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亚的木匣》评课稿

时间:2024-11-02 07:37:58 其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科利亚的木匣》评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评课稿,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我们该怎么去写评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利亚的木匣》评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利亚的木匣》评课稿1

  分类

  具体评价

  总体评价

  课说得怎么样总的来看,本说课比较全面,介绍到了每一个点,但是有些地方介绍不够清晰。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介绍清楚,关于教学内容在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中的作用,体现不够。

  教学内容评价

  教学目标评价

  一、恰切性教学内容具体,有针对性,学习内容明确,但不够全面。其中,对于所教的阅读法、比较法介绍不够全面。能够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学科的本质特点和课文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如此选择,能够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能够将教材的作用发挥到最好。对于学科内容的结构系统,关注得不够,如果可以介绍得更加详细一些,会对教学内容把握更好。

  二、合理性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对于学生,关注了课文理解能力层面,对此做了较具体的分析和预设,但其它语文方面的知识基础涉及较少。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了层次性,有恰当的行为动词。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写到:用“先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然后联系到面”方式巩固理解课文。这条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听者可以很容易了解学习过程,并可以在自己的讲授过程中运用。

  三、一致性教学内容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本篇课文是“由点到面”,这个扶手是从课文内容中提炼出来的,与课文联系紧密,学生易于理解与操作。所以,可以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学情分析评价

  四、学情分析拥有“对学生存在的认知障碍和学生的差异”两方面的分析与预设。在学生差异方面的分析与预设,是这样介绍的: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接受比较快,对于课堂上的问题或是练习,经点拨完成较好;而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会在解“道理”上出现问题,需要较多关注。

  教学策略评价

  五、策略选择教师对于课文重点选择正确、恰当;但教学方法没有体现多样性。对于难点的选择,教师只关注了学生在理解文章蕴含道理时的困难,而对于后面的仿说,没有考虑。

  六、层次性本课的教学过程层次性清晰、有梯度、体现了渐进性。在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中,最突出的是设计时间分配合理,通过对比不同将学生的关注点转移到文章蕴含的道理,理清思路。接着,安排了仿说的环节,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层次明显。活动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逻辑比较清晰。教师从点及面,先学后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教学流程评价

  学习方式评价

  七、主体性重点活动时间充分。教师对于活动时间是这样安排得:复习导入、整体感知——约4分钟理解课文——约25分钟拓展延伸、仿说——约10分钟布置作业——约1分钟可以看出,在重点活动“理解课文”过程中,占用了超过二分之一的.时间,这样可以确保重点活动中学生有实实在在的学习过程和思考时间。

  八、多样性活动方式有针对性,同时,每一环节的活动,也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的。是围绕着理解课文进行的,活动安排井井有条。学生的学习方式,有“自主探究”、“说一说”、“仿说”这几种方式,感觉多样性稍差一些。

  教学资源评价

  九、资源适切教学资源选择了课件出示《科利亚的木匣》的相应图片,对理解课文有辅助作用,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比较适宜。但是要考虑图片出示的时机,否则会导致学习时影响学生的想象力的发挥。图片的出示会对学生理解课文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对学生所运用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没有联系。评价教学评价十、评价检测的具体方法有测定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方法,评价时注重了对文章学习时的理解与运用。同时,对于课文的理解程度,也有相应的检测方式。评价方法比较具体。学生的仿说和作业都是围绕教学内容设计的,恰当地延伸了课文内容。这样的设计,可以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科利亚的木匣》评课稿2

  王松青老师的课最让我欣赏的是在教学上行云流水,教态上随和亲切,很具有亲和力,让学生愿意和老师交流,愿意倾听老师的语言。

  尤其是开头设计的很新颖,老师出示一个气球,让学生说一说看到气球的感受,为以后的教学做了铺垫。在教学中无时无刻的都在进行语言的训练,发散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比如在复习生字时,没有让学生只是认字,并在认字的过程中进行语言的训练。让学生说我喜欢、我想吃。在教学中进行了练字的训练,运用句子之间的对比进行语言训练。比如可爱的和真的。在学文史始终贯彻教学的.新理念,注重学生的朗读,始终贯彻从体会心情开始,使学生和小作者产生共鸣,使学生进入角色去读。尤其是音乐配得很好,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朗读一下提高了一个层次。并且老师抓教材抓得很准,可以看出老师的基本功很过硬,老师对教材钻研得很深。在教学中始终以前后对比为主线,前一部分体现科利亚很孤独,后一部分体现科利亚很高兴,前后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在后面这一部分老师设计的有一些问题,学生对科利亚高兴的心情体会的不够深刻,没有与小作者产生共鸣。尤其是老师拿着一个画框,让学生扮演科利亚和同学们,在这里老师分工不明确,学生有一些乱。如果在课文最后能给学生一个表达心意的机会就更好了。

  可以让学生写上一句祝福的话。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总之王老师的课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是一节不错的课。

《科利亚的木匣》评课稿3

  《科利亚的木匣》是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对于三上年级的学生来说篇幅较长。苏青青老师具有极强的处理教材的能力,研读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三个重点句子,使学生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的道理。

