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合集)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Caps lock键的使用。逐步掌握功能键的作用。
教学内容:
Caps lock键的使用及键盘操作综合训练
教学准备:
1、调试每台计算机
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
3、由各组组长带队有秩序地进电脑室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上节课,我们练习了鼠标的`操作。同学们的学得怎么样呢?
生:还可以。
师:那我们这节课来学习一下键盘上的功能键的使用。好吗?
生:好。
二、新授
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功能键,它是Caps lock键。英文26个字母有大小写之分,Caps lock键的作用就是控制键入的字母,是大写还是小写。
师:我们还是先去问问世纪博士,好吗?
生:好。(老师启动光碟,进入世纪博士“Caps lock键的使用”。)
师:看完这部影片后,现在,请大家观察键盘,动动手,填一填。
1.Caps lock键位于键盘( )位置。
2.按一下Caps lock键时,指示灯区的Caps lock灯亮时,键入字母则为( )字母,再按一下Caps lock键,该灯灭,键入字母则为( )字母。
三、请跟我练(略)
四、趣味训练
1.选择一种打字练习软件进行训练。
2.利用配套光盘中的“键上行”软件进行训练。
五、想一想
1.Caps lock键起何作用?请把上课的内容重复一遍。
2.各键的指法熟练了吗?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2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的资源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为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教师的教育方式提出的新要求,但是新课改实施了多年,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有效教学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信息技术如何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在一起呢?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分析
1.教师缺乏主动应用的积极性
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初期,对信息技术手段充满兴趣,但经过一段实践之后感觉用信息技术手段是一种负担,渐渐失去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兴趣。教师在应用理念上有误区,开始认为在教学中用了就比不用强,用的多就比用的少强,现在认为不用最好,于是教师们还是选择了自己最熟悉最方便的教学方式。
2.教师欠缺应有的整合能力
有的教师课件用得过多、过滥,有用没用都要演,课件播放满堂灌。有的课件用得没有重点,一味追求课件的精美度和娱乐性,使课件的播放冲淡了教学的重点,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有的课件用得不适时机,学生正在思考,教师就急于展示课件,造成了课件的展示过程代替了学生的思维过程,这样的应用不但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而造成了课堂的低效甚至是负效。
3.教师缺少有效的操作方法
教师对信息技术整合感到无从下手,是先考虑教学需要还是考虑现有课件呢?备课时先备什么,后备什么,不是很清楚。教师对在教学中信息技术用于什么课型,什么环节,用什么媒体,用到什么程度还没有明确的认识和有效的方法。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有效策略
1.备课
(1)分析教材。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体裁广泛、内容丰富,要探索学科教学内容的规律就应该把教材内容进行分类,探索学科内在的逻辑关系。阅读课文可以按体裁分类,也可以按教学内容的字、词、句、段、篇、章分类。如,每个学年在备课时可以依据“全册备课――单元备课――典型备课”的思路来进行备课。
首先,要通读教材、理解新课程标准,从整体把握教材的教学目的,然后把教材按不同体例进行分类,建立教材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其次,进行单元备课明确本章节在全册中的地位和作用。再次,选择典型课例,通过对典型课例的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教学策略、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规律。
(2)了解学生。探索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着力于学生的自身发展。在备课时要研究学生的认知心理和知识基础。小学生的认知大多数是从直接经验中获取的,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采取,生动、直观的学具、图片和影像进行形象思维训练,随着年级的升高慢慢由形象思维训练向抽象思维训练过度。研究学生的认知基础,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才能把未知转化为己知,把不会转化为会,把不能转化为能,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3)了解媒体。了解媒体功能,根据媒体功能进行系统分类。我们可以把现行的媒体根据它们的功能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静态媒体,一类是动态媒体,静态媒体又分为单一功能媒体和多功能媒体,例如单一功能媒体中有板书、挂图等,多功能媒体包括标本、模型等。动态媒体可分为手动媒体和自动媒体,例如手动媒体包括FLASH动画!老式幻灯片等;自动媒体包括电影、唱片、磁带等。不同的媒体有其不同的功能,在不同的教学任务中要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走出媒体应用过多、过滥的误区,使教学效果更为突出。
2.上课
(1)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环节的整合。新课导入不但预示着一节课的开始,它更能预示着一节课的成败。恰当的导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情绪高涨进入角色,愉快接受新知识,而且还能把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而与文本相应的视频,音乐,图片穿插在导入环节本身就是培养兴趣的有效手段,有效的使用,更能将学生带入文本角色,易化学习过程。有效的导入将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效果,甚至将影响学生一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信息技术,作为新生的教学手段,以其独有的新奇性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新授环节的整合。新授环节是教学中的重点环节,它承载着新鲜的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不例外。根据常规的小学语文教学法,新授环节是对课文整体的把握,再细化到具体的品词析句的过程,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教学方法为教师讲授,学生探究,小组学习等。可当学生遇到一篇离生活实际较远的陌生文章时,老师的讲解再生动,学生听起来也只是字面。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显得无力了,因为他们没有人了解或看到这一事物或景色。不能用原有生活经验带动学生阅读学习的时候,信息技术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陌生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经验。
(3)信息技术在巩固训练环节的整合。小学语文学科是学习祖国语言的应用学科,是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本领的应用学科,为了达到应用,必须通过严格的训练。训练是语文学科教学的特质,巧妙设计巩固训练环节不可小视。传统的教学中,巩固环节真可谓是做到了听、说、读、写。教师不厌其烦的带领学生读,逼迫学生听,一本本的抄写,背诵,还要让学生来说说做以检查"这是应试教学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真正能力的提高没有达到,信息技术的到来又一次地改变了这一现状。
(4)信息技术在拓展延伸环节的整合。在唱好课堂教学重头戏的基础上,由此及彼,灵活运用,拓展能力,沟通生活,培养语文素养,是很重要的。如果说课本的教学是学生基础积累的过程的话,那么拓展与应用则是语文教学的升华。拓展延伸的知识高于文本知识,但却与文本密不可分"对文本的拓展延伸正是以文本知识为基础的升华,是文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沟通桥梁,同时,合理的拓展过程也是学生迁移练习,进一步探索语文知识的启蒙教师。
总之,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发挥网络教学优势,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学习能力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合理地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使小学语文学习活动更加情境化、多样化、综合化,来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3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为了有效地达成这一目标,本研究尝试“合作型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模式,其特点是:教师通过设计教学任务,巧妙地将要讲授的知识蕴含于任务之中,采用异质分组,组织学生通过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要对任务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研究问题解决的方案,最后经过实践达到最终目标。该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该模式的运用对于学生的创造能力、求异思维、探索发现精神、与学习伙伴的合作共处能力的培养也非常有益,可使学生获得更高的学业成绩的同时提升信息素养。
一 教学设计过程
合作型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操作如下:
1 分析学习者特征,对学生进行分组
实施合作型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模式,对学生的组织是一个重要环节。任务设计时要符合学生特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特点。首先由学生自愿结合组合,在此基础上教师调控,建构合理的学习团体。学习团体可以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集体力量,形成集中学习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发掘利用隐性的学习资源,促进整体认知水平的提高。学习团体的组织包括两种:
