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时间:2024-11-02 07:13:08 心理学 我要投稿

(精华)《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15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15篇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1

  在探索教育心理学的过程中,我深感其博大精深,且对我日后的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主要围绕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进行描述,包括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探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该领域主要关注学习、行为、认知以及情感的发展和变化。研究学习的过程,即学生如何从学习环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如动机、情感体验等。此外,研究个体差异对学习的'影响也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部分。

  其次,我们来探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通常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科学方法。实验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它通过控制变量来探究学习过程。观察法则是在自然环境中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信息。这些方法的使用确保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再次,我们来探讨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例如,学习动机理论告诉我们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认知过程的研究让我们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情感发展理论则帮助我们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方法和实践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涵盖了学习的全过程,从学习到情感的发展,从个体差异到环境的影响。研究方法包括了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多种科学方法,保证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实践应用方面,教育心理学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指导,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心理学涉及的知识丰富且广泛,而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主导者,应该具备深入理解并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并深化对教育心理学理论的理解,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2

  开展心理咨询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一个真正的老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且应该成为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为育人的艺术家。

  (一)加强交流,了解学生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得向老师白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人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咨询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咨询,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咨询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咨询素质。要使个别谈心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只有做学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能将自己的烦闷向老师倾诉。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有困难,家庭生活受挫折时,他们心情苦闷,情绪失衡时,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开展谈心活动,老师应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渲泄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二)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

  (三)创造环境,多样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咨询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更要注意言传身教。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模仿老师。心理咨询学的模仿,指在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同或者相似的现象。

  (四)因材施教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气质,心理咨询学的气质是指人的心理咨询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咨询特征。教师应该学好心理咨询学基础知识,分清每个学生的气质类型,因材施教。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3

  《儿童教育心理学》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尔弗雷·阿德勒的教学理论,全世界教师和家长的必读书。

  这本书提到了小学生的一个重要表现,那就是情感表现。小学生年龄小,情绪变化明显。喜怒哀乐常表现在脸上,不稳定,情绪容易转化。自控能力差,意志力弱,遇到困难容易退缩。我们通常说上帝的脸就像孩子的脸,这充分表明孩子的情绪很容易改变。刚和别人吵架,哭得很厉害,不知道为什么又笑了。儿童模仿能力强,容易接受他人的影响。然而,他们区分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差。因此,他们容易接受积极和消极的影响。现在是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学生接受不良影响的机会也很多。虽然学生在学校接受了正式的教育,但他们可以从社会上看到与教师不同的行为。例如,老师说他们不能乱扔垃圾,但有些人仍然扔垃圾;老师教我们学会把座位给车里的老人,但很多人仍然视而不见。这时,他们的心理自然会想:为什么教师教育不同?这是因为他们不会客观地看待世界和人性。然而,在他们看来,教师仍然有很高的声望,根据这些特点,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与孩子建立密切的关系,更多的鼓励,更少的`批评;耐心细致,良好的诱导,树立榜样,严格要求;避免要求太高、太紧迫、简单和粗糙。

  综上所述,《儿童教育心理学》揭示了各种因素如何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如何从儿童心理和成长环境的各个方面培养人格健全的儿童,是全世界教师和家长的必读书目。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4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兼有二者的某些特点,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学习教育心理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而且也是优化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在这本书中,作者用生动丰富的.案例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心理学规律。通过学习这本书,我对教育心理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本书主要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学与教的心理学基础、学习过程、个别差异与教学、社会、创造性和道德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其中,作者重点阐述了学习的基本规律、认知与情感因素、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教师角色认知和师生互动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于我来说非常有启发性,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和行为。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些原理和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非常有帮助。例如,通过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情感因素,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方案和调整教学策略;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此外,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些道德和社会原则也提醒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责任和义务。

  总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现象,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学习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价值。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学习和应用教育心理学中的原理和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5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一个真正的老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且应该成为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为育人的艺术家。以下是我看完书后的一些观点:

  (一)加强交流,了解学生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得向老师白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人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使个别谈心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只有做学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能将自己的烦闷向老师倾诉。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有困难,家庭生活受挫折时,他们心情苦闷,情绪失衡时,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开展谈心活动,老师应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渲泄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二)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

  (三)创造环境,多样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更要注意言传身教。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模仿老师。心理学的模仿,指在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同或者相似的现象。

  (四)因材施教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气质,心理学的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教师应该学好心理学基础知识,分清每个学生的气质类型,因材施教。

