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评课稿15篇[实用]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评课稿,评课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那要怎么写好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听课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听课评课稿1
新课的起始,首先回顾复习了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下面的学习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方法做好铺垫。
教师精心设计了复习旧知识,情境导入,比较归纳,阶梯练习等教学环节,采用了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抽象过程,关注学生的生活意识,通过教师精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等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思考中获得了数学知识,特别是新课的导入部分,介绍长江以及长江干流水质污染的数据,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数据研究中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体验到了数学的使用价值。
在讨论约分时,教师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鼓励方法的多样性,可以逐步约分,也可直接用最大公因数越,然后再后续的学习中自主选择最优化的约分方法。使学生理解约分的意义,并在一步一步的尝试解决的过程中,自己感悟约分的方法,从而理解约分的方法和重点。
在题目的设计上,从基础训练到综合训练,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充满趣味性,把孩子拉入到游戏中,从而让学生在快乐中巩固本课的所有知识点。
听课评课稿2
蒋老师执教的这一堂课是一堂清晰实在,扎实系统,动静结合的小学英语课。教师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游戏导入,充分调动起学生兴趣。良好的开头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就用TPR活动导入新课,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接着教师利用游戏引出新词教学,自然有效。
2、关注教学方法,体现了一个活字。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新单词呈现形式多样。应该说整堂课中,教师在引入新词时,都是比较新颖而又自然,而且具有生活化的。教师还注意利用实物,图片,卡片,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教学资源,创设讲解,操练和运用英语的情景。蒋莹老师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交流,较好的体现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3、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有效,训练方式多样,有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双人活动,个人活动等,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教师为了巩固本课的内容,精心设计了多个活动:有歌曲,谜语,游戏,内容非常丰富不但使单词、句型的操练面广,练习次数多,而且还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将热闹的形式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
在英语课中,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还应该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课堂的活动应该以语言运用为落脚点,本堂课上,蒋老师很好的贯彻了:在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处于相对自然的态势,不断的在习得和使用语言,学和用每分每秒都和谐的交织在一起。
本课中值得探讨的地方:
1、本堂课中,蒋老师在布置任务前或句型操练前,未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导致学生操练时场面有些混乱。
2、教师语言不是很丰富。其实这也是我们较多老师的一个毛病。我们说当我们老师有足够多的input(输入)的时候,学生才能有out put(输入)。这可能就需要我们老师平时多多进行阅读,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听课评课稿3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
⑴下面这些词你能读准吗?开火车读。(出示)
着急焦急非常一定拍拍翅膀决心
⑵我们再来看一组描写小鸟的词语,你会读吗?指名读、齐读。(出示)
绿色黄色一闪一闪羽毛嘴巴眼睛
【评:从分类认读词语中可以体会到教者的巧妙用心,既巩固复习了旧知,又为下文学习小鸟是什么样子作好铺垫。】
二、精读课文。
1、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
出示:这是一只的小鸟。生自由读课文。
【评:抓住教学主线,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指明方向,同时也让学生去整体感知课文。】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小鸟图,谁来说说它的样子?
出示: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一闪一闪的眼睛
指名读词组。
(2)课文中也有一句话写出了小鸟的样子,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
出示:姑妈送我一只小鸟,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非常可爱。
指名读,“非常”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一个词吗?
再指名读。
【评:出示小鸟图,让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去说、去思、去读,给予他们思维与说话、读书的机会,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流畅。】
(3)除了可爱,它还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呢?(指黑板句式)再去读一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指名说。
【评:再抓住教学主线,让学生中在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时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边读边思考”。】
你们从第1自然段的哪一句话看出来的?
出示:我把它放进笼子里,给它食吃,给它水喝,可他一动也不动。
指导朗读:读出小鸟的伤心、孤独。自由练习。指名读。
【评: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呢?自由读第2自然段。
指名说。
(2)出示:突然,小鸟朝着窗外叫起来。我抬头看去,原来窗外也有一只鸟在叫唤,那声音听起来多焦急呀!指名读。
“焦急”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找出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和“着急”有什么不同呢?再读。指名说。师范读。指名说。
【评: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用同义词理解词义。同时不忘对同义词进行辨析,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3)(出示句式:小鸟朝着窗外叫起来,好像在说。)
(出示句式:窗外也有一只鸟在叫唤,好像在说。)
想想如果你就是这只小鸟,离开了**的怀抱,你会说些什么?妈妈会说些什么呢?
【评: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由要我说变成我要说,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
(4)学习词语:心急如焚。(板书:心急如焚)领读。
练读,指名读,齐读。
4、师引读第三、四自然段。
如果此时你是那只小鸟,你会对“我”说些什么呢?你会怎么夸奖他呢?
