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案例分析15篇[精品]
幼儿园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
小涵是个可爱的男孩子,小小的个子,大大的眼睛,看上去很讨人喜欢。他喜欢安安静静的坐着,大家都觉得他是个不让人操心的孩子,可是没过多久,一切就变了,原来小涵非常爱哭,每天早上总是哭着让爷爷抱进来。而且,小涵很少与小伙伴一起玩,一起聊天。在游戏活动时,小朋友们玩的不亦乐乎,唯独小涵喜欢一个人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是看着别的小朋友玩。
案例描述:
记得有一次,我看他一个孤零零的坐着,我就请一个小女孩主动去跟他讲话,没想到他竟然直接把头一扭,表示不想听。对此,我们都略感无奈,只以为他是个十分内向的孩子。但那次家访,却让我改变了看法。那时的他在家里跑来跑去,一会给我们看他的玩具,一会躲在妈妈背后看着我们谈话,还故意去开小灯吸引我们的注意,一会儿又要带我们去看他的房间,跑来跑去,可调皮了。
在交流过程中,他妈妈告诉我们说小涵是个很内向的孩子,平时基本上都是跟着爸爸妈妈到外面去游玩,很少出去跟小区里的其他孩子一起玩,遇到班里的孩子跟他打招呼,他也不理,但是当小朋友离开后,他又会跟妈妈说,这是我们班的'谁谁谁。
案例分析:
小涵是第一次上幼儿园,年龄小,会紧张,焦虑,不喜欢与别人交流是正常的。但是时间久了,小朋友们都熟悉了,都能开开心心的上幼儿园了,喜欢跟小伙伴一起玩了,小涵还是这样。通过与小涵妈妈的交流,我们了解到小涵很少到外面玩,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家里一个人玩玩具,看电视,与外界接触的较少,与同龄幼儿接触也不多,因此造成了他不善与人交流的情况。
而在幼儿园,刚开始,我们认为他不太喜欢跟小朋友在一起,于是在游戏的时候他说不要玩的时候也就不太会去勉强他,但其实他是想玩的,只是希望老师能够多鼓励他。有的时候我发现在户外活动时,小涵常常一会看看在玩的小朋友,一会看看老师,好像想让老师多注意一下他,再鼓励他一下。
同时,刚开始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不认识班上的小朋友,也使他更加沉默寡言,不合群。他既没有自己的好朋友,也不愿主动与其他小朋友玩耍。这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更重要的是小涵性格较内向,与外界接触的较少,也就不知道如何去与别人交流,害怕周围的一切。
案例反思:
家庭和同伴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两个主要场所。因而我决定在幼儿园生活以及家长工作两方面入手。
1、家长工作方面:
(1)经常与其家长沟通,并及时反馈孩子在园的表现。
(2)创造条件让孩子与小伙伴一起玩耍。节假日或者晚饭吃完后带孩子去小区、公园或亲朋好友家串门,多为孩子提供与同伴交往锻炼的机会,鼓励孩子主动与别人打招呼。
2、让孩子与小伙伴相互熟悉、了解。
多创造机会,鼓励小涵与小伙伴们一起游戏、聊天。从小伙伴们主动去找他玩,慢慢过渡到他也能主动去与小伙伴游戏。
3、树立自信心。
自信心对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从小培养幼儿相信自己力量的心理品质,无论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还是提高群体素质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点名的时候,我会多喊几遍他的名字,当他大声说到的时候,我就会夸他声音真响亮,每当这时,他总会不好意思的将头缩下去。而上课的时候我也会经常表扬,鼓励,帮助他建立自信心。
4、良好的关系
身体的接触是人类最原始的表达爱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当他来到幼儿园哭泣的时候,我们就会主动要求他跟我们抱抱,跟他打招呼。问问他今天吃了什么早饭啊,在聊天过程中,打消他对我们的陌生感。现在,小涵一到幼儿园就能主动跟老师抱一抱,打招呼了。虽然他偶尔还是会红着眼眶进教室,但这不也是一种进步么?
现在,小涵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由原来的沉默寡言到倾听小伙伴的交谈再到参与同伴的游戏,现在的他变得开朗多了,能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去,上课时偶尔也会主动举手发言,喜欢和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玩,常常会跑过来故意逗逗老师,做做鬼脸,甚至有的时候还会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调皮捣蛋,恶作剧呢!
所以,只要老师用心去多方面地了解幼儿,根据幼儿的特点适时地进行鼓励,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就可能改变孩子。
幼儿园案例分析2
观察时光:每次午睡时光
观察记录:第一次与丙小朋友接触,你肯定会觉得她是个特文静的小女孩,可从平时的观察与了解中发现她十分的活泼、淘气,精神劲特足.就拿每一天的午睡来说吧,她总是那个睡不着的孩子.针对这种状况,我对她做了如下观察:
观察1:幼儿已经睡下很久,大局部幼儿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还是不断地听到有谁在小声地哼唱.这是谁呢?循着声音寻过去,原先还丙小朋没睡着.
观察2:幼儿午睡不久就发出均匀的呼吸声,大局部都沉睡在甜甜的梦乡中,这时我突然听到谁在睡梦中的哭声,之后就听到带着哭腔的告状声:丙小朋掐我!原先又是丙小朋在睡不着的时候惹事了.
观察分析:
丙小朋从小就没有午睡习惯,在幼儿园里时光长了还好,但如果放假回来,便会有很长一段时光睡不着.和她家长联系,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从来不午睡,家长也忙,懒得哄她睡午觉,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她不爱午睡的习惯.
教育策略:
1、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促进其构成良好睡眠习惯.
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而坏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得掉的对此,在教育丙小朋时我没有一下子要求她改掉不午睡的坏习惯,而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她开始睡不着,我就坐在她旁边,有时拍拍她,有时给她讲一首小故事,帮助她睡眠.慢慢地她能睡一会儿了,但不一会儿就会醒,醒来以后就在床上翻来翻去,我就让她起来做一些安静地游戏,如看书、做手工等.不让她觉得睡觉是一件苦恼的事.等过了一段时光我发现她入睡的速度快了、时光也长了.
2、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其良好午睡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园配合是教育幼儿的渠道.如果单在幼儿园午睡,而星期天及节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话,那她永远无法构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为此,我和家长联系,要求家长和幼儿园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养成午睡习惯,这样不间断地进行培养、教育,也就慢慢到达了预期的目的
成认错误
观察实录:
植物角上摆着很多小朋友种植的植物.这天,程思博跪在小椅子上观看,他顺手拽了一根豆芽,看我没看他,把豆芽塞进垃圾桶里,又拽了几根又塞进垃圾桶里,被小朋友发现告诉了我.但他还说:老师,不是我,我没拽.
