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金融年中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金融年中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金融年中总结1
关键词:资金流量 国民经济统计 机构部门 资金循环渠道
一、20xx年金融资产在资金流量中的总体结构分析
20xx年中国国内各部门的金融资产净增加为2.09万亿,20xx年为3.1万亿元,减少了1.01万亿元,下降了32.58%。政府、部们、住户、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金融资产净增加分别为0.83、3.59、0.21、-2.53万亿元,住户是金融资产增加最大的部门,其次是政府。
20xx年金融市场的全社会资金流量为33.27万亿元,在20xx年23.53万亿的基础上增长了41.38%。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政府、住户占总的资金流量的比重为52%、23%、6%、19%,可以看出资金主要是在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中流通,其次是住户,政府在资金流通所占份额较小。
20xx年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包括住户、非金融企业、政府)融资总额为13.66万亿元,20xx年非金融机构部门融资7.08万亿元,增加了6.58万元,增长了92.54%。
二、各主要机构部门资金流量分析
1.非金融企业部门资金流量分析
非金融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投资主体,其自身的储蓄远远满足不了投资的需要。因此,在社会金融融通中,它是最大的资金短缺部门。20xx年非金融企业部门有贷款、证券、直接投资和其他对外债权债务四个方面的融资,其总额分别为42092、8733、10271、-1322亿元。贷款比20xx年增加了36898亿元,增长了87.66%,证券增加了8077亿元,增长了92.49%,直接投资下降了4930亿元,减少了48%。20xx年该四项融资占融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77%、16%、5%、2%,从中可以看出,非金融企业部门融资的主要方式是贷款,其次为证券融资,说明非金融企业以间接融资为主,从国际市场融资,特别是国外直接投资也已成为非金融企业部门融资的`重要途径。
2.住户资金流量分析
住户部门是社会融资活动中最大的资金供给者。住户的投资方式在于通货、存款、证券、证券投资基金份额、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保险准备金及其他7个方面的投资、20xx年他们占住户总投资额的比重分别为:5%、69%、7%、2%、4%、13%、0%、5%。从中可以看出住户的主要投资方式是存款,这也印证了我国是一个高储蓄国家。同时也说明住户部门以间接投资方式为主,同时投保也已成为住户部门金融投资的一个重要方式。
3.政府部门的资金流量分析
20xx年政府资金盈余为88264亿元,20xx年则仅盈余61亿元。20xx年政府资金运用19651亿元,比20xx年增加13793亿元,资金来源11387亿元,比20xx年增加5590亿元。
20xx年政府的资金来源主要在于政府发行的政府公债和保险准备金,还有少许的贷款和其他资金。
20xx年政府的资金大量应用于存款其数额为19581亿元,而20xx年的存款仅有5731亿元,政府还有小许的通货81亿元。查阅资料可知政府存款大大增加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又主要是因为20xx年的土地价格上涨和土地供给明显增加导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增加较多。
4.金融机构部门的资金流量分析
20xx年金融机构部门资金盈余为20xx亿元,比20xx年减少了6424亿元,资金来源为168847亿元,资金运用为170913亿元,在20xx年的122790亿元和131280亿元的基础上有所增加。
5.国外部门的资金流量分析
20xx年国外流入我们的资金为6300亿元,比20xx年减少4156亿元,下降39.75%。其中外国对我国的直接投资为5341亿元,比20xx年减少了4930亿元。
20xx年我国对外国新增金融资产27211亿元,比20xx年减少14541亿元。说明我国“走出去”的资金越来越少。
三、资金循环渠道分析
1.资金循环的国内外对比
资金流量表中包括国内金融交易和国际资本往来,表明各部门利用国内外两个渠道进行融资的情况。20xx年中国国内融资比率为98%(使用)和92%(来源),国外融资比率为2%(使用)和8%(来源)。可以看出中国资金循环仍以国内融资为主,国际资本使用往往不足。
2.资金循环渠道的金融交易方式对比
金融交易有直接金融和直接金融交易。 20xx年非金融企业部门、住户部门和政府部门的通货、存款和贷款三项合计在资金使用总计中所占比重分别为88.33%、76.51%、99.99%,金融机构部门的通货、存款和贷款三项合计在其资金来源合计中所占比重为81.29%。这说明了目前中国的金融市场仍以间接金融为主,所应用的金融工具主要是通货、存款和贷款。
四、总结及建议
通过上诉对20xx年资金流量的分析可知在大多数项目上20xx年的资金流量都比20xx年多,说明经过20xx年的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在逐渐恢复中。但依然要做好资金在各部门的流通,做好各部门的平衡发展。国家统计部门要切实做好数据的及时准确公布,并不断总结资金流量统计过程中的不足,不断完善。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到中国国际资本往往使用不足,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大量放债的国家。那么可以考虑把放债的资金进行其他更好的有效投资。投资需要一个稳定成熟的金融市场,我国金融市场还不是很完善,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更加稳健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
参考文献:
[1]向蓉美,黎春.国民经济统计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金融年中总结2
记得有位作家曾经说过,梦想如果没有拿梯子一步一步登上去,就永远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阁楼,一点意义也没有。
理财同样是这个道理。
当我们树立了远大的财富目标后,就需要一步一步爬上去,而在攀爬财富阶梯的时候,一个恰当的资产配置是保证我们不踏空的关键要素。因此,在新的一年起步之时,我们必须先制订一份整体的资产规划。
Step1:盘点资产确立一年目标
我们知道,理财规划是因人而异的,不同年龄、不同收入、不同资产状况的家庭所需要的是个性化的理财方案,因此,了解自己的家庭资产情况是资产配置的第一步。
我们可以根据当下的资产负债表、过去一年的现金流量表(收支表)诊断家庭财务状况。其中,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家庭总资产中净资产有多少、各个项闷分别占多大比例等情况。一般来说,资产负债率小于70%属安全状态,过高负债可能会造成平时的流动性紧张,而固定资产如房屋最好不要超过90%的资产份额。如果你家庭的资产配置已经亮起红灯或接近危险边界,在这全新的一年中,就要努力使其恢复到安全范围内。
现金流量表可以时新的一年的收支状况有个预判。通过对20xx年的小结,你可以在制订20xx年理财规划时提前考虑消费项目、消费金额等。例如,每年的家庭旅行费用、更换电器设备的成本等都可打入预算。
另外,对20xx年中可能需要面对的大宗消费,如买房、买车,或是可能的大额收入都应在年初计划时列明,这样就不至于发生“失控”的状况了。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现在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点,如即将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计划年内跳槽或生育、正逢孩子出国留学等,在收支状况的预计上要有充分的准备,在资产流动性方面要确保万无一失。
Step2:总结经验按需配置资产
总结过去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
20xx年,你可能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可能尝到了失败的苦涩,但从现在起,那一切都将成为你理财道路上最宝贵的经验。新年之际,总结过去的成败原因,对扎实未来每一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缺少计划性”是董淳对20xx年没有达到预期投资目标总结出的原因。“回看20xx年,投资机会其实很多,但我只赚了10%。”董淳说。20xx年初时,他对股市并不看好,所以选择了空仓,而当上证指数上涨到2700点时,他觉得“再不追就来不及了”,于是勇敢地买人。不想之后几轮的回调把他原本就不多的获利抹去了大半。
其实,很多投资者与董淳有着相似的经历,忙忙碌碌地追求财富却没有满意的收益,归根结底,是因为这类投资者缺少整体的规划。也就容易在追求财富的时候迷失方向。我们提倡的比较科学的做法是根据家庭的财富目标、消费需求等制订理财目标,再由此分配各项投资资产的比例。
可能你会说,我20xx年初就进行过资产配置了,为什么现在又要再配置一次呢?或许以下两个理由可以充分解答你的疑问。
一是家庭情况在一年中发生了变化,家庭成员的收入、支出及一些基本状况都可能较过去有很大改变,甚至你的投资理念也可能有所转变,因此,新年计划应当赶上现实的变化。二是即便家庭情况没有发生改变,你原本的投资资本也在一年的涨跌之后发生了数值改变,这就会影响它们在家庭投资资产、家庭总资产中的比例。例如20xx年你制订的投资方案是将总资产的15%进行金融投资,其中70%股票类投资、30%债券类投资,一年后,由于股票收益较高,已经占到投资资产的77%,而全部投资资产已经从20xx年初占总资产15%的规模扩张到20%,这样一来,你就需要考虑将各项占比调整回原始状态了。
在做投资资产配置时,有一类基金比较麻烦,那就是配置型基金,由于这类基金本身既可以做激进投资又可以选择保守投资,且投资比例可任意变化,因此个人投资者很难将这类基金合理分类。
举例来说,假如一个家庭计划的激进类投资占八成、稳健类投资占两成,那么如果购买配置型基金,到底该将其分入激进类投资还是稳健类投资呢?在股市上涨时,配置型基金的股票仓位会加重,甚至不低于那些股票型基金,而在股市低迷时,其又会集中投资稳健产品,但个人投资者却无法掌握这些变化。换句话说,配置型基金的风险高低并不掌握在投资者自己手中。因此,当你需要安排一个占比明确、风险随时可控的投资配置时,不妨选择单一的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等,对综合型配置基金慎重考虑。
当然,这类基金也有适合的人群,那就是对金融投资不甚了解、但又想试着参与一下的投资者。对这类人群来说,与其胆战心惊地进行不熟悉的投资,不如将本金交由基金经理掌管,由其按市场动态调配资金方向,没准可以取得不错的收益。
对大部分家庭来说,七成激进投资、三成稳健投资的分配方式较为合理,既承担了一定风险追求财富快速增长,又留守着一块相对安全的“静土”,一旦市场发生急性回调,还有扳回损失的本金。当然,对于一些风险承受能力较弱,如年龄较大、靠投资养老,或近期有大宗消费需求的人来说,这样的比例配置可能有些冒险,适当降低激进投资的比例更能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
金融投资中,选择一些相关性较小的产品是降低风险的有效措施,虽然从以往的统计数据看,金价与上证指数并不呈负相关,但较其他投资品种来说,两者的关联性还是较低的。因此,适当配置一些黄金投资并做长远打算对稳定家庭内部的投资结构还是有好处的。
此外,在做投资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流动性资产,如平时每月的家庭结余会先进入稳健投资部分(一般为活期存款),之后如何打理应在年:功有所安排。
如果200g年你获得了不错的投资收益,可别忘了在新的一年中好好犒劳自己和家人,不然,收益、资产只是账户上的一个跳动的数字,如果现实生活并没有因此改变,快乐也是有限的,而一次全家旅行、一次疯狂购物等等或许会让你体会到什么才是理财的乐趣。
Step3:切实履行规划并及时跟踪
目标的实现除了要有合理的规划外,还需要切实履行。
在投资中,最容易出现也最忌讳的就是贪婪与恐惧,而事先的规划正是避免两大“心魔”的好方法。投资者可以通过制订股票投资的止损点、止赢点来规范自己的操作。例如,个股投资最高上涨达30%、下跌至15%就坚决抛出,这样做可以及时保留胜利成果,也能将损失控制在合理范围后尽快调整。
