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笔记(精选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读书笔记1
最近,我阅读了一本名为《幸福的种子》的书,这是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久米田康仁写的。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家长如何通过亲子阅读的方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亲子阅读的重要性。通过亲子阅读,孩子可以接触到各种有趣的.故事和知识,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亲子阅读加深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增进亲子关系。
此外,我还深刻地认识到了家长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角色。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父母,更是孩子的老师。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家长应该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和兴趣的故事,与孩子一起分享故事中的乐趣和知识;家长还应该鼓励孩子多读书、多思考、多表达,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幸福的种子》是一本非常值得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的书籍。通过亲子阅读,我们可以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意义,同时也可以加深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增进亲子关系。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够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教师读书笔记2
在当今形势下,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教师?然而好多人都觉得现在当老师太难了,常常内心茫然,手足无措。
读了《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自感获益匪浅。有的的教师盲目相信师爱的力量,以为教师只要爱学生,一切就好了。针对这种倾向,作者王晓春老师尖锐指出:“很多教师都是这样,想用‘关爱’换来学生的‘感激’。教师一厢情愿地以为,学生一感激,就会改正缺点。可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家庭的溺爱,感恩心态越来越淡薄。你想,你关爱再多,能超过家长吗?家长关爱了那么长时间,那么大的力度,都没能使孩子听话。您的爱怎么就那么灵呢?千万不要以为爱能包治百病,爱不属于专业能力(虽然它对于教师是必须的,非常重要)。他们缺少的不是爱,而是理智,是智慧,是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可见在这本书里,王老师对案例中老师行为的评价,很现实,没有像其他所谓专家那样高谈论阔,空谈义理,也没有像有些所谓知名教授那样逃避现实,不敢对现实做出评论。而是做到了对现实的.披露。
家长和老师的“爱”,孩子实在是不敢享受,而校长们天天挂在嘴边的“师爱”,也已经变成了悬在教师头上的一把宝剑了。 为什么你教不好你的学生?因为你爱的不够,爱的浓度和剂量不够,只要你的爱达到最高温度,石头也能融化。这几乎成了教育的广告词了。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教师是可以(而且应该)把这样的爱献给学生的。 职业的爱是必须做到的,私人感情是无法强求的。比爱更重要的是尊重。 现在许多老师一提“师爱”头就大。他发现无论如何也无法爱上一个说谎成性的,就怀疑自己师德不够告诉,就很焦虑。我想这完全是多余的顾虑。如果你竟然喜欢一个说谎成性的人,我看你是有问题的了。学生说谎我当然反感,但这并不妨碍我关心她、帮助他就像帮助一个病人一样。这就是师爱。
这篇写的特别好,帮我理清了职业的爱和私人的爱。我应该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尽力爱学生。心里坦荡,其他的就不必去多管了。最重要的是我最近也把职业和事业两个概念理清了,自己的工作首先是一种职业(我没有权利把个人的情绪特别是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因为他是一项职业,我更应该遵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准则。),其次我在做好工作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事业。
教师读书笔记3
这学期我买了《做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看完了这本书,仔细品味每一位教育家的成长故事,无不都透露着一个美丽的字“爱”。书中的名师都爱学生,爱自我的教育事业,爱是成就他们事业的根基。