分析两拼图之间联系的方法,能根据事物之间的颜色,图案等进行判断,使其学会学习.
幼儿园案例分析3
案例实录:
在吃完午饭后大部分小朋友在安静的阅读书本,这时,听到了几个小女孩吵架的声音,老师便走了过去,是珂珂、雅涵、岚岚在争执,老师问:“发生了什么事情?”雅涵:“珂珂背地里她叫岚岚不和我做朋友,但是老师说过的,大家都是好朋友的,而且我也没做错什么啊。”老师说:“你们现在已经长大了,有自己交朋友的想法,老师也想和你们做好朋友,你们自己看看怎么解决好吗?”这是珂珂就哭了,岚岚见状也哭了。
时间到了下午,小朋友在吃午点,珂珂又和另外一个小朋友发生了矛盾,老师看见了,但是没有过去干预,让孩子们自己处理了事情。在离园的时候老师将珂珂今天在园的表现悄悄告诉了妈妈,让她回家留意珂珂的`情绪。
晚上珂珂妈妈回到家就悄悄给我打电话了,说珂珂回到家就抱着爸爸哭诉在幼儿园小朋友都不和她做朋友,她没有朋友了。
案例分析:
经过了和珂珂妈妈的电话沟通,将在幼儿园这几天发生的事情都一一和妈妈说了,妈妈就回忆周末的时候的一件事情,珂珂和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姐发生了矛盾,姐姐已经上小学了,用小学的方式去处理和珂珂的感情,就教唆另外一个好朋友不和珂珂做朋友,一直到分开回家都没有和好,当天下午回到家珂珂就哭得稀里哗啦,一个晚上都没有睡着,一直在很伤心的和爸爸妈妈述说自己没有朋友了,一来幼儿园就会接连的出现刚才案例中出现的各种纠纷,珂珂是一个懂事的小朋友,对朋友都比较重感情,情商较高,现在是已经满了六岁,对于这种感情上的处理都会比较的重视,有自己的交友方式,在对于姐姐的事情对她的伤害特别大,她就模仿姐姐的方式去留住自己的好朋友,所以就去挑唆岚岚不和雅涵玩。
措施方法:
和珂珂妈妈联系了以后,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就和珂珂的妈妈一起商量让珂珂打开心结方法,珂珂的心结还是姐姐的感情破裂了,所以让妈妈和姐姐的妈妈取得联系,在聚会一次,让她和姐姐能够和好如初,这样她才能不再为失去没有的事情焦虑,珂珂妈妈决定让珂珂在家休息调整两天,在周一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在来参加,那时珂珂和妈妈一起选购了很多零食,和小朋友一起分享,这样很快大家又欢声笑语起来,珂珂和雅涵、岚岚拥抱在了一起,都说大家要永远的做好朋友。
幼儿园案例分析4
今年我新接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位幼儿,他活泼爱动,常常给老师闹小“恶作剧”。比如大家一起游戏时,他趁老师不注意就会掉头乱窜,让老师追来追去,累得老师气喘吁吁;室内活动时他会钻到桌子底下与老师“捉迷藏”;玩玩具时,他又常常将玩具扔得满地……我曾开玩笑地对他的妈妈说:“你的儿子简直就是一个‘自由人’。”
如何教育这样一位“自由人”呢?我没有只是一味地训斥他,而是悄悄寻找他的优点,并鼓励他发扬优点。
我首先对孩子进行细致的观察,不长时闻我就发现他很聪明,反应能力强。因为班上的门被风一吹总发出响声,有风时我们就把里边的插销插上,有老师从外面进教室时就会轻轻敲门或通过门上的玻璃框向教室里的小朋友招招手,示意小朋友过来开门,三岁的孩子大多猜不透老师的心思,可班上的“自由人”反应很快,有几次都是他急匆匆地跑过去,给老师打开门,这时我便亲他一口,并伸出大拇指以示鼓励,让他感受到:“我跑过去是因为做了一件正确的事,老师才会喜欢我!”
我还发现他喜欢交朋友,人缘好,班上的小朋友很喜欢和他一起玩。一天早上开饭时他迟迟不吃,他说要等他的好朋友来了一起吃!班上的扬扬小朋友因生病几天没来园,当扬扬小朋友来园时,他主动走上前去迎接,并拉着他的手认真地说:“你怎么了?”此时我看出他当时的心情,他是真的想这位小朋友了,我及时表扬了他关心同伴。一次次的观察,一次次的发现,让我对这个孩子有了新的了解;一次次的`鼓励给了他自信,使他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了更多的积极行为,并为其带来了更多的成功体验。一段时间后,他的进步可不小,现在他再也不一个人跑出去让老师追来追去了;玩玩具时用一个拿一个,还能主动将掉到地上的玩具捡起来……
记得一位专家曾这样说过:“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独特价值,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使美好的教育得以独特发展。”这次对“自由人”的教育方式让我认识到:单纯的说教,幼儿往往因为不理解而不去理会教师,失去教育目的;反复说教,还会让幼儿滋长厌烦情绪,让他更加我行我素。
换一种目光看孩子,换一种方式与孩子沟通,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幼儿园案例分析5
曾在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例事实:留学美国的教育学博士黄全愈的儿子,在国内时三岁学画国画,寄到美国的“竹子图”让美国教授大为惊叹。黄博士的儿子五岁到美国后继续去学画,去学校几次后,儿子不愿再去了。儿子说:“老师根本不教绘画,一点儿也不教!”黄博士悄悄去学校观察,发现美国老师的教学几乎是将孩子们“放羊”,出一个题目,让孩子自由去画。老师不讲基本的笔法,不讲布局结构,也不在黑板上画示范画让孩子临摹。这样的教学方式黄博士觉得是误人子弟。
这种类似的“放羊式”教学方法,自颁布新纲要后,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也曾有过,那所谓的“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想法与创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忽略了幼儿已有的经验与艺术天赋,忽略了同周围环境活动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的相互作用。
