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考工作总结

时间:2024-10-23 15:34:19 历史 我要投稿

历史中考工作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历史中考工作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历史中考工作总结

历史中考工作总结1

  本人任教九年级历史课教学以来,能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毕业班的教学工作,以下是本学年教学工作的总结:

  一、激发兴趣,发挥潜能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有了动力。历史学科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又通俗易懂。我坚持在每节新授课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大量的图片资料,其次,还增加了讲故事、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历史课变得生动了、有趣了,学生自然而然就喜欢上这门学科了。

  而进入初三后,学习任务更加艰巨,学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逐渐削弱,如何让学生在诸多的学科中重视它呢?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以鼓励为主。每次月考后,我会在课堂上表扬一些学生,一种是优等生,让他(她)们介绍成功经验;一种是进步较大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让更多的学生明白:只要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你就会取得理想的成绩。别人能做到的事,我只要努力,也一定能做到。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同学们逐渐有了竞争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立足课堂,提高效率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部分学生的“病根”,很多学生“只听不记”,知识遗忘率高。从初三开始,我就注重培养学生做课堂笔记的习惯。课堂上指导学生在教科书上勾划重、难点,并注明考点的项目:如“抗日战争”的'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提高复习效率。临近中考,七门学科进入都进入大复习阶段,各科作业接踵而至,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我只能立足于课堂这块主阵地,紧紧抓住40分钟,尽量让学生多读、多写,通过课堂限时训练再次加强巩固知识点。课堂上抓紧分分秒秒,关注每位学生,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

  三、夯实基础,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基础是根本。没有基础,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中考历史的内容,繁杂且琐碎,让学生将所有的考点背出来,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是不太现实的做法。我首先采取“全面进攻”,把中考考点整理好,并在重要的内容下做好标记,印发给学生,再把考点逐题改编为小问答,让学生当堂训练,熟悉中考的每一个知识点。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让学生练习一遍,同样一张小问答,我一般让学生训练三、四遍。一而再,再而三地训练,学生对考点由陌生逐渐熟悉。对于重要的章节,我则采取“重点进攻”,让学生把重要的内容识记下来,课堂上再默写背诵。学生通过小问答题的反复训练,基础知识夯实了。而中考的选择题和材料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更全,包括阅读、理解、分析、比较、综合等能力。第二步就是针对中考题型进行有效训练。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关键是掌握解题方法。在讲题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解题效率。

  四、关注后进生的成长

  后进生所占比例的大小程度,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成绩的提高。如何提高后进生的成绩?这是我们面临又一个棘手的课题。后进生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爱心、给予更多的理解,来驱散他们内心的孤独和自卑。转化一个后进生谈何容易,需要老师极大的韧性。转化后进生要多动脑、想办法,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把握时机等。后进生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他会出现动摇、反复,老师不能轻易放弃,而要坚持不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五、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在整个初三备考过程中,我主动向优秀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请教,对历史复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共同探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进度与方法。我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历史教学方法的一些探索和尝试,存在许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质量,力争中考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历史中考工作总结2

  历史新课程提倡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重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中考怎样考,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方向。笔者所在的资阳市,新一轮课改已启动近八年,由于我市较早将历史纳入中考科目,可资借鉴的经验较少,所以在最初几年的中考命题中进行了不少探索。笔者作为一线教师有幸参与了资阳市的几次命题和阅卷工作,虽然各地中考因为地区差异,有一些不同,但在大的方向和趋势上有不少共同点,拟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以供老师们参考。

  一、中考题型的变化

  从上表可以清楚地看出中考题型的变化。20xx年开始去掉多项选择题,把相应的分值增加到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中;20xx年文科综合三科合卷,在历史学科总分减少题量减少的情况下,材料分析题的分值却大大增加,同年去掉了列举题;20xx年开始增添读图题;20xx年去掉填空题,增添了探究题;自20xx年起,课改区开始形成比较稳定的题型。从题型的改变和分值的调整可见,中考总体上降低了对识记层次的要求,以考查识记见长的列举题、填空题、简答题逐渐被淘汰,代之以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读图题、探究题,即便传统题型也呈现出考查角度的变化,设计更加精巧,内涵更加丰富。

