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农业观光园实践规划论文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农业观光园规划
农业观光园规划1
观光果园是观光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果品生产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产业。生态果园主要以种植果树、蔬菜、花草等为主要景观,通过各种栽培品种的花期,花色,果品的颜色、形状、和成熟期不同,营造一个周年供应鲜花和鲜果的植物观赏园,吸引游客来参观,旅游,休闲,品尝鲜果。游客在享受自然的同时,又学到了许多有关果品生产的科学技术,大大推动了果品生产与旅游业的共同发展,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一、观光果园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观光果园70年代始创于台湾[1],是集经济、生态、游憩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开发园。大陆的观光果园于80年代后期首先在北京兴起[2],采取以民俗旅游、采摘活动、农家乐以及高新农业示范园等模式,吸引广大市民前去参观、采摘;通过让游客在园中施肥、浇水、整枝修剪等活动,使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如何建设观光生态果园
目前,观光生态果园建设多以果品生产和观光旅游为主要内容,同时保证果园的生态效益。这就要求人们对各种栽培种类的生物学特性,观赏特性非常了解,以利于协调观赏时期。
(一)果园的构造
首先,果园的选址要交通方便、周围环境好、通讯便利的近郊或适于发展的城镇;其次,在观光果园里要展示以果树为核心内容的景观,果园的外形要鲜亮醒目,果园的周围可以搭配些园林建筑小品(亭、廊、花架)和休闲娱乐设施;最主要的是对光能、热能、空间的合理利用,努力创造适于果树生长发育的小环境,使果园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二)栽培种类选择
选择耐修剪、抗病性良好、具有矮化效益的丰产性优良树种。同时也要考虑,树种、品种的花期、花色、果实成熟期;树体管理,季节协调。可以按照立体农业布局,使草本水果(草莓、西瓜)、特色农作物(花生、萝卜)、灌木果树(无花果、石榴)和小乔木果树相结合;既延长了果园的观光时段,也解决了人们周年观光旅游的问题。
(三)发展和经营果园
观光生态果园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发展势头很足,游客量逐年上升,市场竞争也逐渐激烈,果农们只有从经营管理方面下手才能脱颖而出。首先,开发果园要得到政府的支持鼓励,丰富农业资源,彰显地方特色,树立自己的品牌,形成规模经营。
发展品种要多元化,要求所种品种新颖,奇特,园内整年都有可以欣赏、品味的鲜果,同一季节至少有3种以上水果,并且应该是市场上少见的品种。
引用相关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来指导果品生产,园区的日常运营和旅游策划。
三、观光生态果园的前景
观光果园是技术含量高、无污染、土地利用率高的综合立体生态性现代果园,是以现代果品为依托的一种新兴产业,是集生产、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新项目,是在果品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前提条件下提出的[3],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在观光生态果园迅速发展的同时,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增多了就业岗位,也带动了花卉、餐饮、住宿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使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
总之,实施旅游带动战略是建设观光生态果园的有效途径[4]。我国各地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秀丽的山水风光和各具特色的果树产业资源,伴随着各地果业结构和旅游业的发展,结合实际开发具有区域风情的特色观光果园,前景十分广阔[5]。
农业观光园规划2
一、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概念及发展概述
1.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概念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是随着近年来都市生活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而逐渐出现的集科技示范、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于一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综合园区。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是由最初的农田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园区发展的高级形态。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将生态、休闲、科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生态型、科普型、休闲型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出现和存在,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客观的促进了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开发,有效的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2.国内外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发展概述
