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评课稿14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评课稿准备工作,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快来参考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评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评课稿 篇1
《要下雨了》这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小白兔与小燕子、小鱼和蚂蚁的对话,介绍了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预示即将下雨的现象。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下雨前的自然现象。姚老师在这堂课上有针对性地很好的落实了她事先确定的教学目标,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观察习惯,设计得很全面。另外老师对学生很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老师分析得很透彻,这为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打下了好的基础。
整个教学过程遵循了由易到难的环节,而且形式多样,其中有几个亮点:
亮点一:教生字时联系了词义来进行朗读,比如:连忙、闷得很、大声喊等等,教师的表情、动作十分可爱,声情并茂,很有意思,能让学生对这些词语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亮点二: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由于本文浅显、易懂、对话分明、结构大体一致,不需要教师做更多讲解、分析。所以姚老师的做法是以读代讲,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以及动口说等,训练语言、积累语言、感悟语言,创造了一种形、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如: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边听边想象。点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分角色朗读,一边读一边体会小白兔和小燕子着两个角色的语气,特别要注意体会小白兔对要下雨了从充满疑问。读完后分小组讨论:小白兔是怎么知道要下雨了的?教师稍作分析,点到为止,不做过于详细的分析,这是符合一年级的教学特点的。
亮点三:关于疑问句的朗读指导。在教“吗“字的时候,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带吗字的句子,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带疑问号的句子该怎么读,再由教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朗读,这种方法很恰当,效果也很好。
亮点四:新授后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几条关于天气变化的谚语,从而对课外知识进行拓展,从而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整体评价:
整堂课体现了落实二字,不管是字词教学还是朗读以及句型的训练都体现了这一点。时刻不忘表扬和鼓励学生,姚老师亲切的语气、和蔼可亲的样子、自然的教态都给学生一种安全感。
课堂教学层次分明,随着小白兔的行踪,燕子、小鱼、蚂蚁分别出现,姚老师在教学中采用“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法。小白兔和小燕子对话的部分,采用指名读,正音;比较读,理解;引读,分清句与句之间关系;分角色读,体会感情。
教学效果显著,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思,有所获。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短时高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的任务。
评课稿 篇2
今日上的《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这一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这是本单元的重点。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它是两个数的比率。所以,百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它的本质属性。而学好百分数的意义,是学生学好百分数知识的基础和关键。结合课后教师们的评课发言,我总结自我的看法如下:
一、陆主任:
吴教师对新课程目标的把握比较到位。经过具体实例,始终将学生置身于所创设出的各种情境中,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并能逐步地进行抽象、概括。在问题冲突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从比较结果的方便出发,把这些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并要求学生说一说那里表示谁是谁的百分之几,然后引导学生加深认识这各表示什么,思考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抽象并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并经过找关键字、词,强调百分数是比率,是两个数比较的结果。这样,一方面能够使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为后面的百分数的计算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逐步认识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方法。
二、王会标:
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百分数的意义,二是百分数的写法,吴教师在教材的处理上,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年龄特点合理安排,扶放结合,详略得当。课堂练习的设计突出练习的针对性和全面性,既有促进学生对百分数含义的理解,让学生牢固掌握百分数概念的练习,也有巩固百分数读写的练习。
三、蒙祥军:
教学语言简练,对于学生的发言能够给与及时、恰当的评价,较好地调控课堂氛围,给学生创设了简便的学习氛围。
四、李显勇:
练习设计简约而丰满。在练习设计时,王教师把练习的素材做到了“简约而丰满”。经过写分数,确定,根据成语猜百分数,即巩固了读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并且进行了意义的感悟和理解,异常时猜百分数环节的设计,学生兴趣盎然地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汪静:
吴教师不仅仅是在教数学,而是经过数学知识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同时还注重对学生本事的培养并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六、其他教师:
1、感觉课堂教学中的板书有点乱,如果能将所学知识点加以整理,全盘出示在黑板上,对学生进一步掌握新知有好处。
2、教学百分数的引入,我倒是提议从生活中找出包含百分数的例子,初步让学生领会其含义,能够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引进,便于比较,才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从而引出百分率。
3、前面的周长与面积提议不放在本节课上讲评。
评课稿 篇3
听了郑老师执教的六年级科学课《拱形的力量》,我收获很大。郑老师的这堂成功的科学课,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下面我就将我的收获和感受同大家交流。
1、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
郑老师很好地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教学,整个课堂教学设计以探究学习为核心理念,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设计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问题的解决,教师都有意识地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去观察、分析、发现,通过一系列的探究,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了启发、诱导、点拨的作用,只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创设情境,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聚焦到合适的探究问题。
郑老师选择学生最喜欢、最熟悉的旅游和欣赏美景引出课题,再让学生在观赏图片的同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真是很成功的导入。留给学生的作业:观察身边的建筑有哪些是拱形的,也体现了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特点。
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我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郑老师注重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怎样做才不会让硬币塌陷,想办法增加纸拱的承受力,争当小小设计师等环节的设计,教师激励的语言,都增强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4、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教学面向全体同学,充分体现科学课程以探究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教师的材料准备很充足,每一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探究学习贯穿于整堂课,充分体现科学探究学习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探究、操作,得出科学结论。学生既学到新的科学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课件设计符合教学需要,设计合理,具有科学性、艺术性,操作正确熟练。
6、学生参与度很高,动手操作很积极。课堂习惯很好,做实验都会先听清实验要求,实验过程中会保持安静。学生养成了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学习习惯。
7、教学效果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课堂气氛活跃、民主、和谐,学生参与面广,学习积极主动,轻松愉快,学生兴趣浓厚,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以激发。
我的建议:郑老师应对学生的良好表现及时作出激励性评价。
评课稿 篇4
自从迪斯尼设计出米老鼠这一系列的脍炙人口的卡通形象到今天,“卡通”已经成为非常流行的一种文化,卡通形象以有趣的造型、可爱的形象和色彩风靡于孩子甚至大人的生活,学习、精神的领域。
在我们现行的苏教版的美术教材中不同年段都有“卡通”内容的出现。从一年级的《卡通卡通》,三年级的《快乐卡通》直到五年级的《我设计的'卡通形象》,一层层递进,让孩子们从认知卡通,了解卡通的特点,体会卡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中提升为自己设计卡通。
本学期第6册《快乐卡通》一课重点就是让孩子通过欣赏、讨论、添加改造卡通形象,感受卡通形象的色彩、造型美,并设计卡通的形象。
评价目标:我们往往只注重把课堂的导入设计的很完美,把最后的作业评价很随便的点评过场。其实,一堂课,重要还是要看学生是否真的能领悟您的课堂内容。这时候就是评价学生作业。一般的评价方式总归是学生相互评、再者教师点评。总是说好的地方,真正的“点”没有说到。教师的课堂评价很好。
评课稿 篇5
新课程实施后,理念新,教材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新,教师的教学行为更新,但是学生学业到底怎么评价?我以为学生语文学业评价除了检测“学生学习质量”外,还要与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相联系,从而建构一个较为完整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更重要的是用发展性评价来评价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需要用发展的思想照亮学生,用发展的目光激励学生,用发展的语言勉励学生。
一、多一把尺子,多一份精彩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发展是个性化的、多元化的,因此小学语文学业成绩评定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是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快乐成长的发展性评价方法,我们可以借助“成长记录袋”实施语文学业成绩多元评价。成长记录袋,原意为有代表性的作品集,是根据教育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学生的相关作品及其他材料(学生自我反省、教师建议、家长评语等)收集起来,通过合理的分析与解释,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激励学生取得更高的成就,这样一个过程称为成长记录袋评价。它简单易行,容易大面积实施。一名学生的语文学科“成长记录袋”应该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优秀作业的作品收集
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的方法。一是教师每次对学生作业(如小报、读书漂流卡)等语文方面的作品给予评价,每次由学生代表收集整理一次,学期结束时进行总评价,教师组织填写;二是学生把自己比较好的某一次作业或一件作品及时装入记录袋。
2.课堂行为考核
学生的课堂行为考核以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课前准备,二是课堂纪律,三是听讲和发言,四是思维与动手。这四个方面的表现由语文教师进行评议,可以每个月记录一次。对特别有进步的学生,下发“表扬卡”,上面有评语,有教师和家长、学生三者的亲笔签名。
3.课外知识考核
