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时间:2024-11-22 09:28:57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必备)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社会公德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篇1

  一、调查目的:

  我们在20xx年11月——12月,对我校朝阳校区,两个系部展开了“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目前,大学生公德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然而,我们却缺少这方面的具体数据。我们这次的研究成果,希望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以丰富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积极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二、调查意义: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三、调查方法:

  调查以随机抽样为主,同时对本校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面谈。为了了解大学生道德现状,这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其中老生(注:大二学生)50份,新生(注:大一学生)50份,担任学生干部的占30%。报告将基于这些调查数据对大学生的公德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调查对象: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朝阳校区部分在校大学生。

  组员及分工:苏义音翟立新李永锋王淑芬胡梦瑶夏吾旦正多日杰才布旦敕丹坚措

  四、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的调查数据分析

  1、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缺乏责任感的”。只有少数的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2、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

  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37%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高达56%的人选择“偶尔参加一次”,另外有7%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这样一种结果我们认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

  在我们对无偿献血的问题上,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显示,对于无偿献血,只有11%的同学积极参与,有70%的同学持中立态度,还有19%的同学认为影响身体健康不去献血。这也说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

  3、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有较高的道德素养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65%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89%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6%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二者之和占了95%。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有较高的道德素养。

  4、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的重要性。

  校园的优美环境与完整的公共设施对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无疑有着积极的影响。然而,大学生是否会时时处处维护这种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东西呢?当问及“公共卫生间的水龙头忘了关,正哗哗流水,你恰巧经过,你会怎么办”时,有88%的大学生选择“随手关上”,只有2%的大学生会视若无睹,这个问题,学生的表现还是比较好的。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65%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19%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6%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5、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

  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6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五、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并结合与部分学生的座谈,基本可以看出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道德观多元化与复杂化

  社会公德的这五个方面,在日常生活中真正的遵守起来并不困难,对于常年受正规教育的大学生而言,应该是道德的底限。虽然多数大学生能按照公德的要求去行事,但落实到每一项,有很多同学达不到公德要求的。可以想象,完全符合这五个方面的学生的数量会更少一些,也就是说,社会主义道德观虽然依然占据一定的优势,但已非一统天下了,其它的道德观、价值观已经对社会主义道德观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道德观的多元化与复杂化有其家庭背景、学校背景与社会背景。1、首先是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平参差不齐。2、是高校教师本身的道德观具有多元化特点。

  3、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非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在社会上大量存在。。

  总之,大学生道德观的多元化、复杂不是某一因素造成的,是学校、社会包括家庭环境等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道德“知”“行”脱节道德标准的双重化

  “知”“行”脱节问题早已引起很多教育工作者关注,而本次调查数据则很好的为这个结论提供支持。问及“在食堂打饭,遇到有人插队,会如何反应”时,调查结果中48%选择了“心中抱怨”,27%选择“视而不见”,有超过7成的大学生明知应该通过言行去制止这种不道德行为,可是他们却选择了沉默。换句话,道德对于多数学生而言,仅是停留在“知”的层面,而已无法去“行”了。

  道德“知”“行”脱节原因多由以下引起:

  1、社会道德环境不佳、学校德育不力、互联网负面信息毒害等。

  2、个人心理尚未成熟。大学生刚成年,其心理尚未成熟,知识虽然丰富,可是阅历浅、生活经验太少,对事情的认识容易限于表面。

  六、我们的建议

  (一)加强社会公德教育。

  1、树立良好的公德意识。

  2、做好监督、引导作用。

  3、国家完善经济市场体系,严惩损害公共利益行为。

  4、加快社会公德法规法章建设。

  (二)加强校园教育。

  1、学校积极举办公德素质宣传,进行道德素质演讲。

  2、进行公德素质大评比同学生年终考核结合起来,这样更具有约束力。

  3、学校应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加强规章制度的管理。

  4、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创新社会公德教育方式。

  (三)加强家庭教育。

  1、家庭每位成员积极参加各种公德讲座并予以借鉴。

  2、家庭成员互相监督劝导,争取做公德模范家庭。

  3、父母应以身作则,提高重视度,为小孩做好榜样。

  (四)加强个人学习。

  1、不断加强学习,不断丰富头脑,增强修养,树立浩然正气。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牢记宗旨以守德。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篇2

  调查对象:xxx部分在校大学生

  组员及分工:xx

  组长:xx

  个别访谈:xx

  文献收集:xx

  个人体会:xx

  幻灯片制作:xx

  报告整理:xx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xx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一、总体情况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二、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们的`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接受采访者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她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何况还有很多人挣扎在死亡边缘,正等着我们献血来抢救呢!”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58.63%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36.3 %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0.06%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三、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84.54%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49.47%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48.47%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二者之和占了97.94%,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四、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87.05%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6.22%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

  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5.73%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80.2 %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4.06%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xx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五、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93.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在XX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调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的存在!