一是课堂上相对固定的学习团体。将学生以4人左右为单位分成若干小组。组与组之间大体上要搭配平衡,要控制好小组成员的变量,如学习成绩、知能结构、认知能力、认知方式及性格特点等,做到优势互补、利于合作、相互强化。在教学时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强调小组学习,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其他同学那里受到启发,学会倾听。
二是合作解决问题的相对松散的学习团体。为解决某些问题形成临时的团体,此类团体相对自由灵活,根据任务情况,由多个学生和小团体组成。
2 学习内容分析与任务设计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再以软件或知识点作为线索,而是根据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的经验背景,将教学内容融入具体可操作的任务中,串联知识模块,组成课堂教学的内容。在这里,任务的确定,任务的完成,对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成为教学的中心环节。
教师将学体目标分解为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小任务”,把“小任务”植入具体“大任务”,然后交给学生。通过“总――分――总”的思路来实现总的培养目标。
3 明确目标,形成共同的学习愿景
我们采用“六要素素养观”,即信息素养由知识、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评价调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六个部分组成。在编写教案时我们注意将教材内容按照这六个维度进行梳理,进而将它们与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合起来。
信息素养中知识包括符号、概念、事实,能建立信息技术基本符号与其代表的意义和功能之间的联系;能描述与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基本概念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相似概念之间的共性与差异、关键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描述和举例说明有关事实的特点和联系。信息素养中技能是指对技术设备及相应软件的基本操作,借此以实现对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管理等基本功能。
信息素养中方法是能描述和理解信息技术的共性和规律,善于发掘技术应用的价值,适应、把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并成为推动者,能够将信息技术能力迁移于后继的学习,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信息素养中问题的解决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定方案、解决问题。具有问题意识和洞察力,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能够确定问题的结构化程度,最后能确定信息需求,制定计划和方案,达到实施并完成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信息素养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包括身心健康、信息意识、作品欣赏和行为规范,能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学习愿景是指发自学生内心的意愿,是学生心中或脑海中所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学生如果没有自己的愿景,他们所能做的就仅仅是附和老师的安排,结果只是顺从;只有学生发自内心的意愿,才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我们提倡的“共同的学习愿景”是指在合作学习小组中,作为学生们心中一股被他人感召的力量呈现。在小组成员中,愿景在刚开始时可能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小组合作中被一个想法、行动或者问题所激发,逐渐发展成为感召一群人的力量,这时愿景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学生们把它看成是具体存在的,有必要为之付出的信仰。共同的学习愿景是同学们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出来的“共鸣”、“共振”,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可以促使具体的学习行为的发生。
4 教学情景的设计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新内容。
在信息技术课的“任务”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同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发挥教师语言艺术的魅力,循循善诱地给学生营造出一个与技术相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得“情景”超越可见的影像表达,更在学生的心理上造就一个和谐的“情景”。
5学习方法设计与指导
注意向学生浸润“目标”和“合作”的观念,学生知道做什么,以个人自主学习和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这一阶段主要特点是学生自主管理,充分发挥各研究小组及小组成员的主体作用,尽可能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的角色将更多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转换。
很多学生学习依赖性很强,把学习本身当作外在的任务。教师就要改变学生这种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根据任务,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地寻求知识。教师一定要不断地用任务引导学生自学,同时根据班上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分层教学,设计具有一定梯度的教学任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懂学会。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一个导向作用,帮助学生完成任务。这样的教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有兴趣。
6 学习评价
学生完成任务之后,进入小组汇报阶段。由小组成员对所习得的知识进行提炼,与其它小组的学生和老师进行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的结果进行点评,并给出指导性意见,主题一定是对学生们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逐步树立自尊与自信,改善以往受挫折后形成的失败者的心态,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注意多褒奖、少贬低,以激发学生进行下一轮学习的兴趣。最后可以要求学生写学习反思,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强化学习体验。
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及分析
1 合作型任务驱动的教学案例设计在《信息技术基础》中的应用案例
搜索技巧――关注我国的南海诸岛
(1)教材与学生分析
该教学内容为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节选内容――搜索技巧。
该内容为以后学生在网上获取有效信息打下基础。在以前计算机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网络搜索技能和搜索技巧。高一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网络,那么在网上如何获取有效、关键的信息就变得尤为重要。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因特网搜索引擎的搜索技巧
难点:关键词组合搜索技巧
(4)教学资源:多媒体网络教室
(5)设计思路
学生在掌握搜索技巧的同时获取有效的信息,这一活动始终与良好和科学的思想方法、行为习惯相伴随,以不同的搜索技巧来获取信息。考虑到课堂时间及设备所限,相关的实践操作采取变通的方式。
(6)主要教学过程
内容导入:
学生在上节课中已经学习了搜索引擎的基本知识并进行了初步的上机实践操作。本节课将通过探讨与南海诸岛相关的几个主题来体验一下搜索技巧。
教学环节一
采用分组合作(每4人为一组),主题是关注我国的南海诸岛。
任务一:有关我国南海诸岛的热点问题。
过程:利用搜索引擎来进行单个关键词搜索。各组选择一个搜索引擎,筛选多个相关的关键词,进行多轮的单个关键词搜索后再来比较搜索结果,在此基础上分析如何选择关键词才能有更高的效率。
小组讨论汇总搜索的结果,列出本组筛选出的目前有关我国南海诸岛的主要议题,完成表1。
各组向全班公布本组确定的有关南海诸岛的议题,看看相互之间有什么差异。同时每个组也要向全班交流一下本组所选搜索引擎的特点,选择关键词的经验。
全班在老师的指导下归纳确定关键词的经验,并确定有关南海诸岛的有效关键词,完成表2。
教学环节二
任务二:我国南海诸岛的基本情况。
过程:进行多关键词搜索。各组仍然使用原有的搜索引擎进行多关键词检索,检索到的目标要尽可能列出一张详尽的表格,来说明我国南海诸岛的情况(地理位置、组成、面积、相关海洋资源、行使情况)。
小组形成和完善该表格。小组在形成表格时要讨论进行多关键词检索的经验。(可以考虑多关键词的个数,每个关键词的长度,关键词之间的有效组合,应该防止的无效检索有哪些等。
总结单个关键词与多关键词各自的搜索技巧。
分配后续任务:
各组拟订有关南海诸岛的一个主题进行深入调研,形成一份本组的行动纲领。综合使用各种可能的搜索手段,要求使用不同种类的搜索引擎。借鉴全班的搜索经验,对于全文搜索引擎,目录索引搜索引擎,国内的和国外的著名搜索引擎都要尝试使用和比较,并积极在各网站搜索帮助的协助下,进一步使用关键词之间的各种逻辑运算进行高级检索并全面总结检索经验。
2 教学案例的效果分析
本教案在江苏省淮安市北京路中学高一(15)班进行了具体的实践,这个班共有56人,在课前将学生4人一组进行了分组,一共是14组。
为了了解合作型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模式在《信息技术基础》实践中的效果,笔者进行了调查,包括:一是查看学生上课完成表格的情况;二是了解学生对这种教学设计模式的态度;三是了解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其行为如何;四是了解所采用的教学设计其实践的效果。
调查的结果如下:
(1)学生上课完成表格的情况
表1与表2的完成情况较好,有80%多的小组能完成任务,表3任务的完成率接近80%,而表4有一半的小组没有完成。结果见表5。
(2)学生对该教学设计模式的态度