对学生搜集的、与语文有关的资料,如文章、段落、好词好句(即学生的摘记本、剪贴本)等进行考核。平时,教师在每周固定的阅读课上抽一定的时间指导、检查,并将各人的情况及时作记录,每周由教师评分。学期结束,将摘记本、剪贴本收入成长记录袋。
4.各种语文活动的纪录、成绩考核
期末,语文教师对每一位学生一学期参加的各级各类语文活动情况(奖励、检测等)进行登记,教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给学生树立更高的目标。
期末,由学生成长记录袋中的资料决定该生语文的最终成绩:书面检测成绩占50%,平时作业即作品占20%,课堂行为占10%,书面知识检测以外的各种语文活动记录、成绩占20%。
当然,低年级使用成长记录袋评价,可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教师和家长指导孩子建立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主要以文字、图片的方式,将能够记录孩子成长的事件或经历,分类集合在一起。这个记录袋体现了“你有优点,我有亮点”的成长理念,证明了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可以让教师、家长、孩子一起分享成长的快乐。
二、多一点自由,多一份收获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是在自己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知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方式多种多样,实践过程充满变数,实践的主体个性丰富,活动结果也自然呈现出多元化。在实践中,实施语文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1.评价游戏化
低年级的儿童因其年龄特点,活泼、好玩,在评价中如果能以充满趣味性的游戏形式出现,可以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接受考查,如考查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可以采用“打电话”游戏。这样能够很好地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他们在这其中体会到学习的愉悦;能够给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真正达到让学生“乐考”的效果。
2.自主选择化
世上没有同一个性的孩子,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就该面对所有孩子,可以设计推荐性作业。如学完《家》这一主题单元后,设计这样一道测查题:当“导游”向大家介绍你的家人。有的学生善于画画,允许当“画家”,用画画表达;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强,允许他当“播音员”,用口头语言介绍;有的学生书写能力比较强,允许当“作家”,用书面语言描述。陶行知先生说:“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现代教育家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小作家、画家、播音员、导游,唤醒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乐趣,使他们变旁观者为当事者,变阅读课文为体验情境,变感受情感为自我流露情感,最大限度地缩小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认知差异、情感差异和心理差异,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充满了活力。
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能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当然,自主选择后,给评价带来一定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如此的发展性评价,定能让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三、多一种评价,多一点趣味
传统的评价中,评价主体单一,即只有教师,教师是评价的执法者,学生是评价的被动接受者,评价成为教师和家长用以否定学生、埋怨学生的法宝。新的语文评价体系有家长、学生、教师的全员参与,涉及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教师、家长的积极性,更全面地反映了学生的成长过程。在合理的评价激励下,学生不断向着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的方向发展,并逐步让评价成为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环节,促进了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从而获得更全面的发展。实践中,评价可分为:
1.自我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我评价进而学会自我反思,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我们尝试让学生自己参与到评价中来,不仅要养成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的习惯,更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评价别人。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在阶段测评中,教师应提供给学生自评的机会。如朗读完课文或写完字,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读得(写得)怎样;又如学生学习自检,设计 “自我满意度”的.评价,用不同表情的脸(有大笑的、有微微笑的、有皱着眉头的)的图案来表示。总之,作为教师应促使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使他们能在自我评价中,坚定学习的信心,体验成功,学会自我肯定。一个月或一学期之后,教师将学生的自评情况记录下来,收入成长记录袋。
2.小组评价
学生朝夕相处,相互最了解,所以学生之间的评价,最能反映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细微变化。借助学生之间的评价,教师可以了解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感态度的变化、能力的形成。但是低年级学生评价的能力较差,我们可以设计相应的、具体的评价表,评价内容有:认真倾听、积极发言、提出问题、认真思考、愿和他人交流、会欣赏别人、作业书写等。如果一位学生在一天的语文课中有一项表现突出,小组长在征得大家同意的前提下,可给这个同学加分或加星。评价表每周一发给学生,每天由小组成员在学习中互相观察,共同评价。用这个办法引导学生用最直观的方法去评价其他同学,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也和自己比较,学习别人的长处,使评价双方都受益。
3.家长评价