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发现少数教师喜欢怀旧,喜欢以前老教材——好学,喜欢以前的孩子——听话,喜欢以前的幼儿提出的问题——“老师,我画的像不像?”老师通常对于幼儿作品的评价是“像与不像”,给予的指导是“不可以如何和应该如何?”黄博士发现儿子画完画总是问:“我画的像不像?”而美国的孩子则会问:“我画的好不好?”当然,在过去画的像的幼儿也就更讨老师的欢心。“像不像”是我们孩子习惯对老师作品的复制的发问,复制得越像老师越高兴,因为我们的传统教育不鼓励孩子去打破常规,创造自己独立的心灵世界,试想一个孩子从小到大长此以往,反复接受这种模式的训练,幼儿的创造性又从何来?而“放羊式”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画画时没有规范,没有限制,虽然画的不成比例,五花八门,但孩子在心理上永远在表现自己独特的思考和与众不同。
“放羊”与“复制”是一个对立的面,而又是相辅相成的。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孩子们应具有创造财富的能力,在教育中我们既不能过分追求“放羊”,也不能全部舍弃“复制”,只有在新纲要的正确指引下,我们的幼儿教育才能进一步地推进。那如何搞好“放羊”与“复制”的关系呢?我认为:
1、转变教师的观念
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依靠广大教师,幼儿园要充分发挥教师改革的热情和积累教师有益经验,为教师提供适当的自主空间,教师自己要努力对新纲要的理解,大胆实践,把纲要中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价值要求,不断摸索,不断创新,转化自己的`教学观念,转变对幼儿的认识。
2、幼儿创设更大、更多、更和谐的创造空间
有了良好的环境,成功的机率也相应提高。因此无论什么活动,我们要在材料提供上动足脑筋,下够功夫,充分利用和体现材料多样性的效能,让孩子接触不同性质、不同种类、不同性能的材料,以启发他们灵感的火花,避免再次出现上述所讲的复制现象,提问注意启发性,多问“为什么,”少说“是不是?”这样安排能使幼儿的好奇心、创造动机和兴趣等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如幼儿绘画时不会出现千篇一律的复制,续编故事是也不至于重复同一个内容。
3、尊重幼儿,给幼儿于正确的指导和评价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存在着个体差异,作为老师,要尊重每一个幼儿,善于发现每一个幼儿的闪光点,对他们的一丝成绩都要肯定,让幼儿充满自信,在作业时不对每个幼儿作统一要求,因人施教,让每个幼儿得到不同的发展,能力差的幼儿可以“复制”的多一点,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放羊”多一点,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想象与创造。教师必须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用平和而客观的心态去评价作品和创造行为本身,同时注重给孩子充分自由,不随意干预和打扰幼儿的自由发挥、自愿表达和表现。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一切最美好的东西,发展他们,不去用学校的条件限制他们,鼓励他们去创造。”对,只有“复制”、“放羊”相互结合,才能让幼儿创造的明天更美好。
幼儿园案例分析6
一、案例现象:
xxx是我班的一位小朋友,他有一双大大的眼睛,一身黝黑的健康肤色,老师和小朋友们都说他长得像个小运动选手,尤其是他的嘴特别甜,我们都特别喜欢他。但接下来他的表现让我感到很为难:
观察一:早上进班级时,他会以冲刺的速度闯进教室,热情的和老师打招呼问好,早餐时间到了,他会先看看是什么饭,如果是他不喜欢吃的他会很生气的撅起小嘴搬上自己的小板凳坐在最后面说:“我不想吃饭,我不吃饭······”这样的话,谁要是劝他吃饭他就特别的不情愿,这时候,老师就会苦口婆心的劝他哄他他才会吃一点,看到他终于吃了我们就安心一点了。
观察二:中午的午饭时间开始了,xxx趁老师不注意,偷偷的看看今天的.午饭时什么之后看他的表情就知道爱吃还是不爱吃午饭,比如是菜比较多的炒面、拉面、米饭菜之类的饭他就又搬起小板凳走了坐在最后面,但如果是好吃的没有放菜的肉抓饭他就会特别高兴的搬上小板凳第一个坐在桌子前面等着老师开饭,每次遇到他不爱吃不想吃的饭时我们就会说:“xxx,如果你不好好吃饭、吃菜,以后的肉抓饭你都别想吃了!”刚开始,这招对他还挺有用的,但时间长了他就还是不愿意吃了!
二、案例分析:
1、好奇心、好胜很强。这时期的孩子好奇心理很强,不管对什么东西都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好玩好看的、自己没有的一些东西。他们总想弄个明白,想个究竟,因此他们会玩玩弄弄,甚至把玩具弄坏。事实上,孩子所表现出的恶作剧、小破坏有时并非真的坏行为,但却是一种不利于他人的行为。
2、父母对孩子管束较松,并且缺少沟通。由于xxx的父母都是工作比较忙,很少照顾他,更别说和他交流了,平时都是老人在照顾他,并且非常宠他。家庭是孩子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是他的第一个学校,没有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孩子自然会有些娇宠。而这种情绪是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的重要因素。
这样的孩子,太需要有人去关爱他、宽容他,需要有人去真诚地对待他了。
三、措施与效果:
针对xxx平时的表现,我让能力较强、爱吃菜的幼儿坐在他的身边,时常关心他,照顾他。吃饭的时候,先让他和其他幼儿交流,之后老师进行鼓励、表扬、奖励等多种方式。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在家多为孩子不爱吃菜的问题上多给予帮助和支持,让幼儿从小就懂得吃菜的重要性和益处。让他在家里时也学会多吃菜,培养他吃菜的兴趣和好处。
在日常活动中,多加强幼儿的锻炼以增强幼儿的体质,并多发展幼儿的兴趣爱好。根据他的特点,在区角活动时我为他准备了许多有关“我爱吃菜”这样的活动,让他也学着感受,他十分感兴趣。每次我都将他的心得体会展示给大家看,表扬他画得越来越好了。另外,自由活动时,与他多交流,多讲道理,他慢慢改掉了这些不良习惯。