对于问题“你是否喜欢通过分组协作来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活动”时,近90%的学生表示喜欢。结果见表6。在问及“对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学习的模式是否感兴趣”时,也有高达98%的学生兴趣浓厚,喜欢利用网上资源。结果见表7。
当被问到“你认为合作型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模式优势有哪些”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方便快捷”、“便于信息搜集、整理”等。调查结果如表8所示。
当被问到“你认为合作型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模式劣势有哪些”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伤害眼睛”、“信息整理不方便”等。调查结果如表9所示。
(3)在该教学环境中的行为
在问到学生是否愿意和同组人共同完成任务并交流时,有60%的学生表示愿意交流,结果见表10。说明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已逐步培养起协作与交流的能力。
在问及到“你是否喜欢当小组的组织者和发言者”时,只有35%的学生喜欢,结果见表11。说明学生还是不愿意在大部分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意见,只喜欢在只有几个人小团体里表现自己。
在问到“当小组完成任务时遇到困难,你是否愿意老师的帮助”,90%的学生表示要老师进行提点与指导。结果见表12。
(4)利用该教学设计模式的效果
在这次调查中,有93%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结果见表13.96%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他们对相关知识的拓展,结果见表14.80%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结果见表15。
在对“采用合作型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其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调查时,32%的学生选择了“学到了信息技术知识”,然而96%的学生认为这种模式对帮助他们学习成绩的上升意义不大。结果如表16。
三 总结与反思
通过对合作型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实施和教学效果的分析,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1 成功的学习体验比获得知识更重要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对于学生来说意义重大,极大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继续学习愿望。利用信息技术,把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材料保存起来,让学生互相传阅,互相学习,这比教师在课堂上讲效果要好的多得多,而且学生在无形中也得到了锻炼。
2 团队精神和创新合作能力只能在实践中获得
学生被组成各合作小组,一起完成任务,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任务,而且大家可以相互解释、相互指正、相互补充、相互完善,是锻炼团队精神的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合作型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模式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的机会。
3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
这种教学模式一改以往教师一言堂的模式,转变教师的角色,使教师成为有意义问题的设计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情景创设的策划者、学生学习过程的辅导者。此角色非常重要,稍有疏忽,便会使得该模式在操作阶段失败,前功尽弃。
4 需要注意的问题
(1)信息技术课程都要用到网络,而学生上网都有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但在某些时候,这有碍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这个问题需要教师在设计过程中给予关注。
(2)由于任务内容丰富有趣,可能会导致学生对其表层形式发生兴趣,而忽略要真正掌握的规律性。因此在目标分析时候,要巧妙的将各类目标镶嵌与学习活动之中,并在学习指导中适时暗示。
(3)在合作完成任务时,如果教师引导适当,则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课时利用率较高,学生之间的交流比较积极,教师也可以和学生有更多的互动,但要注意防止学生的两极分化:少部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大部分学生的冷漠处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练掌握网页文字、图片的插入和格式设置,能根据创意制作内容较为丰富的个人网站首页;进一步掌握网页制作软件的表格、字幕等功能。
2、过程与方法:任务驱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网站规划,参考教科书,以探究的方式掌握知识与技能,实现网站其他页面的制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小组协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1、根据网站规划,独立设计网站的各子页面;
2、学习FrontPage20xx制作网页的技巧:字幕、表格、图片阴影。
【教学难点】:
1、字幕的设计和表格的使用;
2、文本和图片格式的更多设置。
【教学准备】:
大屏幕投影、多媒体网络教室、相关图片及文档素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已经在FrontPage中制作出了网站的首页,但一个网站一般都有许多页,(展示两个例子)大家看,除首页外,其它各页面都有些什么特点?
(有滚动字幕、有图片,有排列整齐的表格等)
教师引入:在一个网站中,除首页外,还应当有更多的子页面详细表达各栏目的具体内容,这些页面一般比首页内容简练,但也可以加入一些滚动字幕,绘制表格以便排列图片和数据等。这节课我们就在FrontPage中试试这些功能。
二、新课教学
任务一:制作第一个子页面,并添上滚动字幕
1、学生探究:用以上节课学过的方法,根据自己的网站规划,新建一个空白网页,输入标题正文,再添加图片等使页面内容丰富。
2、教师提示学生,在插入菜单中,有“组件”子菜单,请大家试用其中的“字幕”功能,看看它有什么用途。
3、小组内交流试探结果,教师选两名学生通过网络广播(或大屏幕)示范插入滚动文字的.步骤和效果。
4、保存网页,提醒学生要用英文字为文件命名。
教师提醒学生要记住关闭已编辑并保存的网页。
任务二:制作其他子网页,根据需要插入表格
1、师:有时候,我们需要将文字或图片按行列排整齐,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插入一个表格(展示“卡通动物欣赏”网页实例),然后在表格内输入文字或者插入图片,这样就很容易排列整齐了。
你的哪一个网页需要使用表格呢?试试看,根据在word中学过的方法,参考课本“吃在四川”子网页的设计方法,为自己的网页也插入一个表格,再向单元格里添加文字或图片。
2、学生上机操作,新建一个空白网页,输入本页应有的标题及正文文字,然后插入一个表格,并在表格内插入图片,将图片大小调至合适大小。小组内交流:插入表格时,你是怎样设置表格参数的,为什么这样做?能改变单元格的大小和背景效果吗?你是怎样找到动态图片的?又是怎样把它们的尺寸设置成一样的呢?3、讨论后,学生继续操作,并保存新制作的网页。然后制作自己所规划网站的其他子网页。
任务三:进一步美化各网页。
师:为了使我们的网页更漂亮,我们可采用改变背景、使用动画或滚动字幕,改变文字或图片的格式等方法美化网页。多数功能都可以通过“格式”工具栏或“插入——组件”菜单来实现。
综合实践:
1、选择漂亮的图片作为子网页的背景。
2、尝试利用格式菜单,为网页的文本加上边框。
3、从网上找一些与网页内容相关的gif动画,插入到自己的网页中。
4、为图片加上凹凸或冲蚀效果。谈谈探究学习的收获:以上效果你实现了哪几种?你是怎样做的?四、拓展练习
运用所学的表格布局技巧,制作一个“可爱的卡通形象”网页,要求网页内有多个卡通形象,每个卡通的大小一致,并在页面上方添加一行滚动文字“卡通乐园欢迎你!”。
五、展示与小结:
同学们已经基本完成了自己的网站各页,并且还进行了美化,请大家把自己的收获展示给小组同学吧。(小组同学之间互评已完成的网页)
同学们已经发现表格的妙用了,它不仅可以让我们将表格数据整齐排列,还可以用来规划网页布局,将各网页元素摆放到合适的位置,是网页规范化设计的常用途径。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九年级(下)第4节《算法与顺序、选择结构程序》一、《算法与流程图》
教学内容:
知识与技能:(1)了解编制程序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2)了解算法概念,了解流程图(3)会用流程图设计和描述算法。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学习常用的程序流程图符号中了解流程图,在小组合作绘制“计算商品金额”流程图中加强对算法的理解,学习用流程图设计和描述算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用流程图设计和描述算法。
教学难点:会用流程图设计和描述算法。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学习法、评价交流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编制程序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了设计“我的计算器”程序界面,并为它编写代码,之后又为编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那么,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交流一下,编制程序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是怎么的呢?
生: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学会合作。)
2、师:组织、引导学生在全班范围内交流编制程序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首先分析与确定实际问题中各种数据间的关系,然后设计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再使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达到最终解决问题之目的。在程序设计中,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称为算法。)
生:在全班范围内交流。
(设计意图:共享成果。)
二、用自然语言描述“计算商品金额”的步骤
1、师:提出任务:在第1课的巩固练习中,我们曾经绘制过一个“计算商品金额”程序的界面,商店规定:如果顾客购买某一种金额超过20元,超过部分可以享受九五折优惠。下面我们设计一个计算顾客购买商品后实际应支付多少钱的算法。
生:学生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2、师:下面先让我们来设想一下,怎样解决?
