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调查报告

时间:2024-10-28 07:35:56 书籍 我要投稿

书籍调查报告[精]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书籍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书籍调查报告[精]

  一、调查时间:

  20xx年9月5日12月10日

  二、调查方法:

  问卷、学生谈话、家长谈话。

  三、调查对象:

  小学生

  四、 调查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为了确保学生完成这一课外阅读量,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

  现阶段,创书香校园,创书香班级正在各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真正的效果如何呢?学生是否热爱阅读?学生的阅读量是否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提高?为了找出城乡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差异,为了更好地加强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特进行了此次调查活动。

  五、针对当前小学课外阅读现状的思考。

  1. 注意方法指导。课堂上教师应少讲多读,给学生留更多的读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努力使他们做到口到、耳到、手到、眼到、心到,以达到多读多积累的目的。应树立一种以读为本的思想。注意保证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往往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因此,要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处理好精读与粗读的关系。注意读书既要有深度,又应有广度。既要以读带写,又以写促读。

  2.给足读书时间,以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教师布置作业要精,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分层要求,不搞一刀切。同时教师也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转变家长的观念。可通过家长会、家访的形式。让家长了解语言学习的社会性,认识到孩子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广阔的知识背景的建立和丰富的课外阅读的积累,并且人的内部存储量的大小决定了人的思维是否敏捷。

  3.推荐课外读物,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经常性地为学生介绍有益书报。首先,为了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注意配合教学进度大力介绍有益读物。其次,随着现代社会各方面信息渠道的杂、广、乱的形势,现代社会文化市场对学生存在着较大的负面影响,教师应有责任相机诱导,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引导他们吸收多方面知识,防止课外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偏食现象。教师可通过设读书角,教师带头捐书、买书,学生踊跃献书,并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等形式来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4.开展读书活动。继续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调查发现,许多学生是因为老师要求做摘记才去读书的。要让学生树立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观念,要求他们随读随记。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认真开展好系列读书活动,把讲、读、写、做几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开展学科知识竞赛、读书演讲、读书征文比赛、讲故事比赛及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能得以发展。当然不同年龄年级学生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可视具体情况来采用具体方法。

  学生课外书籍阅读调查报告2

  中华民族之所以被誉为“文明古国”,之所以今天能走向伟大复兴,是因为中国人民热爱学习、勤奋读书、善于思考。中国人历来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良好传统,所以,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个传统。而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时代更是需要我们积极地行动起来!所以老师们、家长们要求学生们多读书,让书来增长我们的见识,陶冶我们的情操,促进我们的成长,提升我们的境界,努力为我们“创造”一个书香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那么,书的重要性到底有多大呢?带着这些问题,20xx年4月26日,我在班级里进行了课外阅读的情况调查。

  首先,我想同学们提出疑问:

  1.你每天都阅读吗?(是/不是)

  2.大约多久会进行一次阅读呢?

  3.每次阅读的时间是多少?

  4.你喜欢看什么书?

  5.你觉得看书对你有帮助吗?

  6.你用什么方法阅读的?

  一共十个问题,都表现了阅读的重要性,以及说明了读书是很有价值的一项课外活动。

  我想,这是因为阅读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提高赏析阅读理解的能力,更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舒缓我们的情绪。

  我们班有37位同学。根据调查,大部分同学都是周末或一周进行2~3次的阅读,很少有人会每天阅读书籍,甚至有5%的同学不进行一次阅读,真可谓是“营养不良”啊!其中,差不多有15位同学喜欢阅读小说书,5~10位同学各类读物都喜欢看,10位左右的同学平时看看杂志或报刊等,其余的同学就偏爱于漫画之类的通俗娱乐性文章。

  由此看来,同学们阅读的书籍所占比例分别是40.5%、27%、21.6%、8.1%、2.8%。 在读书时间这一调查中,一小时以内的占70%~80%,两小时左右的占15%,则阅读两小时以上的更少,只占全班人数的5%左右。真是让人颇为感叹啊!