  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综上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良好,基本符合一名当代合格大学生的标准,但我们仍有很多方面的不足。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王伟凯表示:“大学生依然单纯,素质并没有下降。”在得到社会肯定和表彰的同时,我们应时刻谨记肩上的神圣责任,时刻以社会公德典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扬优点,弥补不足,让自己变得更完美,更好地做一名社会公德形象大使。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篇3

  一、调查背景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敬老爱老助老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百善孝为先,从古至今,敬老爱老的事例层出不穷,古代有“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二十四孝的故事。今天有“背着爸爸上学”的李勇。甘肃宁县一个叫李勇的孩子为了照顾瘫痪的父亲,坚持背着父亲去上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已成为做人的一个准则。

  但是,人们常把尊敬老人挂在嘴边,可是能做到在社会上或是在家庭中都尊敬老人的人又有多少呢?我国从1999年起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决定了赡养老人的责任仍然是以家庭为主,也决定了如今的青少年将来有义不容辞的养老责任,但从现代的敬老文化现状来看,情况却不容乐观。青少年在言论中赞成孝敬父母、尊敬老年人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少有体现,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孝道文化正在渐渐被淡化。常常听说某某人在路上救了一位老人,某某人又为老人做了什么好事,书上也常常写道要乐于助人,特别是老人。可真正能这样做的有多少人呢?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公德缺失的现象日益严重,特别是敬老爱老的行为越来越被人们忽视,这有悖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不利于我国将来的发展。

  二、调查目的,方法及对象

  为了使得我们的民族更好的发展,人民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除了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更得到提升,敬老爱老就更应该受到重视,这样老年人才能更好的安享晚年,对他们年轻时所作的贡献得到相应的回报,这样社会才能更加和谐发展。要清楚敬老爱老的社会公德现象,于是我们小组对社会上的人进行了一次访问调查。

  本次调查实行不记名制的调查,通过网上填写问卷与现场访问的方法相结合,对40名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历阶段的人进行了一次调查,包括高中以下,大中专及本科以上,其中男女比例基本上为1:1。

  三、调查结果分析

  1、不少人对“敬老爱老”的认识存在误区

  当问到在你看来怎样才是尽到孝道,超62.5%的被调查者认为让老人吃好穿好住好才是尽孝;12.5%的人认为是对老人言听计从;20%的人认为应该好好学习,成为老人的骄傲;剩下的人则认为其他方面。由此看来,不少人对“敬老爱老”存在错误的认识,尽孝最主要的是长陪老人聊天,使他们不感到寂寞,不仅仅要让老人吃好穿好住好。记得有一年的春晚,有着这样一个小品,讲述的是一个老人,由于子女工作繁忙,常常不在家,老人就感到非常寂寞。为了使子女能过陪她过一次年,他就装病,终于得偿所愿的故事。这则小品发人深思,如今的社会虽然发达,但在无形间隔阂了人们的关系,特别是老人,缺少子女的陪伴,常常感到孤独,由此引发了很多的社会病。

  2、不少人认为社会上的确存在很多不尊老爱老的现象

  当被问到是否认为身边存在着越来越多的不敬老爱老的现象时候,82.50%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的确存在越来越多的不敬老爱老的现象,由此可见,不少人也发觉了这社会的确存在着这种现状,较多数人对这种不好的现象还是予以了关注。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的身边,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不尊重老人的现象,譬如,辱骂老人,与老人争吵,不肯赡养老人等等。

  在网上看过这样一篇帖子,20xx年2月25日中午12:56,发帖者乘公交车到重庆城南亚核厂,刚到这里下车,后面一位7旬老人也跟着下车。被车门夹住了全身,老人对司机轻轻说了一声:“你没看见我要下车吗?”但司机不但没给老人道歉却破口大骂老人不死,还说出了一些不堪入耳的话。这,仅仅是万千世界的一个事小而已,像这样的事情其实随时都发生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能发现,能留意的不多。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人还是留意这种现象的。

  3、敬老爱老行为会相互影响

  调查结果还显示,95%以上的人会受到身边敬老爱老行为的影响。敬老爱老已经成为我们现代社会的一种道德风尚,调查表明,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如果他们身边出现的敬老爱老的行为越多,他们就会从无形中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而会出于本能地注意敬老爱老。

  调查中有那么一个问题:你有参加过义务的敬老爱老活动吗?而被调查者的回答结果如下:有32.50%的人有参加过敬老爱的活动。然而,更多的人是没有参加过或者想去而没有机会去,没有人不愿意参加。这反映出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没有人是真的不关爱老年人的,他们只是缺少平台、缺少时间、缺少机会。

  4、平时生活中的敬老爱老行为

  我看过一个电视广告,一位手里提着很多东西的老奶奶上了公共汽车,站在座位旁边,后面一个坐着的人说前面的'人,你起来给老奶奶让个座。坐在前面的人说,你自己为什么不让。后面的人说,你离着近嘛。前面的人说你离着也不远呀。两个人争来争去,就是没有人起来给老奶奶让座。结果最后是另外一个人给老奶奶让了座。广告语是:让座本来没有那么麻烦。我就不理解,让座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为什么在具体生活中操作起来会有困难,人们该不该给老人让座?而调查表明,有57.50%的人会在公交车上或者排队时主动谦让老年人,而有37.5%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只有剩下的5%不会让座。也许,公交车让座这类情况是公共场合下最容易被人评论,被人目睹的行为,而大部分人还是可以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人对于在公共场合谦让老年人的举动是予以肯定的。一个年纪大的人总会希望别人多点与他聊天,关于青年人有没有经常主动与老年人聊天这个问题,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57.5%的人表示不会主动与他们聊天,只有42.5%是会主动与老年人聊天,可见,多数人与老年人主动交谈的时候不是很多。

