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设计常用[14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音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l、通过学唱歌曲《牧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蒙古族歌曲个性和感情色彩,培养学生热爱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通过介绍蒙古人民的生活方式,使学生了解律动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懂得生活是舞蹈创作的重要源泉。
3、了解马头琴的音色。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蒙古族民歌的特点,扩大学生的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法和示范法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艺术风格,用启发和创造式发挥想象力创编歌曲律动。
教学准备:
钢琴、影碟。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欣赏
播放乐曲《万马奔腾》引导学生回答:
1、这首乐曲的情绪?感受到什么场面?(情绪热烈,表现草原特有的壮观场面)
2、你知道这首曲子中独特的乐器音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马头琴)
3、这是哪个民族独特的乐器?(蒙古族)
4、你对这个民族有多少了解?
5、请学生介绍马头琴的传说,教师补充。
二、导入新课
马头琴音色柔和浑厚,独具特色。演奏技术丰富,既可以为民歌、说唱音乐伴奏,也可以独奏,它已成为蒙古族具有代表性的乐器。蒙古族是一个世代以放牧狩猎为生的游牧民族。肥沃的草原、兴盛的牧畜业,丰富的矿藏养育了蒙古各族人民他们常常用自己的歌声赞美祖国,同时也赞美了家乡,今天我们将一起领略草原人民带给我们的无限美好情怀。
三、学唱歌曲《牧歌》
1、听录音感受歌曲,提示学生注意歌曲的情绪。听后讨论这首歌曲的情绪、意境、在我们面前展现一幅什么图画?
2、教师小节:这首歌曲旋律起伏宽广、曲调优美、节奏自由,这正是蒙古族歌曲的特色。
3、采用听唱法和自学的方法学习曲谱。
4、教师引导学生划节拍掌握两拍半的节奏,纠正错误。
5、引导学生划分乐句,总结蒙古族民歌的特点:通常短小精悍,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蒙古族民歌分为长调、短调。长调比较自由,舒缓;短调比较热情、欢快,结构清晰。这首歌曲具有长调的特点。
6、有感情演唱。
四、《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各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奏无伴奏合唱等
欣赏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播放录音。提问:无伴奏合唱与原民歌在表演形式上有什么不同?谈谈欣赏这部作品的感受。
五、欣赏一段蒙古族舞蹈,引导学生总结蒙古舞的特点,教师小结:
l、蒙古族是一个载歌载舞的民族,男子的舞蹈动作粗犷强悍、女子端庄典雅十分优美。蒙古舞的动作主要来源于生活,比如各种马步就来源于牧民骑在马上的动作。舞蹈中的鹰式位加硬腕组合就是根据雄鹰展翅飞翔动作的升华,这些都成为蒙古舞特有的艺术表现。蒙古舞主要用肩部动作。通过肩部及各种马步动作使舞蹈风格浓郁,别具一格,柔肩是舞蹈动作中最富有特色的动作。
2、学几个简单的动作。
六、创编
跟随《牧歌》音乐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挑选几个同学展示。
七、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蒙古民歌,从宽广优美的歌声中,从优美舒展的舞蹈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蒙古歌舞的个性和感情色彩,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唱歌《夏日泛舟海上》
教学目标:
1、学会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2、认识和了解特殊音乐符号以及在歌曲中所起到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感受三拍子的音乐特点。
理解歌曲,用自然舒展的声音、真挚的感情表达歌曲意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图片)
威尼斯是意大利一个的港口,也是世界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它有118阁岛屿组成,靠378座桥连接起来,故有“水上城市”之称。威尼斯最特别的交通工具贡多拉,这是一种月牙形的黑色平底船,在夏天人们乘坐小船,漫游在平静的海面,划着船,唱着歌,威尼斯的夏天就是这样浪漫。
居塞比·威尔第(GiuseppeVerdi,1813—1901),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作品有《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假面舞会》、《奥赛罗》及《法尔斯塔夫》等,一生创作了26部歌剧。善用意大利民间音调,管弦乐的效果也很丰富,尤其能绘声绘色地刻划剧中人的欲望、性格、内心世界,因之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使他成为世界上欢迎的歌剧作曲家之一。
1、教师直接导入: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歌曲,你们听一听,歌曲表现的是哪个季节?歌词唱出了什么内容?
(1)播放音乐
(2)生回答:歌曲表现的是夏天
(3)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那么歌词唱出了什么内容?
(4)生回答:歌词唱出了唱出了青年人的向往,追求和美的感受。
(5)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那么你还能不能用语言来概括一下夏天是什么样子的?例如:体育运动、休闲、颜色、温度、等等。(游泳、纳凉、绿色、炎热)
(6)生:讨论
(7)同学们概括的很好,想的也很周全。
2、师:为了使同学们更深刻的感受夏日情怀,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乘上小舟,去享受夏日泛舟的乐趣。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来学一首歌曲。大家看大屏幕听歌曲,听后并回答一下三个问题:
(1)这首歌曲表现了一副的画面,情绪怎么样?
(2)注意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
(3)能不能听出它的强弱关系来?
播放《夏日泛舟海上》
描绘的是在一个明媚的夏日里,人们乘坐小船,在海上尽情游玩的欢乐场面。情绪(欢快、乐观、充满活力)(八三拍子)
强弱规律是(强、弱、弱)图
师:回答的非常准确。这首动听的歌曲《夏日泛舟海上》是由谁创作的呢?
作者简介:威尔第
4、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用一种喜悦的心情来呢?
(1)第三遍播放歌曲,学生跟唱。
(2)师:同学们唱的很好,你们发现了吗?歌曲里还有很多特殊的记号呢,他们可是为歌曲的情绪起了很大的作用啊。你们能说一说都有哪些记号?作用是什么?(跳音记号:唱的要短促而富有弹性。强音记号:唱的要强一些。延音记号:一般延长原来时值的一倍三连音,三连音唱的'要均等。
(3)共同处理难点。
(4)下面跟老师的琴来唱一唱。你想用什么样的声音唱呢?(自然、流畅)演唱曲谱
(5)把各种力度记号融合在歌曲里用乐观、充满活力的情绪唱一唱歌曲。分段演唱歌词
(6)变换演唱形式(分组等)
5、同学们唱的真好。为歌曲编配一些打击乐器来烘托一下气氛好吗?
