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21 14:38:12 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必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必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知识与技能。本节课的知识是在学生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以及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多位数加法最基础的知识。因此,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教材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法的过程,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二、学习目标

  1、在问题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在交流与比较中优化出适合自己的算法。

  2、感悟计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3、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4、在学习活动中养成动手操作、明确表达、认真倾听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尤其是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则。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谈话引入。小朋友喜欢看课外书吗?谁来说说你喜欢看些什么书?

  2、引入情境。我们的好朋友“机灵狗”最近新开了图书馆,听说里边的书可多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题图)瞧,这就是图书馆的一角。(出示课题:图书馆)

  [设计意图:通过说喜欢看哪些课外书,引出主题图,同时对学生进行勤奋好学良好习惯的培养教育。]

  (二)提出问题,初识进位加法。

  1、看图提问题。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你们能提几个数学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指名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问题。)

  2、根据问题列式。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一下子就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下面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多少本?你会列式吗?请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生列式师巡视。)

  3、初探进位加法。

  (1)初探算法。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你们会计算吗?(自主探索。)

  (2)交流算法。算好的小朋友请把你算的方法与你的同桌小伙伴说一说。(一般有以下三种算法。)

  算法一:用摆小棒的方法算。先摆28根小棒,再摆4根,然后从4根中拿2根放到8根里就是10根,把它捆成一捆合在2捆里就得到3捆零2根,就得28+4=32。

  算法二:看算式直接口算。先算8+4=12,再算20+12=32。

  师:谁也是这样算的?(根据学生的表述,教师用彩色笔在横线下标出思考过程。)

  算法三:用竖式计算。(学生说竖式计算方法,教师写竖式。)

  师:8+4满十怎么办?怎样记不会忘了进一。(学生讲,教师板书“满十进一”。)

  (3)小结:小朋友真棒,能想出多种方法来计算28+4=32。像这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设计意图: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能让学生先倾听他人的计算方法,有利于在比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汇报交流计算方法分三个层次进行,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便于理解,便于掌握。]

  4、理解进位加法。

  《海底世界》和《淘气历险记》一共有多少本?《海底世界》和《咪咪学校》一共有多少本?这两个问题你们会计算吗?请你们选其中一个问题来做,做完后同桌小声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类似的问题采用先独立完成再交流的形式,既能节省时间,又能保证人人参与,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规则。]

  (三)多层次练习,巩固进位加法。

  1、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如果《汪汪乐园》每本9元,《海底世界》每本36元,《淘气历险记》每本13元,《咪咪学校》每本8元。请你算一算自己选购的两种书要多少元?(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再指名说说算的过程并简单评价。)

  买《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各一本,一共多少元?9+36=45(元)

  买《汪汪乐园》和《淘气历险记》各一本,一共多少元?9+13=22(元)

  买《海底世界》和《咪咪学校》各一本,一共多少元?36+8=44(元)

  买《淘气历险记》和《咪咪学校》各一本,一共多少元?13+8=21(元)

  买《汪汪乐园》和《咪咪学校》各一本,一共多少元?9+8=17(元)

  买《海底世界》和《淘气历险记》各一本,一共多少元?36+13=49(元)

  [设计意图:在主题图上添上每本书的单价,让学生自由选购两种喜欢的书并算出一共要多少钱的`活动,不但巩固了计算方法,而且使学生明白身边处处有数学问题,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看谁摘的苹果最多。

  (1)“摘苹果”游戏。(出示图)这儿有一棵苹果树,树上结满了苹果,看到这么多的苹果,你们想摘吗?请听清老师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练习本上先算出“苹果”上算式的得数,谁算的题目又对又多,就到树上摘苹果;能算对“苹果”上算式的得数,还能说出是怎么算的,摘下的苹果就是你的了。

  (2)评价“摘苹果”游戏。(摘一个评价一个,最后评价9+18与9+28,26+6与24+8这两组题的秘密。)

  [设计意图:先独立练习,保证人人参与,再用游戏的形式进行计算练习,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又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巩固新知,提高口算技能。]

  3、看谁是个最好的医生。

  (1)你们看谁来了?(出示啄木鸟图)它不高兴,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里有3棵“大树”生病了。小朋友们来帮它确诊一下大树的病因好吗?(说明错因。)

  (2)小朋友帮助大树治好了病,谢谢你们。今后用竖式计算,一定要把相同数位对齐,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设计意图:这三道题反映了学生用竖式计算最容易出现的错误,通过帮助啄木鸟“医生”治病的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通过说理,进一步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四)成功体验,回味进位加法。

  1、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谁来说说你学会了什么新本领?