  二、命题思路的变化

  考试是为了检测目标的达成程度。课改前后的不同教学目标决定了的中考命题方向的不同。课改前受旧教材、旧大纲的约束,评价的方式单一,在评价的诸多功能中,侧重于鉴定、选拔的功能,检测的重点是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新课改最大的亮点是突出三维目标,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真正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能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为此,中考命题思路也了有相应的转变,笔者通过以下几种题型命题思路的变化来探讨。

  1 单选题

  单选题虽然是传统题型,但随着教学目标的变化这一题型有了新内涵。如前三年的单选题几乎是一问到底“是什么?”而自课改开始后的20xx年起,逐渐出现了反向式、材料式(包括图、文、表等)、比较式、组合式(包括因果式、排序式、归类式等)等多种类型的选择题。新课标对“知识与能力”这一目标的要求分了三个层次:(1)识记层次;(2)理解层次;(3)运用层次。前几年的选择题都是从前两个层面进行考查,运用层次的几乎没有。而课改后的单选题则加强了运用层次的考查,还增加了对读图识图和提取信息能力的考查。例如:

  [20xx年资阳市中考题]观察新航路开辟的图片(图片略),可以得到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①达·伽马是最早开辟从西方到印度航线的航海家

  ②最早证明地圆学说的航行是麦哲伦船队的航行

  ③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④新航路开辟后太平洋沿岸的工商业经济

  迅速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这道题考查学生读图并从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也考查运用已有历史知识的能力。对学生识记层次的要求大大降低。

  [20xx年资阳市中考题]孔子是中国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博大精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判读下面三张关于孔子的图片,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认识是:

  ①他是思想家,四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②他是教育家,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

  的发展

  ③他认为人才应有多种优良素质,主张“兼

  爱”、“非攻”

  ④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

  家,提倡法治和改革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②③

  此题提供了丰富的图文,考查知识的记忆、分辨和从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将三幅图片中隐藏的信息与题支相联系,读图、审题的过程也是进行历史学习的“过程”,从题支与几幅图片隐含的历史信息的关联中提取对这一“世界文化名人”的认识。

  [20xx年资阳市中考题]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A 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

  B 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C 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 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此题题干创设一种情景将学生带入当时生活环境,让学生在读题支的过程中回顾所学知识,找到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读题、审题、作答的过程也是考生进行历史思维的过程,突出了对思维能力的考查。

  2 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考查的能力比较全面,能够更好地检测三维目标的实现程度,虽然每年都有此题型,但课改前的试题由于选材、评价等局限,没有将这一优势发挥出来,所以近年来此题分值有上升趋势,而且取材和提问都有一些变化。例如:

  [20xx年资阳市中考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教育……”。

历史中考工作总结3

  提到中考复习,一般都有三轮:即一轮梳理基础知识,二轮专题复习,三轮模拟训练。在这三轮复习中,我将重点放在第一轮。因为中考历史的命题范围是中国古代、近现代史,世界古代、近现代史共六本书,如果平时对基础知识没有系统的掌握,想在短暂的时间内答好试题,难度很大。而且一轮是二、三轮复习的基础。所以我的第一轮复习时间跨度很长,从三月中旬开始直到五月下旬,近两个多月。虽说两个月时间不短,但要在两个月内梳理完初中三年六本书,也非易事。每节复习课的容量都会很大,如果光靠老师上课满堂灌,学生不仅容易疲劳,而且印象不深,不一定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所以我将每个单元基本内容用知识框架的形式列出来。对照往年《考试纲要》的要求,在列出的知识框架上空出重要知识点,提前一课时将讲义发给学生,作为作业让学生课下查书、填写。上课时我主要是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强调知识要点。这样不仅节约了课堂上的时间,又可督促学生课下复习,而且学生自己填出要掌握的知识要点,可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有时空出课堂时间我还补充一些典型中考题。当然在一轮复习中不仅要做到全面系统而且还必须突出重点,把重点放在八、九年级教材上。