提问:以下每一步提问做什么,诱导学生按日常逻辑思维思考回答。
第一、首先要确定这种商品的单价和购买这种商品的'数量。
第二、计算顾客所购买商品的金额,即单价和数量的乘积。
第三、判断顾客所购买商品的金额是否超过20元
第三、如果是,则超过部分按照九五折计算。如果不是,不享受优惠,仍旧按照单价和数量的乘积付款。
第四、计算得到最后的应付款 X*1.5*(0.8),给出最后应付款值。
2、师:提问:好,同学们都做得很好,思路都很清晰,其实上面的描述我们还可以简化一下。
第1步:输入商品的单价和顾客购买商品的数量,并分别送入变量X和Y中。
第2步:计算的,并将其送入变量Z。
第3步:判断Z的值是否大于20,若Z>20,执行第4步;否则,执行第5步。
第4步:计算表达式 20+(Z-20)*0.95 的值,并将计算结果再送入变量Z。
第5步:显示顾客实际应支付的金额Z。
第6步:结束计算。
三、常用的程序流程图符号
1、师:用文字叙述描述算法比较繁且不直观,人们又想出了一种用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用流程图设计和描述算法直观形象,便于理清思路,易于理解。课本P39表4.1列出了国际上通用的绘制流程图的符号及其含义,请同学们自主学习。
2、观察表4.1,了解常用的程序流程图名称、符号、意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3、师生学习常用的程序流程图符号
四、绘制“计算商品金额”流程图
2、师:结合表4.1,对上述用自然语言叙述的计算商品金额的算法绘制流程图。
生:操作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试试看
1、师:同学们已会根据实际情况绘制流程图,我们比一比看哪位同学又快又好地完成课本P40的“试试看”。(设计一个算法并画出流程图,找出并显示任意3个数中的最大数。)
生:明确要完成的操作要求。
2、生:操作
师:巡视并发现操作又快又好的同学
3、操作快且好的学生展示作品,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基础上进行这样挑战性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他们体味成功的快乐。)
六、师生总结
七、课外拓展
给课本P52“巩固练习”第3题绘制流程图。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课外学习空间,同时,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6
本课标题
网络信息检索
所需课时
1
总序第
4
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通过主题目录检索网络信息的方法; 掌握通过搜索引擎检索网络信息的方法;了解搜索引擎。
教学重点
搜索引擎的使用
教学难点
逻辑运算符的使用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问答法、演示法、讨论法等
【 教学过程 】
教学设计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题目的
重点/难点/关键点
通过主题目录能找到需要的信息吗?
掌握主题目录检索信息的基本方法。
使用主题目录进行检索的关键是找到正确的路线。
主题目录是如何管理因特网资源列表的?
了解主题目录对因特网资源列表的管理方式。
找到网站登录网页需要有一定的`耐心。
如何在因特网上找到更多的信息?
知道什么是搜索引擎。
重点是了解搜索引擎相比主题目录的优势。
哪个搜索引擎是比较优秀的网络信息搜索工具?
了解搜索引擎的评价标准。
检索质量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指标需要认真把握。
全文检索技术有什么重要作用?
了解全文检索技术的作用和基本原理。
运用双引号是用好全文检索技术的关键。
搜索引擎与主题目录的网络资源列表管理方式有何不同?
了解搜索引擎和主题目录检索信息的工作原理。
理解网络信息蜘蛛、机器人的作用是关键。
如何利用搜索引擎有效地检索信息?
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减号的用法在不同搜索引擎中各有不同。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因特网上的资源都是存放在各种服务器上的,我们只有通过URL才能访问服务器上的信息。你能马上告诉我某一个网站的网址或某一个文件的URL吗?
说明信息检索对我们利用因特网资源的重要性,引入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教学内容:
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学习任务单下传给每位同学。
1、设问:通过主题目录能找到需要的信息吗?
活动:参照教材例子,每位同学通过新浪或雅虎网站主题目录查找感兴趣的内容。交流:临座同学相互交流一下活动的结果。
2、设问:主题目录是如何管理因特网资源列表的?
活动:以两人为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一个网站的登录。
讨论:安排一名同学汇报一下网站登录的注意事项。
3、设问:如何在因特网上找到更多的信息?
活动:使用搜索功能查找前面活动中需要查找的内容。
讨论: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搜索引擎的作用和优势。
4、设问:哪个搜索引擎是比较优秀的网络信息搜索工具?
活动:分组学习,各个小组的成员用同一个关键词在不同的搜索引擎中进行检索,并记录有关数据。
交流:各组同学对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哪个搜索引擎较为优秀。
5、设问:全文检索技术有什么重要作用?
活动:对使用双引号和不使用双引号作为关键词这两种情况分别进行检索。
交流:分小组讨论加双引号的作用,以及全文检索技术的原理。
6、设问:搜索引擎与主题目录的网络资源列表管理方式有何不同?
活动:分小组活动,根据有关资料,了解搜索引擎与主题目录的异同。
交流:汇总各个小组的方法,共同归纳搜索引擎与主题目录的异同。
7、设问:如何利用搜索引擎更有效地检索信息?
活动:参照教材实践体验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关键词中的空格和减号运算符的操作。
交流:各小组分别汇报活动情况,共同探究规律。
评价:每位同学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价标准,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记录在附录中的有关表格中。
(评价标准可以参考教师用书的有关内容)
8、自学: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搜索引擎”的有关知识,并进行实际操作,体验搜索引擎的作用,了解基本原理。
三、小结。
活动:在“学习任务单”上填写通过学习产生的疑惑和新的想法。
交流:学生间交流新的想法,相互帮助解答疑惑。
四、作业:完成教材《练一练》
高一信息技术教学设计4
本课标题
信息资源的下载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从网上下载图片、网页的方法。2、学会如何将每一网页中的其中一段文字拷贝到自己的文件中。
教学重点
掌握怎样快速地下载网页中的各种信息资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正确的下载信息资源的操作技巧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协同学习
【教学过程】
一、提出的任务。
利用计算机展现黄河上游大面积植被破坏的画面和洪涝灾害给人们带来灾难的画面,然后以《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为题建立一个电子作品,来教育周围的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从任务中分析出本节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目标。
1.怎样从网站上下载与黄河有关的图片;
2.如何从网站上下载一些自己想要的黄河现状的文字资料;
三.自主探索、协同学习,共同达到学习目标。
1、 自主探索
让学生各自结合教材上的内容,操作计算机,先自己学习,然后同位之间,小组之间共同讨论,把以上问题初步解决,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要注意二个问题:一是一定要结合教材上的内容,二是边看书边操作,对一些不明白的地方作好标记。
2、 协同学习 加深理解
第一步:请同位同学互相讨论一下你自己的收获,看还有哪些不清楚的问题。
第二步:请以小组为单位,先由组长收集每小组的同学提出的问题,看能解决的就把它解决,解决不了请问老师或其它小组的同学。(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请教)。
第三步:请每小组的.同学先自己在组内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最后由组长整理好你小组的学习情况,准备向全班汇报。
3、 汇报交流 深化提高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学习收获和碰到的问题。
四、利用知识,完成任务
上网查找资料并下载到自己的计算机上,然后经过自己的简单的处理、组合制作自己的作品,但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在下载资料之前,先要确定自己要制作的作品主题;二是从网上要有目的的下载资料,不能把一些无用的信息也保存到自己的计算机上,那样会占用自己计算机的宝贵资源;三是在制作自己的作品时,一定要对下载的信息筛选后再进行组合,看谁能又快又好的制作出一份关于保护黄河的漂亮的电子作品,可以是板报形式,也可以是幻灯片形式,同学们快快动手吧!