针对孩子不爱吃菜这一问题,我在平时注意与孩子多交谈,让他重复其他幼儿的回答,并时常找机会让xxx在集体面前讲述爱吃菜后有哪些好处。另外,请家长平时多与孩子交谈,让孩子在家多听有关不要挑食故事,多接触外面的环境,在每次的外出活动中,陪伴在他身边,引导他一步一步接近做到不挑食的好习惯,渐渐地孩子不爱吃菜的坏习惯有了较大的改善。
幼儿园案例分析7
案例:
涛涛是我们班一个话很少很有个性的孩子,来园不高兴的时候摔椅子,打老师,等他发完脾气后又自己变好了,每次老师组织的活动,他都不怎么爱参与,脱离组织的表现,比较喜欢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对于他想做的事情,他非要要去做,而且不达到目的不罢休。每天排队他喝水来的比较慢,人家小朋友都排了前面了,他慢悠悠的走过来,坚决排在第一位,不管怎么跟他说他都不同意,我对此非常头疼,没有办法,只好跟前面的小朋友说:“涛涛还小,你让他站第一吧,还好这个小朋友很懂事,把位置放给了他。在一次我带小朋友去美工区上绘画课,进行分组,他在下一个组,可是他非要进来,我想我不能老是惯着他,所以我坚决不同意他进去,他就在门口一直等啊,等啊,也不走,一直都我上课结束开门出来还看到他在门口坐着等呢,我算是真的服了他了,除了这些,在一次他爸爸来接的时候给我的触动最大,爸爸叫他回家了,他怎么也不愿意回家,爸爸一下生气了,要打他,他赶紧躲到我的怀里,他爸爸显得非常无奈,只说了一句,你那个性格你妈妈一个样子,你妈妈把你惯坏了,什么都由着你的性子来,做错事情了也批评不得,我批评他要打他,你妈妈还当着孩子的面跟我吵起来……我终于知道原来父母的教育方式不一致,导致孩子性格方面和发泄行为发面都存在着问题。
分析、措施:
对于涛涛的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我大概分析有一下原因:对于宝宝的教育,我们一直推崇和坚持是“家园共育”的主旨。他在园的表现我也跟他家长沟通联系过,设法通过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沟通来共同帮助解决宝宝身上出现的问题,而我发现只要一提到宝宝在家中的情况中,父母的大概意思都是我们都很忙,爷爷奶奶都没有时间带孩子,就我们两个人带,白天都忙着生意上的事情,也很少跟他玩,都是他自己一个人玩,我们太忙了,哪有时间管啊,有时候出现问题了,我们父母的意见又不统一,又会当着孩子的面大吵大闹的,你们老师给我好好管管吧!不乖,要打要骂随便你们。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作为老师,我们对于宝宝的各方面教育我们当然会管,但是作为家长,你们是宝宝的家里人是监护人,有义务对她进行照顾和关系,和爱的付出,就算忙,也要抽时间陪陪宝宝,她需要一个适合她成长和健全的环境。
对于家长对宝宝的过失粗暴方式对待,不仅不能引导宝宝认识到问题,更容易让宝宝有反叛心理。更妥善的做法的是静下心来,仔细分析其中原因,联系实际问题解决。为了更清楚了解宝宝家里具体的情况,我多次利用接孩子的时间跟宝宝妈妈进行沟通,她妈妈把一些基本情况也跟我说了,我们都在一起商量好更好的教育对策,对此一定要要求家庭和幼儿园教育要一致,家庭教育也要达成一致,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都是在不断的摸索中成长吧。我觉得对于宝宝家长的情感问题对宝宝造成的影响,家长之间的矛盾我们是不能解决,也没有权利过问,但希望不要影响到宝宝,请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舒适,美好的坏境,至少是“心理环境”。
幼儿园案例分析8
线描画是用线条的变化来描绘对象及其形体结构的绘画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绘画方式,也是我国传统绘画的方式之一。线描画的`绘画工具比拟简单,可以用勾线笔、铅笔、油画棒、钢笔等,利用点、线、面来进行绘画,既可以对物象进行细致入微地刻画,也可以对物象进行简单地艺术处理;既可以进行造型训练,亦可作为艺术家表达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幼儿在欣赏、发现、感受线条美的同时,大胆进行创作,不仅能将幼儿零碎的经验加以提炼,而且与『纲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时在中班开展线描画,能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想象发现表现创造系列活动,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个性的开展。由此我设计了此次活动:『线描画:各种形状的鱼』
幼儿园案例分析9
一、案例描述
午睡起床时,孩子们正在穿衣服,从活动室中传来了浩浩惊喜的声音:“肥皂?今天我们吃肥皂?”
“吃肥皂,今天我们吃肥皂!”孩子们欢快地叫着。
“老师,今天的点心是肥皂。”航航和欣欣跑过来告诉我,语气中流露出一丝神秘。
“哎呀!真的吃肥皂?”我走到活动室一看,今天的点心是橘黄色的年糕,乍一看还真像彩色肥皂呢。我拿起一块年糕自言自语:“真奇怪,今天居然请我们吃肥皂!”同时故意露出一脸惊喜和疑惑。
“哈哈,老师真的以为是肥皂!”孩子们窃窃私语,那是他们在笑话我连年糕都认不出来呢。
我提了个问题:“看,这肥皂还像什么?”
“像电脑中的键盘。”“像个小枕头。”“像一张桌子。”“像一块毛巾。”……
我说:“你们要是吃肥皂,可别边吃边吐泡泡哦!”
“啊?吃肥皂,嘴里吐泡泡?”“我们的嘴里会吐肥皂泡?”孩子们被我的话逗乐了。
动动说:“我听过一个故事,小蜗牛吃了一块草莓形香皂后,从嘴里吐出来许多肥皂泡,泡泡还带着小蜗牛飞上天了呢。”
“对哦,吃了肥皂会吐出泡泡。要是你们边吃肥皂边吐泡泡飞上了天,我可怎么办?”我紧锁眉头说。
“哈哈哈……我们要是飞上了天,老师就抓不住我们了。”孩子们大笑。
我更愁了:“那可糟了,中五班25位小朋友都吐着肥皂泡在天上飞,可老师只有一个。我怎么才能抓住你们呢?”
哲哲说:“老师别怕,你坐上直升飞机到天空去抓我们,把我们一个个抓回来!”
我连连点头:“这个主意好!”