  经过两个月的知识梳理,一轮复习之后,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的'发展脉胳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基础知识有了基本的掌握。在这个基础上,我准备二轮专题复习。如果说一轮复习是纵向联系的话,那么二轮复习则是横向联系,联系古今中外一些类似的事件及方针政策,经济措施等。值得一提的是在二轮复习中不能只讲历史还要关注时政热点问题,最好能将两者结合起来,换句话说就是讲解热点专题。可以从各类报纸、杂志和模拟卷中搜集相关专题,通过手抄、剪裁、粘贴等手段制作专题。比如去年我就结合热点制作了十二个专题,有中日、中美关系,改革和发展问题,人口与环境问题,科技创新等。专题多少可由课时多少来决定。

  第二轮专题复习的同时我开始第三轮复习,其实就是让二、三两轮复习同时进行,专题复习和模拟考试可以穿插。这样就避免了前期专题复习的枯燥和后期模拟考试的疲劳,而且也迎合了相当一部分学生跃跃欲试想练兵的心理。我通常是每讲完两三个专题后进行一次模拟,模拟试题中的每一道题目都精心挑选。所以平时看到好题我都会把它记下来建立试题库,当然也欢迎学生把见到的好题贡献出来。每套试题的题型、题量和难度都严格参考《考试纲要》上历史样卷的标准来设计。当堂考试,及时批改,然后用一节课或两节课评讲。

历史中考工作总结4

  试题结构及特点:

  这次试卷的总成绩是100分,考察北京版教材第1课至第11课的知识。

  题型分为三种:选择题(9分),填空题(11分),材料解析题(5分)。

  选择题和填空题考察同学们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检测同学们的学习态度,而材料解析题考察的是同学们对历史知识及材料的理解及运用能力,更注重对同学们进行能力的培养。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学生答题情况较好,一班的及格率达到100%,优秀率是93.2%;一、二班的及格率达到100%,优秀率是100%。三班及格率100%,优秀率68.2%。同学们在选择题上得分较高,说明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而填空题相对较弱,更多的情况是汉字书写错误,这就说明了同学们的语文功夫存在着欠缺。材料分析题同学们答的很好,能用流利的`文字表达自己的见解,失分很少,这就证明了教师在平常对学生们的能力培养起了一定的作用。

  如何改善?

  1、加强审题训练,尤其是做过的题有必要反复联系,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进行这样有针对性的训练。关键是找好关键词,对基础知识掌握到位。对题干和选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而不是浅尝辄止。对于认真审题答对习题的同学给予表扬。每个同学要善于发现自己审题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总结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改正。比如有的同学说做题一快就忘了审题。我们答题的目的是把我们会的知识以某种方式呈现出来,而不是求答题的速度快慢。所以对审题问题要高度重视。告诉自己审题审题再审题。

  2、加强大题的思路分析,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进行前伸后延。进行有跨度、有联系、有对应的综合复习,采用形象视图、逆向思维等方式,查缺补漏,重点内容仍然作为重点复习。课上现场让学生翻书答题,每节课至少做一道大题。老师巡视,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共性的问题统一强调,这样学生就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做到有针对性的弥补和改善。对做过的同类的习题进行整理总结。在总结中升华提高。

  3、计划好复习的步骤,按照步骤一步步将学过的知识作系统的回顾,都有助于在自己的能力和现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因此不必紧张焦躁,应该冷静地思考自己的弱点在哪里,针对弱点制定计划,有条不紊地加以实施,轻松备考,切忌东一头西一头乱撞,顾此失彼,乱了方寸,到头来事倍功半。“为什么”上多下功夫。要特别注意选择题的深度、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多角度、多层次、有跨度的问法,千万不要面面俱到,平均用力,那样会耗费大量时间却不得要领。

历史中考工作总结5

  提高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教学效率,需要学生与教师共同理解闭卷考试下初中历史的考试规律,立足初中历史闭卷下考试的规律,调整日常的强化训练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中考复习,解决新形势下中考复习时间短、任务重的重大难题。在复习中真正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展开对较为烦琐的历史真题的剖析,促进学生有条理地整理初中历史知识,而这就需要教师切实立足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渗透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真正发挥中考终结性评价的关键作用。

