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教师教学随笔

时间:2024-11-23 15:00:25 教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五年级教师教学随笔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对随笔应该很熟悉吧?随笔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为了帮助大家更多的了解随笔,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教师教学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五年级教师教学随笔

小学五年级教师教学随笔1

  在二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出现了两位数和两位数的笔算加减。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总是东错西错。针对正确率低这一现象,我组织学生展开了自查:究竟问题出在哪里?仔细研究之后,发现除了个别人确实是因为20以内加减法不过关以外,其他人主要还是由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包括: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草率、不进行演算等等。那么怎样才能养成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呢?

  一、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将童话、游戏、比赛等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能力。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善于做或做不准稍复杂的计算、简算、估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然后对症下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看谁估得准”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知难而进、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

  二、持之以恒、打好基础。

  小学生做计算题时,往往只满足会做而已,不善于进行必要的练习,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因此,在计算题教学中,首先要向学生讲明计算的重要性,然后提出具体要求,扎实训练好基本功。比如:可以让学生每天一练,及时督促、及时检查。

  三、要让学生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

  比如,我们检查孩子的`作业时,发现了错误。这时,只告诉他这一页中有问题,让他自己去找哪里出了错,并让孩子讲讲如何出的错,找到错误的根本原因。有些时候,并不一定就是粗心。同样是计算,它也有方法,养成做计算题先观察的习惯,根据式子的特点选用简便方法或者是一些小技巧,都可以减少错误的出现。

小学五年级教师教学随笔2

  在这节加法中有一部分是让孩子自学的内容,发现孩子们根本就不会自学,看书的时候不知道看什么,看见有空的地方就往上写,不懂得观察,不懂得提问,不会提问,也发现不了问题。

  在以后的数学课上就要锻炼学生的看书能力,先教孩子们怎样看书,看什么,从哪看,不懂的地方就要提问。锻炼孩子提问题的能力,只有会提问题才有创新才有发展。还要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有的'孩子会计算,并且计算的非常的'准确,但是当你让他说的时候他就不知道怎样表达,在以后的课堂中多让孩子用语言表达怎样去做,这样还有助于让孩子理解算理。

  在进位加法的时候发现孩子有不进位的情况,还有少部分同学各位出现0的时候不知道该怎样写,在做题的时候要提醒孩子认真仔细。做完题后进行检查。

小学五年级教师教学随笔3

  从教十余年,我深切感到: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首先就要从教会学生学会预习入手,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人认为一、二年级的孩子小,对于预习就免了吧,其实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也可以适当地进行预习辅导,为高段的学习打基础。

  一、二年级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预习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比如一年级的孩子,需要教师把的内容写清楚,便于学生知道要干什么,比如学习《认识钟表》可以布置让学生在家先认识一下时针、分针,怎样拨钟。二年级学习《轴对称图形》之前让学生先看看书,然后收集一些对称的图形,也许学生收集到的不是轴对称图形,但是可以把收集到的图形放在课堂上对比,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另外可以做题。留两三道典型的简单习题作为作业,可和新课知识类型相同,或稍有点拓展的,题不要多要精。让学生通过预习来解决。这样学生预习的'时候就能认真地去思考和理解新知识,并且也能真正的检验预习的效果。

  预习最忌讳的就是只说一句预习新课而不做任何具体的要求,那学生就只会流于空泛的看,仅仅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当然如果在课堂中对于预习的学生能够及时表扬或有更积极的评价制度,有效预习就会更锦上添花。

小学五年级教师教学随笔4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脚印。”每个孩子都是一首歌,一副画,他们有最动听的音符,最美的焦点,我的学生在我的“五步快乐教学”课堂上,露出了自己灿烂的笑容,张扬了自己的个性,在快乐的气氛下学习,收获满满。

  一、“五步快乐教学”催蕾生发。

  在“复习检测”中,我帮助学生将重点旧知连成线,结成块,更扎实的记忆了旧知。在“新知探究中”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内合作、探究、对话、互动、体验而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小组的作用,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快乐。在“达标夺星”中,我为他们设计了灵活多样的夺星题,孩子们一鼓作气完成,即使夺不到全部星星,孩子们也不甘示弱,直到弄懂题意,披荆斩棘,做对习题,再次夺到星星才肯罢休。成功是诱饵,会吸引孩子们不断克服困难,创造性的学习知识,在“快乐展示”中,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将最棒的自己展示给同学,孩子们向展示者投去敬佩的目光,体验成功的孩子心中得到最大的满足和快慰哦,成为喷涌智慧的源泉,孩子们更加的积极、自信。在“回顾小结”中,孩子们不是听众和观众,不同层次的`孩子都积极思考,认真总结。成为一个个小小演讲家,孩子们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课堂真正的属于孩子们。