文文说:“老师,你拿一张渔网撒向天空,把我们都网住,带回来。”
我赶紧拍手:“这个办法不错,叫一网打尽。”
航航说:“老师,你拿一根长绳子抛到天空中,让我们抓住绳子,然后把我们一个个拉下来。”
我竖起大拇指称赞道:“这是个妙计,只是老师要花很大的力气。”
添添说:“我的办法是让老师坐上热气球,飞到天空中把我们抓回来。”
寅寅说:“让老师变成翼龙来抓我们。“
浩浩说:“让老师变成奥特曼来抓我们。”
孩子们积极、投入地想着各种办法。我把年糕分给孩子们,他们吃得津津有味,似乎在期待着有肥皂泡把他们带到天空中去。
吃完点心后,我和孩子们一起到户外玩起了“飞飞抓抓”的游戏。孩子们乘着肥皂泡在天空中“飞舞”,我则想尽办法去抓他们……
二、案例分析
这是一则随机教育的案例,体现了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教师把握教育契机的能力。
案例中师幼互动积极、愉快,教师以孩子的视角看孩子所看,想孩子所想,达到了较好的互动效果,其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认同孩子的联想,接纳孩子的情绪反应。
孩子把点心说成肥皂,这是一种联想。教师从中看到了孩子有关肥皂的已有经验。对此,教师既不否认,也不简单肯定,而是故作惊喜和疑惑。此时,教师的神情和语气传递给孩子的是对联想的认同和接纳。
整个事件中,孩子出现了惊喜、兴奋等情绪,对此,教师予以接纳,从而营造了安全的心理氛围,使孩子敢想敢说。
2.顺应孩子的思维特点,提供想象的空间。
教师对于“肥皂”一说所表现出来的疑惑、好奇,让孩子们快乐无比,更激发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为他们后面的想象提供了支持。
教师提出的“这肥皂还像什么”的问题拓展了孩子的思维,促使孩子们运用已有经验进一步联想。而教师的“吃肥皂——吐肥皂泡”的联想更是调动了孩子的经验,引发了孩子无限的想象。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孩子们的已有经验被充分激活,于是,动动说出了小蜗牛吃香皂吐泡泡的故事情节。显然,这样的故事充满趣味。教师利用这一信息适时抛出了第二个问题:“要是你们边吃肥皂边吐泡泡飞上了天,我可怎么办?”孩子们的思维瞬间活跃起来。此时,孩子们已从联想转为解决问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在表述自己想象的情节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3.尊重孩子的想象,给予支持性的回应。
孩子们积极地运用已有经验想象着各种教师抓小朋友的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是一个有趣的情节。一幅生动的画面。孩子感受到的是想象的乐趣,此时的气氛是积极愉快的。
面对每一位孩子的想象,教师都专心倾听、具体反馈,给予尊重和支持。如教师用点头、拍手、竖起大拇指等动作表示对孩子想法的赞赏,用“这个主意好”“这个办法不错”“这是个妙计”等短句表示对幼儿积极思考的鼓励和肯定。
教师回应的每一个神情、每一个动作都给了孩子极大的鼓舞,孩子们感受到的是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在提供支持性回应的`同时,教师还善于提升孩子的已有经验,帮助孩子丰富词汇和表达经验。有了教师的支持性回应,孩子们表现得十分自主。
4.调整角色定位,以孩子的视角体味童真。
在整个互动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在引领者、支持者和合作者之间相互转化。在引导孩子的思维从“像什么”到“怎么办”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领者。而当教师以孩子的视角去看孩子看到的世界、去理解孩子的言行时,教师就是孩子的伙伴。于是,面对“肥皂”时教师会疑惑,面对“小朋友被泡泡带上天空”时教师会发愁,面对“抓泡泡”的方法时教师会鼓掌……教师用童心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享受。教师的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都会使幼儿提升自信心,感受由联想带来的愉悦,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三、随机教育中促进师幼互动有效性的建议
1.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试行)》都提出了“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即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每个环节都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蕴含着很多随机教育的契机。教师只有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意识,才能运用自己的智慧迅速做出价值判断,把握教育契机,并及时进行有效互动,促进孩子的发展。要提升随机教育的能力,需要教师拥有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和丰富的知识。
2.做到心中有目标,眼里有孩子。
随着课改的深入,以幼儿发展为本,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应成为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行动指南。因此,教师要依据幼儿发展目标,依据自己对幼儿细致的观察,从他们的活动中敏感地捕捉蕴含的教育价值,给予及时而适当的引导。而这就要求教师心中时时有目标,眼中处处有孩子,使课程寓于过程之中,寓于生成之中,寓于师幼互动之中。
3.形成平等、民主的互动氛围。
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最核心的人际互动。在一日生活中,多数教师比较关注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和小组活动中的互动,而忽视生活活动中的互动,往往在生活活动中扮演组织者、指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导致幼儿的生活活动环节沉闷、无趣。建立平等、民主的师幼互动氛围,依赖于师幼间积极良好的情感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善于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以孩子的视角去看孩子看到的世界,用智慧点亮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案例分析10
一、案例现象
五岁多的xx小朋友,刚从别的幼儿园转来,身高明显比同龄的小朋友高出一个头,清秀可人的外形,穿着时尚,性格活泼。在她身上折射出的礼仪行为令人担忧。
镜头一:
入园时,她总是耍脾气,有时使劲拽着妈妈的手,哭闹着不肯进教室,妈妈摆出交换条件—买东西,她才松手,一脸胜利的表情,没事似地径直走进教,老师向她微笑打招呼,她却不屑一顾。
镜头二:
上课时,她不是走到别的小朋友位置,拉扯其他女孩子的头发;就是走到窗户边独自欣赏风景。户外游戏时,她不是推其他小朋友插队,就是四处乱窜,不听指挥,有时还躲起来,让老师们担心。
镜头三:
区域活动时,她总是不守规则,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还不时使用暴力;把玩具随手乱丢。
镜头四:
午睡时,大家都排好队,他不是往楼上跑就是跑到一楼躲楼梯拐角处,让保育老师顾此失彼,好容易把它带进寝室,他不能安静躺下,不时发出怪叫声,小动作打扰身边小朋友休息。
小朋友们都不喜欢和她玩,对她的告状不绝于耳。张亿蕊小朋友种种的表现都让老师们为之头疼,怎样制服这只离群的顽劣“小野马”?关键是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二、案例分析