5、出示: 我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我想,一定是小鸟的妈妈找孩子来了。
我看了看笼子里的小鸟,决心放它回家去。
轻声读读。你觉得哪一句读得最好,最能读出小男孩对小鸟的爱护,你就读哪一句。
【评: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他们的所想、所感,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
6、他这么喜欢这只可爱的小鸟,为什么决心放小鸟呢?(指课题)
7、这时小鸟回到了**的怀抱,飞回了广阔的天空,这时的小鸟又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呢?(指板书)
【评:第三次抓住教学主线,虽说是让学生说说此时小鸟是什么样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鸟类,思想教育水到渠成,让学生受到了熏陶、感染与教育。】
8、小结: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爱护小动物,和它们成为好朋友。
9、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羽、非”。认读。
2、你们看,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3、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非”。
“羽”不用老师教,相信你们也能写得很好。打开《习字册》,写吧。
【评:指导学习生字,先让学生比较,找出共同点,再重点指导一字,剩下的字鼓励学生自己去观察、临写,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不足之处是学生书写的时间少了一些。】
评课:
一、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事情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他作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吴琼恬老师的课,充分反映了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课堂上每个学生都都能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点燃了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二、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着力训练学生的思维与语言。
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戈曾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儿童的想象力是最活跃,教师给学生插上那一双双想象的翅膀,在知识蓝天中展翅高飞。吴琼恬老师让学生当翻译家,充分引导学生看图后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去思、去说,给予他们思维与说话的机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名动物语言的翻译家。她的课,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将思维与语言得到了同步发展,想到什么说什么,并且能把所想的内容清楚地说出来。
三、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他们的所想、所感,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
在整个课堂实施过程中,吴琼恬老师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所想、所说,不断用激励性的话语从正面加以引导。如“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看似平常的语言却蕴涵着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不显得那么生硬,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阅读教学中,吴琼恬老师从词、句入手,简化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难度,能照顾暂差生;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吴教师能引领他们深刻体会课文的主题;对于胆小的学生吴老师给予他们鼓励、胆量,对于答错问题的学生给予方法、尊严,对于积极发表见解的学生给予热情、成功,整节课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四、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本文通过叙写小作者放小鸟的经过以及当时的心情,从而使学生清楚地感受到课文中的小作者非常喜欢小鸟,但他为了小鸟生活地更加幸福快乐,毅然把小鸟放了。与此同时,他的这一举动使自己高兴,小鸟高兴,小鸟的妈妈也高兴,说明我们不能只想着自己,也要想想别人。对于学生来说,从这篇课文中悟出了一个道理: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鸟类;对于教师来说,思想教育水到渠成,课文让学生受到了熏陶、感染与教育。
听课评课稿4
这次听了谷瑞辉老师的《画风》一课,给我很大的启示:一堂语文课结束后,学生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习得什么,学会什么?
语文教师要有语文的本体意识,不能轻视对文中语言文字的感悟,老师切不可忽视依据文本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言训练,为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自由感受和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谷老师指出文中四位孩子的话,可以让学生内化语言,让学生依文中的句式:谁画了什么?什么怎么样?风在哪里?说说你是怎样感受到风的?还可以这样:谁说:“我也会画风,风把什么怎么样?”通过多种形式的说,让学生内化语言,体现语文的本体意识。
这篇课文的语言特点是人物的对话非常多,那么如何读好对话,如何从人物的对话中体会感情,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课堂中,对课文的感知主要通过朗读的年龄特点,从“读”入手,以读为本。谷老师让学生读得有层次,读得有提升。读书的`形式多样,角度不同,层次分明:有“整体通读”;有“重点细读,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整体回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亲历读书的过程,在一遍遍的朗读中感悟着语言的形象美、意境美。
我觉得语文课上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尽量省出时间来让学生多读、多思、多写、多背、多练。只要我们在扎扎实实的训练上下功夫,就一定会提高教学效率,学生也就一定会学有所成。
听课评课稿5
为了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使我校教师有一个更好的学习、交流的平台,形成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我校于20xx年9月进行了二----六年级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
近一个月以来,向阳实验学校的校园里充满了浓厚的教研氛围,教师们为了上好课下了很大功夫,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从资料的查找,教具学具的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到资源的有机整合等等方面,都作了精心的准备,切切实实把本次活动作为交流与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平台。校领导、级部主任、教研组长也十分重视,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并为老师们出谋划策并进课堂听课及其课后讲评,各任教教师课后结合自身教学特点认真进行了课后反思。
总之,通过本次活动,既展示了教师的教学风采,又体现了教师之间的密切配合,最重要的是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我校还将继续努力,使得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水平再上台阶.