6、小结:
同学们,我们乘着夏日的小舟,在音乐的海洋里尽情遨游了一回,不仅领略了夏日季节的美丽,而且还感受到了异国音乐的魅力,希望你们能像歌中唱的那样,没有悲伤,做一个快乐的中学生。大家想一想我们欣赏了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学唱了歌曲《夏日泛舟海上》后,还可以通过什么形式和方法,抒发我们对明媚的夏季情怀呢?(学生议论:美术、舞蹈、诗歌、散文等)。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歌曲的学习,感受乐曲中自由、和平的思想,学生能够对生活产生热爱之情,并能够理解多元音乐文化。
【过程与方法】
学习过程中运用聆听、分析等方法,学生能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知识与技能】
能够了解两个音乐主题的不同风格特点,明确交响音画这一音乐体裁及鲍罗丁生平,并能够简单哼唱作品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了解两个音乐主题的不同风格特点,明确交响音画这一音乐体裁及鲍罗丁生平,并能够简单哼唱作品主题。
【难点】
了解交响音画这一音乐体裁并感知作品对民族的无限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播放歌剧《伊戈尔王》选段。
提问学生:这是哪位音乐家的`作品?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音乐知识真丰富,这就是俄罗斯著名音乐家鲍罗丁的作品,鲍罗丁的音乐如诗如画,优美动听,这其中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鲍罗丁的音乐世界,领略中亚细亚草原的美。
引入课题——《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二)感受体验
1.初听乐曲
并设问:“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乐曲速度为小快板,给人一种激动昂扬、振奋人心的感觉。
2.复听乐曲
并设问:“你听到乐曲可分为几个主题?”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该乐曲由两个不同主题组成。
(三)分段赏析
1.播放主题A,引导学生感知乐曲情绪。
2.播放主题B,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情绪及描绘场景。
3.讲解交响音画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作品内容及音乐旋律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4.整体播放,引导学生理解作品表达的爱国思想。
5.发声练习,讲解发声方法及变声期嗓音保护相关知识。
6.教师弹琴,引导学生哼唱主题A旋律,再次体会乐曲表达的情感特点。
(四)巩固提高
1.简介作者俄罗斯作曲家鲍罗丁,并播放其作品《伊戈尔王》其他选曲。
2.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作品特点,并分享关于鲍罗丁其他作品。
(五)小结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乐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认识了交响音画这一音乐体裁,领略了两个主题不同的风格特点,感受到作曲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更为深入了解西方民族音乐,并积极吸收和借鉴,丰富自身的音乐知识。
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其他有关交响音画的作品,对比聆听一下,并和同桌讨论自己的心得体会。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以及配乐散文朗诵《荷塘月色》。
2、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让学生感受欢快、活泼的风格特点,使学生了解音乐与文化作品在描绘夏日景像上异曲同工之妙笔,感受其审美意境。
教学重点:
1、启发学生用自然、流畅、舒展的声音演唱《夏口泛舟海上》,并能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情感。
2、掌握三拍子的特征及歌曲中音乐表情记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
1、播放歌曲《宁夏》;
2、用语言导人。
第二环节:学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1、接下来,老师要带同学们到美丽的大海上泛舟,请同学们在感受大自然美景的过程当中,也感受一下音乐的情绪。
2、引导学生边听边感受歌曲的旋律、情绪有什么特点,播放录音范唱。
3、请同学谈谈对歌曲的感受。
4、老师小结歌曲的风格特点。
5、复听。
6、发声练习。
(1)用“U”练唱《茉莉花》。
(2)用轻声高位演唱《茉莉花》。
7、老师范唱新歌,学生用“啦”轻声哼唱旋律。
8、学生边轻声演唱歌词边用右手划三拍子,强调三拍子的节奏律动感。
9、齐唱歌词。
10、结合打击乐器,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歌曲,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风格特点。
11、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调动学生的演唱情绪。第三环节:欣赏配乐散文《荷塘月色》 1、播放《荷塘月色》范读。
2、请同学们从音乐和文学配合的特点,谈谈自己的听后感。 3、老师分析音乐与文学的结合特点。
4、全体同学配合音乐,有感情的朗诵《荷塘月色》。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理念:
让孩子们在音乐中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教学目标:
1、学习用轻声唱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在合奏中培养认真的学习品质,培养集体协作精神,并享受合作成功的喜悦。
3、在综合表演中分享音乐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合奏的协调性和音乐的`美感。
教学准备:
VCD光盘、竖笛、电子琴、各类打击乐器等。教学过程:
课前律动。演唱《青春舞曲》,用两种节奏做律动,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
一、组织教学
多媒体播放网上音乐《哆来咪》,教师检查学生学具准备及座次、分组情况。
二、导入新课
刚才听的这首歌,你能说出它的名字么?(生答)这首欢快活泼的歌曲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一首插曲,这部电影里还有一首比《哆来咪》更受瞩目的歌曲,那就是《雪绒花》,想听《音乐之声》和《雪绒花》的故事吗?
三、欣赏歌曲
1、多媒体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片断――《雪绒花》的演唱。
生初听,感受音乐的旋律美。
师提示:当《雪绒花》这首象征着祖国幸福、安宁生活的歌曲回荡在剧场时,观看的听众非常激动,因为他们现在的祖国已经失去了往日幸福、安宁的生活。听众们怀着对祖国必胜的信心,一齐高唱起来,歌声使敌人胆战心惊。《雪绒花》在影片中完整地出现了两次,第二次比第一次更激动人心。
生复听,感受音乐的意境美。
2、讨论:《雪绒花》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我们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应该怎样来唱?