  而当问到逛街时,遇到行乞的老人,你会怎么做?只有50%的被调查者会给钱,而42.5%的人会不理不睬,还有7.5%的人会绕道而行。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的人不会对行乞的老人有所表示。也许是当今社会乞讨的人实在太多,人们已经麻木了或者不相信了。但人们对乞讨的老人缺乏爱心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5、赡养老人时的困难

  调查结果显示,在赡养老人方面,经济是主要原因。超过一半的人表示收入低,经济压力过大,特别是伊利费用高,难以承担;也有一部分人表示工作很忙,还要照顾孩子,再赡养老人就有些忙不过来;也有一些其他因素。当被问到政府在赡养老人方面应该有何作为时?多数人觉得应当给予老人经济上的帮助,一部分人觉得应该多组织一些老年人娱乐的活动。与欧美国家不同的是,我国赡养老人的主体,而是家庭欧美国家主要依靠社会。欧美国家由于经济发达,社会福利高,因此,家庭在赡养老人方面起到的作用很小。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家庭子女在老人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老人病。又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老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国家在赡养老人方面要起到更大的作用。

  四、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了不少有关尊老爱老问题的存在,在此,就提出我们的一点建议:

  1、赋予敬老文化新的时代精神。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一种伦理道德观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人如果没有不懂孝道,又怎么能要求他会有其他的道德呢!有道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对生养自己的父母都尚不知尽孝,又怎能期待他尊敬其他的老年人,又怎么会为国家民族尽忠呢?

  2、对于有没有参加过敬老爱老活动这问题,更多的人是没有时间或者想去而没有机会去。因此,学校及社会方面应加强对学生敬老爱老的思想教育,并且给学生提供机会,例如组织去敬老院慰问老人的活动,让同学们表演节目,帮助老人们打扫房间,听老人们讲过去的故事。让同学们主动意识到敬老爱老的重要性。

  3、青少年与老年人之间普遍存在代沟,因此,家庭与学校教育应该从小给孩子们灌输经常与老年人沟通的思想,而父母也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孩子,引导孩子。记得有一则广告,故事中孩子看见母亲为自己的外婆倒水洗脚,外婆说:“忙了一天,歇会吧。”母亲说:“妈,我不累,烫烫脚对您有好处。”之后,当妈妈回到孩子的房间去给他读故事时,看见孩子端着一大盆洗脚水,并说:“妈妈,洗脚。”我们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便是这样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4、应该大力发挥舆论的作用,对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不尊老爱老的行为予以报道和指责,对尊老爱老的行为给予奖励,赞扬,在人们心中树立起警示碑,让他们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五、总结

  我们是年轻的一代,比自己的长辈接受了更多更新鲜的事物,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思维方式和以前相比已经大不相同。在他们的年代可能能点上煤油灯已经是很奢侈的事情了,而如今我们的身边是各式的节能灯、日光灯、白炽灯在他们的年代,是粗布衣裤;而如今的我们追求名牌,时尚与个性张扬。在他们的年代,每天只是盼着可以填饱自己的肚子;而如今我们要求绿色食品,追求合理膳食。面对这诸多不同,大多数人在与老年人相处出现矛盾时会心平气和地讲道理,也有一部分人选择顺从他们。“年老的有智慧,寿高的有知识。”这是出于圣经旧约中《约伯记》的一句至理名言。圣经告诉我们,每一位老者都是一座深不可测的宝藏,那是在经历过无数艰辛苦难而磨炼出的一种宠辱不惊的心态。正像大多数人都认可这一句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应该以一个正确的心态去面对与老年人的代沟问题。有资料显示,截止20xx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亿5989万,占总人口的12%,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的老年人口基数大、来势迅猛,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迎来了人口老龄化。如何安排和解决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是我国21世纪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因此倡导敬老文化也就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老龄化社会更需要孝道,更需要去社会形成敬老爱老风尚。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篇4

  违背社会公德现象时有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管理

  1、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规则不合理。对于违法行为来讲,我们有明确的制度来管理、制裁违法分子,但对于违反公德行为,仅仅局限于舆论谴责,对于部分不文明行为并无规定认定那些行为不文明;还有一些有规定的行为,诸如禁止随地吐痰,但处罚力度远远不够,遂使这些不文明行为得不到根治;相反对于乱搭乱建这样的处罚措施过于严厉,使得这些不文明行为变得更加隐蔽,不利于有关部门地查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

  2、管理措施执行不力。对于有处罚措施的,一些职能部门并不积极履行职责,对于罚款低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行政不作为,使管理措施成为空中楼阁。

