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时间:2024-10-25 16:51:48 心理学 我要投稿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1

  儿童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法和心理状态的学问。它涵盖了从儿童的出生到青少年时期的教育过程,涉及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儿童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其中,儿童认知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核心,因为这是儿童智力、情感和社交发展的重要基础。此外,家庭教育也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需要通过正确的沟通和引导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实际案例,这些案例使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儿童教育的实际操作和实施效果。例如,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学习困难,他的父母通过心理咨询和家庭治疗,帮助孩子克服了学习障碍,最终使孩子在学业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这个案例让我认识到,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成长的动力。

  总体来说,这本书是一本很好的儿童教育指南,它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孩子的发展。然而,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2

  在阅读《儿童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和深入人心的话题所吸引。这本书不仅提供了我对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全新理解,也为我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和视角,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模式。

  这本书主要探讨了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手段来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书中详细阐述了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变化,以及如何根据这些变化来调整教育方法。

  我特别欣赏书中的一项研究,即关于儿童在面对挫折时的心理反应。这项研究表明,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可以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应对挫折的方式,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这对我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启示,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儿童在面对挫折时的心理需求。

  同时,我也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兴趣、需求和潜力。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这本书为我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让我意识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而不是一刀切的教育方法。

  总的来说,《儿童教育心理学》这本书为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儿童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模式。我相信,这本书将成为我在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指南。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3

  我近期阅读了一本名为《儿童教育心理学》的书籍,这本书由一位知名的心理学家所著,旨在为教育者、家长和教师提供有关儿童心理学的实用指南。这本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教育并非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要理解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和成长规律。作者强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发展速度和方式各不相同。因此,教育者需要关注每个孩子的个性和潜力,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书中详细介绍了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发展,以及如何应对不同发展阶段中的挑战。例如,在婴儿期,孩子们需要通过感知、探索和尝试来学习,因此教育者应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他们需要更多的自主权和责任感,教育者应关注他们的情绪调节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许多实际应用策略,如积极强化、同理心培养、同伴关系管理等。这些策略对于教育者来说非常实用,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孩子们的需求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我特别喜欢书中提到的“心理营养”,即教育者应给予孩子们关爱、支持和鼓励,就像给予他们身体上的营养一样,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总的来说,《儿童教育心理学》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来促进他们的成长。我强烈推荐所有教育者都阅读这本书,它将为您的儿童教育工作带来新的启示和帮助。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4

  1、什么是“坏孩子”?

  “他们之所以不想上学,是因为他们追求优越的心理非但没有成功转化为学校的要求,反而对学校的要求有所抗拒。”

  “追求优越”是每一个孩子共同的内心追求,“好孩子”就是那些追求优越的心理符合了学校的要求的孩子,“坏孩子”则是那些不能适应学校的规范,转而通过其他方面(运动、违纪等)来满足追求优越心理的孩子。

  因此,学校的多样性,特色化发展满足不同孩子追求优越的心理就显得非常重要,既要有“好孩子”的学校,也需要“坏孩子”的学校。

  2、学校为谁培育学生?

  “学校必须明白,它是在为社会而不是为自己培育学生。”

  “学校不是为自己培育学生”,这句话很值得校长和老师们思考。

  如果一个学校是为了社会培养人,学校就会思考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怎样培养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人。学校为自己培养人,就会抢生源,就会市场化。

  衡水中学这大幅的宣传墙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抢生源,是为了学校自己的发展。如果它说是为了社会培养人,那恐怕是一个笑话。我们国内的大部分学校都是为了学校自己培育学生,有几个是为了社会培养人?

  3、“懒惰的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

  “人们越是责备一个懒惰的孩子,就越是正中他的下怀。因为不停地责骂转移了人们对他能力问题的注意。“

  阿德勒对孩子的懒惰心理分析的非常深刻,”懒惰“真的是一种不错的心理状态。

  一个”懒惰的孩子“和一个”勤奋的孩子“学习成绩都很好,你会对懒惰的孩子说:“假如你再勤奋一点,一定会取得比现在还好的成绩。”而面对勤奋的孩子,你觉得获得这样的成绩是应该的,甚至会觉得他已经尽了全力,没有潜力了。

  同样,一个”懒惰的孩子“和一个“勤奋的孩子”学习成绩都很差,你会对懒惰的孩子说:“假如你不这么懒惰,你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勤奋的孩子,你觉得努力了还学不好,一定是能力不够,甚至会觉得他笨。

  所以,在对优越感的追求上,懒惰的孩子是大赢家,不管怎样,都是勤奋的孩子吃亏。

  4、尊重儿童有多重要?