四、演唱歌曲
1、师弹电子琴,生划拍用“啊”音哼唱旋律。
2、跟琴用轻声唱歌词。
3、师提示:怎样唱这首歌刚才同学们已经讨论了,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当成影片中的上校,跟音乐一起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播放VCD光盘《雪绒花》伴奏音乐,生全体起立,有感情地演唱)
五、演奏乐曲
1、师导入:同学们有感情地演唱了这首歌,让我们一起感受到了这首歌曲的魅力。《雪绒花》这首歌曲优美的旋律,感人的歌词意境赢得了众人的喜爱,于是也有音乐创作人为它编配了器乐合奏曲,翻开书第14面。
2、看谱,分析配器,主旋律竖笛练习。
a、师范奏,生指法练习。
b、生自由练习,师指导。
c、齐奏,师用铃鼓伴奏。
3、分析配器的各种节奏,并结合旋律进行试奏。
看第10面五线谱和简谱的时值对照表,弄清配器的节奏。
a、碰铃节奏
×―― ×-× ×-0
叮叮叮叮
b 、沙锤节奏
0 × × × ×× × ×”-0
沙沙沙沙沙沙沙
C、大鼓节奏
× 0 0 × ×-×-×
咚咚咚咚咚
3、合奏练习
a、分组,在A 、B、 C三组中,各抽一部分人演奏竖笛,其他人分别演奏一种乐器。
b、指出合奏中的不足,再度合奏,分组轮流进行。
六、综合表演
1、导入:今天,我们在演唱《雪绒花》这首歌曲的时候体会到了歌曲感人的艺术魅力,在乐曲合奏中享受到了合奏成功的愉悦。对于这首音乐作品的学习,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呢?(生谈想法)
2、分组讨论,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现这首音乐作品,生排练时教师做指导。
3、全班交流,组对组进行评价。
七、总结下课
师:今天我们通过赏、唱、奏、演四个环节对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雪绒花》进行了学习,《音乐之声》的插曲除了课前同学们欣赏的《哆来咪》,我们今天学习的《雪绒花》之外,还有很多,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我们一起来听听。(播放《孤独的牧羊人》)这是一首很好听、很有生活情趣的歌曲,以后我们会学到,今天的课到这里,下课。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演唱《青春友谊圆舞曲》,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饱满圆润的声音热情爽朗的情绪演唱歌曲。
2、了解圆舞曲风格,三拍子指挥图示和自然大调音阶的基础音乐知识。
3、感受歌曲所表现的青年人热爱和平、珍惜友谊,增进团结、发展友谊、争取世界和平贡献力量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饱满圆润的声音,热情爽朗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学习并掌握自然大调音阶的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请你感受一下这段视频描绘什么场面?背景音乐奏出了什么样的情绪?你能听出它是几拍子的吗?
生:
1、节日、喜庆、大型隆重的场面……
2、欢快、热情洋溢、欢歌起舞……
3、三拍子
师:说的非常好,我们看到的是国庆60周年晚会上的焰火表演,美丽的烟花伴随着《节日圆舞曲》的欢快的旋律在空中飞舞着,跳着优美的华尔兹,在与人们共同庆祝这建国60周年的重大的日子。当我们看到这场面,听到这音乐,心情会怎样?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此刻的心情?
生:心情很激动……想用舞蹈、唱歌的方式来表达
师:不光我们有这种想法,就连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60周年晚会上也按耐不住这喜悦的心情,也随着青年人们一起在_广场上欢歌曼舞,一同欢庆这盛大节日,我们来欣赏一下,在欣赏的同时,请你感受一下国家领导人与广大群众在这首歌曲旋律中欢歌曼舞,这举国欢腾的歌舞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听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
生:唱出了人民群众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人们希望祖国和谐发展,繁荣昌盛的衷心祝福。三拍子。
师:这首歌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唱的《青年友谊圆舞曲》
二、授新:
1、简介圆舞曲:
师:与焰火表演的《节日圆舞曲》相比较,这两首歌曲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都是三拍子;旋律悠扬、优美、流畅、节奏感强、有要跳舞的冲动……
师:这种风格的歌曲就叫“圆舞曲”又叫“华尔兹”,它的速度可慢可快,节奏感很强。
通过圆舞曲的典型节奏进行强弱关系的介绍、指挥图示的介绍、基本舞步的练习。
2、作品介绍
师:这首歌曲是江山作词,天戈作曲。创作于1955年,当时国泰民安,群众安居乐业,人民情绪很安康,这首歌曲是为参加波兰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会创作的。歌曲三段歌词是按照友谊、和平、团结写的。当时提倡团结青年人,提倡和平反对战争。作者当时20多岁,对世界和平,世界青年强调友谊的`气氛很理解。当时世界青年联欢会是向世界征曲的,国内也有几首应征,《青》入围。
3、学唱歌曲
⑴范唱:在老师范唱同时,请学生们给老师用四三拍的指挥图示打节奏
⑵自然大调音阶(基础大调音阶):看乐谱总结规律
1、没有升降记号
2、音符间关系是:全全半全全全半
3、用科尔文手势练唱音阶
⑶分析乐句:引导学生找出歌曲共6个乐句
⑷视唱曲谱:“找一找”1、请找出哪些小节的后两拍的音符有同音重复?并标出它们的唱名。
2、与学生合作视唱曲谱,学生唱同音重复部分,老师唱其他部分
⑸分析曲谱:1、前两句与后两句同音重复的乐句旋律行进的方式以大跳、小跳
为主,形成一条跌宕起伏的旋律线
2、中间两句请同学把音符连上会发现是一条波浪线,旋律行进方
式以波浪为主,与前后乐句形成对比。
3、视唱3、4乐句,体会波浪起伏的感觉
4、感受歌曲结束音在主音do上的效果
4、模唱:用“啦”模唱。指导模唱时的正确演唱姿势和发声方法
5、填词演唱:教师弹奏旋律,学生演唱第一段歌词1遍。
6、分析歌词:学生朗读三段歌词。分析歌词表达了什么内容?