“爱”——人世间最完美的字眼,人世间最动人的字眼,人世间最伟大的字眼,它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期望。三十年的教师生涯和人生经历告诉李烈教师:一个人生命中不能没有爱,没有爱的生命是悲哀的。诠释生命的教育中不能没有爱,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你不付出真心爱学生,学生更加不会去爱你,去听你他们不但自我对学生对教育充满着无限爱,他们还是爱的使者,传播爱、延续爱。感动于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李烈校长的教育观念,她在教学及管理中追求“以爱育爱”。她要求以教师自身的爱培育出学生的爱,她认为爱不仅仅是教育手段,更是教育目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经过行为的感染、情感的'迁移、教育的智慧,唤起学生爱共鸣,最终使学生学会理解爱、主动体验爱、自觉付出爱。让教师以自我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本事和爱的艺术,培育学生爱心的理念。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用更多的爱去教育我的学生。争取在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教师读书笔记4
教师,不能不读书,因为唯有书香能致远;教师,不能不读书,因为学生时刻在进步。—————题记
《走在行知路上》是乡村教育家杨xx先生所著。书中平白的话语,平实的文字,平常的生活,平凡的岗位,就像杨先生质朴的话语一样平易近人,然而书中许多教育的故事让我久久不能遗忘,像《八颗柿子树的故事》、《夏令营中是较量》、《校园、花园、果园》、《守住宁静》等深深地感染着我、激励着我。
从杨xx先生那些朴实的话语中我着实感到这位乡村教育家的不平凡:毕业时,原本有机会留在城里的他,却主动和同学一起要求到最苦最偏僻的乡村小学当教师;“升迁”为的团县委副书记,却硬是“辞官”回到五里小学:“适合做青年团工作的人不少,不缺我一个,扎根乡村教育的人不多,不能再少我一个。”从这句话中,我深深体会到杨xx先生对农村教育的执着与热爱。
探寻杨xx先生的成长历程,我深刻地感觉到,行知小学的成功之路,使我看到了坚忍不拔的信念力量,正是陶行知思想对他的深刻影响,正是他对陶行知思想的执着,才会让他选择到偏僻农村,三十年如一日地实践着自己的教育理想。我们每个老师在刚迈出校门时,都曾怀抱着美好的教育理想,但随着时间推移、岁月流转,这份理想已是慢慢变淡,渐去渐远,甚至不复存在,于是我们每天所从事的教学便成了工作,不再是一份事业,而以这样的心态对教育,只能出现职业的倦怠。杨xx的成功,在于他对教育的美好追求,在于他但他始终如一地坚持,面对行知小学办不下去的挫折也不曾x弃,在困难前面,他选择了迎难而上,一种对教育的忠诚不渝地坚持。
在书中,杨xx始终把赏识教育和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作为教育一个重要原则。在他的言谈中时时会出现两个词:舒展和自信。他强调,教育要关注学生一生的生命状态,要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对幸福的感受能力。让他们感觉到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让自己这一辈子幸福起来。他还在书中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不仅爱孩子,还要爱孩子的家长,爱社区的老百姓,爱国家,爱人类。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爱同学、爱父母、爱老师、爱社会,让每个生命都成为“爱的源泉”。
杨xx先生在演讲中发出了这样的名言:农村教师可以不进城,可以不提拔,也可以不发财,但是不可以不自信,不可以不快乐,不可以不成长。他还把教师的成长归结为20字成长准则:躬于实践,勤于读书,善于交友,精于思考,乐于动笔。
当杨先生把一所在中国有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五里小学办成蜚声国内、誉满国外的知名学校后,明确地提出京浦口区行知小学的学校目标:“上千农家子弟健康成长的现代校园;上万社区农民终身学习的精神家园;众多城市学生尽情体验的乡村田园;无数有识之士热情共建的文化乐园”。
杨xx,这位走在行知路上最前沿的领路人,除了留给我们太多的.感动和敬佩外,还留给了我们对行知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对行知思想的具体实践,也同时留给了我们对教育、对工作、对事业、对自己的思考,如何做一名新时期的教师,他已经用自己的真实行动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尽管我们还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面临许多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自信、执着和坚持,相信信念的力量,就一定会寻找到教育的“乌托邦”,收获理想的教育,办出学生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人民教育,让我们所有的岛城孩子都能享受最优质的教育,成为品学兼优的社会有用之才!
当杨先生把一所在中国有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五里小学办成蜚声国内、誉满国外的知名学校后,明确地提出京浦口区行知小学的学校目标:“上千农家子弟健康成长的现代校园;上万社区农民终身学习的精神家园;众多城市学生尽情体验的乡村田园;无数有识之士热情共建的文化乐园”。
杨xx,这位走在行知路上最前沿的领路人,除了留给我们太多的感动和敬佩外,还留给了我们对行知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对行知思想的具体实践,也同时留给了我们对教育、对工作、对事业、对自己的思考,如何做一名新时期的教师,他已经用自己的真实行动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尽管我们还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面临许多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自信、执着和坚持,相信信念的力量,就一定会寻找到教育的“乌托邦”,收获理想的教育,办出学生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人民教育,让我们所有的岛城孩子都能享受最优质的教育,成为品学兼优的社会有用之才!