  一、有效的词语教学。

  在词语教学中,苏老师引领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读,如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实现生字新词的多次再现。特别是教学“玩意儿”这个词,要求学生读出儿化音。这对于平时极少接触,而且又生活在南方的孩子来说,有极大的难度。苏老师就指导学生:“看,咱们的舌头就像手指的指尖。”接着,边读边示范,利用手势教给学生发音的.方法,易懂易学,很容易地就攻破了儿化音难读这一难关。然后,老师又问学生:“科利亚的木匣里有哪些他心爱的小玩意儿呢?”理解了课文中的玩意儿。 …后来在文本学习时又问学生:“科利亚那么珍爱他的木匣,你猜猜除了书上的,可能还会有什么?”孩子们尽情说出自己衷爱的玩具,踊跃发言,接着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情朗读,使词语的教学更加饱满,让学生感受到每一个词都是有色彩的、充满活力的。

  二、真实的情感体验。

  教学中,苏老师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人物,设身处地的来体会科利亚当时没有挖到木匣的心清,比如:“如果你是科利亚,你没有找到心爱的木匣心情怎么样?”“你是科利亚的朋友吗?谁是科利亚的朋友?”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和文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换位,真切体会到了科利亚当时的心情,这对学习语言是很有帮助的。

  三、对话中明白道理

  新课标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文内容的教学中,苏老师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问:“我不禁想问问我们班的科利亚:你的算术不管用了吗?法西斯把木匣挖走了吗?难道你挖得方向有错?到文中找找原因吧。”

  孩子们马上从旁观者成为了当事者,从阅读课文为变为经历生活,孩子们学习起来也兴趣盎然,也构筑了苏老师独具特色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在课堂上,苏老师还使用了flash,演示了科利亚分别在五岁和九岁时迈出十步后的距离,让学生形象而又直观地感受到科利亚找不到木匣的原因,并从中明白了道理,轻而易举地就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明理后深化主题

  学生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的道理后,老师抓住这个重点句子问:“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在孩子们深入列举之后读句子。“孩子们,我们的周围又在发生什么变化?”学生从人的变化,生活中的变化说到了自然界的变化,之后再读句子。“别看老师那么高,以前也和你一般大呀!”再一次读句子。入情入境,让学生在读中步步深入地体验情感,读得有感情,上升到读出滋味,其间,与学生一起在情与情、心与心的相互交融中享受着读书的幸福。

  从这节课,可以看出苏老师对语文的深刻理解,语文该怎么学?要悟、要品!苏老师抓住了这个真谛,语文教学得心应手。整节课,苏老师紧扣文本,围绕教学目标,抓住三个重点的句子环环深入展开教学,创设了各种情境让学生反复朗读,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发挥,让学生自己去悟,自己来表达,在师生、生生、生本各种形式对话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细细揣摩文字背后的含义,使学生在读中悟文,读中悟情,读中悟理,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这节课,极具亲和力的苏老师用心触摸心、用情引领情,和学生共同走进了科利亚的内心世界,共同享受学习的乐趣,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带给我们一节美丽的课堂。

《科利亚的木匣》评课稿4

  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赵老师制定的学习目标是:

  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如奚落等;

  2、把三篇课文读准确、流利,并读出感情;

  3、学习课文,懂得文中讲的道理;

  4、让学生初步体会通过一件生活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乍一看,没什么特别的,与我们平时制定的三维目标大同小异。但是,在学习目标的上方赫然列着“课前准备”:1、把三篇课文读准确、流利;

  2、把每课的生字扩词语2个,写到书上,注意边写边记忆;

  3、找出不明白的问题。

  原来,在赵老师给我们呈现的精读课之前还有识字课、过关课。赵老师从一年级开始就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扎扎实实地进行字词、课文的过关,这才保证了“精读”课的质量。

  在精读课中,赵老师给我们展示了“直奔中心法”的教学。没有声情并茂的导入,没有貌似启发的“还有吗”“你再想想呢”。直接完成对课文重点的填空,再总结道理,归纳方法。通过三篇课文的学习,学生逐渐学会了总结道理的.方法,体会到了一种表达方法。在后面的拓展课和练习课当中,赵老师还会指导学生运用这种总结道理的方法进行拓展阅读,运用“通过一件生活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进行写作训练。

  一系列的课这样扎扎实实地进行下来,学生的语文素养怎能不提高?可见,语文主题学习并不是简单地放手让学生去读大量的语言材料,它需要老师进行有效地组织。在大量的语言材料面前,教师要着眼于学习方法的习得与运用,提炼出文本在提供方法指导方面的意义性材料,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自主阅读、写作。因为最有效的语文课堂的“教”自然应当着眼于学生离开学校之后的“不需要教”的落脚点。

【《科利亚的木匣》评课稿】相关文章: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05-30

科利亚的木匣教材分析12-17

《科利亚的木匣》课堂教学实录12-12

小学语文《科利亚的木匣》教材理解12-17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常用(15篇)04-15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大全【15篇】04-15

《科利亚的木匣》读后感04-24

《科利亚的木匣》读后感4篇04-27

《汤姆索亚历险记》评课稿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