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变化》评课稿

时间:2024-11-18 10:10:20 其他 我要投稿

【精华】《月相变化》评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评课稿准备工作,评课有利于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那么优秀的评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月相变化》评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月相变化》评课稿1

  在教学过程中,难点的突破是我们在教学中的一个主要任务,也是体现一个教师教学本领的重要环节,也能反映出一个教师教学理念的重要途径。

  关于《月相变化》这一节课,学生最难理解的就是我们看到的月球形态为什么是全黑的,全亮的,一半黑,一半亮,并且,亮的左右又不相同。这也就成了这堂课中的难点。如何突破,我们常用的方式就是实验模拟的方式,模拟实验也是我们中学科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形式。陈爱娟老师的课,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难点的`突破的。在模拟之前,学生的知识储备,比如月球的公转方向,星空的方位问题,观察者的位置问题,也是有效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因为这会影响学生最后观察的结果。因此,陈老师在学生做实验之前进行了多个储备知识的解释,进而让学生能在实验中获得有用的信息。然而,我所想到的是,我们是否把这些储备的知识作为学生预习的内容,在预习的环节中进行有效的完成,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抓住课堂上更多的信息对学生进行教学。

  另外,在这堂课中,陈老师在难点突破上与我有不同的地方的是,在观察月相时,分两步进行,分解动作,实现难点的突破,也是我在这堂课中所学到的,何时分解,何时统一有效是我们在进行课堂有效教学,学生有效学习的一个关键。

《月相变化》评课稿2

  《月相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月相,了解月相是有变化的,而且存在着规律性和通过模拟实验来修正原有认知,初步建立月相变化的规律。

  宇宙领域,对于学生而言,充满神秘,但又让人无从下手,很多学生往往会对这块内容的学习产生了“遥不可及”,枯燥乏味的学习心态,因此,我在本课中注重了学生的体验。我首先让学生上台画自己所见到过的月亮的样子,然后再进行总结,并让学生自己给各种月相取名字,并且充分肯定他们取的名字是非常好的,再引出科学家拍摄到的月相,和科学家给他们取的.名字,然后再进行对比。然后让学生给黑板上的月相出现的时间进行排序,学生会根据上半月和下半月、上弦月和下弦月进行正确的排序。最后我发给他们我打印的月相图片,让他们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并让学生通过合作找出上半月和下半月月相变化的规律,学生也能够说出其特征,所以我自己觉得这时一堂非常成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并且学习效果和合作效果都非常的高效。

  此课的遗憾是没有让学生回家找寻有关月相变化的资料,以至在画月相时候会出现很多问题,尤其是画凸月时错误最多,所以课前的小预习是有必要的。

《月相变化》评课稿3

  这是一篇比较难上的课,月相变化的的确确发生在我们身边,却可能从没有认真地去观察过它。现在要来分析月相的形成变化规律,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来解释是有很大难度的。因此,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学习天文知识的兴趣十分重要。

  第一、认识月相及画月相。

  在寒假的时候,我布置了学生观月相、画月相。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月相变化有个形象生动的了解,拉近了学生与月相的“距离”,为上课做好铺垫。

  第二、初步推测月相变化。

  上课伊始,我从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导入本课教学,很自然地引出不同的月相,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月相,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月相变化规律的兴趣。随后,我让学生在纸上贴出他们印象中的'月相规律,然后全班交流,观察之后,大家发现有些初一和十五,大家的印象都差不多,有个别的月相,规律不太一样。于是,这位老师又展示了视频做的月相变化图,对比之下,大家总结出了一个月中变化的规律。这样一来,学生对月相的变化经历了从直观到较抽象的认识,为研究月相的形成做好了准备。

  第三、模拟月相变化的现象。

  在模拟实验中考虑到月相变化的效果,所以采用篮球这一物体。因为篮球的体积比较大,具有较强的演示性。又考虑到实验效果的相似性,所以将篮球一面涂成白色,一面涂成黑色,这样从色彩上加强了实验的对比效果。我们将一篮球模拟为月球,学生当作地球,当手持“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时候,学生便可以很清楚的发现月相变化的特点。活动后让学生汇报交流并播放月相变化的视频,让学生对月相变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知道其变化是有一定规律而且能从中发现掌握规律的变化。课后练习让学生根据月相规律画出下半月的月相图。

  整课教学中,经过实际操作、模拟月相变化过程,思考相关问题,让学生发现和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然后再迁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科学精神。

  我把《月相的变化》一课目标定位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识月相、推测月相变化和模拟月相变化这三个课堂主体活动,在科学概念方面能知道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初步体会到月相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和课后的持续观察月相,使学生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整合别人的观点能够对月相的产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做出假设,并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做出修正;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在教师指导的前提下,能够独立、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能初步意识到地球、月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系统。