xx小朋友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过多的呵护和溺爱,稍有不如意,孩子就会用哭闹耍赖的行为,让父母长辈有求必应;在待人处事方面大人很少引导教育,总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会懂事了,造成孩子的放任自流,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行为;父母之间关系不和谐,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甚至打架,孩子耳闻目染后,形成不良攻击行为;刚上幼儿园时,在亲戚开的幼儿园读书,那里的老师给家长“面子”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过于“包容”,还多次换幼儿园,使孩子没能接受幼儿园规范化、系统化地学习与发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让幼儿从小将礼仪行为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自己的行为习惯,才能为以后构建自己完美的人格,更好地学习、成长、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时期养成的不良行为有可能会影响她的一生。儿童在2.5岁—6岁的可塑性最强,所以,在这个时候对其进行教育,更能使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对年幼的孩子做“规矩”很有必要,而且越早越好,家庭、幼儿园一定要相互配合,对孩子进行系统训练。幼儿的礼仪教育关键在于加强幼儿的爱心教育。幼儿的礼仪教育问题,其实质是幼儿的社会化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与人交往。
三、措施与效果
加强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身体力行,强化孩子的打招呼行为,如入园时,教师可轻轻环抱孩子,主动和孩子问好,并不吝啬夸赞“呀,今天,我们的仕显穿得真帅气?”“我们可爱、有礼貌的xx来了。”在缓和关系后,让孩子也回应老师的问候。
设“文明礼仪之星”
让幼儿在校门口“站岗”,向老师、家长小朋友,家长打招呼。家长也要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和身边的人打招呼,为孩子树立榜样。对于孩子上课乱讲话行为,可以让他当老师的小助手,监督孩子们的不良行为,帮老师发学习用具等,如果孩子认真,要及时夸奖,激励孩子。对于孩子的霸道行为,帮助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比如适时安排她和其他幼儿整理玩具,抬早操器械,按号放小口盅,挂小毛巾等,让孩子护理植物角的植物,培养孩子的细心、爱心,缓解孩子的霸道之气。进餐环节,安排他帮小朋友们分汤匙,让小朋友们对她说一声“谢谢”。
树立了孩子形象,增强孩子的荣誉感,也增进孩子间的情谊。每当出现温和的好行为时,给予孩子奖赏和鼓励。而这期间,争取家长积极配合,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家园共育双管齐下,消除孩子不良行为。对于孩子不守纪律,乱跑行为,可让她当小队长指挥幼儿,因职责在身,自豪感责任感,使他更专注于对其他幼儿监督和管理工作。对于孩子入睡难的不良行为,教师可轻轻抚摸孩子的头,这种安抚的小动作,会平静孩子焦躁。
经过一个多月的耐心教育,xx小朋友改掉了很多不良行为。入园时,她会高高兴兴牵着父母的手,主动和老师们问好;改变了霸道的行为,与小朋友们友好相处;上课时能安静坐下来,积极回答问题;户外活动时不会乱跑了,午睡时也能安静。家长反映孩子孩子在家乖巧懂事,很少无理取闹了,很多孩子都喜欢和她玩。孩子每天快乐地成长着。
四、反思
对幼儿的礼仪教育是一项漫长又艰巨的工作。在幼儿园,教师的言行举止可以作为幼儿的表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教师要时时奉献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地教育每一位幼儿。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幼儿礼仪教育是幼儿成长的必修课。从小加强对幼儿礼仪教育,可以使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也是弘扬我国历史悠久的礼仪传统,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幼儿园案例分析11
案例背景
光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白天,我们享受太阳光的普照,夜晚,灯光为我们照明,生日时,我们在蜡烛光下许愿,霓虹灯光的闪烁让我们感受夜的绚烂,火光为我们驱走严寒,红绿灯给人们带来安全……但幼儿往往只知道太阳出来了,所以天亮了,天黑了,开亮电灯家中变亮了,点了火所以感觉暖和了,对于光会发生反射、折射,光会移动相关的知识却不了解,于是,我们投放了一个会反射光的“小蜜蜂”材料放在区角里,让孩子们自由探索光的秘密。
案例描述
发现一:神奇的亮光
一天,蒋俞行小朋友来到了美工区,他很快发现了架子上摆放的“小蜜蜂”材料,这个小蜜蜂的身体是用奶粉罐做的,身体用黄色和黑色的颜料涂上了厚厚的一层,它还有一对透明的翅膀,圆圆的大眼睛。可爱的小蜜蜂让俞行为此着迷。他将“小蜜蜂“抱起来有力的晃动着,突然发现,咦,墙上是什么,一个小小的白点晃来晃去。
俞行好奇的问:你看,墙上是什么东西在动呀?
俞行的话引起了旁边兴兴小朋友的注意。
兴兴:哇,这个白色的,它在动。
俞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他边说边继续使劲晃动着“小蜜蜂“,蜜蜂的翅膀也开始不停的扇动。
兴兴:是不是你手上的“小蜜蜂“呀?
发现二:亮光会移动
俞行更加兴奋了,他抱起“小蜜蜂“往楼梯下走了两步,然后又继续把它上下左右不停的摇晃,这时,墙面上的小白点也开始随着“小蜜蜂”的移动而移动。
俞行:这个东西怎么到处跑呀?
俞行:这个东西在跟着我跑呢。你看,它跟着我下楼来啦。它会爬楼梯吗?
发现三:白光不见了
俞行抱着“小蜜蜂“又往上走了两步台阶,身体挡住了门外射进来的一束光,然后继续晃动”小蜜蜂“,突然,墙上的白光不见了。俞行很失落,他继续抱着小蜜蜂继续摇晃,可是墙上的白光依然没出现。
俞行:墙上的东西怎么不见啦?它到哪里去了?
发现四:白光再次出现
俞行身体往后退了退,透过阳光,“小蜜蜂“的翅膀显得格外透亮,他再次晃动着,突然,墙上的白光又出现了。兴兴看到了墙上的白光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用手去抓墙上的白光。
俞行:你快看,它出现啦!
张梓兴:哈,它在这里,它在动!我要抓到它。
发现五:透明的翅膀透过阳光可以反射到墙上
这时,俞行的身体挡住了门外照射进来的阳光,墙上的影子又不见了。俞行着急的晃动着。
兴兴:这里有光,是你挡住光啦,你往后退一点。
俞行往后退了退,小蜜蜂的透明翅膀展现在阳光下,他轻轻的晃动,此时,墙上的白光又出现了。
案例分析
光沿着直线传播,当光遇到半透明的小蜜蜂翅膀时,发生了反射,于是在墙上形成了白色的光斑。当孩子在晃动“小蜜蜂”的时候,墙上的光斑也跟着在晃动,这也说明当反射面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光通过反射面反射后的光,它的方向也会发生变化。
孩子们通过不断的移动“小蜜蜂”的方向、位置,不断的探索,他们还发现小蜜蜂在墙上形成的白色光斑也在跟着移动,于是,这也引出一个科学原理:当反射面的形状和角度发生变化时,反射后形成的光的形状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案例措施
1.幼儿的学习是在其兴趣驱动下,自然而然发生的。儿童的学习是兴趣驱动,而视角下儿童的学习是目标驱动。作为教师我们应当认识到,要支持幼儿深入探究,要给幼儿时间去尝试去不断的探索。
2.孩子重复去做的事一定是有其特定意义存在的,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和体验,用自己的节奏去学习和收获。事实证明,他的行为不但引来小伙伴的关注,同时吸引了同伴也投入到游戏之中。这时,教师只需要去观察他们,随时给他们需要的支持。
3.当幼儿发生兴趣,产生持续的探究欲望时,除了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以外,教师更应该提供自由的游戏空间。当这些条件都充足时,幼儿对游戏的兴趣会在自由的空间中自然拓展和生发。
案例总结
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是孩子们自己发现了光走直线和光会反射的`小秘密,只有光在透过透明物体时就会走直线,沿直线传播,当碰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就会在不透明的物体上形成光斑。是你们将“小蜜蜂“的翅膀在光束下进行晃动,光束通过透明的翅膀继续沿着直线往前走,而后,碰到了不透明的墙壁,便在墙上形成了小白点。
在孩子们发现这个秘密的同时,我真的很开心,当然,我也有收获,我开心的是孩子们能够发现光的神奇秘密,通过不断的移动身体、移动材料来得到光沿直线传播和光反射的秘密;而我收获的是,在孩子面前,我也是一个学习者,我应该不断学习,只有不断充实了自己,才能为你们提供更多探索的机会和空间;而对于你们,收获的是发现秘密的惊喜和对未知世界无限向往。
亲爱的宝贝,希望你们能够继续对未知事物保持兴趣,能够通过不断的探索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我也将继续守护你们的童心!