  相信做好这些,教师学生都会有很大的收获。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6

  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化学知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最近,我有幸阅读了一本名为《教育心理学》的书,下面我将分享我的读书体会。

  本书主要围绕教育心理学展开,涵盖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相关理论以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作者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颖而实用的观点和方法。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书中的一些内容印象深刻。例如,书中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和认知的相互作用。作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书中还介绍了许多教学策略和方法,如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等,这些策略和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心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实际教学中,我将尝试运用书中的一些观点和方法,如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采用合作学习等策略。我相信这些方法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教育心理学》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心理学知识,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将继续深入学习教育心理学,并将其应用于我的教学实践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7

  作为一名第一次教授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菜鸟班主任,内心无比忐忑。此时,教育局组织全体教师利用寒假假期共读一本书,还是陶新华老师的《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就如及时雨一般,给了我莫大的帮助。翻开目录,快速浏览一番,我已经深深地被这本书给吸引了。

  就在六年级上学期,学生们无论生理还是心理成长迅速,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大都出现了如下现象:更多的开始关注自身的衣着打扮、流行事物,沉迷于网络游戏,懵懂地与异性交往、不可自拔,叛逆、顶撞父母,还有的盲目补课,焦虑考试。作为班主任,我深知教好课的同时更要育好人,日常开展德育工作,九年来积累的教育经验已经不能支撑我,急需一些强有力的教育理论知识来给予我教育智慧和教育机智。这本书不正是给我准备的'吗?

  在这本书中,陶老师用通俗的话语向我们讲解了积极心理学对人的影响,我收益颇丰。在阅读第二篇第二节纠错教育与长善救失中,陶老师讲到教师更大程度上存在对学生问题的研究,容易指责学生出现的问题,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此时我就在反思自己的教学,总是以为直接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阅读、书写等方面的问题能让学生明白,也节约时间,多的是严厉的要求、指责和训斥,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情绪,会让学生产生消极压抑的情绪。教育教学中我更应该立足学生的成长阶段,正视学生出现的错误,以积极的思想去肯定学生的立场与行为,再进一步指出如何改正错误,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我想这是我今后教学中应积极改变的地方。

  再者就是现在升学环境下,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比自身,现在孩子都有着相对较高的起点,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对学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各种形式的辅导、考级给孩子的精神增加了压力,而家长也认为只有课下多辅导才能学有所成,使学生日常乃至周末为辅导、考级而奔波疲倦。作为一名老师,看了陶老师写的第二篇第六节考试焦虑与意义理解,我会借助一切机会讲给家长们听一听,培养孩子兴趣的前提是让孩子情绪放松自由地去学习,而不是为了考级、升学而学,虽然不能左右这种形式,但我也想要更多的去改变家长的思想,培养出乐观开朗的学生。

  读完此书,给我很好地上了一堂积极心理课,给我的教学方式一次新的洗礼。作为一名教师,今后,我将培养自己积极的心态,拉近师生间的精神距离,让学生从我身上感受到快乐、阳光的生活态度,一步步指引他们走向成功,让自己通过多学习提升自己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8

  作为“悦度”幼儿教师读书沙龙的创建者、主持人,我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大家将写好,写出个性和内涵,彰显幼儿教师的风采和特色。

  读书笔记的内容,应具有丰富的内涵。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她的精神成长史,一个人的读书笔记可以看出她的阅读品位。幼儿教师应该多读书,这已形成共识,但该读什么书,却没有公论。

  在我看来,这样的几类书籍是必然要去读一些的。首先是要读经典。幼师通过读经典积淀人文底蕴,为心灵增添养分,提高教师为人处世、修身齐家的素养,保持一种敬畏万物、顺应自然、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其次是读期刊。幼教期刊和《读者》《演讲与口才》等通俗期刊能让教师了解最前沿的信息、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领悟一些人生的道理,提升做人的品位。