引导学生回答“和平”“友谊”“团结”。
7、填词完整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创造与实践
举行“音乐盛典”活动。评出两项音乐大奖:魅力演唱组合、词曲作者
“魅力组合”:1自由组合练唱(3分钟练习)
2各组比赛,老师和其余没有参与演唱的学生做评委
“词曲作者”:1用《青》旋律,给歌曲填词。主题自拟。
2用《青》第一段歌词,给歌曲填曲。符合圆舞曲风格。
四、舞动青春
形式:围成两队圆圈,手拉手进行舞蹈。
音乐:播放建国60周年国家领导人与广大群众一共同舞的视频,让学生一同来感受与国家领导人共舞的心情
五、小结
团结就是力量,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共创我们这和平、美好、富饶的家园吧!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西风的话》和《在希望的田野上》、《丰收锣鼓》、《扬鞭催马运粮忙》,感受相同题材的音乐,不同的表现方法,所产生的不同音乐效果。
2、能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来表现 秋天丰收的气氛,并且可以了解几种打击乐器。
3、听辨民乐合奏《丰收锣鼓》中各种乐器的效果,并能够排列出现顺序。
4、能够自选乐器为《扬鞭催马运粮忙》伴奏,并随着音乐模仿马蹄声和动作。
教学重点:
体会音乐如何渲染气氛,描绘场景
教学重点:
听辨民族乐器的音色并排序
教学媒体:
多媒体,云锣,木鱼,碰铃,小钹,响板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联系秋天的自然景色变化,引导学生说出秋天应该有的情绪,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从而,引出音乐作品是如何运用多种形式来表现秋天落寞的情绪,以及秋天丰收人们喜庆的场面。
展开新课
1、播放音乐《西风的话》
设计提问:该曲的音乐风格,节奏特点,以及它所表达的音乐感觉是什么样的。
(抒情歌曲,速度中速,表现了深邃悠远,余味无穷的意境,有点淡淡的忧伤。)
2、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设计提问:① 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欢快,热烈,喜气洋洋的情绪。)
② 音乐中出现了哪些事物?表现了什么场景?
(炊烟、小河、冬麦、高粱、荷塘、果香等等,表现了一副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
3、从农村富了,粮食丰收了开始,引出农民欢庆丰收的'场面。
4、选择合适的乐器。来表现丰收场景。
主要乐器:笛子、二胡、云锣、木鱼、唢呐等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选择乐器,更有利的加深印象。
5、播放民乐合奏《丰收锣鼓》,请听辨先后出现的演奏乐器。
①堂鼓②唢呐③唢呐④二胡⑤云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听觉灵敏度,也可以加深对民族乐器的印象。
6、 给音乐分段。每一段表现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开镰收割,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
第二部分:竹笛开始,表现秋天美景,抒发劳动者欢快的心情。
第三部分:全曲高潮,表现欢庆丰收的热烈场面。
7、 播放音乐《扬鞭催马运粮忙》。
设计提问:①音乐表达了又是怎样的一种情绪? 兴高采烈,愉快的
② 音乐中反复出现的声音是什么? 马蹄声
8、请学生自己设计动作,扮演角色,全班分组,一组用打击乐器模仿马蹄声,为音乐伴奏,另一组随音乐做动作,表现音乐中的场景。
设计意图:律动,培养学生身体协调性和创造性。
小结:
选择不同的乐器,不同的节奏,不同的力度,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风格。多种音乐做比较,可以使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不同的音乐情绪,《西风的话》速度舒缓,表现的是秋天落寞的感觉,其他音乐使民族乐器伴奏,速度稍快,力度强,表现的是一种热烈欢快的情绪。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音乐,感受到乐曲主题的情绪与速度以及描绘的画面,了解“花儿”的相关知识,感受到了民间歌曲的魅力,逐步建立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花儿与少年》的欣赏,并配以讨论、分析、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了解“花儿”的音乐特点,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知识与技能】
了解“花儿”相关知识,了解作品结构,感受乐曲主题的'情绪、速度以及旋律特点,并能简单哼唱乐曲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花儿”相关知识,感受到乐曲主题的情绪、速度以及旋律特点。
【难点】
了解乐曲结构,能简单哼唱乐曲主题。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演唱《掀起你的盖头来》《茉莉花》《龙船调》,并提问:这都是什么地区的民歌?