  2、你想提醒大家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评价,一方面进行情感评价,另一方面对知识进行小结,有利于概括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2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是在前几节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为图案欣赏和绘制图案两部分内容。在教学中主要突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通过欣赏教材和生活中的一些美丽图案,激起学生对美丽图案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认识数学的美,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由讨论及各种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智力。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真实感受图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在学生绘制好美丽的图案后,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使每位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对别人的作品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老师的总结性评价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使全体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进步。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收集各种美丽的图案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老师收集到了一些图案,请同学们欣赏。(展示图案)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欣赏与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美丽的图案,激发学生探究美丽图案的兴趣,唤起学生制作美丽图案的欲望。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观察、分析图案。

  (课件出示教材27页上面的三幅图)

  师:观察这三幅图,想一想这三幅图是由哪些简单图形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的?(请学生仔细观察,与同伴说说自己的发现)

  2.全班交流。

  预设

  生1:图①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它是利用轴对称得到的。

  生2:图②是由左上角的那个小图案经过向右和向下的逐步平移得到的。

  生3:我认为图②也可以看作由左面一排或上面一排的小图案经过平移得到的。

  生4:我认为图③可以看作一个左右或上下对称的轴对称图形。

  生5:我认为图③运用了轴对称和平移。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我们制作的图案,往往都是由一个基本图形经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得到的。

  设计意图:通过汇报交流,进一步明确图案制作的方法,感受轴对称、平移等方法在图案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3.自主动手,操作实践。

  请你在方格纸上继续画下去。(课件出示教材27页中间例题)

  师:先观察第二个图形是由第一个图形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的?接下来你想怎样画?

  通过观察可以明确:制作这幅图需要用平移的方法,请学生尝试制作,小组展示。

  4.激发想象,自主创造。

  请你运用轴对称或平移的方法,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出示课堂活动卡)。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利用不同的方法来制作图案,注重培养学生想象与操作相结合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获得成功的喜悦。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3

  单元导学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倍数与因数;2,5,3的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的认识;找因数;找质数。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大量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本单元的概念比较多,且部分概念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区分与把握,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本单元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掌握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形成完整的概念体系。

  本单元学习的知识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与通分的重要基础。

  备内容

  倍数与因数(1课时)→倍数、因数的意义及倍数与因数的关系;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探索活动:2,5的倍数的特征(1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偶数与奇数的含义

  倍数与因数

  探索活动:3的倍数的特征(1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同时是2,3和5的倍数的特征;,9的倍数的特征

  找因数(1课时)→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找质数(1课时)→质数与合数的意义;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找100以内质数的方法

  备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在100以内的全部倍数,以及在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2.知道2,5,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3的倍数。认识奇数和偶数,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3.知道质数和合数的特征,并能用筛选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倍数与因数的认识过程,并能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优化寻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2.经历2,5,3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在观察、猜测和讨论的过程中学会归纳、类比的方法。

  3.经历找因数、找质数的过程,并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认识倍数与因数、探索非零自然数特征的过程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观察、猜测和讨论的过程中,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研究质数的过程中丰富对数学的认识,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备重难点

  重点

  1.认识倍数与因数,在100以内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在100以内的自然数中,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2.认识质数、合数,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3的倍数。

  难点

  1.理解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2.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归纳2,5,3的倍数的特征。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4

  设计说明

  简单的时间计算问题是学生解决稍复杂的时间问题的基础。因此在本节课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

  结合教材习题,对学过的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进行回顾;对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集中的、系统地复习,加深学生的记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对所学的计量单位有具体的感性认识,并结合实例让学生回顾问题的解决过程,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从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回顾本学期学习的知识。

  (1)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学习的知识。

  (2)学生讨论后汇报:本学期学习了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质量单位的认识;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和集合问题。

  2.揭示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复习时、分、秒和质量单位的相关知识吧!