  3、公共生活设施不完备或设计时为使用者考虑的不周全。

  (二)个人修养

  1、公德意识不够。有的违背社会公德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文明的,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膀爷在大街上随意走动,许多膀爷本来觉得光不光膀子是自己的事,与别人不相干,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是不文明的。

  2、对公对私标准不一样。室内天堂室外垃圾场就是这一点的典型写照。许多人将自己的`家布置得富丽堂皇,犹如天堂;楼道里却被他们堆满杂物,犹如垃圾场。

  3、公德行为不能自觉化。有人监管时能遵守公德,无人看守时就劣根暴露,缺乏自觉的、习惯性的公德行为。

  (三)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偏斜。社会的道德观不正确,金钱观过于严重,人们优点自私自利,使得社会公德淡化。

  (四)舆论导向不正确、舆论压力不够。

  (五)教育的失败。现在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只限于书面口头教育,缺乏道德实践教育,所以现在在学校那样的场所,公德执行情况也不好,校园里也充满了不文明行为。甚至有些教师、家长本身就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自身就有许多不道德行为。还有些家长把违反社会公德、占小便宜的错误思想当作人生哲理教给下一代。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篇5

  调查时间:2012年11月11日—2012年11月22日

  调查地点:海南大学城西校区应用科技学院

  调查对象:海南大学城西校区部分在校大学生

  组员及分工:温燕华,付佳慧,魏婧,陈芳巍,罗慧

  温燕华(资料收集,撰写报告),付佳慧(资料收集,撰写报告),魏婧(资料收集,撰写报告),陈芳巍(资料收集,撰写报告),罗慧(资料整理,归纳总结),最后集体讨论定稿。

  组长:顾晓琳

  个别访谈:宿舍中就各类问题发表个人见解

  文献收集:部分概念资料引用【天涯社区】

  个人体会:当代大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它不仅关系到我们个人的素质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还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建设。幻灯片制作:顾晓琳

  报告整理: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来说,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大学生立身做人的内在需要,可以促进大学生脚踏实地的追求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在社会活动中讲信用,讲信誉,诚实不欺。针对当今大学生社会公德

  大学生是新生代的力量,是未来社会的主要生力军。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道德属于特定社会群体的公民道德,因此大学生的道德取向,是一个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它的好坏可以直接反映出这个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是令人困惑的,它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在就业、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压力下,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是值得思考的。

  为了了解我们海南大学城西校区在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道德素质,让我们更加正确地认识自己,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做事,遵纪守法,自我警醒,自我评估。我们2012级注会一班女生633宿舍小组于2012年11月11日至11月22日的十一天时间里对本校的大学生的道德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涉及海南大学城西校区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分类型剖析,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的政治素养、社会公德素质以及个人道德素质等。

  四,文明礼貌与社会道德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关键词:不良公德,蔓延,意识淡薄

  在现代社会中一些不良的社会公德倾向仍然在大学生中悄悄蔓延,形成一股暗流腐蚀着意志脆弱的大学生的心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学习不够努力,迟到、早退、旷课、考试作弊恶习,甚至抄袭剽窃他人论文成果;诚信意识淡薄,助学

  贷款久拖不还;不注意公共卫生,在教室里、校园内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爱护公共财物和公共设施,随意刻画桌椅、踩踏墙壁、撕扯图书资料、损坏公物的现象时有发生;不注意节约,浪费水电的现象严重;上课随意接打电话,既不尊重老师,又影响他人听课;公共场合学生情侣过分亲密;集体主义观念不强,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缺乏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等等。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的正面引导和教育,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公德的培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对思想品德,道德修养等重视不够,特别是对社会公德教育缺乏计划性、长期性,加上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原因。目前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家长的溺爱,成长的环境往往一帆风顺,可谓是“温室里的花朵”,由此造成了他们自私、冷漠、懒惰、目中无人、我行我素,缺乏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近年来大多数家庭教育所看重的是孩子们的成绩,重视智力开发,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导致部分学生人格不健全,出现了“有知识缺教养”等现象。而多数学校也存在公德教育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教育目标理想化,教育过程抽象化,学生中普遍缺乏道德实践,道德行为能力不强,进而造成“知行相悖”的现象。

  ,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很少的`人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环境保护

  此外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在这一方面,以心海为代表的海大社团就表现出了海南大学的学生不一样的助人为乐精神很良好的社会公德,但是仅仅是海南大学的学生是不够的,文明礼貌,助人为乐应该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具备的良好道德素质。应对措施:

  1)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文明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学校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2)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社会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这些细节极容易被人们忽略,而它一旦被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所忽视,往往就可能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因此,社会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其实,践行社会公德并不难,提升敬人礼让的境界同样不难,比如,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候是讲社会公德;乘坐公交车主动为老幼病残乘客让座是讲社会公德;在银行、邮局等公共场所排队时自觉站在“一米线”外是讲社会公德;最后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是讲社会公德;外出旅游时不在景点设施上随意刻画是讲社会公德,等等。社会公德的境界,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慢慢升华的。

  最后,总结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调查研究的概念,原因,意义,及其解决方案。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篇6