  “在有些场合,对于孩子来说,说话是多余的。”

  在对儿童的.尊重方面,我们确实做得还远远不够。

  当儿童在津津有味得跟大人讲话的时候,大人会有意无意的忽视掉儿童,要么根本没有发现儿童在讲话,要么假装在听,儿童讲的什么根本不在意,次数多了,时间长了,儿童就会感觉到自己说话是多余的,就不再跟大人讲话了。

  还有一种对儿童的不尊重的表现是对儿童的溺爱,“儿童需要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优越感的追求”,因此儿童总是试图表达自己的愿望,溺爱的家长在儿童表达自己的愿望之前,他们就猜到并满足了儿童的要求,久而久之,溺爱的孩子也会感觉到“说话是多余的”,溺爱延缓了儿童的发展,长此以往,这样的儿童也懒得跟大人讲话了。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5

  儿童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学科,对于教育者来说,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和成长过程非常重要。我最近读了一本名为《儿童教育心理学》的书,这本书是由一位知名的心理学家所著,旨在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心理和行为,从而更好地引导和教育他们。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儿童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这本书涵盖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发展和个性发展等。作者通过生动的例子和理论阐述,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儿童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

  在这本书中,我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作者详细地介绍了儿童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认知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特点和表现。通过了解这些阶段,教育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儿童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

  此外,我还学到了如何通过情感发展来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情感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至关重要。教育者可以通过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培养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等方式来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儿童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它不仅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还可以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指导方法和策略,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儿童的心理需求和成长过程,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6

  《儿童教育心理学》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尔弗雷·阿德勒的教学理论,全世界教师和家长的必读书。

  这本书提到了小学生的一个重要表现,那就是情感表现。小学生年龄小,情绪变化明显。喜怒哀乐常表现在脸上,不稳定,情绪容易转化。自控能力差,意志力弱,遇到困难容易退缩。我们通常说上帝的脸就像孩子的脸,这充分表明孩子的情绪很容易改变。刚和别人吵架,哭得很厉害,不知道为什么又笑了。儿童模仿能力强,容易接受他人的影响。然而,他们区分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差。因此,他们容易接受积极和消极的影响。现在是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学生接受不良影响的`机会也很多。虽然学生在学校接受了正式的教育,但他们可以从社会上看到与教师不同的行为。例如,老师说他们不能乱扔垃圾,但有些人仍然扔垃圾;老师教我们学会把座位给车里的老人,但很多人仍然视而不见。这时,他们的心理自然会想:为什么教师教育不同?这是因为他们不会客观地看待世界和人性。然而,在他们看来,教师仍然有很高的声望,根据这些特点,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与孩子建立密切的关系,更多的鼓励,更少的批评;耐心细致,良好的诱导,树立榜样,严格要求;避免要求太高、太紧迫、简单和粗糙。

  综上所述,《儿童教育心理学》揭示了各种因素如何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如何从儿童心理和成长环境的各个方面培养人格健全的儿童,是全世界教师和家长的必读书目。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7

  儿童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心理学分支,它涵盖了儿童各个阶段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这门学科的目标是帮助教育者了解儿童的学习方式、发展阶段和心理需求,以便更好地引导和教育他们。下面是我对一本儿童教育心理学书籍的读书笔记。

  我读的是《儿童心理学与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南》(作者:珍妮弗·库里)这本书,它是一本详细介绍儿童各个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以及教育者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来促进儿童发展的书籍。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挑战。例如,书中提到儿童在婴儿期和幼儿期时,他们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社交技能都在不断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学习新技能、探索新环境、建立新关系。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如学习困难、行为问题等。

  教育者需要了解这些挑战和困难,以便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儿童。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实用的教育策略,如正面强化、积极关注、个性化教学等,教育者可以应用这些策略来促进儿童的'发展和成长。

  此外,这本书还强调了家庭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关系等因素都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育者需要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总之,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儿童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以及教育者如何应用心理学知识来引导和教育他们。我相信这些知识将对我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有很大的帮助。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8