教师读书笔记5
对初学历史的学生来说,对历史的评价应该是空白的。无所谓有趣或无聊。刚刚成为历史老师的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培养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这就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的师傅建议我看看袁老师讲课的视频,看了之后确实启发很大。袁老师讲课有激情,有趣味性。后来我看到《历史是个什么玩意》这本书,虽然不能详细地了解历史,但是两本书介绍了大约整个中国的历史进程。让我了解了一种的文学方式,用流行的语言来介绍过去的事。这两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幽默的语言无处不在。教会了我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历史。
袁老师说历史的最大特点就是一针见血,十分的简洁。不能说他不学术,也不能说他没道理,但从他口中喷涌而出的历史事件总像沸腾的熔岩。历史有时就是这样,它仿佛就是一件产品,看你怎么包装他,让学生接受他。不同的包装会出现不一样的视觉感受。而像袁老师这样的包装,就将历史这玩意变精彩了,使人有兴趣读下去。在这两本书中,有那么一种魔力,吸引着我。
历史最好的地方就是他代表一种过去,既然是过去,那么它有些东西无从求证,可以容我们进行无限的猜测。无论是谁,都能对它做出评价,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想说的东西,在历史的'大世界中,拥有学术的自由。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做出自己对历史的见解。而这两本书便是如此,袁老师表达了自己对历史这玩意的独特见解。
他不仅发表了自己对历史的看法,更是用这两本书深深影响了我对历史的看法。以前觉得历史的感觉是严谨,求真或呆板,这本书改变了我对历史的看法,历史可以很好玩。遨游在历史这个大海洋中,需要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就是要像袁老师那样,他就可以与众不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读历史。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学习如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玩中学,在学中体会到乐趣。
总的来说,我应该感谢这两本书,是他们让我对历史有一个全新的看法。也感谢袁老师,是他用幽默的语言来修饰历史,让一本说历史的书变得饱满鲜艳,像含着满口的跳跳糖一样充满惊喜。历史代表着过去,可历史对我们的影响还在继续。
教师读书笔记6
最近整理柜子,翻阅几年前的日记本,看到最近记录的一则教育故事,感觉很好。
秀哲是个比拟懂事,并且很聪明的孩子,但也有淘气不听话的时候。这天离园前,他成心用外套去挥打别人来取乐,我二话没说就收了他的衣服。
他爷爷来接他了。只见他一声不响地从我面前走过,径直到走廊上,看他没有丝毫认错的'意思,我成心不把衣服还给他,看他回家如何交代。
秀哲爷爷知道了这件事,想让我把衣服还给他,我就跟他说:这天衣服不还他了,谁让他做错事了。没想到这句话惹得秀哲一屁股坐在地上,脸涨得通红,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好一个濑脾气的孩子。我就过去拉他起来,一边拉他起来一边告诉他:我这天这样做是让你记住以后不能用衣服去打别人,懂吗?看他乖乖地点头了,我才把衣服盖给他。
从日记中看到,自己三年前的教育经验还很缺乏,教育理念也很幼稚。但是此刻也在不断的学习。当我看到孩子用外套挥打别人时,我的第一反响是生气,处理的原则是决不容许、好好管教。其实这是典型的教师权威的表现,你不乖,我就没收你的衣服,让你急,让你哭,让你为难。但是如果是这天,我绝不会这么做,我会先了解孩子这么做的原因,然后因势利导,透过引导他体验,而不是说教的方式,让他明白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这天是我已经认识到,教师就应和风细雨般地去丝润孩子的心田,而不是暴风雨般地去打击孩子的自尊,为了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反思,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育方法。
教师读书笔记7
最近我看了一本《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的书,确实是给我在幼儿教育的一个角开启了一扇门。
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掌握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个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能。里面还有教会教师如何更好的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
一、教师与儿童这个世纪的孩子都是在"6+1"的环境中长大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全部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从小生活在被关心的气氛中。所以当一个孩子要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时,总是有很多的问题会出现,比如情绪不稳定哭闹的、注意力不集中、挑食、身体较弱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等一系列问题强烈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随机应变",最好能拥有像孙悟空般的72变。既然没有悟空那种能耐,那就只有看书吸收本领了。
碰到孩子如果哭闹,要是以前我便会跟孩子进行移情情绪,但是如果移情还是不管用时便只是用放任的态度处理,让他一个人冷静会。看了这本书以后我知道孩子也有自己的情绪,正确引导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很重要。老师首先要对这个情绪进行识别,深入的了解观察这个情绪产生的原因,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引导。
首先鼓励幼儿将事情表达出来,一般我们常见的有移情情绪的方法,其实让幼儿宣泄情绪也很重要,让幼儿用活动来发泄不愉快的`情绪,如让他去踢球、跑步、跳跃、大声吼叫等,在剧烈运动中将积累的情绪能量发散到其他地方。而且也要避免经常问幼儿不愉快的事情。 到了4-7岁的幼儿在活动时,已经具有与伙伴友好合作的愿望了。但是往往在真正合作的时候却出现了抢或是没有计划没有组织的合作,以前我一直也很头痛,觉得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去好像影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如果不进入活动,再发展下去就会演变成矛盾。而书中呢也是极个小朋友在建构区搭建房子,由于分工不明确而发生了矛盾。案例中的老师没有急于介入,而是抓住机会引导他们独立解决交往中的问题。