  二、小组合作学习给课堂带来新气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是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作为师生共同活动的小学数学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是其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思想的指导下, 我不断地探索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 根据我班目前的生源状况来看,班级内部学生学习能力、现有文化基础、理解能力、接受水平层次不齐,简单化的分组教学会对教学组织带来较多不利因素,教学效果较差。 但是 采用同质分组,目标层次太多,教师难以实施教学。采用异质分组,组内差异大,每组都有部分学生不学习或没有能力学习,影响全组学习效果。少部分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就是教师也很难管理,放在小组内让学生管理,更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我采用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将学生分为A 、B 、C 三个等级,A 、B 等级的学生采取异质分组,实现交流、互助学习,按正常教学目标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让孩子们通过团队合作、合理竞争、相互监督,促使孩子们能独立、高效完成课题任务,最后给孩子发放小红旗、小礼品作为奖励,激励孩子们积极向上、勇于挑战精神。C 组单独分组针对特别是哪些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降低学习目标,甚至根据其学习特点,“投其所好”,安排合适的学习内容,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保证其愿意学习,并“学有所得”。特别对C 组同学,做为老师我经常对其进行单独辅导,多花时间,让他们能够把不能理解、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多次学习、多次讲授、确保全班同学可以跟上学习进度、可以全面进步。另外,我对学生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C 组同学进步,在下次改分组,其将被分如A 组或者B 组。同时,如果A 、B 学生出现成绩退步明显、学习不努力,将其及时分入C 组,我在教学中给予改组同学及时、更多的关注,促使改组同学及时归纳进步、退步原因,突出教育重点学生,能够使孩子们理解进步或退步原因,及时发现教学中问题,强化教学管理、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达到全班同学共同进步。

  三、让“小组长”成为冲破知识壁垒的尖兵。

  在课改之路上,我不断的反思、实践、改进,在小组学习中,小组长的作用可以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小组长可以是老师的好助手,在实行“兵带兵”“一帮一”的方法,每个小组长都是小老师,都能代替老师对学困生进行辅导和帮助,将老师有时不能亲力亲为的教学工作帮助学生,督促学生,还能将各个层次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互相学习,大大发挥了小组长的作用。

  四、让快乐成为学习的主旋律。

  “全员参与”是快乐课堂的灵魂,“解决问题”是快乐课堂的任务,“实现自我“是快乐课堂的目标。在我校的快乐管理、快乐课堂、快乐生活、快乐读书的大环境下,我校的每个老师都是笑容荡漾,我每个孩子脸上都有天真烂漫的笑容,孩子们就像小鸟一样,在初学飞翔的时候,就有阳光和欢乐。

  有了阳光,花儿才会开得更艳,我会用自己的爱心去沐浴每一棵嫩苗,肯定他们再学习中的点点滴滴,敞开胸怀,用爱去浇灌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再快乐中成长,快乐中展翅高翔。

小学五年级教师教学随笔5

  5的乘法口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口诀。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经过暑假的学习已经会背乘法口诀,对5的乘法口诀甚至能脱口而出,剩下的大部分学生也已经能非常熟练地5个5个地数,所以我就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探索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上,使学生在真正理解口诀含义的基础上记忆和应用,为后续的学习做好方法的准备。在尝试编口诀,交流整理5的乘法口诀时,应该让学生说说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编?巧妙地加以引导,启发学生从各方面思考,比如“一只手有5个手指”所以一五得五。“2张5元是10元”所以二五一十。让学生从具体直观的角度去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不但有利于学生快速地记忆口诀,而且对学生理解乘法问题。解决乘法问题很有帮助。

  记忆口诀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不能只让学生单纯的背,更多的体现在练习题的'安排上,要采用不同的题形来开拓学生的思路,不同的出示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要由浅入深,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所以设计练习题要寓知识于游戏之中。这样,产生无意识记,其记忆的'效果往往比强记省劲。游戏如下:

  1、对口令。即每句口诀一个同学说出前一部分,另一同学说出后部分或是小组对练、师生对练。也可写出前一部分,做好标签。将全班学生面对面分成两行,每人抽一签,一个说,对面一人答。

  2、猜卡片。活动前先写好卡片。每位学生抽出一张后,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和几相乘的积。也可以是小组的每个成员准备好口算卡片,在小组中抢答。

  3、夺红旗。教师先写出算式,分小组组接力写积,看哪组先算完就夺得了红旗。

  4、打擂台。各小组选出一个最厉害的选手,比赛完看哪个小组最棒。

  5、拍手互动游戏。

  6、写算式。

  学生自己练习写乘法算式,你喜欢写几个就写几个。这些游戏练习方法,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口算熟练程度和兴趣,使学生从大量的抄写与背诵中解放出来。总之,正确分析把握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新颖的数学活动,上好开篇课,教给学法,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是我自己从这节课中获得的重要启示。

小学五年级教师教学随笔6

  从小我一直是班里最高的女生,所以最后一排座位永远是属于我的。成绩一直优异的我,同桌永远是班里的倒数。大多数情况下,新学年的第一天,班主任会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让学生从高到低安排到座位上。过一段日子,又会调座位,除了身高相当之外,成绩相差悬殊。这两种最常见的就是按照身高和成绩互补的方法来安排座位。

  我也经常这样做,期间发现情况可能还会适当调整。至于如何艺术地安排座位却没有仔细研究过。记得有一次看见邻班一个调皮捣蛋学生把网络上一张“神座位”表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给画了下来,还在学生面前炫耀自己是多么富有创造性,幽默性和概括性。

  结果当然是被班主任一顿狠批。仔细研究这张座位表发现,其实也部分展示了孩子的一点心声。于是我就开始思考,怎样才能妥善地安置好每一个孩子呢?

