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七夕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4篇
七夕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1
由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后世文人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最早的要数《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众多的叠词构成优美的意境,朗朗上口。
唐代杜牧写有《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在七夕的月光下,与萤火虫嬉闹,听牛郎织女的故事,是很多的人的童年记忆。
唐代林杰写有《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短短的诗句写出了七夕乞巧的快乐,和当时的盛况空前。
故事中的.七夕文化浓,活动中的七夕趣味多,诗词中的七夕意境美。
七夕将至,别只知道情人节,和孩子一起感受传统文化之美,共享亲子之乐,让美好的习俗源远流长,同涨知识,爸爸妈妈赶快行动起来吧!
七夕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2
七夕来源
传说,始祖女娲娘娘在造万物时,第七日造出了人,所以”七”是一个非常吉利的数字。
而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物也都和”七”关,人有七窍,音乐有七个音符,天上有七仙女等,《黄帝内经》中更是将”七”定为女子的生命之数。
且古人认为,两个数字重合的日子都非常吉祥,例如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九月九等,而七月七的祭拜活动发生在晚间(古称”夕”),所以,起名”七夕”。
七夕必备——牛郎织女的故事
相传,织女是王母身边的一位仙女,她美丽聪明、心灵手巧;而牛郎则是人间的一位普普通通的放牛郎。善良的牛郎因受通了灵的.老牛点拨,无意中留下来凡间嬉戏的织女,两人一见钟情,结为了夫妇,婚后育有一双儿女。
但奈何仙凡有别,织女被狠心的王母带走了,牛郎披上老牛死后留下的牛皮,用担子挑上一双儿女奋力飞往天庭追赶。就要追上之际,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挥,昔日清浅的银河霎时间变得浊浪滔天,将牛郎织女隔在银河两边。
后来,虽然织女拼命求情,王母也只是允许他们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但幸运的是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鹊桥,让牛郎织女得以在天河上相会。
七夕晒书
七夕前后,气温酷热,雨水渐少,因此民谚有”七夕到,太阳高,晒书晾衣好”的说法。
关于晒书,曹操有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司马懿日益位高权重,这让曹操感觉深受威胁,而司马懿也深知这一点儿,为求自保,便装疯病躲在家里。但曹操还是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暗中探查。
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实在没有忍住,偷偷在家中晒书。曹操听到报告,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刻收押。司马懿没有想到装了这么久,却被一个习俗暴露,只得乖乖遵命回朝。
七夕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3
七夕节的由来
七夕始于古代,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
七夕节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是由星宿崇拜衍生而来的。
七夕节也是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祭拜“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晚举行,故名“七夕”。
后来,因为“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故事,它成为爱情的象征,被认为是中国最浪漫的传统节日,在当代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意义。
有关七夕节的传说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个跟着哥嫂过生活的孤儿,既聪明又勤快,可嫂嫂仍嫌弃他,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大家都叫他牛郎。几年后,哥嫂和牛郎分了家,狠心的嫂嫂只给他一间破茅房、一头老牛。从此,牛郎白天放牛、砍柴,晚上就和老牛同睡在那间破茅房内。一天,牛郎赶牛走进了一片陌生的树林,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牛郎见到九个仙女驾着祥云落在河的草地上,然后脱去五彩霓裳,跳进清澈见底的河水里,牛郎盯着一个最年轻最美丽的仙女看入了神,这时老牛突然说话了:“她是天上的织女,只要拿走五彩霓裳,她就会做你的妻子。”牛郎悄悄地沿着树从,悄悄拿走了织女的五彩霓裳。天近午时,其他仙女纷纷穿起五彩霓裳,驾着祥云而去。唯独找不到五彩霓裳的织女留下了。这时,牛郎从树后走出,请求织女做他的妻子。织女见牛郎忠厚老实,勤劳健壮,便脉脉含羞地点了点头。牛郎织女喜结良缘后,男耕女织,互敬互爱。两年后,织女生下一男一女。然而天帝闻知织女下嫁人间,勃然大怒。七月初七,王母奉旨带着天兵天将捉了织女。悲痛欲绝的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用萝筐挑着儿女追上天去。眼看追上了,王母拔下金簪一划,牛郎脚下立刻出现一条波涛汹涌的天河。肝肠寸断的织女和肩挑儿女的牛郎,一个在河东一个在河西,遥望对泣。哭声感动了喜鹊,霎时无数的喜鹊飞向天河,搭起一座鹊桥,牛郎织女终于可以在鹊桥上相会了。王母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的七月初七在桥上相会一次。
