些,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等,这样学生才对该知识点进行掌握;应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运输作用、吸收作用和蒸腾作用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运用都进行总结进行比较,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打开学生的思路,做到前后知识的纵横联系,不能为讲题而讲题,否则是没有多大的价值所在,这样不断地训练学生,逐渐掌握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方法。

  五、重要的记忆及抽查

  生物学科教学中学生的记忆是必不可少的,而对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有效掌握情况进行多种形式的抽查,家长和学生都可以根据老师在微信群中发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并有利于及时调整复习方法,提高复习的效率。

  正确的生物记忆方法是哪些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4、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4

  一、种子的萌发条件:

  1、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不处于休眠期。

  二、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发芽的种子数

  1、发芽率=————————*100%

  共检测的种子数

  2、发芽率应达到90%以上,才能播种。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种子先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轴伸长(发育成根茎相连的部分),胚芽发育成茎、叶。(注: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5

  练习使用显微镜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观察动植物细胞

  为了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小编准备了这篇七年级生物绿色植物知识点总结,希望可以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在陆地阴湿处,单细胞或多细胞。无根、茎、叶的分化。如:水绵、海带、衣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占大气的90%。

  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植株矮小,有茎、叶、假根,无输导组织。如:墙藓、葫芦藓。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有根、茎、叶,有输导组织,如卷柏、贯众、满江红。形成煤

  裸子植物:生活在干旱的陆地上,有茎、叶、种子,结构复杂。如:油松、云杉、银杏、苏铁、侧柏。

  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生活,有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如:玉米、小麦、毛白杨、。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这三类植物靠孢子繁殖后代所以称为孢子植物;

  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靠种子繁殖后代,所以称为种子植物。

  2"春水绿如染"中的"绿"指藻类植物。鱼缸内壁的绿膜指藻类植物。

  3"苔痕上阶绿"和"应怜履齿印苍苔"都指苔藓植物,大树一侧树皮上的绿色植物是苔藓植物

  由带给大家的七年级生物绿色植物知识点总结就到这里了,愿大家在生物课上都能有新的突破。

  ▲常用的玻片标本:

  切片,涂片,装片

  ▲植物细胞: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叶绿体,液泡

  ▲动物细胞: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许多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比分子更小的颗粒。

  ▲有机物:分子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

  ▲无机物:分子较大,一般含碳,如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细胞膜将细胞内部和细胞外部的`环境分隔开了,细胞能够将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它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叶绿体(贮存能量)和线粒体(释放能量)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细胞核中有遗传信息的物质——DNA,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

  ▲DNA的分子很长,每一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叫做基因

  ▲细胞用碱性染料染色,有许多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叫做染色体

  ▲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

  ▲人的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水稻的细胞内有12对染色体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其实就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的产生:新产生的细胞体积都很小,通过不断的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有一个分成两个,接着是细胞质,最后,在原先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会形成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了两个细胞。

  ▲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

  ▲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受精卵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叫做细胞的分化。

  ▲有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器官。

  ▲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系统

  ▲人体内有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

  ▲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

  ▲每一种器官都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每一种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

  ▲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l常见的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有酵母菌,草履虫,衣藻,变形虫和眼虫。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l病毒分三种——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l病毒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

  l病毒给人类,饲养动物,栽培植物带来了极大危害。

  l人们用接种牛痘疫苗的办法,预防由天花病毒引起的天花

  l疫苗就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病毒或无毒病毒

  1.解读绿叶光下制造淀粉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可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的。

  设置对照:将一片叶子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光照的部位(对照组)和不照光的部位(实验组)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清水漂洗,滴加碘液染色。

  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

  结论:淀粉遇碘液变蓝,说明⑴叶片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淀粉;⑵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2.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一是用来构建植物体。二是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概述呼吸作用

  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细胞内线粒体上进行的。呼吸作用是生物共同特征。二氧化碳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呼吸作用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公式:有机物(贮能)+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来自呼吸作用。

  应用: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如降低温度、晒干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适当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适当加大昼夜温差,降低呼吸作用,可提高作物产量。给教室、地窖山洞通风换气是利于人的呼吸。萝卜存放时间过长会空心是因为呼吸作用分解了有机物。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初一的生物知识点01-26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11-18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经典]06-02

初一上册的生物知识点总结10-20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01-24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优选)07-13

【通用】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07-13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热)06-14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精华)06-15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集合)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