听课评课稿6
开学以来,我听了杜主任、冒爱玉、杨正龙、张建华、孙茂洲、刘燕、周迎年、陈怀龙、顾汉吕、祁燕、周丽娟、严主任等老师共21节语文课,收获颇丰。整体来说每堂课都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教学目标明确,并能在教学过程中鲜明地体现重点突出;课堂问题设置巧妙,环环相扣,自然流畅地引导学生理解了文本内容和情感;师生互动积极有效;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德育渗透如细雨润物无声;注重过程方法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能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推敲揣摩品味;在拓展教学方面更是趣味横生,恰当新颖,很好地加深了对文本中心内容思想感情的理解;板书涵盖了文本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并有艺术之美感。
杜主任的课有许多光彩之处,最突出的是他本人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并将其表现在了课堂的许多方面。尤其是教学语言注重文学性,词汇丰富,文采飞扬,语调语气抑扬顿挫,很有吸引力。我要向他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感受语言的魅力,在口耳相传之间掌握并运用丰富的汉语词汇,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他们的作文之中。
严主任对文本的解读非常深刻,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也很到位。在读中悟,悟中读,跳出来,走进去的读书方法也让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不是停留在表层的感官的愉悦上,而是达到了深层次的理性的思考。因此,学生自主解读文本时展示给我们的已经超越了初一学生普遍的那些稚嫩表达,而是让听课老师也啧啧称赞的精彩解读。另外多媒体的使用没有舍本逐末,只有非常精炼的四句话的方法点拨。
陈怀龙老师的课设计新颖,让学生用记者访问的形式学习课文。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参与面广,学习积极性很高。陈老师在穿插有关背景资料诗人成就诗词知识等适时适度,似信手拈来,又恰到好处。这也与他肚里有文章,胸中有点墨有关。
冒爱玉老师教学注重对文本内容情感的分析挖掘,培养学生搜索有用信息的能力,表述概括的能力等等。这对学生现代文阅读的水平提高都是一个必需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程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语文学习是学生个体的行为。语文阅读也是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所产生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张建华老师在教学时就非常注意尊重与呵护学生的独特感受。对于学生的回答,卢老师能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同等的位置上,引导学生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回答得好教师给予肯定,对于学生回答过程中不太明确或不合理的教师也能给予正确的导向与引导。
孙茂洲老师对教材的取舍方面有勇有谋,他的课堂既显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时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高效,尤其是让学生续写《安恩和奶牛》的结尾,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周迎年老师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清晰,表达能力强,语气语调富有激情。课堂上有梯度的引导学生诵读和品读文本,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实施教学时从内容到教法到学情,都显得清新、自然,尤其是学生读书很动情,饶有兴致地读,主动地探究问题,很好。
周丽娟老师讲课有激情,善于带动学生,有个人魅力。结构严谨合理,过渡自然,全课给人一种浑然一体之感。重点突出,大多数问题设计简单易答巧妙,学生学起来轻松好懂。学生答题能力强,可以说这与老师平时的潜移默化分不开。她的语言流畅,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基本功深厚,容量虽大但节奏适宜。
顾汉吕老师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发展现状与要求,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准确的把握了教学重难点和考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教学环节衔接流畅,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层次清楚,结构合理。教学中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努力营造高效,和谐的课堂,整堂课情知交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亮点是说不完的,那就打住。下面说说我个人的收获:
第一、语文课要上出语文的味道,老师的“讲”是至关重要的,老师在课堂上要讲语言、讲文学、讲写作,而不是去讲思想道德、讲国际风云等等。课堂上要注重情感氛围的营造,语言要有文采,能打动学生,教学应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再有营养的饭食要好吃才能下咽,才能有助于身体健康。不好吃的饭菜不会打动人们的胃口的。所以语文课堂首先要生动。