七夕节源于哪个朝代
七夕节的乞巧习俗,始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7月7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
七夕节的历史由来
早在中国古代就有着源远流长的星象文化,古人从很早之前就已经在探索宇宙之中所包含的奥秘。古代的人们不仅将天空规划的秩序有家,同时还将星宿和地面区域进行了对应的分化。在汉代的时候,七夕意味着妇女向织女星乞巧智慧之意。因此被称为乞巧。在古代之时,七夕节与牛郎织女传说故事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奇巧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融合为一,因此每到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之时,女人就会祈求上天,能够让自己变得像织女一样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于是七夕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023七夕节有哪些传统的活动
1、拜织女
七夕节的风俗活动基本上都是女子们的事情,而且大都是年轻一些的女子喜欢做的事情。一般都是几个相处的很好的女孩子聚在一起,相约在七夕节那天相聚,一起做这些仪式。一般都是在七夕节月亮升起之后,就像是我们招呼自己的好友闺蜜在一起聚会一般,鲜花装点环境,桌子上什么酒啊茶啊水果啊之类,统统摆在桌子上。但有几类是必须要摆放的`,那就是所谓的“五子”,即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这五类,这五类算是一种祭品的,不可缺少。等到相约的一群人都到齐之后,点上香炉,面对织女星的位置,在心里默念自己的希望或者心事。这种仪式其实是女子们祈求织女保佑自己心想事成的一种美好希望吧。
2、拜魁星
在民间有传说,说是农历的七月初七日是天上的魁星生日。所以在这的那些学子们,或者家里有学子的家庭,就会祭拜魁星的,保佑自己学业有成、考运亨通,能够光宗耀祖有一个好的前程。
3、染指甲
这个风俗一直沿袭至今,一般在我们的西南一带有这样的七夕风俗。在七夕节的这天,年轻的女子们成群结队的在一起,用树的液浆用来兑水给自己洗头发,据说这样做能够永远保持年轻美丽,未婚女子这样做,能够尽早的找到自己中意的郎君。还会有一些花花草草的汁液,拿来染指甲,可以自己给自己染指甲,也可以相互的染。据说这种行为,是一种神秘的生育信仰。
4、洗发、接露水
这些习俗在我们国家的湖南以及江浙一带比较盛行,据说女子在七夕节这天洗头发,用的水都是银河里的圣水,这样织女神就能够包邮这些女子心想事成。另外在七夕节的早上,女子们还会用脸盘去接露水,据说在七夕节这天的露水,就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时彼此流下的眼泪,如果用来洗眼睛,会使眼睛明亮漂亮的。
5、结扎巧姑
这是流行的我们国家的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在七夕节这天的晚上,女子们要结扎穿着花衣的草人,俗称为巧姑。在这天晚上不但要供奉新鲜水果,还要把豆苗或者青葱剪下来,投入到手里捧着的一碗清水里,用来占卜巧拙之命。有些地区还会举行剪窗花之类比赛谁的手巧的活动,是女子们非常热衷的。
七夕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4
验巧——穿针与投针
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这天晚上,大家会在月光下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也有的地方是用彩线穿七根银针,谁先穿完,将来就能成为巧手女。
投针验巧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盛行的七夕节俗。把河水、井水混在一起倒入面盆,露天过夜,太阳暴晒,表面就会依稀生成薄膜。然后,到中午或下午,参加验巧的女孩子就各自投小针浮在水面,慢慢观察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如锥,花型好看就说明手巧。
应巧——喜蛛结网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
但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看是否结网、唐朝则要比网的'稀密程度,宋朝则看网的圆正,后世多遵从唐俗。
食巧——巧果和种生
七夕吃什么?答:巧食。
在七夕这天,女孩子会比赛谁做的糕点更精致,称为——巧食,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也有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称为”花瓜”,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有的地方还有一种园艺乞巧方式——”种生”,在节前将绿豆、小豆、豌豆等放在器皿中浸水,待生芽数寸后,于七夕”以红蓝彩缕束之”,祈求得子得福,同时也让大家品评,看谁的巧芽长得茁壮,谁就得巧。
【七夕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相关文章:
七夕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10-10
2023年七夕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10-01
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05-12
除夕的来历和传说05-27
春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10-22
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2篇01-26
七夕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10-18
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10-10
重阳节的来历故事及传说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