  这两个孩子差别太大了,以至于弟弟不得不生活在压抑中,认为自己不如哥哥能干,远没有哥哥有价值。他可能经常从妈妈嘴里听到这些评价,而哥哥经常叫他傻瓜或者白痴。摆在我们眼前的结果是:他认为自己活得不如别人有价值。生活似乎也印证了他的想法:他的同学看不起他并对他百般嘲笑,他的作业错漏百出,他认为自己缺乏专注力。任何一个困难都足以把他吓倒,结果教师还时不时说他不该进入这个班级或者学校。难怪最终男孩会相信自己不可能走出困境,他深信别人对他的看法是正确的。如果一个孩子灰心到对未来都失去了信心,这真的非常可悲。——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

  1、“我们应该努力给孩子更多的勇气和信心,教导他们不要将困难视为不可逾越的障碍,而是将它们视为需要面对和克服的问题,以此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或者教师不要因为遇到问题就轻易泄气。我们不能因为付出的努力没有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就变得绝望,不能因为孩子垂头丧气、缺乏兴趣或者极端被动就断言孩子注定失败,也不能让自己被天赋早注定的遗传论所影响。个体心理学认为,我们应该努力给孩子更多的勇气和信心,教导他们不要将困难视为不可逾越的障碍,而是将它们视为需要面对和克服的问题,以此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努力不一定有收获,但是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足以补偿我们的缺憾。下面就是一个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案例。

  2、“他很懒惰,并以此引起别人的关注,他抱怨自己难以集中注意力,也不能专心听讲”。

  这是一个12岁的男孩,就读于小学6年级。他的成绩很差,但他毫不在乎。他有着非常不幸的过去,因为患有佝偻病,他到了3岁才会走路。快到4岁时,他才会说很少的话。到了4岁,他的母亲带他去看心理医生,但心理医生认为康复的希望很渺茫。他的母亲并不相信,她将孩子放到一家儿童心理辅导中心,但孩子并没有取得多少进步。男孩在6岁时开始了学校生活。在入学的头两年,他在家里接受了额外的辅导,所以他可以通过学校的考试。他还设法完成了3年级和4年级的学业。

  这个男孩在学校的表现是这样的:他很懒惰,并以此引起别人的关注,他抱怨自己难以集中注意力,也不能专心听讲。他与同学相处不融洽,经常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他总是显得自己比别人弱一点。在这么多的同学中,他只有一个朋友,他非常喜欢这个朋友,两人有时会一起去散步。他觉得其他孩子都很讨人厌,无法和他们建立关系。教师抱怨他的算术不好,也不擅长写作,尽管如此,教师还是相信他可以在学习上获得与其他人一样的成就。

  3、“最大的可能是这位哥哥已经训练自己在课堂上就完成大部分的学习,他能够专心听讲,在学校就把看到和听到的内容都消化并记在脑海里”。

  根据男孩过去的经历和他现在的能力发展,很明显男孩接受的治疗并没有基于正确的诊断。这是一个有强烈自卑感的孩子,简而言之就是他有自卑情结。男孩有个哥哥,各方面都很不错。他父母甚至宣称他哥哥不用学习都可以考进高中。如果父母喜欢夸耀自己的孩子不需要学习就有好成绩,那么他们的孩子也会这么吹嘘。但毫无疑问,不学习是不可能学到东西的,最大的可能是这位哥哥已经训练自己在课堂上就完成大部分的学习,他能够专心听讲,在学校就把看到和听到的内容都消化并记在脑海里。而那些在学校没有专心学习的孩子就不得不在家里继续学习。

  4、“他深信别人对他的看法是正确的。如果一个孩子灰心到对未来都失去了信心,这真的非常可悲”。

  这两个孩子差别太大了,以至于弟弟不得不生活在压抑中,认为自己不如哥哥能干,远没有哥哥有价值。他可能经常从妈妈嘴里听到这些评价,而哥哥经常叫他傻瓜或者白痴。摆在我们眼前的结果是:他认为自己活得不如别人有价值。生活似乎也印证了他的想法:他的同学看不起他并对他百般嘲笑,他的作业错漏百出,他认为自己缺乏专注力。任何一个困难都足以把他吓倒,结果教师还时不时说他不该进入这个班级或者学校。难怪最终男孩会相信自己不可能走出困境,他深信别人对他的看法是正确的。如果一个孩子灰心到对未来都失去了信心,这真的非常可悲。