  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 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 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基本现状

  近年来, 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公德教育逐步重视并得以大力加强, 特别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后, 各学校都积极 宣传贯彻, 取得了明显成效。从总体上看,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整体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现代公德观念、公德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并能在行为层面上有所实现。绝大多数学生在观念上认同“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的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认同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大意义。

  但是, 在现实生活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 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缺点和弱点。比如: 公共卫生习惯差, 随地吐痰, 乱丢杂物, 在课桌椅上乱涂和乱画现象比较严重; 违反学校规章制度, 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 就餐时任意插队, 偷窃等现象时有发生; 学习态度不端正, 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诚信意识淡薄, 助学贷款久拖不还; 基础文明行为失范, 不能尊老爱幼, 尤其是男女生谈恋爱时行为有失分寸; 集体主义观念不强,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缺乏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艰苦奋斗精神差, 享乐主义思想有所抬头, 不讲节俭, 互相攀比, 时有酗酒、抽烟等不良习惯; 不能爱护公共财产, 图书失窃, 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公共场所财物损毁严重, 等等。上述行为虽然不是大学生的主流, 但它产生的消极影响令人忧虑, 因为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学习, 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显得极为重要而紧迫。

  二、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原因探析

  (一) 学校教育的缺陷造成了学生社会公德观念的缺失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 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反映, 是基础文明修养的重要内容, 重视和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是学校教育的应有内容。但传统的学校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多数学校往往过多地关心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和得失, 以此来评判学生素质的好坏以及学校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对思想品德、道德修养、思想政治等重视不够, 特别是对社会公德教育缺乏计划性、长期性, 即使重视和加强了这方面的教育, 多数学校也存在公德教育目标空泛、理想化, 教育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公德教育过程抽象、空洞, 学生中普遍缺乏道德实践, 道德行为能力不强, 进而造成道德愿望和道德行为相矛盾的现象。

  (二) 家庭教育功利化思想制约了学生良好社会公德行为的形成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绝大多数家庭都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极为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投资, 也愿意花费时间去督促引导孩子的学习。但大多数家庭忽略了对孩子的社会公德教育, 普遍存在重智力轻德育的倾向。特别是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 部分父母或长辈对孩子宠爱有加, 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对孩子犯的错误, 无原则地原谅, 缺少必要的.教育引导。长此以往, 造成了孩子惟我独尊、性格粗暴等不良习气, 这种习气伴随孩子进入社会, 就会表现为目中无人、我行我素、自私自利、个人主义思想严重, 使孩子缺乏公德意识。同时, 很多父母也忽视了自身的人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现实中, 很多父母不遵守社会公德, 不注重个人形象, 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孩子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三)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学生社会公德认知出现偏差

  大学生的成长是一个通过不断学习及不断适应各种社会规范并成为正式社会成员的社会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尚处于未最后形成的阶段, 仍然较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 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助人为乐、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拾金不昧等良好道德品质被有些人认为是大话、空话、套话, 使其在调节、约束人们行为方面的作用弱化, 良好社会风气受到污染。面对社会上诸多的道德行为, 一部分大学生放弃了高尚的精神追求, 价值主体的唯我化、价值取向的功利化、价值评价的利己化, 致使部分学生重利轻义、重个人轻集体、重眼前轻长远, 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四)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思想行为弱点是其社会公德失范的内在原因

  作为当代大学生, 具有思想活跃、积极向上、富于想象力、勇于创新的特点, 另一方面辨别是非能力不强, 自控能力差,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 思想上活跃与混乱、单纯与复杂、自强与脆弱、理性与盲目等相互矛盾的状态在他们身上同时存在。一些学生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得不到老师同学赏识等, 加上对社会的某些弊端和不良风气不能够正确认识, 使人生价值发生倾斜, 使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逐渐突出, 厌倦、自暴自弃、随波逐流也随之产生, 很容易沾染打牌、抽烟、破坏公物等不良恶习, 生活中消极处世、冷漠待人, 造成道德观念淡漠。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矛盾、生活挫折、贫困等出现了多种心理问题, 孤独、沉默、消极、冷漠, 甚至性格扭曲, 这也影响到了他们正确地待人处世, 如果处理不好, 将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公德行为。

  三、做好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 进一步优化校园公德环境, 切实强化对大学生的公德教育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制约和影响作用, 良好的公德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就学校公德环境的优化来说, 一方面要重视人文环境的培育。首先, 教育者要提高自身道德素养, 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为人师表, 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作用来引导学生、带动学生。其次, 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健康向上的校园风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公德教育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并以实际行动维护学生形象、维护自身形象, 提高公德修养。第三, 积极发挥舆论在学校公德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倡导公德意识, 推崇先进模范, 宣传优良的社会公德事迹, 谴责不讲公德的行为, 鞭挞丑恶现象, 从而在校园内形成人人讲公德、唾弃不文明行为的良好公德环境。另一方面要做好校园美化工作, 以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熏陶人, 感染人, 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 把社会公德教育纳入思想品德课程教学