五、评价交流 突出目标
将部分同学的成果展示在大屏幕上,并对其进行评价(分学生的评价和老师的总结)
六、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大家自己的努力,已经掌握了如何迅速的查到自己想要的网址,并能够独立地从网上下载各类资料,包括图片、文字、文件等,大部分的同学还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自己保存的信息进行简单处理、组合,制作出基本满意的电子作品,课后老师要求大家还要再上网去找更多的引起黄河变化原因的资料,争取制作出更加漂亮、合理的倡议书,争取早日通过网络发送到各级环保组织,老师也非常愿意通过你的呼唤,能够给人类以启迪,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7
这是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第三册(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中心编),第一课《文件的查找与创建快捷方式》的内容,本教学为1课时,这是平时的随堂课。我所担任的信息技术课上,由于班级人数远远超过计算机的数量,在这里基本上两个人共用一台机器。五年级已经学习了一年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对他们来说信息技术课是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学生对本节课上所提出的创建快捷方式的操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教师只需在课堂上让会操作的学生稍加示范就可以了。
教学设计:
本课内容分三部,一是文件的查找,二是创建快捷方式,三是更改“快捷方式”图标,这三点都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其中第二部分学会创建快捷方式,学习内容是:例:在桌面上创建“Winword。exe”的快捷方式,也是本课的重点。在教学中,重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探索,并交流探索成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展开竞赛活动,体会合作与竞争的快乐,让学生在课堂评价以及整个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用竞赛的方式推动和激励小组成员的互帮互助,让先完成任务的学生帮助操作有困难的学生。上课时,我设计了一个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活动,给学生10分钟自主探究,最后给5分钟进行小组内的讨论。以下片断是在讨论结束后在课堂上出现的.。
案例描述:
师:时间已经差不多了,请各位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生:(学生回到座位。)
师:刚才无论是在自己探索还是在小组讨论上,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很投入。那么接下来的时间,就是考察我们每个小组的成果的时候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好!我再强调一下我们的考察方式。我将按照顺序,从A组到E组,E组结束后,如果还有其他方法的,我们再从A组开始。好,下面先请我们A组推荐一位同学。
生:(A组代表)单击开始菜单,指向程序,指向word,拖动到桌面上就可以了。
师:(心中想,这只是把菜单中的快捷方式拖到了桌面上,只是快捷方式的移动。)这是我们A组代表的方法,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其他组的学生)他用的这种方法不对,这样在开始菜单里就没有了。
师:(故意装作不知)真的吗?请你来给我们检查一下。
生:(学生示范)
师:果然,原来在菜单里的那个word快捷方式没有了。它到哪里去了呢?
生:被A组的同学移到桌面上了。
师:看来,我们每组的代表同学要获得全班同学的肯定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是极具挑战性的。所以接下来的各组同学千万要注意自己的操作和语言。下面有请B组。
……
生:(E组代表)首先通过开始菜单中的搜索文件和文件夹,找到word的源程序Winword,然后剪切Winword,再回到桌面,右击粘贴,就完成了。
师:(心中想,这样是将源程序移动到了桌面上,学生应该会发现。)E组同学也完成了,再请其他的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其他组的学生甲)老师,这个不是快捷方式。
师:那你能告诉我们你的理由吗?
生:快捷方式的图标上有个箭头,这个没有。
师:很好,很不错,我们这个同学的观察力很强,他从图标上发现了判断是否是快捷方式的方法。
生:(其他组的学生乙)我知道,老师,这个是源程序,我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在桌面上创建快捷方式。
师:好,那就由你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吧。
生:(很快地删掉了E组代表剪切在桌面上的快捷方式,并且用另一种方式在桌面上建立了word的快捷方式。)
师:(心想,糟了,他都把源程序删了,连word都不能用了。)好,现在请你用你创建的快捷方式来打开word程序。
生:双击打开。(电脑上显示错误)老师,出错了。
师:真的有错误了,到底怎么回事啊?哪个同学来帮帮他?
生:(其他组的学生丙)肯定是快捷方式错了,我来。(重新建了一个快捷方式,仍旧出错)。
师:看来不行哦,还有其他同学来帮忙吗?
生:(其他组的学生丁)老师,我刚刚看到乙好像把E放在桌面上的Winword删了。我想可能不删它就可以了。(从回收站中还原,再次尝试打开,成功。)
师:这位同学很好。他能将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活用起来。我们说过Winword是word的源程序。如果源程序都没有了,程序当然就不能用了。不过,还好,我们的丙同学只是将源程序丢入了回收站,没有彻底删除,否则,我们的word就真的不能用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把程序的源程序放到桌面上,以免被人误删,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教学反思:
在上述的案例描述中,出现了两个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而且这两个动态资源的产生都是在学生探究操作之后。说明部分学生对“在桌面上创建快捷方式”这个题目还不够了解,还有部分学生无法区分快捷方式和源程序。原本让人头疼的意外错误,在老师和学生的耐心倾听和真诚期待中,竟然也带来意外的精彩。
新课程改革倡导课堂生成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生成了许多课前没有预料的情况。针对各种意外,如果我们置之不理或呵斥指责,只能使课堂成为一潭死水,学生的创造力被“抹杀”。源于学生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课堂上我们应该敏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意外,善于发现意外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表达的机会。上述片断中,一个是当学生使用拖动的方式将开始菜单中word的快捷方式放置到桌面上,这个教学的资源可以说是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能够考虑到的,不过也将它算在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中是因为不知道这个资源是否会出现,或者会在何时出现。另一个是当学生将word程序的源程序Winword剪切到桌面上,并在无意中将其删除,这样一系列的操作可以说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防不胜防的。如果说学生产生的第一个资源是错误的话,那么,这一个资源就是一个极大的错误了。错误的产生,不可避免地会对教师设想好的教学过程有所冲突,面对“错误”的问题,教师展开了师生、生生之间自然且智慧的对话,“水尝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始发灵光。”思维的激活、灵性的喷发源于对话的启迪、碰撞,只有深层次地对话才有闪光的生成。
在尝试和探究活动中,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并存。胡适说过:“自古成功在尝试,尝试成功自古无。”学生在尝试和探究中出现的错误,是极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也是课堂教学的生长点。教师善于抓住这些错误,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改变思路,重新探索,最后走向成功,这种教育的效果远远胜于直接告诉学生一个正确的结论。所以,我们不要怕学生在尝试中出错误,因为错误也可以成就课堂的精彩。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贺卡设计的基本要求;能制作图文并茂的贺卡。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制作贺卡,学会使用“页面设置”。