老师首先是说:"你们搭建的东西都很好,地方不够怎么办?"于是孩子们开始搭建游乐场。老师继续引导说:"游乐场真好玩,想想看,游乐场里还有什么呢?"于是孩子们又开始搭建木马、滑梯、小桥、游船等。孩子们自己开始分工忙起来。这样做有利于化解矛盾,减少冲突发生。因此,当幼儿发生矛盾冲突时,在没有危险的前提下,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解决与小伙伴之间的矛盾。
二、教师与家长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合作伙伴。教师有责任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任务,以便双方能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家长工作难做,但是很重要。家长一直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只是在玩,有的家长自己早上想睡懒觉,便很晚才送孩子来园,不重视幼儿园的教育。教师在有时间跟家长个别交流的同时,还应经常召开家长学校的交流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可以让家长和教师保持一样的教育观念。家长可以亲自参与孩子的活动中去,可以更快的转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观念。这个学期我们组织了亲子类型的活动,以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孩子的活动中去。请家长来助教,请家长来体验做老师。 这本书开启了我一扇门,成为我学习新技能的一把钥匙。
教师读书笔记8
教师读书笔记:理解儿童,创造教育
教育是塑造人类生命的事业,因此,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关于人的理解。只有理解儿童,教育才能真正实现。
一、儿童是完整的人,具有整体的人的发展特性。
儿童时期不只是获取知识的时期,更是学习怎样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时期。儿童的学习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怎样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学习怎样思考,怎样判断,怎样选择,怎样行动。知识本身是有力量的,但只有当知识被用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个人及社会的发展时才有力量。知识只有和人的行动、人的态度、人的价值观结合在一起时,才能发挥作用。儿童的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
二、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能从错误和反思中学习。
儿童是天生学习者。儿童在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学习,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习,在尝试做事情的过程中学习。儿童学习的最大特点是非常具体和注重细节。儿童学习的最好方式是实际操作。儿童的学习往往是通过错误和反思来实现的。
三、儿童的学习是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的,需要调动多种感官。
儿童的.学习不仅通过耳朵听、眼睛看、嘴巴说、手做来实现,而且通过身体的感觉和经验来实现。儿童的学习是综合的,是多方面的。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进行学习,让儿童在动中学、玩中学,这是符合儿童学习的特性的。
四、儿童的学习是生活化的学习,是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环境中的学习。
儿童的学习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儿童的学习内容是现实的、丰富的,他们学习就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学习的内容越接近儿童的现实生活,他们就越能有效地学习。在学习中创设真实的、生动的情境,让儿童在实际情景中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
五、儿童的学习是探究性的学习。
儿童的好奇心是创造的起点。好奇心驱使下的探究活动是儿童的本能与天性。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儿童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问题式的学习,需要解决问题就需要思考,就需要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然后从资料中提炼观点。
教师读书笔记9
总体上来说,读完本书,感觉心智初开,受益良多,但具体来说学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难以加以总结,只是碎碎地谈一谈对各种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作者派克提出了一个伟大的名词解释,什么是爱。按照平常的理解,爱是人类作为食物链最顶端的生物区别于其他生命体的最本质特征,因为人类拥有伟大的爱,亲情之爱、爱情之爱、友情之爱,爱是我们伟大的情感。而派克的定义不同于此,从心理学者的角度,他认为: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的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这个定义拓展了爱的外延,内涵更丰富,爱是一种积极的意愿,是为了自我和他人的心智成熟而存在的,这样的爱无疑是伟大的。这让我提醒自己,不要随便将爱挂在嘴边,不要轻易地侮辱了这个词。当我们再次说爱的时候,首先想想自己有没有达到爱的境界吧,没有的话是没有资格谈爱的。
“心智成熟”是贯穿始末的.名词,派克并没有做详细解释,以我粗浅的理解,大概是指人的精神世界、意识形态及它们指导下的行为模式的成熟吧。派克的全文论述,都是基于实现人类心智成熟这个崇高目标的,心理医生治疗心理病人的目标就是通过他们的开解和引导
教师读书笔记10
——读叶圣陶先生《如果我当教师》有感
通化县东宝中学地理组杨雪莲
美酒的香醇在于日久的沉淀,文字和人格的魅力则在于历经实践后的检验印证,历久弥坚,引起阅读者心灵上的震撼,叶圣陶先生的《如果我当教师》就拥有着这样的力量,叶圣陶先生以他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深刻理解,对培养学生的侧重点等方面独到而精炼的看法,让作为教师的我重新认识到自己在成为一名完全合格的教师这一目标上的差距,重新思考、审视、确定了自己“为人师”的努力方向。如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此可见,老师,不仅仅是一个向学生传输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匠人”,更是一个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的精神引导者。