(1)国外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发展概述
农业景观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由来已久,在欧洲关于伊甸园的神话描述中,便记录下了人们对于梦想与神秘的极乐世界的向往,而这个极乐世界是与外界分离的安全性很好的空间,里面种植了奇花异果。在古埃及和中世纪欧洲的古典主义花园里不仅种植着各式各样的花卉和蔬菜,而且还有枝头挂满果实的果树,以供贵族们观赏食用。在这一时期,园林中也相继出现了葡萄园、桔园、蔬菜园、稻田、药圃等或规则或不规则的园中园。在16世纪以后的二、三百年里“农业景观是漂亮的”这一思想逐渐盛行。到最近100年里,伴随教育和休闲活动的普及,对农业生产景观的欣赏逐渐为各阶层所接受。这样的理念,既景观可以同时具有观赏性和生产性,启迪了许多西方的景观设计。如今天的英国东茂林生态园利用各类果树为植物造景材料,大大丰富了园区景观,并为旅游者提供了果品观光、采摘等其它城市公园所不能开展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19世纪30年代欧洲已开始农业旅游,然而,这时观光农业并为被正式提出,仅是从属于旅游业的一个观光项目。20世纪中后期,旅游不再是对于农田景观的欣赏观看,代之相继出现了据有观光职能的观光农园,农业观光游逐渐成为其休闲生活的趋势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旅游度假需求的日益增大,观光农业园由单纯观光的性质向度假操作等功能扩展,目前一些国家又出现了观光农园经营的高级形式,即农场主将农园分片租给个人家庭或小团体,假日里让他们享用。如德国城市郊区设有“市民农园”,规模不大(一般2公顷,分成40-50个单元),出租给城市居民,具有多功能性,可从事家庭农艺,种菜,花卉,果树,达到生产乐趣,回归自然,休闲体验的需求。
1982年由欧洲15个国家共同在芬兰举行了以农场观光为主题的会议,探讨并交流了各国观光农业的发展问题,各个国家也在此基础上有了很大的不同程度的发展。
(2)国内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发展概述
在我国园林发展的初始阶段周朝的苑、囿中,便栽有大量的桃、梅、木瓜等农作物。《诗经.周南》中就有颂桃的诗句:“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生动地描述了桃花盛开,枝叶茂盛,硕果累累的美景。《周礼·地官司徒》记载:“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郑玄注:“果,枣李之属。瓜瓠之属。珍异,蒲桃、枇杷之属。”这句话译成今文就是:“场人,掌管廓门内的场圃,种植瓜果、葡萄、批把等物,按时收敛贮藏。”如今,果品、蔬菜也同样运用在了当前城市园林景观中,如第五届深圳中国国际园林博览园“瓜果园”主要是采用奇异瓜果、蔬菜品种来营造具有丰富园林色彩的栽培景区,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科普教育意义。入口有标志性景石,简洁、自然、环保,蜿蜒溪流贯穿果园,分外亲切、宁静,曲线优美、图案丰富的大理石园道指引着游客的观赏线路。为增加趣味性和观赏性,园内精心设计了许多特色园林小品,如框景瓜果竹架、竹亭、花架廊、园林木桥、竹门、园林竹架、木架亭等等。植物配置以实用、观赏的奇花异果为主体,采用岭南园林植物配置手法,使植物丰富的色彩、柔和多变的线条、优美的姿态及风韵有机结合起来。
我国的观光农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首先在深圳开办了一家荔枝观光园,随后又开办了一家采摘园。目前一些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珠海、苏州等地已相继开展了观光休闲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效益,展示了观光农业的强大生命力。如北京的锦绣大地、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无锡马山观光农业园、扬州高冥寺观光农业园等,山东的枣庄万亩石榴园、平度大泽山葡萄基地、栖霞苹果基地、莱阳梨基地等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为城市旅游业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
其中,在我国各大城市中,台湾和北京的观光农业发展最好。尤其是我国台湾观光农业的发展居世界领先地位,如今台湾观光农业经营状况为:
1、一乡镇一休闲农渔园区;46处(2001年计划设置);
2、休闲农场;175处;
3、观光农园:385处;
4、教育农园:141处;
5、市民农园:56处。
二、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理论基础
1.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依据