  高校要重视社会公德德育教育的课堂教学, 要把社会公德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重要内容纳入思想品德课教学计划。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如待人礼貌、宽厚、诚实、守信、谦逊、恭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克己自制等优良传统。同时要努力用体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和时代精神来教育学生, 以“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的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学生。在教育方式上, 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要避免硬性的说教。促使他们利用认识到的社会公德规范, 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中去, 有意识地不断实践, 使自己的不道德行为受到抑制, 高尚的思想、行为得到强化。

  (三) 强化社会实践环节, 加强社会公德日常行为的训练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实际、向人民群众学习, 进一步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克服思想上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培养大学生具有为人民服务和献身精神的重要环节, 也是最直观、最生动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学校可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科技、参与社区服务等活动,并力求使各项活动的开展形成一种制度, 以保证这些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大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 可以深刻体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发现人民群众伟大, 增强劳动观念, 在实践中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 进而增强他们的道德需要,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健康的道德人格。

  (四)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活动情境中去感知体验, 从而在其中解决心理问题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公德认知和行为问题, 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与公德行为习惯; 根据形势需要, 各高校要成立心理机构, 开展心理工作,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为一些处于不良心态的特别不良道德心态的学生, 帮其分析导致困境的原因, 使之摆脱矛盾和困扰, 正视自己的情况,找到如何解决不良心态的方法, 及时消除致使心理精神疾病的不良因素; 定期开展心理卫生知识讲座, 并通过开展学习、交往、情绪等方面的主体心理辅导, 让学生学会自我保健、自我调节, 保持身心健康发展。

  (五) 优化社会大环境, 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德氛围

  人总是处在一定的氛围之中。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并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 都要受到环境氛围的各种影响。营造有利的社会氛围, 是搞好社会公德建设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的提高, 也有赖于整个社会的社会公德水准得以提升。首先要充分发挥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大众媒体的作用, 以正面宣传为主, 弘扬正气, 为社会公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其次, 要在全社会努力营造一个扬善惩恶的社会伦理机制, 利用道德的约束力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氛围是无形的然而又是非常有力量的, 在人人讲道德讲礼貌的氛围中, 久而久之就可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第三,要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在全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以此促进和保障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篇7

  【引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人民生活质量的明显改善,加强社会公德建设越来越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提高整体民族素质的迫切要求,越来越成为我国公民的热切愿望。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的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广泛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着广泛深刻的变革。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广大民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使社会公德建设凸显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使社会公德建设的价值具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大工夫。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已进入又好又快的运行轨道,这种“好”字当头的快速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的实践中既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更要依靠道德的力量,提高以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的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作为道德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公德与经济交融为一体,成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源泉。在这样的大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社会公德便备受关注。

  【摘要】社会公德是指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具有广泛适应性、普遍认同性、历史继承性等特点。反映了社会公共生活正常运行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体现了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和价值认同,是人类人际交往活动中道德智慧的历史凝结,是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社会公德通过劝导力和说服力,调节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培育,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最鲜明的标志,是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最基本的保证。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本文列举了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公德层面所出现的几点现象进行了调查,抽象总结其中蕴含的深层问题,浅析其成因,提出了基本的对策建议。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1、您的性别A、男

  B、女

  2、您在公共场所排队此时有人插队,你会?A、马上制止B、视而不见C、心里抱怨

  3、在公共汽车上见到老弱病残、儿童、孕妇,您会怎么做?A、假装没看见B、主动让座

  C、别人不让我也不让

  4、遇到红灯,您将怎么做?A、一贯遵守交通法规B、经常闯红灯

  C、赶时间的时候不遵守

  5、面对乞讨人群,您的态度?A、回避B、鄙视

  C、给予帮助

  6、关于教室占座严重的问题,你怎么看?A、不应该,这是不道德的行为B、应该,有利于自己学习C、无所谓

  7、您对考试时作弊行为有何看法?A、可以理解B、反感

  C、没什么大不了的,自己也干过

  8、对学校及社会举行的爱心募捐活动,您的看法?A、是对的,发扬了助人为乐的传统B、不对,我们花费的也是父母的血汗钱C、中立

  9、目睹公共场合下一对恋人的亲热行为,您的意见?A、赞同,自己也曾经有过B、反感,认为有伤大雅C、无所谓

  10、您认为决定青少年社会公德意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社会环境B、家庭陶冶C、学校教育D、成人表率E、舆论导向F、影视作品

  11您是否从小就接受社会公德教育?A`是

  B偶尔,更多时候是自己学习

  C极少

  12、你认为社会公德心重要吗?A不重要B`有点重要C重要D很重要E非常重要

  13、你认为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注意个人形象A很不重要B不重要C一般重要D重要

  E非常重要

  14、若你的朋友要去做的事是你认为不对的,有违背社会公德,你是否会阻止?