  3.结合习题,复习时、分、秒和质量单位的相关知识。

  (1)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20分=(  )时5分=(  )秒

  4时=(  )分5千克=(  )克

  180秒=(  )分360分=(  )时

  6吨=(  )千克9000千克=(  )吨

  (2)复习学过的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及进率。(学过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1时=60分,1分=60秒。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3)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4)总结单位换算的方法。(高级单位低级单位)

  4.复习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的应用。

  课件出示练习题。

  (1)在(  )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妈妈每天工作8(  )。

  小明跑50米用了10(  )。

  小红写作业用了30(  )。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3)让学生说说选择合适时间单位的理由和方法。

  5.课件出示教材111页3题。

  (1)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交流。

  (2)汇报结果,集体订正。

  (3)回顾计算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方法一可以看钟面,数格后计算。

  方法二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间-开始的时间

  (4)小结:计算经过的时间,有以上两种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6.课件出示练习题,复习质量单位的换算。

  1吨-600千克=(  )千克

  2800千克-800千克=(  )吨

  设计意图: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有序的回顾,并结合有针对性的练习,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系统地掌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方向和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描述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好方法。

  3.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找准观测点,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向全班同学说说自己知道的方向相关知识,通过回忆以前所学基本方向知识,区分平面图上的方向和现实生活中的方向。

  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投影出示数学书61页主题图,先观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揭示这节课学习内容。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并探索,引发思考,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深入的探究,以小组为单位有序汇报。(笑笑从家去图书馆,怎样说清楚她要走的'路线?)

  2.亲自实践

  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出要确定的物体的具体位置必须要知道方向和距离。老师启发引导,鼓励学生绘制路线图,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借助质疑,深入研究

  如果反过来从图书馆到笑笑家,该怎么走呢?为什么这次描述和笑笑从家到图书馆不一样呢?老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只是方向改变,两者间的距离并未发生改变。

  4、归纳概括

  怎样描述一个物体的具体位置,在描述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归纳,师小结。

  三、及时练习,巩固新知

  1.课本62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试做后交流

  2、课本62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试做后选取正确和错误的展示,通过对比,明确错误原因。

  3、课本62页练一练第3题

  独立完成后小组互批,互疑,互改,互讲。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生活中应用这部分知识时有哪些需要提示大家的?

  3、对自己课中的表现做一个评价。

  板书设计:

  去图书馆

  观测点 方向 距离

  教学反思:

  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但也有几位学生由于基础差等原因,对本课目标掌握不够熟练,不能正确运用方位词、距离等来表述行走的路线,尤其是在表述东南、西北等方向时,判断不准。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个别辅导,巩固练习。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7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12个数字、时针、分针;学生结合经验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记录方法。

  2、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的思维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事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整时的认读、记录方法

  教学难点:整时的认读、记录方法

  教学具准备:每人一个钟表模型、课堂训练纸、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这是什么》:嘀嗒嘀嗒,嘀嗒嘀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钟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齐读课题。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认识钟面

  ①利用情境图,初步感知钟面

  出示PPT:课本84页情境图

  师:同学们,钟表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什么?小朋友在做什么?(明确:早上7时妈妈叫她起床)

  ②小组合作,认识钟面

  师:拿出自己的钟表模型,看一看、摸一摸、拨一拨,你发现了什么?

  A. 学生自主学习

  B. 小组交流:钟面上有什么?

  C. 小组汇报

  师明确: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格,两个指针。又细又长的叫分针,又粗又短的叫时针。

  依据学生的汇报,师张贴钟表模型,板书:12个数字 时针 分针

  2、 认识整时

  ①观察7时钟面模型

  师:老师把情境图中的钟表给大家带来了。仔细观察,钟面上显示的时刻,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又细又长的分针指着几?又粗又短的时针指着几?师肯定: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板书:7时)

  引导多名学生重复认知过程。

  ②利用三个整时钟面,再次观察、认知

  A、(PPT出示课本情境图中的三个时刻)按照整时的认知方法,跟大家分享这几个时刻。

  B、再次观察三个钟面,你发现了什么?

  a、小组讨论

  b、汇报交流

  c、明确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

  ③动手操作,巩固所学

  A、 师拨表生认读,并说出认识的方法

  B、师说整时生拨表(例:拨出上午9时上操时刻、中午11时放学、中午12时吃饭、下午4时放学……)