家长参与评价,了解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也由以往的埋怨者和否定者变成协调孩子发展的积极参与者,使评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各种评价中都有由家长参与评价的内容。家长可以随时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表现,如: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独到的见解、解决问题巧妙的方法、美好的设想、合理的设计与制作等,教师以此可以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教师还可以把学生的优秀表现及时以喜报的形式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品尝成功的喜悦,加强家校联系,以此激发学生不断发展。
4.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评价
在学校里,可以把不同年级的班级进行结对,经常一起活动,互相评价。比如,一年级的语文教师要检查学生对“只识不写生字”的掌握情况,而四年级的教师要检查学生“帮助他人”的口语交际情况,两个年级的班级就可以合作,安排一节语文活动课,让四年级的学生一对一地给一年级的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开始之前,设计好四年级学生和一年级学生的互相评价表,要分别对学生提出各自的要求,以求最好的效果,结果收入成长记录袋。
评课稿 篇6
“读、说、写、用”四步三曲是我校语文课改的基本模式,今天早上,滕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上学期的《坐井观天》一课,对于这篇故事简短、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我个人觉得她上得非常成功,整个课堂都洋溢着她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精心、细心、勇于创新的工作态度。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滕老师展现出来的亮点很多,比如:教案设计合理、重难点分明;能围绕教学内容设计青蛙、小鸟奖励卡片;能用动画形式展示故事内容;评价语言及时、丰富等等,不过,我现在最想讲的还是她大胆创设实践空间,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等诸多能力的做法。
1、“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是青蛙非常坚定的观点。“纸筒里的世界”这个游戏很好的解决了青蛙因视线受阻而所看范围有限的难题。
2、利用表演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品读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了小鸟与青蛙性格上的巨大差异:一个谦虚有礼、态度平和,一个傲慢无礼、自以为是。
3、假如青蛙能跳出井口来,它会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尝试编写青蛙与小鸟的第四次对话。这个环节,既是对文本的巩固,又是对课文的延伸,由于有前面滕老师的“无边无际”词语的训练,到这个环节的时候确是水到渠成了。
滕老师这节课,教学环节紧凑,课堂张弛有度,“读、说、写、用”落到了实处。我们学校的课改,就是需要她这种敢想、敢做激情飞扬的老师,祝滕老师的课越来越精彩。
建议:假设青蛙能跳出井口的环节是否也能做成动画效果呢?
坐井观天评课稿8
《坐井观天》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4中的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论天的大小这一件事,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这篇课文主要由小鸟和青蛙的三组对话构成,对话的朗读是本课的重点,寓意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下面我就吴佳妮老师的《坐井观天》这一课,谈谈自己的收获与感受:
一、吴老师课前准备充分,课堂教学教态亲切自然,语言生动活泼,教学课件生动有趣,作为一位新教师,吴老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也展现出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二、老师问题引读,学生思后释疑
吴老师特别注重以问引读,在读中释疑。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通过读小鸟与青蛙的三次对话,理解感悟,扩展思维,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通过不同形式读对话,最后在展台上展示学生的朗读作品。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三、以读为主,多种形式的读,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吴老师在教学中抓住本课的语言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领悟文本蕴涵的深刻含义。
总之,整堂课吴老师始终以学生为本,对学生的发言都进行科学的评价,使学生始终积极的投入学习,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评课稿 篇7
听完王老师的《雷雨》一课,如雷雨过后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让我沉醉其中。王老师的这堂课非常好地体现了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课堂特性,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文本特点——准确而又形象
《雷雨》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如何让学生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特点?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我们看到,老师在教学雷雨前这一部分时,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把声音和画面读出来,目的是让学生把抽象的文字转化成脑海中具体形象的画面,然后老师提了一个核心问题“根据课文的描写,你觉得应该加点什么或者改变什么?”统领雨前的这一部分教学,这样避免过于繁杂、细碎的课堂提问。在教学反馈时,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借助多媒体,把看图与读文、朗读与理解有机融合在一起。每一次的情景再现,都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重视言语实践——扎实而又高效
潘新和教授说过:“语文教学是一种言语感觉和言语智慧的传递,是用教师的言语感悟和言语睿智,唤醒鸿蒙未启的学生的言语灵性和悟性。一个缺乏言语感悟力和感染力的教师,是无法敲开学生的言语心智法门的。”引领学生守住语言的根,便是守住了语文这方故土。王老师善于精心挖掘这一课中的独特的`语言训练点,引领学生进行言语实践活动。如在教学“蜘蛛、蝉、彩虹”词语时,我们教学时往往是让学生读一读,读正确就完事了,但是王老师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来介绍其中一种事物,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进行口头语言的训练,在词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
