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天宫课堂直播观后感

时间:2024-11-07 07:31:4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央视天宫课堂直播观后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撰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己。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央视天宫课堂直播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央视天宫课堂直播观后感

央视天宫课堂直播观后感1

  振奋人心的那一刻,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后续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我国高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神舟七号发射成功,5G互联网研究与产业化获得重大突破,我国首条国际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在京津两大城市间开通,首个中国人基因组序列研究成果发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建设任务圆满完成,曙光5000A跻身世界超级计算机前十。

  蛟龙深潜,嫦娥探月。我国科技实力不断进步。重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科技创新日趋活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千年梦想,今朝实现。去年7月23日,天问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天问一号于最新年2月到达火星,实施火星捕获。最新年5月择机实施降轨,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软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5]。深空探测将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截至最新年2月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总飞行里程已超过4.5亿公里,距地球约1.7亿公里。

  我们正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按计划将在轨驻留6个月,在这6个月时间,主要工作是要进一步验证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的关键技术。具体来讲,就是要和核心舱、天舟二号、天舟三号一起配合进一步验证。

  科技强,则国强。自信之路成功,为中国航天点赞。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他们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把一个乒乓球放入水中,接着,就是让我们大跌眼镜的时候了。他们拿着一个管子,管子前面放着一个乒乓球,他们先是往下压,然后快速的`把管子拿开。“哇!”同学们纷纷赞叹。原来因为乒乓球竟然在沉下水里头去了,而且他还紧紧地贴着杯子旁边。要是在地面上的话,那么乒乓球应该是浮上来,不可能沉下去!同学们惊讶的合不拢嘴,这个实验可真神奇!

  虽然这是一堂简单的课,但是我从中感受到了宇宙的神奇。我以后一定要当为宇航员,驾驶着火箭到遥远的太空去!但我知道,现在我必须好好学习,将来长大好报效祖国!

央视天宫课堂直播观后感2

  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在距离地球300多公里的“天宫一号”上向全国中小学生讲授科普课。新颖的授课方式、直观的物理现象等等,将给孩子们植下热爱航天、热爱科学的萌芽,给青少年学子打开认知世界、追逐梦想的大门。

  浩瀚宇宙,苍茫太空,自古以来就令全人类神往。中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诸多传说和故事。太空有太多的未知和无穷的奥秘等着人类去探索、去发现。

  通过“天宫一号”授课,孩子们知道了为什么水滴在太空与在地面会呈现不一样的状态、失重条件下如何测量物体质量、陀螺的旋转有何奥秘……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置于集体的梦想之中,不骄不馁、不断奋进,人生的意义必将更加深邃。

  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个民族才有希望。让更多学子仰望星空,激发起他们探索世界奥妙的激情,中华民族的前途必将更加广阔,中国梦必将更加宏阔壮观。

  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700字篇3启迪心智需要“仪式感”。“天宫课堂”的受众主要是中小学生,好奇心是青少年阶段最宝贵的财富。课本中高度浓缩而又晦涩的`知识往往学起来较为枯燥,而当被这些理论支撑的科学实验,在孩子们仰望的天空中被“太空教师”演示出来的那一刻,牛顿三定律不再是往日题海里让人停滞的知识之锚,因为它们全都活了起来。科普知识的活力会转化为心智未开的少年求学途中的动力,到未来,可能会有一个或多个孩子为追寻当年的太空实验而成为颇有建树的科学家。

  理解科学需要“仪式感”。除过那些无人不知的科学天才,没有多少人天生对物理公式或数学推导有近乎纯粹的兴趣。就像科幻小说或电影的功用一般,“天宫课堂”就是一部现实中的科幻作品。《三体》三部曲的问世从感性的角度让一代人拥抱科学,认识宇宙,“天宫课堂”则以科普教育为目的,用更理性的视角帮助青少年理解科学之美。

  对外宣传需要“仪式感”。“天宫课堂”开播面向全球,授课内容可根据新媒体平台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切实把科普教育这堂大课上出了“国际味”。能在国家空间站做“天宫课堂”的项目,无疑是我国科技软实力的彰显。用航天事业“夹带私货”,早已是世界强国们做广告宣传的高端玩法,例如俄罗斯就曾在索契冬奥会和世界杯期间将奥运圣火和足球带上太空造势。航天工业需举国力以成,在太空里的任何一步都是地球上的新闻。我国打造独一无二的“天宫课堂”品牌,象征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又一里程碑时刻。

  搞科普教育需要“仪式感”。把课堂搬上太空并非浮于表面的科学作秀和形式主义,而是因为它同科学本身的“神秘感”相互补,用一种说服力的方式,向每一个崇尚科学家精神的孩子,提供一次验证理想的契机。这样的“仪式感”值得再多“亿”点。

【央视天宫课堂直播观后感】相关文章:

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10-17

(热)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12-22

观看天宫课堂直播心得体会01-20

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合集8篇)10-25

天宫课堂直播观后感11-23

天宫课堂直播观后感范文12-16

天宫课堂直播观后感13篇05-30

天宫课堂直播观后感(6篇)12-19

天宫课堂直播观后感6篇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