幼儿园案例分析12
结合三字经创设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的新环境
摘要:
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需要从小培养,传统的说教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步伐,而直观、易懂、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环境正像盛开的花一样闯进了孩子们的视线。下面将从通俗易懂的新三字经儿歌入手,创设文明礼仪的物质环境,阐述了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三字经;文明礼仪;教育环境;家园共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具有“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影响,所以在我园分园做的《以三字经为载体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我们十分注意环境创设。在古三字经的基础上我们新编了通俗易懂的`现代三字经。围绕三字经内容进行环境布置,为幼儿营造和谐文明的生活环境,效果显著。
一、创设大面积幼儿园公共环境,营造文明礼仪学习氛围
一所幼儿园要有自己的园所文化,我园区大部分孩子来自外省市,环境的创设成为家长了解园区教育文化的重要途径。我们运用墙壁画、走廊吊饰、标语、幼儿作品等形式营造文明礼仪学习氛围。
文明礼仪从学会说“您好、欢迎你、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不用谢、再见”等礼貌用语开始。我们把这些词语美化装饰后吊挂在进园的走廊上方。在走廊墙主壁上运用废旧报纸和包花纸做成一幅巨大的立体“三字经”大字,给人一种浓浓的古韵味。走廊墙壁上间隔挂卡通图文结合的三字经故事图画。孩子们会在入园离园时逗留在这些精美的图画前向父母询问画面内容,这对家长也起着直接的宣传作用。另外每个教室门口除了《家园栏》外,还有一个专门宣传三字经的版面,如图文并茂的三字经小故事、激励性的话语、展示本班宝宝的一些好习惯、好行为的照片,让家长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更直观地体会教师用意,促进家长与幼儿和环境互动。让环境“说话”,不仅美观,更发挥了环境的教育作用,为礼仪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物质环境。
二、创设各个细节提示性标志,发挥“三字经儿歌”的作用
创设班级环境。将图文并茂的新三字经儿歌分散在活动室的各个角落,处处提醒幼儿注意行为要文明。如在盥洗室、午睡室里张贴《洗手》歌。
幼儿园案例分析13
幼儿安全事故这个话题是所有幼儿园及幼儿园教师不想面对却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发生意外事故之后责任怎么认定、幼儿园又该以怎样的法律依据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呢?
结合我园“守幼教初心、担学前使命”学习周活动,我园有幸请来了贵州贵翔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主任律师、贵州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周舰律师为我园教师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让老师们进一步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强化我园教师法律意识,增强我园教师正确处理幼儿园安全事故的能力。
周舰律师从监护权是基于血缘和生养的关系入手,引导我园教师思考幼儿园与幼儿的关系。然后,周律师向老师们解释监护权的含义,让老师们进一步明白幼儿园与幼儿的关系。从学前教育有关规定切入,从法律的.角度入手,让老师们进一步明白幼儿园与幼儿是教育、管理、保护的关系,而不是监护关系,也不是委托监护关系。
周律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侵权责任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贵州省校方责任保险管理工作暂行办法》等各种相关法律法规中,精心为老师们解读有关幼儿园安全事故方面的相关知识。还从幼儿园事故的起因及分类、规则原则分类、无过错责任原则及过错责任原则等向老师们进行详细的解说,以一个个生动详实的案例将法律知识巧妙的融入到幼儿园各种各样的案例当中。
今天,老师们收获了专业以外的宝贵知识。相信通过这次学习,老师们的法律意识得到很好的增强,老师们对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处理也有了新的认识。
幼儿园案例分析14
一、幼儿园安全隐患台账制度的定义与意义
1.1定义
安全隐患台账制度是指幼儿园建立的记录安全隐患情况的台账档案,包括各类安全隐患的情况、整改措施、整改完成情况等内容。
1.2意义
(1)规范管理:建立安全隐患台账制度有助于规范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工作,明确各类安全隐患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2)保障安全:及时记录安全隐患情况,有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保障幼儿园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3)案例分析:通过对安全隐患的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安全工作提供参考。
二、幼儿园安全隐患台账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2.1内容
(1)安全隐患记录:详细记录各类安全隐患的情况,包括地点、时间、责任人等信息。
(2)整改措施:对每一个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期限。
(3)整改完成情况:记录整改措施的完成情况,确保安全隐患得到有效解决。
2.2实施方法
(1)建立台账:幼儿园可以采用纸质或电子形式建立安全隐患台账,明确责任人和管理人员。
(2)信息留痕:对每一起安全隐患都要做好记录,包括发现、整改、验收等环节,确保信息留痕清晰。
三、幼儿园安全隐患台账制度的案例分析
3.1案例一:幼儿园游乐设施安全隐患
情况:某幼儿园游乐设施存在安全隐患,有家长反映幼儿在游乐设施上受伤。
整改措施:立即关闭存在安全隐患的游乐设施,对受伤幼儿进行妥善处理,并通知家长。
整改完成情况:对游乐设施进行全面检修,修复安全隐患,并向社会公开整改情况。
3.2案例二:食品安全隐患
情况:幼儿园的食品安全存在问题,食材质量不达标,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整改措施:立即更换食材供应商,对食品安全进行全面检查,并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整改完成情况:引进正规供应商,食品质量得到保障,同时组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升全体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
四、本文观点和理解
幼儿园安全隐患台账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对于保障幼儿园师生的安全至关重要。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台账制度,并严格执行,才能够不断发现和解决各类安全隐患,确保幼儿园的安全稳定。对于已经发生的安全隐患,应该及时总结案例,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幼儿园安全隐患台账制度必须要充分重视和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障幼儿园师生的安全,切实履行好幼儿园的安全管理责任。
在幼儿园安全事故中,台账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希望本文对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有所帮助,也希望各位幼儿园工作人员能够引以为戒,加强安全管理,保障幼儿园师生的安全。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幼儿园作为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安全工作更是其首要任务。幼儿园的安全隐患台账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提升幼儿园的安全管理水平和保障孩子们的安全至关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幼儿园安全隐患台账制度的重要性和作用不容忽视,需要严格执行,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幼儿园安全隐患台账制度的建立和执行需要全体员工的共识和配合。