情感与价值观:在学习制作贺卡中,进一步培养学生感恩、审美等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制作图文并茂的贺卡;学生感恩、审美情趣的培养。
教学难点:图片和文字混排处理;学生感恩、审美情趣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教师:贺卡图片素材6张;贺卡文字6段。(将它们放在一个Word文件中。)
教学课件(找几张贺卡优秀贺卡制作成连续播放的幻灯片,并配上音乐)
学生:自己的.生活照片1张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师:老师这里有几张贺卡,我们一起来看。教师出示贺卡课件,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看这些贺卡有哪些用途?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设计贺卡。揭示课题,展示目标。
(二)教学新课
1贺卡的基本要求师:这些贺卡都有哪些相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归纳贺卡的基本元素:文字;图片;背景。
2在Word下制作图文并茂的贺卡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材第19-21的“在word下制作图文并茂的贺卡”
学习要求:理解制作贺卡的四步曲;
找出不理解的知识;
寻求小组同学的帮助;以小组为单位试一试做一张贺卡。
汇报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插入图片”“图片的叠放顺序”)请两个小组的代表演示汇报怎样制作的贺卡。
3探究活动:
(1)试一试:制作一张感恩卡请同学说说创意,自己表达的感情用的素材。
分别请几个学习小组的代表说说你们的创意设想。
(2)如果你还有更多更好的创意,你也可以用卡片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试试看吧。
学生试一试。
(三)教学反馈
学习评价:
1统计会制作贺卡的人数;
2教师点评制作较好的贺卡。
3学生互评制作贺卡的学习。
(四)课堂总结
制作贺卡的基本步骤和学习情况,以及贺卡的创意设计应该注意些什么。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9
一、教材说明:
武汉教科院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第10课《数学问题巧解答》
二、教学目标:
1、掌握INT取整函数的用法;
2、结合以前所学,实现INI取整函数的综合应用;
3、分层目标:(1)编程实现教材中的实例;(2)更多的综合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INT取整函数的用法。
难点:实现INI取整函数的综合应用。
四、教学准备:
教材中的三个实例程序。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问题导入(2分钟)
[教师活动]:复习上节课内容,演示取整的'功能。
[学生活动]:观察体验。
过程
师:前一课我们学习了PR和TYPE命令,也学会了怎样指挥小海龟来做数学题。今天老师要向小海龟提一个小问题,那就是“10/3=”,看它是怎样解答的。
(演示:(PR 10[/]3[=]10/3),观察返回结果。)
生:结果输出为10 / 3 = 3.33,小海龟将后面的数省略了,它只保留了2位小数。
师:如果连小数都不需要呢?只需要返回3,该怎样办?我们可以用INT取整函数来实现。
(演示:(PR 10[/]3[=] INT 10/3)),观察返回结果。
生:结果输出为10 / 3 = 3,小海龟将后面的数都省略了。
师:大家不要以为小海龟出错了,而是我们指令小海龟,故意去掉小数。这个取整的功能,很多地方可以利用。用好取整功能,可以让我们的程序实现很多不同的功能。
2、学习新知,感悟方法(20分钟)
[教师活动]:演示完整例子程序,逐句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活动]:实践例子程序。
过程
师:演示例子程序,观察效果。
生:测试不同的数。
……
师:观察完整的程序,逐句解释。
TO Z;主过程
MAKE “X READ;读第一个数给X
MAKE “Y READ;读第二个数给Y
MAKE “G :X;将第一个数放到G中
IF :Y<:X [MAKE “G :Y];如果第二个数小于第一个数,则将第二个数放到G中
ZS :X :Y :G;调用ZS过程
END
TO ZS :X :Y :G;子过程
IF AND :X/:G=INT :X/:G :Y/:G=INT :Y/:G [PR :G STOP];关键,用到取整功能,判断能否整除,如果都可以整除,则表示找到最大公约数,输出结果,结束程序。
ZS :X :Y :G-1;自身调用,让G减一。
END
(重点讲解关键语句,将之分解,逐一分析)
:X/:G=INT :X/:G;判断变量:X是否被:G整除
:Y/:G=INT :Y/:G;判断变量:Y是否被:G整除
AND;“并且”的意思,如果没有这句,则表示上面两个条件,有一个满足,就会使程序结束,显然是错误的。
PR :G;用到了前课的知识,输出显示变量:G,就是我们要找的最大公约数。
生:上机实践
……
3、自行探究,拓展运用(15分钟)
[教师活动]:鼓励并引导学生上机实践教材中第二和第三个实例程序。
[学生活动]:动手实践,感悟实例程序,体会取整函数的应用。
4、反馈展示,自我评价(3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优秀学生成果,引导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
[学生活动]:填写P54页评价表格。
[延伸拓展]:你还能想到更多的取整应用吗?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实践尝试。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0
一、本课说明
制作网站需要素材,素材从何而来?本课列举了获取素材的方法,详细介绍了从网上搜索图片、下载图片、保存图片的方法。旨在使学生养成分类保存资料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
(1)知道做任何复杂的事情,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2)知道制作硬件知识网站需要哪些素材;
(3)了解素材收集的方法,掌握最常用的方法。
2、技能性目标
利用因特网搜索图片、文字等资料,利用数码相机等工具获取资料。
3、情感性目标
认识做好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养成事前充分准备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知道需要收集哪些素材;
(2)利用因特网搜索图片、文字等材料;
2、教学难点
(1)知道需要收集哪些素材;
(2)利用因特网搜索图片、文字等材料。
四、教学准备
图片、视频、声音等素材。
五、教学过程
1、布置任务
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制作网站,没有素材是不行的,但是这些,但是好的、合适你网站的素材是需要你们自己去收集的,上一节课我们每一个小组都进行了分工了,这节课,就请各小组中的成员根据分工收集制作“电脑硬件知识的网站”的素材。在收集素材的同时,请你们别忘了填空,你每一步是怎么去做的。
2、自主学习
教师:老师也找了一些有关素材,已经分发到你们每个人的电脑的'D盘当中了,看看里面有没有合适你的素材。请你也把自己收集到的素材保存好,也可上传到教师机上,让别的同学共享你的资源吧!
学生根据分工,查找、搜索并处理素材。
老师指导帮助。
3、总结评价
请同学们说你收集了哪些素材,你是怎样去收集的?其他同学注意发言的同学的方法,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收获,在教材中的“评一评“中画上星星。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1
[教学目的与要求]
前面已经让机器人在仿真环境下(屏幕上)按我们的命令动了起来,这节课需要让同学自己设计、搭建机器人;使用LOGO语言或者ROBOLAB编程软件写出使机器人能在普通的地面或者桌面上动起来的程序;然后将程序下传给机器人,并进行测试和调试;最后让机器人按照我们的意愿运动。
[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整个机器人活动的流程:机器人的设计、搭建——程序设计——下传程序——调试程序——完成任务。
[教学难点]
1、掌握下传程序的步骤和方法;
2、克服小学生的焦躁心理,对调试工作要做好、做到位。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投影演示结合实践操作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准备]
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和具体内容]
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系统学习了机器人能“懂”的LOGO语言,也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了机器人,还通过虚拟平台与机器人进行了“对话”。那么大家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个机器人呢?又想不想让自己制作的机器人听你的话呢?(大家都回答“想”)那请同学们都跟着老师的思路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