学生自由回答:新疆、江苏、湖北。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音乐曲库”储备非常丰富。今天我们将一起去到一个青海,学习一首根据青海民歌改编的管弦乐作品,顺势揭示课题《花儿与少年》。
(二)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乐曲,并提问乐曲的整体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乐曲整体的情绪是欢快地,速度为小快板。
2.教师复播乐曲,并提问:同学们听到了哪些演奏乐器?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有的同学听到了双簧管、长笛,有的听到了钢琴,有的听到了提琴,还有的听到了手风琴。这首乐曲是一首管弦乐合奏,乐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不仅展现了青海民歌的艺术魅力和舞蹈音乐的风格特点,还充分发挥了器乐的丰富表现力。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分别聆听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深入感受这首乐曲的迷人之处。
(三)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主题
(1)教师引导学生聆听第一主题音频并哼唱旋律,提问学生:第一主题情绪和速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欢快,活泼;速度较快。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篇8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完整而充分地聆听歌曲,感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美,拓宽音乐文化视野,弘扬民族音乐。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聆听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法,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音乐欣赏能力,感受作品背后的人文内涵。
【知识与技能】
能够听辨不同的音乐主题,并感受歌曲的情绪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听辨不同音乐主题、分析演唱形式,感受情绪变化,完整欣赏歌曲。
【难点】
理解领唱与合唱相结合的演唱方式,并尝试哼唱歌的主旋律,理解乐曲背后的民族文化内涵。
三、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为同学们展示彝族的服饰和生活的照片,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
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介绍彝族的'基本概况,顺势导入本课。
(二)感知歌曲
1.教师播放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音频,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和速度。
师:《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中非常著名的一首创作歌曲,谁来说一说听完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它的速度又是怎样的呢?(欢快、抒情的情绪;速度稍快。)
2.教师提问同学们,这首歌曲中你都听到了哪些演唱形式呢?(领唱与合唱相结合)
3.再次聆听歌曲,并请同学们感受彝族人民的心情。(热烈、欢庆的心情)
(三)探究歌曲
1.老师弹唱歌曲,请同学们根据旋律特点划分乐段,并请同学们用字母将每个乐段标记出来。
师:请同学们仔细思考一下,这首乐曲一共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两个部分)
2.请同学们将两段歌曲分别标记为A、B,引领学生分段对不同乐段展开赏析。
(1)播放乐段A,并分析其音乐主题、情绪、基本音乐要素以及主奏乐器。
①这段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欢快的)
②请结合谱例,尝试说一说这样欢快的感受是从哪里体现出来的?(速度较快、附点节奏、前倚音的使用)
③这段音乐讲述了什么内容呢?(上下对偶的两句歌词,展现了日常生活和丰收的场景)
④这里所采用的演唱形式是什么?(独唱)
(2)播放并引领同学们分析乐段B。
①请同学们以说一说乐段B在情绪上和乐段A有什么不同?(情绪更舒缓了一些)
②从哪里可以听出来这样的情绪变化呢?(出现了长时值节奏、音区跨度变大、演唱也更加抒情)
③这段音乐讲述了什么内容呢?(热情的挽留客人)
④这里所采用的演唱形式是什么?(领唱与合唱相结合,两个声部)
(3)请同学们利用以往学习过的知识,回顾少数民族音乐中衬词的作用。(带有地方方言色彩,起到烘托气氛、表现情感的作用。)
3.教师提完整播放歌曲,请同学们思考这首歌曲传达了彝族人民怎样的情感?(热情好客、友好;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四)扩展延伸,表现歌曲
请同学们一起听赏《彝族舞曲》,并谈一谈你对彝族音乐的印象。
1.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2.师生共同总结。(旋律上装饰音较多、音域跨度比较大;歌词中会频繁出现衬词;演唱形式多样。)
(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欣赏了彝族音乐作品《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认识了勤劳、热情的彝族人民,他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他们用歌声传递着深厚的友谊。
2.课下搜集更多有关彝族生活、习俗方面的人文知识,下节课带来起制作“走进彝族”的音乐手抄报。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脸谱,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妆方式。
2、通过学唱《唱脸谱》,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画脸谱,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美术这两种诉诸不同感官的艺术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对综合艺术的审美感受。
教学重点:
1、了解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
2、在歌曲演唱中分辨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磁带、画笔、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赏析与导入——看脸谱
一组织教学:在京剧音乐声中开始上课
二资料展示: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脸谱的知识
1、脸谱的'产生;
2、脸谱的颜色 ;
3、脸谱的样式
二、活动与体验——唱脸谱
一新授引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唱脸谱》(多媒体投影),了解一下歌曲中涉及到的脸谱人物。
二歌曲范唱
1、谈话:听完这首歌曲,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脸谱及人物的知识。
2、学生自由谈
三学唱新歌
1、学生先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中视唱旋律,然后随教师指挥一起唱。
2、难点突破,前半拍休止
3、随钢琴唱词(体会京剧风味的`流行歌曲的特点)
4、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
三、思考与创作——画脸谱
一欣赏:录音播放京剧唱段,学生思考剧中人物的脸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形象?
二创作:(背景音乐与播放京剧)
1、学生在音乐声中分组画脸谱。
2、在音乐中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评。
四、反馈与小结——演脸谱
一学生戴自制脸谱唱歌曲,教师伴奏。
二小结(多媒体投影展示)
今天,我们一起愉快地学习了《唱脸谱》这首歌曲,学到了许多京剧中的脸谱知识,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不要只欣赏流行歌曲,要多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
五、结束课业
在京歌《唱脸谱》音乐中学生走出教室。
教学拓展
我在音乐教学中,通过优化师生双边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条件,留给自由的空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激发情感,学习音乐文化知识,并在自己的体验中尝试创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教法设计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是为了教会学生的学,教是为了将来的不教,持教之功贵在得法”。我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了情感体验式教学法。我自己上网搜集了许多关于脸谱的知识,用课件的形式显现给学生,让学生去看、去想,产生一种直接感受,这就是体验,它是个体在接触实物时对其原貌的亲身感受。情感是音乐教学中帮助学生实现审美体验价值的最佳载体,在欣赏和学唱歌曲中,我用自己的指挥来引导学生赏析、演唱,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比起传统的教学生认识音符、掌握时值要快的多。
二、学法指导
《学记》中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现代教育研究也表明:良好的学习态度、方法,可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音乐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审美感受,是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打基础。因此,我将常用教学方法与自己的“情感体验式”教学法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让他们认识脸谱,了解京剧,并区分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作品《新疆之春》,感受新疆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后欢乐热烈的生活情趣。
2.通过对《新疆之春》的欣赏,并配以讨论、演奏的方法,学生能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提升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能力。
3.学习歌曲,了解小提琴演奏的特点以及倚音的演唱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欣赏歌曲并能够感受歌曲中新疆人民欢乐的生活情趣。
【难点】
感受并体验小提琴独奏的特点以及倚音的.演唱方式。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有关新疆舞蹈的视频。
教师提问学生:视频中是哪一个地区的舞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视频中是新疆的舞蹈,新疆的春天又是怎样的?