  幼师还应读一些大教育书籍。阅读诸如《学会生存》《不跪着教书》《致青年教师》《教师人文读本》等大教育的书,能够开阔眼界。如果能将其中的内容与幼儿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很好地链接起来,自然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此外,一些哲学类和科普类的书籍幼师也可选择阅读。哲学能提高人的.思辨能力,使幼师更了解自己、理解他人,与儿童实现平等的对话。儿童的好奇心使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很多现象和事物具有求知的渴望,丰富的科普知识无疑会使幼师在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凡有所学,都有体现。如果一本两百多页的笔记,全是大教育书籍和幼教专著的书摘书评,读书该是多么辛苦乏味。正如“悦度”幼儿教师沙龙倡导“愉快读书”的理念一样,在读书笔记的撰写上,我也追求丰富性和趣味性。因此,我的读书笔记中,既有庄子《在宥》的摘录,又有对林徽因《八月的忧愁》的体味;这页是《致青年教师》纲要,那页是从《女友》杂志裁下的精美图片为陶潜《杨生养狗》配插图;刚从新锐杂志《文艺风赏》摘下主编郭敬明的文字,很快又关注到了湖北百名农村教师赴伦敦考察的新闻。暑期下江南旅游,游记杂感写在机票、车票上,贴上照片,是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的最好注脚。生活就是一本读不完的教科书……我的读书笔记或许不够规范、大气,但它真实记录了我对读书的思考和自己的实践过程。我珍惜它,重视它,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检查,不是为了跟随某种风尚,而是因为它是我对自己心灵和职业生涯的一个交代,更是时光流逝的最好见证。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9

  1、什么是“坏孩子”?

  “他们之所以不想上学,是因为他们追求优越的心理非但没有成功转化为学校的要求,反而对学校的要求有所抗拒。”

  “追求优越”是每一个孩子共同的内心追求,“好孩子”就是那些追求优越的心理符合了学校的要求的孩子,“坏孩子”则是那些不能适应学校的规范,转而通过其他方面(运动、违纪等)来满足追求优越心理的孩子。

  因此,学校的多样性,特色化发展满足不同孩子追求优越的心理就显得非常重要,既要有“好孩子”的学校,也需要“坏孩子”的学校。

  2、学校为谁培育学生?

  “学校必须明白,它是在为社会而不是为自己培育学生。”

  “学校不是为自己培育学生”,这句话很值得校长和老师们思考。

  如果一个学校是为了社会培养人,学校就会思考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怎样培养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人。学校为自己培养人,就会抢生源,就会市场化。

  衡水中学这大幅的宣传墙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抢生源,是为了学校自己的发展。如果它说是为了社会培养人,那恐怕是一个笑话。我们国内的大部分学校都是为了学校自己培育学生,有几个是为了社会培养人?

  3、“懒惰的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

  “人们越是责备一个懒惰的孩子,就越是正中他的下怀。因为不停地责骂转移了人们对他能力问题的注意。“

  阿德勒对孩子的懒惰心理分析的非常深刻,”懒惰“真的是一种不错的心理状态。

  一个”懒惰的孩子“和一个”勤奋的孩子“学习成绩都很好,你会对懒惰的孩子说:“假如你再勤奋一点,一定会取得比现在还好的成绩。”而面对勤奋的孩子,你觉得获得这样的成绩是应该的,甚至会觉得他已经尽了全力,没有潜力了。

  同样,一个”懒惰的孩子“和一个“勤奋的孩子”学习成绩都很差,你会对懒惰的孩子说:“假如你不这么懒惰,你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勤奋的.孩子,你觉得努力了还学不好,一定是能力不够,甚至会觉得他笨。

  所以,在对优越感的追求上,懒惰的孩子是大赢家,不管怎样,都是勤奋的孩子吃亏。

  4、尊重儿童有多重要?

  “在有些场合,对于孩子来说,说话是多余的。”

  在对儿童的尊重方面,我们确实做得还远远不够。

  当儿童在津津有味得跟大人讲话的时候,大人会有意无意的忽视掉儿童,要么根本没有发现儿童在讲话,要么假装在听,儿童讲的什么根本不在意,次数多了,时间长了,儿童就会感觉到自己说话是多余的,就不再跟大人讲话了。

  还有一种对儿童的不尊重的表现是对儿童的溺爱,“儿童需要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优越感的追求”,因此儿童总是试图表达自己的愿望,溺爱的家长在儿童表达自己的愿望之前,他们就猜到并满足了儿童的要求,久而久之,溺爱的孩子也会感觉到“说话是多余的”,溺爱延缓了儿童的发展,长此以往,这样的儿童也懒得跟大人讲话了。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10

  开展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一个真正的老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且应该成为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为育人的艺术家。

  (一)加强交流,了解学生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得向老师白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人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素质。要使个别谈心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只有做学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能将自己的烦闷向老师倾诉。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有困难,家庭生活受挫折时,他们心情苦闷,情绪失衡时,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开展谈心活动,老师应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渲泄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二)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