  C、同桌一说一拨

  3、整时的记录方法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钟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像挂钟和手表这样的,我们怎样记录?(是几时,就在几的后面写上一个“时”。)另一种是像闹钟这样的电子表(出示PPT情境图中的电子记录7:00),是几时就在左边写上数字几,中间写上两个小圆点,右边写上两个“0”。(板书:7:00)我们一起书空一下。

  A、(PPT出示3时、6时两个钟面)指名2生台前板演,其他学生作业本上记录

  B、订正并强调记录方法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连一连(PPT出示课本86页第一题)

  2、写一写(PPT出示课本86页第三题)

  3、做一做(PPT出示课本85页:小明的一天)

  A、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每幅图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时刻。

  B、质疑:为什么有两个9时?(生谈想法)

  C、明确:时针每天转两圈,一天有早晨、上午、下午、晚上等,所以有上午9时,还有晚上9时。

  四、畅谈收获,课堂总结

  同学们,转眼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

  结束语:同学们,在短短的时间里,我们一起“认表——拨表——记录时间”收获了钟表的很多知识。时间是宝贵的,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画钟表

  同学们,课下利用自己灵巧的小手在钟面上画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并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12个数字

  时针

  分针

  7时 7:00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7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周长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测量和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计算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主的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并拓展研究不规则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测量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建立周长的概念,能指出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并会测量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是教学重点;正确、深刻地理解周长的含义是教学难点。注意设计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小组讨论等学习形式来强化对周长的理解,让难点在不经意中获得突破。

  三、教学意图和教学思路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体现做数学、玩数学的活动性和趣味性,感知先行,凸现探究过程。具体做到两个拓宽:拓宽周长概念的外延,拓宽周长的测量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中尽力把绣球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争、去辩,在悟中得法。教学思路:从生活情境中引出周长概念+通过指和描理解周长概念十通过测量计算三角形和一般四边形的周长巩固周长概念并铺垫测量计算周长的一般方法+探究测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一般方法+探究测量计算不规则平面图形周长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师生沿着操场的边线绕操场跑步一圈。

  1.体验中引出周长。沿着操场的边线绕操场跑步一圈(板书一圈、边线)、让学生比划路线,描述多少是一圈、什么是边线、贴平面图,让学生用粉笔画跑步的路线,强调起点、终点、操场一圈边线的总长度、操场的周长。(板书周长)

  [评析: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赋予《周长这一知识点以现实意义。这样学生的学习得到了感性材料的支撑,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学生也很容易进入角色。此外,本节课把《周长》描述为一圈边线的总长度,简明易懂,充分体现了周长这一数学问题的现实性。》

  2.操作中理解周长。

  (1)指导学生找出身边物体的周长、指出课本封面的周长。(电脑显示给予确认)

  (2)让学生指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多媒体随后显示)

  〔评析:采用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或感兴趣的材料作为研究素材,增强学习的亲切感。通过指、描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操作中理解周长,而多媒体的效果使周长是什么更加清晰明朗。〕

  3.测量计算中深化对周长的认识。

  (1)(多媒体显示老鼠和兔子分别绕三角形、四边形的草坪跑步一圈)

  提问:谁跑得多?比什么?怎么能知道它们各自的周长呢?(板书:测量计算)

  [评析:多媒体的动态显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上的`数学问题很快变成学生自觉探索的问题。]

  (2)在作业纸上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的周长,再组织小组汇报。(强调:所有边长的总和)

  [评析:通过练习获得测量计算平面图形周长的一般方法,为探索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奠定基础。]

  (3)测量更多边形的周长,总结强调周长即一周边线的总长度。

  4.引导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1)出示方格纸上的正方形、长方形,要求测量计算并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

  (2)巩固练习。正方形的边长为2分米,计算一个正方形的周长和由这两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强调:计算的应是有关图形一周的总长度。

  [评析:通过这一变式练习,使周长即一周的总长度得以巩固,进一步强化了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3)测量并计算周长。(出示下面的图形)

  5.合作解决问题。测量计算出硬币和树叶的周长。

  [评析:对周长的理解不局限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等规则平面图形中,避免了学生生搬硬套,产生思维定势。把周长拓展到不规则平面图形中,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更加深刻,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并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长方形纸板,不同边长的正方形纸片(硬卡纸做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动手操作

  1.情境导入

  2.出示问题,明确要求。(理解重点要求,如整分米数,整块)

  3. 学生猜测可选用几分米的地砖。

  4.介绍教具,明确活动要求.