  A会,不过只是说说而已

  B会,会多次提醒她、他不要做C无所谓,只要自己不做就行

  D认为他有自己的看法,没有必要瞎掺和

  15、您能否完全尊重父母师长,团结同学,礼貌待人?A完全可以B有一定限度

  C自己认为对的会坚持D其他____

  16、请问你在与老师、师兄师姐打电话时,有没有使用礼貌用语?A有,几乎每次都用B紧急情况下会忘了用C几乎不用

  D在有求于对方的时候用

  二`调查问卷的发放

  该调查问卷共发出120份,有效收回108份。三`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

  10%的同学社会公德水平很高,60%的同学社会公德水平较高,20%的社会公德水平还可以,10%的同学社会公德水平较低。四`我校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1、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8%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8%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们的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接受采访者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她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何况还有很多人挣扎在死亡边缘,正等着我们献血来抢救呢!”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53%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36%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11%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2、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84%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49%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48%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二者之和占了97%,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3、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篇8

  关键词:社会公德助人为乐文明礼貌环境保护

  参考书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遵纪守法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公德是一种人人都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大学生的言行和道德修养,对周围的人产生着影响。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的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已进入又好又快的运行轨道,这种“好”字当头的快速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的实践中既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更要依靠道德的力量,提高以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的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作为道德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公德与经济交融为一体,成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源泉。在这样的大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社会公德便备受关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

  二、社会公德的具体体现

  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它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与“私德”相对,这里的“公德”是指与国家、组织、集体、民族、社会等有关的道德;而“私德”则指个人品德、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私生活中的道德。

  助人为乐俗话说:助人为快乐之本,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助人要从日常小事做起,不因善小而不为。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为善最乐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

  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积极让座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需要做好。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作为公民来说,我们对于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就是间接或直接地保护了自然环境;我们破坏了居住、生活环境,就会间接或直接地破坏了自然环境。为了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的环境整洁、舒适和干净,保障社会成员的身体健康,每个公民都应当讲究公共卫生、保护生活环境,这也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讲究公共卫生,造成优美环境,是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是社会风尚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

  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

  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大学生处于一个成年与未成年的过渡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和确定,判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控力较差,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误导,所以更要努力学习有关知识来增加自己的能力。

  三、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发放问卷150份,收回145份。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的主干群体,81%左右的被调查的同学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仅有19%公德意识薄弱。在文明礼貌方面,接近93%能做到尊老爱幼。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标准,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相关,也是树立中国人良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在助人为乐方面,大学生作得更是出色。近93%的人能做到助人为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40%的同学在爱护公物方面仍持不定态度,有60%会明确如何对待公共财物。在保护环境方面,有15%的同学才会自觉地保护环境,主动捡起干净教室中的碎纸屑。20%的同学会视而不见,其余被调查的同学会考虑去捡,但不一定会付诸行动。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群体上比力强,但仍有不足之处。造就高尚的道德气节,营建互相帮助、互相眷注的和谐氛围,是建设民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底子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向。咱们需再接再厉,争当道德模范。思想道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所完成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家庭教育对于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社会这个大环境也应相应正确舆论导向,并及时树立典范。只有这样,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社会公德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最起码、最简单的行为准则,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是适应社会和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特殊且广泛的社会作用。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场所正常秩序和安定环境、维护现实社会生活的最低准则,是人们现实社会生活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

  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社会公德发挥着维护现实的稳定、公道、扬善惩恶的功能,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起着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和精神感召作用。社会公德的这种作用体现在一方面肯定、维护和促进一切有利于或有助于社会和个人生存、发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否定、抑制和阻止一切有碍于或有害于社会和个人生存、发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为。这主要是通过社会公德的规范方式来促进社会和个人弃恶扬善,扶正祛邪,从而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非强制性地调节和规范着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言论和行动,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宥效地为满足社会与社会成员的需要服务。

  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石和支柱之一,社会公德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影响稳定而深刻、广泛而持久。社会道德又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从人们实践社会公德的自觉程度和普及程度,可以看出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因此,如果社会公德遭到了践踏和破坏,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就可能会瓦解,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也将被破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就不可能真正搞好。社会的精神文明当然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但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的道德风尚通常是衡量一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整个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一种反映和体现。因为,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总是先从社会风尚中表现出来。总之,在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进行的基础,是现代社会必须高扬的基本道德。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自觉地以社会责任感考虑自己的行动,遵循体现社会群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公共规范。

  建议: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这题作为问卷调查上的题目,有很多同学提出了他们的建议。普遍建议政府应该加强社会公德的宣传教育,同时政府要加强监督,加强社会的舆论力。对于个人,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个人的修养。多学习,多实践,多参加公益活动。

  对于社会,社会中的公众人物、优秀人士应该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带头作用。应该充分利用好他们的号召能力,号召大家从自身做起,提高社会公德。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更应该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

  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社会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这些细节极容易被人们忽略,而它一旦被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所忽视,往往就可能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另外,我们要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在遵守道德规范的同时,时刻不忘用法律保护自己、他人和社会的合法利益。

  总之,我们要积极利用各种有利的资源和环境,培养自己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积极履行社会公德规范,不辜负社会对我们的期望,同时也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篇9

  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应当把这些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每个公民不论社会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够在本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做到为人民服务。在新的形势下,必须继续大张旗鼓地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各种具体道德规范之中。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