(1)景观生态学原理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如今,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焦点放在了在较大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景观生态学的生命力也在于它直接涉足于城市景观、农业景观等人类景观课题。观光休闲农业园区作为农业景观发展的高级形态,伴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其自然植被斑块正逐渐的减少,人地矛盾突出。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需按照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从功能、结构、景观三个方面确定园区规划发展目标,保护集中的农田斑块,因地制宜的增加绿色廊道的数量和质量,补偿景观的生态恢复功能。
(2) 景观美学原理
在西方文史中,景观(Landscape)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成书于公元前的旧约圣经,西伯文为“noff”,从词源上与“yafe”即美 (beautiful)有关,它是用来描写所罗门皇城耶路撒冷壮丽景色的(Naveh,1984)。因此这一最早的景观含意实际上是城市景象,人们最早注意到的景观是城市本身。但随着景观含义的不断延伸和发展,“景观的视野随后从城市扩展到乡村,使乡村也成为景观” (Cosgrove,1998,P70)。
人类向往自然,农业拥有最多的自然资源,所以农业是提供体验最适当的来源。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其本质上是一种人们对生活的美的享受和体验,是实施自然教育最理想的场地。在园区内的观花观果,感叹大地对于万物的抚育,向往着生态的'、和谐的大自然环境,从而融入着人们的多层次的美学体验。
(3) 景观安全格局原理
景观中存在着一些关键性的局部、点及位置关系,构成某种潜在空间格局。这种格局被称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它们对维护和控制某种生态过程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农业景观安全格局,由农田保护地的面积、保护地的数目以及与保护地之间的关系等构成,并与人口和社会安全水平相对应,使农业生产过程得以维持在相应的安全水平上。在景观过程中,格局决定功能,要实现土地持续利用这一景观功能的稳定性,要求相应景观空间格局的维持与优化。景观稳定性越高,景观受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越强,受干扰后的恢复能力也越强,越有利于维持景观格局,保障景观功能的稳定发挥。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中观光旅游者的介入、园林绿化树种及名特优新品种等异质性的引入有助于景观稳定性的维持。景观稳定性以景观格局的空间异质性来维系景观功能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地持续利用的保护性与安全性目标,可采用反映景观异质性的景观多样性、景观破碎度、景观聚集度和景观分维数等指标来衡量。
2.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理念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景观规划建设用破与立的方式而非传统的农业生产建设,以城市---农田作为一个城市整体为出发点,强调了与城市生活的对话,形成了“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构筑出了“城市—郊区—乡间--田野”的空间休闲系统。景观规划设计充分以原有绿化树种、农作物为植物材料进行园林景观的营造,园林小品风格自然淳朴,田园气息浓厚;各景观功能区突出以人为本,同时又要和生产相结合。根据不同地块、不同树种、品种的观赏价值进行安排,使人们在休闲体验中领略到农耕文化及乡土民风的神奇魅力。
3.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1)生态的原则
旅游势必会带来大量的污染,园区自身的生产生活需要注意生态方面的要求,重视环境的治理,更不要对自身和周边产生不良的影响。景观规划的生态原则是创造园区恬静、适宜、自然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基本原则,是提高园区景观环境质量的基本依据。
(2)经济性原则
开展旅游观光和进行园林的改造无非是为了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规划设计当中要把经济生产融合到园区建设中来。尤其对于各类采摘园来说,采摘的经济效益很高,规划设计要能够使采摘进行的更好,同时注重在非采摘季节吸引游人,更好的提高经济效益。
(3)参与性原则
亲身直接参与体验、自娱自乐已成为当前的旅游时尚。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空间广阔,内容丰富,极富有参与性特点。城市游客只有广泛参与到园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更多层面的体验到农产品采摘及农村生活的情趣,才能使游客享受到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氛围。
(4)突出特色的原则
特色是旅游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因而规划设计要与园区的实际相结合,明确资源特色,选准突破口,使整个园区的特色更加鲜明,使景观规划更直接地为旅游服务,为园区服务。
(5)文化的原则
通常我们谈及农业,首先想到的是其生产功能,很少想到其中的文化内涵,以及由此而来的一些诗词歌赋。所有这些使人很容易忽视农业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所以在园区的景观设计中应深入挖掘出其内在的文化资源,并加以开发利用,提升园区的文化品位,以实现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6)多样性原则