第二、读书是感悟语文的重要途径,出声朗读更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手段。在众多老师的课堂上,我们都多次听到了学生饱含感情的读书声,教师还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人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的思想,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体验中寻找独特的感悟。
第三、课堂上要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授课教师通过问题的预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抓住重点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反复诵读,并围绕所找到的句子进行深入挖掘,启发学生多元思维,让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第四、在传统的语文考试中,总是把“知识点”作为考试训练的重点,但是,今天这样的观点已经过时了,我们的语文训练必须从“知识点”转到“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训练上,这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也是今天语文考试的要点。课堂上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让学生站起来说话,表达自己的思想,有时还应有的书面表达,这样的训练是针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训练,是治“本”的做法,而不是我们通常的知识点训练,这是我们要深入领会的。
第五、多媒体(或者课件)的利用与处理,不宜太庞杂、太细化、太执着,宜精练、适用、有效,因为课堂是动态的。如果执着预设的课件,一会影响课堂的流畅性;二会淡化生本对话,导致学生与文本对话效果的弱化,如果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有效解读,后边的事情就不好办了。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是一个抒写缺憾美的地方;教师,则是创设美、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责任人。是的,没有遗憾也就没有回味,也就不会有跌宕的精彩,雨后的彩虹。那我们就不谈遗憾,不怕遗憾,而让遗憾成为我们闪亮以后的铺陈和蓄势。
听课评课稿7
一直觉得学习课文的第一课时无非是学学生字,读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个故事的开始部分,没有什么花头可言,想学的出彩并不容易。但是前几天,听了叶海娜老师执教的《普罗米修斯》,只觉得自己的认识是如此浅薄。叶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对课堂的把握,处理得恰当好处,第一课时也可以如此精彩。果真,姜是老的辣。
一、目标明确,学生学得明白。
在初读课文这一环节,老师的要求非常明确:第一遍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生字词;第二遍读课文,能找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天神的名字,想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学生学得更加认真、清楚,知道自己并不是为读而读,而是带着问题读。充分展示了教师的教学智慧,使这一环节的`学习呈现了层次性、目的性。
在检测词语朗读环节,叶老师没有一次性地出现一些词语,只是让学生简单认读。第一组出现了:鹫鹰、惩罚、肝脏,这三个词,这三个词有的字形难记,有的字音难度,还有的是多音字,教师进行了重点辅导。第二组词语的朗读就非常简单的过关了,因为这些词并不存在这些方面的难题。第三组词语的出现又展示了教师的目的性:愤愤不平 气急败坏。“你知道这两个词是描写什么的嘛?”“是的,描写心情的。那么你以前有没有积累过表示心情的四字词语?”教师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积累词语。简单的词语教学学生却学得兴趣盎然,扎实有效。
二、方法渗透,学生学得轻松
在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环节,叶老师采用了两种方法的引领。第一种,抓主要人物,理清文章脉络。叶老师从词语入手,出示:普罗米修斯 阿波罗 宙斯 火神 赫拉克勒斯,这些神的名字的词语,让学生读准字音。再让学生回顾预习的问题,这些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根据学生的回答,反馈,用板书展示人物之间发生的事情,并让学生同桌互说巩固。这个环节教师将概述文章主要内容,分解成了学生易于接受的几个步骤,从教学实际来看,效果很好。教师又适时小结这也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好方法,学法指导也随机渗透其中,恰倒好处。第二种,借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教师出示了填空内容,让学生口头表述,学生很快掌握。我想,学生在两种学法的引领下,以后碰到类似的文章一定能很快掌握课文大意。
一节课下来,没有什么花哨的东西,却让人觉得学生学得那么踏实,那么窝心。这样的语文课堂有着浓浓的语文味儿,我喜欢这样的课堂,相信孩子们也一定喜欢。
听课评课稿8
早上,刘彬主任找我:“你今天上新课吧。听你课。”
“好”。
和刘彬太熟,所以被她听,不紧张,也没压力。平时怎么上,就怎么上。上完,好的大力赞扬,差的毫不留情,觉得意见不同,也争起来,两人絮絮叨叨讲了一个大课间,直到下面一节课的老师进教室,才作罢,上的和听的,都挺愉快,她说下次还听,嘴上说:“别来了。”其实,心里还是很欢迎的。原生态的课,才能反映出真正的教学,好的和不好的,两人讨论才明白,才更清楚。只是一上公开课,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化化妆”,不以完全的真面目示人。
今天上的是《快乐的节日》第一课时。
被表扬的地方:
1、送词。