顺势揭示课题《新疆之春》。
(二)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新疆之春》,并提问这首乐曲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乐曲情绪欢乐、热烈。
2.教师再次播放乐曲,并提问这首歌曲分为几段?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A段和B段。
(三)分段赏析
1.教师介绍歌曲的演奏方式,并提问学生:音色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小提琴独奏给人以明亮清澈的音色。
2.教师播放A段旋律,并提问:有什么样的情绪特点?
学生自主讨论之后,进行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在高音旋律部分演奏出欢快明亮的情绪。
3.教师播放B段旋律,并提出问题:表现了怎样的场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小提琴双音演奏舞曲节奏的音乐,表现了新疆人民“打起手鼓唱起歌”的欢乐舞蹈场面。
4.完整聆听,引导学生发现倚音的记号,并解决其演唱方式。
5.完整聆听并哼唱主题旋律。
(四)巩固提高
教师组织学生分为小组讨论新疆舞蹈的特点,并编创一段舞蹈。
学生进行展示。
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并总结:通过肢体的表演更加展现了新疆人民的欢乐情绪。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音乐主题,教师带领学生领略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感受了感受新疆的风土人情。
布置课后作业:搜集新疆风格的其他作品。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篇11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第六(田园)交响曲》,体会作曲家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身处田园的愉悦与满足。
【过程与方法】
学习过程中运用聆听、表现、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赏析乐曲并能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交响曲的概念,掌握各段主题的情绪和情感,能够描绘各段主题的画面。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分段赏析乐曲,并了解各乐器的音色特点,能对应乐器所扮演的角色
【难点】
能够感受并说出各段乐曲所描绘的情绪与画面。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展示贝多芬的图片,并播放《第九交响曲》的片段。提问学生:图中人物是谁?乐曲的名称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刚才老师所播放的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乐曲同样也是贝多芬的作品。
引入课题《第六(田园)交响曲》。
(二)感受体验
1.初听音乐
分段聆听音乐并设问:“听到了哪些音乐情绪?”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有“愉悦”、有“轻松”、有“紧张”、有“舒畅”。在创作田园交响曲时,贝多芬已经双耳失聪,《田园交响曲》便是他展现自己对大自然热爱的一部回忆作品。
2.复听音乐,结合感受到的音乐特点,了解作者贝多芬
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总结: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生于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贝多芬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他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进行发展和创新,而被后世尊称为“乐圣”。
(三)分段赏析
1.教师分段播放歌曲,并请学生感受并描述乐曲各段所描绘的画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第一乐章写的是初到乡间的愉快心情;第二乐章写的是美景伴随着小鸟的鸣叫,愉快又轻松的画面;第四乐章写的是突然降临的暴风雨,紧张又压抑;第五乐章写的是雨后天晴,舒畅愉快的心情。
2.教师挑出第二乐章引导学生听辨演奏乐器,并对比鸟叫声的特点,连线各乐器扮演的鸟类角色。学生回答后总结:第二部分中有长笛、双簧管、单簧管等乐器。其中长笛音色柔美清澈,音域宽广,擅长花腔,演奏技巧华丽多样,乐器音色特点与擅长歌唱的夜莺一样,因此长笛模仿的是夜莺。双簧管的音色明晰、清新、响亮,在乐队中总是引人注意,富于直率和美妙的音色特点,双簧管模仿的是鹌鹑。单簧管单音色的特点是饱满、浑厚的低音区,圆润、柔和的中音区,明亮、清晰的高音区,单簧管模仿的是杜鹃。
3.进行简单的发声练习,教师示范弹唱乐曲各段主题旋律,学生哼唱。
(四)巩固提高
教师简单回顾各段主题的意境、情绪和描绘的画面。将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十分钟为限讨论各自的感受,并发言交流。小组合作画出四个乐章所描绘的画面。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展示交流。
(五)小结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第六(田园)交响曲》,领略了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对田园风光的向往和热爱,还有他即使失聪也能坚持创作,坚韧不拔不服输的意志。
请同学们课后聆听一下《第六(田园)交响曲》的第三乐章,并与同学交流感受。
四、板书设计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篇1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感受、体验京剧的行当、脸谱、服饰、唱腔、情绪,能初步分辨京剧的行当、角色、文武场等音乐文化知识。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京剧行当、唱腔、情绪的判断力,增强对京剧艺术的理解能力,感受、体验京剧的美。模仿京剧的韵味,演唱戏歌《唱脸谱》,能够伴随锣鼓经走台步及亮相。
3、情感目标:能对京剧艺术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相关的文化知识。
二、【教学重点】
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并能用一定的京剧韵味来演唱歌曲《唱脸谱》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多种审美实践活动中初步感受京剧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四、【教法学法】
教法:
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学法: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的学法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京胡、京剧场面的简单打击乐器