  (三)创造环境,多样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更要注意言传身教。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模仿老师。学的模仿,指在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同或者相似的现象。

  (四)因材施教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气质,学的气质是指人的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特征。教师应该学好学基础知识,分清每个学生的气质类型,因材施教。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11

  看了《用教育心理学塑造自己》和《用教育心理学打造日常教学新亮点)两个章节后,我发现身为教师,心态很重要。“心态积极天地宽”,快乐与失意往往取决于人对事物是否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悲观的老太太晴天担心做伞店生意的女儿,雨天则担心做洗衣生意的女儿。有一天,一个人说:“下雨天,你的一个女儿会财源广进;大晴天,你另一个女儿会生意兴隆。”她听后豁然开朗,不再发愁,转忧为喜。

  看来,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心态对待,会有不同的结果。在此,我很羡慕后来那个人的心态,不仅阳光、积极,还能感染、带动周围的人。

  记得有人曾经问我:“你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我调侃道:“小时候,我的理想是成为伟人,但随后慢慢发现,要成为伟人实在太辛苦;于是我又冒出一个念头,做伟人的妻子吧,可后来又发现,这一愿望也很渺茫;最后我决心成为伟人的老师!”都说老师是充满阳光的.事业。一开始,我踌躇满志,一心要培养优异的学生,但理想与现实总有差距。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发现自己的愿望越是美好,对学生抱的希望越大,就越容易有挫败感。久而久之,失望与悲观的心理占据了上风。我对学生的“爱”也渐渐变了味,动辄发脾气,口口声声是为他们好,其实是未摆正心态、急于求成。一度,我视“差生”为敌人,其实,不是他们不听,而是我戴上了“眼镜”看待他们,以消极的心态对待问题、处理事情,陷入了恶性循环。长此以往,我工作得不愉快,对学生也失去耐心,学生则对我丧失了信任,自然使局面陷入被动。

  后来,我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与立场进行思考,心态逐渐变得平和。与学生的关系有所缓解后,我变得耐心与细致了,也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和尊重。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被人信赖是一种福分,然而信赖他人却需要莫大的勇气和信心。

  一位女教师刚当高三班主任不久,班里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一个学生价值近千元的快译通在教室里丢了。一切迹象表明,偷东西的人就是本班的学生。这位女教师的第一感觉是心里非常难受,为什么这样的事会发生在自己班里,而且是自己刚刚“走马上任”后不久。她当时非常自责,觉得这是自己对学生品行教育的失败。

  如何处理这件事,这位老师考虑过许多方法,最终她是这样做的。那天放学前,她像往常一样站在学生们面前,尽管她心里波涛汹涌,脸上却显得风平浪静。学生们似乎都很紧张,一双双眼睛神情复杂地看着她,他们在等待老师“破案”。于是,这位老师说:“大家都知道了,我们班里发生了一件不该发生的事情,有个同学错拿了别人的东西,我知道他不是故意的,他很后悔。我很了解他,我知道他一定会把这件东西还给同学的。我相信他,我敢用自己的生命打赌,他一定会这样做的!是的,我打赌,从现在开始我不吃饭,等拿错的东西还回去后我再吃饭。好了,现在放学吧。”

  学生们都背着书包回家了,没有一个人留下来。

  第二天早上,仍然没有人来找老师承认错误,也没有人把东西送回来,当然,这位老师也没有吃饭,可是她依旧打起精神去上课。

  第三天上午又是这位老师的课,她的胃里空荡荡的,强烈的饥饿感揪心抓肝,她喝了一杯水,坚持上完了这堂课。走下讲台的时候,她感觉到腿有些发软,头上冒出许多虚汗。学生们都在静静地看着她,目光中充满关心。她知道,这些眼光中一定有一道是愧疚的,她要给他时间。

  晚上放学之前,这位老师在自己的办公桌上看到了那个失踪的快译通、一块三明治和一封信。信上写道:“老师,谢谢你的信任。我一定会改正错误的。”下面没有署名。她没有再追查这个学生是谁。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这批学生早已经毕业了。她想他也不想让任何人知道这件事是他做的,但她坚信,他再不会这样做了。