一、设计、搭建机器人
目前教学使用的机器人有两种形式:
1、有固定外形的机器人,如通用机器人,其特点是:方便安装;
2、积木式机器人,如乐高机器人,其特点是:变化多端。
二、安装编程、管理软件
需要在计算机上安装机器人的'编程、管理平台,这些软件需要在机器人活动之前就安装在计算机上。
常使用的有:“通用机器人多语言教学系统(LOGO)”和“ROBOLAB图形化的编程软件”。
三、将机器人与计算机连接
要将计算机中编好的程序传送到机器人的“大脑”中,就必须在计算机与机器人之间建立联系,以便程序下传。
通用机器人有连接线,操作步骤如下(亲自演示):
第一,将机器人通讯电缆的一端插入计算机的串行口里;
第二,将通讯电缆的另一端与机器人的五线数据插头相连,注意两端的红色数据线相对。
乐高机器人则利用红外连接(拓展知识)。
四、下传程序(以通用机器人为例)
1、打开机器人电源开关。
2、单击工具栏的“连接机器人”按钮。
3、此时可以看到“LOGO语言下传过程名”窗口中已经有了正方形过程名“ZFX”。(如果不是,请输入过程名)
4、单击“确定”按钮,此时可看到“机器人通讯”窗口显示正常连接。如果显示未连接,请选择另一个串口试试。
5、单击“下传”按钮,机器人通讯窗口将显示下传进度,同时可以看到通讯电缆绿色指示灯变亮,表示数据正在传输。
6、程序下传成功后,在机器人通讯窗口中将显示“程序下传正确”和程序占用机器人“大脑”空间的百分比,此时单击“OK”按钮,完成程序下传。
五、程序的执行和调试
程序下传后,还需要让机器人执行,以测试机器人是否能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1、关闭机器人电源开关。
2、将机器人与通讯电缆分离。
3、找一个合适的场地,打开机器人电源开关,观察机器人的运动情况,看看机器人是否按你的要求“走”了一个正方形。
4、根据情况调整程序参数,再下传、执行,直至达到任务的要求。(如果有不准确的地方,就需要我们对其参数进行一些修改)
六、让机器人按我们的意愿运动
根据实际情况还要做以下修改:
1、调整移动系数;
2、调整转动系数;
3、加入等待时间。
七、探究活动
P87—P89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2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目标:
1、知道LOGO语言中的圆接近正三十六边形,了解圆和其它正多边形有所不同,必须求出每次走的步长。
2、掌握画圆时求出每次走的步长的方法,理解画圆时每次转10度、
3、知道使圆比较匀称,最好把repeat 36[fd 100x3、14/36 rt 10]写成repeat 36[rt 5 fd 100x3、14/36 rt 5]、
4、找到小海龟在正方形中的起点,指挥小海龟在正方形中画出规定的直径的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观察、分析问题。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LOGO语言的浓厚兴趣,通过小组合作自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探索研究的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掌握画圆时求每次走的步长的方法,理解画圆时每次转10度、
2、找到小海龟在正方形中的起点,指挥小海龟中在正方形中画出规定的直径的圆。
难点:
1、掌握画圆时求每次走的步长的方法,理解画圆时每次转10度、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教材分析:本课是武汉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五年信息技术下册教材内容的.第三课,是在上学期第九课学生初步了解了用重复命令画圆的方法基础上进行的。本课主要是用LOGO语言中的重复命令,指挥小海龟画出规定直径的圆 。
教法建议:上学期初步了解了画圆的方法,时间长了,学生容易忘记了画圆的方法,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用重复命令画直径为100步的圆,让所有学生回忆起画圆的命令,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命令:repeat 36[fd 100x3、14/36 rt 360/36],进一步让学生领会LOGO语言中圆接近正三十六边形,了解圆和其它正多边形有所不同,必须求出每次走的步长,掌握画圆时如何求出每次走的步长的方法,理解画圆为什么每次走10度,同时强调要想使圆比较匀称,最好把每次转的10度,改成前后各5度,即把repeat 36[fd 100x3、14/36 rt 360/36]改 成repeat 36[rt 5 fd 100x3、14/36 rt 5]。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和理解画圆的命令,让学生分别画出直径为80步、120步的圆,并写出命令。 在完全掌握和理解了画圆的方法后,知识再提高一个层次,学生同桌合作尝试画出12面的第一个图形。12面的图要求每个学生完成, 学生在画的时候很可能会出现圆不能像书上那样恰到好处的放在正方形中,要么大了,要么小了。书上的提示在正方形中画圆之前需要调整小海龟的角度。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方法不好,因为到底在画圆之前调多少度,才能恰到好处呢?书上没有具体的方法算出来,用不同的度数地去试又需要时间。只提示学生把repeat 36[fd 100x3、14/36 rt 10]写成repeat 36[rt 5 fd 100x3、14/36 rt 5], 不用在画圆之前调整小海龟的角度,也能恰到好处地把圆放在正方形中。16面的最后一个图,要求在完成了12面的图之后有剩余时间的同学完成、
[教学流程]
《大圆小圆说画就画》
授课教师:阳海燕
学科名称
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
课型与课时
新授课
第1课时
授课对象
五年级
课题
第4课《大圆小圆说画就画》
素
质
教
育
目
标
知识目标:
1、知道LOGO语言中的圆接近正三十六边形,了解圆和其它正多边形有所不同,必须求出每次走的步长。
2、掌握画圆时求每次走的步长的方法,理解画圆时每次转10度,
3、知道要想使圆比较匀称,最好把repeat 36[fd 100x3、14/36 rt 10]写成
repeat 36[rt 5 fd 100x3、14/36 rt 5]、
4、找到小海龟在正方形中的起点,指挥小海龟中在正方形中画出规定的直径的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观察、分析问题。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LOGO语言的浓厚兴趣,通过小组合作自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探索研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掌握画圆时如何求出每次走的步长的方法, 理解画圆时每次转10度、
2、找到小海龟在正方形中的起点,指挥小海龟在正方形中画出规定的直径的圆。
教学难点
1、掌握画圆时如何求出每次走的步长的方法, 理解画圆时每次转10度、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
教学资源
LOGO语言
教学
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
活动
设计思想
复习旧知
1、请同学们画一个直径为100步的圆、
2、请画出的同学说出命令、
3、教师板书:repeat 36[fd 100x3、14/36 rt 10]。
4、这节课我们将指挥小海龟画出规定直径的圆。揭示课题:大圆小圆说画就画。
1、学生画圆。
2、说出命令。
着眼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转化来进行。便于新授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迅速展开,并,提高新授的效率。
提出学习任务
多媒体出示下列问题:从刚才我们画圆的过程中,你知道圆接近于正几边形?每次的走的步长怎样算?为什么每次转的是10度?
明确任务找到学习的方向。
合作学习
1、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2、指名回答。
3、小结:圆接近正三十六边形,3、14x直径是圆的周长,所以每次走的步长=3、14x直径/36,圆每次转10度,因为以前学过的正多边形转的角度=360/边数,360/36正好是10、 所以画圆的命令是:repeat 36[fd 直径x3、14/36 rt 10]
但为了匀称最好写成repeat 36[rt 5 fd直径x3、14/36 rt 5]、
提示:圆可以向右画也可以向左画:repeat 36[lt 5 fd直径x3、14/36 lt 5]
4、请学生画出两个圆,向左画直径为80步的圆、向右画直径为100步的圆。
5集体交流,请成功学生说出这两个圆的命令,教师板书。
6、请同学们向左画一个直径为60步的圆。
1、学生同桌互相互相讨论。
2、学生发言。
3、学生画规定直径的圆。
4、学生说出两个圆的命令。
5、学生再次画圆。
对出色学生给予评价
学生合作进行讨论,解答问题。教师讲解突破难点。
通过再次画圆,理解和识记画规定直径的圆方法。
实践延伸
1、现在大家对画圆的方法更加熟练了,请同学面画出12面的第一个图。(所有学生)
2、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完成16面最后一个图。(优生)
3、教师巡视指导、
4、集体交流12面的第一个图的画法。问:在正方形中画圆,小海龟画圆的起点在哪里?