让我感到最为精妙的是“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彩虹高挂”这四个词语的挖掘。这四个词语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老师对这些词语进行了个性化的处理,引领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训练:首先,请学生借助“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彩虹高挂”这四个词语来描述画面,这样词语与具体的景物对应起来,使学生加深了对这四个词语的理解,有助于的积累;接着根据图片给词语排队,在排队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引导学生图文对照,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在描写雨前、雨中、雨后的画面,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从总体上把握了课文的内容。王老师的课堂教学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有效扎实的训练在行云流水中自然顺畅地达成。
在这堂课里,我们看到了语文课就该上成读书课。读是语文的生命。“简简单单教语文”。所谓简单之法,就是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王老师把课堂里有限的时间尽最大可能地给学生读书,我们看到她扎扎实实地落实初读,在教学雷雨前这部分时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读,有目的地读,有层次地读,多形式地读(有自由读,指名读,教师用话语点拨,用激励评价,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想象,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在读的过程中巧妙地将词语理解(“垂”“越来越响”的理解)句子理解、积累运用融为一体,收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综合效果。
三、二度创作文本——巧妙而又灵动
语文课是诗性的,是童趣盎然的,是语言文字彰显魅力的圣地。老师匠心独运对文本进行二度创作,把雷雨前的情景改编成一首朗朗上口的小诗。这首精美的小诗一出现,文章的灵魂鲜活起来。小诗在学生面前幻化出一道绮丽的景致,令学生兴致徒增。让学生用上新学的词语将小诗填写完整,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而且在阅读中进行新学词语的巩固与积累,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小诗的出现,使课堂多了一份灵动,语文课堂的境界悄然而至。
纵观整堂课,王老师凭借着亲切的教态,灵动的教学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适合低年级儿童心理特征的教学语言与组织形式,营造了和谐、温润的教学氛围,使整个课堂从头到尾充满了童趣,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评课稿 篇8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美术教育也在学校诸多课程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它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周星期五下午,我校综合学科老师们在一起观摩了一堂由武汉水果湖小学的张红老师教授的一堂美术录像课——《钓鱼》。
张老师的课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观点和想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张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带着学生玩钓鱼的游戏引出这节课的主题。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对话,游戏等教学手段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欣赏、游戏、讨论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创意。然后老师予以指导。体现了师生情感交流,师生的平等关系。
二、重视美术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通过对主人公“鱼”的分析和了解,让他们认识到鱼与其他动物不同的特征,然后老师展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教具,让学生欣赏,讨论和描述,说出这些鱼分别是由那些材料做成,让学生从小就形成环保意识。这就使教学生活化,保持生活中的文化情景。这就强调了教学要无非是从生活中来,最终回归到生活中去。
三、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情感性是美术课的一个基本品质。教师在教学中身体力行,做学生的表率,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在自己动手学做“鱼”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工作有序,做事有条理,讲卫生的.好习惯。同时利用学生精心制作的“鱼”一起来游戏,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我觉得这节课不仅仅是课程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改革,在课堂上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将材料的知识与教法转换成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形成了健全的人格。
评课稿 篇9
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数学教学决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进行枯燥乏味死记硬背的教学。因此,这节课老师从孩子们喜爱的话题入手——讲故事.挖掘故事中的对称物体,感知对称物体的对称的美。在此基础上抽象出轴对称图形,并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这一知识的形成层层深入,逐步从生活走向数学;后面的巩固练习(如判断交通标志),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判断各种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又把数学融入了生活。真正实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2、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交流、合作等多种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节课,金老师把学习的权利放给了学生,从一开始的感知,到进一步的深入理解,再到学生运用自己的体验,创造出各种轴对称图形。整个的教学过程,都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这种空间下,和谐发展,真正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3、为学生乐学创设了一种情境,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审美情趣。