金融年中总结3
关键词:金融监管;分业;混业经营;体制改革
自1992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1998年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后,20xx年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正式成立,接管了中国人民银行的银行监管职能,我国正式确立三会分工的金融监管体制,并依据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和银行业监管法的规定实施具体的金融监管。
从体制上看,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属于“一元多头”,即金融监管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设立的金融主管机关和相关机关分别履行金融监管职能,即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分别监管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及市场,中国人民银行、审计机关、税务机关等分别履行部分国家职能。
在这种分业监管体制中,中国人民银行处于核心地位,是全国金融业的最高主管机关,它不仅负责银行业和信托业的监管,还要从宏观上对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监管予以指导,以保证整个金融业的健康协调发展,中国人民银行着重加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职能,负责金融体系的'支付安全,发挥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和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中的作用;银监会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统一监管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证监会作为国务院证券监督机构对全国证券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的监督管理;保监会负责对全国保险业和保险市场的统一监管,并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同时,我国法律还规定有有金融业的自律监管和社会监管作为辅助监管。自律监管包括金融机构的自我监管和行业的自律监管,社会监管主要是指中介机构的监管,譬如: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
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不仅统一了监管框架,加强了监管专业化,提高了监管效率,而且还有利于中央银行更加有效的制定与执行货币政策。从其实际运行以来所取得的成效来看,在总体上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近几年随着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迅猛,金融业开放加快,金融监管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分业监管体制已显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其本身所固有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第一、金融监管体制存在障碍,监管力量分散。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足鼎立”的监管格局,很难针对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做出及时的反映,导致监管机构之间相互推诿,往往使监管出现真空,造成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作用的空间缩小。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不断深化,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开始显露,已经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同时以市场、产品、服务等为方式的银证合作、银保合作和证保合作都在广泛开展。然而,我国现行的分业监管体制是建立在分业经营基础上的,在混业经营格局下仍然实行分业监管架构,就会出现制度落后于市场的弊病,导致监管失灵和低效。
第二,缺乏一整套系统性的风险预警、处置、缓冲、补救机制。金融监管没有形成有效的金融风险监测、评价、预警和防范体系,缺乏早期预警和早期控制,监管信息没有有效利用,风险防范工作忙于事后“救火”,不利于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我国监管体制应做以下改革:
一是完善金融监管体制。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独立性,加大对违规机构及时发现、查处的力度;另一方面,在当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下,进一步强化监管机构之间已建立的高层定期会谈制度,需要经常就一些重大问题进行磋商、协调;再一方面,对业务的交叉领域和从事混业经营的金融集团,需要实施联合监管,建立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制度。
【金融年中总结】相关文章:
金融个人总结10-24
个人金融总结11-26
金融的实习总结07-03
年中工作总结12-13
金融实习自我总结06-26
金融实习个人总结02-19
金融实习总结【热门】02-18
金融实训总结10-26
金融专业的实习总结01-02
金融综合实习总结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