【摘录】
★我当然要教小朋友识字读书,可是我不把教识字教读书认作终极的目的。我要从这方面养成小朋友语言的好习惯。教识字教读书只是手段,养成他们语言的好习惯,也就是思想的好习惯,才是终极的目的。
【感悟】
“授业”:“业”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是新时期的教育方针的指导思想。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拥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是作为一名教师的最基本的技能,教学过程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挥洒知识”的过程,但有些知识和灌输知识的过程有时确实是很枯燥的,所以,作为老师,除了自己要拥有丰富的学识,还要掌握和擅长利用灵活恰当的教授方法,将枯燥化为灵动,将无趣化为吸引,充分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完全的吸收,掌握,并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学习生活中加以利用,成为其日后学习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手段。
【摘录】
★如果我当中学教师,绝不将我的行业叫做“教书”,犹如我决不将学生入学校的事情叫做“读书”一个样。书中积蓄着古人和今人的经验,固然是学生所需要的;但是就学生方面说,重要的在于消化那些经验成为自身的经验,说成“读书”,便把这个意思抹杀了,好像入学校只须做一些书本上的工夫。因此,说成“教书”,便把我当教师的意义抹杀了,好像我与从前书房里的老先生并没有分别。而我呢,却要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
【感悟】
“传道”:传道古代的解释为“传授圣贤之道”,而无论是对于老师还是学生,圣贤处所传承下来的不仅仅是先贤们的知识,后来者更要继承发扬的是圣贤所遗留下来的人格品质,而独立的人格、优良的品质、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将对学生们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有着最直接的影响。而作为教师,几乎日日与学生为伍,不仅仅是学生们文化知识最直接的口授者,自身所具有的言行举止、品质品格也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榜样,教师一定要用自身良好的品质与精神气质去影响、感化学生,要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对学生进行激励、鼓舞,所谓言传身教也即源于此。
【摘录】
★我无论担任哪一门功课,自然要认清那门功课的目标,如国文科在训练思维,养成语言文字的好习惯,理化科在懂得自然,进而操纵自然之类;同时我不忘记各种功课有个总目标,那就是“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每一种功课犹如车轮上的一根“辐”,许多的“辐”必须集中在“教育”的“轴”上,才能成为把国家民族推向前进的整个“轮子”。★教学生一味听讲,实际上无异于要他们游心外骛或者什么都不想,无异于摧残他们的心思活动的机能,岂不是残酷?
【感悟】
“解惑”:教师与学生本身就是一个“灌输”与“吸收”的关系,学生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也有自己一个消化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必然也会产生自己的思想与思考,从而生出自己关于学习包括人生等一些方面的疑问和困惑,而作为教授主导者的教师,不仅仅是要鼓励学生们的这种勇于质疑的精神和勇气,还要善于采用合理、恰当、灵活的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有效的'解决他们学习中的困惑,同时,更要注意观察审视他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在关键的时候,在必要的时刻,要给出学生正确的建议与提醒,给出正确的解决方法,不能仅仅将学生的大脑定义为容纳知识的容器。教师也要清楚:解惑的最终目的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之以渔”,在这个过程中,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自我发现,自我探索,因为“解惑”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使他们自己掌握一定处理问题的能力。
【摘录】
★我如果当小学老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
【感悟】传道、授业、解惑的实现不仅仅是要靠作为一名教师的主观想法就可以实现的,更需要教师坚持着自己对教师职业的执着信念,只有对自己的职业有着坚定的认定,才
教师读书笔记11
我曾多次拜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受,虽然我们与他的国度不同,地区不同,但相同的一点——我们都是教师,我们都爱自己的学生,都想把自己的学生教好,让他们个个成为有出息的学生。
我的教龄可以说不短,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接触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而我所教的学生大多一届超过四年以上。刚接班的时候孩子们是如此的稚嫩,对学校生活充满了好奇,可是随着年级的升高,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厌倦了学习,他们有的迷上了电脑游戏,有的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索性破罐子破摔对各门功课都是敷衍了事。有不少的孩子到了五、六年级了读书阅读越难听,干巴巴没有一丝感情,字也歪歪扭扭,只求快不求好,一些反复强调的习惯非但没养成,倒养成了一些恶习……我曾经为此苦恼,不断地反省自己的教学,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这个暑假我再次捧起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边读边思,寻找着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当一本书看完时,我顿时豁然开朗,明白了问题的所在,九月份即将开学,又将迎来新的一批衣年级新生,我给自己六年的`教学生涯定下了目标——读好书,写好字,做好人。
一、读好书
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多次出现这样的语段:
“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让我们在学生面前敞开道路,让他们走到学校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青年时代的挚友吧!”