六、【教材分析】
《唱脸谱》是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第15册第四单元中的一首京歌,也是整个单元中唯一一首与众不同的歌曲,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不带再现的单二段曲体,歌曲的A段是通谱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曲作者将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自然地融化在旋律中。依字行腔,韵味十足。歌曲的B段是分节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前三个乐句均为两小节,保持着结构的完整;第四句“黑脸的张飞叫喳喳”通过节奏的伸展和使用花脸托腔,将长度扩充为八小节。使全曲在高潮中完满地结束。歌词的第一部分借助一位女子的语气,阐述了外国友人对我国的“国剧”──京剧的美好印象。歌词的第二部分是一位男士对戏曲脸谱的侃侃而谈,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一张张“美佳佳”的脸谱。
七、【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京剧艺术对他们来说很新奇,八年级还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京剧兴趣产生与否,决定了他们对音乐审美的态度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师:同学们,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度过这节音乐课,首先老师为大家演唱一首歌曲,大家想不想听?(拿出一把京胡)问:这是什么乐器呢?(京胡、二胡)老师告诉你们,这叫京胡(演奏小段京剧的唱腔)主要用于京剧的伴奏的。
今天老师就用它来作为伴奏乐器给大家表演,我一个人表演有点不够规模,我又请了亲友团来给我助阵,让我们掌声有请我的亲友团……(大屏幕出现花脸武生)这是我的大表哥们(大屏幕出现青衣)这是我的大表姐,呵呵。(演唱完毕)谢谢大家的鼓励,哪位同学知道老师唱的是什么歌曲?《粉墨人生》这首歌里面融入了什么戏曲元素呢?(京剧)你是怎么知道的?(服饰、京胡、歌词“祖先的玩意”、“脸谱”、“行当”等京剧术语。)京剧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被称为中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我们的人民群众包括国家领导人都喜爱京剧、会唱京剧。是南方的四大徽班音乐与湖北的汉调音乐相互影响,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曲调和表演方法,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的。一个美国人这样说:“如果中国没有京剧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所以我们作为中国人,必须要了解自己的国宝,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京剧的世界,探索京剧奥秘。
本环节设计意图:我采用了动感时尚的表演京剧节目形式,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上课伊始,就对本课充满了好奇,激发了学习热情。创造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情感。
【环节二视听感知,走近京剧】
我们一起来欣赏几段优秀的京剧视频(大屏幕展示)问:都有哪些人物形象?最大的表演特点是什么?(眼睛、眉毛、表演夸张)京剧的人物形象有个特定的语言,叫做京剧的行当!它可以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成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分别介绍,展示幻灯片。
1.生:老生、小生、武生、红生。
2.旦:青衣、花旦、刀马旦、老旦。
3.净:正净、副净、油花脸、武净。
4.末:文丑、武丑、方巾丑、丑婆。
介绍:古代男子成为生,女子成为旦。净行是什么呢?(大花脸)净一般扮演品貌或者性格有特点的男子,在京剧中多为将军、神化人物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音色宽阔洪亮、粗壮浑厚,动作造型也要求粗线条,气度恢宏。丑行是什么?(小花脸)丑角在鼻梁和眼窝间勾画一块白粉,有点像夸张的漫画,丑角的出场和表演常会带来满堂的笑声,丑分文丑和武丑两类。如果这四个行当让你来区别,你会根据什么来判断呢?(性别、好坏、化妆……服装)那我们来判断这四个人物都属于京剧里的哪个行当和唱腔呢?【出示四个视频】同学们判断的非常准确,下面我们一展歌喉来模仿一下青衣的亮相和唱腔。(一起唱《新贵妃醉酒》)。男生来模仿一下张飞的亮相和唱腔吧,否则被青衣的声势压倒了(哇呀呀呀)
本环节设计意图:精彩京剧选段视频欣赏,彻底征服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完成对京剧行当及相关知识的认知,在合作体验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流畅的完成从兴趣到知识的过渡。学生经过视、听、演加强对京剧艺术知识的理解。
【环节三勇于实践,提升审美】
刚才《新贵妃醉酒》这种音乐形式叫做“戏歌”,是作曲家做了一个新的尝试,就是在通俗音乐中吸取戏曲的音乐元素进行创作的。同学们今天了解了这么多的知识,你们想不想试着唱一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戏歌《唱脸谱》。
1、聆听歌曲。(完整欣赏全曲,熟悉的旋律随音乐哼唱)
2、欣赏脸谱及巩固歌词
第一组脸谱:人物性格颜色代表
蓝色脸谱:举例窦尔顿。是一员勇猛、刚强的武将,用蓝色来代表勇猛、刚强。
红色脸谱:举例关羽。关羽是刘备手下的一员武将,面色如重枣,性格是耿直忠义,是典型的赤胆忠心的红脸形象。
黄色脸谱:举例典韦。是曹操手下一员勇猛、刚强且凶猛的武将。黄脸有时也代表凶猛和残暴。
白色脸谱:举例曹操或项羽。具有君王的狡猾和奸诈。有时太监也用白脸,往往形容一些内心狡猾诡计多端的人。
黑色脸谱:举例张飞或包公。黑脸原意是形容面色丑陋且性情猛直的人,张飞的性格正好符合。包公用黑脸主要是由于传说中他面色黝黑且又用来形容他铁面无私的性格。
第二组脸谱:鬼怪神佛代表
将一些面色奇异的鬼、怪、神、佛、仙的形象展示给学生。这些脸谱的主色是金银色、紫色、灰色,有时也用绿色代表。
【介绍的`同时让学生将歌曲的第一二段歌词读出来,以加深记忆)。
3、脸谱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展示脸谱描绘的过程,同时引出“鸳鸯瓦”的含义:脸谱基本画法谱式,“白色”打底色,“黑色”勾画眉、眼、鼻三窝,是用夸张眉、眼和鼻窝的手法,使额部和两颊呈现出三块明显得主色,平整的象三块瓦片,因此而得名,“黑+白”的三块瓦脸即“鸳鸯瓦”脸。)
4、视唱歌曲(三段旋律相同,连起来唱,加深印象),最后的尾音五拍转音的特征要强调出来。
5、实践提升——《我是小戏迷》
1、走台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京剧演员的乐趣,男生左拳右掌,女生兰花指,精神抖擞走台步,(示范)。男生女生不同的台步然后分组展示
2、走台步与亮相结合:前面学过了亮相,下面自己选择喜欢的人物形象的亮相动作,随着锣鼓经伴奏我们一起来展示一下(急急风锣鼓经音乐)
3、走台步——亮相——唱第一段:让我们完整展示一下,(来两组展示,其余同学嘴里念着锣鼓经)京剧表演现在开始!有请演员闪亮登场!