  5.小组活动。

  二、自主探索,形成概念

  1.展示学生作品,得出结果。

  2.教师将不同铺法展示到课件上。

  3.明确王叔叔对地砖的要求必须符合什么条件。(地砖的边长必须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4.引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揭示课题。

  5.巩固练习课本80页做一做。

  三、自主探究,掌握方法

  1.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出示例2,独立思考,做在练习本上,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归纳方法,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之间的关系。(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他们公因数的倍数,他们的公因数是最大公因数的因数。)

  四、巩固练习,总结提升

  1.81页做一做,独立思考,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总结规律。(当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就是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时,那他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五、小结

  谈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61页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第一课时《去图书馆》。

  教学目标:

  1.掌握描述路线图的方法,能准确地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2.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方向、距离、转弯的地方三个要素是描述路线的关键。

  3.在对比学习的过程中,知道描述往返路线时距离不变,方向相反,转弯地方的次序也反了。

  4.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准确地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图。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往返路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装有不同“宝贝”的四个盒子。

  2. 学生准备:

  尺子、铅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播放视频,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2.复习平面图上的`方向和现实中的方向。

  3.导入新知。(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

  (1)课件出示笑笑从家到图书馆行走的路线示意图。

  引导:怎样说清楚笑笑要走的路线?淘气、机灵狗、笑笑给出了怎样的提示?

  学生反馈,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先看朝哪个方向走,每一段走多远,在哪里转弯。

  (2)启发:从教材的提示上看,要描述行走的路线,必须抓住哪几个要素?

  板书:

  笑笑笑向 (方向)走米(距离)到(转弯地方)。

  (3)学生动手画路线图,边画边在小组内模仿例句说一说。

  (4)小结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

  先画一画,再找出方向、距离、转弯的地方。

  2.探究、比较、描述往返路线。

  (1)指一指。

  指名学生在课件上指一指笑笑从图书馆回家怎么走。

  (2)说一说。

  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笑笑从图书馆回家的路线。

  (3)比一比。

  指名学生分别说一说往返路线,引导学生比较方向、距离、转弯的地方三个要素哪些没变?哪些变了?是如何变化的?

  (4)小结:描述返程路线时,距离没变,方向相反,转弯地方的次序也反了。

  三、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2页“练一练”第1题。

  引导学生先说一说再独立填空。(引导时适时板书八个方向。)

  2.完成教材第62页“练一练”第2题。

  要求学生仿照第1题填空的形式,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反馈汇报。其中科技馆到光明路、商场到天文馆、幸福路到动物园的方向需要重点指导。

  3.完成教材第62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辨认教室内方向,并描述简单的路线。)

  游戏:快乐寻宝

  1. 课件出示并明确游戏规则。

  2. 师生参与游戏。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会了什么?(出示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对照学习目标进行总结。

  2. 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第62页“练一练”第4题。

  3.肯定学生课堂表现,歌曲《加油歌》鼓励学生。

  板书设计:

  五、方向与位置

  去图书馆

  笑笑笑向 (方向)走 米(距离)到(转弯地方)。 返程路线相反 不变 次序反了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学过运用上下、前后、左右以及东、南、西、北这些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方向,初步发展了空间观念。本节课以“去图书馆”为主题并用学生熟悉的景点展开学习,为之前学过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通过引导学生综合利用本课知识,体会方向与距离是描述路线图缺一不可的关键要素。

  【学习目标】

  1、能根据路线图描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具体路线,体会方向与距离对确定路线的重要作用。

  2、在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的探索与应用中,体会方向与位置知识的价值。

  【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准确的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难点:通过描述与画路线图,体会方向与距离对确定路线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 活动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个小游戏,你能试着找一找教室里的方向吗?

  师:今天笑笑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而且她还给我们带来了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可见图片和要求)

  生:七号宝箱。

  师:你们觉得会是什么礼物呢?哦,原来是一本书,看来笑笑希望咱班同学和她一样,多读书多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找方向以及找礼物复习二年级下册所学方向的知识,为开展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设置为小游戏以及找礼物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

  1、周末,笑笑要去图书馆(出示主题图),你能帮她设计一条路线吗?谁来说一说?