  一、闭卷考试下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教学的难题

  初中历史由开卷考试改为闭卷考试,给初中历史中考的复习教师带来了较大的难题,对于学生复习也带来了较大的考验。

  1、记忆较为烦琐的历史知识

  日常的历史教学本身就较为烦琐,史实的记忆也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挑战。闭卷考试下的初中历史中考复习课堂越来越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需要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投入大量的精力。真正将历史线索逐步整理,将教科书中的内容进行逐章的全面复习,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复习难度。考验学生对初中历史的记忆能力,需要学生与教师在复习课堂中投入较多的精力,在记忆的基础上充分掌握基本知识。

  2、适应考试练习题的变化

  闭卷考试下的历史中考内容会进行一定的改革,会更加偏向学生对历史知识与学习方法的掌握。应对闭卷考试,日常的练习题也会进行一定的改变,在强化训练中更加侧重闭卷考试,采取逻辑性较强的精选习题考验学生对历史重大事件及基本历史概念的记忆程度。同时也会精选关于历史基本知识的习题,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的了解程度,不仅考验学生对习题的适应能力,而且也考验了教师对于闭卷考试下中考习题选择的能力。

  二、闭卷考试下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教学策略分析

  了解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教学策略的更新,提高教师对于历史新考法的关注,真正立足教材强化学生对新考试的适应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对于基本历史概念的了解,提高自我的历史综合素养。

  1、夯实基础,加强史实记忆

  在第一轮的初中历史复习过程中,首先要立足闭卷考试下的第一重考验——历史事件,在日常生活中就要鼓励学生背诵课本中的知识点,并且通过高效的思维导图等方式将记忆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与梳理,同时也可以利用填空等形式将课文的主要内容整理成填空题,帮助学生通过练习填空的形式逐步理顺历史线索。其次,教师需要切实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不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要求学生记忆课本材料,应该以生动化的教学方式将历史沿革等逻辑关系讲析清楚,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将每一小节的内容,通过时间填空的形式检验学生对这单元线索及主要内容的了解,同时时间填空的方法也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史实,更有逻辑地记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过程,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曲折与人物的主要奉献,在日常训练中就可以采取闭卷的形式,提高学生对中考的适应程度,真正促进学生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单元的重要内容。

  2、理顺逻辑,掌握做题技巧

  闭卷考试下的初中历史中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教材内容而且考验学生对历史做题技巧的把握,仅仅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并不能发挥学生基本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精选逻辑性较强的习题,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历史思维的强化训练。习题的讲解也是分析学生难点的重要方面,真正将习题运用起来强化学生的历史逻辑,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做题技巧。

  3、联系时政,关注社会热点

  闭卷考试下的中考历史也更加考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需要教师真正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正确历史观,联系时政促进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真正发挥历史教学、培养学生重视历史的重要作用。以学习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联系当下的时政热点展开复习,以社会事件的形式增强学生对我国外交成就的理解。

  三、总结

  关注闭卷考试下初中历史中考的复习策略,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强化训练、基础知识背诵等方式考验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断调整教学方法,真正结合当下时政,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复习效果。

历史中考工作总结6

  一、基本情况

  考试时间20xx、6、2科目历史

  班级九年级考试人数35任课教师王晓春

  二、成绩分析

  分数段统计:

  50—40

  39—30

  29—20

  19—10

  10分以下

  15人

  14人

  3人

  3人

  0人

  等级统计:

  特优线40及格线30

  特优人数15人及格人数29人

  高分线37

  高分人数19

  三、试卷分析

  题号、题型(主观题、客观题)、主要考查内容、学生掌握情况、学生做答情况、得分情况

  试卷考查得是初中历史内容,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全面。从总体上看,这张试卷学生考得一般。其原因有二点:(1)学生对题意理解不透彻,以至于无从下手。(2)有一部分选择题比较难,不容易做正确。在以后的教学中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试卷的总体评价