  今年九月接手了这一届初三,任重点班班主任。开学的第一天,手里拿着他们初二期末考试的各科成绩和年级排名时,我就想到了第一种安排座位方法——按照年级排名坐。即学生的学号从小到大,从进门口开始S型排列,他们也知道这个学号就是按照期末总成绩年级排名来排的。于是我就开始宣布,从开学的第一天开始,你的竞争对手就在你的前面(后面),追赶对象就在你的后面(前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氛围,也可以更清楚地便捷地看到和你水平相当的人是如何学习的。这样安排座位还有一个方便之处就是可以S型传递互批作业。奋斗目标就是超过在你学号前面的人。所以批改作业时几乎不存在包庇行为,正常想法都是不喜欢自己被超越,那么批改时,自然也就相对严厉和认真了。经过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发现这种方法开始出现了问题,每次作业无法保质保量的学生相对集中在了一个地方,于是成绩较差的学生有了依靠,心里想着“反正我旁边的某某也是”。果然在期中考试成绩中显示,班里年级前20位的占了年级一半以上(全校3个重点班),而差生又是我们班学生最多。

  这一方法利弊各占半,但是为了安置好每一个学生,学期中间我又采用了第二种方法——寻找自己心仪的“对象”。但前提是必须以学习为重,互相帮助互相进步为前提,而且还要学生白纸黑字地写好申请,如果是无所谓和谁都能处得来的学生那么就不需要写。满足了大多数学生的要求后,自豪的告诉他们,现在你们有同桌了,因为之前包括初一初二都是单人单桌。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很兴奋,学习似乎也很积极。甚至还从任课老师口中知道某某谁最近默写默得好的不得了,小测验进步啦什么的。貌似是很喜人的现象,然而这种假象在第二次的月考中完全的暴露出来,原来平时的默写、测验养成了“斜视”的习惯,时不时地不经过仔细思考就去讨论了,真正在考试中缺乏钻研精神了。

  于是,近期我又采用了第三种排座位的方式——任课老师参与式。请任课老师一起把成绩互补的学生安排得近一些,(还是单人单桌)方便互帮互助。目前似乎情况良好,运转正常,等待期末考试成绩的反馈。

  所以综上所述,发现座位安排不能是一成不变的,以不变应万变,始终记住这是一个班集体,是一体的,不是画一个圈,让他们不分彼此,而是要画40个圈,让他们相伴,但各有一席之地。

小学五年级教师教学随笔7

  叶圣陶说过:“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歌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把它的滋味辨出来。”这种细细咀嚼、辨别滋味的过程,就是训练朗读、培养语感的过程。如果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品读的作用,进行细细品味,那么学生就能在读中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思想内容,记住妙词佳句,习得语言文字,感悟语言的意蕴。

  首先要把握好朗读的时机。初读课文时,这时的朗读,要求学生把语句读通顺、读正确,生字词让学生反复读,目的在于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在讲读课文过程中,特别是重点段落,要引导学生朗读,如教学第一课《快乐的杉树林》的第二段时,这一段写了杉树林四季不同的景色和孩子愉快的活动,只有让学生读才能体味出作者对杉树林的喜爱和作者朴实的语言特色。

  然后要把握好朗读的形式。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至关重要。教师要设计形式多样的“读”,让学生人人参与,做到在“读”中训练语言的思维,“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读书既要重视量的要求,更要注重质的提高,精心指导学生有步骤、有目的、有要求、讲究方法。可以分角色读,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表情朗读,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品评、研读,体会重点字、句、段的深刻含义。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朗读,都力求让学生在读的实践中,提高朗读的能力。

  其次要把握好读的分寸。读的数量,不能平均用力,应视文章的内容和学生的掌握情况而定,不能读得太多,也不能读得太少,在文章的精彩之处,应让学生多读,以致熟读成诵。不仅如此,对不同的课文,把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用传声表情的.方法读出来。

  最后要注重朗读的评价。古人说得好,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在朗读教学中,学生读完后,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可以让学生略有所思。尔后,一遍比一遍读得有味,一遍比一遍能深切地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促使学生乐读、好读、会读。学生读完书后不给予评价或只是简单地、一概而论地说“好”与“不好”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不利于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而且容易挫伤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所以学生读书后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具体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并且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个地方还需改进。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使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得。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多接触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学习语言文字,这也是学好语文的一条重要途经。

【小学五年级教师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小学的教师教学随笔03-21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随笔02-28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07-02

小学英语教师教学随笔04-08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03-10

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随笔11-21

小学教师的教学随笔08-30

小学教师的教学随笔05-09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随笔12-04