  (1)师:谁愿意试着说一说?请一名学生边指边说。

  生:笑笑向西走300米到游乐场,向北走250米到报刊亭,最后向西走900米到达医院。

  (2)师:还有其他路线吗?请另一名学生边指边说。

  生:笑笑向西走500米到商场,向北走250米到医院,最后向西走700米到达医院。

  2、师:刚刚这两位同学在说路线的时候都说清楚了每段路的距离,要想使笑笑准确的到达图书馆,我们还要说清楚什么?(方向)

  生:还要说清楚经过的地点。

  3、下面我们来看这一段路(课件出示),用上我们刚刚所说的方向和距离,我们可以怎么说?

  (1)请一名学生试着说一说。

  (2)课件出示例子:笑笑从家出发向西走300米到达游乐场。

  设计意图:出示范例,规范学生描述语言。

  4、师:你能将这条路线按照这样的说法将这条路线补充完整吗?

  (1)同桌之间先说一说,然后汇报。

  生:笑笑从家出发向西走300米到达游乐场,向北走250米到达报刊亭,最后向西走900米到达图书馆。

  (2)师:谁愿意试着说一说另一条路线?

  生:笑笑从家出发向西走500米到达商场,向北走250米到达医院,最后向西走700米到达图书馆。

  (3)师:同学们都回答的太完整了。所以在描述路线时,我们还要说清楚经过的地点,也就是标志(识)物。(板书)

  5、师:笑笑觉得同学们设计的路线太好了!她在想,你们能将设计的路线画出来吗?你们能吗?(出示要求)拿出作业纸,选择其中一条路线画在第一题的空白处。

  (1)学生独立完成。

  (2)展示2—3个学生的作品,边指边说。

  (3)(课件出示两条路线)同桌之间交换作品,先检查同桌作品是否有不完整的地方,然后指着自己画的路线和同桌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学生作品并描述出来,学生一起找出图中不足之处,引导学生总结出画图需要注意的要素。

  6、笑笑看了一天书要回家了,她该怎么走呢?在作业纸上画一画,并和同桌说一说你所画的路线。

  7、师:仔细观察作业纸上的两个路线图,你有什么发现?

  生:路线、经过的地点、距离都不变,只改变了方向。

  设计意图:说一说到画一画,再到论一论,由简单的问题转接到需要反思讨论的关键点,主要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方向感。画一画和比一比则是对知识的巩固和迁移,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迁移能力。安排这样一个逆向的问题,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都是有帮助的。

  三、活动练习。

  师:笑笑觉得同学们都太厉害了!她想如果大家能将下面的练习题做好,她还有一份礼物要送给大家哦!我们一起来做做吧!

  1、将作业纸2上的习题完成。

  2、出示课本第62页第2题。说一说往返路线。

  3、出示礼物。(指南针)迷路时,指南针可以帮我们指明方向。

  设计意图:针对课堂所学设计练习,主要考查学生是否会灵活运用,并且培养其逆向思维。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要想准确描述一条路线时,要说清楚距离、方向、地点。

  生:画路线时要注意标清方向、距离、地点以及方向标。

  五、作业设计

  实践活动。在A4纸上描述或画出从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线。

  设计意图: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学以致用。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

  2.过程与方法: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已学知识,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信息。

  [教学重点]

  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市有哪些公园吗?有一个小朋友也去了一趟小公园,在这个小公园里,它发现了很多数学问题。老师今天也带你们去一趟这个公园,看看你们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出示小公园的挂图。这就是那个小公园,同学们,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2、在同学提出的许多问题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点研究其中的`一个与我们这段时间学习的数学知识——周长有关的问题。

  3、你能指出这个小公园的周长吗?如果让你来计算这个公园的周长,你需要知道哪些信息?你有办法获得这些信息吗?

  4、现在老师告诉你们这些信息,你能求出这个小公园的周长吗?试试看。

  5、让学生展示不同解法。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你们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求小公园的周长的方法吗?

  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在这个小公园的附近,小动物们还拿着一些很有趣的事物和图形,你们认识它吗?

  我们班有六个组,老师这里一共有六个图形,每个组可以拿几个?但老师想请每个小组算两个图形的周长,你们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吗?