  命题方向(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难易程度、考查知识点、书写量等。

  重点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体现学习和运用两者并重。书写适中。

  五、试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无

历史中考工作总结7

  在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历史学习基本能力,根据学生现有的历史学习能力确定初中历史复习策略,让复习真正建立在学生历史学习能力提高的基础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和其他学生形成积极互动,提高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以便能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紧扣复习重点

  1、紧扣学生已经具备的历史学习能力确定复习策略

  初中历史的复习过程,是让学生有效参与师生互动,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复习。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梳理历史知识,掌握不同层次的历史知识的运用方法,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答各种历史问题。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首先就需要在不同的复习进程中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让每一次复习都能够环环相扣,跟学生现有的历史学习能力有效融合在一起。教师要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精选习题,拔高学生创新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如在复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的时候,教师首先就要确定学生已经掌握的本章教学内容,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知识树的形式将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展示出来。在知识树的构建中,教师要让学生整合每一部分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然后在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在研讨学生已经掌握的历史内容的基础上,确定教学重点。

  2、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涉及面广,时间紧迫,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并不容易。教师在确定复习策略的时候要将学生历史能力的提升放在首位。初中历史的中考是开卷考试,越是开卷考试的科目学生学习能力的运用就需要的更多,教师要把握学生能力的提升策略,精选习题,抓好学生反馈,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如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突出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创新,让学生不要拘泥于固定的形式进行复习,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参与,让学生首先确定自己已经具备的历史知识,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和教学大纲要求的历史学习能力相比较,确定自己的上升空间。教师要整合不同层次的历史能力的不同,开展中考复习策略研讨,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研讨过程中,思考自身复习策略。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在每一堂课的参与度,让学生在明考点、夯基础、突主干、成系统的复习专题教学模式中进行复习。

  二、多媒体辅助历史中考复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1、多媒体辅助历史中考复习的优势

  初中历史知识点比较繁杂,如果仅凭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很难让学生系统了解教学内容。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参与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历史教研组要抓好集体备课,搞好集体教研,凸显团队合作,由集体共同研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夯实历史复习重点。如在“世界近代史”的复习过程中,教研组要做好组内教研,加强复习专题研讨,将历史专题复习运用集体教研的形式对学习专题进行高水平、深研究,然后再将研究的结果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同时,教师要研究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能够在历史复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世界近代史中的知识点,并学会运用已经具备的能力解决历史问题。

  2、通过多媒体课件更好地让学生展示复习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具备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展示历史复习的重点难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知识体系的研讨中来,让学生讨论在答题时的注意事项,在教学中出现的易混点、易错点、遗漏点,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教师在学生需要拷贝多媒体课件的时候,要积极鼓励学生将多媒体课件拷贝到家中进行自主复习,更好地完成对历史知识体系中重点难点的掌握。

  三、重视教材,重视基础,以教材为基础,以时政为依托

  1、重视教材,重视基础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复习经验交流,研讨命题经验。教师要重视教材知识体系,重视基础知识的整合,从知识点、考点思考复习重点,让学生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好地了解如何利用手中的复习资料做好复习,如何通过自己的综合能力解答历史问题。教师要摒弃学生认为开卷考试不用复习的观点,要让学生懂得历史命题考查范围广、综合性强,要将能力放在首位,通过对教材内容知识点的复习,针对学生的识图、读表、分析理解、归纳总结等能力的提升向学生出示复习重点。

  2、以教材为基础,以时政为依托

  教师在进行中考复习的时候,要关注中考历史命题的角度,解读各届中考历史命题特点,在重视教材的基础上,不断以时政为依托,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角度去分析时政热点。从命题看复习,可以让学生远离题海,回归教材。教师要帮助学生以教材为本,选好复习指导用书,做好知识移栽。在课堂复习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识记课本的提纲和要领,对教师在课堂上补充的新知识点,要记录在教材的醒目位置,便于考场上能够随时翻看到。在不同的复习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教师共同整理历史线索,在这个基础上背诵基本知识点,然后运用简单的历史材料进行简单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重点引起学生对重大事件、历史概念的注意。当学生在思考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精讲多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运用历史学习能力做各类历史问题的练习。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教师要做好纵横比较,让学生在构建知识网络的基础上,以单元复习为主,采用构建知识树的形式,以点带面,侧重历史细节以及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的思考。