不论是观光旅游或是专题旅游,不论是团队旅游或是散客旅游,都要为旅游者提供多种自由选择的机会。园区景观规划的多样性原则既是要求在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游览方式、时间选取、消费水平的确定上,必须有多种方案以供选择;更要求园区品种选择、景观资源配置突出丰富性、多样性的特点。
三、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思路和方法
同济大学吴人韦教授总结了以产业为中心,走经济规划之路、以土地为核心的土地利用规划、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为核心的规划三种农业园区规划思路,并对三种规划思路和方法作了分析比较。在此本文作者结合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特点及游客休闲度假的需要,提出一种新的即以观光休闲为中心的景观旅游规划思路。
1. 景观规划的核心
此种规划思路体现出了以提供农产品为第一性生产,兼顾保护与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以及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观光资源的三层次功能。以观光休闲为核心,进行规划布局、功能分区,提升园区的景观环境质量。
2. 景观规划的程序和内容
(1)基础资料收集和分析
主要包括园区所在区域的农业发展状况;园区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日照、水文、降雨量、土壤条件、地形地貌、环境污染程度、不同地块的肥沃程度);交通条件(园区周边环境状况及旅游资源);社会人口现状;经济现状;已有的相关的规划成果;现场踏勘工作所获得的现状资料。
(2)目标定位
确定规划目标,以目标为导向进行规划;确定园区的性质与规模、主要功能与发展方向;并在景观规划过程中对目标作出讨论并进一步提炼。
(3)园区发展战略
在调查-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对园区自身的特点作出正确的评估后,提出园区发展战略;确定实现园区发展目标的途径;挖掘出提高农业观光休闲的市场潜力。
(4)园区产业布局
确定农业产业在园区中的基础地位,规划在围饶农作物良种繁育、生物高新技术、蔬菜与花卉、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同时,提高观光旅游、休闲渡假等第三产业在园区景观规划中的决定作用。园区产业布局必须符合农业生产和旅游服务的要求。
(5)园区功能布局
园区功能布局要与产业布局结合,充分考虑游客观光休闲的要求,确定功能区,划定接待服务区、农产品示范区、观光采摘区、生产区范围;完成园区功能布局图。
(6)园区土地利用规划
合理确定园林绿地、建筑、道路、广场、农业生产用地等各项用地的布局,确定各项用地的大小与范围, 并绘制用地平衡表。对不同土地类型的各个地块做出适宜性评价,达到农业土地的最合理化利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7)景观系统规划设计
景观系统规划设计更强调对园区土地利用的叠加和综合,通过对物质环境的布局,设想出园区景观空间结构的变化和重要节点的景观意想。包括基础服务设施规划;游憩空间规划;植物景观配置规划;道路系统规划; 水电设施规划;
(8)解说系统规划设计
解说系统规划设计内容包括软件部分(导游员、解说员、咨询服务等具有能动性的解说)和硬件部分(导游图、导游画册、牌示、录像带、幻灯片、语音解说、资料展示栏柜等多种表现形式)两部分,其中牌示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完善解说系统规划设计,向旅游者进行科普教育,增加游客对悠久的农耕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的知识,如生态系统、农作物品种、文化景观、以及与其相关的人类活动的了解。
(9)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施
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施是景观系统规划设计的进一步细化,是对总体方案做的进一步修改和补充,并对重要景观节点进行详细设计。完成园路、广场、水池、树林、灌木丛、花卉、山石、园林小品等景观要素的平面布局图。在完成重要景观节点详细设计的基础上,着手进行施工设计。
(10)评价
结合园区原有现状分析,对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和实施作出评价。主要包括:规划设计方案的适用性评价、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投资与风险评价、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社会效益分析与评价。
(11)管理
建立职能完善、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符合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的开发运营体制,可采取“公司+农户+经济合作组织”的经营管理模式。
(12)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在形式上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含汇报演示文本)、图集;基础资料汇编;从内容上讲涵盖:园区社会及自然条件现状分析;园区发展战略与目标定位;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园区空间布局;园区土地利用;园区功能分区及景观意向;园区环境保障机制;园区游憩系统布置;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施方案;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评价、组织与经营管理。 四、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建设与发展