本环节设计意图:在实践学习中,进一步体验京剧的乐趣和美妙。
【环节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京剧艺术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产生了很多动人的歌曲(展示TANK的《三国恋》、周杰伦的《霍元甲》)这种结合不仅使京剧变的更加生动、脍炙人口,而且使完美的艺术瑰宝更加璀璨。完美的京剧与流行音乐结合的范例,你还知道哪些呢(信乐团的《onenightin北京》、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
本环节设计意图:完美的课堂应该能够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投入,通过几个有特点的实例向学生表明,美妙的京剧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在流行音乐中完美结合,产生精彩的效果。只要大家积极的探索,梦想总会实现。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的人生追求。
【环节五:教师寄语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京剧的唱腔、行当、场面、板式、这为以后我们更好的了解和品位京剧奠定了基础。京剧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华。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应该了解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并为我们能拥有这样宝贵的艺术财富而感到由衷的自豪。希望以后京剧能够融入到大家的学习、生活中,把我国的国粹发扬广大!!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篇13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花儿与少年》,感受到乐曲主题的情绪、速度,以及描绘的画面,了解“花儿”的相关知识,感受到民间歌曲的魅力,逐步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花儿与少年》的欣赏,并配以讨论、分析、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了解花儿的音乐特点,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花儿”相关知识,了解作品结构,感受乐曲主题的`情绪、速度以及旋律特点,并能简单哼唱乐曲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花儿”相关知识,感受乐曲主题的情绪、速度以及旋律特点。
【难点】了解乐曲结构,能简单哼唱乐曲主题。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演唱《掀起你的盖头来》《茉莉花》《龙船调》,并提问:这都是什么地区的民歌?
学生自由回答:新疆、江苏、湖北。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音乐曲库知识储备非常丰富,今天我们一起去青海,学习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顺势揭示课题《花儿与少年》。
(二)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乐曲,并提问乐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情绪优美、欢快地,速度为小快板。
2.教师复播歌曲,并提问乐曲的演奏乐器有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乐曲是一首管弦乐合奏,乐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不仅展现了青海民歌的艺术魅力和舞蹈音乐的风格特点,还充分发挥了器乐的丰富表现力。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聆听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
(三)分段欣赏
1.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音频并哼唱歌曲,并提问学生:第一主题情绪和速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欢快,活泼,速度较快。
2.再次感受第一主题,教师提问学生:旋律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之后,进行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一部分运用了大量的四个十六音符节奏,节奏紧凑,旋律起伏较大,刻画了青海女儿热情、豪迈的性格。
3.教师请学生聆听第二主题,并提出问题:第二主题音乐情绪、速度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优美、抒情地,速度变慢。
4.教师引导学生对比聆听第二主题,说说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在旋律特点上有何不同?
教师总结:第二主题节奏舒展,节拍变为3/4拍,运用延音线将旋律拉长,刻画了青海女儿向心爱的人互诉衷肠、娓娓道来的动人画面。
5.完整聆听,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觉得乐曲的结构是下面哪一种?(并出示相应的图片,第一种结构:A;第二种结构:A、B;第三种结构:A、B、C;第四种结构:引子、A、B、A、尾声)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这首作品最后乐段再现第一乐段,属于再现单三部曲式A、B、A。并且乐曲前配有引子,乐曲最后加有尾声。
6.完整聆听并哼唱。
(四)巩固提高
教师介绍《花儿与少年》是上世纪中叶根据青海民歌《四季调》创编的歌舞曲;引导学生聆听青海民歌《四季调》;感受两首作品的异同。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音乐知识,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热爱民族音乐文化。
布置课后作业:搜集其他民族民歌。
四、板书设计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篇14
一、课前
1、小魔术,老师与学生一起做绕手腕的魔术,让学生百思不得其解。
2、老师指导学生学会魔术。
二、引入
1、管弦乐队讲的故事,你想听吗?你要有一双音乐的耳朵。
2、音乐响起,老师配上讲述词。
这是一位怎样的魔法师?(突然强的旋律片断)
哪一种乐器演奏的?(铜管乐器,很明亮的.音色,震撼了一切。魔法师威力无边。
3、这是一把怎样的'小扫把?
小扫把的旋律是怎样的?(活泼的)
它的乐器属于哪一类?是铜管还是木管?
它是大管,看一看大管的图片
哼唱扫把的主题音调,用BONG来唱、
看谱子中哪些音乐要素使得这段音乐显得更活泼?(顿音记号——音乐更加跳跃;休止符——音乐更加短促)老师指导:八分音符也给人短促的感觉。
再唱一唱扫把主题,用人模仿小扫把的样子走步子,原地做。
4、有一个小徒弟,偷听到了一句咒语,接下来他会怎么做?
5、小徒弟试一试咒语,小扫把有反应吗?
(学生根据音乐说……)
6、听到了打水的声音,倒水的声音了吗?(老师指导下行音乐是倒水的声音)
7、说一说小扫把子神情
8、听:小扫把的主题反复了几次,请同学们用手指来表示。
每次都是一样的吗?
乐器?力度?(大管——小号——管弦乐;力度也是越来越强)
你好像看到了水越来越?
9、小结:这里用到的音乐表现手法是——主题反复。
10、水越来越多,会发生什么事?(学生说)
11、你听到水流的声音时请你做出流水的动作。(学生听并做动作)
12、水流的声音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拉弦乐器)
13、拉弦乐器的图片
14、水声后来停下来了吗?再听音乐。(水声一直有,小扫把一直拎水)音乐越来越激烈,音也越来越高,越来越纱,小弟子心情?
15、小弟子劈碎了小扫把,听一听小扫把怎样了?
(死了———怎么又起来了,走起来了,会出现怎样的场面?学生讲一讲。)
16、师父来了,一切归于平静。
三、完整欣赏
1、根据音乐,学生走一走小扫把的走步(只走主题第一次)
2、听到水的声音做一做水的动作
3、很多小扫把复活了,音乐的力度与速度怎样的变化?大家再走步
四、小结
1、在从小弟子身上学到了什么?(指名说,一两句话就行)
2、作品简介
3、交响诗与交响童话简介。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05-09
【精选】初中音乐教学设计10-02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05-19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范文04-23
初中音乐《春游》教学设计12-27
[优选]初中音乐教学设计10-03
【通用】初中音乐教学设计10-02
(合集)初中音乐教学设计05-19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精]09-12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推荐]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