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评课稿

时间:2024-10-31 17:26:42 其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忆江南评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评课稿,评课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忆江南评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忆江南评课稿1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内驱力。有兴趣就容易接受外界新鲜的事物,形成开放系统,提高效率。因此,开创有效性的语文朗读,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我认为应该让课堂“美”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力求把语文朗读变成美的享受。

  一、在欣赏美中朗读。

  语文课程以人为本,就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同为主体又互为客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互促的过程,是激发师生的生命潜力、焕发生命激情的过程。所以,有效性朗读就应创设这种浓浓的教学氛围,在朗读之前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引导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娓娓而谈,深刻体会主人公高贵的品质后再朗读;而学习《三峡》和《岳阳楼记》等课文时,通过看教学课件,欣赏风光片和音乐,带领孩子进入美的意境中。宽松的课堂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孩子在“美”的欣赏中,兴致勃勃地展开朗读。

  二、在色彩美中朗读。

  色彩缤纷的图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他们最喜欢的。也是他们最直接和最轻松的表达方式。他们乐于绘出美、展示美。在描绘的时候,也是他们对课文的感悟过程和朗读体验的情感积淀过程。如在教学古诗词《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和《忆江南》时,我就让学生们动

  手作画,画出心中体会到的诗词内容。在学生的笔下,《独坐敬亭山》的孤独;《望洞庭》的'和谐;《忆江南》的美丽春色,都随着色彩流淌,活泼而富有生机,再进行朗读,真是有声有色,令人为之动容。

  三、在音乐美中朗读。

  乐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随着音乐的跌宕起伏,能够引领我们的心灵徜徉在作品特定的意境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习惯和敏锐细腻的情感享受。课堂上学习《忆江南》时,配上婉约柔和的江南丝竹作背景音乐,在柔美的乐声中进行朗读,学生对江南的美丽感受得更加淋漓尽致,仿佛在江南的美丽画卷中游览了一番,依然意犹未尽。

  四、在情感美中朗读。

  语文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情感,有感情的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的感受、体验、领悟、揣摩、探究、品味的一个体现,这些都是学生心智活动的过程。语文课本中的韵文、儿歌、诗歌和散文琅琅上口,可以要求在朗读中加上动作,做出表情,把理解融入朗读中,把感情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在美丽的情感中尽显朗读风采。例如在教学《触摸春天》一文时,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课文,领悟课文思想的基础上,用心揣摩探究盲童小女孩安静的内心世界,结合春天的美丽风景,循着引领安静的心灵展翅飞翔、触摸春天的那只蝴蝶优美的轨迹去放飞情感,展示朗读魅力。

  五、在表演美中朗读。

  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的,教学中针对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的空间。通过游戏、表演等活动的辅助,将会很好地推动有效性朗读的展开。例如教学《巨人的花园》一课,为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想象“巨人回来前、回来后、醒悟后”的花园分别是怎样一番景色呢?然后由老师来扮演巨人,让学生参与进来,扮演在花园中玩耍的孩子们和那个有神奇力量的小男孩,想象人物对话和花园中变化的不同景色。孩子们找到了自己的展示舞台,无比洒脱,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演力,在入情入境的表演中自然就对文章内容心领神会了。不仅知道爱心是给花园带来春天的原因,懂得了快乐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还演出了意、情、味、神,体会到了爱心带给人们快乐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就能够读得绘声绘色,兴趣盎然。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认为,正是使语文课堂“美”起来,通过“美”这个载体,培养语感,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才能有效地实现把语文朗读变成美的享受,达到有效性朗读的目的。

忆江南评课稿2

  《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是一年级孩子学习的第三篇课文,是一首简短的诗歌,可其中蕴涵的内容却很丰富,有些词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是比较难理解的,但孙老师的课堂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有以下几点还是比较可取的:

  1、利用插图、突破难点。

  比如“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一句,对一年级孩子来说很难。但孙明华老师针对“江南鱼米乡”,让学生欣赏了几幅鱼多、稻子多的画面,学生不难理解:为什么江南又被称为“鱼米之乡”了。又出示了江南美丽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小小竹排画中游”这句难理解的话,我觉得此处课件用的恰到好处,对帮助孩子理解“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有很大的帮助,也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了江南的美。

  2、识字方法多样

  比如:还有三点水的字,“流、江、游”三个字同时出现,有利于学生掌握规律,三点水旁都跟水有关,老师还把这三个字出现图片进行了对比识字。尤其是“流”字的教授,三条河流,一条小河向左流,一条向前流,一条向右转弯流,这样一说,多么形象有趣。而且老师的小结也提示出一种识字方法:仔细观察,加上自己想象就更有趣了。