  2、今天我们一起去游玩了一个小公园,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3、使学生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进位的道理。

  教学准备:

  PPT、小棒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开火车”口算)。

  一、情境创设,谈话导入

  1.谈话引入。同学们喜欢看课外书吗?谁来说说你喜欢看些什么书?同学们喜欢看的书真不少,可以看出大家都是好学的孩子。

  2、引入情境。我们的好朋友“机灵狗”最近新开了图书馆,听说里边的书可多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PPT)瞧,这就是图书馆的一角。(出示课题:图书馆)

  二、提出问题,初探进位加法

  1.提数学问题。

  (1)看图提问题。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说的很好,那你们能提出数学问题吗?(生独立思考,指名提出数学问题,师在黑板上贴问题)

  (2)根据问题列式。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一下子就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下面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童话世界》和《丛林世界》一共有多少本?你会列式吗?请拿出练习本列出算式。(生列式师巡视)

  2、初探进位加法。

  (1)初探算法。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大家都同意这样列式吗?(板书:28+4)你们会算吗?我们先来估一估,大概是多少?比30多,多一些)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做一做。(自主探索)

  (2)交流算法。算好的小朋友请把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方法与你的同桌小伙伴说一说。现在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一下。

  算法一:用摆小棒的方法算出来的,先摆28根小棒,再摆4根,先从4根拿2根放到8根里就是10根了,把它捆一捆合在2捆里就得到3捆零2根,就得32了。

  学生举手上台演示一下。

  算法二:先从8根拿6根放到4根里就是10根(一捆)。

  学生试着用小棒摆一摆。

  板书:计算方法:①、摆小棒。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算法三:我是用看算式直接口算出来的,我是这样算的先算8+4=12,再算20+12=32。

  师:谁也是这样算的?(板书:②、8+4=12 20+12=32)

  算法四:先算28+2=30,再算30+2=32。(板书:③28+2=30,30+2=32)

  算法五:我用竖式计算的'。(让学生说用竖式计算,写得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又是怎么算的?)

  师:8+4=12满十怎么办?怎样记不会忘了进一。(生讲师板书进位一)谁还会说个位相加满十了怎么办?(指名回答)

  板书:④竖式(满十进一)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满十进一”,学生拿出计数器自己拨一拨。

  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列竖式。

  (3)小结。

  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相信你的速度会越来越快。接下来,在刚开始贴出的问题中,选择其中一题,用你喜欢的方法,动手算一算。

  三、成功体验,回味进位加法

  1.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谁来说说你学会了什么新本领?

  2.你想要提醒大家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图书馆

  28+4=32

  ①摆小棒

  ②8+4=12,20+12=32

  ③28+2=30,30+2=32

  ④竖式(满十进一)

  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反思

  本课我已谈话导入,创设了平实的生活情境,有助于孩子们的后续学习。比较满意的环节是交流不同算法,学生畅所欲言,对不同算法进行评比,学会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或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3

  单元导学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学生之前所学的用数对确定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雏形,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则是极坐标系的雏形。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和空间坐标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前、后、左、右和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大致位置,能够利用数对精确地表示出平面图上一个点或一个区域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地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备内容

  备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会根据平面图上一个点的位置说出它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

  2.会根据一个点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这个点的具体位置。

  3.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1.经历位置与方向的观察、测量、画图、描述等过程,感受从实践中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2.通过让学生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培养空间观念。

  3.通过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平面图上一个点的位置,初步感受坐标法。

  通过生活实例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备重难点

  重点

  1.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2.能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难点

  1.能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2.能根据描述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4

  《图书馆》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的第一节内容。教材通过“图书馆”这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引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也为以后的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奠定坚实的基础。反思整节课,感受颇深。

  一、面对学生,如何施教。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活跃,表现欲强,有一定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同学基础好,习惯好,有的甚至不用教就会了,因为他们曾经学过珠心算;而有的学生口算慢,需要借助直观(如数小棒、拨计数器、数指拇等)。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怎么教?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二、算法多样化,张显孩子个性,展示学生风采。