1. 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目标及意义
(1)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目标
近年来,北京市加强集生态示范、科普教育、赏花品果、采摘游乐、休闲度假、生产创收于一体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建设,成效显着,为都市农业、都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以北京市观光采摘园为例,制定出台了北京市果树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目标,提出了“八带百群千园”京郊观光采摘园布局的总体发展框架。 其中“八带”就是构筑京城的“树种优势产业带”,即苹果、梨、桃、葡萄、柿子、板栗、核桃、仁用杏。“百群”则是重点发展100个具有北京本土特色的果品群,建成100个高质量的名特优品种群。“千园”是建设1000个特色明显、品质优良,具有观赏、休闲、科普功能的公园式采摘园。
(2)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意义
据市场调查显示,有95%的北京市民希望到郊区旅游、观光和度假,近三分之一的市民愿意将双休日用于郊区旅游,其中有25%的市民有在外住宿的意愿。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发展民俗旅游和农业观光创造了发展空间。
2003年年底,京郊各类农业观光园数量达1942个,接待游客将近4000万人次。综合收入已经达到了27个亿。
2004年底,京郊各类农业观光园数量超过2000个,从事民俗旅游和观光农业的农民近10万人,观光农业年收入突破30亿元。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建设使北京市农业生产开发实现了由单一经营到多元化发展,由单纯的京郊农业生产转变为区域开发、成片发展,同时也为北京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开拓了新的领域。如今,走出家门,放飞心情成了许多市民郊游的初衷,他们自驾车到郊区游山玩水、观光采摘、休闲度假。新型的旅游资源和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加速了旅游资源结构调整,提升了自然生态和景观环境的质量。
2. 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类型
在以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的对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进行分类,可分为大规模景区型,休闲度假型,科研科普型,名特果品采摘园,田园风光型,景区依托型,农事体验型七大类型。
1)大规模景区型
一般规模面积较大,园区成片分布,赏花赏果的吸引力都比较大,容易形成大尺度的园林景观。大规模景区型可成片开发,形成区域发展的特色和优势,规划要求功能多样、旅游项目多样、景观优美、设施齐全、管理规范。如平谷的桃、大兴的梨、顺义的葡萄、房山的磨盘柿等。项目:平谷区10万亩桃花园景区;大兴区万亩梨园。
2)休闲度假型
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景观,例如山水相依,气候宜人、田园风光秀丽,并且距离北京市中心城区或者各个区县城区中心有一定的距离。项目: 朝阳区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
3)科研科普型
一般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优势和科技示范推广价值,种质资源丰富、科研力量比较雄厚和设备先进。其建设功能定位可发挥“一个带动、三种基地、一个中心”的作用:
①成为带动郊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展产业化经营的示范园区;
②成为果品高新技术、新优品种研发、示范、推广的基地;
③成为提高果农经营管理水平的技术培训基地;
④成为观光、休闲和科普教育的基地;
⑤成为果品贮藏、销售、信息服务的中心。
项目:北京市农科院果林研究所;黄垡名梨大观园
4)名特果品采摘园
主栽树种以传统北京名果、特优新品种为主,开展传统名果的观光采摘旅游活动。
项目:门头沟区京白梨基地;密云县万亩鸭梨基地
5)田园风光型
它位于大都市的近郊区,其土地利用属性复杂,变化快,是城市扩张的首要空间,在城市的地域扩散中呈现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交错的特殊性,具有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生产景观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以及特有的田园文化特征和田园生活方式。可以按照田园风光的类型来发展,即以果园特色、果品品质来吸引游客,又以现代景观设施、游憩设施来满足游客需要。
项目:四季青樱桃园;门头沟樱桃园;丰台区长辛店田园公园
6)景区依托型
这类一般毗邻北京市其它景区,依托景区的客源来开展旅游活动,它本身单独的吸引力不大,不必有太多的旅游服务设施及景观改造。这类园区与其它景区之间的旅游吸引产生互补,互相提供客源,协同发展。项目:昌平区日川果园;
7)农事体验型