  比如:“苗”字的教学,老师利用了猜谜语,小草长在田头上,让学生知道谜语识字也是一种好的识字方法。比如:“两岸”这个词的理解,老师板书画了一条小河,让学生到台前来指哪是两岸。还有什么是“树木密”,理解这个“密”字,非常好,老师寥寥几笔画了几棵大树,让学生观察,这是密吗?学生回答不是,老师又加了几棵大树,对呀,这样才叫密。板书很好的解决了难懂的词语。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直观教学是最好的办法。

  3、体现了大阅读观

  教授完此课后,老师拓展了《忆江南》和《江南》两首都是描写江南的诗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江南的美。是不是顺序可以颠倒一下,先出示学生已经会背诵的《江南》,这

  样学生感到很熟悉亲切,我们要教学时要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导入,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然后再出示《忆江南》,过渡语就可以这样说,江南的确美,让许多诗人赞美,唐朝白居易也写了一首《忆江南》来赞美它。出示朗读积累。这我有点疑惑,出现这两首古诗,我们该怎样教授,只是读一读吗?用不用背诵,用不用识字。高年级我们知道要背诵积累,要当堂运用,那低年级该如何教拓展的古诗呢?

  下面我提一点我个人的建议:

  老师注重强调了绿油油的读音,很好,也进行了词语积累,教完绿油油后,老师说:我也有这样的词语,出现了ABB式的词语,下面还带着图片,总感觉生硬了点,是不是可以这样设计:比如“油”这个字是一个小魔术师,当她一个出来玩的时候,读“油”,可当她被颜色词“绿”领着出来玩,还要带着双胞胎妹妹时,她就要变魔术了,读一声。一起读。师:其实还有好多双胞胎愿意跟着颜色出来玩呢!说说,你都知道哪种颜色?学生说红,那老师就说红彤彤。生说:黄,师:黄澄澄,像黄澄澄的梨。生:紫,师:紫莹莹,紫莹莹的葡萄。生:黑,师:黑乎乎。生:白,师:白茫茫。生:金,师:金灿灿。生:银,师:银闪闪。生:灰,师:灰蒙蒙。生:蓝。师:蓝色是个不太喜欢热闹的人,她只喜欢和一个朋友出来玩,不过她的朋友也很多,像天蓝啊,淡蓝啊,湖蓝啊。这样处理是不是比直接出现这些ABB式的'词,让学生去说白花花的米饭,找朋友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一些。这时候老师小结:哇,我们祖国的汉字可真有趣啊,今天我们又学到了好多有意思的词!课件出示刚才说的ABB式的词语,同桌两个人一起说一说这些表示颜色的词吧!(同桌练说)这样的设计就引导了学生感悟了丰富的语言,感悟作者用词的巧妙,体会各种颜色的美的同时,还积累了好多ABB式的词语。

  “排”字如果能找到这个字的造字方法,跟竹排有关,课件一展示那就更生动形象了。

  在学习常规上还应该加强训练。教师不能只顾着讲课,应停下来培养孩子如何听课。

忆江南评课稿3

  这节歌唱课由王老师执教。听后,我的感触很深:教师通过让学生看、听、唱、编感受江南音乐为主线,围绕歌曲中江南美的主旋律,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悟江南的各种美,从而从中体会到音乐的快乐,培养了学生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音乐综合的艺术素养。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画面优美,语言精练又富有有诗意,让听者都陶醉在江南水乡小镇那古朴、恬静的.意境之中,令人回味无穷。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非常清晰、明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容量大,涉及面广,学生人人参与,学生学习的的积极性非常高。在看江南这个环节上,教师精心准备,先让学生从一幅幅具有江南古朴神韵的图画中了解江南;通过吟江南,让学生理解白居易的诗《忆江南》的内涵,进而感受到诗词、音乐的韵律美。接着又让大家唱江南,通过老师的范唱、聆听歌曲、交流,解决歌曲的难点,引导学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忆江南》,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最后的拓展欣赏,是苏州白话演唱的《忆江南》以及评弹版本《忆江南》,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了学生听辨审美能力。

  我觉得这节课亮点很多,课件制作很精美,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调整,而不是走过场似的完成教案设计内容。总而言之这节音乐课是一节成功的音乐课,让我们听课的老师都受益匪浅。

【忆江南评课稿】相关文章:

评课稿 优秀评课稿最新10-04

优秀评课稿优秀评课稿02-13

评课稿 优秀评课稿优秀08-18

英语评课稿 英语评课稿07-13

评课稿08-04

“比”的评课稿09-28

(经典)评课稿08-06

语文评课稿 语文评课稿优秀08-25

复习课评课稿06-01

复习课评课稿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