  5、“他总是试图重温过去,想回到比现在更弱、更小、更需要帮助的过去”。

  我们试图用愉快的方式和男孩开始聊天,在此过程中我们很容易看出男孩完全丧失了信心,不是因为他颤抖的身子和苍白的脸色,而是因为一个很值得关注的小细节。当我们问他多大时(我们知道他12岁),他回答:“11岁。”我们不应该将这样的回答看成偶然的口误,因为绝大多孩子都知道自己的确切年龄。这样的错误是有潜在原因的,有很多迹象帮助我们弄清楚这一点。结合他的回答,我们仔细回想儿童的各种经历,我们感觉他总是试图重温过去,想回到比现在更弱、更小、更需要帮助的过去。

  6、“男孩想留在过去,如果可能的话,他希望时光倒转”。

  根据分析结果,我们可以重构男孩的人格系统。他没有像同龄人一样完成既定的任务并获得正常的发展,反而在行为上表现得不如别人,难以与别人进行竞争,他心里似乎也是这么想的。把自己年龄说小的举动正好体现了他感觉落后于人的心理状态。虽然他回答“11岁”,但实际上他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可能连5岁的孩子都不如。他非常确信自己能力不如人,以至于他试图使自己所有的行为都符合这种假想的落后。

  他白天仍会尿裤子,无法自如控制自己的大小便。如果儿童相信或希望自己仍然是婴儿,这些症状就会出现。这证实了我们的分析:男孩想留在过去,如果可能的话,他希望时光倒转。

  7、“男孩不喜欢上学,因为他与同学难以和谐相处,感觉处处受压抑,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干不了,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喜欢上学的”。

  男孩家里有位保姆,她在男孩出生前就已经来到这个家庭。她对男孩充满了爱心,只要有可能,她就取代男孩母亲的位置,充当男孩的后盾。我们就此可以得出进一步的结论:男孩的生活被照料得很好。我们还知道他早上不喜欢早起,他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从床上起来,他的`父母向我们描述这一情境时浑身上下透露着嫌弃。我们的结论是男孩不喜欢上学,因为他与同学难以和谐相处,感觉处处受压抑,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干不了,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喜欢上学的。

  然而他的保姆却说他很想上学,因为当他生病的时候也会提出想上学的请求。其实这和我们的结论并不矛盾,真正要弄清楚的是“这位保姆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答案很简单也很有意思。当男孩生病的时候反而提出上学的要求,是因为他很清楚他的保姆会说:“你不能上学,因为你生病了。”然而保姆并没有弄清楚这似是而非的矛盾,也不知道该怎样对待男孩的言行。诸多事实表明这位保姆其实没有真正理解男孩的内心想法。

  8、“拿(偷)钱买糖是极其幼稚的行为,只有控制不了糖果诱惑和自己行为的小孩子才会这么做”。

  男孩被送来咨询的直接原因是发生了另一件事。他从保姆那里拿钱去买糖。这再次说明他的行为像个小孩子,因为拿钱买糖是极其幼稚的行为,只有控制不了糖果诱惑和自己行为的小孩子才会这么做。男孩通过这种行为向家人表达:“你要好好照顾我,否则我会调皮捣蛋的。”因为他对自己缺乏信心,他会制造各种状况使得人们围着他转。如果我们将他在家里和学校的情况进行对比,就能明显看出差异。他可以在家里让大家都围着他转,但是在学校,人们不可能像家人一样围着他转,所以他的策略在学校没有取得成效。

  9、“他总是以悲观消极的眼光看待事物,在事情没开始前就接受了失败”。

  我们已经清楚男孩行为的原因,问题是如何才能纠正他的行为?在男孩来咨询之前,人们都认为他是一个发展缓慢、落后于人的孩子,实际上他并非如此。只要他重获自信,他完全可以像正常的同龄人一样完成各项任务。然而他总是以悲观消极的眼光看待事物,在事情没开始前就接受了失败。他用各种行为表达自己的自信不足,教师的评语也证实了这一点:“不能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不好、散漫、缺乏交际能力等。”他的信心不足显而易见,几乎明眼人都能觉察出来。外界环境也不利于他的自信心发展,要改变他对自己的看法非常困难。

  10、“儿童早期的职业梦想体现了他们稚嫩的价值观”。

  在填写了个体心理学调查问卷之后,我们开始这个案例的正式咨询。除了男孩本人,其他相关人员都会分别被邀请过来参与谈话。首先是他的母亲,她早已对男孩放弃了希望,只是希望他可以继续生活,最终可以找点事情谋生。其次是他的哥哥,他非常看不起自己的弟弟。