  而在阅读方法上,调查后更是让人大为震惊,班级里几乎没有同学在阅读时抄抄写写,想一想,难道这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吗?调查结论,既然有时作业不是很多,那么就应该多留一点时间好好地读一读课外书,这样会有益于我们的学习。另外,多看些《百科全书》类的科普类的书籍,能让我们开阔视野。我也希望家长们常带孩子逛书店购书,这对孩子有极大的好处。老师也常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大家应该好好珍惜读书的时间,多写一写读书笔记,这样会对我们写作文有很大的帮助的。

《书籍调查报告[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书籍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书籍调查报告11-14

书籍调查报告【精选】07-17

书籍调查报告【热门】11-28

书籍调查报告【精】11-30

【热】书籍调查报告11-30

【热门】书籍调查报告12-01

2023书籍调查报告11-06

(精)书籍调查报告10-15

书籍调查报告(热门)09-28

【优选】书籍调查报告09-19

书籍调查报告[精]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书籍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书籍调查报告[精]

  一、调查时间:

  20xx年9月5日12月10日

  二、调查方法:

  问卷、学生谈话、家长谈话。

  三、调查对象:

  小学生

  四、 调查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为了确保学生完成这一课外阅读量,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

  现阶段,创书香校园,创书香班级正在各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真正的效果如何呢?学生是否热爱阅读?学生的阅读量是否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提高?为了找出城乡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差异,为了更好地加强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特进行了此次调查活动。

  五、针对当前小学课外阅读现状的思考。

  1. 注意方法指导。课堂上教师应少讲多读,给学生留更多的读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努力使他们做到口到、耳到、手到、眼到、心到,以达到多读多积累的目的。应树立一种以读为本的思想。注意保证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往往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因此,要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处理好精读与粗读的关系。注意读书既要有深度,又应有广度。既要以读带写,又以写促读。

  2.给足读书时间,以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教师布置作业要精,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分层要求,不搞一刀切。同时教师也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转变家长的观念。可通过家长会、家访的形式。让家长了解语言学习的社会性,认识到孩子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广阔的知识背景的建立和丰富的课外阅读的积累,并且人的内部存储量的大小决定了人的思维是否敏捷。

  3.推荐课外读物,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经常性地为学生介绍有益书报。首先,为了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注意配合教学进度大力介绍有益读物。其次,随着现代社会各方面信息渠道的杂、广、乱的形势,现代社会文化市场对学生存在着较大的负面影响,教师应有责任相机诱导,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引导他们吸收多方面知识,防止课外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偏食现象。教师可通过设读书角,教师带头捐书、买书,学生踊跃献书,并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等形式来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4.开展读书活动。继续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调查发现,许多学生是因为老师要求做摘记才去读书的。要让学生树立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观念,要求他们随读随记。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认真开展好系列读书活动,把讲、读、写、做几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开展学科知识竞赛、读书演讲、读书征文比赛、讲故事比赛及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能得以发展。当然不同年龄年级学生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可视具体情况来采用具体方法。

  学生课外书籍阅读调查报告2

  中华民族之所以被誉为“文明古国”,之所以今天能走向伟大复兴,是因为中国人民热爱学习、勤奋读书、善于思考。中国人历来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良好传统,所以,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个传统。而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时代更是需要我们积极地行动起来!所以老师们、家长们要求学生们多读书,让书来增长我们的见识,陶冶我们的情操,促进我们的成长,提升我们的境界,努力为我们“创造”一个书香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那么,书的重要性到底有多大呢?带着这些问题,20xx年4月26日,我在班级里进行了课外阅读的情况调查。

  首先,我想同学们提出疑问:

  1.你每天都阅读吗?(是/不是)

  2.大约多久会进行一次阅读呢?

  3.每次阅读的时间是多少?

  4.你喜欢看什么书?

  5.你觉得看书对你有帮助吗?

  6.你用什么方法阅读的?

  一共十个问题,都表现了阅读的重要性,以及说明了读书是很有价值的一项课外活动。

  我想,这是因为阅读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提高赏析阅读理解的能力,更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舒缓我们的情绪。

  我们班有37位同学。根据调查,大部分同学都是周末或一周进行2~3次的阅读,很少有人会每天阅读书籍,甚至有5%的同学不进行一次阅读,真可谓是“营养不良”啊!其中,差不多有15位同学喜欢阅读小说书,5~10位同学各类读物都喜欢看,10位左右的同学平时看看杂志或报刊等,其余的同学就偏爱于漫画之类的通俗娱乐性文章。

  由此看来,同学们阅读的书籍所占比例分别是40.5%、27%、21.6%、8.1%、2.8%。 在读书时间这一调查中,一小时以内的占70%~80%,两小时左右的占15%,则阅读两小时以上的更少,只占全班人数的5%左右。真是让人颇为感叹啊!

  而在阅读方法上,调查后更是让人大为震惊,班级里几乎没有同学在阅读时抄抄写写,想一想,难道这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吗?调查结论,既然有时作业不是很多,那么就应该多留一点时间好好地读一读课外书,这样会有益于我们的学习。另外,多看些《百科全书》类的科普类的书籍,能让我们开阔视野。我也希望家长们常带孩子逛书店购书,这对孩子有极大的好处。老师也常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大家应该好好珍惜读书的时间,多写一写读书笔记,这样会对我们写作文有很大的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