利用田舍、果品以及傍依的田园风光,吸引众多城市游客,“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娱农家乐、购农家品”,丰富市民们民俗体验需求。项目;台湖第五生产队园区
3. 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建成景观特性
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以大自然为舞台,以传统文化为内涵,以休闲、求知、观光、采摘为载体,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依托乡土树种和当地材料创造出简洁、质朴、美观的园林景观。(如表1)即使游览者获得身心健康,知识增益的同时,又能增强游客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营造成具有:自然性、独特性、文化性、参与性和持续性的现代化观光休闲农业园区。
农业观光园规划3
观光是为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享受而开辟的可吸引游客前来观、尝、娱、劳、购的农业类型,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项复合经营型产业,具有“农游合一”的性质。
农业园将农事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但是在一些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许多项目由于不当而惨淡经营。本文就如何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园进行规划和设计方面的探讨,以期对观光农业园的设计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一、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原则
(一)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观光农业一般是在原有生产基地的条件上,进一步开发而成。因此观光农业园应充分考虑原有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因地制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电、食宿及娱乐场和度假村的进一步建设等。同时,观光农业园必须结合所处地区的人文景观与文化,将生产、旅游综合考虑,进行统筹安排,全面规划。
(二)发展特色,营造主题。观光农业的景观资源具有地域性,应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历史及特点,明确资源特色,选准突破口,挖掘资源潜力;同时,注重所处地区的人文与文化,加强对传统民间风俗活动和具有时代特色的项目的开发和乡村环境的营造,创造出有特色、有主题的农业观光园。
(三)效益兼顾,持续发展。农业观光园在保证游客使用舒适的前提下,尽量利用闲置空间,仅兴建必要设施,并且尽量使用当地传统做法和乡土材料,产生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一定要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观光农业的建设,建立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产生好的生态效益。并通过观光旅游活动,宣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培养人们热爱劳动、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以提高全民素质,产生好的社会效益。只有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观光农业才能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二、观光农业园规划方案
(一)观光农业园功能分区规划。依据园区的资源基础、景观特征,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以重庆市铜梁桂圆都市生态农业园区为例。根据项目特点及综合现状评价,规划成“二心四区”的`功能分区布局。“二心”即人口管理中心与综合交易中心;“四区”指生态养殖加工区、高效园艺生产区、生态农业庄园区与观光农业休闲区。
1. 人口管理中心和综合交易中心
入口管理中心因经营管理农业园而设置的专用区域,主要为管理、接待等功能,方便游人集散。综合交易中心主要承担产品展示销售、产品信息、餐饮住宿、娱乐服务等功能。
2、高效园艺生产区
农业生产是观光农业的主体部分,是农业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可分为种植和养殖两大部分。高效园艺生产区属于种植部分。该区域有温室、大棚、组培车间等设施,主要生产一些特色、反季节花卉及蔬菜,同时还培育一些花卉、蔬菜繁殖幼苗,并种植一些观赏价值高的乔木与果树。主要承担现代高效特色园艺生产、特色乡村景观体验、农业科普教育等功能。
3、生态养殖加工区
生态农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园区设计所采用的生态农业类型中既包含有生产者,消费者,也要有分解者。生态养殖加工区属于农业生产的养殖部分。该区域主要承担生态综合养殖、绿色生态食品加工等功能。
4、观光农业休闲区
观光农业休闲区应与环境相协调,注重环境质量与生态保护,强调文化内涵与旅游参与性。其设施包括老年公寓、度假村 、服务接待中心、儿童游乐园、野营烧烤、水上活动中心 、露天茶座、濒水茶室 、景观建筑。主要承担休闲娱乐、商务接待、生态渔业综合开发。
5、生态农业庄园区
生态农业庄园区其设施包括高档别墅群与水库建筑、水上娱乐、休闲茶场、野外露营与烧烤、森林球场、森林游戏、景观与绿化建设等。主要承担开发高档别墅住宅、农耕文化体验、水上娱乐。