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只有幼儿园全体员工都意识到安全隐患的重要性和台账制度的重要意义,才能够真正做到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在制定安全隐患台账制度的过程中,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意见征集,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幼儿园安全隐患台账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方法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儿童教育观念的更新,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工作也需要不断跟进和完善。在建立台账制度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类安全隐患的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改措施和执行标准。需要不断总结案例,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优化安全管理工作,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另外,幼儿园安全隐患台账制度的严格执行和落实需要制度的监督和考核。只有建立了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才能够确保安全隐患台账制度的执行到位。监督管理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需要对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对执行情况不到位的幼儿园进行督促整改,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在案例分析中,幼儿园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对于已经发生的安全隐患,幼儿园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找出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幼儿园的安全稳定。
幼儿园安全隐患台账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是保障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重要手段。只有加强对幼儿园安全隐患台账制度的重视和落实,才能够更好地保障幼儿园师生的安全,切实履行好幼儿园的安全管理责任。希望幼儿园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引以为戒,加强安全管理,持续改进和完
善安全隐患台账制度,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幼儿园案例分析15
案例背景:
A是班级里的小男孩,来幼儿园一年都不到,长得很帅气,有时俨然一个大男孩,人也很聪明,但话不多,还有让老师苦恼的是:他很多时候比拟懒,睡前不愿意自己脱裤子,醒了更多的时候等老师、阿姨帮他穿裤子、鞋子,如果不是很饿他连喂自己吃饭都懒得动手,做操时只要老师不扶着他做,他也懒得动手动脚,活动时,只要是需要动手稍微有点麻烦的事情,他宁愿坐在一旁看看,仿佛他对于很多事情都没有什么激情。
案例描述:
情境一:老师好!门口A进来。你好!今天真棒,来得早起来了。老师一边摸着A的头,一边对他说,想玩哪个区角,自己选一个进去玩吧。他选了娃娃家,在里面玩得很开心,又是烧菜,又是做饭,还躺在靠垫上蹭来蹭去很是舒服。到了做操的时间,老师铃鼓响起,请小朋友们把你们的玩具整理好,有小便的小朋友去小便,然后来搭火车,我们要准备下楼做操了。可他还在玩,老师叫他:A整理好玩具,穿鞋子出来了,我们要准备下楼了。可他还在继续玩,老师走过去,对着他说,他这才放下手中的玩具,但是没有整理的意思,来到自己的鞋子旁边坐着,但是就是没有动手穿,然后看看老师。老师知道他的意思,但是老师说:你先把自己的玩具整理好,然后自己穿上鞋子,A很棒的,自己会穿的哦?他没反响,然后老师又说:A再不整理,等下我们就都下楼了,就不等你了。他见老师这么说就象征性的拿了几个玩具放好,这时一位小女孩进去帮他整理,他就马上退出了,他坐在鞋旁没有穿我不会!A说。不会我可以教,但是我教完了你要自己穿。老师说。A点点头,老师一步步告诉他,他今天穿的鞋子应该怎么穿,并一步步帮他穿上一只,另一只让他自己动手,他很快久穿好了。
情境二:
操场上,孩子们都兴致勃勃地和着音乐做早操,虽然有些孩子的动作也不是特别标准,但是一个个都是一副认真的样子。这时,看到站在圈子上的A又在那里一动不动,老师开车开到他的面前:A小司机当好了吗?说着老师扶着他的手开着,他就像一个提线木偶,没有任何感觉的让老师扶着他开,开了一小会,老师放开了他,继续开到其他孩子的面前,然后他又是呆呆的站着懒得动手了。老师叫他:A,小手举起来了,变成小猪了吗?老师扶着他的手夸张的做起来,他就跟着老师的手动起来了,但是当老师离开后,他又停了,对此老师显得有些无奈。
情境三:
餐前老师讲了嘟嘟熊的故事给孩子们听,故事讲完后,老师问孩子们:老奶奶为什么喜欢嘟嘟熊?还夸奖他。有孩子很快的说:因为他会把自己的吃出的垃圾都带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爱劳动。对呀!所以老奶奶喜欢他,还夸奖他。那我们也要学嘟嘟熊,以后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偷懒,要不然没有人会喜欢你的A是吗?旁边的一位孩子马上说:恩,是的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A也点点头。
情境四:
有天起床,所有的孩子都已经穿好鞋子了,只有A还坐在他的鞋子旁边等阿姨出来帮他穿。一会,阿姨出来,老师对阿姨说:阿姨,不要帮他,他会习惯的然后,阿姨没有帮他,他继续坐着,老师走过去,我们今天来给你得小脚丫找家好吗!老师把自己的鞋子脱去,这个是它得家吗?不是!那它得家在什么地方?这里!那赶紧让它进家门吧?好!
案例分析:
1、形成不良习惯的原因
A的不良习惯并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从小A一家就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两位老人对于小孙子是宠爱有加,每天吃饭都是由外婆喂,外公外婆的另一个任务就是清理A每次玩好的场地,他从来都不习惯自己整理玩具。就这样,什么都由大人包办代替,使他失去很多自己动手的时机,并逐渐养成了娇生惯养的性格,而且外公外婆对于他的每个眼神总能很快的心领神会,并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响,难怪A经常说自己不会但也懒得问。
2、教育效果经常不明显的原因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老师们也会运用故事、典范鼓励、说理、看图等策略,但是这些对他来说更多的时候只是简单的说教,教育只停留在外表而使被教育者缺乏感性认识和经验。教师对于孩子的教育有时还是会受到传统教育的思想束缚,有时也会只注重教育的结果而非过程。比方有时教师为了让孩子尽快的完成任务,仅仅只是用了语言的提示让A把自己的玩过的玩具自己整理好,却没有交给他应该如何整理,这对于其他的孩子来说也许并非难事,但是对于一个在家一直有人帮他做事的A来说也许是有难度的,可能根本没有人告诉过他应该要怎么拿怎么放,放哪里。而有时教师也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上述的教育对于A来说也许只是对于一些根本道理的说明的接受,而并非从内心有所触动,因而也达不到明显的教育效果。
案例反思:
1、做好家园共育工作,统一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
长辈们对于独生子女得溺爱让他们失去了很多动手的时机,正是这样才让A变得如此的依赖他人。要是他发生根本性得改变必定需要一个很长得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更多家长得配合,教室要及时得指导家长的工作,要让家园真正能到达很好得共育,而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要让5+2=7而不是小于7,为孩子创造良好得家庭环境和表现自我的时机。
2、淡化说教,创设更加生动活泼的实践情景去教育孩子,运用好游戏得方式
在我们得日常教育中,不要以成人得眼光或语气去教育孩子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不要总习惯于把现成得东西告诉孩子,要倡导以人为本,更多得运用游戏为孩子创设有趣得情景让他们亲身体验。
3、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园纲要指出:教室应为幼儿学习生活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室要观察幼儿、了解孩子、同时鼓励孩子去发现自己的世界。而教室仅仅作为他们参加获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4、找到孩子得兴趣点加以引导
都说兴趣是最好得老师。纲要也指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得事情、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得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提高孩子对于参与活动得兴趣。
【幼儿园案例分析】相关文章:
幼儿园案例分析07-29
幼儿园案例分析[精选]08-31
幼儿园案例分析07-28
幼儿园案例分析(精选)11-02
幼儿园案例与分析03-10
幼儿园案例分析【经典】10-27
(推荐)幼儿园案例分析07-29
【优秀】幼儿园案例分析10-08
(合集)幼儿园案例分析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