  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体主义成为调节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要把集体主义精神渗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和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必须把这些基本要求与具体道德规范融为一体,贯穿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提倡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艰苦创业、勤奋工作,反对封建迷信、好逸恶劳,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

  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

  最近看到两个关于“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的事例,读后让我感慨良深。第一个事例是关于一个得了心脏病的司机的故事。当他在开车送乘客的时候,心脏病突发,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分钟,他缓缓地把车停在了路边,让乘客们安全下车,然后把车熄火,确保交通正常运行。做完这些之后,一个人静静地趴在方向盘上,就这样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那个司机姓黄,这个模范的名字已经被广大群众牢牢记在了心里。

  还有一份资料,内容是一个清华大学的学生用“化学武器”烧熊。在北京的一个动物园里,已经发生了好几次“烧熊”事件了,有的是棕熊,有的是黑熊,而令人感到费解的是,“烧熊杀手”都是一个人--- 一个清华大学的学生。这又是一篇关于社会公德的事例,却与上一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以上两个正反事例都说明了一个社会公德的问题。那个司机的品质很好,为了不发生危险事件,在他宝贵生命即将结束的最后一分钟里做了三件事,保证了那些乘客的安全;而第二个事例中的那个学生令人发指,难道他与熊之间有着血海深仇吗?可那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呀,怎么能说烧就烧了呢?难道这个学生就没有想到烧熊的后果吗?为了烧熊而犯法,这样值得吗?这可真是一个有着八九十年历史的清华大学的耻辱啊!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篇10

  社会公德是指在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60%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4%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6%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调查中,86%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45%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47%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二者之和占了92%,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7%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78%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4%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63%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篇11

  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看着祖国日益壮大,我们的生活也过的越来越好,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不过物质条件的提高并没有带来精神方面的提高,尤其是近几年来的“小悦悦事件”的发生让更让我觉得世间情谊凉薄,但北大校长的一席话又让我觉得扶身体,更是扶灵魂“遇到摔倒的老人你要扶,因为你是北大学生,如果老人讹你,北大有律师替你打官司,如果官司打不赢,北大替你出这笔赔偿金,只因你是北大学生。”刚刚进入大学的我对当今大学生社会公德基本现状做了不完全调查,希望通过该调查一览我国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的新貌。

  一、调查目的:

  社会公德指的是存在于群体之间的社会道德,是一种社会中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最贴近我们生活的实际,针对当前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现状,为此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式:

  亲眼所见,亲身所闻,以及采访身边人。

  三、调查对象:

  当代大学生

  四、调研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五、调查结果:

  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整体水平不错,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现代公德观念、公德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能在行为层面上有所实现。绝大多数学生在观念上认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认同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大意义。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缺点和弱点。对社会公德的认识相对肤浅、社会公德情感较冷漠、社会公德意志比较淡薄、社会公德的知与行脱节。道德“知”、“行”脱节,道德标准的双重化“知”、“行”脱节问题早已引起很多教育工作者关注,而本次调查数据则很好的为这个结论提供支持。换句话,道德对于多数学生而言,仅是停留在“知”的层面,而已无法去“行”了。

  六、调查分析:

  社会公德是思想道德中最基础的一种行为准则,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中最朝气蓬勃的力量,可以说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现状关系整个社会的发展。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在阶级社会中,尽管存在各种不同阶级的划分,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分工,但处于同一时代的同一社会环境里的全体社会成员,为了彼此的交往,为了维持社会的起码比活秩序,必须遵守为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所必需的起码的简单生活规则。社会公德主要有助人为乐、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拾金不昧、文明礼貌等。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国家的强盛、人民的幸福都寄托在大学生身上,大学生的学习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因为大学生的成长是一个通过不断学习及不断适应各种社会规范并成为正式社会成员的社会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尚处于未最后形成的阶段,仍然较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第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助人为乐、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拾金不昧等良好道德品质被有些人认为是大话、空话、套话。第二,部分父母或长辈对孩子宠爱有加,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对孩子犯的错误,无原则地原谅,缺少必要的教育引导。长此以往,造成了孩子惟我独尊、性格粗暴等不良习气,这种习气伴随孩子进入社会,就会表现为目中无人、我行我素、自私自利、个人主义思想严重,使孩子缺乏公德意识。最后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点是学生自身的意识形态,大学生都是刚刚成年,意识形态还不成熟,再加上身边各种复杂环境的纷扰,这就影响到了他们正常正确的处事方式,往往会随波逐流,人生价值观会发生倾塌。

  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际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

  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而且要把爱国热情、爱国愿望体现在学习上,一方面努力学习知识,用知识来武装自己;一方面切实学会做人,通过社会的`造就和自身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多做贡献,把个人奋斗融汇到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去,融汇到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去,以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彰显人生价值和意义。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将会使大学生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重任,自己的职责,自己的使命。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七、总结:

  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但仍有不足之处。加强公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大学生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最为宝贵的人力资源,是二十一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营造互相帮助、互相关怀的温暖氛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社会公德问题调查报告关于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05-07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11-17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01-24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范文01-25

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03-04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范文12-15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13篇02-11

社会公德的现状调查报告范文10-27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15篇)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