“请你记住,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我想强调指出,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不管你教的是哪一门学科(文学或历史、物理或制图、生物或化学),你都应当(只要你想成为学生的真正的教育者)使书籍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
“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读着这样的语段,回想自己多年教学生涯中那些鲜活例子,不禁茅塞顿开,是的,不管哪门学科都需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光读一门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这是一潭死水,只能越学越死,如果能把学生放到广泛阅读中去,让学生从阅读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找到学习的窍门,才能读好书,读活书。在将来的语文教学中我会用最短的时间让孩子们掌握阅读的拐杖——常用汉字20000多个以上。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一节故事课,午读时间让孩子们徜徉在自由阅读的海洋中。低年级我将减少书面作业,但是每天有一个必做作业——与父母共读一本书,时间有孩子们和父母商量决定,看的书目可以从老师推荐的书目中自由选择。每月一统计,每月一评比,评出“书香家庭”,评出“快乐小书虫”,让我们的家长,我们的孩子参与到阅读生活中。
二、写好字
教过大循环的老师都会有同感,我们的孩子低年级的时候大多能把字写的工工整整,而一上了三年级,课业加重了,孩子们的字也越写越难看,狗爬式的字更是数不胜数。我们也曾反复强调孩子们要把字写端正但收效却甚微,这又是为什么?
读着《给教师的建议》思考着自己教学中存在的漏洞,找到了!找到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一、二年级的老师在课堂上安排学生写字,进行手把手地指导,越是年级高越是忽略了写字教学,只要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就行了,至于学生的写字姿势,书写笔顺全部忽略不计了。老师不重视,学生又怎会费心去写呢?再加上那越来越多的家庭作业,学生只有应付了事了。今后的语文课,我将力求每节课至少安排5分钟的写字练习,低年级不布置书面的。家庭作业,尽可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书写作业,让孩子从写好字做起。三年级至少安排一。到两节课的写字课,指导孩子练习钢笔字,毛笔字,让写字教学落实到每一节语文课中。“字是人的第二张脸”,让孩子们写好字这将是我努力要实现的教学目标。
三、做好人。
读着第80条建议《要保持可怕的“水源的清洁》,不禁为大师的教育智慧而叫好,面对那些品行不端的孩子,我缺少的不就是这份爱心和教育智慧,自己的说教是那么苍白,因此又如何能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一个高高在上的老师怎能不失去学生对你的信任?