(二)观光农业园其他规划。
1、园路规划
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农业园的使用功能出发,建立循环路网。园区道路采用3级道路系统布局 。1级道路即主干道,为园区的骨干道路系统,满足各种车辆通行;2级道路为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重要景点;3级道路即游步道,主要为观光农业园展示区的游赏道。
2、园区绿化设计
农业观光园规划4
生态农业观光园肇始于西方发达国家,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日本、美国、法国、西班牙已成为旅游的时尚。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形式的观光园,后来出现了农业观光园的新形式———复合式农业观光园。[1]农业观光园既不同于单纯的农业生产,也不同于单纯的旅游业,具有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生产、优化生态环境、生活体验和提升社会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显着特点。[2]农业观光园一方面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旅游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丰富了传统旅游业的内容;另一方面,观光农业以旅游经营为手段,使农业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功能的多元化。农业观光园赋予了农业、旅游业新的文化内涵,符合现代生态旅游的主题要求。观光农业园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农业景观与设施为手段,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等旅游功能为目的,实现了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以及人们消费方式的创新,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思路、新模式,也是我国现代农业中一项具有发展前途的特色产业。
二、生态农业观光园发展的问题
(一)主题创意不明
由于生态农业观光园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目前处于规划、投资、建设不同阶段的项目渐次增多。以安徽省17个地市为例,21世纪以来,农业生态观光园呈加快增长之势。观光园主题脱胎于乡村旅游模式,主要分为观光休闲度假类、科技展示教育类和综合类。研究表明,安徽省内农业观光园缺乏主题创意,产品重复雷同现象明显,地级城市观光园多数为郊区依托型,游客吸引半径有限。
(二)生态实践偏离
“生态”是观光园的生命之源。全国各地农业观光园普遍冠之以“生态观光园”,体现生态理念。但是在规划建设、园区运营中普遍存在“不生态”现象。
第一,贪大求全。现在的园区越建越大,千亩以上不足为奇。大面积征地,扰乱了原有的农业生产空间和农民既有的生活生产秩序,本身就是一种“不生态”的表现。例如,设计单位把园区当作艺术来做,进行功能区划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体育竞技一应俱全,生态园区空间范围的无限加大,超出了其依托乡村环境的承载阈值,自然生态失衡也就在所难免。
第二,人为活动载荷过大。由于片面追求客流量,农业生态观光园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因为人类活动密度的加大,能源资源输入增多,废弃物降解载荷加大,一旦超过环境的自我消解阈限,观光园区即会面临光热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图1)。
第三,任意嫁接移植外来物种和外来建筑。农业生态观光园总是存在于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之中,然而许多园区不选择当地优质植物品种,而任意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其中,不乏国外物种),外来物种受气候、土壤条件的限制,培植难度大,抑或成为破坏地方原有生态的罪魁祸首;园区建筑也存在形制、体量、风格方面的“不生态”现象。许多园区构建大体量、高密度的.建筑,或移植外来建筑形式,譬如,皖中肥西的园区引进徽派建筑,也有直接移植欧式建筑。以上两个方面说明了农业生态观光园存在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双重失衡。[3]
(三)市场论证缺位
农业生态观光园不是农民自发组织的单位,大都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项目,所以必须要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重组合。而经济效益是投资方持续经营和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以,市场分析和预测以及营销策划都要未雨绸缪。有些园区夜郎自大,自认为园区面积辽阔、资源独特、环境优美、交通便捷,但是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投放市场后很快就以失败而告终。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
其一,区位弱势。尽管有些园区交通便捷,但距离客源市场较远。在产品同构的背景下,吸引半径不会延伸至预测的客源市场。
其二,景区遮蔽。由于许多农业生态观光园距离着名景点较近,而自身又未经过精心包装和营销,园区往往未能和着名景区有机连接,仅仅成为其游客过往通道而已。