  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让每个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让其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中,我们让孩子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尊重了每一个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独立思考、同伴讲解,全班交流的过程。在多种方法依次出现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这些方法中谁和谁比较接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方法,发现它们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充分地让学生说,并与前面学的不进位加法进行比较,找出异同。这样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原有知识,让学生在原知识的基础上,自我建构,在合作中,展示彼此的思考,使学生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又加深了一层,达到优化认知结构的目的。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教学内容。

  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及其思考的方向,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学生通过复习旧知,在情境中提出问题、探索算法、解决问题。教学过程的每一步都是学生在老师引领下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完成的`。教育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人类千百年来创造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分享师生各自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过程。分享意味着教师更多的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给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教师要走进儿童的世界,学会从儿童的眼光看世界,分享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欣赏孩子们的“闪光”之处,从孩子们的单纯中获得满足、愉悦和快乐。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寻找真理。相互提供支持、启迪灵感、共享智慧;勇敢地承认自己的过失、错误和不足,让学生看到老师的坦诚,并以此为榜样,拉近师生距离,使自己成为一个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但是本节课还是存在了一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比如在与学生交流18+4=的四种算法,在竖式计算这种方法上,作为本节课的重点,不够突出,“满十进一”这一个知识点应该给学生多一些的发挥空间。对于细节上尚有些欠缺,不够大胆,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学。另外,其中有位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三种书一共有多少本?在当时处理的不够妥当,把之布置为作业有些不妥,可以告诉学生把问题放在问题银行,后面解决。不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好像置之不理,也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我认为教学是在实践中不断进步,只有把自己当做学生,不断地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成为新时代的教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2、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相关知识进行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按指定度数画角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了画纸、三角板、量角器、铅笔等学习用品。

  教师准备量角器、三角板、图片。

  教学设计:

  一、兴趣引入。

  教师:(出示由各种角构成的图片),学生欣赏,说观察的感受。

  生活中的这些美丽图案是怎样画出来的?(用各种角。)

  这些角又是怎样画出来的?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画角?

  引出课题:画角

  二、尝试体验、探究新知。

  师:接下来老师准备了几项活动,希望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画角的技能。

  活动1:画出60°的角。

  1、请学生猜一猜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度的角。

  2、引导学生用三角板拼角,用这些角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说说所拼的角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角验证,小组合作完成。(在这个活动中师只是提出画角的要求,但是学生用什么方法没有限制。)

  3、你用什么方法画出了60°的角?

  学生根据自己的做法回答和演示。

  活动2:画出85°的角。

  1、师:如果要画的不是上面这些特殊角,比如画一个85°的角应该怎么办?

  (这个活动师仍然不提出具体的描画方法要求。学生会在活动中发现用三角板不容易画出这个角,应该使用量角器才能准确的画出这个角。这时引导同学提出:三角板在画角时是有局限性的,不是所有的角都能用三角板精确地画出来。)

  2、学生自己动手画角,可以讨论后再完成。

  活动3: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成。(两个角组合可以画出15°、30°、45°、60°、75°、105°、90°、135°、150°、120°等角。)

  活动4:画70°,115°的角。

  1、说说你想用什么工具帮助你画出这些角?(用量角器画这两个角。)

  2、学生动手画角。

  3、活动后师及时问,怎样使用量角器画角?

  活动5:归纳总结

  1、先让学生说说画角的方法,再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1)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所画角刻度线的地方点一点。

  (3)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2、让学生同桌讨论:画角时,当量角器有两圈刻度时,是看里圈还是看外圈?

  小结:当先画的那条射线是与内圈的零刻度线重合,那么找点时就应该在内圈找所要画的角刻度线;如果先画的那条射线是与外圈的零刻度线重合,那么找点时就应该在外圈找所要画的'角刻度线。

  3、用量角器画55度和140度的角,说说画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

  4、初步判断所画的角是否正确。

  学生举例。例如要画一个120度的角,结果画了一个锐角出来,利用角分类来判断就知道是画错了。

  三、巩固练习。

  1、用一副三角板画出75和45度的角。

  2、用量角器画出15、80和165度的角。

  (1)合作交流;

  (2)集体校对。

  3、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45、135的角,让学生演示其折角的过程。

  板书:

  画角

  (1)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所画角刻度线的地方点一点。

  (3)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经典】05-30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4-12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范文10-23

小学趣味数学教学设计02-25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01-17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4-01

小学数学《左右》教学设计10-12

人教版小学数学经典教学设计12-19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12-06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