  后来有人问那位老师,为什么要用这种自虐的方法来处理,如果那个学生真的不交出快译通,你岂不是要饿死。

  那位老师说,如果当时当机立断进行搜查,也许那个东西还没有转移,查出来了,胆大的死不承认,又没证据证明一定是他偷的,怎么办?既要费事费神又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胆小的承认了,成了小偷,从此他会永远抬不起头来,而且眼看就要高考了,他的人生将会逆转,这辈子不就毁了。所以,她就用“绝食”来呼唤、催促那个学生“悄悄”改正错误。而这个非常之举的前提和力量便是信任。果然,她获得了成功。

  书上说得好,“当我们无法改变一些残酷的教育现实时,就试着改变自己;当我们不能改变学生的过去时,我们可以努力改变他们的现在。”不论教师是要有平常心、公正的态度,还是要能充分信任与理解学生,我想都源于一个字——那就是“爱”。有了爱,能克服一些不良的心态,像急躁、武断和厌倦等,也能工作得更积极些吧。

  在看这本《每天学点教育心理学》时,我不仅是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教学生,也是自我心理成长的过程。读史让人明志,读书使人明思。还是要多读书。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12

  标题: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探索学习科学的奥秘

  当我阅读《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时,我深深被其深入浅出、充满智慧的论述所吸引。这本书为我们揭示了教育领域的心理科学,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需求。

  作者在书中详细阐述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如认知学习理论、情感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等。这些理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学生行为和需求的框架,也为我们提供了解决教育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书中还介绍了许多实际的教育案例,通过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这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理论的实际应用,也让我们看到了教育心理学对改善教育质量的重要性。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体验到了教育心理学的魅力和价值。它不仅帮助我理解了学生的.需求和行为,也让我看到了如何利用心理学知识来提高教育质量。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并应用这些知识,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总的来说,《教育心理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它既有深度,又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理解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同时也更深刻地理解了教育的本质。我希望更多的人能接触到这本书,从中获得启示和帮助。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13

  寒假里,我读了《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这本书告诉我们,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做到慧眼识人呢?

  一、调整情绪,将爱包容发展为教师标志性性格力量。

  立足发扬优势品德,避免让分数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砝码。转变态度,关注积极面对问题作出积极的解释。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打破单一的知识传授模式,树立服务意识。关注学生情感需要更多的鼓励,慎用批评和指责。我想为此,我们必须做到:要多读名著,加强自己的思想修养和文化修养,还得多读专业书籍,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课改风声水起,作为一个有想的教师,不可随波逐流,也不能见风是雨。在吸取他人长处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塑造属于自己的风格。

  二、视教育为事业,视教育为希望、视教育为理想、视教育为信念、视教育为生命。

  而不是把教师的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某名的台阶、谋利的渠道、谋权的踏板。要像张思明那样用心去营造局部的晴天,要像李镇西那样全身心的践行着自己“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理想,要像窦桂梅那样执著的为学生的生命奠基,要像霍懋征那样用满腔的爱心去唤醒、呵护、雕塑学生的爱心。我们教师的一生可以没有很大的名望,也可以没有很多的财富,但不可以没有快乐的心态和工作的乐趣。我们教师职业性质不会因谁而改变,需要改变的是工作的心情。虽然我们教师许多人不能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至少可以选择快乐的心态。备课、上课、改作业、考试、辅导、补差等这些日常的.工作会占去我们很多的时间,甚至有时候连业余时间也要搭上,于是,我们就好象没有时间去思考别的事情了。回望过去,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工作繁杂,家务烦累,让我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几乎殚精竭虑。我知道了具备独立思想,是老师的安身之本,是终身学习的立身之本,一个人,只有成为一个思想者,他才能有充实的内心,才有可能始终充满活力,在他看来:思考着是美丽的。所以,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美丽的老师。

  “一本好书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这些种子适时地播撒在读书人的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美丽。”作为老师,要爱读书,在读书的时候,却时常不能静下心来,虽然不似吴老师说的那样带着功利阅读或跪着阅读,却比较浮躁,有走马观花和囫囵吞枣之嫌。所以在空闲的时候,我愿和吴老师那样,就着一杯清茶,选几本喜欢的书,细细读起,去经历别人的生活,去咀嚼别人的思想,去品位别人的人生,让自己的思考更有深度。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14