其三,形象遮蔽[4]。同一类型的生态园占领先机,其品牌形象早已深入游客的心中,所以游客对于同质新产品难以产生好感。
其四,竞争激烈。由于生态观光园纷纷上马,引致园区竞争异常激烈。
三、农业生态观光园发展对策———生态实践
安徽和合生态农业观光园(以下简称和合生态园),位于广德县经济开发区赵联路南端广祠高速南侧,距市中心5公里。毗邻浙江省长兴县和江苏省宜兴市;距上海220公里,南京170公里,处于上海3小时经济圈,地域条件十分优越。和合生态园是一家集农、林业种植、特色养殖、生态旅游三大产业于一体的市级农业和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0年3月已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园区内生态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环境较好。四周分布着满目青山的森林资源和国家小二型水库一座。目前已完成了大型梅园、128个品种的桃李园,彩色苗木园、玉兰园、无公害蔬菜园、生态养殖区、垂钓中心、竹园等8大游览区域的种植和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建设和运营是多学科理论与实践的集成,园区具有集约生产功能、集中旅游功能、综合效益功能。所以,核心是要把规划思路拓展到“人地共生”的理想模式,即立足于“农”与“旅”最佳结合点上,根据生态学、经济学理论,应用造园的原理和技法,最终实现园区生态、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5]
(一)生态规划立园
1、空间规划
“梅园”和“竹海”是和合生态园用地规划面积最大的两块。而农业生态观光园要彰显皖南独有的自然、人文特色,可以辅之以江南丘陵茶园、江南水乡田园风光。即,合理处置竹海、梅园、茶园、田园等观光景点的用地规划问题。和合生态园内合理配置建筑用地与农业用地。农业用地是生态园的主体(包括田园、茶园、竹海、梅园、水域等),而建筑用地只是辅助旅游活动、住宿、餐饮、娱乐的场所,二者比例要协调合理。即,用地最终结果不能戕害生态园之“农味”和“生态味”。
2、建筑规划
目前,和合生态园正处于规划建设之中。建筑必须依托自然地理现状和地域文化背景。[6]其一,从和合生态园地形地貌来看,可以因形(地形)就势(地势),遵循自然地形地貌的规律,进行建筑物布置建设。其二,从和合生态园地域文化背景来看,广德地处皖东南,皖、浙、苏三省汇合之处,中原文化、吴越文化、徽州文化在此碰撞交融,所以建筑物风格的选择应问政于民,而不在于个人偏好或采取自上而下模式,或追求时尚,一味模仿徽派建筑特色的专家模式。其三,材质选择也应该遵循地方文化生态。多选择木材、竹材、石料作为建筑材料,色彩搭配与自然协调,即以原色调为主,尽量规避水泥、钢筋大体量建筑的出现。
3、景观廊道规划[7]
廊道是园林式农业生态园游憩和观景路线。其一,延伸方向遵循自然规律,按地形地貌起伏变化设置线路,忌人为裁弯取直,或随意变通路线。其二,道路与观景有机连接,让道路成为观景的通道(视觉廊道),做到曲径通幽、移步换景、柳暗花明之妙。其三,宜选择石材作为铺路材料。
4、能源和废弃物规划
新能源使用是和合生态园生态设计的生命供给线。其核心是注意低碳环保设计,严格限制高耗能设施。一方面尽量考虑太阳能利用,包括直晒式太阳能热水器,光伏发电照明利用,特别是景观灯可以采用太阳能灯。另一方面考虑建设沼气站,主要解决有机物垃圾处理问题,同时提供高效有机肥料。沼气可以供应灶具,还可以供沼气站附近照明,也是特色景观。最后,注意污水净化和处理系统的建设。可考虑把园区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后融入自然水系;或者另外铺设新的排水系统。
(二)生态文化兴园
1、文化空间规划和合生态园文化载体空间主要在建筑。建筑在文化方面的体现有形制、体量、风格、布局等。建筑形制要求与自然浑若天成,反对大面积平整、开挖原有地貌;建筑体量与生态园协调,以小体量村落房舍为主(包含办公用房、商业用房、建筑小品等);建筑风格采用具有广德地方文化特色的建筑形式,通过民间调查和地方志查阅的综合形式获得;建筑布局宜适当集中,散而有神。反对过分集中、城市化发展的倾向。
2、文化内涵规划和合生态园内涵文化表现形式为民俗活动、农事活动、手工技艺、科普教育等。为彰显文化生态的自然特性,规避人工化痕迹,民俗活动、农事活动、手工技艺表现形式宜与时令吻合,即春耕、夏忙、秋收、冬藏的农事活动与江南物候契合;手工技艺展示与农闲一致;民俗活动与中国和广德地方传统协调;科普教育、现代农业科技和生态园理念协调等。
(三)生态经济强园
1、产品时间、空间策划
竹海、梅园、茶园、田园等观光景点遵循自然规律。从时间考量,梅园———冬、春季;竹海———四季;荷塘———夏季;岁寒三友———冬季。从空间考量,合理规划竹海、梅园、茶园、田园等观光景点。既有空间连续、又有合理分工。
2、产品系列策划[8]
产品系列策划包括观光产品类、休闲产品类和参与产品类。
(1)观光产品类———基础。把握时令特征,有序开放梅园、茶园、荷塘、竹海、田园等主要观光旅游产品。
(2)休闲产品类———提升。包括休闲农庄和生态保护区。休闲农庄是和合生态园高端产品的特色,集商务、会议、度假、娱乐于一体的旅游产品。依托亚洲绿色论坛永久会址,吸引高端学术、商务、休闲客户入住。但,同时也可以兼营适合中、低端客户休闲度假需求的产品,如家庭、情侣包租客房等。充分发挥生态保护区的休闲度假功能。生态保护区包括核心区、缓冲区和边缘区三部分,科学合理安排边缘区的旅游活动项目。包括湿地公园和亲水廊道等,主要吸引客人亲临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放松愉悦心情。
【农业观光园规划】相关文章:
生态农业观光园实践规划论文12-11
游农业观光园作文12-14
游农业观光园作文03-14
游农业观光园小学作文12-15
游农业观光园750字12-14
游农业观光园作文(必备)05-12
农业观光园之钓鱼记作文12-13
游农业观光园作文(通用24篇)04-26
休闲观光农业下的农业生态论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