虽然是第一课时,但没采取带读,帮教的过程。把所有的生字都直接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在自学、熟悉的基础上,采取两人小组合作的方式,一个把所有的生字读出来,另一个直接给生字组词。检查的时候,先问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什么地方打顿了,施改明之说:“我不知道健康的康组什么词语?”我说:“哈哈,其实你知道呀!就是健康呀。这样,王老师再送你几个词,安康,小康之家,康庄大道,康复。”孩子听得很认真,嘴里还默念着。
其实,如果换一个人来听,学习生字词的流程,我应该不会这么上,这样一上来,就直接检查,没有标注拼音就读,拔高了。但我平时上课,就这么上,觉得学生也能接受下去,作业的反馈也没什么问题。这样省事,时间用得也少。
2、画词。
进入课文的学习,我问学生愿意自己读,还是听我读?孩子的意见不统一,我说:“那我读,愿意听的人,竖起耳朵,愿意读的人,跟着我小声读。”
读完了,我说:“这里有个词用得多好呀,鲜艳的红领巾,红领巾的颜色这么漂亮,戴上它,多自豪呀!我要拿笔画下来。”我从孩子的桌上拿了一支笔画下了来后,接着说:“这课里还有很多的'好词,快找找,画下来吧。”
刘彬说,她观察到学生在看我画词的时候,很多孩子就拿起了笔,后来在画的时候,也很投入,这样用做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他们的兴趣浓厚。
3、汇报词语
每个小组活动地儿不一样,有的在教室前面,有的在后面,分小组汇报的时候,大家都站着,好几个孩子听得不认真,跳来跳去的,我说:“在听的过程中,我注意观察了同学们,都冯弋珂、彭泽文、韩蕊,她们一边听,一边看着书,找到对应的词语,特别要表扬张静娟,她听到有的同学找的好词,是自己没画的,就随即拿笔画出来。”刘彬说,我说了这段话后,那些小调皮们,很快就约束了自己,知道改怎么做了,效果比批评他们还好。嘻嘻,其实我看到他们的那个样子,也想批的,但毕竟有人听课嘛,只能换个方式了,看来这个方式得常用。
写到这儿,我使劲想了想,这节课,哪儿上的有问题来着?没前面记得清楚,被表扬的记得牢些,被批评的,转过身我就忘了,和俺们班的学生一样,哈哈。
挨批的:
最后的五分钟,我安排了学生查字典,完成课后的第四题。学生对“希”的偏旁认识模糊。刘彬说,这就是我在前面的生字教学中,遗漏的地方,应该在学字的时候,顺带就把字的部首提出来,不花多少时间,学生记得还牢。结果,我在学生产生了问题后,再讲,又浪费时间,还容易混淆。其实,这反映了一个问题,说向课堂要效益,课堂就那么多的时间,老师把课堂的前后知识点联系起来,多思考,合理布局,才能去谈“效益”。课前,多想想,比课中,课后,去补,要有效的多。
听课评课稿9
课堂回顾
一、板书课题,质疑激趣
齐读课题《画杨桃》说说你想知道些什么?生质颖(谁画杨桃,怎么画的?画得怎么样?)
二、学生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一共多少自然段?
(2)课文哪些段落是写画杨桃的?
(3)你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读课文,简要作答,教师适时引导,理清了课文共19自然段,其中2——18自然段讲画杨桃,学生初步了解“我”画杨桃的态度是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三、析读课文
1、课文重点写什么?
课文主要的并不是写“我”如何画杨桃,更多的部分是写教师同学对“我”画的杨桃的看法。
(1)同学们是怎么的情况?(嘲笑)
(2)老师看了“我”的杨桃怎么做的?(审视——让同学们到我的座位上看)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了教师的表情动作,引发思考:教师审视后明白了什么?如果你是教师,你想怎么做?
2、分角色朗读课文
课后思考
1、纵观整堂课教者有一定的目标意识,采取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
从课堂教学而言可看出教者课前认真地解读了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以学生为中心,顺学而导,重视语文基础知识(标点、词语)关注读的训练,有意识地进行了概括能力的培养,教者基本功扎实,教学中善于适时引导。
2、课文教学目标解析
《画杨桃》一课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一组课文是围绕思想方法的专题来组元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初步懂得要敢于相信自己,讲究实际;明白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结果不完全相同;不要轻易的否定别人。(当然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不是一节课就行的,但作为教师要有这样的教学意识)。
3、教师要认真读教材,分析教材、设计教法。
从表面而言,课文讲的是图画课上,“我”如实地画出了自己所看到的杨桃,却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老师借此巧妙地对同学们进行了教育,让同学明白了“不要轻易的否定别人”的道理。
如果我们通过教学仅仅只让学生达到上述认识,那么教学只能说是完成了一小部分,因这我们若对文章加以分析,我们会发现一些问题:
①作为主人公的“我”,在画杨桃之前其实已经发现杨桃不是平时所看到的那样,可为什么还要那样画呢?(——缘于父亲的严格要求经常叮嘱);
②文中教师的表情有哪些变化?为什么先是严肃,后来却又和颜悦色?(——缘于学生知错能改);
③同学们到“我”的座位上看了杨桃后说话变得“吞吞吐吐”这是为什么?(——标点的妙用,标点后面还有什么意思?)
④文末提到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那么“相似”,那相似之处是什么?
……
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学生不太明白的,也是用作训练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感悟的“切入点”,教者应予以关注。
学生学习文本就必须切实了解文本大意,这就需要学生认真地反复地读,但只是“读通”、“读顺”,了解文章大意还远远的不够,教者还得认真引导思考,也就是说要求教者设计好精当的牵一发而动全文的问题。教学设计宜整体把握细处入手,问题的设计要注意充分地与本文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让学生思有所悟,学有所得。
听课评课稿10
一、复习导入
那么在你印象中,调达是个怎样的人?