  “你长大后想做什么?”面对这个问题,这男孩自然没有什么想法。但这有点不寻常,当即将步入成人阶段的孩子确实不知道自己以后想做什么时,这确实很值得探究。当然,儿童长大以后一般不会真的从事他们小时候选择的职业,但没有关系,只要他们心里有想法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引自己的行为。儿童早期的职业梦想体现了他们稚嫩的价值观,例如有些儿童会渴望成为司机、守门员、售票员,或者其他自己听过、见过的职业。如果儿童缺乏一个肉眼可见的目标,我们可以怀疑他缺乏放眼未来的志向,沉湎过去,也就是说他想逃避未来以及与未来相关的问题。

  11、“他只想要走回头路,想要变得弱小,而且只想依赖别人”。

  这看似与个体心理学的基本论断相矛盾。因为我们曾说过儿童具有追求卓越的特性,我们一直在证明每个孩子都想展现自己,想变得比别人强大,想有所作为。但我们面前突然出现了这样一个截然相反的孩子,他只想要走回头路,想要变得弱小,而且只想依赖别人,我们该如何解释这个案例的情况呢?心理活动并不简单,它的发展背景错综复杂。如果希望从复杂的案例中得出简单的结论,我们很容易犯错误。因为这些复杂的情况具有一定的欺骗性,我们需要进行辩证的分析,才会发现与表面事实截然相反的真相。例如,男孩的行为在倒退,因为这样,他才感觉自己最强大、最安全。可见,除非我们了解事情的全貌,否则似是而非的情况很容易使人产生错觉。

  12、“遇到任何需要用优点和能力证明自己的情况,他都避之”。

  实际上这类孩子也追求卓越,只是他们的方式比较荒谬。当他们还是很弱小、很无助的婴儿时,外界对他们没有任何要求,这段时光是有史以来他们感觉最强大、最有权力的日子。这个男孩对自己完全没有信心,担心自己什么也干不了,这样的孩子无法面对对他有所要求的真实世界,也无法面对对他有所期待的未来。所以遇到任何需要用优点和能力证明自己的情况,他都避之。久而久之,他可应对的情境所剩无几,只剩下极其受限的几项活动,而这些活动对他几乎没有任何要求。他也追求卓越,追求他人的认可,但是这些追求只剩下很小一部分,跟需要依赖他人的小婴儿所追求的认可差不多。

  13、“如果人们对心理学持有偏见,那么它能起的作用非常有限”。

  参与谈话的人员很多:男孩的教师、母亲、哥哥、父亲及我们的同事。一连串的会议工作量很大,如果我们可以得到教师的帮助,那会节省很多工作量。这并非不可能,但也不容易。因为很多教师仍然墨守成规,惯用旧的方法和理念,认为心理测验太荒谬。不少教师害怕心理测试会限制他们的工作方式,甚至对他们的工作横加干涉。事实并非如此,心理学不是一门可以立马上手的科学,我们必须进行潜心研究和实践。然而,如果人们对心理学持有偏见,那么它能起的作用非常有限。

  要接受新知识,开放宽容很重要。尤其对于教师来说,对新的心理学观点保持开放的态度是很明智的,虽然这种新观点似乎与我们一直秉持的观点相悖,但长期来说会有利于儿童的教育。在这一案例中,我们没有权利直截了当地否定教师对男孩的评价。情况很棘手,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14、“除了让孩子脱离困境,我们别无他法,也就是说只能让男孩转学,这样谁都不会受到伤害”。

  根据我们的经验,除了让孩子脱离困境,我们别无他法,也就是说只能让男孩转学,这样谁都不会受到伤害。几乎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至少男孩卸下了肩上的重担,他可以进入全新的环境重新开始。在新学校,他可以努力不让别人对他形成坏印象,不要让自己再被别人轻视。具体操作不太容易,但总体来说家庭环境的支持很重要。此外,每个个案的处理方式都有所不同,但如果有一帮精通个体心理学的教师可以用理解的眼光看待个案,并且在学校里对他们进行帮助,这样的个案处理起来会容易很多。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08-15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精选12篇)12-06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02-02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07-22

《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读书笔记01-11

《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读书笔记【精选】03-25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13篇02-02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经典5篇】07-22

《心理学》读书笔记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