  由于宇宙是一个无法想象的空间,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太庞大的空间和物质,在他们的脑海里从没过一个比较真实的宇宙概念。因此,对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探究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所以,我认为克服宇宙教学的难点,主要在于如何将无限的宇宙转换成有限而又有型展现给学生,从而在利用有形的物质进行模拟探究获得。

《月相变化》评课稿4

  陈老师这节《月相变化》环节设计清楚,思路清晰,很好的用模拟实验建构本课的概念,从整个系统角度来思考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

  1、灵活处理教材

  我们从本节课堂上来看,教师没有被教材所束缚,把课调整为两部分画月相和模拟实验,这样就把学生的探究空间大大加强了,这也充分体现了我们科学课标中所体现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这么一个教材观。

  2、关注学生前概念

  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科学世界中,在正式学习科学之前,就已形成了一些生活概念或者说经验。这些概念来源于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直观感受,通常以他们的生活常识为主,由于学生受认知规律、思维特点、生活环境等的影响,使得他们难于用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能用科学的思维研究问题。

  因此,这些生活概念有些是正确的,有些则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但它们都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观察和理解世界得出的结果,是学生理解新事物的基础。陈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感知基础,在课前让学生画月相,并比较大家手中的月相,再根据经验知道平时月亮的形状各不相同,从而构建起本课的月相这个概念。接着,陈老师又让学生针对月相提问题,梳理问题,“月相到底是怎样变化的呢?”自然过渡到用模拟实验来观察月相变化。

  3、注重模拟实验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的本质是解释,概念是解释的表达方式,而解释则来源于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陈老师就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在亲历探究过程中掌握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和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科学概念。

《月相变化》评课稿5

  《月相变化》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二课,月相变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显著的两个天文现象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本课教学目标与以往自然课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是不着重于认识月相的成因,而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月相,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从而产生持续观察月相变化的兴趣。

  一、认识月相及画月相。

  学生在过去的生活中对月亮有一定的观察,通过让学生动手画月亮的样子,说说自己所画的月亮是在什么时候看到的,以挖掘学生的前概念,帮助他们将头脑中零散的影象进行整理,从而知道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就是月相。

  二、认识月相的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规律的认识是本课的难点,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月相的照片,了解实际生活中的月相是怎样的,知道象那种弯过头的月亮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能够看到的。画出从初一到十五的月相变化。在活动后又播放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让学生对月相的变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推测下半月的月相变化作好铺垫。学生在观察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中,会发现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由此,他们可以推测出下半月的月相变化。

《月相变化》评课稿6

  我们组一致认为陈老师这节《月相变化》环节设计清楚,思路清晰,很好的用模拟实验解释本课的概念,从整个系统角度来思考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

  众所周知,对科学概念的关注和研究是当代科学教育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学生掌握一个科学概念,实质上就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同时也意味着能区分概念的有关特征与无关特征、概念的肯定例证与否定例证。

  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科学世界中,在正式学习科学之前,就已形成了一些“概念”(生活概念)或者说经验。这些概念来源于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直观感受,通常以他们的生活常识为主,由于学生受认知规律、思维特点、生活环境等的影响,使得他们难于用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能用科学的思维研究问题。

  因此,这些生活概念有些是正确的,有些则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但它们都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观察和理解世界得出的结果,是学生理解新事物的基础。陈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感知基础,在课前让学生画月相,并比较大家手中的月相,再根据经验知道平时月亮的形状各不相同,从而构建起本课的“月相”这个概念。接着,陈老师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把自己手中的月相贴到黑板上,去发现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自然过渡到用模拟实验来观察月相变化。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郁波老师在题为《关注科学概念》的报告中指出“科学的本质是解释,概念是解释的表达方式,而解释则来源于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陈老师就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在亲历探究过程中掌握“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和“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科学概念。

  在这里,我们组对陈老师在细节指导上有一些小小建议:

  1、导入时,《水调歌头》中的.“月有阴晴圆缺”,老师应该要强调“月亮”和“月球”这两个概念的不同。朱志光老师还认为可以让学生去解释“阴晴圆缺”自然来引出太阳、月球和地球的位置等等。

  2、要强调月相的观察时间应该是农历时间。可以在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每天观察月相时,提出要学生预测今天的月相并观察。今天是3月14日,农历2月初七,由此可能会引发学生对时间认识上的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时间的正确认识。

  3、老师在画月相图时,应该要关注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的位置变化。学生的记录单上,月相图中间要画一个表示地球的点或圆,来明确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位置。要讲授月相的画法。

  4、在学生探讨模拟实验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确月亮的亮面朝向哪里,也就是“球”要怎么拿的问题。

【《月相变化》评课稿】相关文章:

《月相变化》评课稿10-09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评课稿10-11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评课稿经典10-02

商的变化规律评课稿12-16

(热门)《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评课稿10-13

[优选]商的变化规律评课稿02-13

[合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评课稿10-13

积的变化规律的优秀评课稿03-02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