二、学习第三部分
1、那事实是这样的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他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
2、这时候,课文中出现了一个关键人物——国王。他是一开始就像伤害九色鹿吗?
3、对呀!国王没有办法,为了自己心爱的王妃,只能张贴皇榜。皇榜的内容是什么,你们知道吗?
4、见利忘义的调达是怎样“恩将仇报”的?请同学们齐读第七自然段。(生齐读)
5、而这时国王是怎么做的.呢?理解“浩浩荡荡”。
联系上下文来解释词语的意思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6、这时候的山林,春光明媚。九色鹿在开满鲜花的草地上睡得正香,可是死神也已经一步步向它靠近,让我们和乌鸦一起喊醒九色鹿。
7、在这危急时刻,如果你是九色鹿,你心里会怎么想?
指导朗读
8、这一番话真是读得铿锵有力,国王听了也被感动了,他知道真相后——(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9、国王明白了真相后,做了哪三件事?
10、现在给你至高无上的权利,你就是威风八面的国王了,你会怎样处置调达这个小人呢?
11、假如现在你是调达,国王要对你处以重刑,你还有什么话说?
12、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让调达想改过自新也没有机会啊!各位国王,你现在会怎样处理调达呀?
13、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6—9自然段,把对九色鹿的喜欢的对调达的谴责读出来。
14、小结。
三、拓展,民间故事推荐
《九色鹿》评课
《九色鹿》是一个民间故事,讲的是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永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严惩。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浅显,学生比较喜欢。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时,黄老师删繁就简,目标集中,以“调达是一个怎样的人”组织教学,贯穿教学的始终。最后让孩子明白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做人应当要遵守诺言、知恩图报,而不应当见利忘义。
XX老师执教的《九色鹿》让学生的视野更开阔了,思维更活跃了,嘴巴也更会讲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让学生多次想象练说的环节:假如你是九色鹿,你会怎样想?你是国王,你会怎样处置调达?你是调达,你又会怎样说?通过角色的置换、想象,试图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
同时,XX老师善于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如,引导学生品读体悟调达的品质后,指导了学习方法:读课文,找出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运用课外知识来理解词语。
听课评课稿11
优点:《参观卷的设计》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旨在使学生通过实践,了解生活中票券设计的基本要素,方式和规律,参观券学生时常接触,但往往不会太在意。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参观券的一般知识、特征,并掌握有关设计知识,六年级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简单的设计能力,能够自我独立的完成学习内容。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参观券,通过自学观察、比较、借鉴,帮助学生解决图案、文字、色彩的协调统一。本课在设计上大胆的采用了“边交边学·自主领悟”新的.教学理念,真正的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大量的收集整理资料,预习课本新知,掌握大部分的学习内容从而为课堂上的教学提供有力保障,在课堂中,教师的指引生生交流中,让学生在思想交流碰撞中产生火花,更进一步的掌握学习重点,克服难点,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更让我感到高兴的是有的学生提出可以按照同样的方式去设计制作明信片,懂的“举一反三”才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
缺点:这节课在环节设计上还有待加强,例如在问题的设置上,可以改变单一的教师提问,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更加能够体现学生在课堂中得的主题地位,真正的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再者就是在学生作品讲评的时候,应及时准确的给出讲评,突出优点,指出缺点,让学生之间学会取长补短,养成谦虚好学的良好习惯。
听课评课稿12
《听听,秋的声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是一篇略课文。本课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讴歌了秋天。诗歌语言精练精美,富有韵味。在教学中要老师让学生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让学生多读多悟,直至有情绪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学生由二年级刚刚升入三年级,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依然以感性思维为主。因此,赵花香老师在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下几点最具特色:
一、精彩的导入,将孩子们引入秋天美妙的音乐境界。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的雨》,欣赏到了秋天的美景,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秋天?(美丽的秋天、五彩缤纷的秋天)对,秋天不仅塑造了五彩缤纷的美丽,而且秋天还给我们带来了优美的声音,这节课请大家和老师一起“12听听,秋的声音”,(出示课件1,板书课题),指导理解读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秋天美妙的音乐境界吧。
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多媒体----录音响起)请闭上你们的眼睛,细心凝听,不同的声音。配音范读: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涌现怎么样的画面。让学生沉浸在音乐中的范读全诗。
你感到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恰到好处的“导语”、“声音”、“配乐范读”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美好的想象,把学生带入俏丽的大自然,带入秋声之中。
二、学生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目的是让学生打牢基础知识。
2、检查。指名分小节读,读的形式多样以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秋天的景色之美,在读中感悟秋天的音乐之妙。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口瞿口瞿”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蟋蟀在唱着“()”朗读领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俏丽。朗读表现。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的声音,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果园里()……人们的心里()。
这里的设计意图体现出,读的方式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练、读中品、读中评,在读中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体会到诗中浓浓的秋情,在读中学会了方法,学会了自主、合作与探究。
三、板书也有特色。
黄叶刷刷
蟋蟀口瞿口瞿
听听,秋的声音大雁叮咛匆匆来去
田野音乐厅
精炼准确的板书能给学生留下一个完整的印象,看着板书学生就能完整地复述课文。
四、一点建议
这节课,读的时候教师指导还要细致些,对于某一句怎样读,用怎样语气、怎样的表情去读教师再指导的细一些,这样就更好了。
总之,赵老师老师的这一课上的还是很成功的,尤其是多媒体的运用带进了大自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听课评课稿13
今天,有幸听了蒋老师任执教的一节《桂林山水》,桂林山美、水美,而蒋主任的课堂意境美、语言美;学生的朗读美、感悟美……一节课下来,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的我忍不住一次次品味起课堂中的精彩细节。
细节一:学生的朗读之美。
由于听课的老师很多,课桌间的位置也挤得满满当当,幸好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快融入了桂林山水的美景中,根本没有受到我们的打扰。旁边的两个孩子一直在我装作无意却留心的注视中。当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沉浸于文本,品味着字里行间描画出的美好意境中时,学生们下意识地开始一遍遍地朗读、体会。当其他的学生有幸被老师选中为大家朗读的时候,我旁边的两个孩子总会跟着无声地朗读着,偶尔会不经意地发出那个字的读音,似有似无地回荡在我的耳边,让我感动。要想让学生们领悟、品悟,首先要让学生走进课文,而学生们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已然置身其中,有了读的渴望,在这样渴望的引领下,学生一定能有自己的感悟和更深入的体会。
细节二:教师的语言美得有深度。
一节课教师并没有多少特别华丽的语言,但是经常是看似不经意间的评价、对学生的引导却展现了教师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堂语文课的价值不在教材内容本身,而在教材背后所隐藏的意义世界,我们要引导孩子走向这个意义世界,因为课文背后是海洋,是天空,是丰富生命的心际网络。而蒋主任深刻地把握住了这一点。在重点段、重点词语的品味上,教师的视野竟然如此开阔,一个“人们说……”看似简单却让教师挖出了内涵。蒋主任为学生们展示了古今中外的文人雅士对桂林山水的由衷赞美,美景加美句,对孩子们的'视觉及想象力都是一个冲击。更可贵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品悟课文的同时交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能,并给学生独立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一堂课,教师的每句话都让人感觉那么舒服,又那么有深度。想来听课的学生也会由衷地敬佩老师,进而会为了向老师靠拢而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文化品味、审美情趣。
这节课处处是亮点,环环精彩,更可贵的是教师始终不忘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独立阅读、自由表达的引导和肯定。还有教师自然散发的文化魅力感染着学生,影响着学生,更引领着学生去探索祖国博大精深的文明与文化。正如一位同事所说“假如我是一名学生,我喜欢这样的课;假如我是一名学生,我喜欢这样的老师……”忍不住感叹:山美、水美,课更美!