5、学生说命令,教师板书。
6、请学生完善操作。
1、学生完成12面的图。
2、时间充足的同学画16面最后一个图。
3、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4、说出命令。
5、完善操作。
对画出的同学给予鼓励。
通过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必须画第一个图,优生可以完成两个图。
评价
1、完成17 面的评价表。
学生自评和同桌互评。
五、板书设计
大圆小圆说画就画
repeat 36[rt 5 fd 周长/36 rt 10]
周长=直径x3、14
repeat 36[rt 5 fd 直径x3、14/36 rt 5]
repeat 4[fd 100 rt 90] fd 50 repeat 36[rt 5 fd 100x3、14/36 rt 5]
[参考资料及软硬件设施]
参考资料:《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书》中介绍的用repeat 36[rt 5 fd 直径x3、14/36 rt 5]画圆比较匀称。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3
XX—XX学年上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七年级(上)的教材介绍信息技总体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因特网的合用,及网上信息的搜索、查询。引入文字处理软件为教学内容,从建立个人文档、编辑修改文档、排版制作文档、编辑特色文档、制作应用文档等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学习和上机。
八年级(上)教材从学习flash动画制作入手,让学生逐步了解flash软件:元件制作、复杂图形绘制、动作补间动画、形状补间动画等。进而掌握复杂动画短片的制作。
九年级因为有两年信息技术课的铺垫,对计算机操作认识的比较透彻,教材以bv程序设计为主。从最简单的运算程序开始,通过对各种循环结构的.学习和各种按钮、函数、菜单等的应用,能独立完成简单的vb程序的设计。
总之,初中教材结合了时代特色,以培养信息技术素养为基础,为高中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教学目的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硬件的基本组成,学会安装和卸载软件。
2、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文字、图象、声音、视频的技能。能熟练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4、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5、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6、做一个多媒体作品出来
四、教学措施
1、理论学习与上机实践相结合。
2、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相关课时中,安排一定量的任务(项目),应用小组合作、分组交流、作品展示等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和实践,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3、利用因特网络资源,扩大学习空间,丰富课堂教学。
4、认真备课、上课,严格要求学生。
5、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信息技术兴趣小组。
五、教学安排
七年级:
周次内 容课时周次内 容课时1信息与信息技术110综合实践12windows操作系统111word基本操作13键盘的使用112修饰、加工文字14资源管理器113艺术字与文本框15综合实践114图片与自选图形16网络知识初体验115表格与winrar17巧用搜索引擎116综合实践18保存和利用网络资源117期末19电子邮件1
八年级:
周次内 容课时周次内 容课时1熟悉基本操作110影片剪辑元件12制作动画前的准备111遮照层动画13动作补间动画112添加声音14创建复杂动画113按钮元件15逐帧动画114动画的引导与发布16形状补间动画115综合实践(一)17运用多种动画类型116综合实践(二)18综合实践117期末9引导线动画1
九年级:
周次内 容课时周次内 容课时1visual basic初探12常量与表达式210数组的应用23114顺序结构的应用212过程和函数的应用25136选择结构的应用214菜单的应用27158循环结构的应用216综合实践1917期末1
*备注:如有大型活动、节假日等,再做相应调整。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4
设计思想:通过前面五节课对键盘的学习,同学们已经能比较熟练地输入字母和各种符号了。所以本课的学习对他们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是对前几节课的一个综合应用与训练过程。教学时可采用自学指导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大胆进行操作,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兴趣,并达到进一步的提高能力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综合运用键盘输入,解决实际问题,给古诗配拼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景,激趣方法,让学生自主操作;
3、情感、态度: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贯穿“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情感思想;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信息“工具”性意识;
教学难点:键盘输入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氛围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CAI(出示“静夜思”的图片或影像-----诗人“李白”----古诗朗诵)
师:孩子们会读这首诗吗?生:会!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师: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生:唐代诗人李白!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情感呢?生: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师:是啊!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我们当中也有很多同学的爸爸、妈妈或是亲戚在外工作的,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想像一下那种深深的思乡之情!CAI(播放能给人幻想的音乐片段)师: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再次去体会这首诗!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一、新课引入
1、CAI多媒体课件:
师:是谁在说话呢?哦,原来是我们的好朋友,小丁丁。今天,他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要跟我们一块儿学习呢!跟他打个招呼吧!生:HI!CAI多媒体课件
2、师:有什么办法可以帮丁丁的?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师:谁来说说你的办法?生1:可以教识字-----;生2:可以注拼音----生3:可以问老师---------------------师:你们的办法都不错!今天,我们就先用**同学的“给古诗配拼音”的方法帮丁丁学古诗。----------------(板书课题“给古诗配拼音”)
3、师:请同学们打开电脑,启动记事本,打开《静夜思》文档。具体要求,请看屏幕!CAI课件
4、生:操作---
师:巡视指导
展示
5、师:小丁丁,你满意吗?CAI课件:
CAI多媒体课件----丁丁念古诗录音生:-----(鼓掌)师:丁丁读的咋样啊?生:好极了!-----师:小丁丁,还有什么话要跟哥哥、姐姐说的?CAI多媒体课件
CAI多媒体音乐歌曲------好朋友------(全班一起唱)
6、CAI多媒体
师:同学们,你们能吗?生:能!7、师:请用记事本打开《枫桥夜泊》和《春晓》两首古诗,分别给它们配上拼音。
生:操作(师巡视指导)---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5
[教学目的与要求]
以乐高机器人为例,指导学生设计制作一个自动光控路灯;以通用机器人为例,指导学生设计制作一个报晓机器人。
[教学难点]
1、了解光电传感器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做好机器人的测试和程序的调试。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课件演示结合实践操作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准备]
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和具体内容]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自己的双手编写了程序,然后将它“植入”了机器人的大脑,使机器人真正在我们身边动了起来。但机器人的功能仅仅是在我们身边运动吗?答案是否定的,今天我们就要利用机器人来实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需求。
一、自动光控路灯
利用准备好的乐高机器人器材设计制作一个自动光控路灯。
1、所需器材:光电传感器一个、导线、RCX一个、灯泡一个、组件若干。
2、光电传感器的使用及原理:
乐高光电传感器被封装在两个2x4的积木块中,在传感器的一端,可以看到两个灯,光电传感器工作时,红灯发出光线,照到物体表面,白灯接收反射回来的光线,同时,在RCX上会显示接收到的反射光值。乐高光电传感器的光值以0至100的数的形式返回,光线越亮,数值越大;光线越暗,数值越小。(根据书上P91先完成试一试的内容)
3、自动光控路灯的设计
A、任务分析
白天马路边的路灯关着,天黑了,当光电传感器接收到的光线变暗时,RCX会自动打开路灯;天亮了,光电传感器接收到的光线又变亮时,这时RCX将自动关闭路灯。这样通过自然光的变化便能实现自动光控路灯。
B、具体步骤
a、搭建自动光控路灯(看老师演示);
b、程序的创建(看课件演示或多媒体现场演示制作、程序略);
c、下传程序(RCX是利用红外线发射塔);
d、运行程序,观察结果;
e、进一步修改程序和参数,完善任务。
二、报晓机器人
再以通用机器人为例,设计制作一个报晓机器人。
1、所需器材:利用通用机器人的左右光敏传感器。
2、通用机器人光敏传感器的使用及原理:
通用机器人有16个双向I/O(输入/输出)端口,打开和关闭不同的I/O端口,机器人就会有不同的反应。通用机器人的左、右光敏传感器分别位于车身前端下面的左、右两侧,端口分别是PIN14和PIN15[可理解为14号、15号(输入/输出)端口]。通用机器人的光敏感器只能分辨浅色和深色,其默认值为:
3、制作报晓机器人
A、任务分析
晚上,地面是黑色,(:PIN14)和(:PIN15)的值都为1,这时我们让机器人也安静地睡觉。天亮了,地面是白色,(:PIN14)和(:PIN15)的值都为0,这时我们让机器人为我们唱歌,叫醒我们。
B、具体步骤
a、程序的创建(看课件演示或多媒体现场演示制作、程序略);
b、下传程序(用机器人和计算机的连接方式完成);
c、运行程序,观察结果;
d、进一步修改程序和参数,完善任务。
四、探究活动
P99—P100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2-01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3-06
[精选]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0-26
[优]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0-19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集合10-16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8-19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精)12-26
信息技术优秀教学设计05-17
[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7-23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优秀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