“我认为青少年的教育者的使命就在于,他要跟每一个少年和青年一起,构筑起他的精神生活的大厦。作为教育者来说,他的工作就不仅是跟学生在课堂上见面,而且应当是跟学生同一信仰的志同道合者(这个说法并没有什么可怕的!),相互倾慕,找到满足像马克思所说的人对人的需要的巨大幸福。”
作为孩子们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我们有责任引导孩子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诚信,什么是宽容,什么是文明,什么是礼仪?让孩子们从生活中的每一步都走稳走踏实。我不仅要做孩子们的良师,更要做他们的益友。我们学校的《好习惯,好人生》将把它落实到每个学年中,一月重点训练一个习惯,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提升要求。把一些常规的训练落实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让孩子们在念儿歌,讲故事,读好书人领悟人生的道理“读好书,更要做好人。”
教师读书笔记12
首次接触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在组织活动时,我在前面讲,孩子在后面讲的场景。我一向在探索让孩子愿意听我讲话,能够专心听我讲话,并进取回应的方法。工作中也在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可是一向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许这本书对我会有一些帮助吧也许书里无非是尊重、理解、理解、包容、平等、站在海孩子的角度等等这些个词吧带着这两种想法,我开始翻阅这本书。浏览中,案例图片深深的吸引了我。不仅仅因为每次我的处理方式都和错误的范例不谋而合,并且还有那些正确的引导方式让我佩服。细读下去,又有了其他的收获,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克服了一般书籍空洞的理论说教的毛病,它结合众多的故事,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了很多简单实用的方法。我觉得这本书本质上是一本人际交往的书,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不仅仅适用于家长与孩子之间,也适用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
通读全书后我有一些粗浅的收获:
一、关于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对幼儿入园情绪问题的启示:
在小班,早上入园经常会出现幼儿哭闹着不肯来园的情景。一般情景,当幼儿情绪不好,我们总试图用成人的观念去抚慰、用自我的道理去说服他。孩子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想把自我的情感说出来并得到认同,找到一种归属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平安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人人都有归属与爱的需要。也许理解、赞同才是最好的抚慰良药。当孩子感受到被接纳,他们才会鼓起勇气应对自我的问题。认可孩子的感受,并用适合的话说出来你的理解,不要急着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自我说出自我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倾听者的主角帮助幼儿走出自我的困境。
那么该如何让幼儿应对他们的感受呢书中给了我们可操作性的提议:1、全神贯注的聆听。2、认同孩子的感受。3、把孩子的感受表达出来。4、借住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
二、关于如何夸奖孩子对美术活动作品评价的启示:
我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或行为时不经意间往往用你做的很棒,这幅画很漂亮。有时甚至不明白从哪里评价。评价语言通常存在着用词单一、资料空洞贫乏。这样一来评价语言成了纯粹的形式语言,对幼儿语言表达、情感提升的帮助几乎为零。书中对于如何夸奖孩子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见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个词来概括孩子值得表扬的行为。在评价时,能够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说出自我的感受,也引导孩子来说说自我的感受。
在尝试利用这样的方式来评价幼儿的作品后,我听到两个幼儿的对话。A:你的画很好,我喜欢。B:为什么啊A:因为很漂亮。B:A:因为你的画上头有两个蜗牛,一个大的一个小的,我很喜欢那个小的蜗牛。A小朋友美美的笑了。A在B的评价中得到认同,增强了自信。并且明白的自我的作品的优点,今后能够继续发扬。B也从中学到了A的优点,从而在以后学习、提升。
三、关于如何用其他方法替代惩罚对处理孩子不当行为的启示:
我们都一向不认同惩罚行为,惩罚会有很多的'副作用。如:惩罚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拒、罪反感、没有价值感、自怜;孩子在惩罚中会把精力分散,错失了对自我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时机;不利于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惩罚作为一种行为是会被孩子效仿的,以强欺弱会成为他应对问题的处理方式;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能够抵消他们的罪行,能够心安理得地重复自我的错误。
那出现问题后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吗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应当经历自我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有的后果是无法模拟的,怎样样才能让孩子经历自我不当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呢
书里给我我们七种方法来替代惩罚:1、转移注意力: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助教师做事或者趣味的事情上。2、明确表达强烈不一样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的影响。3、证明你的期望:对于已经发生的错误可是分追究,并证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4、供给选择:供给给孩子合理的、且我们能理解的选择,给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强迫感。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我的失误:当孩子的知识经验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能够直接告诉幼儿该怎样去做来帮助他弥补失误。6、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对于并不是对我们有很严重的影响的事情我们能够采取行动,让幼儿直接应对行为背后的后果。
当然,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了解了到一些如何做的提议、方法,并不能给我们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关键在于实践,针对不一样问题具体的做法还是需要在实际情境中去不断的探索。对于我刚参加工作,接触这本书也就半年时间,没有细细去挖掘,工作经验较少,理解的也只是些皮毛。这本书需要经常的拿出来翻阅,我相信它在今后还会不断的给予我们启示与帮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教师读书笔记13
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给教师的101条推荐》捧读此书,给我很多收获,带给我教学上许多推荐,在原先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里面收入了101个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有教师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课堂上意外发生后的随想,有转变观念的体会,有关爱孩子的收获……
读着书中的故事,我不由联想到了自我,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状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的'对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我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我,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读过此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章节:不要放下任何一个孩子。
其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反省自我,我所教的班里差生较多,每次上课他们都会思想开小差,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我的眼中钉,肉中刺,轻者无视他们的存在,重者惩罚他们,此刻想来感到很惭愧,每个人都有自我的一技之长,都有自我的分工,自我的生存方式,何必强求十指一样长呢?