听课评课稿14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感到特别高兴与欣慰,因为小丽老师的课总算顺利地上完了。如果说,课上得还算成功的话,我最想感谢的人就是刘主任和我们年级组的每一位老师,刘主任的工作那么忙,事务那么多,却隔三差五地询问课的情况,帮助我们协调上课的时间、准备上课的桌椅;我们组的老师们更是齐心协力,帮着出谋划策、完善教案。在这里,我代表小丽,向刘主任、向我们组的老师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谁的本领大》这是一篇饶有趣味的童话故事,记叙了风和太阳的两次比赛:第一次比谁能脱下孩子的外衣,第二次比谁能让船行得快些。这两次比赛,风和太阳都是一胜一负,从而揭示:风和太阳各有所长,不能以胜利傲视别人,也不能因失败妄自气馁,应当清醒地认识自己,正确地对待别人的道理。课文情节对比分明,语言富有个性,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小丽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这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我认为,本课时教学最大的特色就是:真正把阅读课上成了教师指导下的读书课。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不离课文、不离读书,从课文中质疑,又在课文中寻找答案,让学生在读中求懂,在读中学会,在读中获得读的能力。读,贯穿本课教学的始终。
1、读的方式多,有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还有分角色朗读等。
2、读的次数多,涉及面广,课堂上书声琅琅,读书声此起彼伏。
3、读的要求逐渐提高,先读通读懂:风和太阳第一次比什么?怎么比的?结果怎样?准确感知语言所传达的信息,把握课文内容;再读出感情:如“这有什么难的?”“看我的吧!”感受风的狂妄,太阳的得意,读出语言所蕴含的情感;最后读出神,如课文的最后,太阳说:“风先生,你的本领也不小啊!”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寓意以及言外之意。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要正确看待自己,对待别人。更重要的是,在整节课中,学生一直处在乐读的状态下。课标指出:在第一学段,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有乐趣才会喜欢。如何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呢?小丽老师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奖励性的手段,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享受,表现了自我,获得了成功,就一定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就一定会喜欢阅读。
另外,我认为这节课还有以下几个亮点:
1、目标意识强。记得学校在落实“减负增效提质”规定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深入探讨,既要着眼于宏观,又要具体到微观;既要有明确性的目标认识,又要有具体的行动策略,从教学源头上确保教学质量。在具体备课过程中要做到“脑中有纲(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手中有法(方法)”。小丽老师根据课文内容以及课后习题的提示,在上课前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要正确认识自己,看待别人。(3)会用“觉得”造句。在上课时,她不忘脑中的标,胸中的本,目中的人,运用手中的法,一步步引导学生达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2、训练意识强。课标指出: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会用“觉得”造句。小丽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我觉得”来做评价性的语言,还不时引导学生用“觉得”说话。正因为有了教学过程中的熏陶和实践,所以小练笔中的作业,学生才能信手拈来,精彩纷呈。老师最后的结束语看似不经意,实是点睛之笔,显示了她较强的训练意识。
3、注重能力的培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篇课文记叙了风和太阳的两次比赛,两次比赛的内容不同,结果不同,但比赛的过程相同,故课文在叙述上也基本大同小异。所以,小丽老师在设计时,重点指导学生学习风和太阳的第一次比赛,然后指导学生按照提供的学习方法,自己学习第二次比赛,为学生的自学搭建平台。这样,先扶后放,扶放结合,久而久之,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定会得到提高。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这节课当然也不例外。我个人觉得,如果在课堂上,辅以更多想的训练、说的训练,教学效果会更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加凸现。如:书中的最后一幅插图,风和太阳拥抱在一起,太阳向风翘起了大拇指。老师可以这样问:小朋友,风先生听了太阳的赞扬,也向太阳竖起了大拇指,它会怎么夸太阳呢?让学生练想练说。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一次口语训练的机会,又放飞了学生的想象,弥补了文本的空白,同时深化了文本的主题。
我相信,通过这次汇报课,小丽老师肯定是受益匪浅。祝愿她和所有的年青老师在我们外国语这片沃土中茁壮成长。
最后,感谢大家的耐心聆听,恳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听课评课稿15
今天听了老师的这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导入有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以出示道具手掌模型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说每个手指的名称,这点准备非常充分 。然后教师引导通过手指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去找课文中的中心句,联系文本。最后,出示了手指的视频并说说感受,这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填写学习单,找出手指各个手指的长处和短处,以及不同姿态以及修辞手法。教师明确了需要讨论的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并在后面以小组为代表,汇报交流,都体现了以学生学为主体的学习模式。
三、注重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
在小组汇报交流时,派代表发言时“以我代表我的小组回答第几个表格,长处是……短处是……我的回答完毕,你同意吗?”这种问句方式能够锻炼学生的说话的完整性,同时也能让其他学生听清楚,明确问题。
四、小练笔的设置,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之后,学习用课文中的方法来写身体的某一个部位,给予学生充分写的时间,并且有学生分享了写嘴巴的片段,语言也非常的幽默风趣,契合了本篇课文的主题。
当然也有以下建议:
首先学习目标的设定,应当与课堂呈现的学习目标相一致。学习目标中的设定是讲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但后面突出的却是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道理。以及探究语言幽默性这方面,教师引导的似乎还不够。其次。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也应当明确,如果是重要问题应该以课件课件出示。在引导精神品质方面上,问题抛出有些突然,学生不能很好的加以体会和总结。所以在这方面教师多要注重引导与朗读训练。
我听了殷老师执教的《手指》一课,受益匪浅。
【听课评课稿】相关文章:
听课评课稿01-27
(精选)听课评课稿10-28
听课评课稿04-29
听课评课报道稿08-28
听课评课稿优秀05-22
小学听课评课稿05-18
听课评课稿集合04-20
语文听课评课稿[经典]08-08
语文听课评课稿01-30
听课评课稿[荐]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