学习数学的过程应当成为积极的、愉快的'、富有想像的过程。本节课从导入到新授,到练习操作,学生动手“做”出轴对称图形,又给学生展示各种建筑及舞蹈的图片,不仅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又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4、为学生乐学创设了一种情境,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审美情趣。
学习数学的过程应当成为积极的、愉快的、富有想像的过程。本节课从导入到新授,到练习操作,再到后面的美丽的轴对称物体的欣赏,都为学生乐学、好学创设了丰富的情境。而让学生动手“做”出轴对称图形,又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5、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到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探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对称图形》一课,就教材特点来说,很容易把课上得生动、有趣,但本节课把画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也当作重点来上是不是太难,以致时间很匆忙,结束草草了事。
评课稿 篇10
《运白菜》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9—20页的内容,本课节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索连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以及连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是叙述两种解法的解题思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要将正式的知识与自己日常的直觉经验联系起来。缺少生活经验的课程,将是不完整的课程;缺少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关注,将是不完整的学生关注。本节课中,执教者能很好地运用“运白菜”这一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发解决问题,把生活中的问题作为课程资源超水平的发挥。
通过观摩教学,我的体会是:
1、教学中能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
2、在教师的组织引领下,学生能够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感受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整个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及时进行知识的'巩固,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4、平等的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就会给他们带来成就感,渐渐地对数学产生兴趣,主动地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总之,本节课中,教师能精心组织,有效引导,能与学生进行真诚的合作,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评课稿 篇11
雷雨是夏日的精灵,是人们身边熟悉的一种自然景象。《雷雨》一课,用精练的文字,精美的插图,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瑰丽景象。夏日炎炎,一阵雷雨,为人们送来一阵清凉,迎来清新的空气,美丽的彩虹高挂天空,蛙声阵阵,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乐呵呵地在水中嬉戏。雷雨为孩子们的生活增添多少乐趣啊!本节课,薛老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结合课本资源,创设了生动、形象、的课文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细细品味,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现就本课设计中的几个精彩之处,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导入时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快!
雨是孩子们司空见惯的一种自然现象。老师直接和孩子们聊起了雨精灵,各种雨,再引出雷雨,一下子如话家常般拉进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为深入学文做了极好的铺垫。
二、课件丰富多彩,紧扣文本,好!
为了使学生整体感知全文,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显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变化。黑沉沉的乌云、轰隆隆的雷声和哗啦啦的下雨声,以及鲜艳夺目的雨
后花朵图,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受颇深,既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也促发了形象思维活动的展开,从而,激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起到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作用
三、品词析句,训练多样,妙!
学生初步读文后,引导抓住重点词句品悟,通过画一画,读一读,换一换,品味文字的精粹之处,如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师结合平时学生的个人感受,结合课件,深入体会。并引导学生品词析句:“黑沉沉”写出了乌云怎么样的变化,做个动作理解“压”的.意思,并说明当时的云层怎么样?黑沉沉的乌云向你直压过来,你有什么感受?在引导学生理解“垂”这个较抽象、难理解的动词时,师课件演示和动作表演蜘蛛垂下来的动作,将抽象变为直观,学生很容易理解。理解“叶子一动也不动,蝉一声也不叫”一句时,通过对比,很快让学生理解了本句描写的精妙之处。此外,本课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很多词句说话训练,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这一教学理念。
四、朗读表演,拓展升华,精!
结合课文内容,朗读,指名表演,有效地再现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意境,学生们兴趣盎然。最后,来了个总结拓展,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这里,提出自己的几点小建议,和大家商榷一下:朗读形式可再多样化些,朗读的要求可再明确点,指导要更到位些,如指导“哗,哗,哗”,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应强调要读得重一点,停顿短一点。“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三处的“越来越”有一个变化,并逐渐呈现天气变化的快,读得语速可加快,才能读出感情,读出味道。课堂中应保持在寻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欲望。另外,让学生上台板书,不但浪费孩子们的学习时间,而且效果不佳,不如让全班学生交流后,师板书,可能会更好些!再者,表演时,表演外的其他学生注意力均被台上的表演所吸引,所以不建议让台下学生边读边看,一心二用,可让学生用心观察表演,当小导演结合课文内容点评,效果可能会更好。