我们作为教师,不是只培养参天大树,而是让每朵小花都开得灿烂。他爱音乐,就让他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爱美术,就让他成为一名小画家……那样,我们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了一切学生。
教师读书笔记14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是自卑的个体,只不过这种自卑的表现有千万种,不容易被我们觉察到。而人类也正是存在着自卑情结,感受到了自己在大千世界面前的渺小,才不断的的去开创这个世界,以证明人类的力量。
这么说来,自卑倒是能给人带来益处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我看到的常常是由于自卑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的例子呢?可能,这就是我的想法的偏颇之处,全面而多角度的看待这个世界,是我所缺乏的,也是我需要学习的。
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自卑表现有三种:第一种就是我们很容易分辨的,由于自卑而导致自己的生活,工作或学习停滞不前,情况糟糕点的,部分自杀行为就是因为个体的自卑引起的;第二种自卑的表现是本人并不承认自卑,他可能会说:我怎么会做不到呢?其实他的内心已经充满了对自己的.怀疑!第三种自卑的表现是最不易被人察觉的,我们常常会听到:我只要努力一下就会获取一点进步或成功的。他用这样的话来麻痹自己,但是内心还是有自卑成分的。看来,自卑感人人都有,只是它存在于人类的某些方面,每个人表现它的方式不同,有时自己也意识不到它的存在罢了!
面对自卑,不同的人采取的态度和生活方式也不同,所以,人们所获得的成功程度也不同,甚至有些人,不仅没有获得过成功,还因为驾驭不了自卑而阻碍了自己的成长。
我们需要自卑,正是有了自卑,我们才能不断的学习,进取。获得更好的发展,假若有一天,我们的生活,变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切愿望都能满足,明天也没有任何的新奇感的时候,我们反而会觉得生活太单调枯燥吧!所以,人类还是应该有点追求,这样风云变幻的世界才是精彩的!
教师读书笔记15
班级中个别孩子的作业完成度成了我头疼的问题,在课下之余,我总在想,为什么就只有他完不成作业呢?可当把他叫到办公室,他其实也可以写完作业啊。当我知道家长无法起到监督作用后,我就在想:是不是还有别的方法呢?这时,管建刚老师给我推开了一扇窗。
“学困生,清一色的作业拖拉王,今天的作业明天交,明天的作业后天交,后天的作业老师脑子里挂不住了,他们趁此溜号”“没交作业的学生,得去催,可气的是,他玩得正带劲,你提醒他,他撅着嘴,一万个不情愿。”翻开书看到管老师的《一线教师》的手记一,就像是看到了自己:这说的不正是班上的几个学困生,作业困难大户么?我迫不及待地阅读着管老师的一线“作业学”。
“作业的事儿,每天都要耗去不少精力。蛮干不如巧干,怎样让学生的作业和订正,交的及时、完整起来?”——作业竞赛。组建作业竞赛小组,是管老师的第一招。四人一组,作业习惯好的当组长。一天下来,四人都“当日作业当日完成”,得100分;缺一本,扣10分。每周结一小分,每月结一大分,评冠军、季军、亚军,颁纪念品。管老师的作业竞赛,让我受益匪浅。学困生的交作业难,主要是在于其自制力差,自觉性低,既如此,那便给他找一些监督者。同伴便是最好的监督者。于是,我打算把它搬进我的班级当中。四人为一组,每个组安排一位学困生,并且找来各小组长进行谈话,鼓励他们做好带头作用,并请他们做到监督的.职责。如此,略有成效,课下偶尔还会听到小组长喊某某某写作业的声音。而在他们完成作业后进行计分、表扬,以促进他们下一次的进步,作业的完成度自然而然的要比之前完成的好。
通过作业问题,让我想到了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一片璀璨星空,而我们的工作,就是一点一滴帮助他们摘到自己的星星。该用什么的方法帮助孩子们摘到星星呢呢?这也是我现在以及将来在教育的道路上要学习与探索的问题。
【教师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教师读书笔记教师读书笔记摘抄锦集01-15
教师读书笔记06-18
教师的读书笔记12-29
(经典)教师读书笔记01-08
教师读书笔记06-28
《给教师的建议》教师读书笔记01-11
【精品】教师读书笔记07-31
[热]教师读书笔记07-07
(精)教师读书笔记07-18
教师个人读书笔记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