  儿童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法和心理状态的学问。它涵盖了从儿童的出生到青少年时期的教育过程,涉及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儿童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其中,儿童认知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核心,因为这是儿童智力、情感和社交发展的重要基础。此外,家庭教育也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需要通过正确的沟通和引导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实际案例,这些案例使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儿童教育的实际操作和实施效果。例如,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学习困难,他的父母通过心理咨询和家庭治疗,帮助孩子克服了学习障碍,最终使孩子在学业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这个案例让我认识到,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成长的动力。

  总体来说,这本书是一本很好的儿童教育指南,它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孩子的发展。然而,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15

  1.提前预习的习惯。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对即将学习的课程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教师讲课时自己能有的放矢地突破重点、难点,有利于新知识地接受。

  预习可以有学期预习、周预习、日预习。学期预习,是在发下新书后,学生们对新书感到特别新鲜,特别好奇的情况下进行,可对课本目录做一个大体的浏览。周预习,学生独立进行,需要特别细致。让学生往后看书,哪些地方看不懂,就用彩笔特别标记出来。如果周预习特别细致,那么一般不需要进行日预习。如果周预习比较粗。或者没有进行周预习,则需要进行日预习,一般20分钟即可。

  2.细心观察的习惯。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只有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他的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观察习惯的培养,首先生活中处处留心,“处处留心皆学问”。遇到新奇的`事物,比如去动物园看动物、出去旅游看风景等,大人在学生欢呼兴奋、情绪盎然的时候,恰到好处提醒、引导他,仔细地观察细部,审视细节,不要只笼统地看大概。引导学生与相邻的或者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比如看到鸭,就让他同鹅进行对比。吃杏时,让学生说说杏与桃子有何异同。其次,课堂中的学习中同样需要细心观察。观察可以从形状、声音、颜色、味道、数量等方面入手。

  3.勤于动笔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告诉我们无论课内课外,无论看书听课都要勤于动笔。平时读自己的课外书时,让学生拿一支笔,摆开一个本子,让学生边读边动笔。动笔,可以用标注,用线段或者符号把他特别感兴趣的词句标注出来。开始时可以先摘抄,不要大段大段摘抄,而是要有选择,选择学生特别感兴趣的片断。之后,可以是批注,在自己的课外书的空白处,简单批一个词,如”精彩”、“太妙了”、“不对”之类,以后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再往后可以用几句话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总之,一定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外出时,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记录下来,哪怕非常粗略非常简单,都要记录,坚持数日,就养成习惯了。养成写日记、记随笔的习惯。开头时可以非常简单,之后可以逐渐复杂,写成片断,甚至写成完整文章。关键是培养习惯。日记、随笔,仍然是以片断为主。

  4.质疑发问的习惯。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向老师质疑、发问。没有弄懂问题时,不要得过且过、羞于开口,要善于发问、大胆地问。如果学生平时有不敢问、不善问的缺点,就鼓励他去问,一旦有些问题是通过问询教师、同学得来的答案,我们要给予鼓励。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就是文章的文眼,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时学生会提出:谁和时间赛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偏偏要和它赛跑?“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结果怎样等问题,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概括为以下三个问题: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要和它赛跑?

  “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偏偏要和它赛跑?问题确定后我让学生选择最想探究的问题,自由结合组成探究小组并迅速确定每个人的角色。这样就为下边的理解和探究做好了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5.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能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遇到生疏疑难的字词,教师不要马上说出答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工具书,以逐步形成习惯。这是素质教育要求”授之以渔一的体现,为学生在读课外书时,遇到不懂的字词,能自觉地查一查工具书,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经常带好《新华字典》、《成语词典》等一类常用的工具书。给学生做榜样,遇到生字、生词,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还可以跟学生进行查字典、词典比赛。设法调动学生对工具书的兴趣,比如,讨论一些让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问题,得不出答案时,不必去请教老师,到相关的工具书里查找出来,学生就会对工具书的巨大威力感兴趣。许多工具书查阅方法都有所不同,应该教给学生基本的查阅方法。

  6.背诵的习惯。南宋杰出的教育家朱熹说的:“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首著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又说:“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笔者不赞成死记硬背,但是记诵确实是青少年在记忆的黄金时期的一个良好的不可忽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语文课本所选的中国古典诗文,让学生尽量都记诵过。学生如果能够记诵大量的古典诗文,将会受益终身。这也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良好教学方法。对于一些常见常闻的历史典故、艺术故事,不必死死板板地去记,而是要熟悉即可。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07-02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精选)07-15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01-11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范文09-26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热门]05-15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10-25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精选12篇)07-13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精选17篇)04-25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08-15

(荐)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14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