  四、合作学习,在共同学习中思考历史复习方法

  1、合作学习中提升能力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的过程中,严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复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中考复习中,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存在自身复习的薄弱环节,而团队合作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对知识的整合能力,熟悉中考题型,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尽可能地减少失分现象。同时教师要严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与答题习惯,尽可能减少失分的现象。在合作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合作小组的指导,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加强应考的薄弱环节,学“活”历史,“活”学历史,加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如在复习“世界近代史”的时候,可以同时复习“中国近代史”,通过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加强对世界历史事件的认识,学会分析历史问题。

  2、加强材料题的训练

  在材料题的复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要让学生先分析问题,再阅读材料,同时紧密结合教材所学内容,运用所学到的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在总结答案的时候要条理清晰、言简意赅,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热点、焦点问题。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教师要以生为本,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进行复习。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能力进行知识迁移的训练,提升学生利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完成历史的中考。

历史中考工作总结8

  一、本学期教研工作基本情况:

  教研工作究其主旨就是教学研讨工作,其目的在于用集体的智慧高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用集体的智慧打造团结和谐的教研团队,用集体的智慧共同成长起来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校历史教研组与学校发展目标相切合,积极推进以自主学习,合作育人,活动育人为主要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原来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以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把课堂变成学生幸福的乐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当然这与全组老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现就本学年的教研工作做一总结。

  二、确立本学期工作重心:

  根据教育教学规律,以市局教育教学精神为依据,以学校的教学管理理念为依托。

  三、改进措施及成绩:

  (一)积极贯彻上级、学校教育工作精神。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基本做到了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上讲台,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上好每节课。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的世界历史知识。

  (二)继续推进课堂改革,积极实践。我校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已初具规模,成效卓著,在此基础上,学校力主继续深化,历史教研组积极响应,本组成员在学校的高效课堂赛课活动中,积极准备,勇于实践。

  (三)加强教研组的教学研究,“精”制导学案。有“本”可参,有“案”可寻。一份好的导学案不仅能够引领学生高效自主学习,对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学期,教研组的各备课组员都能以高度负责精神,积极参与集体备课,不限时,不限地,随时随地作研讨,做到自觉、合作、有效。共同制作导学案,做到精备、精练、精讲、精评。认真备好每节课。不但备教材、备教法,而且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拟定合理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及内容进行精心的安排,认真编写好师生共用的讲学稿。在每一课上课前,认真备齐相关的教学资料、地图、教具等,都做到了“有备而来”,课后及时对该课进行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四)加强教研组的教学理论学习,积极参与上级的教学技能比赛,教学设计比赛。

  (五)加强备课组的备课研讨工作,以备课组为龙头带动教研组整体教学工作。历史教学容量大,时间紧,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这一直是个值得思考的主题。为此,历史备课组在改革教学模式的前提下,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经常性地讨论,研究阶段性课堂学习重点,做到教学要有针对性,学生的学习才能有目的性。思想要永远走在工作的前面,老师的工作要永远走在学生的前面,考试的准备要永远走在中考的前面,我相信,只要有心,我们都是无愧于老师这一称号!

  四、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一年的课堂教学改革中,虽然卓有成效,但仍然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所以课改还要继续进行,永远没有最好的一节课,只有更好的一节课。

  (二)教研组的各位成员之间的默契性还要进一步磨合与加强。

  (三)教学教学的各种工作上升到理论研究的高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五、总结:

  群策群力,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也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教研组建设势在必行。

【历史中考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历史中考备考计划12-19

中考语文的历史典故05-25

【精选】历史中考备考计划10-22

历史中考备考计划06-09

中考历史复习计划02-07

历史中考备考计划【合集】07-07

[热]历史中考备考计划07-12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范文10-21

历史中考备考计划(精华)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