评课稿 篇12
听黄老师上的《太阳是大家的》一文,通过整堂课的教学看出教师的基本功扎实,教态大方、亲切、富有亲和力。在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处理上及教材的驾驭能力,都较好,板书设计有特色,这节课主要优点是:
一、充分准备,突出重难点
教师课前精心备课,不仅准备了音乐和文相关的资料、图片。,从听觉、视觉、感官上吸引了孩子,调动了孩子的各种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如:课前一首欢快的〈七色光〉歌曲的引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阳光的美好,太阳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课中,老师收集了许多战争给儿童带来伤害,痛苦的照片,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我们生活的美好。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要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习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是帮助学生随机解决一些比较独立的单独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比较筛选,使问题集中到与课文主要内容有密切相关的一,两个问题上,如:太阳为我们人类做了哪些好事?为什么说太阳是大家的?这些问题是文章的灵魂,在读悟中促使学生理解。这样,既突出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三、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提升
这首优美的小诗,只有在反复诵读中才能理解其蕴含的思想情感。课上,老师采用了各种形式的读,指名读,小组读,范读等等。每次读都是有目的的指导,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理解去读,并说说读后的感受,尤其是第三小节的,蹦蹦跳跳的叹号,摇头晃脑的问号,使文章增添了情趣,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逐步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读书,体悟感情,实现了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的提升。
四、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去拓展,去创造
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是很有潜力的,这就看老师怎样去发现,引导。黄老师善于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如:第二小节中的“……”的拓展训练,老师设计得很有梯度,先是老师范说,接着大屏打出句子让学生试填写,最后放手让学生去拓展说,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说得非常好。课后老师出示世界儿童手拿和平鸽的图片,让学生说说,你想对世界儿童说些什么?使学生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使自己的情感再一次提升,学生们说(和平、友谊、快乐、温暖)并相机板书,再板书的过程中使课文的重难点在老师的引导下得以突破。
评课稿 篇13
上午听了何老师《太阳》的公开课,感受颇多,收获也特别多。
第一,这节课学生预习准备特别充分,从课堂上情况天来看,学生不仅写了导学案,而且还结合课文内容画了有关的图画,编写了很多的诗歌,这为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展示也打下了好的基础,也是这节课学生流失率低的内在原因。
第二,就是这节课学生注意力集中,几乎没有流失。各个小组在互学过程中,小组长组织有效,每个成员都参与了学习。我观察了“爱心组”的学习过程,一个学生展示了自己的内容后,组内的同学还相互质疑补充,而且声音大小适中,既让内内的同学能听清楚,又不干扰其他小组同学的学习。
第三,课堂上掌声阵阵,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激发了学生课堂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对参与了的同学是表扬、鼓励,对胆小想参与的同学也是一种激励,让这些同学也勇敢地参与到了课堂学习当中。学生乐学,仪态仪表大方。
第四,就是课堂大展示内容非常精彩,形式丰富多样。不同小组的同学,结合课文的内容,分别以各自不同的形式生动地给大家展示了太阳和我们的关系,特别是太阳的远、大、热这三大特点。还有《种太阳》的歌曲演唱,把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推向了高潮,同时也拓展了课堂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感受到了丰富想像的魅力。
第五,整个课堂学习环节流畅,以大展示为主,最后的评学环节把学生的学习落到了实处。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学生展示这首诗是和太阳有关系的,也说得过去,但是老师应该指出这里的“日”不是太阳,而是“天气”的意思。还有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有个别生字,老师和同学没有发现,没有纠正。最后一点是课堂上老师在掌控课堂,没有放手把课堂归还给学生。以上只是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评课稿 篇14
观课主题
达成目标的有效展示
主要亮点
本节课设置了竞赛式的五次展示:看谁画得像(黄河干流图)、看谁会读图(介绍黄河的自然概况)、看谁讲得好(河段的水文特征)、看谁会总结(课堂总结)、记忆比拼大点兵(优对优,差对差)。
本节课因为教师教学设计中的精心准备,课堂中五次展示环环相扣,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同学表现都很积极,参与面广,特别是记忆比拼大点兵,每个人都很努力的看图记忆本节课学的重点内容,争相展示将本节课的学习推向高潮。
存在的不足
第五次记忆比拼大点兵展示中,优生比学困生展示的.要多一些,是举手就展示,没有优先学先学困生,其实还有很多学困生都记忆的比较好而被教师忽略了。
策略建议
虽然学生积极性高涨,涌跃上台展示。不管是代表小组展示,还是举手展示,每节课教师都要优先学困生的展示,至少优生的展示不能高于学困生,并且要给予他们及时的表扬,这样就会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才有利于我们考核学科整体成绩的提高。
【评课稿】相关文章:
评课稿 优秀评课稿优秀08-18
英语评课稿 英语评课稿07-13
优秀评课稿优秀评课稿02-13
评课稿 优秀评课稿最新10-04
(经典)评课稿08-06
评课稿08-04
“比”的评课稿09-28
语文评课稿 语文评课稿优秀08-25
篮球课评课稿11-01
心理课评课稿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